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抨擊的是理學還是心學?
「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抨擊的是理學還是心學?與朱熹強調的格物致知和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又是什麼關係?
這段話是顏元說的。
予曰:「李晦翁年逾五旬,勤力下學,日與弟子拈矢彎弓,甚可欽也!」
王子曰:「晦夫叔嘗言,『射為男子事,何可不習!』」
余曰:「宋、元來儒者卻習成婦女態,甚可羞。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即為上品矣。豈若真學一復,戶有經濟,使乾坤中永享治安之澤乎!」
王子曰:「六藝之學,誠有功於乾坤。」
予曰:「不但爾也。子產雲,歷事久,取精多,則魂魄強。今於禮樂、兵農無不嫻,即終身莫之用而沒,以體用兼全之氣還於天地,是謂盡人道而死,故君子曰終。故曰學者,學成其人而已,非外求也。」
王子又笑。
如果使用廣義的理學的概念,把宋代以來的性理之學都稱為理學的話,那可以說這段話針對的是理學之儒。如果理學、心學是指程朱理學、陸王心學這兩派,就理解錯了。顏元這話是開地圖炮的。他完全不是理學系統里的人。晚明講學談性理的人也不限於陽明心學,湛學、東林乃至所謂關學後人都有講學的。
至於錢尚書……不得不說他清兵來了能出面投降,在虜廷中鬥爭失腳後又能參與反清地下聯絡,這個行動力還是蠻強的,既非「袖手」,也不「一死」,不在此論中矣。奴才的價值觀,
一點淺見,夷虜所最畏於中國者,火器也。——畢懋康
中國的讀書人還是有能人的,只能說「空談心性理」的是一部分人,由於朱子的學說和科舉制八股取士,皓首窮經,鉗制人的思想,把很多人都變成了沒有思想的人而已。其實你讀書考什麼,和你做什麼是不一樣的。只不過清朝的「文字獄和八股取士」讀書人精英階層,結果完全成了皇帝的奴隸,處處維護漢化虜君的統治,士大夫精神消亡了。
300年後,中國獨火器萬不能及。——李鴻章
顏習齋先生提「習行」之說,一句「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把所有宋明讀書人都罵了。
明朝末年,朝廷有奸臣,大多數讀書人以科舉考試為人生第一等事,全國局面大勢已去,抵抗到最後,也只能一死報君王了。
陽明先生格物致知之說,一直不是官方意識形態,朱子讀書主靜,代聖人立言之說,也是從朱子的解釋進行立說。
朱子的心性理之說,講究「天心即道心、人心」,「道心」指導「人心」,道心就是天理,講求存天理,滅人慾。扼殺人的主觀能動性,鉗制人的思想。君臣父子,雖然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但是中國的文人在儒學的熏陶下,自古以來也是有臨危受命,捨生取義的傳統的,黃河決堤,「束水沖沙法發明者」潘季馴也並沒有因為治河危險而不去治河,這個東西就是儒家傳統的精華,「捨身取義」這些是要表揚,而不是反對的。
然後顏習齋先生痛切地說:「今天下兀坐書齋人,無一不脆弱,為武士農夫所笑者,此豈男子態乎?」,「宋元來儒者卻習成婦女態,甚可羞」他深感氣憤的地方就在於此。
顏習齋先生感覺到氣憤的地方,就是中國的讀書人「宋明腐儒」只知道空談義理學說,而不去實事求是的做,然後到國家危急之時,在聖賢書中卻沒有一個好的方法來進行解決,由於平時靜坐讀書,五穀不分,科舉考試只讀朱熹的學說,然後傳統兵書讀而無用也就不讀,治國和軍事上缺少謀略,體力上當然也不能夠領兵打仗,平時又以農夫、武將不讀書,不知禮。不屑與武將農夫談論,再加上宋明以來「重文輕武」,讀書人地位高,武將地位低下,明朝末年廟堂之上的讀書人多是溫體仁之流「肉食者鄙」,空談者居多,實際並無安邦濟世的謀略。
所以程朱理學的的學說和研究方法危害如果佔了七分,科舉制的危害只考程朱理學則是佔了三分。反而人才的缺乏,正是由於這種理論造成的。
「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這個在陽明先生「心學」上面確是不存在的,陽明先生「講究之行合一,格物致知,以致良知」,而他本人又是親自嘗試並且實施自己學說的代表,鎮壓廣西盜匪,平定寧王之亂,他都是做的代表。所以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這個帽子在「陽明心學」身心之學頭上是不適用的。
然後無事袖手談心性,與終日忙著考科舉不矛盾。就是說考試是一個說法,談論是一個說法,但是關鍵時候,諸子百家的東西,當國秉政者都能用,並且在儒學意識形態的指導下進行運用,那就是個人的修為了。
只能說「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讓「牛人」變少了,而不是不能出現「牛人」,但是清朝的「文字獄」和清朝的科舉又是不同了,清朝禁止「王學」就是文字獄,這種一定意義上的」士大夫精神」反而沒了,說到底就是清朝皇上說了算,這是後話。
總之,「格物致知,致良知,主張實踐,知行合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個人認為抨擊的是「程朱理學,而不是陸王心學」才是正確的觀點。
都抨擊了,清初反宋儒最激烈的顏習齋說:"宋元來儒者卻習成婦女態,甚可羞。『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即為上品矣"這是諷刺南宋以後的信奉朱熹的腐儒們,平時不幹實事,只能在大難臨頭用以死報國的方式解脫,這種比較愚昧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如果要舉例子,明末隨著王朝滅亡自殺殉國的比比皆是。下面就是這句話的背景和出處。
清初反宋儒最激烈的顏習齋對此曾氣憤地指出:「朱子教人半日靜坐,半日讀書,無異於半日當和尚,半日當漢儒」並痛切地說:「今天下兀坐書齋人,無一不脆弱,為武士農夫所笑者,此豈男子態乎?」宋、明理學家重文輕武,從而給國家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顏元感到深惡痛絕,他氣憤的說:「宋元來儒者卻習成婦女態,甚可羞。『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即為上品矣」 王陽明心學出自理學,王陽明靜坐7日格物,病了。王陽明發現理學弊端,所以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致良知。王又融合佛家自成體系,但終究還是局限在理學的框架下 所以都抨擊了。
看我
我倒是覺得這句話並不是抨擊了心學和理學
其實這句話只是抬高了他自己.認為這才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應該做的事情
至於說奴性的也不同意 這個報君王 不一定是指真正皇帝 也可以是自己喜歡和欣賞的人就像捨命陪君子和提攜玉龍為君死
畢竟沒有多少人能真的有機會為皇帝去死推薦閱讀:
※嬴政登基後如果一直按照呂不韋的寬法施政,對統一六國會有什麼影響?
※毛澤東是不是看了17遍《資治通鑒》?他是怎麼做到的?
※為什麼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被渲染的很強烈,歐洲地區種族歧現象不嚴重嗎?種族歧視在歐洲大國是如何演變的?
※如何評價荊軻?
※如何評價德川慶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