如何評價米家檯燈?
米家 LED 智能檯燈
1、為什麼功率只有6W?感覺不夠用啊,應該要10W吧?
2、感覺設計風格上跟MUJI很接近,為什麼設計要做成紅線漏出來?
首先感謝LED硬體技術的發展,可以將光源在滿足照明需求的情況下做得相對細窄,因此在構思此款檯燈的時候,設計師是希望能在造型上保持這項特點的。如你所見,最後成品的燈臂和燈桿相較市面上大多數的競品檯燈要輕巧許多。當然光照和散熱等物理性能通過了各種測試和認證,在後續網站產品頁面上會有嚴謹詳細的介紹,並沒有被無端犧牲。
於是燈臂和燈桿的轉軸鏈接部分的物理尺寸就受到一定限制,畢竟不願意將它設計成突出的關節一樣。為了保持抬臂角度在長時間數千次摺疊的使用周期里穩定不鬆動,轉軸結構的設計需要一定的尺寸保證,所以沒有空間走線。至於金屬Pin點這類可靠性較差的方案,大家腦暴發散一下就可以了,在實際量產項目中是沒法通過可靠性評估的,謝謝!
綜上所述,那根電源線在目前體量的情況下無法做到燈體里。順便說一下,強電端有變壓器,因此電燈端的輸入電壓為12V 0.5A的弱電,相對安全。
再說一句題外話:這根線除了有它不得以而必須外漏的原因,因為採用了紅色收到了(主要是)微博上兩級分化的評論:有喜歡的,也有認為「設計師腦子被驢踢了」的(噴子原話)。作為本項目的參與者之一,本人可以很勇敢地說「我們是存心的!哇哈哈哈哈!」
設計師當然可以很穩妥地將電線設計成白色或淺灰色,謝謝!但是增加這一點騷紅使這盞燈有了它的性格,我們覺得有點小開心。對於喜歡這盞燈的看官,本人感謝您的欣賞抬愛。對於不能接受的,本人得到了,只能抱歉請您另尋他愛。審美各有主張,何必強求一致。即便有人惡語相向,I don"t care and I don"t regret.
最後很樂意在知乎上分享我自己對一些設計案例的解析。說實話相較於其他專業,這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討論在知乎工業設計話題下並不充分,在微博上更是無法形成理性風氣。
為什麼設計要做成紅線漏出來?
知道女生的白色襯衫裡面,為什麼會穿黑色內衣嗎?
如果無論如何都無法隱藏起來的話,
那就炫耀它,
把它作為搭配的一部分。
看到@fav zeng的見解,首先很感謝提出技術方面專業的建議。簡單解釋下:
1,頻閃方面。宣傳網站中的曲線是為了讓消費者能比較直接的明白產品的特點,頻閃報告太極客的東西,消費者不好理解。對專業人士當然是上專業測試數據。頻閃報告是DEKRA出具的(報告號3188272.50P),摘抄2700K三種工作狀態頻閃報告如下:
可以看出,頻閃屬於IEEE PAR 1789無危害範疇,且符合CQC1601的要求。
隨便買了個某浦的節能燈頻閃測試數據如下:
按照IEEEE PAR 1789判斷,這個節能燈屬於有危害的範疇,且不符合CQC1601。
2,關於色溫,可調節範圍是2700K-6500K。關於能實現的精度,有興趣可以買一個,用儀器測試出來,3800張(每1K色溫一張報告的話),不知道怎麼貼在這呢?好為難。
3,待布局歐洲和美國市場的時候,會做CE和UL認證。完全按照認證標準設計產品。這方面沒有問題。
fav zeng的觀點及評論中好多人提到了好的檯燈,此處說一下對於對於一盞好的檯燈的理解:
百度文庫有一篇《視覺檯燈_圖文》寫的不錯,可以參考。
1,無頻閃,頻閃會導致人疲勞,甚至頭疼噁心(可以查看上面鏈接或者IEEE PAR 1789對於頻閃的闡述)。米家檯燈頻閃報告已經附上,不再詳述。
2,照度足夠。按照GBT9473標準,離圓心的半徑距離為300mm的1/3扇形以內,A級亮度達到250lx。學習平均有效面積基本上半徑30厘米,30厘米的照度大於250lx,50cm作為輔助,防止明暗對比度高,導致視覺疲勞。此款燈30厘米照度在270lx左右,50厘米照度在95lx左右。
3,均勻度,按照GBT9473要求,均勻度小於3,此款燈符合。
4,顯色指數大於80. 此燈顯色指數典型值83. (測試報告沒在手上,後面補充報告)
5,遮光性要求,也就是無眩光。按照GBT9473測試要求,正常放置(燈臂水平放置)+正常坐姿(人眼距離桌面高度約40厘米),此款檯燈符合要求。
6,藍光危害。
分成兩部分理解,A,光生物安全。此部分有藍光無危害測試數據,如下:
B,藍光分量少。中小學生的眼睛未發育完全,更容易遭受危害。
下圖是一張冷色溫與暖色溫的對比圖,其中藍光的波長在450nm左右。可以看出,冷色溫的藍光含量比暖色溫的藍光含量更大。
為了呵護中小學生的眼睛,此產品具備少兒模式,可以將4000K-6500K色溫屏蔽,達到降低藍光分量的,保護眼睛的目的。
如有理解上的問題,還請指正。
6-1日 更新米家檯燈技術參數
http://zhuanlan.zhihu.com/p/21249535
----------原答案-------
@desigNing 已經基本介紹完產品設計師從兼顧功能和美觀方面的決定啦,我作為產品開發團隊代表也扯點外行話。
米家檯燈由小米生態鏈產品設計,Yeelight團隊合作開發,是一個融合了米家設計的典型國貨精品。
市面上這個一大片的塑料感十足的劣質檯燈我就不開地圖炮了,總而言之,在檯燈工業設計啟動的時候,大家共識的一個目標,就是做一盞市面上最有調性的檯燈,除了把光做好外,也要讓它成為一個讓桌面生輝的品味擺件,設計師的對於外觀的極致要求就不提了,單單兩根純白的金屬支撐臂就讓工程師們費勁腦筋,按照手機的標準做出的檯燈,拿到手的感覺肯定比圖片上贊。
跟經驗豐富設計師合作的時候,經常聽到他們聊一個詞,「iconic」,符號,這個符號可以是有點硬朗,可以是有點俏皮,簡單的說,就是要讓用戶在路上一眼看出這個品牌的車,在超市裡面一眼看到這個公司的家電。
舉個例子,做藍牙耳機和音箱的Jawbone,特點就是獨特紋理設計,
看到有這些紋理,大家自然會冒出一個對於品牌的認知,識別度很高,喜歡的人共鳴特別高。
日本山田照明Z-Light系列的專業級工作燈,特點是匠人們很喜歡的水平寬工作面,以及男性化的雙彈簧支架和夾持底座。
例子不多舉了,我想,作為主打中國年輕人家電良品的米家品牌,目前在通體白色或純色的外觀,外加一點有愛的色彩點綴,應該是未來主要的米家Icon吧。
不信,看看下面這個收音機:不管咋樣,讓一個日用品的燈,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這根紅線功不可沒,喜歡不喜歡,都能讓你印象深刻。
雷布斯的直播我也看了,最近也一直在關注LED照明產品,檯燈的選擇更是重點之重點。對於米家出的產品,還是一如既往的關注。在過去幾天,通過了各種渠道,希望能夠在第一時間買到米家檯燈,期待在第一時間和大家分享產品,但未果。以下評論是基於目前公開信息的點評,到手之後再做更詳細點評。
1,工業設計。 @desigNing 大大已經說的很詳細,工業設計方面米家的這款產品是非常不錯,也是堆料,做工也肯定會非常出眾。這是我對於小米生態鏈企業產品的一貫產品,因為手頭的幾個Yeelight產品都是這樣。不管風格是否性冷淡,這也無關。現在是「工匠精神」的時代,檯燈也絕非僅僅是光源,更是工藝性擺件。
2,電氣方面。 @Paublo Niu 在各類檢測報告上面有很詳細的報告。在未看報告之前,麥克阿攝已經對於米家這台檯燈有過「想像」:驅動肯定一流。事實檢測頻閃波動深度非常小。Yeelight在這方面從不吝嗇,以往的產品也是這樣。
3,眩光方面。這個涉及因素比較多,主要包括光源的大小和形狀、色溫、燈罩等等。看過文案介紹,米家檯燈光源led晶元排列是直線型,到底多長也沒有見到實物,不好測量。但總體來說,發光光源面積不大,而且呈比較比較奇怪的直線型(可能是為給工業設計做妥協),可見拿到實物後的光影也比較奇怪的。另外燈罩方面,文案和以上兩位大咖的描述,都能把光線都控制在一定範圍,並不會有光線直接照射到眼睛。在這麼細的燈桿設計,要做到嚴格的束角很難。但我朋友圈有曬實物的,可能燈臂調整的角度問題,的確有光線直射攝像頭的現象。這的確需要在到手後試一下才能知道了。
4,顯色指數。儘管未看到報告,但據說是83。83是一個什麼樣的成績?80是及格,市面上有太多的LED產品,儘管都是標稱80,仔細挑一挑,買到85的很容易,甚至買到90的消費級產品也不難。這方面Yeelight沒有最求極致,甚至也不追求超越大部分競品(因為市面上有不少競是大於90的)。可以說這方面一直不是Yeelight的的追求方向。現在LED晶元,Ra大於90的可以輕鬆量產,95的也不是問題,唯一的問題可能要損失一點點的發光效率,以及高辣木一點點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從小米直播發布會也能看得出來,雷老師的環境布光實在太差,臉色明顯偏土灰、偏綠,沒有正常人應該有的紅潤,可見直播發布會上的布光的顯色指數有多低(按照我的經驗,肯定低於及格線的80),R9的數值可能慘不忍睹。不高的顯色指數,不僅不能讓色彩準確還原,還能讓人因為覺得色彩的變動偏差產生不適感和疲勞,減少讀寫作業效率。在畫圖製圖方面,因為不能準確還原色彩,甚至會影響畫圖製圖的進行。
5,市場定位。從產品可調色溫、亮度方面,以及現在得到的信息,米家是想把這款產品「一燈走天下」。然而,僅僅作為檯燈來說,主要有學習檯燈、生活檯燈、工作檯燈之分,這幾種類別檯燈的側重點不同,可以說有很大的區別。學習檯燈大多是晚上使用,考慮到用戶(往往是學生們)馬上就要睡覺,一般需要更低的色溫,來促進褪黑激素的分泌,有助於睡眠,而且照度方面需要高一點,有助於學習效率。然而這方面米家都是可調的,除了最高照度不是那麼高之外。工作檯燈往往是白天使用,不管從促進工作效率還是模擬自然光,自然是用更高色溫更為合適,一般上班族都是更加喜歡黑白灰的色調、更長更多關節的燈臂,這兩方面米家都不符合。生活檯燈的概念就更廣一些,但更多的需要和裝修的搭配和氛圍考慮,甚至讀寫作業、操作作業的功能為輔。這方面就更加仁者見仁了,然而這款簡約設計的產品,拿到北歐或者日本,都不會有太多的人用作生活檯燈。如果我是當家人,我自然會區分這些功能,設計相應的產品。往往想「一*走天下」的,都不是對得起生活品質的,比如「一台吸頂燈走天下」、「單反相機一鏡走天下」等等。
6,品質情懷。我一直在關注LED檯燈,國內大部分主流品牌都有過了解,也和不少國內有格調和底線的LED廠家有過交流。現在的市場太過於混雜,劣幣驅逐良幣非常嚴重。儘管最近行業的洗牌速度加快,但由於用戶不懂得如何區分優質劣質LED產品,導致短時間內也沒法完成優勝劣汰。現在有很多公司已經表示:我們的技術非常好、以後我們只做優質產品、我要改變行業狀態、我們將不再向市場妥協。我幾個月的深入關注,得出結論:市面沒有我理想中的LED檯燈,即便勉強可以的都很少。但幾乎每一個LED檯燈都加上「護眼」的標籤,儘管我根本沒法理解一檯燈具能怎麼的護眼法。一些稍微可以的LED檯燈,比如某某醫生、某某nq,動輒2K的價格令人高不可攀、噱頭十足。所以,我有一個理想:促進生產一台定價200元左右的真正靠譜的LED檯燈。別的不說,再也不能讓劣質LED檯燈傷害祖國未來花朵的眼睛了。
7,總結。米家的這款產品,169的定價,儘管不是完美,但絕對是良心和可以信賴的。在目前魚蟲混雜的LED檯燈界,甚至是眼前一亮的。也希望米家燈具,在做好工業設計和電氣工程用料上面,同時更進一步做好光線本身,甚至前兩者再包括成本,向光線質量妥協。
謝謝。把功能性的元件露在塑料部件之外,是一個沿用了很多很多年的設計語言。
露出來根線讓檯燈看起來更加生動
它可以是黃的
可以是黑的
可以是白的
可以是橙色的
可以是藍的
可以是零散的
還可以是下面各種樣子的
然而這其中紅色應該是最常用的顏色,比較醒目也比較好搭配其他材料
還有這種明明是藏起來的,卻非要露出來
所以醒目的紅線到底有什麼用呢,你們看看下面這根紅線
能想起來什麼嗎?
。
。
有的人可能看著眼熟
。
。
。
有的人可以已經猜到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的就是它了,我記得我第一次在街頭看到看到這個耳機的時候,就像著了魔一樣,完全忘不掉這根線。
所以這根紅線在這裡居然能讓很多人光看耳機線就猜得到耳機是哪款。這應該算是一個很成功的應用了。
當然題主還說到了小米和Muji之間的相似的地方,Muji在這款CD機中也用到了一個暴露在外的線,作為開關。雖然小米的檯燈和Muji的CD機之間應該是沒什麼關係,但是確實在設計語言上是有用到類似的元素。另外關於這個CD機的故事我就不多講了。Google一下就能讀到。
不過我這裡想跳出來一層看一下這種設計語言背後的邏輯。
我這裡拿三個設計來說:
蓬皮杜藝術中心
首先是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不知道這是什麼的可以自行google。
這棟建築最出名的就是那些暴露在外牆之外的彩色管道,框架和電梯。
這麼做只是為了搞怪嗎?
設計師Renzo Piano這麼設計這棟建築是為了把本來佔用大量室內空間的結構全部放到室外去,來爭取更大的室內空間。
雖然1977年剛建成時飽受爭議,但也成為了巴黎地標一樣的建築。
Nike Air Max 1
然後時間來到1985年,Airmax 1橫空出世
關於AirMax 1背後的故事是這樣,Nike的設計師Tinker Hatfield在設計這雙鞋前去參觀了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並且從中得到了靈感。當時nike已經有很多鞋是帶著氣墊的了,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從來沒有見過氣墊,也不願意為這個看不見的東西付錢。所以Tinker當時就受到蓬皮杜的啟發,乾脆把氣墊露出來吧。於是就有了Air Max 1.
當然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氣墊越來越大,就像越來越短的裙子。
HTC手機
上面兩個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我再說一個可能知道的人少一些的故事。
這款HTC的手機還有人記得嗎?當時剛上市的時候很多人覺得這背後真的好醜啊。
但是我聽了設計師解釋為什麼要這麼設計這款手機,我反而開始有點喜歡它的後背了。
設計師說,現在很多手機都是要把科技藏在一個小盒子里,沒人知道裡面有什麼,所以他們反其道而行之。把外殼的形狀做成貼合裡面PCB板和電池的形狀,讓你直觀的能看到裡面的結構,還能摸到裡面結構的形狀。
不管你認為這個設計丑不醜,我都覺得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嘗試,在今天無論是什麼牌子的手機都長的一毛一樣的時代,這樣的設計反而更加可貴。
然後
然後
然後
蘋果去年推出了一款神似的iPhone充電手機套。
很多人也是覺得丑,可能是因為知道關於HTC的故事,我依然覺得這個設計很有意思。
三個故事講完了,什麼意思呢,無論是Airmax 1,HTC還是暴露在外面的電線,都是想要通過產品的外形告訴你,我裡面有什麼。這無關乎功能,無關乎外觀,純粹是一種態度的表達。
那麼說回到小米的這個燈吧,這個設計是不是Original,發了剛才那麼多設計,大家心裡都有數。不過作為一個169元,面向大眾消費者的設計,整體的處理還是比較成熟的,再加上一個紅色的線作為點睛之筆,個人認為也沒什麼刺可挑了。
------補充------
看了評論,突然發現我可能把事情講的太跳躍了。那我補充一下。
最初出現這樣的設計語言肯定是因為把線放進支架中是一個比較勞命傷財的事情。
成本馬上就會提高,成本永遠都是要考慮在內的,所以一個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把不得不露出來的線做的更好看一點,不好看的線我們都見過,如果完全不考慮直接露出來,那就是一個字,丑。
所以就有了最初形態的這種設計語言,是誰第一個這麼做,已經很難考證了,設計本身就是互相影響的一個行業,有人開始這麼做,緊接著就會有很多人來模仿。
那麼隨著製造業的技術越來越發達,把線做進殼子里,其實不是很難的事情,成本也相對的沒有以前那麼高了,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很多露線設計,其實都是為了露線而露線的,也就是我說的態度的表達,而和功能或外觀的關係沒有那麼大了。
不過放在小米的這個案例中,因為這個燈確實只有169,考慮進來其他應用在燈里的技術,把線做成露在外面的形式可能就是最合適的方案。我大膽的揣測一下,像小米旗下的產品,大多都是先做好明確的市場定位,然後價格估計都是提前定死的,比如說產品經理和老闆開好會,確定了售價就是169,BOM成本不能超過50塊之類的,這時候設計師就沒法說,我想設計一個全24k鍍金的檯燈了。
黃大師在評論里提出的問題,其實也是困擾很多設計師的問題,到底是應該迎合消費者,還是追求更有品味的設計去引導消費者。這個問題在我讀書的時候也困擾了我很久。後來我逐漸想明白了,人分三六九等,不同的品牌只是抓住了和自己對應的人群,也就是其目標市場,越小眾的品牌所針對的市場越精確,但是像小米,蘋果,可樂,nike等等這種大品牌,他們的目標人群已經是比較分散的了,所以他們都得通過產品線分層來應對這種人群的多樣性。那麼回到如何設計的問題上,人分三六九等,但是每個人所嚮往的其實也就是45度斜向上看,就是那種很微妙的,伸手剛好夠不著,得踮腳才能剛好碰到的東西。所以我個人比較認可的方式,就是把更高端的設計語言往下做,最後得到一個你的目標人群能看得懂95%,剩下5%又有點挑逗他的認知的設計,說白了也就是在迎合和引導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具體是95-5還是80-20,這就看具體情況,看設計師的功力了。
至於黃大師說的,其實我感覺,是有點把複雜的問題簡單粗暴的理解了,而且好像還帶著點戾氣,其實不過是個檯燈而已。
陳偉,第一個檯燈的鏈接給你easink | design 3d首先6W的LED燈在大部分時間都可以提供300流明的光通量(標稱),閱讀的時候照度應該說沒有太大問題,所以也就沒必要使用過高的功率。
其次呢我覺得這根彎曲的橙線襯託了筆直的燈體,總得來講很耐看。
我覺得紅線用的非常美。難道搞設計的和外行審美差異這麼大么。
添加一下米家檯燈「紅線細節圖」。本人並沒有用專業設備拍攝,也不懂攝影,但是真的很好看。
我是準備入手的,其實這外露的線設計的很好。
對光線個人不懂,所以不評價了。
對於外觀說下個人的淺見:
1.首先外露的線顏色很搶眼,讓整個物件有了一個重點。
2.整個燈除了底座,其他部分都是簡約的直線走向,這個線的弧度增加了一個變化層次。
3.信仰粉加成。
ps:其實這根線還有個作用,保持視覺平衡,因為第一眼,這個燈的燈管部分是偏長的,少了那麼點美感,而正是偏長所以會導致一種視覺上的不平衡感,所以才會在後部設計一條外露的紅線,算是一個趨向完美的解決方案,解決2個視覺上問題,不平衡和重點。
小米家的設計沒什麼好黑的,已經很用心了,倒是在性能方面應該找大神重點分析,我想關注這方面的知友會發現「選檯燈....」這種問題你去問,根本沒一個能作為直接參考標準的答案,大部分上來的回答都是一堆讓普通人不知所云的專業術語,我倒是希望小米能做個標杆式的產品出來,在產品的實際感受上給一個更直觀的體驗,就像之前小米max和其他同類產品直接的實際使用對比。
題外話:估計要小米對一個不是自己主力產品耗費更多的心血,拿出一個專業性的評測和產品,實際上不太可能,畢竟術業有專攻嘛,小米現在擴大自己的產品種類,也是在增加自己公司的寬度,希望小米以後會賦予更多的產品深度吧,畢竟小米作為性價比來說,算是良心企業了。
今天檯燈到貨,開始測評
首先包裝盒大的超出我的想像,盒子50cm長
開箱神器leatherman實力搶鏡
檯燈底部和插座上面的參數
飽受爭議的紅線,實際上做工非常紮實,真的把線做到了轉軸處我還是挺擔心斷裂的風險
插入!
粗略測一些數據
底座厚度1.5cm,直徑15cm
豎桿長36cm,直徑1.85cm
燈桿長42cm,寬2.25cm,扁1.5cm
不同色溫下的光線差距明顯
最小和最大的光照強度,跨度也非常大
led燈泡是一個冷色燈一個暖色燈排列,冷暖燈泡發光大小不同可以得到燈整體的色溫改變
轉動開關阻尼適中,是旋轉那種一頓一頓的,按一下開關燈,轉動調節光強,按下再轉調節色溫。
~~~~~~~~~~~~~分割線(app篇)~~~~~~~~~~~
米家app,
可以將檯燈控制發送到桌面快捷方式(第二行第四個)
關燈狀態界面
可以通過手機開關檯燈、調節亮度等操作,檯燈自帶wifi模塊,可以遠程遙控(不需在同一網路下)
主界面兩種情景,還有其他四種,加起來一共六種情景(也可以自定義亮度色溫並收藏)。閱讀模式燈光比較強且明亮,電腦模式光線弱且黃,高效工作時燈光最亮
專註模式比較有趣,每次開啟的時候都會閃兩下,雙擊按鍵也可以快速開啟專註(雙擊功能可自定義)。工作和休息時間可自定義設置。
休息開始時燈光亮度會迅速減弱、變黃、閃爍,休息完成後燈光亮度恢復正常
~~~~~~~~~~~~~~~~分割線,ep3(使用感受,不定期更新)
請無視我髒亂差的桌面,閱讀模式下看書和看kindle都沒問題(kindle要注意反射光,調整角度不然就會)
使用一段時間後燈管處發熱較明顯(joke:畢竟無發熱不小米),但也僅僅是發熱,不是發燙。
做工的話只有底邊一點翹起,不知道是不是我運氣差,但是不影響正常使用,我也不對這個有強迫症。
其他地方還是很精細的。尤其是轉軸處金屬和塑料的用料和加工都有很紮實的感覺總體來說顏值很高,光線充足,app是加分項,如果需要一台100多的檯燈的話,還是挺值得購買的
贊,「我們是存心的,哇哈哈哈哈」,有個性
你們不感覺白色的失去了焦點嗎,我都不知道該看那。
~~大家都說如果沒有線會怎麼樣
好像更簡約了。。不過我怎麼感覺上面偏長,會摔倒的樣子_(:з」∠)_
綜述:我個人喜歡有紅線的,撞色挺好看,有焦點,不造你們喜歡那個~~update1.0 time 7.1 12:54
我買的燈到了,比想像的大
電腦15.6的。旁邊還放了可樂瓶做比較,官網高度顯示為445mm
線的顏色不是紅色,偏橙色,大約是#FE1C00偏暗一點點。不好描述。
APP里設置很方便(?′ω`? )。感覺很值
不多說了,上乾貨,Good design,Reddit,if金獎,媽獎拿到手軟
哎呦我去~ 說紅線不好看的這麼多人,瞬間多出幾分優越感來
紅線是點睛之筆啊,就是渾然上下的白是非常單調的,紅色可以瞬間把觀看者的目光吸引。
這樣的設計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一身黑色的西裝打上一個藍色的領結,或者是黑色衣服黑色褲子穿一雙純白的鞋子之類的。
簡約,時尚融於一身,橙線是點睛之筆。
我會買。
@姜兆寧 @夏勇峰
因為評論里發不了圖,我把對米家APP中檯燈模塊的用戶交互提幾個想法;
APP方面使用第一印象就是:用起來有點懵逼;感覺邏輯比較亂,交互思想不清晰,BUG也挺多。
只能說不是小米/米家出品該有的交互體驗水準。(我平常也經常在MIUI那邊提出交互改進建議)
問題:
1、(邏輯)檯燈頁選擇情景模式(「閱讀」或「用電腦」)後不能調光,需要切換為「調光」模式才能再調光;這個單獨拿出來說只是設計思想,而不是問題,但請看後面第二點;
2、(BUG)無論之前選擇了什麼模式,退回米家再進檯燈頁,都不會「選中」為上次的情景模式,而永遠是「調光」模式;
(知乎不能傳GIF圖?shit……白費心機)
而因為可以調光,這樣的表現就與 (1) 的邏輯思想衝突了:
我選了情景模式後,設計目的到底是能調光,還是不能調光?
3、(BUG)第(1)點提到的,在檯燈頁選擇情景模式後,界面不會立刻更新當前的亮度、色溫值,只能等待程序常規的同步邏輯,這通常需要過5 - 10秒,帶來用戶交互信息的不一致問題;除非退回米家設備頁再進入檯燈頁,
4、(BUG)在檯燈頁選擇情景模式後,再進入「情景模式「頁選擇其他情景模式,回退到檯燈頁,原來的情景模式依然是」選中「(」checked「)狀態。
—— 當然,這個問題在目前的UI設計邏輯中完全是無解。
整理後的改進建議:
1、「調光」描述文字改為【自定義 / 手動】;
2、選擇情景模式後,依然允許在調光區域調節光亮度與色溫;只需要在手動調光後,情景模式自動切換為「自定義」即可;
當然,保持目前的設計:使用情景模式後不允許調光也沒問題;畢竟如果把情景模式做好了,自定義調光的需求應該很低,有防止誤操作的好處。
3、檯燈首頁的2個按鈕動態顯示最近使用的情景模式(包括用戶自定義情景),而不是目前固定的」閱讀「+」用電腦「;
4、而由於(3)的改動,情景模式頁里,需要在系統默認場景分類中添加回 「閱讀」 和 「用電腦「;
5、修復問題中的第(2)點,重新進入頁面會正確「選中」當前所使用的情景模式(程序設計方面建議讀取檯燈當前亮度色溫信息後枚舉情景模式匹配);
6、情景模式頁,「收藏的顏色」title改為「自定義情景」;
7、情景模式頁,選擇情景後自動返回到檯燈主頁面。
寫下來,才發現全是情景模式的,居然有這麼多槽點……這軟體設計是半成品嗎
還有個激進想法,因為米家設備頁有開關檯燈的checkbox,可以考慮檯燈界面取消開/關燈按鈕,全部展現情景模式,但如果通過鎖屏界面右劃的米家設備頁進入檯燈後存在交互缺失的問題,可以考慮也在鎖屏的米家頁面增加checkbox。
我也認為這個紅線是點睛之筆,可惜和我家的裝修風格不搭。
「技術愚蠢」,「有線就是丑」。不知道何處跑來的如此莫名其妙的zhuangbility的口氣。說到小米檯燈,我卻想說一說另一款,蠻不錯的。
下面上圖,有些是商城截圖,不知道能不能用,先放,侵刪。
就是這個,樣式很nice。
再放幾張拍的圖片。
這個燈色比較暖,很溫馨的感覺。
黑暗中的藍色,總是透露著不可言說的吸引力。
還有粉色。。。
好吧,感覺跑題了,因為很喜歡這個,所以忍不住想要答一下。
app控制界面。至於題主提到的那一款,沒用過,不做評價。
推薦閱讀:
※手機背面那麼空留著幹什麼,為什麼不設計更多的功能?
※如何評價 iPhoneX 正面的「凹」式劉海(異形屏)?
※為什麼設計師之間不喜歡分享總結經驗和點贊?
※工業設計如何從零開始學手繪?
※為什麼以前易拉罐拉環都是直接拉出來,而現在是拉開後翻回去?
TAG:工業設計 | 小米科技 | 檯燈 | Yeelight智能照明 | 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