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對生態有什麼益處?


前言:本回答僅針對題主問題,探討人類與生態的關係,不代表本人喜歡蚊子,請完整閱讀再來評論。如果你想知道生物學家是如何腦洞大開剿滅蚊子的,請參見另一回答:請你打開腦洞,告訴我如何優雅的消滅地球上的蚊子!?

----正式回答分割線----

問題是蚊子對生態有什麼益處。
既然如此,我就完全跳出人類思考,帶大家領略一下 「純·生態」 的魅力。

生態:有群猴子,大量破壞森林草原,轉化成了耕地。誰來幫我教訓一下它們,給生態帶來新的平衡?
蚊子:我可以在它們晚上休息時騷擾,把它們驅趕出這些領土,讓森林草原逐漸恢復平衡。
生態:行,就你上!
於是,有了房子、蚊帳、防蚊草...

生態:還是那群猴子,由於有了耕地,大量繁殖,侵佔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誰來幫我教訓一下它們,給生態帶來新的平衡?
蚊子:我可以傳播致病菌,減少它們的絕對數量,保存少量突變個體,達到新的平衡。
生態:嗯,有必要帶上個幫手。瘧原蟲,同去!
於是,有了傳統醫藥,有了現代醫藥,又有了青蒿素...

生態:某靈長類動物破壞土地,挖掘植物屍體、礦物用來發電。誰來幫我教訓一下它們,給生態帶來新的平衡?
蚊子:我來,讓它們少用電,多睡覺。
生態:不抱希望了...
於是,題主點著電蚊香,不慌不忙,上知乎提了個問題。

生態,是一定時間和空間範圍內,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和環境的總和。生態「存在」的結果是平衡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利益,不以人類的利益為基準。

換句話說,人類存在本身就是反 「純·生態」 的。科技越是進步,人類越是繁衍,生態就必然對人類爆發更強大更猛烈的平衡力。除了蚊子,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危害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的微生物(病害)、昆蟲(蒼蠅、蟲害)、動物(老鼠),還有大面積爆發流行的各種流行病(流感、SARS、HIV)等等。由於人類利益的不斷增長,這些基於人類利益的「平衡力」也隨之增加。如果不以科技干預,最終就會破壞人類利益達到新的平衡。平衡——這就是 「純·生態」 的真正魅力!也是達爾文演化論的根本。

當然,這不代表人類就該任由生態「平衡」自己,也不代表人類可以肆無忌憚的破壞生態,人類與生態的關係,是相互影響,而非對立的你死我活對於蚊子病菌這些無法避免嚴重影響健康的,必然需要設法控制,即便影響生態。而對於無規劃、無節制的資源浪費,無修復的一直破壞,後果最終可能影響人類生存。在這些方面改進人類行為,其結果是人與生態互利。所以,對生態的正、負面影響,應以人類生存為底線

最後,直觀的來看看,人類科技進步,會對生態產生如何巨大的影響。下圖為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國人口。

來源:Issues and Trends in Chinaamp;#x27;s Demographic History

20160520 故事編的太快,瘧疾寫成了痢疾,感謝評論中及時指出錯誤,已經更正…

20170630 補充前言以及關於滅蚊答案


轉一篇果殼的文章

假如世界上沒有蚊子……(原文地址:假如世界上沒有蚊子……)

(文/Janet Fang)吉特瓦迪?墨菲(Jittawadee Murphy)每天都要打開位於馬里蘭州銀泉市沃爾特里德陸軍研究所的一間悶熱掛鎖的屋子,來到一大群瘧蚊( Anopheles stephensi )身邊。她把魚食磨碎,餵給成百萬計的孑孓,然後為眾多的 「蚊子孕婦」 送上昏迷的小鼠,以供其從腹部吸血——它們每個月要吸干 24 只這樣的嚙齒動物。墨菲研究蚊子已有 20 年,並致力於限制蚊子所攜寄生生物的擴散。就是這樣,墨菲表示,她還是寧願把蚊子徹底從這世界上抹掉。

這一觀點和者眾多。全世界每年約有 2.47 億人感染瘧疾,其中近百萬人因此喪命。蚊子還傳播黃熱病、登革熱、乙腦、裂谷熱、基孔肯亞病毒和西尼羅河病毒,造成了更為巨大的醫療和財政負擔。再有就是蟲災:它們形成的蚊群密密麻麻,甚至可以讓阿拉斯加的馴鹿群窒息 。而現在,蚊子的數量達到了季節性高峰,整個北半球的人肉里,都是它們錐進去的刺吸式口器。

要是這世界上沒有蚊子會怎樣? 會有人或者別的什麼東西懷念它們嗎?《自然》就此詢問了一些研究蚊蟲生物學及生態學的專家,並得到了一些意外的答案。

目前,已命名的蚊子超過 3500 種,其中只有一兩百種會叮咬人類或者在你旁邊嗡嗡亂飛。它們在幾乎每一片大陸的每一種生境里繁衍生息,並在多種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 「蚊子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上億年,」 墨菲說, 「而這一路走來,它們也與多種物種協同進化。」 消滅一種蚊子可能會讓某種捕食者失去食物、或者某種植物沒了傳粉者。而探索一個沒有蚊子的世界可不只是為了鍛煉你的想像力:人們已經投入了大量的努力,研發把這一萬惡的疾病傳播物種從地球上徹底消滅的可行方法了。

不過,科學家也承認,多數情況下,隨著蚊子消失而空出的生態位被其他生物填充,消滅它們帶來的生態創傷很快就能恢復。生活會繼續,像以前一樣——甚至可能更好。尤其是對於那幾種身為主要疾病載體的蚊子物種, 「很難說消滅它們還有什麼壞處,頂多是消滅的過程中可能有些誤傷吧。」諾莫爾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昆蟲生態學家史蒂文?朱利亞諾(Steven Juliano)如是說。巴西聖卡塔琳娜聯邦大學的醫學昆蟲學家卡蘿斯?布里索拉?馬孔德斯(Carlos Brisola Marcondes)對此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沒有蚊子的世界 「對我們來說安全得多,消滅按蚊對人類來說意義重大。」

北極蚊群

消滅蚊子可能造成的最大生態變化,可能出現在北極苔原,而那裡居住著包括撮毛伊蚊( Aedes impiger )和黑足伊蚊( Aedes nigripes )在內的蚊類。蟲卵在來年融雪後孵化,其後只需 3 - 4 周就能發育為成蟲。從加拿大北部到俄羅斯,這些蚊蟲會在一小段時間內數量暴增,乃至在某些地區形成厚厚的雲。 「這真是世所罕見,世界上恐怕在沒有別的地方會有這麼多的生物量聚集在一起了。」 丹尼爾?斯迪克曼(Daniel Strickman)說道。他是一名昆蟲學家,現於馬里蘭州貝爾茨維爾擔任美國農業部醫學與城市昆蟲學項目主管。


生活在北極苔原的黑足伊蚊(圖片:SJ Coulson/http://svalbardinsects.net)

對於消滅這些生物的後果,科學家的意見不盡相同。北卡羅萊納環境與自然資源部的昆蟲學家布魯斯?哈里森(Bruce Harrison)估計,如果沒有蚊子作為食物,在苔原築巢的候鳥數量可能會下降 50% 以上。但也有研究人員對此持有異議。在阿拉斯加州費爾班克斯的美國漁業和野生動植物管理局就職的野生生物學家、凱西?克比(Cathy Curby)表示,在鳥類胃容物樣本中北極蚊子並未顯示出很高的數量,而蠓才是更主要的食物來源。她說: 「人們可能高估了北極蚊子的數量,鑒於蚊子喜歡聚集在我們身邊。」

蚊子每天會從每隻馴鹿身上吸取多達 300 毫升的血液。馴鹿群因而被認為會有意選擇迎風的行進路線以逃離蚊群。而行進路線中的小小變化,都可能在北極河谷造成極大影響,鑒於成千上萬的馴鹿會通過這一路線遷移,它們踐踏地面、啃食地衣、運輸營養物質、外加喂狼,繼而通常會改變沿途生態。綜合考慮的話,北極地區應該會想念蚊子——不過,這在其他地方也成立么?

翅尖上的美食

密歇根州立大學(東蘭辛)的水生昆蟲學家理查德?梅里特(Richard Merritt)說: 「蚊子是美味佳肴,而且很容易捕捉。」 倘若蚊子的幼蟲孑孓從這世界上消失,有好幾百種魚就必須改換食譜才能生存了。哈里森說: 「這聽起來容易,但像攝食行為這樣的性狀是從基因上深植於這些魚類之中的。」 例如食性特化的食蚊魚——作為滅蚊高手,它通常被養在稻田或者游泳池裡來防治害蟲,要是沒了蚊子就有可能會滅絕。而食蚊魚或者其他魚類的滅絕對,有可能對食物鏈的上下游都產生重大影響。

還有很多種類的昆蟲、蜘蛛、蠑螈、蜥蜴和青蛙,也將失去一個主要的食物來源。2010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記錄了法國卡瑪格濕地自然公園中的毛腳燕,在噴洒了微生物滅蚊劑後生存的情況。他們發現,藥劑噴洒後平均每巢孵出兩隻雛鳥,而沒有藥劑處理的對照地點,平均每巢孵出 3 只雛鳥。

但大多數以蚊子為食的鳥類,很可能會轉而食用其他在 「後蚊蟲時代」 大量繁衍並佔據其生態位的昆蟲。至於其他食蟲動物,大概完全不會懷念蚊子:蝙蝠的主食是飛蛾,在它們的消化道內容物里,蚊子只佔了 2% 不到。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疾控中心醫學昆蟲學家珍妮特?麥卡林斯特(Janet McAllister)給出了一個比喻: 「如果你要大量消耗能量,那你會吃 22 盎司蛾排菲力,還是 6 盎司蚊子漢堡?」

菜單上可選的還多得是,看來在一個無蚊的世界裡,大多數食蟲物種也不至於忍飢挨餓。滅蚊導致生態系統破壞的證據,還沒有強到足以讓 「滅蚊派」 三思而後行。

樂意效勞

作為孑孓時的蚊子,在全球水生生態系統的構成了大量生物量。從季節性積水塘到樹洞,再到舊輪胎里的積水,孑孓在各種各樣的水體中大量生存。而在洪泛平原上,孑孓的密度更是高到連水面上都會因為它們的蠕動而泛起漣漪。孑孓以腐爛樹葉、有機碎屑和微生物為食。問題是,如果沒有蚊子,別的濾食性動物是否會頂替上來。 「解決碎屑和腐質的生物還挺多,蚊子么,既談不上只此一家,也不算是至關重要。」 朱利亞諾說道: 「如果只從機翼上卸下一枚鉚釘,飛機不太可能就會掉下來。」

蚊子的幼蟲,孑孓(圖片:http://wagner.edu)

蚊子消失的效應也許取決於具體討論的是哪一種水體。北美東海岸的紫瓶子草(※ Sarracenia purpurea )的 「瓶子」 里,通常有一個容積為 25 - 100 毫升的迷你水塘,在這個緊密的小群落里,孑孓是重要的成員。生活在那裡的昆蟲只有北美瓶草蚊( Wyeomyia smithii )和瓶草搖蚊( Metriocnemus knabi ),同居者是諸如輪蟲、細菌和原生動物之類的微小生物。當其他昆蟲淹死在水中時,搖蚊會嚼碎它們的屍體,瓶草蚊孑孓則以殘渣為食,同時為植物提供氮素等營養物質。這種情況下,消滅蚊子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植物的生長。

現就職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卡爾加里大學的生態學家、約翰?阿迪科特(John Addicott),在 1974 年發表了一項對豬籠草內捕食者 - 獵物結構的研究。結果表明,孑孓存在時,原生動物的多樣性更高。研究提出,孑孓捕食的同時控制了原生動物中優勢種的數量,故而使其他種類得以生存。而這對植物的更廣泛影響還不甚明了。

如果蚊子確實有提供 「生態系統服務」(即人類從大自然中的獲益),這將為保留蚊子提供更有力的論據。迪娜?豐塞卡(Dina Fonseca)是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新布朗斯維克分校的進化生態學家,她用蠓科幾種會叮人的小蟲子,也就是平時說的 「蠓蠓蚊」 做了個類比,來解釋這一點: 「那些被蠓叮咬的人,或是經由叮咬而導致病毒、原生動物及絲蟲感染的人,會非常願意滅掉這些小蟲子。」但是,鑒於有幾種蠓是可可樹等熱帶作物的傳粉者, 「消滅它們可能造成一個沒有巧克力的世界。」

蚊子成蟲靠吸食花蜜獲取維生所需的能量(只有部分種類的雌蚊要靠偶爾吸血,來攝取產卵所需的蛋白質),要是沒了蚊子,數以千計的植物物種會失去一類授粉者。不過,麥卡林斯特表示,蚊子的授粉作用對人類生存所需的作物倒談不上至關重要。她說: 「如果蚊子還有點什麼好處,人類早就設法利用了。如果一定得從蚊子那兒要點什麼話,那就要它們消失吧。」【吐槽:御姐啊,這位是多麼鮮活的御姐!】


北美東海岸的紫瓶子草,這種植物籠子里的水塘是一個小小的生態群落,孑孓是其中的重要成員。(圖片:http://esapubs.org)

最後看來,蚊子能做到而其他生物做不到的事兒還真沒幾樣——可能只有一個例外:它們在從一個動物身上吸血、再把口器扎入另一個動物體內這件事上,高效得要命:而這為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提供了理想途徑。

斯迪克曼說: 「滅除蚊害的生態效應就是人口會增加。這就是結果。」 消滅蚊子將拯救許多人的生命,並使更多人免受疾病折磨。許多國家將不再為瘧疾所困。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每年因為疾病需要花費 1.3% 國內生產總值(GDP);如果沒有了蚊子,就可能省下這筆錢用於加速發展。 「在衛生系統和醫院上的財政負擔會減少,為防控蟲媒疾病的公共衛生支出可以投入到其他重點健康問題上,輟學率也會降低。」 馬尼拉的世衛組織瘧疾學家傑弗里?希爾(Jeffrey Hii)如是說。

菲爾?朗尼博斯(Phil Lounibos)是一位生態學家,現就職於位於維羅灘的佛羅里達醫學昆蟲學實驗室。他認為 「消滅蚊子只能暫時緩解人類的痛苦」。 他的研究表明,想要根除某種病菌攜帶者多半會徒勞無功,鑒於它的生態位會很快被別的攜菌生物填充。他的團隊從佛羅里達的垃圾站中,收集了雌性黃熱病蚊(埃及伊蚊 Aedes aegypti ),然後發現其中有些被亞洲虎蚊(白紋伊蚊 Aedes albopictus )授精,而後者攜帶多種人類疾病的致病菌或病原體。這樣的授精使雌性黃熱病蚊絕育——展示了一種昆蟲取代其他種類的方式。

鑒於蚊子傳播疾病所導致的嚴重的人道主義後果和經濟損失,科學家基本認同消滅蚊子帶來的好處(人類總體健康的提升)還是要高過人口增加的代價。而其他生態系統 「附帶損失」 也不會為蚊子贏取太多同情。「自然界中每種生物都有其生存的位置」 這種帶有浪漫色彩的概念,不足以為蚊子提供辯護。世界至今還有蚊子,實是人類能力有限,而非無意於此也。

因此,雖然從鮪魚到珊瑚,許多有益的物種接連被人類在無意中推到了滅絕的邊緣;但一種幾乎毫無可取之處的小蟲子,卻任由人類費盡千般努力,也不曾被危及生存。「蚊子在環境中所佔據的生態位並非無懈可擊,」 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的美國蚊蟲防控協會昆蟲學家喬伊?康倫(Joe Conlon)說,「假使將來我們成功消滅了它們,那些有它們活躍的生態系統大概只會打個小嗝,然後就繼續該咋咋地。蚊子留下的空檔自有他人接替,但繼任者會是更好還是更糟……這就沒人知道了。」

更正說明

文章發布之初,誤將紫瓶子草( Sarracenia purpurea )作「豬籠草」,經讀者指出後改正。特此說明。(2012-8-17)

編譯自:
A world without mosquitoes
刊發信息:
《自然》網站 2010年7月21日
文章圖片:
見圖片標註

本文編輯:
熊出沒

本文版權屬於果殼網(guokr.com),轉載請註明出處。商業使用請聯繫果殼

作者:頎影
鏈接:假如世界上沒有蚊子……
來源:果殼
本文版權屬於果殼網(http://guokr.com),禁止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蚊子的幼蟲是生活在水中的,營養豐富數量龐大,是上好的餌料,能夠作為部分淡水魚等水生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蚊子成蟲也是部分兩棲類,鳥類和昆蟲的食物來源。所以,這類討厭動物的生態地位其實蠻重要的。


生態不需要什麼益處,也沒有什麼目的,因為它是個無意識的系統,沒有利益相關。一切生物都只是在儘可能地生存繁衍罷了,人類也是,人類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繁衍才才需要利益。

人類若是不能從自然界某物中獲得某種利益,說明人類還是太弱。

以上。


這。。。


要是蚊子不吸血只吸脂就好了 最大的益處(? ?? ??? ??)?


能夠鍛煉敏銳度、彈跳力和上肢爆發力


我只能說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蚊子幼蟲也是許多魚類昆蟲的食物,也是食物鏈中的一點。
而母蚊吸血這個問題,如果不帶上人類的主觀思維評價,跳出人類的思維局限,把人類想像成生態系統同很普通的一員,跟兔子青蛙一樣,不帶有任何特殊的偏私。那麼蚊子吸血和蛇吃老鼠鷹吃蛇的性質也差不多,你能說蛇鷹對生態平衡沒益處?


生物多樣性的問題,肯定有主要靠吃蚊子為生的生物,食物鏈上既然有蚊子這一環就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對人類無用不代表對其他生物無用!!


蜜蜂采蜜,順便給植物授粉,幫助植物生存。蚊子吸血,順便傳播病菌,淘汰生物種群中老弱的部分,增強種群中強壯成員的抗病能力,使族群更好的繁衍。也許蚊子通過轉遞病毒也能促進進化吧。


除少數機構外,是不會有人專門馴化或家養蚊子的。但是,蚊子卻始終伴隨著人類,是最貼近人類身邊的野生動物。從生物進化史的角度來看,蚊子還是人類的祖先呢!20世紀末,印度的科學家發現了1800萬年前的一隻雄蚊子被完好地密封在樹脂中,認為從中提取蚊子基因的可能性很大,並想要克隆這隻古蚊子;在我國撫順煤礦的煤層里(大約形成於5600萬年前)含有大量的琥珀,其中保存有完好精美的蚊子等昆蟲;1996年,紐約自然博物館的一位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塊中間粘著一隻蚊子的琥珀,經檢測,認定是9000萬年前的。有資料說,考古科學家還發現了2.4億萬年前的蚊子化石,那就是說:遠在恐龍時代,蚊子就早已存在,而人類的歷史只是300萬~400萬年,與蚊子相比,人啊,真是小字輩了!

現代曾經有人設想通過蚊子,使已絕跡的恐龍重生。好萊塢著名科幻大片《侏羅紀公園》,說的是中生代時期(2.3億萬年前-6700萬年前,分為三迭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一隻飢餓的蚊子在恐龍身上,足足地吸了一肚子血,正當它帶著「滿腹龍血」依靠在一棵松樹榦上休息時,突然被流淌下的一滴樹脂包住。億萬年過去,經歷了時間的打磨,黏稠的樹脂變成了晶瑩剔透的琥珀,那隻蚊子卻仍然保持著剛剛酒足飯飽後的愜意姿態。考古學家獲得了這塊琥珀,生物學家從琥珀蚊子的腹中抽取到恐龍的血液,提取了恐龍的DNA,利用克隆技術,複製出了許多恐龍;接著,企業家在一個小島上創建以這些恐龍為主體的「侏羅紀公園」,供大眾參觀遊覽……儘管這是大膽的科學幻想,但事實上,過去許多充滿活力的科學幻想不是都已經走向現實了嗎?例如,「嫦娥奔月」(女宇航員),「龍宮探寶」(海底鑽探),「千里眼」(望遠鏡),「順風耳」(手機),「變臉」(全面部移植手術)等等。再如,現今已廣為應用的機器人,最早就是由捷克科幻作家恰彼克(Capek,Kerel1890-1938)在他1920年出版的科幻劇《羅索姆的萬能機器人》中幻想出來的,並為那個機器人取名羅博特(Robot),現在Robot已經成為國際通用單詞,在英漢詞典中,其解釋就是「機器人」。又如,1978年,一位並不出名的美國作家羅維克(Rorvik,D.M.)出版了一本相當成功的關於克隆人的科幻小說——《人的複製》。此書極為暢銷,所引起的震驚如同爆發一場戰爭。更神奇的是,在不足20年的時間裡,1997年克隆羊「多莉」問世,證實人的克隆已由科幻成為現實,這才真正造成人類社會的恐慌,繼而口誅筆伐、百般制止。但願由蚊子孕育的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不要幻想成真,否則,如今資源已經十分貧乏的地球,如何養得活這億萬年前的龐然大物。

蚊子是昆蟲大家族中的成員。這些小東西原本只是深藏在有湖泊沼澤附近的森林中。早先的蚊子並不傷害人類,只是吸吮森林中野生動物的血液來生兒育女,與人類井水不犯河水。但近代研究與考古學的事實共同證實,人類進入農業時代以後,需要砍伐森林來獲得農田,這才接觸並招惹到蚊子。因為蚊子並不知道人類是「萬物之尊」,在蚊子眼裡,人類和其他高等或低檔的、冷血或熱血的動物沒有什麼區別。它像叮咬森林中其他動物一樣與人類「親密接觸」、如影隨形,繼而在人類中出現了由蚊子傳播的疾病。按理說,是人類首先侵犯了蚊子,才受到蚊子的報復,正像如今由於人類的無度擴展侵犯著自然界的和諧,受到大自然對人類越來越頻繁的集體懲罰一樣。在60億地球人的一生中,沒有被蚊子叮咬或騷擾過的,恐怕寥寥無幾,人蚊之間的鬥爭,從未間斷。人類總在不惜犧牲自我地防蚊治蚊——在用蚊帳防蚊時,也束縛著自身的自由;在用香熏葯殺的同時,不僅糟蹋著自身的健康,更嚴重的是污染了環境,在地球上沉積了積重難返的殘毒。想想蚊子祖祖輩輩以其纖纖之軀與強大的人類較量,用現代新新人類的語法來表達,叫做「蚊子PK人類」,可見蚊子生存的艱辛。結果呢?蚊子不僅沒有滅絕,連數量和種類都沒減少。這些野生小傢伙,簡直就把偉大的人類置於「華佗無奈小蟲何」的尷尬境地。

迷你小蟲禍國殃民

僅以瘧疾為例,看蚊子是怎樣的罪大惡極。眾所周知,瘧疾是一種傳播快、流行廣、癥狀反覆發作、由蚊子傳播的寄生蟲病。也是人類最早知道的傳染病之一。我國對瘧疾的認識有3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1562-1066年,我國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及青銅器銘文上已有古瘧疾的記載;我國最早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中也有「大寒大熱交作為虐,故為瘧疾」的描述。老百姓俗稱瘧疾為「打擺子」、「冷熱病」。小小蚊蟲,憑著它那張小得不能再小的嘴,在人類中傳播瘧疾,曾經一次又一次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就好象是人類的天敵,在大自然中控制著人口的數量。可以舉出的蚊子影響過人類歷史、國家興衰、戰爭勝負、工程進展,乃至地球生態環境的例子非常多。公元前4世紀的馬其頓王國是古代希臘的霸主,特別是在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Ⅲ,公元前356-323)執政期間,推翻了波斯帝國,直驅印度。但是,誰能想到,正當壯年、相貌英俊、身體健壯、擅長狩獵的亞歷山大大帝突發惡疾,從發病到生命結束僅10天時間,便匆匆離開了他所征服的世界,接下來的是,大帝的妻兒慘遭誅戮、王國隨之分裂瓦解。有史學家考證:他死於瘧疾。公元5世紀的羅馬帝國曾經非常強大,後因長時間、大面積流行瘧疾,軍隊不能打仗,百姓不能生產,導致國力日衰,抵擋不住日耳曼民族的進攻,終於亡國。而日耳曼軍隊攻陷羅馬城以後,還來不及歡慶勝利,便因無法控制瘧疾流行,只好棄城而走。

我國晉代文學家傅選,曾寫過一篇《蚊賦》,實則是一篇討蚊檄文:「眾繁熾而無數,動聚眾而成雷。肆慘毒於有生,及餐膚以療飢。妨農工於南田,廢女工於機杼」……文中曆數了蚊子的罪惡。公元754年6月,唐玄宗派大將李宓(722-789)率兵7萬進軍雲南,征討南詔王閣羅鳳(712-779),閣羅鳳閉城不戰,李宓屯兵城外。不久,李宓兵營瘧疾流行,戰士失去戰鬥能力。南詔兵馬乘機出城,將7萬唐軍全部殲滅。此戰,與其說是南詔殲滅了唐軍,不如說是唐軍被瘧疾毀滅。1880年,法國宣布正式開鑿巴拿馬運河。雖然法國有最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充足的勞動力,但在8年時間裡,有5萬多人死於瘧疾等流行病,於1889年不得已而停工,可以說是瘧疾摧毀了法國對巴拿馬運河的開鑿工程。1903年,美國獲得單獨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權利,從法國人手中接過運河工程,1904年動工,美國首先請昆蟲學家解決蚊子問題,想方設法清除蚊子滋生地,消滅蚊子,控制瘧疾的流行,這才保證了運河工程於1914年的最後完成。法國人在我國雲南修築的滇越鐵路(現稱昆河鐵路)所穿過的南溪河谷,一直是杳無人煙的瘴癘之地。開工的第一年(1903年),從華北、兩廣等地強制徵用的民工因瘧疾死亡就達5000多人,占民工總數的70%以上;1905年春,在南溪河谷發生了瘟疫(瘧疾),死去的工人占工地上工人總數的1/3以上。到1910年勉強竣工,留下的是「屍鋪滇越線」的悲慘史實。

1919年,曾是滇南貿易中心之一的思茅城(1960年併入普洱縣)瘧疾大流行,居民相繼病死或逃亡,原來擁有4.5萬人的縣城到1950年建國時活著的只有1000多人。1936年江蘇皋縣因瘧疾死亡2萬人左右。人類長期遭受瘧疾的折磨,直到16世紀初,南美安第斯山脈的印地安人發現金雞納樹皮對治療高燒有奇效,17世紀,由當時的殖民者或傳教士帶回歐洲,並高價流傳。高額利潤驅使世界各地的商人前去砍伐,到18世紀中期,不僅當地的金雞納樹幾乎絕種,連周圍的森林和生態環境都遭到極大破壞……

蚊子是怎樣害人的

根據現代的生物學分類系統,蚊子屬於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蚊科。蚊子或蚊蟲是蚊科動物的統稱。蚊子分布於世界各地,但以炎熱潮濕的地方最為適宜。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蚊科(culicidae)昆蟲共有38屬,近4000種;我國有記述的蚊科昆蟲18屬,374種。這還不包括那些尚無「戶口」的未知蚊種,也許有些蚊種在還未被人發現、命名、登錄在冊,就已經滅絕了。我們通常看到能飛的蚊子,實際上是蚊類的成蟲形態。蚊的一生分為卵、幼蟲(蒼蠅的幼蟲叫蛆,蚊子的幼蟲叫孑孓)、蛹、成蟲4個時期,蚊的前3個時期必須生活在水中,成蚊則生活於陸地,多數蚊子喜歡在清晨、黃昏及夜晚活動,少數在白天活動。有時,常見成百上千的蚊子群聚在一起上下飛舞,這實際上是不同種類的雄蚊在集體示愛的性行為,雌蚊見到這種雄蚊群舞的情景,就會飛進去與同種雄蚊交配。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以後多次產卵都能受精。雌蚊交配後即刻飛離出來尋找吸血對象。因為血是雌蚊卵巢發育所必需,只有血液中的一些成分,才能使蚊的卵巢發育和卵子成熟,所以,只有雌蚊叮咬、吸血。接著,雌蚊就忙碌地尋找適當水源處產卵。然後,再吸血、卵巢再發育、卵子再成熟、再產卵,依此循環。每隻雌蚊一年可產卵7~8次。雌蚊不僅嗜吸人血,還喜歡吸吮其他動物的血,只是因蚊種不同而各有所愛,甚至還很專一。所以,除了人類之外,猿、猴、豬、牛、鼠、蝙蝠、麻雀、蛇、蛙、魚等,都是它們尋找和傳播疾病的對象,例如,人的瘧疾由按蚊傳播,麻雀的瘧疾由庫蚊傳播。當然,這些都是母蚊子乾的。如果母蚊子只是吸血,那還不算太壞,更壞的是它具有獨特「雙管齊下」的針狀長喙和「一針見血」的注射絕技。一邊將血從一條管中吸入胃腸,一邊又不斷地從另一條管中排出含有抗凝及擴張血管成分的唾液,以防血液凝固、出血不暢堵塞了它的利喙。每次僅用10秒鐘,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吸入約為自身體重2~3倍的血液。瘧疾就是在吸血的過程中通過唾液傳遞的。例如,當按蚊吸吮患有瘧疾病人的血液時,也把瘧原蟲(瘧疾的病源)吸進體內,當叮咬健康人時,瘧原蟲就隨著蚊子的唾液注入人體,再侵入血紅細胞內繁殖,使血紅細胞成批破裂而發病。此外,蚊子天生的飛行技術也是絕頂高超,不需訓練就能在人類兩掌合擊的瞬間溜之大吉;昆蟲學家還發現,一種伊蚊在雨中飛行時,能躲開那密密麻麻的雨點,抵達目的地時身上居然沒有一點水珠。還有,當用化學藥品去殺蚊,殺死一大批之後,那些死裡逃生者往往就產生抗藥性,比以前活得更瀟洒,更自在地繁衍、吸血、傳播疾病。成立於1948年的世界衛生組織(WHO)1949年就提出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展抗瘧運動,消滅蚊子;同年,成立了世界抗瘧協會;1960年世界衛生日確定的特別主題就是「消滅瘧疾」。但直到現在,瘧疾仍是全球最普遍、最嚴重的熱帶疾病之一(像我國青藏高原這樣的高寒地區就沒有瘧疾),每年全世界約有3億~5億宗瘧疾病例,大多都發生在最貧窮的國家。感染者中有270萬人會死亡,其中有100萬是兒童。瘧疾成為發展中國家人群健康的最大殺手。這裡還沒有包括由蚊子攜帶病毒而傳播的日本腦炎、登革熱、絲蟲病等所引發的疫情和奪去的生命。有資料說,有史以來的死亡人群,差不多一半是被蚊子害死的。可能是在DDT滅蚊神威的影響下,1955年,第8屆世界衛生大會曾經樂觀地把原來的「瘧疾控制規劃」改為「瘧疾消滅規劃」。但蚊子並不配合人類的規劃,全球瘧疾照常流行,人類的「消滅規劃」全面受挫。於是在1978年第31屆世界衛生大會上,退而讓之把「瘧疾消滅規劃」又改回為「瘧疾控制規劃」。現在,國內外有無數的研究機構在研究蚊子。2003年,比爾·蓋茨夫婦捐款1.68億美元資助非洲國家的瘧疾研究;2005年,他們再次捐款2.583億美元作為瘧疾的防治研究。現在,世界衛生組織的目標是在2010年前將瘧疾病例減少一半。看來,征服瘧疾還未有窮期。蚊子為世人所深惡痛絕,消滅蚊子成為人類最理直氣壯的活動之一,哪怕是最最具有菩薩心腸、決不殺生的人,見到蚊子,也會情不自禁地掄起巴掌下殺手。蚊子實在是罪惡滔天,理當「殺無赦」。

蚊子犯罪也株連九族

蚊子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全世界已有記載的蚊科38屬,近4000種蚊類中,傳播致命疾病的僅是3~5屬中的少數種類。比較重要的有按蚊屬、伊蚊屬、庫蚊屬和曼蚊屬等。按蚊又叫瘧蚊,傳播瘧疾;庫蚊又稱家蚊,叮咬人畜,是絲蟲病和乙型腦炎的重要媒介蚊種;伊蚊,俗稱花腳蚊或花斑蚊,是傳播登革熱、乙型腦炎和黃熱病的重要蚊種;曼蚊則傳播西尼羅熱。截止上世紀末的資料,我國已知蚊類有18屬,374種,其中按蚊60種,但傳播瘧疾的按蚊僅4種(全世界已知按蚊近450種,只有60多種傳播瘧疾);伊蚊122種,而傳播登革熱的伊蚊僅2種;庫蚊77餘種,實際上傳播腦炎和絲蟲病的庫蚊僅3種。這麼說來,在374種蚊子中,真正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蚊類也只是10多種,而在全世界傳播致命疾病的蚊類,也不超過200種。但是,在人類對蚊子「格殺勿論」的政策下,「株連」的已不止「九族」。大量的無害蚊種和雄蚊,都成了陪葬的冤魂。像分布於我國南方的大蚊,也是雙翅目,屬於大蚊科,與吸血傳病的蚊子,算是叔伯兄妹。大蚊科是一個大科,世界已知大蚊的種類超過1.4萬種。中國已知約800種,顧名思義,大蚊就是大,比一般蚊子大得多,可說是蚊子家族中的巨人。民間流傳的「三個蚊子一盤菜」,指的就是一種大蚊。大蚊主要特徵是它的6條腿又細又長,在《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相關詞條中,說大蚊的別名叫「空中長腳爺叔」。如果我們在牆壁或蚊帳上看到這樣的大蚊子,一定以為它會吸很多血,非打死它不可。其實不然,在成千上萬種大蚊中,沒有一種是叮人或其他動物的,更不吸血,當然就不會傳播疾病,對人畜的健康無害。只有少數大蚊種類的幼蟲在潮濕的泥土中危害作物的根系。而且,有些大蚊種類的孑孓天生愛吃其他有害小蚊蟲的孑孓。所以,多年來,一些國家、地區和著名的旅遊景點,把大蚊視為其他有害蚊蟲的天敵,專門飼養、繁殖,讓大蚊吃小蚊,以幫助人類防蚊、治蚊。(對蚊子的再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蔡亞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蚊子事實上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物種,通過傳播疾病和寄生蟲殺死和傷害了數百萬人。作為瘟疫攜帶者和害蟲,蚊子能夠毀滅城鎮或者摧毀經濟。許多人認為我們應當將蚊子全部消滅。但是考慮到受到輕視的蚊子遍布全球,想要實現這一想法或許還要很長時間。消滅這些害蟲會有什麼後果?你可能會認為這個問題會引發蚊子研究群體的憤怒和強烈抵制。但是最近幾年,一些知名度較高的蚊子專家顛覆了那種猜想。儘管一生都在研究這些昆蟲,他們爭辯稱,消滅蚊子幾乎不會帶來全球影響。蚊子代表了地球上一種巨大的生物群體,它們影響著所有生物的行為。蚊子充當著昆蟲捕食者的豐富食物源,而且刺激著所有防禦機制的進化。事實上,我們或許一點都不會注意到它們的減少。這事實上源自於蚊子的嬌小體型和行動迅速的本質,甚至那些捕食蚊子的物種通常也只把它們當作補充食物,很少有動物會因為蚊子的減少而挨餓。

在許多情況下,都會有一種競爭的昆蟲(比如飛蛾)很樂意取代蚊子的生態位置。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有時候當飛蛾無法解決溫飽的時候,蚊子的消失最終會導致以蚊子為食的魚類或者鳥類滅亡,這會導致當地的生態系統產生連鎖反應。然而,蚊子並未真正控制任何種群,因此,我們不太可能看到任何受到蚊子牽制的危險物種出現問題。我們消滅蚊子最可能的武器就是遺傳學,噴霧和網不太可能獲得成功。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一項重大的提議,將經過基因改造的超級蚊子釋放到野外來控制種群。一旦成功,我們將毫無憐憫地利用增加到它們基因中的弱點來快速消滅它們。許多人都爭辯稱,無論蚊子是否是生物群落中的必需物種,消滅蚊子有太多的風險。他們指出,我們永遠都無法真正了解那樣一種工程浩大的活動所產生的長期效果。(《創新時代》)


蚊子大概3億年前的石炭紀就有了,但我只見過1.65億年前的蚊子化石,在經歷了例如三疊紀末,白堊紀末等多次生命大滅絕事件後,仍然超級繁盛。每次大滅絕事件都會有50%以上的物種滅絕。就算沒大滅絕,物種還會有滅絕和新生。任何物種都在維持它所在區域的生態平衡。打破了可以再建立一個新的平衡。我相信蚊子在3億年的歷史生命演化歷程中一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沒有蚊子,絕對可以。但是如果1億年前蚊子就滅絕了,這後果可能大到現今地球的最高等的生命不是人類。。


作為一隻蚊子,沒事客串下搬運工,幫客戶擴展下領地,「我們不生產病菌,我們只是病菌的搬運工」。
偶爾做一下餌料(為什麼要說偶爾呢,廢話,老子命就一條,這輩子只能做一次餌料),拯救下他人飢餓的腸胃。
在進餐後用生命聽一場屬於自己的打擊樂演唱會,或許作為讓演奏者舒暢的聽眾,在最後的音符中貢獻自己的一生;亦或者中場逃跑,成為讓演奏者氣急敗壞的聽眾。
………………………………………………

?蚊子,對人類來說,它可能沒啥子好處,但是,在大的生態面前,它跟人類又有什麼不同,都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生態圈混日子,誰又比誰有意義呢?


對於一個被蚊子咬了60多個包的人 你問我蚊子有什麼益處 我反手就是60個巴掌


蚊子屬四害之一;其平均壽命不長,雄性為3~10天,雌性為10~20天。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排名NO.1蚊子。
據研究,蚊子傳播的疾病達80多種之多。在地球上,再沒有哪種昆蟲比蚊子對人類有更大的危害。每年致死數量達到72.5萬人
如果一定說蚊子對生態起啥作用,恐怕真的是――控制人口

括弧――以上數據摘自度娘百科


想起一句話,歪樓。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


之前答的有點跑題了,把之前的答案刪了重新答。

下面是認真的回答蚊子存在的意義蚊子的存在有何種價值,我來搬運一下
伊麗莎白·魏洛特是亞利桑那大學的昆蟲學家和環境倫理學家,我去拜訪她,問她一個簡單的問題:蚊子對人類有什麼好處?

魏洛特博士寫過一篇有關生態重建的文章,名字叫「重建自然,可以沒有蚊子嗎?」

在這篇文章中她注意到,在重建濕地的計劃中,人們有時會忽略了濕地重建的一個必然結果———更多的蚊子。過去很多濕地被排干用於建造賓館,一個動機就是因為人們害怕通過蚊子傳播的疾病和死亡。

生態學的一般原理告訴我們,從生態系統中去掉一個物種,往往會導致連鎖反應。那麼蚊子呢?當我們除掉蚊子時,一切真的會崩潰嗎?魏洛特博士回答說,不,不會,生命之網並不是那麼脆弱,「當你剪掉一環,生命之網不會就此散架」。

事實上,她說,目前有一些生態學的研究顯示,去除一個物種對整個生態系統不會造成大的影響。各種蚊子與人類有著密切聯繫,如果滅絕蚊子,可能對生態系統有一些干擾,但「也許不會導致什麼大災難」。

那麼,蚊子畢竟還是有一些益處的,是嗎?那取決於你如何看,博士說。關於內在價值和器用價值的哲學爭論可以變得非常複雜。試問:一隻蚊子,一棵樹,或者任何其他生命,從本質上來說,在人類的功利目的之外,有沒有它自己固有的價值呢?

在有空調的舒適教室里,這種討論可能是耐人尋味的;但是如果在沼澤邊的黃昏里,討論這個問題是不可理喻的。當我們的孩子可能感染腦炎時,我們會毫不猶豫地將蚊子從地球上趕走。

但是,跳出自我中心主義來思考一下,蚊子對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還是有一定作用的。這種價值還不是物種自身的內在價值,因為生態平衡對人類也是有益的,只不過我們看這個問題時需要不那麼以自我為中心,蚊子一種可能的價值也許正是控制人口。在歷史上蚊子曾經導致世界範圍內的人口減少,現在在第三世界蚊子仍然起到這樣的作用。問題是它們通過傳播瘟疫和死亡來達到這一目的。

蚊子也通過傳播疾病來控制其他一些動物的種群數量。還有一些生物———一些魚類、蛙類、鳥類和蝙蝠等,以蚊子為食。如果我們滅絕蚊子,那麼一些相關物種可能面臨食物短缺的困境,另一些物種則可能因為減少了傳染病而數量暴增。

蚊子的另一種有爭議的價值,可能是通過將「破壞性的人類」隔離在外而有效保護了一些荒野地帶。一種能夠使人畜患上昏睡病的采采蠅使人類對某些野生動物避難所望而生畏,不敢靠近,這種采采蠅因此被稱為「非洲最好的動物保護管理者」。當然,這種觀點也被人描述為「生態帝國主義」。

魏洛特博士說,無論如何,實際上,「我們不打算消滅蚊子」。因為我們不可能做到只殺死蚊子,而不會傷及其他任何生命。DDT對控制蚊子非常有效,但它會給鳥類造成災難性後果。

我問魏洛特博士,假使我們能夠做到不傷害其他生命的話,她是否認為滅絕一個物種是不道德的?她認為這個問題是需要認真對待的重要命題。「與其費力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且當我們知道對一個物種趕盡殺絕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那麼,更合理的做法是尋找另外的解決之道。」換句話說,不要做蠢事。

她建議我們採取中庸之道,在某些時候殺死某些蚊子就行了。

在談話的最後,我說,雖然現實中圍繞在身邊的蚊子令人煩惱,但作為談論和寫作的話題,蚊子還是蠻有意思的,而且,我們無法迴避。可以吃
餵飽某些動物,讓人的身上出疙瘩,基本上所有的昆蟲都能用來研究。回答完畢
可以幫助傳播各種疾病。給蜘蛛。青蛙等提供食物。自然界的產物。沒有辦法。只能忍受。
一個物種的存在
餵飽某些動物,讓人的身上出疙瘩,基本上所有的昆蟲都能用來研究。回答完畢
rt,天天沒事咬人幹嗎的
有。給上漲一層的生物做糧食。
傳播疾病給予醫生帶來生意。
雄性蚊子不咬人,雌性蚊子才咬人。它們也是地球上的一個物種,它們咬人吸血的目的是增加營養,繁殖下一代。
蚊子也是生物鏈的組成部分,為青蛙,蝙蝠等提供食物……
可以幫助傳播各種疾病。給蜘蛛。青蛙等提供食物。自然界的產物。沒有辦法。只能忍受。
有。給上漲一層的生物做糧食。
傳播疾病給予醫生帶來生意。
我覺得沒有價值
第一、生態價值,任何生物在生態系統中都有其特有的作用,不能完全被其他生物所替代;
第二、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種抗凝血酶,科學家希望能將其研究清楚,用於醫學上。
第一、生態價值,任何生物在生態系統中都有其特有的作用,不能完全被其他生物所替代;
第二、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種抗凝血酶,科學家希望能將其研究清楚,用於醫學上。
蚊子也是生物鏈的組成部分,為青蛙,蝙蝠等提供食物……


如果一定要談論益處和害處其實和生態關係不大,因為生態本就是一種錯綜複雜的平衡,每個物種之間也正是因為彼此有利或者彼此為害來相生相剋。

那如果是換成生態效益呢?其實這個詞實質上還是以人類為中心,和經濟效益神馬的本質是差不多的——就是都能給我們帶來好處,經濟效益讓我們有錢花,生態效益讓我們有命能去花錢~

所以啊,當蚊子四處尋找提供新鮮血液的肉體時,想的絕對不是「老子是生物鏈里不可或缺的一環balabala」,也不是「你們這些沒有毛髮裸露皮膚的惡魔…受死吧!」………它們什麼都不會想,和飛奔的羚羊以及奮力追逐的豹子一樣,只是要吃要活,然後啪啪啪,然後生一些和自己一毛一樣的寶寶,僅此而已~


屁用沒有,滅絕最好。


簡單舉個例子,我家的金魚,總會把我打死扔到魚缸里的蚊子吃掉


推薦閱讀:

越接近赤道,蟑螂越大?
為什麼國家不禁止煙花爆竹?
城市的生活污水是怎麼處理的?
為什麼香港沒有霧霾?
市面上所謂的防霧霾口罩真的可以防霧霾嗎?

TAG:環境 | 自然科學 | 蚊子 | 生態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