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現代的清明節的意義?

今天討論到一個話題...現在清明節到底有什麼意義?
為了拜祭祖先?可是拜山回來普遍的人都說很累不想再去。。甚至還有代理祭祖的業務出現。。
單純為了放假?但是三天假也沒什麼好玩的Q_Q
求各位大神解答!!!!


清明節,一場集體心理治療儀式


自明代以來,清明便是個帶著份量的節氣,而隨著近年營奠入法,我們對逝去親人的哀思也被勻勻整整地攤進了整個三月四月——渚涯重望,芳草旋生,初臨春回的人們卻總是甘心為那一晌悵觸平減去幾分輕浮的。


對父母的愧疚,對親人的思念,生活經歷上愛的缺乏,內心的傷痛,統統都化成一種儀式——掃墓,來得到集體的情緒渲泄與心理安慰。對於中國人來說,清明節是一場集體心理治療儀式。

今時今日,在互聯網的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各種各樣不同的信息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這雜亂的碎片化的信息從中,大量的社交應用,消磨了彼此見面的熱忱。經過無數道動態私信時間線的切割,似乎再也沒有傾訴的熱情了。

而清明節的祭掃,是一種有規律性的看望,也是一種和已經逝去的親人在情感上的連接方式。通過一種回歸的方式,讓將自己的過去和現在聯結在一起。清風徐徐、細雨絲絲,回到最初的、自己最習慣的那個親人,以及最習慣的狀態,才能消解孤單、找回自我。

在西方親人死去基督教徒認為,死者會到上帝那裡,所以不應太過悲傷。而在中國,往往一個人的死去就意味著生離死別。對於中國人來說,死亡差不多是最慘烈的離別,即便是對於逝者確實是一種解脫。但我們無法在天堂相見,也無法在陰間等待。此生緣盡,或許就永遠無緣。

而每到清明時節,掃墓或許是我們和死者之間僅有的連接方式。因此在所有團圓的時刻,都有一份悲哀在至親的心中。

凡是經歷著重要親人去世,背負心理創傷重擔的朋友,每到這個時候,悲傷如許,不知緣由。這裡面就有潛意識的原因,還有中國幾千年文化所成的民俗心理沉澱。平時,我們都要以不同的社會角色行事,不能盡情地釋放內心的負面情緒。而清明節的祭奠儀式便給人們提供了哀傷的一個心理過程。

通過固定的儀式,眾人聚集得以分享和獲得支持,個人對死者的哭訴,意味著個人的衝突和痛苦,用社會和文化可以接受的方式得以表達。哀傷的過程,起到最實際的意義是,舒緩情緒、避免形成創傷。

弗洛伊德說過有一種情緒叫做「悲傷的快感」,指「悲劇」是要讓人懂得享受痛苦的體驗,並且從中提煉和凈化自我。

技術的進步,科學的發展帶來了物質的豐富和思想的改變,但是卻不能逆天改命。而清明,在逝者前的祭奠,對親人的哀悼,對死亡的沉思,回歸到一種最原始的儀式。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踏上先輩的泥土,在祭奠的儀式中,尋找最初的自己。逝者已逝,而生者亦當各自珍重。善視自身,則亡者慰莫大焉。青石板上,履聲陣陣,誰為之名?


- END -


作者 |心理記 波波 心理學逗比一個

本文為心理記出品,轉載前請聯繫心理記(微信號:xinliapp)


推薦閱讀:

如果你出生在三國時代,你會選擇哪位主公?為什麼?
有哪些附加功能奇特詭異的家用電器?
為什麼說《平凡的世界》改變了你,或者讓你感動不已?
如何看待福州5歲女童疑因輸血感染艾滋事件?
當你倒追男生時,你們都聊些什麼?

TAG:習俗 | 調查類問題 | 清明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