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專業學生和論壇上的自學者們的區別在哪裡呢?

昨天晚上跟@秦浩然 討論的一個問題,
1. 攝影專業學生和蜂鳥之類的論壇上的愛好者們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在哪裡呢?
2. 如果我是一個藝術無關專業的學生,我每天自己看攝影理論和各種畫冊,看各種展,關注各種資訊和藝術方面的信息,那我和攝影專業的學生的區別又會體現在哪裡呢?(我看到有些人誤解了這個問題的意思,因為我是藝術史學生,我們藝術史的學習就是理論,看畫,分析,paper,方法論。我的意思就是,自己學術性的系統訓練(你們不是天天讓我列書單么!)
3. 所以綜上其實是想問,對於攝影而言,選它做專業的意義在哪裡?
4. 如果是攝影愛好者們,你們會不會有時候覺得自己和攝影專業的學生的差距是「專業」這個東西帶來的呢?

Ummm.... 請不要噴我,我上過攝影史和攝影課但是我自己算是fine art department的學生所以我覺得自己的判斷會有誤差所以才問的,如有冒犯請諒解

update一下:
大部分回答把攝影論壇愛好者看的太低了,當代藝術理論什麼的,其實已經很普及了,能不能從深層次聊一下,不要只是簡單的「他們不懂理論」「他們審美不行」

update:我上過攝影課,你們說的所有東西都在攝影101裡面講的差不多了,(攝影史,攝影理論,studio,技術分析,同學們互相拍照互相噴,一起去看展和紀錄片,做presentation和project,暗房洗照片)這一切只有三學分,所以好奇你們後面的攝影課都在幹嘛?.....

最後一次update,@小醬桶的回答基本把我想知道的都說了,謝謝大家耐心的回答和討論!


謝謝邀請。【長文,乾貨預警】【如轉載,必須先向作者支付稿酬,再發布】
題主的問題口語化內容較多,所以首先我們來捋一捋思路,總結一下問題:

一、攝影專業學生與攝影實踐愛好者的區別

二、攝影專業學生與攝影理論愛好者的區別

三、學習攝影專業的意義

四、攝影專業學生與高階攝影愛好者(問題一和問題二中的對象的交集,也就是攝影實踐與理論愛好者)的區別

綜上所述,題主作為一個藝術史專業的學生,希望了解攝影專業學習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選攝影當專業」這個問題。

在這個大問題中,牽扯到了這麼幾類對象

A 攝影專業學生

B 攝影實踐愛好者(本題中指中國廣大活躍於蜂鳥論壇的攝影愛好者)

C 攝影理論愛好者(本題中指學過攝影理論、關注攝影作品、自主學習攝影理論的其他藝術專業學生)

D 高階攝影愛好者(B與C的交集)

牽扯到了這麼幾個概念

A 攝影專業學什麼?怎麼學?

B 攝影實踐愛好者所實踐的內容,是什麼?

C 攝影理論愛好者所自學的理論,是什麼?

D 高階攝影愛好者的認知

E 攝影專業學生的認知


現在我們聯繫這幾組對象和這幾個概念來具體討論一下。

一、攝影專業學什麼?怎麼學?(攝影專業學生是被如何塑造的=攝影專業學生理應如何認知)

攝影專業我們使用一個比較理想的培養計劃,也就是美國某排名靠前的藝術學院攝影專業學生培養計劃。使用這個計劃的原因

(1)
美國攝影藝術教育教學質量較好

(2)
較為理想的攝影學生培訓計劃有助於明確本題討論的對象和概念

(3)
中國攝影教育的培訓計劃幾乎沒有網路資料


現在我們來看看美國攝影專業本科生都學什麼

  • 72 credits in studio art courses
  • 30 credits in humanities sciences courses
  • 15 credits in art history courses
  • 3 elective credits from among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offerings (姑且算入科學人文課學分里)

來源:School of Visual Arts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聯繫這個教學計劃
(1)studio art courses,「讀詩」,使人「靈秀」,也就是作為一個藝術專業的學生,一個未來的藝術家,你通過這些課去理解藝術的內涵和外延,也就是藝術的理念和方法。
(2)humanities sciences courses,包含數學、語文、critical studies、城市學習等等,這些算是後面幾句,學數學、科學、倫理學和邏輯修辭,這是一個大學生的必備素質,也對藝術創作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可以從中汲取靈感。舉例:每個藝術家需要寫artist statement表明自己的藝術態度,語文不好怎麼寫?
(3)art history,「讀史」,縱觀古今,橫觀中外(這裡似乎應該叫美外),讓學生們對藝術理念、形式、技法追根溯源,從而對當下和今後的發展方向有自己的判斷,對個人藝術上的造詣也有一個判斷。舉例:拿攝影來說,有人喜歡把照片拍得像油畫一樣,這個叫畫意派(pictorialism)。那他需要去了解這一流派最早是怎麼形成的,哪些代表人物,當時遇到過哪些境遇和批評;再以古觀今,當下再拍攝這樣的題材意義又在何處?有什麼因時而變的新境況嗎?是不是在一味的效仿古人的做法而絲毫沒有創新呢?

說完了總覽計劃,再說說攝影專業必修課的安排,分析一下一個攝影專業的學生有什麼不同,具體課程介紹和安排請點擊上面圖片的鏈接自行查看。
我把攝影必修課分成三類,層層遞進,交互穿插。
(1)知識技術課。這裡的知識技術不只是廣大攝影愛好者所探討的35mm單反相機的使用,還包括其他有關攝影的一切物質形式的學習,不同畫幅的相機使用、燈光使用、膠片轉數碼訓練、相紙認識和使用、攝影書製作、商業攝影的拍攝方法等等。
(2)批評語境課。這類課往往以group critique(團體評論)的方式上課,學生們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後與老師同學一起對每個人的作品做出批評。通過這類課,學生們可以了解其他攝影師在進行的projects,與攝影專業人士交流,碰撞思想火花。關於critique的重要性,請參看我的另一篇知乎回答:初學攝影(主要自學),如何防止被一些自身水平不高,但又顯得(小白眼裡)很專業的人帶到溝里? - 小醬桶的回答
(3)個人理念課。個人理念課的形式多為一對一critique,與第二類課往往形式交叉較難分辨。我認為第二類語境課注重的是由內而外的表達和交流,這類理念課注重的是由外向內的深挖,注重思想深度。

除了以上的攝影必修課,學生們還可以在選修課里選修其他的攝影課程,或是其他藝術專業的課程,比如雕塑、油畫、印刷等等,由於現在是一個multimedia大行其道的時代,學習其他藝術專業知識,了解多種表達手段,也是一個藝術專業學生很好的選擇。
這樣的教學計劃,其目的在於培養每個學生踏出成為藝術家的第一步,通過其所學塑造其性格,傳道授業解惑,讓藝術學生不因技術不足而無法生存,也不因理念不通而無法提升,給他們一身賴以生存的本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一顆懂得藝術的心靈。

二、攝影專業學生與攝影實踐愛好者的區別是什麼?
誰是攝影實踐愛好者?按照題主所指,是廣大蜂鳥論壇(蜂鳥論壇-全部版塊頁)的用戶。以蜂鳥論壇為例,我們來粗略的推斷一下這些用戶的特徵。
以下表格是2015年7月9日蜂鳥論壇里超過100萬帖量的版面統計(提示:「論壇」之下的層級是「版塊」,「版塊」下面的層級是「版面」),可以看到總共有8個主題攝影、7個地方交流、4個品牌交流和1個器材交流版面是目前最活躍的討論區,其中人像攝影、新手論壇和數碼論壇發帖量在500萬以上。

論壇名稱 發帖量 板塊分類

單反相機和鏡頭討論 3,822,678 器材交流

人像攝影 6,286,009 主題攝影

風光攝影 4,506,113 主題攝影

新手論壇 6,144,555 主題攝影

生態攝影 1,961,559 主題攝影

旅行攝影 1,982,493 主題攝影

數碼論壇 5,004,776 主題攝影

紀實攝影 1,094,442 主題攝影

生活攝影 1,059,877 主題攝影

佳能品牌 3,853,880 品牌交流

尼康品牌 4,164,087 品牌交流

索尼品牌 1,086,518 品牌交流

賓得品牌 1,483,164 品牌交流

陝西站 1,743,190 地方交流

天津站 1,343,267 地方交流

大連站 1,428,864 地方交流

山東站 1,087,547 地方交流

上海站 1,011,897 地方交流

北京地方論壇 2,013,519 地方交流

蜂鳥茶館 1,150,096 地方交流


下面是一個更直觀的圖表,最受歡迎的版面中排名前四的版面發帖量對比

來源:2015年7月9日蜂鳥論壇

從兩個圖表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關於蜂鳥論壇用戶的結論
(1)第一關注主題內容:人像和風光
(2)第二關注器材技術:數碼單反相機及其品牌
(3)第三關注人際關係:新手交流和地域交流
從以上三條結論聯繫攝影史的發展觀看來看,蜂鳥論壇是一個商業化程度較高、卻未到藝術高度的社區。
(1)人像和風光。肖像攝影、風光攝影和紀實攝影是攝影術發明之後、藝術攝影出現(1890年左右)之前最早出現的三大攝影主題。肖像攝影和風光攝影是比較經典的攝影對象。
蜂鳥論壇上,從大量的用戶作品來看,肖像攝影對象多為年輕漂亮女孩,身著特定服裝在某些特定環境里拍攝,大多數照片帶有攝影師個人logo,輸出形式也是線上數碼的,大多不是印刷品。蜂鳥肖像攝影師們對人物的穿著、妝容、背景設計、造型和道具方面比較重視,而不太注重肖像作品應當承擔的既表現人物外貌特徵又體現人物內在精神的作用,攝影師也多數未把個人表達放入其中,多數照片有一種時尚而神秘的氣質,畫風上很像早期畫意派攝影,但表達上言之無物。這個階段的商業化程度與西方早期攝影發展是相似的,當肖像攝影商業化到一定程度,出現了大量奢華的攝影工作室,技術和審美上並沒有突破,但是花很大力氣在室內裝修、人物服飾等元素上,力求賣出更高的價格。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都是西方100多年前就做的事兒,現代西方不這麼干,現代中國藝術圈也不這麼干。
風光攝影在藝術攝影開始之前,承擔的任務是真實精確展現靜物的結構和形式,並且以具有藝術美感的形式記錄和傳遞信息。在1890年之後,風光攝影家開始放棄之前的對比強烈、偏重表面的攝影風格,紛紛由風光的外在表象轉入內在精神,希望能夠將表達暗藏在景物之中,比如拍攝平靜的湖水而不是高聳壯麗的山巒。而蜂鳥論壇的照片,大多數走的是壯麗外在的路線,對比度強、色彩艷麗,HDR技術的泛濫運用,這使得許多照片有衝擊力,但是缺乏真實感。

Timothy O"Sullivan, Ancient Ruins in the Canyon de Chelle, New Mexico, 1873. 這是1890年之前的風光攝影。

Edward Steichen, Woods Interior, 1898年。這是1890年之後的風光攝影。

(2)數碼單反相機及其品牌。攝影器材,這個詞包含了很多種類的相機、感光材料、相紙耗材、燈光耗材、電子設備等等。攝影早期對技術的討論是很多的,因為攝影術剛發明,整個流程存在很多問題,最早達蓋爾法攝影發明之後,達蓋爾寫了一本技術手冊,風靡一時。而攝影發展到現在,從藝術的角度來看,一張成功的照片,不只是攝影師拍完了存到電腦里,而是應當對其進行適當的處理、選擇合適呈現方式呈現出最終效果的一個完整過程。蜂鳥論壇用戶多數集中於對佳能、尼康兩大品牌的35mm數碼單反相機及鏡頭的討論,對不同畫幅、不同感光材料、印刷過程、燈光器材等鮮有涉獵,對比攝影專業學生,不能說九牛一毛,但是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3)新手交流和地域交流。早期攝影的發展離不開攝影協會的建立和攝影期刊的發行,而攝影最終被承認為嚴肅藝術的一個門類也多虧了早期攝影師們的努力。我說的依然是1890年之前的事兒。蜂鳥論壇的用戶目前很注重新手交流和地域團體建立,而且此類用戶量巨大,相約拍片兒、互相鼓勵,互相解答在主題和技術上遇到的問題,對攝影發展來講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但是因為這些用戶仍然處於初級階段,在「語境」問題上,追求藝術的用戶可能得不到有效的「語境」和「批評」,如果有這類有更高藝術追求的用戶也會因為需求滿足不了、找不到合適的隊友而離開,所以持續活躍的用戶大多數為我們前面兩條所描述的用戶。

總結,攝影專業學生與攝影實踐愛好者的區別:
(1)知識技術。攝影專業學生多於攝影實踐愛好者
(2)批評語境。攝影專業語境水平高於攝影實踐愛好者水平
(3)個人理念。攝影專業學生獲得專業藝術教師指導,而攝影實踐愛好者通常沒有此類的資源。

三、攝影專業學生與攝影理論愛好者的區別。
1、讓我們探討一下學術理論【以下內容毫無人身攻擊之意,只在學術探討的範圍之內】
題主姑娘這裡define了一下攝影理論愛好者,指學過攝影理論、關注攝影作品、自主學習攝影理論的其他藝術專業學生。題主本人是UIUC的art history的學生,我還特地查閱了一下貴program的培養計劃:Curriculum in the History of Art,並沒有明確攝影相關的必修課程。另外因為我十分訝異題主作為一個藝術史學生,問這樣的問題(攝影專業有意義嗎),難以置信,我查閱了UIUC藝術學院課表:http://www.art.illinois.edu/content/undergraduate/index.html
Open To Campus的課表裡面只有一門攝影課叫Basic Photography,不知道是不是題主所上的那門3學分的101課。如果照題主姑娘所說,這門3學分的課里包含了

攝影史,攝影理論,studio,技術分析,同學們互相拍照互相噴,一起去看展和紀錄片,做presentation和project,暗房洗照片

那我需要質疑一下這門課裡面乾貨的內容攝影史、studio、攝影理論、攝影critique、暗房等,按照嚴肅藝術學院(fine art college/institute)的教學理念看,上述每一個都是一門單獨的課程。我理解攝影入門課上每種都體驗一下,但我對最終你能獲得的知識量感到懷疑,也對最終你對技術的掌握程度感到擔憂。
如果你會暗房沖洗,那你會不會膠片沖洗的手工HDR技術呢?印相工藝呢?
如果你懂得攝影史,那你能不能講出攝影的幾個重要發展階段和流派呢?作為一個藝術史專業的學生,能不能告訴我幾位攝影史學家(Naomi Rosenblum, Beaumont Newhall, John Szarkowski等)的不同史學觀?
如果你知道攝影理論,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從Walter Benjamin到Roland Barthes的影像理論的變化呢?
可能這些讓你感到為難,我也知道很多攝影專業的學生也做不到以上的這幾條,但是如果是一個優秀的嚴肅藝術學院教出來的攝影系學生,或者說按照嚴肅藝術學院希望培養的理想中的學生,以上的東西他們都應該掌握。
根據我曾當攝影入門課的助教經驗來看(這個可能比較片面),攝影101是比較容易的入門級課程,不教授複雜的技法和深刻的理論,critique也偏向初學鼓勵式,一般不會聽到「你照片的中心思想表達不清、形式太老套」這類話,跟高階的攝影課不能相提並論,因此我並不贊同學了攝影101就等於理解了攝影這個論點

2、關注攝影作品並自主學習攝影理論
這是攝影愛好者以及藝術專業學生必備的素質,題主有這種興趣我十分讚賞。那我現在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自學成才的攝影理論愛好者和攝影專業學生的不同
(1)學習成本。時間、資源、金錢等,愛好者獲取知識的速度和專業學生獲取知識的速度還是有一定差別的,這個不用多說吧。
(2)知識系統。自學成才的攝影理論家,學到的東西是碎片化的,需要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整理自己的知識系統,有一門coursera的網路課程叫(https://www.coursera.org/learn/learning-how-to-learn/home/info), 裡面提到了一個Chunk理論,講的就是如何整理碎片化的知識,如果想了解可以去看看相關的資料。簡單地說,你所獲取的知識是一塊塊的拼圖,你要想辦法把它們拼起來。
(2)語境。自學成才的攝影理論家接觸到一個合適的語境、共同成長的愛好者、獲得有價值的藝術批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3)個人理念。個人理念對理論愛好者來說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如果沒有合適的導師/朋友交流,除非你在藝術方面非常有天賦,那麼可能在個人理念的挖掘和成長上依然會比較慢速。

吃完了乾貨,讓我們喝碗雞湯。
四、攝影專業學生與高階攝影愛好者的區別【雞湯慎入】
有了前文大量的敘述,綜合一下攝影實踐愛好者和攝影理論愛好者的不同,也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不用再多說在知識技術、批評語境和個人理念上成長的區別了。
一般來講,從concept到practice,作品在傳遞理念的時候就會給理念的力量打折,然後從practice到別人理解的concept又是一個打折,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幫自己找對方向,攝影專業學生和攝影愛好者所運用的方式和資源也是不同的。一個人理論和技術都具備,但是真正開始做藝術,又是一個新的征程,對誰來說都一樣難。
我們都能看到高階攝影愛好者的存在、努力和成功,也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想把攝影當藝術來做。專業學習和自學成才只是學習方式的不同,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或有條件進行專業學習,如果能了解專業學習是怎麼回事,有對應的進行自學,我相信很多高階愛好者都可以做到與專業學習攝影的學生一樣甚至更高的水平。
同時我也很質疑現在很多攝影專業學生的真正水準是否真的有學校所教的那麼好。很多時候,專業學習攝影的學生更容易被所學的東西和其學習環境桎梏,被培養的過於「匠氣」。而一個人是否最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藝術家也好,商業攝影師也好,業餘愛好者也好,成長路徑也只是一個方面,最終還是要看個人。
況且,我前面舉的例子較為極端,相信看過《何以笙簫默》電視劇的同學對我舉例的學校應該不陌生,這並不是中國現存的普遍的攝影教育方式,否則人家趙默笙也不會跑到美國去。對於中國的攝影教育,幾大藝術院校是關注藝術的,我接觸過這些學生也多少了解過他們所受的教育;但是再往外延伸,其他的攝影專業教育,對於「藝術」層面的要求我沒接觸過也不敢妄下定論。不過現實生活中,商業攝影師的數量要遠遠超過藝術攝影師的數量,至於是科班出身還是自學成才,似乎在這麼一個攝影發展初期的社會環境下,並沒有很大的衝突。
所以,一個理想的攝影專業的學生,一個高階的努力的攝影愛好者,成長方式有幾分不同,但對於理想,成功與否因人而異。

五、選攝影做專業意義是什麼【雞湯夾帶私貨慎入】
問這個問題之前,我要問問別的。你選藝術史的意義是什麼?那些人選考古的意義是什麼?選中文的意義是什麼?對於人文類學科,這種問題總是出現但是很難具體回答。籠統地說,「精神提升」,那又有問題了,什麼精神?精神有尺度嗎?怎算提升?再者,一個專業,學完了就能懂嗎?懂了就有用嗎?不學就不會嗎?又是一樣。這些都是很俗又很高深的問題。
倘若追求「有用」,我們大可不必上大學,技術學校完全可以高效搞定;倘若追求「懂得」,我們大可不必搞研究,「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不如只讀讀使用手冊。
學攝影的「陷阱」在於它看似是個淺薄又實在的學科,可以學到很多技術知識,拍攝對象又是實在的真實世界,好像是可以簡單學一學就會。但實際上它是一門「語言」。我們不是學會寫字就會寫作、學會講話就會演說的,攝影也一樣。要學會它的拼音、它的語法、它的範式,但更重要的是使用它去表達,有話說、有態度、有內容。前面的是可以一一寫在紙上的,而後面的卻是「絕知此事要躬行」的。

從技術到語言,我們希望攝影對於自己是怎樣的存在呢?如果明確了自己期望的與攝影的關係,那接下來又要怎樣做才能達到期望呢?這又回到了第四個問題,看你想選擇怎樣的學習方式了,接下來又能付出多少努力和靈氣了。

從我自身來說,雖然我本可以走一條經世致用勉強充當國家棟樑的道路,但是卻任性的背負很大經濟壓力學了藝術攝影這麼一個沒什麼回報率的專業,我後悔過,在我面對某些情境沒有勇氣舉起相機的時候,在我聽懂了每個單詞卻不理解整句話的藝術理論課的時候,在我因為想留在美國而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尤其是在我再也開不了口讓爸媽給我匯款的時候。


我不明白為什麼世界會變得跟我想的不同。剛學攝影不久,就去問一個背景相似的哲學本科美術碩士的師姐。

我說,我真的很努力在學習,為什麼依然沒有搞明白要怎樣做攝影?

她說,我們這種人喜歡急功近利,過去我們習慣了付出就有收穫,現實也確實是這樣的,但是現在學藝術,這些是行不通的。可能你努力一輩子都不會有成績,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想著成功去努力,每天認真做事,相信自己,足夠了。

後來我慢慢的艱難的一步步走著,在某些時刻突然明白一些事情,在某些時刻又忽然多了很多疑問。迷茫的時候,我就想想我導師,不到20歲開始搞藝術,到了30多歲才出版第一本作品集,拿了古根海姆獎,這已經是少年得志了。我感覺自己這輩子都拿不了古根海姆獎,認清這個事實的前提下精神境界還這麼低,怎麼可能做出精神境界高的好的作品呢?


後悔這件事大概跟開心差不多,不會有人為一件事一直高興,也不會有人為一件事一直後悔。現在我一點兒也不後悔自己去學了攝影,反而覺得這趟挺值得的。技術知識懂了,語境懂了,個人理念也多少有了一些,性格價值觀也改變了一些,交了很好的朋友,有了人生榜樣,英語也提高了,見識也光了,最重要的是懂了如何把一個可有可無的愛好變成一種語言,一種不可分割的自己的一部分,一種「與世界發生關係的方式」。

美中不足的,就是目前依然沒回本,依然沒兌現我小學畢業那年許下的、給我爸買輛雷克薩斯的承諾(那時候還叫凌志);還有就是,雖然我有著和趙默笙相似的經歷,但現在依然是這麼一個屌絲樣,所以我搞明白一件事,趙默笙之所以成為人生贏家,在於顏值,跟攝影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藝術史很難學,路很難走,希望題主可以enjoy it,開心自由的學下去,至於意義不意義什麼的,其實你自己心裡也很清楚吧。


最後一則廣告,我和小夥伴一起弄了個攝影知識微博號,叫「栗子街攝影圖書館」(Sina Visitor System),非常懶散隨意的一個賬號,分享國外攝影書和攝影知識,如有興趣可以關注然後跟我聊聊天,一起約拍照約聊攝影約喝咖啡約擼串也不是不可能噠!

===========================UPDATE==================================

由於被知乎和微博的眾朋友催促恢復微信公眾平台,還被罵了懶,於是我憤懣之下找回了公眾平台的賬號然後下載了二維碼,請各位自行掃描,以後會陸續發一發微信文章,請關注我們的各位別忘了點贊和分享,么么噠。

http://weixin.qq.com/r/i0g6Ih7EekMFrVpB9x2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專業學習攝影的攝影師(如果足夠優秀)應該成為photography based artist,基於攝影的藝術家。對於他們來說,攝影只是手段,而不是結果。他們的作品應該滿載意義,等待著被人們解讀,甚至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解讀。有的是社會責任型,促使人們關注少數群體;有的是視覺探索型,用攝影體現世界的本來樣貌;有的是人文關懷型,表達人類之間的複雜情感是他們的追求。當然如果足夠幸運,他們的名字會成為品牌,在藝術資本市場佔有一定的地位。


中國攝影雜誌近期不是有大篇幅的寫留學學攝影的事兒嗎。
倒是寫的比較到位,大概的很多問題都可以在那本雜誌上看到。
英法美德日。
不過後來做展覽的時候撇掉了日本。
今年色影無忌新銳獲獎的二名也有刊登。
日本這邊也是以前在日本大學寫真系畢業的綴文。
顧錚也有寫總結。

我覺得大概很多疑問都能在那一起雜誌上找到答案。
至少是從各個方面點出發來說專門在國外學習攝影的學生是怎麼學習攝影的。
然後結合自己在各大論壇自學攝影又是怎麼樣的學習方法。
國內的論壇上,上傳照片不管好壞一般得不到太多的評論。
我以前剛剛碰單反的時候也是偶爾會發一些帖子,但是發現留言毫無意義,就放棄繼續依靠論壇來自學了,反正也是想到什麼拍著來玩,並沒有思考太多攝影內涵上的東西。
大多數都是考慮怎麼買更貴的器材和欣賞好友佳作及各器材大戰和互相鄙視。

之後到日本留學,開始拍攝街道以後,也就是大家現在都有點討論到噁心的所謂的決定性,所謂的瞬間。
那時候就覺得要深入學習攝影還是要找到一個平台,找到一個組織去尋找自己的方向。

升學的時候其他的專業都沒有考慮,選了進寫真學校,窮苦人家,大學自然是沒錢念,也沒有好的作品當時(現在我認為依舊沒有)。而且當時因為打工認識一些日本大學寫真系的朋友覺得他們的進路並非太明朗,甚至不如專業學校畢業的學生之後,就開始考慮去專門學校,之後當然是順利進入專門學校。
同時一起入學的還有一個40歲的韓國大叔,他是首爾某大學的藝術系老師,主要是做版畫。他是放棄了韓國的一切(房子車子都賣掉,女朋友也分手了)決心一心一意到日本來修攝影並且發展以後自己未來的人生。
每次我低落的時候,他就是我的雞血。

專業學校的課程其實,在就職上要強於大學,但是在很多內容上都是點到為止的教學方式,多是靠自己後期去學習。
所以就算是同樣學習攝影,學校的選擇不一樣,最終獲得的教學也是不一樣的。
其實攝影我們現在看是越來越熱,越來越有人氣,幾乎是所有人必備的興趣愛好和技能的時候,
在日本還是挺悲觀的,至少我那個學校,攝影系已經不太被看重。
同校還有一門design的專門,至少這個專業畢業的大部分都能進大手企業或者是比較好的工作,攝影專業畢業大部分都是進攝影棚做助理去了。這個跟日本的社會分層也有很大的關係,一切都要從最基本的做起來。
要慢慢從積累自己的作品到成為一個攝影藝術家,需要走的道路很長,很難堅持。
學校比較重視的也是design專業 ,寫真專業已經有點不復當年之勇了。要知道在這所學校當年輝煌的時候,可是有專門租下來一棟樓做暗室和攝影棚用的,現在只剩下一間攝影棚和二個暗室。並且暗室很多用不上的都已經停掉了,甚至不教學了。比如彩色底片的處理,濕板什麼的。一般基礎教學都是黑白和135,4x5,6x6。一般中畫幅,大畫幅,都是送到店裡去沖印了。

我一個現在在多摩美學攝影的朋友,看她的朋友圈分享的課程,理論知識相對比較多。
而我在專門學校學習的理論也就是自己的選修課程和必修的攝影史(每周一節課,老師凶的要命,誰上課睡覺直接趕走)

基礎課程也就是大家在論壇上學的光圈,快門的組合。
一群真人互動的體驗式教學和在晚上看文字自己揣摩是不一樣的效果。
必修課,攝影史,基礎藝術史,然後還有一些課程是針對很多面的,讓你自己你最喜歡的方面是哪裡,而不是像你在自學的時候,今天看到人家拍妹子就想去拍妹子,明天看到別人拍建築就跟著去拍建築,最後技能都沒有辦法專精。
選修課很多,有關於空間的,展覽的,暗室(對,暗室變成選修了),大中畫幅,PS,人像,商品,風景,紀實,紀實攝影還分理論和看書,還有攝影批評,建築,體育,舞台,現場,輸出。。。這些細分的選修課後期都能變成二年級的專業課。

因為一年以後你大概知道自己針對的主要方向是什麼。
當然為了就職為目的的是大部分,商業,人像是被選修最多的課程。

學校還有一門3年課程叫photoart(觀念攝影,中國目前很潮的新銳攝影師)和freedom work(フィルドワーク)英文可能有誤,反正就是各種紀實攝影然後被點評和做展覽的專業。

所以這個問題關於攝影專業的學生的學習,其實有很多方面,攝影只是一個統稱罷了。
你是要用攝影賺錢,出名,跑妹子,還是希望用攝影來表達你的世界?
出發點每個人都不一樣吧。

老師這一塊當然是很重要,大部分都是在日本很有名的老師,最近幾年和馬格南東京的合作也是越發愉快和多起來了。經常會有馬格南的攝影師過去做講座或者workshop。薩爾加多是2年一次。
這裡要說的區別是,其實同一個學校里,哪怕是一年的同級生的好朋友,最後因為專業選擇不一樣,導致後期話題也不一樣。
這個也是攝影有趣的一個方面。

我當年選修的課程是暗室,空間,展覽,紀實,最後選擇的是紀實專業。
紀實專業跟論壇自學不一樣的是,我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紀實攝影集以及和聽老師瞎掰這些大師們的故事和人生。因為和馬格南的合作,所以有時候也是能聽到馬格南的攝影師瞎掰他們的事情。
看印刷和展覽最終獲得的資訊是你在手機和電腦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的。
這裡我要頂 @Timothy Wang ,在展覽看到的作品能夠思考的東西,以及獲取的能量是你在電腦看得到的無數倍。
人家在美術館看幾萬張的油畫的體驗,在手機上看100萬張都沒用。

google art是好東西,但是有條件的話還是多翻翻印刷出來的攝影書,以及多去看看各種展覽。

國內噴那10大最貴的攝影作品的人,恐怕在論壇和自學攝影的愛好者裡面有占很大比例。
我僥倖有看過幾副作品展出以及書籍,我是覺得差距實在太大太大。(從最基本的思考方法到最後獲得作品的輸出以及展覽方式都差距太大)
而不是像現在國內媒體那種調侃的口味,好似你也能隨便弄出這麼貴的作品,只是生不逢時,沒人炒作一樣。

其實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比如看書,看展覽,都是作為一個非攝影專業的學生也是能做到的,只要你足夠用心和愛好。
同樣你也可以給自己設定很多任務,就像我們老師布置給我們的課題一樣去認真的完成他們,並且再把你完成好的任務,交給大師,攝影藝術家去點評(現在國內很多攝影大展,連州,成都,平遙這些,都有花錢叫來大師,專門的1v1的點評,只要願意交錢和作品質量過關,做一個攝影愛好者也是有很多機會可以讓自己的作品獲得專業級的認可,也可以更快知道自己的不足)

藝術這個東西,好玩的地方是,有的作品自己覺得很棒,別人看來可能 是一坨屎,然後也有人會覺得實在太有趣了。自己覺得是一坨屎,或許別人覺得驚為天人。

當然不是所有的攝影都是藝術,能稱得上攝影藝術的,其實還是蠻少的,哪怕是這個專業的學生,真正的能夠達到藝術作品的人,也是非常的少。
以前的大師,自學成才的的確多,但是請先閱讀他們的人生經歷。別隨隨便便就往自己身上套。

這種事情的討論,就看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專業的攝影學校學習的確是可以讓你更快的學習到基本功並且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是否自己是真的熱愛攝影,是不是真的要給自己的攝影技能多加技能點?

其實在校期間我真不覺得學校有教給我太多,我覺得大多數都是依靠自己的自學能力和對生活的感悟。當然離開學校一段時間以後,我回首往事,才發現學校教會我的,很多都是不知不覺中被自己融會貫通,然後忘記了我是因為這所學校才會學習到這些東西。

然後在學校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我能長期的霸佔到200-400mm這隻變焦長焦。讓我打工拍攝體育的時候更加遊刃有餘。
也能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借到各類中大畫幅相機。(雖然我除了課程需要,業餘時間都不會用上)
我確確實實是沒錢使用中大畫幅的底片去拍東西。
然後你潛意識裡面再也沒有國內論壇教學裡面根深蒂固的器材黨派之爭。

如果是要說到 學習中大畫幅的相機上來說,學校能教會的東西確實在論壇上是無法學會的。

在這裡說說3年專業的PA和FW能學到什麼呢?
PA在我離校以前的導師是自拍雞雞成名的鷹野隆大,他主要是以觀念為主。
他主導的街頭攝影是,把街頭攝影拼起來。
一般來說我們拍攝的街頭攝影都是單幅,他手下的學生做的街頭攝影是把單幅的人物剪下來以後貼到單純的建築攝影上去。
或者是做一些燃燒的寫真這類的翻拍作品。
PA更重要的還是中大畫幅相機的使用,個人觀念上的宣洩。
後來他可能覺得是花了太多心思教學生,所以辭職不幹了。於是PA就沉淪了。

論球星對球隊的重要性。。。

FW的就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滿世界跑不停的拍照獲得自己最佳的映像,然後再交給上面的老師點評,點評,再點評。再拍,再點評,再拍,再點評。
這種模式,恐怕不是你在論壇上發帖說今天拍了一個夜歸的老頭然後感動到自己哭了,下面一片回復都是好友佳作或者是知乎上一堆各種不搭題回復(比如我)和打臉回答。
有能力打臉人過來專業打臉倒是好事,就怕是沒能力也一頓嚇打的人。畢竟這個專業,老師負責的就是打臉,在打臉中不斷成長。根據你的風格變化不斷的提示你,這個誰誰誰有拍過,那個誰誰誰也干過,几几年出了作品集,几几年又怎麼做了,你可以去哪裡看到他的資料和作品。

我覺得這個條件是你在論壇上學習很難獲得的。

以前在日本沒事的時候我喜歡去書店,翻閱各種攝影集,倒是回來以後發現中國的書店極少有攝影集,尤其是好的攝影集,需要看只有依靠網路和自己購買(好貴呀)。

於是在國內自學攝影最廉價獲得提高自己鑒賞能力的條件喪失了。。。
而且如果非北上廣成等地的朋友很難看到攝影展。。除非你說的那種主題攝影展或者當地書法國畫展。。。

其實不管是攝影專業的學生,還是自學成才的愛好者,最終要提高自己的都是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對攝影的個見,熱愛吧?
相對攝影專業的學生來說,大多數都是能夠更加便利的獲得這些資源,然後把資源擴大化。
(學校到處都是全日本的攝影展和比賽徵稿的DM,有疑問的時候隨時會有各個方面的老師會熱心的幫你解疑)
如果是自學的話,這些問題怕知乎上獲得答案的可能還不如論壇和百度知道?
做老師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無私的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訴你。這種無私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再可以從老師獲取更多的資源。這也是自學無法相比的。

攝影嘛,其實開心就好了,最重要的,還是修心。
最怕的就是,一堆人無所顧忌的在一起吹牛逼覺得老子天下無敵還一直鄙視那些更加努力在攝影專業裡面學習的學生的作品幼稚無聊的人了。
境界快到了,自然也就快大成了。

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都是集大成者。不斷的學習和進化,升華自己才是關鍵,沒事多看看知乎,多看看書,多出去溜達溜達,多干點好事,少刷刷朋友圈。。。巴拉巴拉巴拉拉。。

然後再去看世界,再去按快門,獲得的自然也和以前不一樣了。

相機就是個工具,攝影就是個技能,最終怎麼活用這個技能還是看自己。
管你是專業學攝影,還是自學攝影呢。

以上


時隔兩年,再次對這個答案做一些補充和編輯。
=========


從下面的評論看我們似乎對「專業」的定義不是很清晰。

首先,攝影專業的學生是個大的群體,不能說每個學生畢業後都能達到「專業」的水平。
如果說專業代表了一種水平,那麼通俗的來講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種(吐槽)

小白
「5000元左右的相機推薦一款」


入門
「光圈優先是神馬?」

業餘
「毒德大學!」

玩家
「今晚去爬個樓...」

工匠
「又上500px首頁了!!」

專業
「思考中..."

藝術家
"哦。」

大師
「..."


99%的愛好者玩到最後能達到工匠水平。但是只有極少數像劉濤這樣的奇才能上升到專業以及藝術家的水準。專業學生最終也不能保證具有專業水平。

不是誰都骨骼精奇練的了如來神掌的。

但是嚴肅的來說,專業分兩種,一種是藝術上的專業,一種是技術上的專業。

學生追求的是前者,而愛好者追求的則是後者。

========

題主提到當代藝術理論的普及,其實我對這個還是有所懷疑。

不得不提一個事實,作為美術專業的學生上了N個學期的藝術史,自己想起來也是非常的苦逼。每學期都是一本厚厚的Art History,全英文,更坑的是裡面很多的辭彙和概念連準確的中文翻譯都沒有。作為一個中國學生真是學的想死... 然而這種努力並不是白費的,至少是對完整的藝術史有了一個大體的認識,在完成這些課程之後,隨著實踐的增多會對這些東西不斷加深理解,直到建立自己的發展方向與屬於自己的一套理論。

我真的不知道普通的愛好者是如何完成這種學習的。

我在下面的評論里提到盧浮宮,如果各位有機會去到那麼可以注意到一個現象,盧浮宮有四十萬件精美的展品,而大多數人的了解也就僅限於三件鎮館之寶了。每次去盧浮都會看到蒙娜麗莎前面人山人海,下面這個景象你們自己感受下。

2014年7月拍攝於盧浮宮。

而其他的展品前則一般沒什麼人,比如下面的這幅
Fran?ois Biard的Magdalena Bay

這是我個人極為喜歡的作品,雖然是油畫,但是不知道各位是否能從其中窺見一些對攝影有幫助的想法。

========================================
逐個問題回答,盡量言簡意賅。


1. 攝影專業學生和蜂鳥之類的論壇上的愛好者們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在哪裡呢?目標不同,愛好者大多將攝影作為一種娛樂活動,而專業學生則更像是在做研究(Research Survey)。
愛好者貼合大眾審美,拍攝他們認為「美」的事物,而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人所認知的這種「美」通常是別人灌輸給他們的想法,而並非來源於自我的發現,這解釋了糖水片的存在---因為別人通過各種方式(比如點贊)來誘導一個拍攝者進入約定俗稱的拍攝套路。

而專業學生攝影屬於藝術創作。區別就在於,藝術不僅僅是「美」,也可以是丑的,病態的,扭曲的活著抽象的。這種理解往往以自身的經歷和見聞為起點。

對於藝術家和愛好者來說,攝影都是一種工具,但是工具的屬性對於兩類人群是不同的。

對於藝術家來說,這種工具的作用是傳達情緒,表達訴求之類的精神工具,從大屬性上來說跟雕塑和繪畫沒什麼區別,就如同扳手和鉗子。實際上攝影專業學生所學習的內容也不僅限於攝影相關的內容。我在本科的階段就比較系統的學習過油畫、雕塑等課程,並不是走過場,而是深入的研究與學習。而大多數美術學院到了研究生階段更是非常強調Interdisciplinary,即跨學科,也就是各種不同專業結合所產生的作品,這個就不細說了。

而對於大部分愛好者來說,攝影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被當成了一種展示權力的工具。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攝影普及之前,富人們都喜歡打獵,尤其是到非洲打獵。然而在攝影普及之後,在非洲就很少看到獵人了,瞄準野生動物的東西從此由槍支變成了鏡頭。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攝影促進了野生動物保護。(笑)


所以說對於藝術家和愛好者攝影是不同屬性的工具。


2. 如果我是一個藝術無關專業的學生,我每天自己看攝影理論和各種畫冊,看各種展,關注各種資訊和藝術方面的信息,那我和攝影專業的學生的區別又會體現在哪裡呢?

專業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叫做Critique,大概內容就是對自己的或者其他藝術家的作品進行藝術批評。這種批評不是簡單的評價該作品好或者壞,而是深入的去探討作者的創作動機與藝術品所帶來的影響。

我向耶魯藝術學院攝影系的系頭Gregory Crewdson請教過這個問題,他給出的答案是,學院有一種社區屬性,在這個小社區內學生們是互相影響的,這是學院最重要的意義之一。在兩年的學習中,學生以及教授深度溝通,相互認識和了解,從而能從彼此的思想中獲取養分以及互相給予靈感。個人的感受是,一些教授以及同學可以迫使你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作品,這是非常可貴的。

另一個重要的課程構成部分是對藝術史和攝影史的學習。這種學習的意義就在於讓學生知道藝術和攝影的發展狀況,前人都做了那些嘗試,以及現在的藝術格局和主流審美是如何形成的。有了這些背景,學生未來的使命就是探索新的路線以及更新藝術的進程。

簡而言之,學習藝術史的作用就是為了讓學生避開前人已經探索過的路徑。

而愛好者是不會進行Critique的,也很少接觸,甚至不願接觸藝術史。看各種畫冊沒有背景知識,完全不能理解,或者要花很久才能夠理解。這種盲目的看猶如走馬觀花,幫助甚微。如果知識一昧的模仿,那麼成了照貓畫虎。

3. 所以綜上其實是想問,對於攝影而言,選它做專業的意義在哪裡?

選攝影做專業的意義,首先在於真的熱愛攝影,願意將攝影作為事業和目標去發展。
攝影的專業學習就像是一系列的交代與囑咐,是對前人遺產的繼承,是對已有成果的沿襲。這就好像蓋房子,專業學生在開工之前就已經了解了這座房子目前完成了多少,哪裡有問題或者哪裡需要改進。

而愛好者在這種層面上更像是閉門造車。可能某天拍了一張片子覺得不得了了,興緻盎然的去參加了個比賽回來發現這都是別人玩剩下了的。

4. 如果是攝影愛好者們,你們會不會有時候覺得自己和攝影專業的學生的差距是「專業」這個東西帶來的呢?

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有著從愛好者變成專業學生的一個過程。所謂的「專業」可能只是對深入學習的一個簡單粗暴的概括。而他的實質是什麼,相信你們會在上面三個問題的回答中找到答案。


2015/7/2 睡醒了躺在床上突然又想到了一些,就趕緊爬起來更新一下。
攝影的的確確是最"接地氣"的藝術了吧。但是同樣作為fine art student的你也應該懂,攝影術跟攝影/攝影技術根本是兩碼子事。
當我們討論攝影術,可能是在討論《美學》?也許你能想到黑格爾、康德?
當我們談論攝影,可能是在交流美學?也許你能想到《拍好風景的50個技巧》《人像拍攝技巧》?
藝術總是思想先行,它貫穿於我們一個時期內的作品中,而技術卻永遠身體力行。
但是首先你要擁有匠人的精神,擁有無可挑剔的技術,然後你才能做一位藝術家。
評論區 @申申申 評論

到底還是思想凌駕於物質之上

我贊同,然後我又補充一句:物質同時也是思想最強有力的翅膀。

----------------------------------------------------原答案分割線---------------------------------------------------------------------

包括攝影在內,繪畫、雕塑等一切我們稱之為藝術的專業,其實都是一種工具,一種語言。它們都是為觀念(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照片表達了什麼」但不僅僅局限於此。)服務的。觀念與語言是文化的全部。
而且所謂藝術不過:

在自己的心理召喚起曾經一度體驗過的感情,在召喚這種感情後,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語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這樣的感情

翻譯過來就是藝術需要使用攝影、繪畫、雕塑這些工具來表達自己。
這就是我說了上面一堆不是人話的話試圖向題主傳達的信息:既然攝影是一種藝術的工具、語言。那麼為了準確的傳達你的觀念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全掌握這個工具、完全掌握這門語言。到此為止,這幾乎便是愛好者們能達到的極限。對於像我這樣身處藝術教育深處的非攝影專業的同學倒是還能再進一步,畢竟我們同樣有著紮實的美術史基礎與審美能力,並且不可否認地某些時候非攝影專業的同學在使用攝影術的時候會加入其本對專業的理解,倒也成為一種優勢。
然而攝影系本專業的同學真正與我們非專業的人的區別在於他們對於攝影史的了解以及古典攝影術的學習。這兩樣幾乎是我們非專業人之有羨慕的份。我指的是藍曬、濕版火棉膠等古典工藝的內容。拍過大畫幅的底片你才能明白攝影作為一個學科的存在是多麼的合理。
對了!最重要的差別就在於出片量。他們作為本專業的學生每周的課程就是外出拍攝,每次拍攝都是強行得針對某一主題進行訓練。且不說愛好者無人指導如何科學地制定主題訓練,拍完了最多發發社交網站、論壇。這就是我一直想說的阻礙各大攝影論壇的「牛友」們進步的最直接原因還是
「學習了」
「請問你是什麼型號的機器配的什麼頭」
以及
井字構圖,對角線構圖,等等眾多構圖法。
原因很簡單,攝影作為一種藝術活動,他的基礎是熟練地語言,他的表達靠的是審美,不是器材、不是構圖更不是互相吹捧學習。

贈送《論攝影》中最喜歡的一句

每一張別人的照片都是攝影師的一幅「自畫像」。風景照片實際上是「內心的風景」。只要攝影仍是或應該是表現世界的,攝影師便微不足道,但只要攝影是堅韌不拔地探求主觀性的工具,則攝影師就是一切。

最後的最後:
藝術是特別特別私人的美麗的事。不要讓別人蔘合進來,它神聖不可侵犯


首先謝邀。

作為一個曾經的攝影專業的學生,也接觸過很多自學的愛好者。個人感覺學校里學的東西,對於實際拍攝的意義其實不大,所以經常能夠看到有些論壇大牛完全靠自學,但是出片比學生好很多的情況。

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其實又是很大的。攝影專業的學生,對於攝影理論的了解,在一般人眼裡,是幾乎無敵的。幾乎所有攝影相關的知識他們都知道,甚至幾乎沒人在用的膠片相關知識他們也都很了解而且還有實際操作經驗。這些人雖然在校期間拍照都不怎麼樣,但是他們的潛力確實很大。有了實踐操作的經歷以後,技術水平提升的會非常快,而且他們幾乎不會犯錯,從很多細節上就能夠看出他們是否受過專業訓練。比如說,北京電影學院是會專門講收拾器材的,他們收線的手法在外人看來很特別。

如果是非專業的普通人,每天翻技術資料,看畫冊看影展,和攝影專業比較用心學習的學生相比,差距依舊很大。因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對技術資料的理解能力是不可能比他們強的。他們看技術資料是家常便飯,你辛辛苦苦看一篇技術資料研究好久,可能也才理解了一半。而他們可能在大一就看過這個資料並且有老師講解。比如風光攝影的後期,灰度蒙版技術,一個非專業人士,很難看懂那些複雜的操作和原理,再比如真正的HDR技術,現在我看了都有點頭疼。

攝影專業的最大好處是除了專業課程以外,還有很多輔助課程幫助他們培養審美觀念。比如所有攝影專業的學生都學過繪畫,他們對透視、影調、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的理解是非專業人士根本不能匹敵的,這些東西是不能從技術資料里學到的,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去慢慢培養慢慢訓練,而你連看資料都要擠時間。比如人像攝影后期里的雙曲線磨皮技術,看起來很簡單,一點一點的磨就好了。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你如果對影調和人物面部結構沒有特別深入的了解,只會在修片的過程中抓狂。還有就是現在很多人不會調色,也是因為色彩相關的知識不行。

攝影專業學生,他們的專業知識是成體系的,非常的完整,條理也很清晰。幾乎所有的攝影專業學生都學過一點攝像,他們不僅能搞定靜止畫面,還有搞定動態畫面的能力。所有的攝影專業學生都學過攝影作品分析和影視作品分析,他們從一幅作品、一部電影里就能學到很多東西,他們對藝術作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他們對美術史攝影史了如指掌。這些知識的差距,真的是可以碾壓的,你自學的話,是不可能比他們還強的。

另外,對攝影的整體認知,攝影專業的學生真的是比愛好者強上太多了!他們有大量的針對性練習,有專業的影棚器材,當你還在為外景光線運用苦惱的時候,人家已經開始玩影棚布光了。而你呢?很多人玩了三五年都沒機會棚拍!你想拍風光大片,需要很多濾鏡,需要看很多書,可能還需要獨立測光表,這很費錢。但這些都是學校里原本就有的,可以讓這些學生隨便玩隨便看的。

在學校里,有老師指導,任何的技術難點都會在第一時間被解決,任何的錯誤都會在第一時間被糾正。有同班同學和學長學姐相互評論,他們幾乎不會走彎路。在職業生涯里,會有很多幫助。這些都是自學者沒有的,這個影響有多大?你看看我給別人評片是什麼樣子就知道了,我的任何一個老師,都能說出比我多得多的東西,我的很多同學,都能像我一樣評片。

還有,有些東西,有些技術,你在網上流傳的免費資料里是找不到的!!!這些東西只能是老師教你或者是你去片場看過才會知道!!!你看上一萬年免費資料,你也找不到真正的重點!想要自學也得花錢!


攝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自學,永遠無法掌握它。這就是攝影專業學生和自學的愛好者之間的差距,可能你自學了很長時間之後,在某一個領域可以和專業學生持平,但是隨便換一個領域他們就能把你吊起來打,僅憑基本功就能玩死你。

有的人吧,就是無知,真心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再說一遍:攝影之所以是一個專業,是因為攝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一個有許多分支的完整體系。攝影專業學生畢業以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專精某一個分支,甚至他們中途轉換分支後,短時間內就能達到較高水平。但自學者是不行的,對攝影體系認知的缺乏,讓他們選擇好一個分支以後基本上就沒有轉行的可能了。真以為攝影專業學的僅僅是技術么?那點技術兩個月就能學完!真正有用的,是審美,是眼光,是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是對攝影歷史的總結,是對攝影未來發展的看法。


事實上科班出身和非專業出身的攝影師各有長處,揚長避短才是關鍵,攝影愛好者和攝影專業學生的差距絕沒有許多答案描述的那麼大,甚至有可能反過來。

上面很多答案,已經很好的表達了攝影專業的強大優勢。攝影專業的學生,在攝影理論和藝術體系上無疑是讓攝影愛好者望塵莫及的,他們在體系上的完整性,自學攝影愛好者是很難通過看展、看書、自學來追上的。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相當多的知名攝影師,甚至殿堂級的攝影大師,都是非攝影專業甚至非藝術專業出身的,都曾經是業餘愛好者。因此我的答案主要談談沒有經過系統攝影學習的攝影愛好者和攝影師的優勢。

那就是對純攝影藝術之外某個領域的深情熱愛,深刻理解,以及深入實踐程度。

一個很容易類比的學科就是文學。你可以熟讀中外文學理論,各種語言表達手法的優缺點倒背如流,各個文學大師和流派的發展歷史、奇聞異事娓娓道來。但是你能寫出《紅樓夢》嗎,你能寫出《戰爭與和平》嗎,或者你能寫出鮑勃·迪倫的歌曲民謠嗎?答案是幾乎不可能,因為你沒有作者的背景,經歷和見識。

因為說到底,文學和攝影都是一種思想、文化、情感或者商業目的的載體,說白了就是一種工具。無論是器材,還是技術,還是美學,還是取景構圖用光,都是為了思想情感的表達(或者商業目的的體現)而服務的,最後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張攝影作品好壞的,是攝影之外的深刻理解和表達。

比如風光攝影,職業和資深業餘風光攝影師,對潮汐、星象、霧氣、晚霞的提前預判;對各類鮮花草木的花期、各種地址地貌的特徵、季節氣候變化的了解;以及對複雜場景如一張極光照片的同時用曝光合成、堆棧降噪、景深堆疊、全景疊加的現場操作和後期處理;以及如何登山、攀岩、露營、野外生存等等,都不是攝影專業的學習中會教給你的內容。

比如Max Rive的這張作品,你可以貶低是社交論壇、500px風格,但是事實上如何通過前期在地圖上分析以及如何實地探索找到這個機位,如何徒步到達這個地方,如何安排光線和人物來表達情緒,你可能都一無所知。不服?拿作品來戰啊。

比如時尚攝影,最新的時尚潮流,各種膚質如何揚長避短,各類妝面如何搭配燈光,各類型服裝如何搭配背景,如何與明星、經紀人、雜誌編輯打交道,如何和模特有效溝通,各個時尚雜誌封面的喜好,如何經營社交媒體等等,這都不是你讀經典書籍、看攝影展、動動嘴皮以及所謂的實踐課可以學會的。


所以你會發現很多攝影師,他們原來是搞物理,搞戶外,搞電影,搞哲學,搞設計,搞建築的,他們在原本專業或者愛好的領域很有建樹,再和攝影一結合就爆發了強大的小宇宙。

比如風光攝影大師 安塞爾亞當斯,我們來看看他的生平:

簡而言之,就是他特別會「玩」,特別的「野」,一天到晚「不務正業」,今天去這個洞露營,明天去那座山探險,是個狂熱的戶外愛好者。所以他的一系列作品,都是極具開創性的,揭開了當時鮮有人知的美國西部的絕美風光,成為了美國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標誌性人物。當然,亞當斯的成就,也和他在藝術上的不斷學習,以及技術上的開拓創新密不可分。

綜上所述,自學者們的優勢,就是對其他領域的深入了解和發自內心的深刻熱愛,以及對某個攝影門類的大量深入實踐。但是系統性的理論和知識,以及藝術修養還有一些缺陷。所以自學攝影師的揚長避短,就是要耕耘自己的領域,不要今天拍拍人像、明天修修風光、後天來個微距,同時努力多看看藝術和攝影史方面的東西,彌補自己的不足。

而攝影專業學生的優勢,就是強大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體系,但是對具體的攝影領域,缺少深入的實踐摸索。所以攝影專業學生的揚長避短,就是發揮自己的體系優勢以及學習能力,找一個具體的領域深入紮下去深入探索。絕對不是如某個答案所說的,憑著自己的系統知識,「隨便換一個門類」去吊打自學的愛好者,那樣只會被各個門類的專精愛好者和職業攝影師吊起來打。。。


我不是專業攝影,但身邊有一些在搞專業攝影的朋友。

先舉例子:

1. 森山大道的 犬

森山大道這個名字應該就算不是攝影愛好者也可能聽過。但是大部分攝影愛好者可能不了解他的作品。而對於攝影專業的人來說,應該他應該算是很受歡迎的攝影大師了。
Q:
這是森山大道自己特別喜愛一件作品。我不是要在這裡解讀它。請大家看到這照片自己評判一下它到底好不好?

偽A:
一個搞攝影創作的人和一個愛好者,分別把自己覺得滿意的照片給對方看,通常會出現以下劇情。
搞攝影創作的覺得愛好者的照片沒有價值。貼標籤:旅遊片,糖水片。簡而言之太普通。
愛好者覺得搞攝影創作的人的照片,努力想評價看出這照片有什麼好在哪裡,但往往不得要點。


2. 兩個攝影展
上個月去涉谷一天看了兩個攝影展。一個是在diesel的深瀬昌久的個展,一個是在ヒカリエ的東京カメラ部的選展。
深瀬昌久: DIESEL ART GALLERY
東京カメラ部: 東京カメラ部2015寫真展 0.0045%の奇跡 ~2億人が選んだ10枚~

東京カメラ部的展號稱是2億攝影愛好者里選出來的10張照片。而且大部分攝影師都有名氣,都出自己的寫真冊,和普通愛好者的Level是不一樣的。
(注意:專業攝影可以泛指,藝術攝影,紀實攝影,商業攝影等等,這裡通篇在談的是藝術類的專業攝影(藝術攝影然而這個說法也並不準確))

再來看看深瀬昌久的。

Q:
深瀬昌久不及森山大道有名(92年被摔成殘疾),但也是同一時代可以和森山等人平起平坐的攝影師。而能被東京カメラ部選出來的照片的攝影師,當然作為「愛好者」已經是很專業了。兩種作品之間的差別的看得出嗎?(注意:我不說差距)

偽A:
個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東京カメラ部的照片你會覺得很美,極少數照片可以稱之為傑作。但是深瀬的照片有一種前者沒有的力量,會讓人去回味去體會其中隱藏的寓意。這就是區別,可以說是(當代)藝術存在的(最重要的)價值。

3.木村伊兵衛獎。
再來看一個專業攝影內的例子。木村伊兵衛獎是日本主要針對新人攝影師的最大獎項。今年有兩位攝影師獲獎,石川竜一(絶景のポリフォニー)和川島小鳥(明星)。兩位的得獎作品在新宿展過,和搞攝影的朋友去看了。
第40回木村伊兵衛寫真賞 受賞作品展

石川竜一

作品介紹:
受賞の対象となった「絶景のポリフォニー」 「okinawan portraits 2010-2012」は、沖縄で生まれ育った石川氏が地元沖縄を舞台に沖縄の人々や光景を撮影した作品です。普通と思われる生活をできる限り受け入れ、生と死、そして自身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に正面から向き合ったドキュメンタリー。力強さや熱気、圧倒的な存在感を放つ被寫體から、濃厚な空気感が伝わってきます。

川島小鳥

作品介紹:
受賞の対象となった 「明星」は、川島氏が台灣に3年間通い続け、時に現地で暮らしながら、台灣の少年少女のありふれた日常を撮影した作品です。どこかの國で魔法のようにファンタジーが生まれる瞬間。街並みや空気感を十分にいかしながら、少年少女たちのみずみずしい魅力を活寫。作者と被寫體との間に生まれた一瞬のテレパシーが見る人を楽しい星へと誘います。
(日語懶得翻譯了。。看不懂請使用google)

Q:
石川竜一第一本攝影冊《okinawan portraits》也是拍人像為主的。川島前一本拍小孩的《未來ちゃん》想必很多人都看過。同樣是拍人的但走的畫風完全不一樣。大家覺得誰的作品更好?以及,更喜歡誰的作品?(動手搜一搜可以找到更多照片)

偽A:
川島是當下流行的日系小清新風格。毫無疑問的是他更受大眾歡迎,而且很多攝影愛好者在拍這類的照片。
而石川的作品是會引起觀眾的不適感的,但也更能帶給人衝擊。大部分搞專業攝影的人會覺得川島的作品的價值和石川的沒辦法比。
然而有趣的是這屆木村伊兵衛獎就讓這兩種風格作品同時獲獎。其實可以看到專業攝影內部的評價體系(價值體系)里有一種包容性(承認各種的風格的價值),和有一種矛盾(與大眾,所謂普通愛好者之間的矛盾)。

這三個例子其實是寫給大部分非專業的愛好者看的。
回到正題:

攝影的學習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工具使用技巧和思想境界/價值觀。
工具使用技巧:
普通愛好者追求好的器材,正確的曝光度,嚴謹的構圖,後期調整。簡單說是追求照片的完美。
專業攝影師則大部分使用膠捲,失焦的,抖動的,主體被切割的都可能是好照片。多重曝光,過曝,膠片後期調整,拼貼... 等等各種。可以說是在追求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
思想境界/價值觀:
普通愛好者追求的是單純的,直接的,普遍意義的美感。會將一些個人的情緒包含在照片內。
對於專業攝影來說,傳統意義的美是一個option,甚至也有是反傳統美的。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更深入的意義。

愛好者和專業之間的區別就是他們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
追求的不一樣,看到的也不一樣。
專業攝影就是一個文化系統。對於普通愛好者來說,你們完全可以去追求和專業者所追求的東西,然後進入這個系統。學習攝影專業的意義在於能自然而然的進入這個系統。關鍵是看你自己是怎樣的價值觀,能拍出很美的照片也是很厲害的。
而對於學習攝影專業的人來說,你們和愛好者的差距不是他們把事情看得太簡單。而是你一直在這個系統里。愛好者和專業人士之間沒有不能逾越的牆。所以事實上你們和愛好者之間的唯一差距就是你們花在專業攝影上的時間(拍攝量,閱讀量)。

另外,這屆木村伊兵衛獎的兩位得主。
石川竜一:沖縄國際大學社會文化學科
川島小鳥:早稲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仏文科
他們都不是攝影專業的。


拍不出作業要掛科的

剛開始就有影棚用

能玩兒很貴的器材,一般沒人買的那種

有大佬帶你裝逼


高票答案其實說的很明白也很清楚,本人做為業餘愛好者也挺認同一些專業的攝影理論,批評,專業的操作(比如膠片,沖印等)是業餘愛好者不那麼容易就能拼得過的。畢竟資源不是那麼能夠系統學習得到的。

但還是想為業餘愛好者說幾句話。有幾個問題,也是大家需要思考的:

第一個,考藝術專業的,其中有多少是真心學藝術的,有多少是因為正常考理科文科考不上才去學藝術的?至少在我考大學的時候,有一部分家裡有錢,文化學習不太好的同學,提前兩年就開始準備藝考了。這樣的話,本來考不上大學的,可以混個專業,本來只可以上專科的,現在可以上本科了。

第二個,攝影專業的學生有多少人,業餘愛好者有多少人?這樣貿然比較,有可比性么?是拿全部攝影專業學生和全部愛好者比?攝影專業的學生到是好定義,業餘愛好者怎麼定義?買了相機就算業餘愛好者?學了基礎的技術,會搞光圈快門ISO?可以去影樓做?可以自己接單?

個人認為,如果拿全部的攝影專業出身的人的平均水平對比全部業餘愛好者的平均水平對比的話,那無疑是要全面碾壓的。如果拿個分數來比方的話,攝影專業的人基本上都能在60分以上,60-95正態分布。但是業餘愛好者呢,則是0-95都有分布。

但是如果說,拿攝影專業畢業的那前100,1000人和全部業餘愛好者中的前100,前1000比的話,也許在系統性的知識掌握來說,還是攝影專業強,但要說到具體的成就,我感覺攝影專業真不一定就強得過。因為一來業餘愛好者基數大,二來,業餘愛好者中,智商高的人的絕對數(不是比例)也是要多很多的。

說得不好聽一點,全部的攝影專業的人,和業餘愛好者中名牌,重點高校中的人去比,就難講了。尤其是畢業幾年之後。


這個問題本事就有問題。。。我只能從下面方面進行回答:
一、如果按照論壇上愛好者的平均水平和攝影專業學生的平均水平相比較,那麼論壇愛好者無疑被秒殺。原因很簡單,論壇愛好者的水平參差不齊,牛逼的有,但不多,中等和中下的偏多,其餘的在我眼裡就只能算是相機擁有者了。。。攝影專業的學生畢竟經過專業知識的訓練,不見得會有多厲害,但肯定不會差到哪去,起點就高出常人一大截了。

二、我本人是非攝影專業出身,涉及的攝影圈子也幾乎都是非科班出身的愛好者,加之學的比較深,還是有機會接觸到一群【深度愛好者】的。這裡的【深度愛好者】在我看來平均水平和攝影專業的學生可以說不分上下,甚至比會比專業學生的水平高處不少。一方面,攝影專業的學生並非真正是熱愛攝影才選的這門專業,相信有過填報志願的同學都能理解。而深度愛好者,首先是從熱愛攝影的角度出發,才選擇的學習這門專業。這兩者的區別,前者就好比是相親成功後的男女,雙方不一定有多堅實的感情基礎,但在一起湊活過日子沒啥問題;而後者更像是真正意義上自由戀愛所產生的濃烈的男女情感,是在有了深厚感情基礎之後才最終修成正果的。

三、對於題主的吐槽,你的問題實際上更像是問【攝影新手和攝影專業學生的區別】,尤其是第二個問題【如果我是一個藝術無關專業的學生,我每天自己看攝影理論和各種畫冊,看各種展,關注各種資訊和藝術方面的信息,那我和攝影專業的學生的區別又會體現在哪裡呢?】,我來翻譯一下就是【如果我是一個xx專業無關的學生,我每天自己看xx方面的各種理論和畫冊,看各種展,關注各種xx方面的資訊和信息,那麼我和xx專業的學生的區別又會體現在哪裡呢?】。那麼很顯然,這是一個。。。廢話。比如把xx換成【挖掘機】啦、或者【工程師】啦等等等等,就容易理解多了,你一個啥也不會的人跟人專業的比啥?你想知道區別體現在哪裡嗎?那麼我來告訴你把。。。算了,不爆粗口了。。。

四、在硬體條件方面,科班和非科班確實有很大差距,科班能藉助學校的硬體設施、環境以及各種資源,可以有很好的實踐學習經驗,畢竟攝影器材的價格還是較為昂貴的。

五、目前票數最高的答案不能吐槽更多。其實我主要是想對於你觀點的吐槽,特別是這兩段【還有,有些東西,有些技術,你在網上流傳的免費資料里是找不到的!!!這些東西只能是老師教你或者是你去片場看過才會知道!!!你看上一萬年免費資料,你也找不到真正的重點!想要自學也得花錢!】【攝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自學,永遠無法掌握它。這就是攝影專業學生和自學的愛好者之間的差距,可能你自學了很長時間之後,在某一個領域可以和專業學生持平,但是隨便換一個領域他們就能把你吊起來打,僅憑基本功就能玩死你。】可惜知乎不能插入表情,不然這裡我真想放一個挖鼻屎的QQ表情。我告訴你,攝影,可以自學,自學也能很好地掌握它,有些東西,書本知識反而沒法教你,有些知識,你老師或許也不知道。【攝影專業的學生,對於攝影理論的了解,在一般人眼裡,是幾乎無敵的】,幾乎是無敵的。。。幾乎是無敵的。。。這句話久久在我腦海里回蕩。。。我就是一個一般人。。。我在以前對於別的答案的回答里經常有提到:審美是個很個人的東西,哪怕是你的老師告訴你這麼拍出來的好看,那麼拍出來的不好看,說到底也僅僅是一個參考,不然很多意識流的藝術家都沒法活了。。。雖然審美需要一定的基礎或者天賦,但你的回答太絕對了,普通人也能有著很好的審美天賦,或者經過自學也能有很好的審美觀察力。舉個例子:Vivien Maier ,這位生於1926年的美國法國裔婦人,自從1956年開始便在芝加哥北岸郊區的家庭當保姆,不上班的日子她常常背著 Rolleiflex 雙反相機遊盪在紐約和芝加哥的街頭,大約拍攝了10萬張的照片,但她從來沒有把照片發表過或者給其他人看過。她不過是個美國上個世紀的一個保姆而已。。。。。。放兩張她街拍的樣片吧:

我感覺我拍的片其實挺爛的,但你所提到的東西我倒都知道,別說膠片了,膠片在我們這兒是主流,大畫幅、撕拉片、自己沖洗底片啥的,是我們這群愛好者經常作的事,更別提我們自己造相機了(有改造相機的、有造大畫幅相機的、有做針孔的、有自己做全自動膠捲沖洗機的等等等等)。不知道你的老師有木有教你自己配藥水沖洗(不是拿的現成的套葯自己配比,是直接用化學原料)?不知道你的老師有木有教你造相機(針孔的不算,雖然我也只會擺弄針孔)?不知道你的老師有木有教你修理相機?
我個人目前的短處是修圖不太行(能能教教我)。
我覺得或許是你被題主給誤導了,你的回答更像是回答【攝影新手和攝影專業學生的區別】。實際上好多攝影方面的知識攝影愛好者都了解的不少,即便不了解也願意通過查閱資料去了解,實際上對於相當一部分攝影愛好者來說,這並沒有多大的難度。六、論壇愛好者,毒德大學、狗頭牛頭等等,差不多就是這類的吐槽吧,我覺得他們更像是鍵盤俠,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好者。


區別就是我們會感覺所有片都是爛片,不管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


這必須得匿名反對基本上所有的答案,上學時候有沒有好好學習?畢業後有沒有思考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的區別?盲目的考研?讀博?
大部分人看就是找工作跳板起點的不同吧?
然後這些又與大專有什麼區別?

簡而言之,攝影專業方向是攝影是什麼?愛好者的方向是怎麼做能更好。
專業為攝影的學生,和業餘愛好者之間根本的差別,其實和任何學科專業和愛好差別幾乎完全一樣,那就是作為專業而學習的出發點是學習此專業構築體系的理論,和適應該專業發展的素質,以及完善此體系而做的研究方法和實踐,而愛好者學習的出發點是技能或者特定知識,更像是大專培養方向。

舉幾個喜聞樂見,民科泛濫的例子:
歷史學:愛好者通常是針對某個朝代的故事,某區域的人文現象進行閱讀,思考和挖掘。而歷史系學生除了本科階段對世界史,中國史進行通識性質的學習外,還要學習博物館學,考古學概論等延伸的框架和研究方法。

攝影專業的學生也一樣。
看看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研究生課程方向:
研究生課程注重攝影理論的積累、追求思維的延展性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個人攝影表現風格的培養,使之能夠完全發揮個人創作潛能,探索攝影的多種可能性。增強學生攝影視覺語言的塑造能力。使學生從對攝影的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實踐轉變為對攝影本質和本體語言的認識學習。在研究和關注其他藝術領域的新思潮,新動態的基礎上,培養對藝術的敏感性和鑒賞能力。了解攝影與當代相關媒介的關係以及攝影的大眾化傳播規律。將優秀的傳統影像與時代藝術觀念相融合,奠定個人創作風格,形成學生個人鮮明的創作觀念和方式。


非專業的,哪怕是社會攝影方向從業者從事的,僅僅是技能的學習而已。

出發點和目的差的大發了。

當然哪兒有什麼鴻溝呢,所有的書本都是公開的,哪怕只要有心,找個攝影系學生的課程筆記都可以了,哪有封閉和壟斷的知識呢?差的往往就是老師,在很多人眼裡或許可有可無罷了。

但是因為學習的出發點性質上的根本不同,所以造成鮮有業餘攝影愛好者跨越這個區別,進入專業的位面。

吐完槽,接著回答第二點。
攝影同時有技術實踐性的成分,需要在表達語言
。。。
晚上再說。


覺得國內攝影圈子大家都互相藏著掖著,真正願意指導你,分享乾貨給你的人很少。不同於YouTube 上大量的教程資源,國內對於愛好者一步一步進階的幫助資料還是很少的。比如LR系統視頻教程就秋涼一家獨大,版本還停留在4.3(記不清了)
科班出生,至少可以有一個老師時刻指導你,這就已經讓很多愛好者羨慕了。


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的話,沒有審美 ,沒有構圖,自己想像,不會設計,反正實踐上的要差很多吧,理論上的話,應該自己看看也行,看進去多少就不知道了


從策展人的角度來說,專業學生有可能成為攝影藝術家,自學的絕大多數都是拍照片的票友。

不過要是給女票拍照片,大概真的是後者比較好啊
---------------
還是說得詳細一點吧。
攝影分藝術攝影和新聞攝影兩個大的分支,藝術專業的學生兩種分支的技巧都要學習,注意!!是技巧。學習過技巧之後,fine art的學生走的是藝術攝影的路。而商業攝影,從拍新聞圖片,到拍野生動物,到拍雜誌大片,從門類上來說,都屬於新聞攝影這個範疇(新聞攝影只是個名字不是只拍新聞,現在為了方便記憶,也有時候被叫紀實攝影)。

對廣大攝影愛好者來說,拍的「牛逼」照片,都是新聞攝影。從相機誕生到現在,這兩個分類已經越來越分道揚鑣,那種感覺就好比4x100米和馬拉松,都屬於田徑、都是跑步,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項目。

大部分的攝影愛好者,拍的就是我們稱之為新聞攝影或者紀實攝影;而fine art student拍的是前者,藝術攝影——依然是當代藝術。如果硬要區別,可以說新聞攝影追求「真實」,拍的東西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不是攝影家自己擺設出來的;藝術攝影在於表達藝術家本身的思想,對拍攝物品的真實性並不在意。

比如那張著名的禿鷲吃掉嬰兒的照片,攝影師追求真實的一刻,這就是新聞攝影。

注意!新聞攝影並不屬於當代藝術(當代藝術是一個藝術流派,不是當今社會的藝術,謝謝),所以在當代藝術的策展人眼裡,fine art student未來有可能成為藝術家,而論壇里的票友們,因為玩的壓根就不是當代藝術,自然和策展人無關啦。


從來都不會說 什麼牛頭、狗頭、小痰盂、小白、之類的「術語」。


目前的情況是,很多牛逼的攝影師,也包括那些成名的攝影大師都不是學攝影的,很多反倒是學理科和工科的


一個用鍵盤比較器材,一個用器材比喻生活


凡事可分art和technique兩部分,technique是正常人都可以學的,有程序化的步驟的,你記住了,照做就不會錯到哪裡去,但是art的部分,雖說訓練可以提升,然而很多時候是在拼天賦

計算機的話,你能寫一個不太丑能正常跑的程序,這是technique,但是你要比賽的時候設計一個主席樹,這個就進入art的範疇了

攝影的technique對於理科生來說,門檻並不高,無論是去科班還是自學,都不會差到哪裡去,問題是art的部分,除非真是天賦異稟,否則沒有引導,是進不到這個階段的,當然,天賦欠缺即使是接受了科班教育也只能在art階段門口徘徊,就像cs畢業很多人最終也只能寫民工代碼,只是不會錯到哪裡去罷了

art問題是可以被部分轉化為technique問題的,用的就是套路。這也是為什麼科班要去學藝術史,要去賞析,要去批評。然而套路是無窮盡,否則就是純technique問題了,所以,要有科班教育去引導你嘗試各種變化,就從怎麼做變成了為什麼,而這個為什麼,往往是自學難以習得的,當然,有天賦不受此限……


推薦閱讀:

當代藝術需要被公眾理解嗎?
默寫 速寫的時候 怎麼樣默寫才能 提高效率?
高一女生學美術?
古典油畫和現代油畫超寫實的不同?
如何提高速寫能力!?

TAG:藝術 | 攝影 | 攝影技巧 | 美術 | 藝術史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