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國內艾滋病窗口期的尷尬處境,到底是個人的無知還是科學上的不確定導致的?

如今關於艾滋病窗口期的說法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從7天到4周,再到幾乎被大多數防疫站承認的六周到國家規定的三個月,甚至是六個月。作為受檢測者,我們需要一個科學的定論來帶給我們安全感,而不是「可能」「基本」「大多數」「我認為」以及那些在不同醫生嘴裡根本不一致的窗口期。所以,請問,到底一個正常人在多久以後檢測就可以完全排除艾滋病?


文章發在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youaihiv」上,歡迎關注。轉載請告知。


說實話,我不喜歡談論艾滋窗口期這個話題。


糾結窗口期的大多是恐艾患者,而恐艾患者中真正感染HIV的卻是少數。這些患者往往會反覆做HIV檢查,無論結果出來多少次陰性,只要一想到有窗口期的可能,就容易鑽牛角尖,害怕自己的檢查結果出錯了。恐艾患者喜歡強調,自己需要一個百分之百肯定的答覆,需要醫生告訴自己過多久去做檢查,做哪些檢查,就一定能夠排除艾滋。可惜的是,醫學上鮮有情況能夠得到所謂[百分之百肯定]的答覆。就算真的有哪個醫生敢給患者說,[我用性命、人格擔保,你一定、確定以及肯定不可能得艾滋!],過段時間,患者恐懼焦慮的心理還是會死灰復燃。

我不喜歡談窗口期,其一是因為我知道就算把窗口期剖析得再清楚,我也無法從根本上緩解恐艾患者的焦慮情緒,其問題屬於心理學的範疇,並非我專長所在;其二,我不希望過多強調窗口期,因為這還會加強民眾對艾滋的恐懼心理。作為HIV感染自然病史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窗口期的提出意在提醒醫者,診斷HIV時考慮要盡量周全,可由於媒體的宣傳以及部分試劑、試紙廠商、機構有意無意地推動,窗口期也成為人們恐懼艾滋的一大理由——[媽呀,艾滋真TM可怕,感染了還能查不出來!]窗口期的概念並非艾滋獨有,乙肝、丙肝、梅毒等其它傳染性疾病都有自己的窗口期,為什麼不糾結、宣傳其它疾病的窗口期呢?說到底,人們擔心HIV窗口期,其本質是害怕艾滋。


看過我其它文章的朋友應該清楚,我並不覺得艾滋可怕。我在知乎、在微信做艾滋科普,核心想普及的觀點只有一個——艾滋不是絕症,HIV可防可治,HIV感染者好好治療可以活得很好。無奈,私信給我問[窗口期]的朋友實在太多,而且網上各種亂七八糟的回答層出不窮,許多答案讓人讀了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決定來談談[窗口期],希望對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窗口期]到底指什麼?

HIV的窗口期,通俗來說,就是從病毒進入人體(暴露)到檢測手段可以查出感染的這一時間段。不管患者是否能夠回憶清楚,其初次暴露於病毒的時間是確定的,因此,影響窗口期長短的就是能夠查出HIV感染的時間了。


捉賊捉贓,捉姦在床。要明確HIV感染,如果能夠從體內抓到HIV病毒,那診斷就是妥妥的。可是,直接分離培養病毒顆粒對技術要求較高,成本也不低,難以作為常規檢查手段推廣。不過,犯人(病毒)在和免疫系統搏鬥的過程當中會留下一系列的蛛絲馬跡,其中,特異性抗體的產生就像是受害者(免疫細胞)在臨死前留下的血書,幾乎是指名道姓的告訴醫生——真相只有一個,嫌犯就是HIV!另外,犯人在犯罪過程當中會遺留下的一些自身的特殊標識(抗原),這些標識也能作為強有力的證據幫助醫生進行診斷。

所以,當我們談及HIV窗口期的時候,多指的是從HIV進入人體,到檢測手段可以確切查到特異性抗體的這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進行HIV抗體檢測,很可能出現假陰性的結果,從而導致漏檢。通過改良檢測技術,提高檢測靈敏度,窗口期可以被縮短,但沒有辦法被完全消除。


期待某種檢查手段在暴露當下就明確是否感染的想法是不科學的。

窗口期到底有多長?

懷疑HIV感染,到底應該在多久以後去做檢查,結果才可靠呢?通過上文不難理解,窗口期的長短,一方面取決於不同的檢測手段及其靈敏程度,另一方面也受個體差異所影響。


以下部分是對不同檢測手段對應窗口期的詳細解釋,如果閱讀起來覺得吃力,可以跳過,或者只閱讀加黑部分。你只需記住——離開具體檢測手段和個體差異去討論窗口期的長短問題,即使不能說是「耍流氓」,在嚴謹性上也要打一點折扣。


一起來看一下這張圖:

上圖描繪的是,實驗室條件下,機體暴露於病毒後不同時間下血漿內病毒水平以及各種檢測手段陽性結果出現的時間。研究結果表明,HIV感染初期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隱蔽期(eclipse phase):暴露後7-21天(平均10天)。病毒僅在暴露的局部組織中複製、遷移,由於尚未入血,故而血漿中檢測不到病毒,也測不到抗原或抗體;

  • 階段一:暴露後13-28天(平均17天)。HIV被引流到淋巴組織繼而入血進入全身循環,血漿病毒水平為1-5拷貝/毫升時,科研級別的超敏檢測手段可以查到病毒RNA陽性。血漿病毒水平上升到為50拷貝/毫升時,常用的臨床檢測病毒載量的手段可以查到病毒。在此坡式上升期內,病毒複製迅速加快直至峰值(或接近峰值),但病毒抗原或抗體仍檢測不到。此階段由於血漿病毒含量的快速上升,許多(並非全部)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疼、盜汗、皮疹等流感樣癥狀。準確來說,階段二的這種血漿HIV RNA 檢測陽性而抗體檢測陰性的時期,才是「窗口期(window period)」的嚴格定義。如果以高精度病毒RNA檢測陽性為標準,HIV感染最早可於暴露後兩周左右被發現。

  • 階段二:暴露後18-34天(平均22天)。HIV的特殊標識之一——p24抗原,率先在血漿中檢測呈陽性。所謂的四代檢測手段,就是在檢測抗體的基礎上增加p24抗原檢測,因此能夠把窗口期縮短到15-20天。

  • 階段三,暴露後22-37天(平均25天),通過酶聯免疫分析檢測方法(EIA 或 ELISA)方法可檢測到HIV的特異性IgM和IgG抗體。IgM抗體早於IgG抗體出現,如今普遍使用的三代檢測手段,就是在IgG抗體檢測的基礎上增加IgM抗體檢測。雖然都是EIA法,但是相對一代(窗口期35-45天)和二代(窗口期25-25天)只檢測IgG抗體而言,三代能夠將窗口期縮短到20-30天。

  • 階段四、階段五以及階段六,發生在暴露一個月以後,依據是蛋白免疫印跡法(Western Blot,WB法)對抗體的檢測結果。WB法可同時檢測多種HIV抗原和抗體,其特異性高於EIA法,但靈敏度欠佳,因而用於確診HIV感染。WB法呈現陽性檢測結果,說明感染大致在45-60天以上。

不同檢測手段和窗口期的對應關係如下圖

2周、6周、3-6個月?到底該以哪個為準?

若要研究人類HIV窗口期的長短,最直接的方式是招募一群健康人,故意讓他們感染病毒,然後進行連續檢測從而得到結論,但這顯然是違背倫理道德的。不過,要從數千萬的HIV感染病例當中找一群明確暴露日期的病例並不困難,比如通過對輸血感染的病例進行研究,可以確定抗體延遲出現的時間:大約有5%的患者7天內血清抗體轉陽,50%左右的患者20天內轉陽,97%以上的患者在90天內轉陽。抗體一旦陽轉,一般維持終生。


目前市面上的HIV檢測手段多為三代。前面提到,靈敏度較高的三代檢測,其窗口期已經縮短至20-30天,即使將個體差異考慮在內,除了極少數個別情況,三個月時檢測陰性對於排除HIV感染而言也已經綽綽有餘了。由於國內尚未有權威研究對HIV窗口期做出界定,國內醫務工作者大多參考國外研究,以3個月陰性作為排除感染的依據。至於有些醫生給患者說6個月後,甚至1年後再做檢測來排除,主要是考慮到患者情緒焦慮,不得已而選擇的一種過於保守的建議。


隨著四代檢測手段的普及,HIV窗口期進一步縮短。根據美國CDC的推薦,聯合p24抗原和HIV-1/2型抗體在內的四代EIA法能夠將窗口期縮短至2-6周,即6周後陰性足以排除感染(Testing | HIV Basics)。

既然HIV RNA檢測能夠最早查出HIV感染,為什麼不推廣這個檢查呢?呃,因為貴啊,高精度HIV RNA檢查光試劑成本要好幾百大洋啊,親!就算不考慮成本因素,血漿中的HIV RNA水平在感染急性期過後會迅速下降,乃至低於檢測水平,因而會出現假陰性的檢測結果。窗口期進行HIV RNA檢查,如果回報結果在5000拷貝/毫升以下,就很有可能是假陽性的結果,對診斷亦是干擾。綜上,單獨進行HIV RNA檢測並不能夠給HIV感染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

懷疑HIV感染,什麼情況下我需要擔心窗口期?

其實對於大眾而言,過分擔憂窗口期沒有多大意義。大多數詢問窗口期的親們實際上感染可能性並不大,比如患者常問的[和小姐戴套性交]、[和陌生人無套口交]這些情況都不屬於高危。如果因此而害怕感染HIV,最保守的建議是等到3個月的時候再去檢測,一次陰性即可排除。但3個月的時間對許多恐艾患者而言太過煎熬和漫長了,因而在暴露後4-6周可以去醫院或者疾控中心做一次檢測,因為此時絕大多數患者體內的抗體水平已達到三代檢測的要求了,如果結果陰性,實際沒有感染的可能性相對假陰性而言要大得多。若還是不放心,就等到3個月的時候再去做一次檢查,還是陰性則足以排除。


對於真正高危的朋友,比如同志無套肛交的情況,排除感染的保守時限依然是3個月。不過考慮到較高的感染風險,有條件的可以在4周左右用靈敏度高的四代方法檢測一次。若在暴露後早期出現了類似流感樣的急性期癥狀,則建議去醫院找有經驗的艾滋專科醫生就診,以便早期診斷。


以上。


主要參考文獻:

1、Branson, Bernard M., et al. "Laboratory test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HIV infection: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Association of Public Health Laboratories (2014).

2、Cohen, Myron S., et al. "Acute HIV-1 infec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4.20 (2011): 1943-1954.


關注youaihiv,查看更多文章。


相關領域,答一個!
簡單的說,不同的檢測方法與試劑,窗口期是不同的。
醫院檢驗科一般使用ELISA方法檢測「抗體」,期限大約是28天左右。
血站一般是採用「抗原抗體」聯合檢測,窗口期是14-21天左右,進口短,國產長。
血液中心有「核酸」檢測,窗口期11-12天。現在市級血站也普及核酸檢測了!
所謂的「確診」試劑(WB與RIBA),主要是針對「抗體」檢測「不確定」的標本,目的主要是排除假陽,窗口期較ELISA或者核酸檢測,反而更長了。
對於個人,發生可能引發感染的高危行為後(SEX,注射,輸血),做好防護,在1-2個月檢測均為陰性的情況下,基本可以排除艾滋感染的可能性。不要根據某些癥狀疑神疑鬼的,大部分是自己嚇唬自己!
另外,艾滋病的檢測流程是這樣的:
醫院發現初篩陽性標本,送當地CDC進行確診並追蹤感染者,CDC試劑檢測水平高於臨床醫院。醫院一般是不出艾滋陽性的檢測報告的。
血站發現獻血員陽性,送當地CDC進行確診,但是CDC很少開展核酸檢測的,檢測窗口期反而不如血站。CDC會跟進疑似陽性感染者,不過也有追不到的時候。


因為艾滋病的陽性確診需要wb 不是初篩一下直接就可以給你診斷陽。而現在的初篩試劑可以把窗口期縮短到4到6周 6周是很保守的了 但是wb確診試驗需要3個月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理解我的意思


不是國內,是全世界都不能準確確定
頂級權威專家也如此
曹奶奶(曾經與何大一一起工作的頂級專家)以前也說了這個問題,對於窗口期的確定,最大的問題就是普通的醫生在接觸艾滋病感染者時,根本無法確定感染者具體是何時感染
所以對於窗口期的觀察研究就非常困難
難道讓一個人現場注射艾滋病病毒,再開始研究么?
絕大部分人只是情緒而已,情緒的背後是無知

這就是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所限的問題
就好比我們目前無法把人類送到火星一樣

為啥?就是做不到,你把血站,醫院,衛生廳的人全槍斃了,也做不到



1005


每個因素都有點吧加上現在的醫學還不是很先進


推薦閱讀:

艾滋病為什麼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出現?為什麼更早的時候沒有通過大猩猩或黑猩猩傳給人類呢?
從嚴謹的傳染病學角度看,公共浴室是不是應該禁止艾滋病人進入,為什麼?
為什麼艾滋病不會通過蚊子傳播?
親弟弟只有17歲,檢測出hiv,家境很普通,未來怎麼辦?
同桌經常與同性濫交 他得艾滋我該怎麼預防他?

TAG:艾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