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船子和尚的「藏」?

有句話不是很明白,「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沒藏身。」《南畫十六觀》里的一段話解釋並不是很懂,是否有大神有更為直觀的解讀?急!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這本書解錯了。

「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這句話其實意思很直白,它不是講心性,而是指點夾山日後如何修行,如何生活,以及修行到什麼火候上可以出世度人。

「直須藏身處沒蹤跡」,直通只,一語雙關。

第一是說你要隱居修行,所以要「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裡攫頭邊」因為初見性,尚不穩定,這時需要「保任」,不要出山傳法,因為人心自然會尋求認同,這其實是功名利祿的野心起源,剛見性需要的是繼續修行;

第二是說修行時要念念在當下,全神貫注,用鈴木俊隆禪師的話說:「為了不留下任何痕迹,我們做任何事情時,就須全副身心都投入去做,應該全神貫注於手邊的事。你應該把事情做得完整……如果你不把自己燒乾凈,自我的痕迹就會留在你所做的事情上面……參禪就是一種燒乾凈的活動,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沒蹤跡處莫藏身」也是一語雙關。

第一層意思是說,修行到「沒蹤跡」的時候,念念在當下的時候就是「無餘涅槃」的時候,此時沒有野心,也沒有成為什麼的目標和願望,只是在當下,「自我」已經燒得乾乾淨淨,就可以出山傳法度化眾生了。

第二層意思是說,如果隱居到世界上沒有知道你的存在,寂寂無名的時候,這時就不要再隱居了,因為你還承載著傳法的任務,不要讓法脈到你這裡就斷了,所以後面才說「覓取一個半個接續,令無斷絕。」

這一句話——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其實就是藏傳佛法中的「金剛乘」大手印的秘密所在,而藏傳佛法之所以稱為「密法」,就是因為這樣一句平實的話,概括了整個修行,但並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能夠深信的,能夠達到的。

另外,你讀的這本書的作者之所以會把這件事解讀得如此複雜,是因為他自己也沒整明白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佛,什麼是見性,所以就會把與心性和修行有關的東西講得特別複雜,邏輯特別混亂。這也是因為作者本人沒有修行功夫,以至於在自己心相邏輯中亂轉……說得直白點,他自己也沒整明白自己在說什麼。

哲學也好,佛學也好,都是非常簡單直白深入生活,指導生活的,不是你聽不懂的就是哲學,也不是整不明白的就是佛法。只是平常人因為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發展不足,所以常常會覺得聽不懂的才是高明的,一個人如果說得話讓人聽不懂,也往往會令人覺得高明,其實真正的高明是平實,能安於平實普通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這樣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發展充足,不需要別人的認同,能夠寄情于山水之間,只求自由自在,無所謂世間絆累,如果不是為了傳法,找一個人接續,「令無斷絕」根本不會有人知道他的存在,這一念的「令無斷絕」成為人生最累。

就象南師,如果不是為了「令無斷絕」,是不會出家後又還俗的,更不會講法幾十年,而且開壇講法,開壇講法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世人都覺得找一個好師父太難,其實師父找一個好徒弟更是難上加難,真正有根器,能續法脈的人,其實是萬里挑一,到了如今這個年代,只怕萬里也難挑其一,所以只能開壇講法,廣積良緣。有一句泡良族用的話倒是非常貼切——廣泛撒網,重點培養。

所以想要「覓取一個半個接續,令無斷絕。」,絕不是隨便什麼人就可以的,這中「覓取」,是在開壇講法的基礎上才更有可能實現的。船子和尚能夠實現,是因為他有兩個同門師兄弟幫他在世間尋覓,自己在苦苦尋找三十年,這是不容易的事情。這個擔子如何之重,不是個中之人無法體會。


迷時千卷少,悟後半字多……

藏?!

老祖師要罵人了——藏你媽了個頭!


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沒藏身。此句禪意,是說心無所處,本無一物。

藏處即沒處,藏沒非二處。藏處無所藏,沒處無所沒,既沒了不得,何處曾藏身。

你懂不?懂了說明你見性了,悟後起修,見性念佛。那就好好念佛,別想別的了。

如果不懂,趕緊佛念佛求生西方凈土。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推薦閱讀:

想要研習中國古典文化以及佛教,有什麼入門書籍推薦?
古時候關於時間長短有哪些古典的說法?
如何解讀蘇軾的詞學觀——「詞者,詩之苗裔」?
為什麼自古才子多風流?
書法的品味是這樣的嗎?

TAG:哲學 | | 中國哲學 | 宗教哲學 | 中國古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