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的來歷是什麼?
流傳最廣的傳說應該就是蒙古大軍行軍打仗時,忽必烈想吃羊肉,然後機緣巧合就有了涮羊肉。 這種說法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持呢?涮羊肉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蟹妖。
提及涮火鍋,最常見的一套說辭是成吉思汗(或忽必烈、或拔都等元朝開疆拓土的王公貴族)當年大軍急行之間,讓廚子弄出來的吃食。或者更具體到火鍋的形制上,是拿士兵頭盔。
更有一些老饕為了坐實這說法(某呵呵軒),言之鑿鑿地講說:馬可·波羅當年回國以後描述過自己吃的蒙古火鍋——可惜《馬可·波羅遊記》並沒有有關「Hot Pot」的記載。
《馬可·波羅遊記》里甚至連筷子都沒提過。
最近一次廣泛宣傳這種說法的,是央視的一檔真人秀節目。但是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沙溢二人千里迢迢跑到內蒙涮的肉,雖然名曰火鍋,但其實和北京後來的銅鍋涮肉的區別很大,與常見的煮燉涮燙區別卻很小。
(補:圖中右側的那盤是節目最後用來涮燙的好嗎?能不一個個盯著熟肉覺著我說的是涮肉嗎?
唯一目的是讓這個涮肉和字幕出現在一起。)
去蒙古吃過這種傳統蒙古涮肉的人都知道,這種火鍋其實是大量的肉塊、條、片甚至還有部分帶脆骨的肉段下入大鍋,並沒有傳說中考究刀工的薄片。而且雖然同樣是待肉熟恁後圍坐開吃,但湯鍋里必須下上些粗鹽、野韭的味料,提前甚至用一勺羊油煨好高湯。與京城裡的「端坐銅鍋炭火,清水一盞,蔥姜二三」的銅鍋涮肉做派完全不同。
而這種最原生態的蒙古涮肉,與其說與京津冀一帶流行的銅鍋涮肉一致,不如說更接近歷史上第二悠久的熟食習慣——煮食(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熟食方式是烤肉)。
至於說蒙古士兵打仗的時候把頭盔當鍋來涮肉吃,秉持這說法的爺們兒一是沒見過蒙古兵的軍盔,因為蒙古兵的那玩意兒皮的、革的、生鐵的都有;二是沒有戴生鐵玩意兒在腦袋頂上的經歷,裡面不著著實實地紮上兩圈厚布墊層,一天下來腦袋就得壓變了型,可是這玩意兒當鍋用,跟涮抹布一個味兒;三是生鐵器皿涮血食是個什麼味兒——簡單點說吧,生王八血味兒;四是野外生活支器皿的見解實在有限,幾千人,人人費勁扒力地弄個沒把兒沒楞兒的頭盔吊起來支灶,和伙夫拿軍隊出行必備的大行軍鍋下肉塊哪個更快更符合軍隊需求?用腳指頭想都知道。
若說是成吉思汗(或忽必烈、或拔都)他們當年發明的肉片汆燙、圍坐而食的方式叫火鍋,那不好意思,恨不得早在有狗那年……哦不是,早在東西周的年月里,煮食用的鼎其實就已經是涮食肉食的雛形。到了漢代,染杯(染爐)、豓(yàn)斗這些器皿的出現,從其形制大小上基本上可以斷定就是幾人涮食所用。最不濟也是熟肉湯鍋保溫著涮涮菜。
再往後,三國兩晉時候的「五熟釜」、
出土過南北朝「大口寬腹,既薄且輕」的「銅爨(cuàn)」、唐朝時候的「暖鍋」……這些都是歷史時間線上遠遠早於宋元時期的涮食。
內蒙古昭烏達盟敖漢旗出土過的遼國壁畫里,契丹人圍坐而食的「火鍋」樣的吃法,和宋代盛行在多處的「撥霞供」則是更為明確的火鍋記載——後者更是詳細記述了肉食切薄片涮燙的全過程。
而且這些將炭火爐膛與容器結合在一起的炊具,也遠比篝火上架個頭盔更接近後世的碳火鍋。
扎爾汗(在切羊肉):「呦,我操,掉地上了,開水洗洗還能吃。」
這必須我來答啊。好吧,具體答案就是我不知道。╮(╯_╰)╭,因為小時候聽家裡的老人講故事,說鐵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攻打塔塔爾部的時候,為了方便行軍,就讓人把羊肉切成片扔在開水裡涮,吶,涮羊肉。好吧我不知道是真是假。
我家這邊的羊肉是聞名世界的烏珠穆沁羊肉,好吃到天怒人怨啊摔!!就是同樣在內蒙古,在大首府吃到的羊肉都入不了我的眼,曾經滄海難為水么。好吧跑題了,經過多方的考察(鬼扯!)我發現吧,火鍋和涮羊肉一宗同源,但還是有不同的,我的同學有在內蒙古大東北那頭的,他們吃的就是火鍋而不是涮羊肉。簡單來說不同在哪,首先,涮羊肉,顧名思義,羊肉為主。我家這邊吃的涮羊肉就是簡單的白水涮,沒有鍋底不加調料沒有什麼清湯微辣滋補養生鴛鴦鍋沒有根本沒有,架口鍋,咕嘟上水,往裡扔肉片,鍋開了就吃吧您,以至於我長了這麼大,對於火鍋里那些奇怪的東西至今都滿含好奇,黃喉蝦滑豬腦還有什麼什麼不知道,我家的吃法簡單粗暴,涮肉,最多加點菜。而火鍋的講究就多啦,什麼湯底什麼料什麼菜,這麼一看,羊肉反倒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所以,他們不同啦。其次我覺得涮羊肉這樣的叫法就很簡單粗暴很匈奴很大漠啊,反而火鍋這樣的精細吃法(好吧第一次有人說火鍋是精細吃法)反而像關內人文縐縐的吃法呢,這個講究那個說道。所以我覺得吧,我家這邊的涮羊肉是原始吃法,後來經由大中國無數饕科前仆後繼博大精深的改良成了如今的火鍋。嗯,這是我的看法啦,不過不管是火鍋還是涮羊肉,只要好吃哪管那麼多對不對。我必須要在咆哮一句,來內蒙玩一定要吃羊肉啊吃羊肉,太特么好吃了我吃了二十年都不膩,什麼你嫌膻?哼哼等你吃到就不這麼矯情了造么。
火鍋(銅鍋涮)這種吃法還真離不開內蒙大草原,草原的羊肉和別的地兒的羊肉真不是一個味兒。
我大學同學不理解我為毛那麼鍾情於羊肉,他們不習慣羊肉的膻味兒,更無法理解內蒙的一道名吃是不加任何調料直接用水煮的手扒肉(各位可以去打聽打聽手扒肉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然後我帶他們去了一趟內蒙,回來以後,他們均表示草原羊是一個區別於其他羊的物種,因為太好吃了,打破了他們之前對羊肉的理解。
對純粹羊肉的理解只能發源於草原吧。據我調查,回族心中的羊肉與蒙古族的完全不一樣,一般來講,他們各種調料加太多了。我吃過一回一個哈薩克哥們兒帶來的手扒肉,咬一口,靈魂立刻回到了綠草茵茵的家鄉。咬那一口之前我還不太懂哈薩克與維吾爾的真正區別,而那之後我立刻就知道哈薩克也是一個馬背民族。
以上答案或許有依據,但不是「涮」這種吃法的文獻記載。事實上,南宋林洪的《山間清供》明確記載了「撥霞供」是我本人見到的最早相關文獻,排名第一答案也說到了,具體做法是這樣的:「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侯湯響一杯後,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湯、擺熟、啖之,及隨宜各以汁供。」很明確地具備火鍋三要素:切片,涮食,蘸料。當然,林洪在書中涮的是兔肉,而且做為美食家的他是在山中很驚奇地發現這種「新」吃法的!所以我們也許可以合理推斷早期的涮肉的起源之一,是宋代山民便捷炮製食物的需要。但一種飲食方式形成並穩固後,食材擴展就很便利了,以宋人對羊肉的愛好及宋與金遼文化的互相影響,結合遼人壁畫我們完全可以合理推斷,至晚在北宋,涮羊肉的形式便已存在,它不一定是一個起源,成吉思汗的軍糧傳說或許是附會,但的確符合軍隊肉食的場景,可以取信。至於說排名第一答主通過對更早時期食器的研究推斷出涮羊肉可能更早的結論,略微不嚴謹,本人只能說「也許吧」,畢竟沒有實物與文獻說明它怎麼用,做什麼,「煮」與「涮」不是一種烹飪方法,問題也不是探尋火鍋這種器皿的由來。
來歷當然是其他羊肉的吃法已經不能滿足吃貨們了!
好吧,話說我還一直以為是乾隆搞得那個百叟宴上發明的!
為什麼我記得一個節目里說過,涮鍋最開始是從漁民那裡流傳出來的。以前的漁民直接用江水煮鍋,然後放入剛打上來的魚肉,逐漸演變成了涮羊肉之類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CIaKT9UD20/
支鍋子?
灰太狼的祖先發明了涮羊肉
我的太太太太太太太太爺爺
涮羊肉在有道詞典里翻譯是instant-boiled mutton,其實它還有一個翻譯:mongolian hot pot. 據說當年馬可波羅在元朝皇宮吃到涮羊肉,後來英語法語的涮羊肉都叫mongolian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