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二戰軸心國,為什麼德國大城市大多都被猛烈轟炸甚至被夷為平地,而義大利大城市則幾乎被完好地保存下來?


看了好多答案,發現沒什麼人寫關於羅馬的空襲,那我來補充說說(xia che)幾句吧。

最近正好在Napoli參觀地下世界,napoli大家都知道因為是個工業和港口城市,很容易作為空襲目標。所以當時好多人也都逃到這個古羅馬時期就存在的地下城裡當防空洞,@趙國星關於napoli空襲的描述已經很詳細了,我也就不再多說了。

圖片取自bbc紀錄片 弗朗西斯科玩轉義大利第三集Napoli部分

當時義大利導遊小哥饒有興趣地問我們為啥墨索里尼跪的這麼快,他給的解釋是羅馬被空襲,影響很大。這解釋雖說我也很想吐槽,但他說的不無道理:羅馬好說歹說也是個政治中心,這麼大的指揮所竟然不炸,豈有此理?而且事實是還真有那麼些影響:「7月19日,墨索里尼最後一次以義大利王國總理的身份與希特勒在費爾特雷作了一次會談,會談期間羅馬遭受了盟軍的一次猛烈轟炸。7月24日下午至翌日凌晨,大法西斯議會召開了第187次會議,期間墨索里尼遭到迪諾·格蘭迪等人的猛烈抨擊,格蘭迪提出了對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動議,動議以19票贊同7票反對的大比例通過,但事實上這次投票的結果並沒有實質意義,因為根據當時的義大利憲法,只有國王才有權力罷免總理。7月25日早上,墨索里尼被埃馬努埃萊三世國王召見敘職,墨索里尼被國王告知他已被解職並將被佩特羅·巴多格里奧接替,國王同時承諾將保證其人身安全。不清楚國王真實企圖的墨索里尼在稍後離開時便遭義大利國民憲兵隊包圍,被用一部紅十字會的救護車帶走,墨索里尼被告知這是為了他的安全起見。實際上為了挽救自己的王權,逮捕墨索里尼的命令便由埃馬努埃萊三世國王親自作出。此後巴多格里奧隨即宣布:義大利將繼續與德國盟友並肩作戰,以避免在義大利的德軍採取任何報復行動。事實上,義大利王國的法西斯政府正在暗中與盟軍談判停戰事宜,停戰協議在9月3日簽署,為避免得知停戰協議的德國迅速佔領義大利半島,直到9月8日,方才正式對外宣布。但在宣布停火協定的同時,卻並未對義大利軍隊下達任何命令,埃馬努埃萊三世國王和巴多格里奧便逃出羅馬,從而導致各地的義大利軍隊陷入混亂,德軍迅速佔領大片義大利領土(具體見軸心行動),大批義大利軍人被殺或被俘,部分則加入了德軍,這次失誤也最終導致義大利君主制在戰後1946年的全民投票中被廢除。」(引自維基)

引了這麼一大段,就是要跟大家說明兩個問題:1. 當時義大利國內的形勢遠比大家想像的要複雜的多,如@章易所說(拒絕呆梨無腦黑 從我做起 黑呆梨也要按照基本法) 2. 羅馬的作用職能也遠比大家想像的要重要的多,羅馬遭遇重大危機時,首腦也不給力一點,整個國家離癱瘓也沒那麼遙遠。

接下來著重說下空襲,羅馬空襲從1943年7月19日第一次空襲開始,到1944年6月4日羅馬解放結束(日期有毒)。盟軍德軍都有參與過轟炸。時任教皇庇護十二世曾想辦法在轟炸前與羅斯福談判,聲明羅馬是不設防城市,但並未成功。直到1943.8.14,距第一次轟炸後快1個月才聲明成功,然而聲明成功前一天才剛被炸過一次,聲明了之後也沒有人聽,該炸繼續炸,所以也沒啥卵用_( :? 」 )_炸羅馬其實是蠻有爭議的一件事,畢竟是永恆之城,隨便拉個建築都可能2500多歲。羅馬裡面還有梵蒂岡,梵蒂岡可不得啊,天主教大本營,在羅馬也擁有不少建築。所以說當第一次知道要炸羅馬的時候,美國其實是拒絕的,不能讓他炸,他就馬上去炸,因為他也不願意炸的時候再加一些特技(重磅彈燃燒彈)上去,城市Duang的一下,這樣人們出來一定會罵的。而且教皇與羅斯福之間互相通過書信,希望梵蒂岡和羅馬遠離苦痛與毀滅,讓這片寶地免於不可修復的破壞,羅斯福當年的書信如下:

Attacks against Italy are limited, to the extent humanly possible, to military objectives. We have not and will not make warfare on civilians or against nonmilitary objectives. In the event it should be found necessary for Allied planes to operate over Rome, our aviators are thoroughly informed as to the location of the Vatican and have been specifically instructed to prevent bombs from falling within Vatican City.

對於美國人來說,這是塊燙手山藥碰不得,而且美國也怕冒犯到軍隊內部的一些天主教人士。然而英國內閣和公眾並不覺得這轟炸行動反人道,畢竟考文垂遭了罪,倫敦也沒少挨炸,關鍵義大利也參與到轟炸倫敦的行動中來,這TMD就尷尬了。丘吉爾批准行動並留下"I agree, W.S.C. 16.7.43."這句話

1943年7月19日,盟軍出動500架轟炸機共計1168噸炸彈空襲羅馬(對比考文垂奏鳴曲行動515架轟炸機共計500噸),Lorenzo工業區完全被毀,San Lorenzo Fuori le Mule教堂受損嚴重,約3000人在死在居民區/火車站區(對比考文垂月光奏鳴曲568人死亡 863人重傷 393人輕傷), 北邊的Littorio機場和東南角的Ciampino機場被炸,Termini火車站功能豐富,擁有集裝箱編組廠,鐵軌運輸,鋼鐵,紡織,玻璃製造工業區,但也都基本未能倖免。8月13日(也就是聲明不設防城市的前一天),盟軍派飛機又來炸了一圈上述的兩個機場。

被轟炸的San Lorenzo區

重建後的San Lorenzo教堂

在德軍1943年9月10日佔領羅馬之前,盟軍共出動110000架次飛機,損失飛機600架,3600人死亡,78天內共計投出60000噸炸彈。

梵蒂岡方面,梵蒂岡是中立方,雖然盟軍和德國國發動羅馬空襲時都儘力去避免炸到梵蒂岡,然而還是至少有兩次不可避免地誤傷了,盟軍一次,德軍一次。1. 1943年11月5日,英國飛機投下4枚炸彈,炸毀梵蒂岡火車站附近一馬賽克裝飾小屋,梵蒂岡廣播電台幾乎被摧毀,聖彼得大教堂穹頂窗戶也被破壞,這些損傷有的甚至至今依舊可見,不過這次索性沒有遇難者。2. 1944年3月1日,德國在梵蒂岡頭上扔下6枚炸彈,Court of Saint Damaso被炸了個稀巴爛,空留一地碎片。

軸心國方面轟炸具體細節暫時沒查,以後有機會補充。

這就是有關羅馬轟炸的一個概況,總體來看,雖然現在看起來羅馬保存的比較完整,但實際上羅馬也並沒有因為自己是歷史名城而免於遭罪。戰爭打過來打過去,最遭殃的終究還是老百姓。願世界和平!

在火車上用手機碼字碼了3個多小時,很辛苦噠。希望以上回答對題主和讀者有一定幫助。_(:з」∠)_


題主提到了那不勒斯 那我就說說那不勒斯

1943年9月,納粹德軍撤出了那不勒斯,留下的是一片廢墟,他們摧毀了盟軍可以利用的一切設施、運輸系統,包括鐵路,所有車輛,供氣、供電和供水系統,以及衛生設施。

上圖可以看到,由於供水系統被德軍炸毀,那不勒斯市民只能去被炸毀的供水管處接水。

如果說以上行為還有軍事意義的話,那麼看看下述行為,就很難讓人理解了。

1943年10月1日德軍從那不勒斯撤退,在那不勒斯新建郵局裡還留下了一枚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德國人選擇這裡的原因是認為它應該是城市中人群最集中的地方,所以能最大限度的造成傷亡。一周之後炸彈爆炸,大批義大利平民,包括婦女兒童遇難。整個郵局被炸上了天,不幸的是炸彈爆炸的時候正好是一天中最繁忙的時間,當時有許多義大利平民在郵局中,想要和盟軍佔領下的義大利其他地區的親戚聯繫。有些盟軍士兵也在炸彈爆炸中遇難。這次爆炸中總共有100餘名平民和士兵遇難。那不勒斯總共有數百名軍民在類似的炸彈爆炸事件中傷亡。

那不勒斯郵局是德軍撤退時唯一被留下的公共設施,而德軍的意圖在炸彈爆炸時自然也是昭然若揭了。慘案中最悲慘的是有許多兒童遇難。在第五集團軍的協助下,英國和美國紅十字會馬上第一時間開始搶救被送到醫院和急救站的傷員。

我只能說 德國軍隊的行為 與恐怖分子無異

首先 義大利城市也遭到了盟軍猛烈的轟炸

這可以看我翻譯的《義大利空戰1943—1945》

其次 德國城市為什麼會遭到那麼猛烈的轟炸呢

「在鹿特丹 倫敦 和 華沙以及數十座城市,納粹實踐了他們的狂想。他們播下了微風,現在收穫的是風暴」

送他們一首歌吧

二月里來呀好春光,

家家戶戶種田忙,

種瓜的得瓜 種豆的得豆,

誰種下仇恨他自己遭殃。


樓主提到了羅馬、佛羅倫薩、那不勒斯、威尼斯、博洛尼亞、熱那亞、維羅納這些城市,這些城市除威尼斯外均遭受過盟軍轟炸。
羅馬:羅馬本身沒有幾個軍事目標,加上城市本身的歷史價值,遭受的轟炸並不多,雖則如此,盟軍投入轟炸羅馬的飛機仍超過11萬架次。
佛羅倫薩:城市外圍遭受過轟炸,市中心無損。
那不勒斯:這是受轟炸最嚴重的城市,由於是一個重要港口,港口區及周邊工業區域反覆遭到轟炸,被盟軍解放後繼續遭受德軍的轟炸。不幸中的萬幸是,港口區處於市區邊緣。
威尼斯:缺乏軍事目標,完全未受到轟炸。
博洛尼亞:該地的鐵路站場曾遭受猛烈轟炸,連帶影響周圍的居民區
熱那亞:都靈-熱那亞-米蘭,這三個城市構成義大利的工業三角區,一直遭受猛烈的轟炸。
維羅納:由於處於義大利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政治中心地區,該地同樣遭受過多次轟炸。


歪個樓。

很多答主都把二戰中的「義大利」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來進行討論,然後得出義大利見風使舵的結論。
然而,二戰中的義大利並不是鐵板一塊,國內同時存在的勢力至少包括法西斯主義者、反法西斯戰線(共產黨和社會黨)、以國王為首的舊統治者。墨索里尼的職務是被國王解除的,向盟軍投降的義大利政府是由舊統治者組織的,而槍斃墨索里尼的是義大利國內的反法西斯游擊隊。
不只是義大利,幾乎所有國家都是這樣的。

你們卻用一個「義大利」來概括這三方互有矛盾的勢力?
這和某動畫用動物來粗暴地代表各個國家有什麼區別?


首先,義大利是1943年投降的。投誠早就是好啊!
不過不管在投降前還是投降後,義大利估計根本就沒把自己當軸心國吧....

今天早上看到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中午好巧發生了一件有趣的小事,跟這道題有點相關,我吐一槽。

今天我和倆同事去英國城市考文垂開會,其中一個德國人,一個義大利人。
在路上的時候,我聊起最近國際局勢緊張,我媽媽很擔心我一個人在國外,讓我不要出遠門。

德國小哥安慰我說:「Coventry is a small shabby place, no one would ever choose to bomb it, tell your mom not to worry.」
(考文垂是個小破地方,才沒有人要炸這裡呢,讓你媽別擔心。)

這時,義大利小哥開嘲諷:「Coventry is safe? You people bombed it during World War Two.」
(誰說考文垂安全了?你們二戰的時候不就炸過考文垂?)

德國小哥:".....Actually, it"s "Our People"...We were on the same side...."
(....其實吧...是「咱們」....咱們在二戰的時候是一夥的....)

義大利小哥恍然大悟:「Oh!!...right....」
(誒?對哦.....)

(歷史小貼士:考文垂轟炸發生在1940,義大利還沒投降呢喵。)

所以你們自行體會一下。
另外請問德國小哥心理陰影面積。

----
這個蠢萌的答案居然有500贊了……
謝謝大家!


@lee wenyang 知友寫的非常好,補充兩點。一,羅馬是不設防城市,因此遭受攻擊很少,11萬次數據請求出處。二,義大利的戰場在43-44年間集中在古斯塔夫防線上,44年初就投入了4000架戰機,後來更是成倍增長,因為古斯塔夫防線地理位置緣故,所以各大城市受損害較輕。
另外某位知友高論實在不敢恭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都是軸心國核心,都是戰敗國。
——————————————
回答樓主的補充問題,為何德國文化名城遭受毀滅。
「雷擊德累斯頓行動」就是為了毀滅德國的戰爭機器,德累斯頓在戰時數一數二的德國軍工業基地。
柏林不用說,他是首都,抵抗最為激烈。
法蘭克福格科隆,直到現在還是工商業中心,戰時更是工業重心。
轟炸的意義是什麼?
轟炸,不是為了毀滅城市,不是為了傷害平民,是為了阻止戰爭機器,轟炸這些城市,僅僅是因為他們是德國工業中心,要想結束戰爭必須毀滅他們的工業能力。這也是為什麼要炸掉魯爾大壩的緣故,炸掉大壩,抵抗能力會減弱——因為工業區沒了。
這也是為什麼李梅的江戶花和兩顆原子彈,在世界範圍內引起那麼大反響,至今仍為人批評不已的原因——因為他們不僅僅針對工業了,對平民的傷害,是一種犯罪。
無論從道德範圍還是國際法,都是難以允許的。


義大利是二戰戰勝國!戰勝國!戰勝國!!!


卡西諾修道院不服……1300年的古迹被盟軍毀於一旦……


誰會理會拉拉隊。。。


就義大利的戰鬥力和對整個戰場影響,盟軍對其大中城市的不斷轟炸簡直是在浪費彈藥。德國作為二戰里的最強法西斯,必須全力與其死磕到底。還有一點,義大利最早投降就避免了被戰火蹂躪。可以看下圖丹麥大使館微博里的用詞「及時投降」,雖然被廣大網友吐槽,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德語里有一個動詞是coventrieren,意思是像摧毀考文垂一樣徹底摧毀一個城市。可想而知德國把英國的大城市轟炸成什麼樣子。義大利早早投降了,而德國堅持到最後一刻才投降,因此盟軍報復德國摧毀德國城市既有動機又有理由。。。


從二戰看各個民族的性格。

德國是打死也不投降,最後希特勒就被逼死了。日本是打死也不投降,最後差點就叫打死。蘇聯是臉都叫打腫了,就是不說軟話,最困難的時候聖彼得堡(列寧格勒)在各種補給奇缺的情況下,堅守了900天。英國也被打的夠嗆,差點就到了最困難的時候,英王試探丘吉爾的態度,丘吉爾說:即使英倫三島淪陷,也要在加拿大組織政府,繼續進行戰鬥。中國是打不過也要打,邊跑邊打。法國是臉上挨了一拳,疼著不行,一看打不過,膝蓋一軟就跪下了。

義大利則不然,誰來跪誰。你說人家義大利都跪了,你還打人家,你這就不懂事了。


因為還沒轟炸義大利就投降了


轟炸的目的是以摧毀工業設施為主,是服務於整場戰爭的。至於意呆利的工業設施...報告首長,看來已經炸過了。


大概萌菌覺得讓意呆利拖元首後腿比夷平意呆利更有戰略價值...


你確定你不是在黑!

意呆利在盟軍推之前就投降換陣營了。


德國可是被蘇聯攻打了的


為什麼德國很多城市會被轟炸?為什麼杜塞爾多夫、柏林等眾多城市會被夷為平地?
記得反法西斯70周年紀念日的時候央台多次播過關於二戰時期的記錄片,其中一集講的就是英美對德國轟炸的原因和細節,如果你對二戰有興趣,如果你對德國很好奇。你完全可以自己在網上多查查,多找一些二戰時候的紀錄片,這些資料網上搜一下就有,要比你在知乎問的效率高很多。
為什麼德國會遭到英美的猛烈轟炸?而義大利卻幾乎完好無損?主要原因是義大利太容易被忽視了,作戰能力弱,二戰中貢獻小不說還不時的脫德國後腿。我們來看看義大利在二戰中都在做幹了些什麼。
以下是參考二戰時期義大利做過哪些拖後腿的蠢事? - 歷史中 @Long2Lees 的答案其中說關於義大利戰鬥力是這樣的:
因為國家意識太薄弱,人少的驅逐艦跟潛水艇比戰艦還活躍。
————————————————————————
真正原因是義大利海軍沒有油只能減少主力艦的出海次數,用爆破艇,蛙人,驅逐艦和潛艇進行破交

燃料危機請參考1957年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海軍作戰史》這一段
梅拉諾的會談  
直到此時為止,德意雙方都認為彼此的戰爭活動是互相獨立的,因而除了主要是為了象徵和為了宣傳價值的少數一些合作姿態之外,關於作戰目的是各有懷抱的。事實上每一方都極力不使對方知道其計劃。在義大利方面,當認識到戰爭不是短期可以結束的時候,這個事實便十分明顯,那便是義大利在其所最缺乏的武器和原料方面不得不越來越依賴於其盟友的接濟。儘管這樣,義大利人對於與德國人進行十分密切的合作,卻是十分動搖而深懷憂慮的,因為德國人不是真心真意提供意方所需要的武器和戰爭器材,而是派遣完全裝備的德國部隊和整套參謀人員如第10航空兵團和非洲軍團之類,裝做滿足意方申請的姿態到義大利來的。這個政策顯然是為了要逐漸滲透義大利的戰爭機器以便引導它使符合於德國的利益,因此便常常和義大利的利益發生矛盾。其結果使義大利的最高統帥部感到進退兩難,要麼接受或多或少擴張性的德國入侵,要麼便得拒絕那越來越需要的物質援助。 
 同樣的畏懼也存在於意海軍方面,而且還有更多的理由。德國不是一個重要的海軍強國,要義大利海軍忍受德國人來干涉其內部事務以便從德國換取為意方所需要的若干儀器,這是荒謬到不可思議的。既然除了少數高度專門化的技術項目之外,無論現在還是以後,意海軍沒有什麼可從德海軍學到的東西,那麼容忍干涉便更其滑稽的了。直到此時為止,兩國海軍之間的接觸,只不過是表面的,分別在柏林和羅馬互派海軍聯絡團罷了。這些聯絡團的成員不外是觀察員的身份罷了。  
1941年1 月,兩國海軍,儘管各自完全保持行動的自由直到最後為止,卻感到有進一步互相了解之必要,尤其是由於德國在希臘的作戰使它第一次把德佔的地區擴張到地中海海岸上來。在義大利方面,則希望通過這次新的協商來解決取得燃料補充的嚴重問題。因此,1941年2 月中旬,意海軍參謀長里卡迪上將便和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大將各自帶參謀人員在梅拉諾舉行為期三日的會談。會談的目的據稱是為了交換戰爭經驗的看法和情報,實際上是為了實現上述的各自的意圖。  
我們在前面說過,義大利海軍在開始戰爭時只儲藏了約1,860,000 噸的燃料油,不管怎樣節用,到了人們明確戰爭是長期性的時候,1,000,000 噸的後備燃料已經用去了,這時是1941年2 月即開戰後的第九個月。按這個消耗率推算,到1941年夏天義大利海軍便不得不停止活動了。這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不消說,已經向最高統帥部做過多次的報告了,但在和德國磋商中一直沒有達成任何可靠的協議。因此人們希望在和德國海軍首腦直接談判中,可能會使問題獲得滿意的解決。的確梅拉諾的會談中,德海軍雷德大將對此很感興趣,到了1941年春季便有相當分量的燃料油開始從德國運來了,雖然離開為作戰所必需的最低限度還遠得很。海軍總部業已被迫同意把海軍平均每月消耗油量定為100,000 噸,這只是正常活動情況下必需量的一半。在實際上又為這種或那種原因使每月所得的平均
油量降低到50,000噸的水平,即僅達需要量的四分之一。髮油量不僅低於正常的要求,而且在一些時候,弄得大大降低作戰的效果。  
事實上1941年夏天從德國只運來103,000 噸的燃料油,義大利的後備油則完全用盡了。從那時起意海軍被迫處於來多少燃料油做多少活動的地步。遇到來油愆期或不繼之時,艦隊活動便完全癱瘓了。往後我們將看到1941年末燃料危機達到什麼程度,而到了1942年中則真真陷于山窮水盡的絕境。
用大炮機關槍打不過用弓箭的土著人,能用鋼鐵船打輸木船的也只有義大利了。
北非一場戰役中,為數不多的英國軍坦克向義大利的反坦克炮陣地衝鋒,剛開始時,義大利還開炮還擊,但過了兩三分鐘就突然停止,搖白旗投降……事後英國人問其原因,義大利人理直氣壯的回答:彈藥箱沒有撬棍打開……
————————————————————————————————————————
意軍彈藥不通用是老毛病,另外這支意軍早就想投降,不過是找個借口

美軍轟炸撒丁島前面兩個小島,上面駐紮了一萬多義大利人,但是最後盟軍轟炸總共炸死 了40多義大利人,義大利就接受了美軍飛行員的勸降。
----------------------------------------------------
駐撒丁島的意軍本來就不想打,1943年其實基本上沒有人願意再進行戰爭

3*5000人的義大利軍遇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後就地繳械。
-------------------------------------------------------------
三無地攤,不值一駁
感興趣的可以去戳@Long2Lees
===================================================================================================
這麼萌的軍隊你捨得打么?
其實很容易就想到,德國為什麼會被炸成那樣說白了就是死不投降啊!
其實日本也是這樣,最後還吃了原子彈。
英美也是為了早日結束戰爭,轟炸目標以潛艇和飛機製造業、石油工業及交通運輸為主,並企圖通過轟炸奪取制空權。1940年5月~1942年8月,對德轟炸由英國單獨進行,目標是石油工業及科隆、柏林等大城市。1942年8月,英、美開始聯合對德轟炸。美軍在晝間對關鍵性目標實施精確轟炸,英軍在夜間對大城市實施面積轟炸。因出動兵力不大,轟炸效果並不明顯。1944年2月起,轟炸規模增大。
到同年6月諾曼底登陸前,奪得了制空權。此後,轟炸規模更大,效果日漸顯著。1944年7月~1945年4月,投彈量超過前幾年的總和。1945年4月,柏林戰役開始,英、美空軍主要用於支援地面軍隊,對德戰略轟炸至此結束。5年內,英、美空軍共出動轟炸機144萬餘架次,投彈量達270萬噸,一半以上投在德國本土。據戰後英、美的調查,1944年6月以前的轟炸,對德國工業生產影響不大;同年下半年,由於轟炸造成巨大破壞,加上德軍地面作戰失敗,佔領區縮小,工業生產開始迅速下降,經濟瀕於崩潰。據統計對工業目標投彈量佔13.7%,除最後階段轟炸石油工業效果顯著外,其餘均無明顯效果。對陸上交通線投彈量佔32.1%,公路運輸癱瘓90%,在戰爭後期取得明顯效果。對工業城市的投彈量佔23.7%,其中對德本土61個10萬人以上城市投彈50萬噸,摧毀360萬戶民房,佔德國住房的20%。據聯邦德國統計局1956年發表的數字,平民亡57萬人,傷88.5萬人。在對德戰略轟炸中,美國損失飛機1.8萬架,亡4.3萬人;英國損失飛機2.2萬架,亡4.7萬人。德國損失飛機5.7萬架。。事實表明,戰略轟炸與地面軍隊的作戰行動相結合,能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巨大影響。
以上均來自百度百科,不是你不知道其實是你不想知道。


哼哼,其實真正的原因在於德國人前期作死無差別轟炸倫敦。結果風水輪流轉等到盟國開始轟炸德國的時候也就不客氣了。


義大利那點工業區我估計盟軍都懶得炸,幾百萬共產黨員就折騰得差不多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權力的遊戲》片頭裡各個城堡的建築特色?
美國的公寓為什麼房型都那麼奇怪?
我在八大美院中的一所學校學習的建築設計,研究生想考央美的建築系。想問問考些什麼,有高數嗎?
有人說假天花是風水上的大忌,是一種自裁的行為,是嗎?
一旦爆發戰爭,該如何保護三峽大壩?萬一三峽被破壞了,會有多嚴重的後果?

TAG:歷史 | 德國 | 建築 | 義大利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