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練毛筆,幾乎零基礎,應該怎麼做?
通常來說,孩子學習書法和成人學習書法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是成年人,那麼在學習過程中幾乎沒有什麼限制。
一. 書體選擇
首先說「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你想從哪種書體開始都行,當然了,這話不是我說的,如果是我說,大約會有一大堆人沖我扔雞蛋。
這話是潘伯鷹說的,潘伯鷹在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副主任委員、同濟大學教授。現代著名書法家,「二王」書風的積極追崇者之一。
他曾寫過一本《中國書法簡論》,20世紀80年代發行過,在國圖還能找到,現在又改版再次發行了。書中明確提出正書(楷書)和草書可以一起學習,因為筆法是相通的,以書法的源流而看,自然應該先學篆、隸。篆、隸方面有了基礎,寫起楷書、草書要方便不少,因為真草的根源是從那裡來的。不過我們已經知道古今筆法原理無二,若從筆法進去,無論先學哪一體,都可以逐漸旁通到其他。並且以藝術觀點與實用觀點兩樣來說,如若能夠兼顧而無流弊,當然是比只顧一面的好。
同時他還提出,有志於書法的人,可以選定楷書一種、草書一種,每天根據自己的時間適當練習。最要緊的是長性、耐久(是耐久,不是持久,別想歪啦亞麻跌!)。
2016年11月21日更新
具體說來,從零開始,應該怎麼做呢?
那就是先選定一個字帖,開始上手練。
您肯定會想:「你特么是在逗我嗎,我連毛都還不知道,怎麼練?」
最初確實是會有這種膽怯心裡,不過實在講,書法本身是一種藝術形式,可以傳情達性,但是學習書法藝術的第一步就是學習寫毛筆字而已。
寫個字有什麼不會的?無非是工具不同吧。
毛筆筆毫軟而富有彈性,既可以按下去鋪開筆毫,又可以提起來聚攏筆鋒,根據運筆速度、力度的不同,可以明顯分出來快慢、輕重、粗細,這就是毛筆的特性,明白了就能開始練了。
因為現在實際書寫中,已經不用毛筆這種工具了,所以就算學會了,也沒有太多實用的機會。照這個情況來看,一般要麼是自己天天寫作品自娛自樂,要麼就是儘可能的讓毛筆字在實用中發揮作用。
就這一點來講,從小楷開始練習是比較好的一個入門方法。首先,小楷可以當做基本功,每天練一練能夠增強毛筆的控制力;其次,總是拿著八厘米大的米字格紙,天天臨顏真卿也著實是沒啥意思吧?你就不想寫個明信片去撩妹,或者拍個照片發朋友圈秀一下逼格?
所以根本不用執著於網上說的各種「一定要從顏真卿(柳公權),或者其他某某某開始學」「一定要從大楷開始練」「一定要用狼毫(羊毫)」。我以一個書法碩士的身份,負責任地告訴你,那些都沒用,待我給你列出一二三四條來。
一、文章開頭已經說過,對於成年人來說,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一定要從...開始」或者「一定不能怎麼樣」這種限制,因為成年人的手部、臂部的肌肉已經發育完全,在學書法的過程中,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控制力的訓練就行了。
二、能對書法產生興趣,甚至可以說,能對任何一門藝術(唱歌、跳舞等等)產生興趣,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最寶貴的財富。對於一般人來說,學習書法不是為了在全國比賽中拿冠軍,不是為了當大書法家,只是當做自己抒發情感的一種寄託,在歡喜或者傷心時,可以有一個方法將其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所以,給自己整那麼多枷鎖幹啥?人生已經夠艱苦的了,何必再從自己難得的一個興趣上,變著法兒的折磨自己?況且那些折磨自己的方法,還未必是必要的。
三、什麼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王羲之、王獻之、懷素......對初學者來說,沒啥太多的區別。你以為懷素和張旭的狂草你寫不出來,那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就能寫得出來啦?咋不飛呢?學書法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先多看歷代名家法帖,挑一個自己喜歡的風格,看看自己是喜歡古一點的,比如鍾繇的、王羲之的,還是喜歡今一點的,比如趙孟頫、文徵明的,各有千秋。只要別看現代人的就行,篆隸可以看看漢代以前的碑刻,還有清代的墨跡;楷行草就看明以前的吧。找出一個喜歡的帖子就行,若果還是沒有方向,可以加我的QQ:2181332467,我可以和你深入探討。
沒有第四條了,科科科~
關於書體的問題說到這裡吧,下次接著更。
2016年11月22日
為了方便大家看到這篇文章之後能夠儘快上手,我先給大家推薦一些比較好的名家法帖。本次推薦的是小楷的刻本。
很多朋友一提起書法,印象中可能就是鋪開一張大紙,拿起一支大筆,蘸飽了濃墨,銀蛇亂舞一般在紙上揮灑。或者對照字帖,在米字格里一筆一筆地寫很大的字。
事實上,直到明代中後期,隨著造紙能力的提高,才出現長條大軸的書法作品。在明中期以前流傳下來的書法墨跡則多為手札和冊頁,文人之間相互拜訪時,也是將各自珍藏拿在手中展卷把玩。
平日人們正常書寫時,比如在往來信件中,字跡大小約為一寸見方。在試卷或者公文中,則多用小楷。
小楷也是書法學習的基礎,大家不要覺得只有那些為了考狀元的書生才練小楷。唐代有位叫張旭的,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聖」。其名作《肚痛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濟,變化萬千。就是下面這幅字。
(關於張旭更多的故事,我在「書法和太極有共通之處嗎?」的回答中有寫到,歡迎到我的主頁裡面尋找,地址:書法和太極有共通之處嗎? - 胡桃書社的回答 - 知乎)
你以為他只會寫草書嗎?
然而並不是。
人家還有一篇《郎官石柱記》傳世,其楷勢精勁,法度森嚴,雍容閑雅兼而有之。
看過之後是不是有種「給爺跪了」的心情?
前面已經說過了,作為成年人來說,從小楷入門學習書法是完全沒問題的。學小楷還有個好處,學會後寫信秀逼格簡直是得心應手。否則一封六尺長的信郵出去,是要讓人拿來當桌布用嗎?
好吧,說正事兒。
??鍾繇·宣示表??
《宣示表》是鍾繇最負盛名的作品,對後世影響很大。東晉王導曾將它「衣帶過江」,現在很難確定王導的那件《宣示表》是否為真跡。即使是真跡,也早已隨王脩埋沒地下。目前所見的《宣示表》,筆體平正整肅,隸意殆盡,與傳世的王羲之小楷十分相似,所以後人定為王羲之的臨本。
我個人非常喜歡《宣示表》,它的字體端整古雅,字形寬博而多扁方,越看越有味道。不過初學書法時並不建議從它開始臨習,因為拓本不如墨跡的筆法清晰,初學者不易掌握。
??王羲之·樂毅論??
唐朝時,王羲之正書數量少,尤為難得。褚遂良在禁中編次王羲之書目時,很重視楷書,尤其看重長篇的《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像贊》三帖,以《樂毅論》為首選。唐太宗最為寶愛的王羲之楷書就是《樂毅論》。
褚遂良《拓本〈樂毅論〉記》稱讚它「筆勢精妙,備盡楷則」。如果有喜歡的朋友,在明白筆法之後,從《樂毅論》開始臨習小楷是很不錯的選擇。
??王羲之·黃庭經??
唐中宗神龍年間,《樂毅論》真跡被太平公主從宮內取走,太平公主幹政事敗,《樂毅論》被一老嫗「竊舉袖中,縣吏尋覺,遽而奔趁,嫗乃驚懼,投之灶下,香聞數里,不可復得」。到唐玄宗時,內府重新收羅王羲之真跡,所得楷書只有三卷,「《黃庭經》第一,《東方朔畫像贊》第二,《告誓文》第三。」
《黃庭經》是我初學小楷時所臨的第一個字帖,它縱有行,橫無列,縱行清晰,但並不十分規直,隨字賦形不拘高矮寬窄,字與字的聯結錯落有致。對比的形式因素在字帖中表現得十分豐富,這使得《黃庭經》比《樂毅論》更多了一些「今意」。如果說《樂毅論》是古樸與妍麗兼美的話,那麼,《黃庭經》已是勁媚秀雅甚於拙樸古雅了。
??王獻之·洛神賦??
傳王獻之愛寫《洛神賦》,在宋代時還有數本墨跡存世。元代趙孟頫曾見過兩種,其中有一本是十三行,二百五十字,紙張是晉代的麻箋。現在傳世的刻本之一「玉版十三行」的祖本就是趙孟頫所見到的這個「晉時麻箋本」,它的原石現藏在首都博物館。
「玉版十三行」筆姿挺勁,筆勢靈動,體態自然俊逸。與王羲之的小楷相比,王獻之能夠從遒整的楷式中躍顯出散逸自然的風姿,這是他的特點。
小楷的刻本先介紹到這裡,下次再介紹一些墨跡。
另外, 如果你又不想在網上費勁地找這些字帖,還想看到完整版的話,可以微信搜索「footss」,關注我的公眾號,只要在對話框中輸入相應的字帖名稱,就能看到完整版啦。
關於「耐久」這一點,我曾寫過一篇小文章,叫《以靠譜的方式進入書法世界:論持久戰》,先貼在後面,供大家觀賞。
——————————————我是羞澀的分割線—————————————————————
作者:胡桃書社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近「抄經」這項活動好像火了。看著朋友圈各種晒圖,讓我不由覺得書法的春天可能要來了,這嚴冬臘月的風霜完全壓不住熱情的小火苗呀。
各種各樣「抄經五件套」「買一送六」的大促信息充斥在某寶上,配合美手與高逼格的文具,我才驚覺,原來書法還可以這麼玩。
檀香一爐、清茶一杯,就著午後的暖陽(帝都人民請忽略這句話,我們可以就著窗外迷霧滾滾),提筆寫上一段佛經,頓時感覺心都靜下來了。世間紛擾離人遠,南山空明吾心安。我已經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字無百日工
什麼香爐茶碗,貧道天天在用,該早起還得早起,該蛋疼還是蛋疼。
把顯擺的心收起來,悶屋裡自娛自樂,可能你的收穫會更大。書法從不靠一爐香、一壺茶來提高,只能靠不斷練習。古人云「字無百日工」,就是說要下足百來天的功夫才能將書法寫好。
不知是哪個古人這麼善良,明白練習書法時很痛苦,才用這種善意的謊言騙人。哪有百來天就能寫好書法的,寫字至少要二三年不斷努力,也就剛能打好初步的基礎。所以潘伯鷹先生曾語重心長地勸導:「凡是好虛名的,求近功的,趕快走別的路」。
人生已經如此艱苦了,對於不明就裡的人們來說,偷個閑暇提筆描上一會兒可能就是個自娛自樂放鬆心情,誰也沒覺得書法和寫字有什麼本質區別。玩唄,大家互相捧個場,見面誰求不著誰呢。
情懷與雅趣
所以,在學習書法之前,貧道勸諸位一定要把自己鎖到小屋裡,悶頭考慮清楚了。你想玩的到底是隨大溜兒的情懷,還是抒情寫志、畫心傳聲的雅趣。
玩情懷很容易,湖筆歙硯老墨錠,定瓷筆洗紅星紙;硯滴水注檀木架,雞血大印西泠泥。再來上個宜興老泥紫砂壺,文玩核桃金剛子,拿上單反你就走起吧,我保證你發出來的照片能亮瞎一票人。這跟金牙金鏈子似的,標配。
但是你若想玩雅趣,真被歷代名家法帖中所蘊含的那種情感與神採給迷著了。自己也想三五不時提筆寫上兩個字,或是給遠方朋友的一張明信片,或是給愛人的一封信,又或是給家中父母請個安。那請你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把別人買「標配」的錢省出來,先買上一兩本大師論藝的書,如《白蕉論藝》《啟功論藝》《中國書法簡論》,這種淺顯的入門書籍絕不難懂,甚至有一些講的你自己都覺得太淺太淺,乃至掉了所謂書法這門「高深藝術」的價兒。但是,請安安靜靜地讀下去,某一段某一句就會毫無預兆地戳進你的心裡,引起共鳴。
書法不是只有「歐顏柳趙」
除了買書之外,再多看看歷代名家法帖。書法不是只有「歐顏柳趙」,也不是一定要從他們入手。成人的手部肌肉已經發育完全並且能夠靈活掌控,就學書法來說根本沒有民間流傳的種種限制,比如所謂的「一定要從大楷入手」。天天寫大楷,難道是打算老了去公園蘸水寫地書?
學書法本就因為興趣愛好而起,何必難為自己,天天去學一個不喜歡的帖子。能把受罪當興趣,我覺得根本不需要什麼「沐手寫經」之類的放鬆。
我推薦學古人,最差到清代也是極限了。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帖子,然後還猶豫什麼,鋪紙倒墨開始練就行了。別怕自己寫得難看,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用硬筆,初學時自然有一個手部肌肉調整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寫字時手會控制不住地抖啊抖,抖的時候堅持一下,手太累了就歇一會兒。這就跟洗經伐髓似的,練上一段時間自然就不那麼抖了。
學書法,最初還談不上「書法」,就是寫字而已。寫字的訣竅就是「寫」,明明白白。它是一場持久戰,也是對內心的一種洗禮。當漸入佳境後,也就不在乎那麼一兩張可以曬出來的照片了。書寫,抒寫內心的情感。
買一支兼毫大楷毛筆,因為兼毫軟硬適中,一般筆頭直徑8mm到1厘米,出鋒35mm左右。
紙隨意,推薦毛邊紙,因為便宜
墨汁隨意,有的墨汁膠大,需要加幾滴水
毛筆的執筆法推薦五指執筆法,具體百度
下面比較重要:
毛筆要與紙面垂直,行筆時,毛筆筆桿向行筆的反方向傾斜,也就是推著筆走。
毛筆只能用筆尖寫字,最多用到筆鋒的三分之一,最好用筆尖的5mm以下,只有這樣才容易做到中鋒行筆。寫大字要換大筆。大筆可以寫小字,小筆不能寫大字。
找一本喜歡的字帖,練吧
前提條件:正確的坐姿,正確的執筆方法,正確的運用筆法,多寫多練
首先學書法沒什麼捷徑,即便是有了好的老師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法帖,也得多寫多寫多寫。從古自今,沒聽說過哪位天生神武,不練而成的。
其次個人感覺,如果想長期走這條路的話,剛開始學的時候最好是宜大不宜小,宜靜不宜動。真草篆隸雖然在用筆上很多東西是互通的,但是每個書體還是各有其特點。楷書、隸書、篆書相對來講用筆節奏稍慢,行草書節奏稍快(當然不是一定指寫字的速度快慢),剛開始入手如果還不太熟悉毛筆屬性的情況下可以從靜態的書法字帖入手。先明規矩再求變化。我們這有個老話說寫字:從大到小越寫越好。當然不是所有的情況都是這樣,不過剛開始學書法的話,字形稍大一些確實是更好把控支付的用筆和字體的形態結構,並且很重要的一點是寫書法要放得開。剛開始寫字的時候找感覺很重要,寫的太小不懂收放的話很容易變得放不開,但是寫大字就好多了,最起碼可以讓自己的氣魄打開。書法裡面的基本功應該是指的對筆墨技法的把控能力,不是指某一書體的書寫程度。
第三取法乎上。有的人適合寫碑,有的人適合寫帖。要找出來適合自己路子的碑帖。畢竟學書法前期階段最好定個法帖以為根基。定帖之後就是多臨寫了,反覆通臨,之後節臨、精臨,之後可以簡單創作作為小結。
第四他山之石。對自己選的字帖有一定認識之後,可以再找同時期其它風格相近的碑帖或同作者的碑帖進行泛臨一下,以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個人覺得適當泛臨可以拓寬自己筆路。第五回頭看。泛臨之後再返回來細摳自己的以為根基的字帖。再創作.....
--------------------------------
另外,學書法沒有什麼太深奧的東西,千萬不要覺得這個東西有多玄妙,放開手,放開膽,寫了再說。好不好那是寫完以後才能評價的事。就算寫壞了不就是一張紙么.....
應該先找個專業的地方進行學習,我自學過一段時間,完全沒有卵用,下圖是我上3節課後的效果
推薦閱讀:
※別人送了一隻polyboy鋼筆,今天拿出來練字感覺出水有點多,字太粗,是筆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
※字比小孩紙寫的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30歲女性字寫的很醜還有救嗎?
※怎麼練出這種字體?
※怎麼才能寫好小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