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中國2015年生育率世界倒數第一,只有1.04?中國的人口斷崖式下降是否不可避免?
抽查:2015年中國生育率低得驚人 還不如日本-觀察者網
2015年,約567萬名15歲到49歲的育齡婦女接受了抽查,占育齡婦女總量的1.55%。這些育齡女性去年共生產了175309個孩子,其中9.3萬個一孩,6.97萬個二孩,三孩以上為1.25萬人。按照不同年齡育齡婦女的生育水平,最終計算出2015年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為1.047。 這個數據顯著低於此前官方聲稱的1.6左右,令不少人口學者表示意外。此次抽查結果中,一孩生育率的低下特別引起人口學者的關注。根據抽查結果,2015年一孩生育率僅為0.556。
上述未透露姓名人口學者介紹,日本東京的總和生育率多年徘徊在1.06左右,一孩生育率徘徊在0.61左右。從小普查結果看,中國目前的一孩生育率已經低於日本東京,這應該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警惕。
出生率數據參考(隨口說因為2015是羊年,所以出生率低的,可以看下歷史數據是不是支持你的觀點):1929年-2014年中國曆年出生人口數量數據分析_中國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相關問題:
至21世紀末中國人口下降到6.13億會發生什麼? - 中國 - 知乎
拿俺們村,俺們鎮來做例子的,我就一句話。
你去東京,你會看到好多媽媽牽著一個,抱著一個,背著一個。
小孩子滿街跑。
這是不是證明日本沒有進入人口缺少的危機?
你沒有看到的是,日本三線城市幼兒園大量關閉,走在街上發現全是老年人。
以點得面是很要不得的。
計生委自己都開始躲躲閃閃了,也難為各位用自己的經歷來為政府錯誤政策抹胭脂。
至於你說二胎政策放開,二胎放開,你也不看看是哪些人生二胎?
85後和90後的生育慾望呢?
普遍生了幾個?
還有你光看已婚的生育慾望也不行,你看看還有多少人連婚都不接,連丁克都不當,就做不婚族的有多少人?
你看看不婚族,離婚率都各自有多少?
不要把自己身邊來舉例子,要拿的話,我媽國企單位,供電分局這邊85後全部單身,記住,我說的是全部單身,離婚的不婚的各自一大批,其中離婚的沒有一個生二胎,不婚的更別說了。
我這裡倒是有老數據。
2015年,新增人口漲幅為32萬,2016年,新增人口漲幅為47萬,也就是說,在開放二胎後的兩年時間裡,實際新增人口增幅大概為15萬上下。(我國年均新增人口大概在1600萬左右)。
我就是生完一孩以後,拒絕生二孩的人,不是養不起,是一孩養育過程(至今3歲)體驗感太差!一下:
1.本人產假半年,這是在實行晚婚晚育加產假、剖宮產加產假的前提下的總長;我老公,陪產假3天!!!3天!我還沒出院呢!於是他很乾脆的選取了請事假的方式,硬拖了3天!直到我出院!期間承受的來自單位的壓力就不用提了,扣工資、後來被為難,他沒正面提過我也能感覺得到!強調一下:我們兩人均入職大型國企(兩人不是同一單位),呵呵,國企壓榨起員工來,那才是無法無天!
2.產假期間,婆婆住不慣,不來帶孩子,我獨自在家帶娃,做飯,打掃衛生,一個人帶著小奶娃去打預防針、體檢!老公早出晚歸上班(早7點~晚7點半),等他回家了我們才能一起去買菜。之後2個月不到,讓他駐場工地,要求半月回家一趟!與領導交涉無果的情況下,他果斷選擇辭職,碩士畢業,入職大型國企,工作2年不到,可想而知家裡長輩們非常不滿,不過抗議無效。雖然難過,但是我們兩個人的心很一致,堅持了下來,換了距離家更近,收入更高的工作。
3.我產假結束, 復工,我母親從異地趕來帶娃,本想著哺乳期可以輕鬆一點,結果,呵呵,遇上了神經病一樣項目,接下來的一年,沒有休息過周末,還熬了4個通宵,期間的崩潰不提了,幾次提離職,慢慢好一點,如今娃3歲,上幼兒園,大人好不容易輕鬆一點了再生一個?呵呵
每次有人提,我都是那句話,一個娃還沒人帶呢,再來一個?誰帶?老人沒有義務給帶孩子,但是沒有老人帶孩子,多少育齡夫妻能負擔一個人全職帶娃?多少人能負擔長期請保姆?多少地方能找到真正可靠的保姆?此外,現在幼童的很多病,必須掛診兒童醫院,一個一線城市,兒童醫院裡患者和家屬成災!想看病?大人先去半條命!我們那會初為人父母,那麼脆弱的小生命,真是風吹草動都要自己嚇自己半天,著急起來,都是直接去私立婦幼,掛一個號500塊,驗個血、便便,一千木有了!自認不算收入低的家庭,也是感覺錢太不值錢。
回想起來,感覺內心都是苦難似的,說白了,社會公益在撫養孩子方面,做得依然很不夠,一對年輕的父母,很可能生孩子之前自己都還是孩子的心態,孩子一出生,沒有老父老母的加持,面對這樣一個事事需要呵護的生命,真是血淚一般的成長為父母的,養育孩子真的付出非常大!時間、精力、金錢、人力,幾方兼顧,而且養孩子真的很容易出矛盾,順利度過這個磨合期也是一個全家的考驗。
生育率低下,我覺得很正常,這是很多人理智選擇的結果。
=================冷靜的分割線===========================
最近的某三色教育事件真的是。。。如果是這樣的一種社會現實,我不能理解!既然保護不了自己的孩子,又何必要多生娃!
有評論說我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可能吧,我感覺我儘力了,但總不能做到完美,總有不對的地方。想要養出一個內心平和有幸福感的孩子,我不但要和自己的性格缺陷做鬥爭,還需要做好和現實中各種可能存在的危險做鬥爭的準備,時時提防,警醒自我。養孩子不累嗎?我已感覺沒了多餘的心力。
小寶今年9月入幼兒園,臨近入園,我焦慮了。我是一個特別喜歡看CSI、罪案分析的人,惡趣味吧,就是想了解一下這些事。
然後不可避免的,知道一些類似兒童猥褻的事件。
那幾天我突然發現,我一直想著的「等孩子大一些再說」的性教育就這樣到了可能要用的時候。我想跟她說「泳衣、褲衩和背心遮住的部位不可以讓別人碰「,卻發現孩子在幼兒園,不可避免面的會有更換衣服的情況,都怪自己平時不願意跟孩子反覆強調這個,兩三天的時間根本不夠讓她理解這個事情的重要性。情急之下買了很多適合孩子看的性教育圖冊,看著孩子懵懂的樣子,我的焦慮反而加重了。
最後沒有辦法,只能跟寶寶說,你去幼兒園,不喜歡別人碰你,就不讓他們碰你,不喜歡別人摸你,就不讓他們摸你,小朋友不行,老師也不行,你自己覺得高興舒服就行,不用事事聽別人的。如果誰跟你生氣了,你就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去處理,不要害怕。
我不知道這樣行不行,我只是覺得,與其讓孩子冒著被傷害的危險去做一個可能被人喜歡的乖寶寶,不如做一個自己高興的調皮寶寶。也算是情急之下的權宜之計吧。
此外,我們也堅持每天回來都要跟她聊聊幼兒園裡的發生的事,一方面訓練她的複述能力,另一方面也觀察下她對幼兒園發生的事的看法和感受。為人父母,真的很大的責任!第一次感覺得到自己需要對一個人的一生負責,相比之下,結婚就顯得沒那麼嚴肅了。。。哈
現轉發梁博士文章(侵刪):
梁建章:中國生育率1.05可信嗎
2016年10月31日 08:50聽報道T中
如果1.05的生育率屬實,那中國的生育水平就是全球最低,而不是最低之一。綜合判斷,2016和2017年生育率會顯著反彈,但在此之後,出生人口將面臨雪崩
近日《中國統計年鑒2016》公布的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中國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5。這個數據低於世界銀行最新的2014年的所有其他199個國家和地區的生育率。換言之,如果1.05的生育率屬實,那中國的生育水平就是全球最低,而不是最低之一。
生育率是指每個女性平均生育的孩子數量。由於中國男女出生性別比一般國家要高出約10%,平均每個女性需要生育更多的孩子才能維持人口不衰減;從群體繁衍來看,中國1.05的生育率只相當於發達國的1.0的生育率。這體現在發達國家的生育率只要達到2.1就可以維持人口代際平衡,而中國生育率則需要達到2.2才能做到這點。
近一二十年來,各種證據一再顯示中國早已經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2010到2014年的生育率分別為1.18、1.04、1.26、1.24、1.28,平均生育率僅1.2,即使取最高值也只有1.28。但2015年11月5日國家衛計委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庄,依然聲稱實際生育率介於1.5到1.6。如果說生育率確實有這麼高,那意味著2015年耗資不菲的人口小普查所得出的1.05的數據就漏算了1/3的嬰兒;普查機構是不是應該為這麼大的漏報比例承擔責任?
由於都是基於抽樣,再加上各種宏觀因素影響,各年生育率會有一定波動性,但不可能會相差1/3。問題並不是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的漏報,而是計劃生育部門以漏報為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幅調高生育率數據,嚴重誤導決策層和民眾。上個月,湖北宜昌市衛計委等部門聯合發出提倡生育二孩的公開信後,我們就關注過當地的生育數據。2015年8月宜昌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生育調查;結果顯示,當地2015年總和生育率僅有0.81。宜昌的調查是基於30%的育齡婦女,抽樣比例是一般生育率調查的30倍,應當非常準確。
宜昌是一個地級市,包括5個縣,其中還有少數民族地區,該地的城市化率還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考慮到這些因素,如果說宜昌的生育率僅有0.81,那全國1.05的生育率並不離奇。宜昌的數據也暗示,國家統計局根據人口普查和每年抽樣調查所公布的數據,並不像計劃生育部門一直宣稱的那樣嚴重高估了生育率;而後者對生育率的調整則是刻意的誤導。而且,2015年的數據是來自抽樣比例較高的小普查,按理應該比之前的幾年更準確。
為了進一步分析近年的生育率,我們將2010至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按孩次分解。如表1所示,2014年總和生育率高於2013年;這主要是因為二孩和三孩次生育率上升,與2014年實施單獨二孩的政策變化相符。而2015年的一孩、二孩和三孩次生育率都比2014年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一孩生育率。除了實際的超低生育率、抽樣誤區以及其他宏觀波動因素之外,我們認為2015年如此之低的生育率還可能部分歸因於生育率的進度效應。
所謂進度效應是指,育齡女性在某些年份普遍推遲生育,導致這些年份的總和生育率走低。假設這些女性只是推遲,而非放棄生育,那麼總和生育率在開始年份的下降幅度會在實際生育年份得到補償。我們注意到,2015年的平均生育年齡比2014年增加了將近1歲,說明進度效應可能確實存在。這背後的原因應該是進一步的城市化,以及大學擴招導致很多年輕女性推遲婚育。
不過,由於女性生育多孩的意願及懷孕幾率都會隨年齡下降,延緩生育所降低的生育率只有一部分會在未來得到補償。 再考慮到2016年年初全面兩孩開始實施等因素,綜合判斷,2016和2017年的生育率會顯著反彈。特別是,隨著堆積生育意願的釋放,2017年將出現生育小高峰。但在此之後,由於堆積效應弱化,尤其是未來十年育齡高峰期女性萎縮超過40%,出生人口將面臨雪崩。
對大部分人來說,生育率不過是一個數據,多高或多低都沒有切身感受。特別是,過去高生育率時出生的人口依然在世,雖然每年出生人口已經顯著少於1950年代初期,但總人口依然還在增長,使得極少有人會認識到未來人口衰減將多麼觸目驚心。上述國家統計2010年到2015年數據顯示的總和生育率平均不到1.2。 即便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對這幾年的生育率低估了15%,實際生育率也不到1.4;在2.2的更替水平下,這意味著每隔一代人,年出生人口將減少36.4%,兩代人將減少超過60%。如果生育率一直穩定在1.4的水平,那總人口也將以每50年減少一半的速度萎縮。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生育率高達衛計委所宣稱的1.6的水平,那也意味著每50年減少超過40%;這也完全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生育狀態。
更重要的是,即使完全放開生育,生育率恢復並維持在更替水平也幾乎不可能,因為未來影響生育率各種因素的可預期變化幾乎都是負面的。首先,現代化過程中,生育率下降是普遍現象。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經濟社會將持續發展,這會進一步擠壓生育率。這是因為,現代技術需要更高的勞動力質量,從而推高教育要求,增加養育孩子的實際成本;而女性就業的普及、父母教育水平和工作技能的提升以及生活的豐富,又增加養育孩子的機會成本。
其次,「養兒防老」是以前多生的經濟動因之一,但隨著養老社會化的普及和社會觀念的改變,這個動力已基本消失。即使那些願意多生的父母,也極少指望今後靠孩子來養老。在經濟上,養育孩子是一種以自己的艱辛付出來給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利他行為。
再者,在長期的一胎化下,城市家庭已把一孩當成了默認的生育狀態,需要強烈的理由才會生育二孩,這在人類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過去農村較高的生育率尚可補償城市的極低生育率,但很多農村年輕人已在城市工作和生活,面臨著更大的生活壓力,且脫離了之前的親友氛圍,生育觀念在向城市靠攏。即便是在生育意願較高的中國農村地區,生育意願也不到1.9,比日本、韓國還要低。
而且,中國是一個世俗化社會,沒有像伊斯蘭和基督教社會那些生育友善的宗教土壤。過去諸如「多子多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生育觀念早已式微,而少生甚至不生孩子的觀念盛行。早年父母是促進年輕人生育的因素,但現在獨生子女一代的父母本身就接受了少生的觀念,有些甚至反對子女多生孩子。
在可預見的將來,很多壓低生育率的因素會不斷自我強化,形成惡性循環。比如:
很多單獨夫妻不想生育二孩是擔心養育孩子的成本太高,而養育成其原因又恰恰是社會平均生得太少。如果家庭普遍生育兩三個孩子,每個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就不會這麼高,「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也許就不會成為常態,想多生的夫妻也許就不會望而卻步。反之,生育率越低,家庭平均孩子越少,每個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越高,一般家庭越不敢多生孩子,反過來又導致更低生育率。
其次,隨著大量年輕人去城市工作加上生育率走低,農村的孩子越來越少,導致不少學校被迫關閉。過去十多年來,中國農村關閉了一半以上的學校。原來很多自然村設有小學,現在則要去鄉鎮甚至縣城上學,大幅增加了很多學齡孩子上學的困難。這反過來又會進一步抑制農村家庭的生育意願。宜昌的數據就顯示,農村的生育率比城市還低。實際上各種生育率意願調查已經印證了,中國農村的生育意願低於超低生育率的日韓,那種農村生得很多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再者,由於生育率長期低於更替水平,中國的老齡化程度迅速惡化,社會和家庭的負擔不斷加重。這種負擔不僅是經濟上的,也有心理上的。隨著獨生子女父母一輩逐漸老去,中國城市育齡家庭的平均壓力會大幅增加,這反過來又會抑制他們的生育意願。
既然扭轉低生育率的危機如此艱難,那麼,現在理應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然而,現在人口政策仍然在嚴厲處罰多生。例如,近日推出的《遼寧省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對超生家庭徵收5-10倍基數撫養費,超生兩個子女以上的,將以5-10倍基數撫養費為標準,按照多生育子女數加倍徵收社會撫養費。這種嚴厲懲罰多胎的措施是極其荒謬的,特別是在如此低迷的生育意願下。
由於總有部分人不婚不育,或只願生育一兩個孩子,少數家庭生育特別多孩子對維持民族繁衍至關重要。在一個正常社會中,不同家庭的生育意願千差萬別。假定意願孩子數呈如下的分布:6、3、2、2、1、1、0,且所有家庭都能如願,那一共7個家庭將生育15個孩子,生育率為2.14,勉強接近更替水平。而在這15個孩子中,來自三孩或六孩家庭的有9個,佔總數的2/3;來自兩孩家庭的孩子只有4個;而獨生子女只有2個,不到總數的1/7。這也意味著,當來自三孩和三孩以上家庭的孩子非常普遍時,生育率才剛處於更替水平。
這也說明,全面二孩政策遠遠不夠。在該政策下,上述家庭的生育數量將分別變成2、2、2、2、1、1、0,即7個家庭總共生育10個孩子,生育率僅為1.43。即當人們感覺二孩家庭孩子非常普遍時,生育率已經遠低於更替水平了。
比較一下遼寧與韓國的生育政策,更能看出遼寧嚴懲三孩政策的荒謬。韓國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約4900萬,出生43.87萬。遼寧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4382多萬,但僅出生25.02萬人。遼寧的面積是韓國的1.5倍,人口是韓國的89.4%,但新生兒卻只有韓國的57.0%。
韓國在大力鼓勵生育,遼寧省卻仍然在嚴格限制生育。事實上,過去韓國也曾實行過鼓勵少生的政策。韓國生育率在1955~1960年高達6以上。在1962~1995年間推行小家庭鼓勵少生後,韓國生育率從5.79降至1.63。從1996至2004年,韓國試圖將生育率穩定至替代水平,但生育率依然從1.58降至1.15,並在2005年跌至歷史最低的1.08。自2005年韓國開始推出各種政策鼓勵生育,但生育率卻依然徘徊在1.1至1.3之間。2010年9月,韓國總統李明博宣布,計劃投資3.7萬億韓元用於鼓勵生育。這一巨大的預算將用於扶助普通家庭的托兒和育兒教育,韓國70%的家庭將會從中受益,之前韓國就開始對生育第三孩的家庭提供獎金。但韓國生育率在2014年依然處在1.21的超低水平。
韓國等東亞國家的經驗以及我們上述分析都表明:降低生育率容易做到,但要提升生育率卻難上加難。中國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已經超過25年,未來面臨進一步下行的壓力,即使立即全面放開,但只要不大力鼓勵生育,出生人數在經歷短暫的反彈後依然會一路下滑,人口的極度老化和急劇萎縮難以避免。扣除技術進步的因素,中國的經濟規模將不斷萎縮,規模效應持續弱化,最終喪失綜合性的產業優勢,人均收入下降,國力全面衰退。
這些預言並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空穴來風,而是被一個又一個低生育國家和地區的經歷已經可靠的經濟學分析所印證的現象。前面提及的遼寧就是一個例子。遼寧的生育率長期處於全國最低水平之一,與人口控制論者宣揚的相反,少生不僅沒有帶來快富,反而致貧。從1980年到2015年,雖然遼寧的人口增長顯著慢於全國,但遼寧的人均GDP增長速度反而卻比全國還要低20%以上。而且,到2016年,經濟發展水平還顯著低於發達經濟體的遼寧竟然破天荒地出現了經濟負增長。
雖然遼寧經濟的低迷有起點較高、體制觀念甚至核算方面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低生育率是遼寧經濟萎靡的根本性因素。在如此暗淡的人口前景下,不去大力鼓勵生育,而是嚴禁三胎,並想靠進一步大規模投資來振興遼寧無異於異想天開。從人口形勢來看,遼寧只是比全國快了一二十年。除非能成功地在全國範圍大幅度地提升生育率至可持續的水平,遼寧的今天將是中國的明天。
作者梁建章為「攜程旅行網」CEO兼董事會主席;黃文政為「人口與未來」網站聯合創始人
-------------
評論幾句,總有人說統計局不可信,但我認為還是有相當的可信程度的:
1,統計方法科學,統計是一門科學,很多大學有專門的統計學專業,沒有理由不相信科學統計的結果而去相信臆測,特別是利益相關方的臆測。
2,統計結果不是孤立的,而是會和許多其他數據印證的,比如每年的大中小學入學人數,醫院出生記錄等等,你們自己想如果像某些答案里說的和實際相差50%是不是有可能?多出的50%孩子既不在醫院接生也不上學?如文章中列出,近幾年生育率都徘徊在1.0到1.2幾之間,如果每年都少統計了30%,這個數字早就會與其他統計數據衝突了。
3,假如有人懷疑統計局造假,那GDP造假的動機我懂,人為大幅度調低出生率統計的目的是什麼?滅掉計生委?那我懷疑統計局長可能是正義聯盟的人。
4,我之前從來不和人爭論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生育是天賦人權,計劃生育非常邪惡,根本不用討論。現在我覺得如果能用其他理由來推動廢除計劃生育也是好的。我觀察到有幾種人會特別反對廢除計劃生育:
一種是認為「中國窮因為人多,農村窮因為愛生孩子」,這個觀點在知乎應該已經被徹底否定過很多次了,而且有理有據,歸根結底是人一生創造的要遠多於消耗的,所以這個觀點並不成立。
第二種是很多女性朋友,他們認為計劃生育解放了很多女性,擔心放開人口控制會讓自己淪為生育工具,或者讓本該有機會受到教育的獨生女因為兄弟的出生而失學,這種擔心比起第一種要有道理的多,但找錯了來源,問題的來源是重男輕女和貧困,計劃生育並無助於改善這兩個問題。
第三種是一些處於激烈競爭中的人們,他們認為競爭激烈因為人多,上學競爭找工作競爭,但假如人口真的急劇下降了,可以確定,那時候很多人連競爭的機會都沒有。
--------------
說羊年的,請看這段:
「而「今年是羊年而主動迴避」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一份公開的學術研究報告《吉年生吉子·中國生肖偏好的實證研究》顯示,從全國來看並不存在生肖偏好,出生人口規模的波動,更多是由於人口慣性的影響。其中1949—2008年間兔年出生的人口最多,達1.15億人;而鼠年出生的人口最少,僅為9728萬人。羊年雖然被冠以「不宜生子」的帽子,但羊年的出生人口總數較鼠、牛和豬年都多。同時,大眾熱力追捧的2000年(千禧龍寶寶)、2007年(金豬寶寶)和2008年(奧運寶寶),並沒導致出生人口總數有重大波動。」
說「周圍很多人都生二胎的,或者什麼產房爆滿的」,這種說法就像知乎許多答案一樣,用個人的故事(片面的觀察,自己的臆測,即使是很多人都有的臆測)回答全局性的問題,既可笑又具有一定誤導性,建議還是仔細看看上面的文章,即使超過50%以上家庭都生二胎生育率還是比較低,即當你感覺二胎非常普遍時也不代表生育率達到更替水平了。
-----------
一直提到農村如何如何的,彷彿農村並不存在生育率偏低的問題?人口普查也好,局部地區出生率調查也好,都是針對城市和農村(有農村哦)的,通過科學方法抽樣調查得出的結果。
如何看待衛計委首評全面二胎出生人口數量與二胎政策效果? - Will Hanson 的回答 - 知乎
鏈接的這個問題里我簡單說了幾個人口數量下降帶來的持續性危害,希望能回答那些覺得人少點也沒什麼不好的同學的問題,假如你現在是2-30歲的年輕人,那我可以告訴你,你的後半生都會被人口下降問題影響,而且是負面的。
中國在很近的未來就將進入人口下降的階段了,我感覺很大可能科技並趕不及在人口危機到來之前解決問題,當然指望科技進步總比假裝沒有問題要靠譜多了。
看不懂計算方法的可以百度「生育率」看看各種生育率的定義和計算方法,不仔細看文章就想當然發問的,可能這些文字就不是為你準備的吧。
1.04的數據真的讓人難以置信。
為了確定數據的準確性,我作如下分析。
中國到二0一0年將把人口總數控制在十四億以內,國家計劃生育委員在02年的時候作出如下規劃,我假定計生委的做出計劃的依據是 未來30年總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翟振武 人口學會會長),即平均一個家庭1.8個子女的增長速度,人口總數最高增長至14億。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當時公布的總和生育率是1.22,但國家計生委認為這個數據不可信,並把這個數據調高到1.8。
實際10年普查數據,13.41億(不含港澳台),原目標14億也不含港澳台。
02年-10年 原計划出生1.856億人,實際出生1.266億
對應的是預計1.8的總和生育率平均為1.2左右
我倒是覺得要放開的不是二胎政策,而是某些人的地主長工思維了。
你光是延長產假減少婚嫁,不給予適齡女工佔比居多的企業更好的政策扶持、免稅政策,給予有二胎意向的家庭更多的教育、醫療、福利資源扶助,光是簡單的皇恩浩蕩式的放開命令和傲慢態度無法引領人民,更無法阻止這種趨勢。
沒錢沒資源?4萬億挺好的,成功的維持了高房價,新誕生了一批富一代,
有一句話,不僅適用於人,也適用於國家和民族: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畢竟,又讓馬兒攢勁往前跑,又不肯多喂馬兒一點草,這種好事也就只存在於農場主的夢裡了。
2017年02月26日 新聞
湖南生育率連續下跌 報告建議提供二孩生育者補助
時隔幾個月以後的答案編輯,建議結合評論新聞看。
還在糾結多加幾兩草
說實話,我花了一個多小時確認資料來源,認真寫的回答被刪掉還是很不開心的。
從2016年起沒有年鑒數據口徑的總和生育率可供大眾參考,只能去聽衛計委一家之言了。它說2016年的生育率在1.7以上,那就1.7吧。——來自深夜沒有被女兒吵醒,但被手機郵件提醒吵醒的,不打算要二胎的爸爸。
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果累累
記者從正在召開的全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外事工作會議上獲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國際交流合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成功地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經驗。
十年來,我國先後與30多個國家進行了政府間的交流或合作;與22個國際政府組織、基金會和非政府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引進各類援助資金2億多美元;1997年和2001年,我國分別加入人口與發展南南合作夥伴組織和國際家庭聯盟。積极參加了聯合國1994年人口與發展大會,1999年審議人發大會行動綱領執行情況的特別聯大會議,以及歷次有關人口與發展的國際性和地區性會議,參與會議文件的磋商起草;參與了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有關活動。1997年承辦了第23屆國際人口科學聯盟大會;2000年成功地承辦了人口與發展南南合作夥伴組織第六屆年會,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讚揚。近十年來組織出國訪問考察培訓人數也在逐年增加,近幾年已達年平均1000人左右,同時我們也接待了各國和國際組織的來華代表團。
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我們引入了國際上先進的觀念和管理經驗,促進了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轉變,使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
1994年開羅人發大會後,結合我國實際,引入了生殖健康的概念,圍繞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完善了堅持「三不變」、落實「三為主」、推行「三結合」、實現「兩個轉變」的工作思路。
為了加快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制建設,我們與國際社會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交流研討,為法制建設的不斷進展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
通過國際合作項目,我們推動各地廣泛開展了「優質服務」、「知情選擇」、「男性參與」、「社會性別意識和婦女賦權」等實踐,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作格局,為國際社會提供了在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綜合解決人口問題的成功經驗。
通過開展多層次的國際交流合作活動,促進了資源的開發,有力地推進了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的持續發展。
近十年來,我國與聯合國人口基金的合作開發了1.7億美元的資源,推動了我國人口學和相關學科的建設,培養出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人口學家和科技專家;推動了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技術服務、依法行政的基礎建設和人員能力建設;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引進資金1700萬美元,為推動我國計劃生育科研網路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三大工程」項目的開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國與國際計生聯的合作開發了近2628萬美元資金(1628萬美元用於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的項目活動,近600萬美元用於國際合作計劃生育結合項目),促進了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宣傳教育水平的提高。
我國與福特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合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由福特基金會資助的男性參與研究項目和干預項目、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的知情選擇項目和緊急避孕項目等為我國推廣知情選擇、優質服務提供了觀念、技術層面的支持。
近年來,開始關注人口與計劃生育領域的比爾·蓋茨基金會與中國計生協合作,支持了我國青少年生殖健康項目的發展。
南南合作的成功,為開展與發展中國家的政府間人口領域的多邊、雙邊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渠道,成為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要舞台。
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送出去,請進來」的國際培訓,有力地開發了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的人力資源。近十年來,我國送出去接受短、中、長期培訓的各級各類管理人才近2000人;建立了外語人才資料庫,培養、儲備一批外語人才。特別是與美國公眾媒介中心合作的高官研修項目,先後送出100多名廳局級決策者和高層管理者到美國研修,對吸收當今國際先進的人口與計劃生育領域最新知識,開闊眼界,啟發思路,推動工作祈禱良好的作用。此外,我們還為十餘個國家培訓了300名管理、技術人員。
近年來,國際合作項目的成功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基層計劃生育工作的發展。目前,聯合國人口基金支持的計劃生育/生殖健康項目,已擴展到全國22個省32個縣市;國際合作計劃生育結合項目遍及全國31個省(區市)的42個縣市;優質服務項目試點,已經由1996年的6個縣擴展到11個縣,並在827個縣得到自發推廣;知情選擇項目在2個省的4個縣市獲得成功;男性參與項目在經過第一階段涉及5個省的研究階段後,現已發展到3個省的3個縣市的干預項目;與泰國人口與社區發展協會在2個省進行的試點,初步探索了計劃生育和經濟發展結合的做法和經驗;澳大利亞政府援助的計劃生育、婦幼保健項目,在寧夏進行了成功試點。
這些國際合作項目不僅使基層項目地區的工作思路、管理方式、考核機制、服務質量得到明顯的改進,而且通過輻射、擴展和帶動作用,為其他地區不斷提高計劃生育工作水平,也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同時,還增進了國際社會對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了解。美國代表在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局2001年年度會議的發言中,對聯合國人口基金項目試點的評論中指出:「我們注意到了項目縣為促進生殖健康在實現自願原則、人員培訓、能力建設以及倡導活動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國際合作計劃生育結合項目被日方合作機構認為,是各國同類項目中最成功的。我國開展的優質服務項目試點,也引起了國際社會廣泛的好評。
在國際交流合作中,我們充分發揮管理網路的作用,從國家到省(區市),以至到基層的各級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成功地完成各種形式的外事接待和國際合作各項活動,初步形成了運作有效的工作格局。
近年來,隨著計劃生育工作的不斷深入,計劃生育對外宣傳工作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國際輿論環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營造了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通過製作發行各種宣傳品、中英文網頁,開展海外電視展播,組織中外主流媒體記者採訪,探索突發事件的建設性危機處理機制,使國際輿論向著更加對我有利的方向轉變。
1997年美國使館官員在考察吉林省計劃生育工作後,曾向美國務院呈送題為《中國的計劃生育不是生育控制》的報告;1997年美聯社記者、1998年11個國家15個機構的28名記者和官員,以及1999年財富論壇新聞之旅、2000年《明鏡》周刊和2001年《華爾街日報》等外國媒體,都先後對我國計劃生育做了積極的報道。我們在對外宣傳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國際輿論中出現了真實客觀、對我有利的聲音。
十年來,我國主動參與人口與發展領域的國際事務,對穩定世界人口做出貢獻。
我們積极參加了聯合國1994年在開羅召開的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1999年審議人發大會行動綱領執行情況的特別聯大,以及歷次有關人口與發展的國際性和地區性會議,同時參與了會議文件的磋商起草;參與了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有關活動。我們不僅遵循歷次國際會議確定的行動綱領和基本原則,並積極貫徹執行。通過做好本國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探索積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經驗,對穩定世界人口、促進和平發展、維護髮展中國家的權益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受到了發展中國家的積極評價。
自1997年我國加入人口與發展南南合作夥伴組織後,就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00年我國成功地承辦了該組織第六屆年會,我國在人口與計劃生育方面的成就以及對南南合作的貢獻,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讚揚。1997年我國還成功地承辦了第23屆國際人口科學聯盟大會。經過多年努力,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了世界家庭聯盟組織,並積极參与了該組織的有關活動。作為國際計劃生育聯合會的捐款國,我國也積极參与了有關的各項活動。
十年來,我們通過服務外交工作全局,發展了良好的國家關係和人民友誼。
人口與計劃生育國際交流合作是我國對外關係的重要方面。我國與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相關政府機構進行交流互訪,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關係;和一些發達國家的駐華機構保持接觸聯繫,通過項目進行合作,積極發展國家關係和人民友誼。我國積极參与多邊和雙邊的人權鬥爭,參與了聯合國第53次人權大會,在人權鬥爭中維護了中國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我國還進行了中瑞合作的「人權和人口政策」研討,以及中澳人權交流等活動。
通過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我們成功地探索和積累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經驗,對穩定世界人口,促進和平與發展,維護髮展中國家的權益,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中國人口網工作站記者宋綺霞報道)
求仁得仁,既然終盼得碩果累累,理當歡呼雀躍才是嘛 ╮(╯▽╰)╭
偉大領袖曾經曰過:
對我們來說,一個人,一個黨,一個軍隊,或者一個學校,如若不被敵人反對,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敵人同流合污了。
個人認為,若不被敵人反對,反被敵人歡呼,那還有一個可能:決策(zhe)蠢得令敵人都感動了。
這個答案一段時間以來被人瘋狂踩。你們怕什麼呢?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任何的機構可以從來不犯任何錯誤。你們不容任何人置疑相應的利益攸關方,殊不知他們犯下的大錯,可是要你們來買單的啊。
以下是原答案。
==============================================================
結論:人口必斷崖下降。這不以任何人,包括領導層的意志為轉移。
分析一些社會現象,確實應該從數據著手,統計學相對還是可靠的。但並不能一概而論。有時,我們完全可以「見微知著」。
因此在討論人口拐點問題時,我們不妨生活化一點,並且稍微轉換下角度,迂迴地看待這個問題。
我們討論一下:在當今社會發展狀態下,相對年輕一些的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遇到什麼問題。
知乎上的朋友們。假如你是80-95這個年齡段出生的年輕人,你們周圍的同齡人里有多少信奉「多子多福」的?甚至,你們周圍的朋友里有多少已經有了孩子的?他們的生存狀態如何?他們活得特別開心,暢想家庭天倫之樂了嗎?還是實際活得比較/非常累,因為孩子的教育和養育問題出現很多家庭矛盾,並且成本高企,經濟吃緊?
我猜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答案是肯定的。
那國家就算開放二胎,甚至三胎四胎八胎,對他們來說會起到正向激勵作用嗎?顯然不會。
因為資源限制(或人地關係/人均資源/生存條件),是比生育限制更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房價。商品房,尤其學區房的價格冷漠地矗立在那裡,是讓絕大多數家長英雄氣短的高山。
其次是醫療的無數現實問題。這些問題顯然不是一部《大國重器》《超級工程》之類的專題片可以解決的。
更別說環境了。以這兩年華北地區為例,京津一帶的朋友如果家裡有小孩的一定知道現在醫院兒科的狀態。兒童呼吸系統發病率大大增加。
可以預期的,還有擇校費用,補習費用,家庭旅行拓展孩子視野的費用,以及培養愛好的費用。
至於社會風氣導致的對兒童成長的風險,這裡甚至已經不需贅述了。家長帶著孩子去人口密集區域,必然神經緊繃,高度戒備。
我在一些留言中被一些知友噴過。他們的主要論調是中國即將崛起,你覺得這些問題是問題,是因為你是loser。
從我個人角度,這種攻訐沒什麼傷害性。但是我覺得,這些非常現實的問題常常被一些「典型知友」嗤之以鼻的原因,其實是他們還沒有進入構建家庭的階段。而諷刺的是,晚婚晚育的選擇本身,就會助推人口斷崖式下降。
如果你受過良好的教育,希望孩子在你的肩膀上更上層樓,那麼你一定明白在現階段的我國,代價有多大。縱然是月薪≥20K的知乎眾知友也難以「優雅地」承擔這種高昂的代價。當然了,硬扛者也不在少數。
我們的祖國在高速發展。但是迄今為止我們看到的現實是,整個社會的配置對兒童成長並不友好。北上廣深以及其他一些發達城市的高收入家庭,並不具備廣泛代表性。何況以我的行業觀察來看,這類家長(80初人群)正在瘋狂地籌備將孩子送出國門。
貌似偏題了?其實沒有。
嚴重的生存困局,會極大遏制甚至阻止這個國家在現階段的育齡人口生育子女的決策。因此人口拐點不可避免。在這個時代里,任何思維方式正常的年輕人如果看穿生下孩子後生活品質嚴重下降的前景,就會毅然走向丁克道路。。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並且和年輕人獨居一樣很可能蔚然成風。畢竟和生存質量相比,任何輿論壓力,道德綁架都太微不足道了。
至於已經生了孩子並活得依舊滋潤的家長們,應該說他們是幸運的。因為達成這種局面,四位老人的加持和自身收入強勁,二者至少居其一。然而老人終將老去,到時的巨大經濟壓力,恐怕現階段的很多知友們都懶得去想了。
如果對於精英准精英都是如此,那作為沉默的大多數的普通人呢?
========================
最近想好好經營下自己的知乎賬號。期待有緣人的捧場——當然,即使孤獨前行,我依然心存感激——照樣玩知乎玩得開心:)
同時,如若你有考英語的需求,我也有可能祝你一臂之力。
1. 我最近開的兩場關於雅思寫作備考的知乎live: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https://www.zhihu.com/lives/851070505397129216
2. 最近寫的一篇文章:
開篇·說說英語學習 - 知乎專欄
現在的生育率演算法,一般分母是15-49歲,但這樣算其實不是很准
因為生育年齡很明顯會集中在某幾年
所以按5年平均來推移生育「波峰-波谷」我覺得會更准一些
按照這種演算法,中國在解放後第一個嬰兒潮波峰是1965年
第二個波峰是1988年,嬰兒數量是第一波的90%(生育率1.8)
第三個波,還沒過最高點,所以無法確定波峰,但波爬到現在至少超過前一波的69%
也就是說,生育率&>1.38。
當然,1.38仍然是個很糟糕的數據。這幾年已經度過波峰的國家(地區)有這幾個,按同樣演算法:
俄羅斯(2011)-1.57,==&>俄羅斯經歷劇變,多少潛在的年輕人流失,但是2011這波竟然達到了1981那波的79%
芬蘭(2008)-1.91;蘇格蘭(2010)-1.72;愛爾蘭(2010)-2.02
歐美很多別的國家,在2010左右迎來了一波移民帶來的「偽嬰兒潮」,
可以參考 偽嬰兒潮——被移民改變的歐美,這波就不太具參考性了,因為都是移民在生。
後波如果低於前波的70~75%,基本上社會肯定是某些方面出了問題
這一情況出現在70年代末的芬蘭,90年代的日本、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以及2011年的波蘭
東亞社會有很高的相似性,日本、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的「第三波」都趕上了高房價、剩女等經濟—社會倫理的劇烈變遷,男女婚戀難度暴增,最後的結果就是嬰兒數量很難看。
我以前關於人口的言論,基本上都很悲觀,
比如 從日本2016年出生人口跌破百萬說起 這些等等,
但是這裡必須說,我一定程度上還是被「總和生育率」的計算方式誤導了,
後來我用「回聲嬰兒潮」的演算法,有些歐洲國家,就算不靠移民,嬰兒數量也確確實實就是恢復了
所以,就算有某一代的嬰兒潮,數量很難看,但社會不應該對此失去希望,
這些東西要恢復起來,是有ABCD幾個步驟的,政府需要去做,不做就恢復不了,做了再看療效。
斷崖式也好,什麼式也好,那只是一兩代人,
芬蘭人在50後這批人去世的時候,也會斷崖式下跌,但80後去世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穩住了。
我們這批嬰兒潮(90年前後)去世的時候,確實中國會迎來人口暴跌,
但是國家社會還是有很多可以做的,不要就這麼失去信心。
謝邀。二孩政策下的計生紅旗縣:要他們生都不願意_新聞_騰訊網
如東的計生幹部也開始迅速適應新角色,計劃生育年代,他們控制人口,現在,他們是說服人們多生。
宣傳二孩政策的折頁通過婦女主任下發到兩萬多符合政策的婦女手中。細心的人會發現,以前宣傳圖冊上的一家三口,現在變成了四口: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廣播、報紙、電視、微信公號、縣中心的巨幅廣告牌,都成為宣傳的平台。
費蘊楓在縣電視台不斷呼籲大家:為自己的家庭幸福、為我縣的人口長期均衡增長,不輕易放棄生育計劃。
為了提高生育率,計生幹部也開始各顯神通。掘港鎮五總村38歲的婦女主任余海燕建了一個「如東縣掘港五總群」 QQ群,群成員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都是已經生了一個孩子且有可能生二胎的育齡婦女。哪些人生育意願強,還有可能生二胎,都「門兒清」。余海燕每天都會和大家聊天,比如孩子在哪兒上幼兒園,縣裡的計劃生育補貼政策是怎樣的,末了,她總記得補上一句,「你們家符合二胎政策啊,可以生了。」
還有這個。
落實「全面兩孩」政策無需公權力介入-搜狐
9月18日,湖北宜昌市衛計委網站掛出一封《關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致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呼籲「年輕的同志要從我做起,年老的同志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宣傳生育兩個子女的好處和一個子女的風險,引導群眾負責任、有計劃地生育第二個子女。
傳統觀念上認為人多力量大,人口就代表了生產力。
這是因為在古老農耕社會乃至近現代工業社會 收入增加是依靠勞動力增加。
而目前中國最大的危險趨勢就是皮克迪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提出的現象 即皮克迪現象,
也就是資本回報率高於經濟增長率 遠高於勞動回報率。
從而導致貧富分化加劇,尤其是在同城範圍內 。也許城鄉差別小了 但城市不同階層之間貧富差距更大了。
占人口大多數的較貧窮階層,對應的是較低或零的資本回報率。只靠自己的勞動回報率,去面對社會上不斷膨脹的資本怪獸。
在這個前提下,家庭人口越增加,家庭總體資源稟賦越是稀缺。多生孩子只能多分糧食,增加成本,而不會帶來足夠回報。
而對於富有階層,二胎三胎四胎都沒問題,因為他們賴以生存的是不斷增長的資本回報率,而不是富有階層自己的勞動所得。看看王思聰在直播上賺的錢就知道,富有階層依賴資本賺錢是何其容易。這比王思聰資質聰明絕頂拿個諾貝爾獎賺的錢都要多很多倍。
普通人家不懂資本回報率還是勞動回報率,他們只會單純算一筆賬:
這一筆賬就是,我生一個孩子,住房教育生活用品成本要多付出多少;以及,這個孩子將來要上好的大學,從事高薪體面工作,要付出多大成本。
可以看到,在不存在資本回報率的前提下,要獲得較高勞動回報率,付出的成本是天量的。包括學區房,課外輔導班,等等等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學區房本身的漲價空間和出租收益,可能就超過了子女將來依賴該學區房獲得良好教育進而取得的勞動收入的總和(假設學區房獲利不斷利滾利)。這就是資本超過勞動的最好證明。
綜上所述,我認為如果中國這種資本回報率遠高於勞動回報率,並且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如果延續,
那麼開放三胎四胎,乃至完全取消計劃生育都沒有多大卵用。
別忘了 同樣存在這種現象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不約而同的出現了生育率極低現象
溫酒說的國家補貼有用嗎? 治標不治本。國家可以補貼一時,但資本和勞動的差距豈是區區補貼能彌補的。
穆斯林為什麼生育率高 因為穆斯林世界壓根就沒有資本的概念 多一個穆斯林 多一個為真主獻身的力量。
1.計生委在計劃生育的政策制訂和執行中享有巨大的部門利益。
2.對於人口到底是資源還是負擔,以及人口形勢的嚴峻程度,朝野還沒有形成清晰的共識,導致步子邁不開。
3.人口斷崖不可逆轉,將葬送百年國運,但仍不失為一次偉大的實驗,數百年之內都將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常識性反面教材。
4.留給後人思索的時間很長,特別是我們唯一的一代獨生子女,將會用一生來承受和反思這項政策的後果。
身為一個沒有為國家人口出力的人,我表示不是我不願意,是我根本無力承擔!
如果我結婚了,就需要承擔起兩個家庭的重擔,我不願意結婚!
如果我有幸結婚了,那我也不願意生孩子,因為我會為此丟掉工作(不是每一個人都幸運的擁有有道德良知的老闆)
如果我還是義無反顧的生了孩子,新的生命從從一出生就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往後的每一天都會有比以往更大的花費。而我丟了工作,全家吃飯全靠另一個人來支撐。
如果我的另一半能撐得到我從新找到工作,孩子能有老人帶,我可以去賺錢,等到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當初沒買房沒城市戶口(為什麼不買房然後結婚尼……因為窮),孩子幼兒園小學又該怎麼辦?
如果我們還是幸運的解決了孩子上學的問題,四個老人家一天天老去,萬一生個病,那我們一家的積蓄會不會都掏空尼,加上孩子需要人照料,我和我的另一半如何分身尼?更不要提生二胎!
我們這一代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遇到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來扛,沒人和你分擔。
細思極恐!
假如我不結婚不生孩子!那事情就簡單多了,我就一家三口,父母老家有房子有收入,不需要帶小孩,日子簡單悠閑。我沒有後顧之憂,我可以加班可以出差,可以隨心而動跳槽,我不擔心工作地點是否離家遠。我有大把時間可以工作,可以旅遊,可以做任何我力所能及的事。我不關心尿不濕的價錢,不關心奶粉是不是不安全,不關心幼兒園多難入,我只需要關心我和我的家人的生活就可以拉!
這輩子會不會結婚我不能保證,生不生孩子我也不能保證。這都和經濟掛鉤,經濟跟不上怎麼敢去做這些尼?這些事情我現在想都不敢想!
用我專欄裡面的一篇舊文回答以下。
全面二孩政策快過去一年了,國家對家庭的生育由嚴格管制,突然轉為寬鬆,目前唯一的約束就是禁止性別篩查。自80年代的嚴格計生政策以來,中國家庭又重新獲得了生育的決策權。這是中國人民面臨的若干歷史變局之中的一個。個人的命運呀,既要依靠自我奮鬥,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當前,房價奇高不下,經濟焦灼陰鬱,如何安排家庭的生育對策?是否有指導性的客觀規律?一些思考,分享給大家。
第一,拋掉集體概念。
首先,國家、政策制定者和相關學者,在如何生,生多少,如何養的問題上,都是模稜兩可,盲人摸象,朝令夕改的。現在學界一個共識是,我們無法判斷地球到底能夠承載多少人口。計劃政策,也只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比如當年就業不充分,吃不飽,就要少生;現在老齡化,又要多生。又比如當年,教育人口少,所以提高人口素質,高校擴招;現在工人藍領稀缺,又要分流一半的初中生去上職高,不許考大學。因此,國家和學界在人口問題上的決策,不可能有持久不變的政策。某種生育方式是愚昧短視的,或者某些生育方式是高尚先進的,這些都是一時的宣傳,其導向隨時都能改變。老百姓切莫當真。
(世界實際承載的人口總量一直在變,我們不知道世界能養多少人口,人類需要多少人口)
其次在我國,只有家庭對生育投資付出,收益和損失也只有家庭自己背著。雖然,國家在教育和醫療上有投入,但這些公共服務只是托底,並不優質,何況國家也以人口紅利和高房價的形式,從老百姓那邊收割回去了。所以,人口繁衍和教育方面的投資,都是由家庭承擔的,是家事不是國事。人口繁衍方面的收益,也由家庭擁有。子女和血親,是否比70年的房產證更加靠譜?不好說。但是,人口繁衍失敗的後果,只能由家庭自身默默承擔。比如,失獨家庭,都只能自己扛著。(題外話,失獨家庭跟丁克不一樣,丁克家庭沒有打算生育投資,也無所謂受損;而失獨家庭,則是典型的投資失敗,感情和財產上的雙重磨難)。
因此,生育決策就跟家庭理財一樣,無所謂道德與守法,它只是一項技術事務,卻與家庭利益憂戚相關。既然國家已經把決策歸還於個體家庭,那麼大家還是需要把握好這個決策。正如政府說的大實話「養老不能靠政府」;生育決策也不能靠政府。
第二,沒有絕對正確的生育對策。
人口學的視角是國族視角,沒有考慮個體家庭的利益。但是在生態學中,核心的內容就是繁殖成敗。所以,就決定了,還是從個體角度講一講吧。在千萬年的進化中,生物演進出各自的適應規律。能存活下來的生物,其繁殖對策就是成功的。而且,其中的核心就是,沒有絕對正確的繁殖對策。
生態學界定義了兩種極端對策。一類是,只生不養,後代能不能長大,全憑天意。比如翻車魨,一次生3億個卵,只活幾個到成體。這類對策叫做r對策。另一類極端的是,少生精養。比如大象,70年壽命,也得到13-14歲才性成熟,完全長成要到18-24歲,生產完,母象還要帶兩年娃。這類對策叫k對策。大多數物種,介於r-k之間,他們都活的很好。所以,生多生少,放養精養,沒有那種對策是註定失敗的。
(從海蠣子到大猩猩,r-k對策連續統)
有時候,甚至同一個母體,對不同的後代,也採取不同的繁殖對策。比如,植物普遍的存在種子二型性。植株一部分種子,顆粒飽滿,營養豐富,成活率高,競爭力強。另外一部分種子,又小又輕,但是數量眾多,易於擴散,但是成活率低。這些採取混合對策的植物,既能靠飽滿的後代(k對策的種子)打陣地戰,又能用眾多的後代(r對策的種子)打游擊戰。效果也非常好。
(上面兩個種子,一個是快速繁殖,一個是穩紮穩打,來源於同一個母體)
第三,沒有最優對策,好的對策都是因時制宜的
由於家庭不是孤立的存活在地球上,存在與其它家庭的競爭。那麼,不會有最優對策,只有適應當時情勢的對策。
假定在一個孤立的島嶼上,有100個家庭,資源和空間都有上限。首先一種極端情形,只有一個家庭採用k對策,優生優育,儘管子女數量少,但是通過長期學習,掌握了一些核心技術。其它99個家庭,採用r對策,多生放養,子女只能土裡刨食。那麼,這個優生優育的家庭,後代逐漸在島嶼上佔上風。
另外一種情形,只有一個家庭採用r對策,粗放生養,快速繁衍,迅速成家,開枝散葉。其它99家庭優生優育,後代數量少且到獨立工作的時間很長。那麼這個島嶼上,很快就被這個r對策家庭的後代充斥著。因此,沒有絕對最優的對策。系統會逐漸演化到對策平衡的階段,就是r對策者和k對策者,形成一種平衡,誰都占不到誰的便宜。
(類似於鷹-鴿博弈,r-k繁殖策略也會歸於平衡)
這種動態平衡,當代中國也經歷過,比如從「知識改變命運」到「讀書無用論」這個過程。有高小文化就能當幹部的時候,也有過賣茶葉蛋超過搞原子彈的時候,現在也到了大多數工作同工同酬的時候了。但是,這個平衡過程會非常漫長,可能一代人的命運就被釘死了,所以生育決策,不可不審慎。
(對教育的投資,也不一定都是回報豐厚的。)
第四,現實中如何生育決策?
當然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有多大的里子,就掙多大的面子。我們國家現在正在實現階層分化和固化。這是一個需要我們面對和尊重的事實。那麼生育決策,就需要從自身所處階層出發。
對於低收入人群,既然拼不起學區房,上不起貴族校;那麼多生育,讓子女野蠻生長是好對策。國家給的義務教育資源,能多佔一份是一份。後代越多,出人中龍鳳的概率越大。即使都是平凡勞動者,也是未來老齡社會稀缺的人力資源,養活自己肯定沒問題。
(朱婷父親接受記者採訪,他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對於權貴,當然多生優教了,子女成年後,能繼承父母一代各種資源,也能快速封閉階層空間,維持既得利益。比如川普一家。
(川普一家在共和黨黨代會,美麗的伊萬卡,帥氣的川大大。)
比較糾結的是中產階層,要精養則沒足夠多的錢和精力,要多生放養心有不甘,進退維谷,難以決策。所以,中產階層的生育決策形式更加複雜。不能簡單的選擇精養或者多生,必須有所權衡。
第五,中產階級的生育對策
當前大中城市,中產階級人口的主流對策是一胎精養。這一好處是,集中資源於一個後代,這個後代溫飽無憂。然而,這一對策將家庭全部希望繫於獨子。這個孩子註定要走上漫長的成長之路。而這代孩子面臨的國情,是階層日益固化社會。他們漫長的成長和努力,也未必如父母所願,上一個台階,或者成為媒體宣揚的精英。因此,這一主流對策的風險極大。而且,在中國經濟起飛的三十年中,越來越多的中產人群接受少生精養的觀念,並踐行這種對策。這將讓這一對策的預期收益,越來越低,而且會給家庭帶來挫敗感。
因此,現在中產階級家庭需要在國家政策允許的前提下,最好適當的增加人口數量。中國中產階層,有30年時間被限制為單胎生育。儘管中產階級和體制內人員,擁有較多的社會資源,但是人口一直沒上來,也遏制了階層固化的速率。現在適度的生育擴張,獲得的回報會比較多。
如果後代數量超過1個,那麼就帶來一個額外好處,即可採用混合對策,對風險進行對沖。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家庭對後代因材施教,採用不同的培養方式,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對策。比如,英國中上階層,普遍採取長子繼承製。次子們不得不努力讀書奮鬥,給自己掙得未來。所以,英國很多次子的受教育水平,顯著的高於長子。而且,次子們給英國的殖民事業,立下汗馬功勞。我們生態學的祖師爺達爾文,就是一個次子。如果他是獨子,他就要繼承家族醫院了,家裡根本捨不得他去搞環球航行。蒙古人也有一個成功制度,就是小兒子守家,長子們遠征。這種好處在於降低兄弟們之間的內耗,實現了家族擴張和經營根據地的雙重目的。但是,沒有足夠數量的後代,無法採用混合對策的。
不是養不起孩子,是大多數知乎人認為的養孩子實在太超前了。你們可以計算一下養一個知乎孩子平均需要的資源,再算一下國內的產值。如果每個新生兒都是知乎養法的話,出生率到零點二,基本就是能源危機,世界大戰。出生率零點五,基本能把地球拖垮。
真正決定生育率的,是廣大高中及以下學歷青年的觀念。這個社會需要考慮生育率的是熟練藍領,是中底層服務業,是技術農業人才。而知乎對這方面的了解還遠不如網易。至於你們擔心的高收入人才,生育率降到零點五了也不會缺,空出來的資源培養點精英太容易了,弄一個碼農比弄一車間熟練技工要簡單的多。
有可信度,很符合個人體會。說不定實際上比1.05更低也有可能。
去日本之前我在青島住過一段時間,在日本讀語言學校的城市也是一個和青島位置差不多的城市,不算一線也肯定不是三線。時間不長就覺得有點不對勁了。大街上好多小孩子,經常看見年輕母親推著一個牽著一個,有時後面還跟著一個,比在青島的街頭看見小孩子的機率明顯要高。畫風不對啊老師,說好的少子化呢?當然後來隨著接觸的深入,還是逐漸體會到了少子化的存在和影響。每年出生人口降到100萬人左右,只比高峰時的三分之一多點,死亡人口倒有130萬人。不斷有哪裡的學校因為學生人數過少關閉的報道。我沒事喜歡騎摩托到處跑,在日本的鄉下很少可以看到年輕人。一般遇不到的哥,只有的大爺,全國計程車司機平均58歲,越偏的地方越高,有的縣平均65歲。有些其他職業的從業人員也都是老大爺,不少地方農林漁業工會會員平均年齡超過60歲,有的超過70歲。養老院人滿為患,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是日本最「搶手"的職業之一,十分缺人,可惜受老人平均收入和人均負責床數的限制,民營機構給不出很高的工資來,只能繼續缺人。連神經病也只好湊合著用的結果,就是前段時間那樣幾十個老人睡夢中被割斷了喉嚨。
國內現在的狀況大家比我清楚,我父母住的城市算是比較傳統的了,問了一下也基本都是兩個或一個孩子,很少有要三個的。出生率至少不會比日本的城市高很多。農村就別提了,老家的鎮子我小時候有二十多所小學,每一個大點的村子都有自己的小學,現在總共只剩三四所,那些胡言亂語說農村還有很多孩子的,實際去看一圈再說話好嗎?表姐說老家村裡東半個村總共還剩下一個年輕點的,開了個廠子雇老頭給他幹活,其他年輕人都去城市生活了。日本除去戰爭剛結束那幾年報復性生娃娃的不算,1955年到2015年六十年間整整三代人,出生人口從170萬滑落到100萬,減少40%左右。中國從1990年的2600多萬人到1999年的1150萬,短短十年間下降過半。當然你可以說1999年太過特殊,但是從80年代後期的2500萬到90、00年代的平均1500萬也是一代人就完成了三代日本人分擔的人口減少幅度。有學者一看2015年放開生育了怎麼出生人口還比上一年減少30萬?就說是生肖問題,不想生羊寶寶。咩咩咩?那是羊的事情嗎?你怎麼不看一看20-29歲的生育旺盛期的女性人口劇減150萬?這是1985年和1995年女性出生人口的差距造成的,而且今後幾年註定每年都會劇減,甚至會超過一年500萬!這不叫人口斷層什麼叫人口斷層?如果不採取力度極大的補救措施,出生人口必定斷崖式下降,在將來帶給諸多行業以及養老、社會穩定、 國防上的沉重壓力。小舉一例,西部某些地方,漢族新生兒的比例和一些少數民族已經逆轉。在他們長到愛鬧事的年紀以前,最多還有二十年時間。
有句話不當講也要講,就要我黨命這一點上,國內外反動勢力綁在一起成果都不如計生委。」低生育率不可怕,比低生育率可怕的是意識形態的改變,總結一下回答里挺計生的觀點
1.某知乎網友:不要把所有人都當傻瓜,尤其是那些地位比你高的人,他們普遍都比你聰明,所以中國超低生育率不用擔心,你擔心說明你蠢。
他的觀點是現在的低生育率是大人物有意設計的,你還擔心個屁,你個屁民能比大人物?而根據2000年中央文件,也就是這些有頭腦的人推測的中國未來人口走勢,預計中國人口最終控制在16億左右為理想數值,而眼看中國生育率低迷,2007年又說總人口控制在15億是理想數值,而現在又聲稱中國峰值人口在2030年左右到來,屆時人口是14.5億,也就是說中國人口確切數值是完全跌破這些所謂有頭腦的人的預估。
以本人合理推測,2016年也就是現在按照中國人口推測,最終峰值人口最多只能有14.2億,也就是說註定還會跌破這些有頭腦的計生委的人口推估。
2.生育率越低的國家和地區越發達,所以不用擔心生育率過低。
這是橫向比較各國得出的結論,確實生育率高的非洲不發達,而生育率相對較低的歐美確實都是清一色的發達國家,但他們往往忽視了一個基本邏輯,即是「越富裕,越不生。」還是「越不生,越富裕。」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的各省生育率,黑龍江0.751,屬於強制性計劃生育造成的超低生育率,黑龍江生育率人為的降低到和北京、上海一個水平,黑龍江人是不生了,但是黑龍江人富裕了嗎?
我能找到的2015公布的2014年城鎮在崗員工平均工資,全國是49969元 黑龍江只有38167元,黑龍江城鎮平均工資排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倒數第一位。
說不生能致富的人,可以歇一歇了,因為因為一胎化而強制讓生育率降到0.751的黑龍江,並沒有因為少生而變富,反而工資全國倒數第一。
3.機器人可以解放人力,未來經濟不受人口多寡影響!
提出這種論點的是人多麼無知,首先他搞不清楚一個基本的常識,即:「GDP」是「地區生產總值」的別稱,有消費才有生產。
以他的觀點如果GDP不受人口多寡影響,那中國人口下降到1個人,人均GDP就會超過10萬億美元了,事實上傻子都知道這是個笑話,可是現在很多「中庸派」,我稱之為「二傻子」,比傻子也好不了多少,他們認為人口下降到1人太極端了不好,到7~8億或者3~4億跟美國一樣就發達了。
他們的立論1、人口少了住大別墅 2、現在13億人太多了,以現在人口密度,人口下降個1倍,差不多是7億 3、資源太少,必須減少人口以達平衡。
我對這幾條立論也有很大的疑惑 1、人口少了如果能住別墅,為什麼地廣人稀的俄羅斯卻都是住公寓?反而人均宜居土地只有中國3分之1的日本卻有很多一戶建式的小別墅。在中國內部平原肥沃人口稀少的東北也沒啥別墅,反而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廣東、海南很多小樓,制度的問題還是土地的問題?日本一戶建的人口密度可以控制在6000-1.5萬人/平方公里,高於中國很多二三線城市的主城區人口密度,即使是土地紅線的政策,中國也未必不可以走別墅路線,所以我更傾向於房地產制度讓中國無論人口下降到多少都住不進別墅,所以想靠減少人口住別墅的就別做夢了。2、中國現在有5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城市的面積只佔國土總面積的0.5%,而占國土總面積99.5%的地區只住了另外44%的人口,你喜歡住人口少的地區為什麼不回農村?3、中國改革開放以後資源消耗量增長了400%!現在的增長趨勢依然沒有放緩的跡象,而光靠減少人口節省出來的資源能下降多少了?20%?30%?因為世界資源太少,所以中國人就需要結紮給世界省資源,這種觀點和西方的白左有一拼。
人口下降,年輕人減少,自然需求也會下降,需求下降自然潛力市場增長也會下降,而年輕人少了創新能力也會下降,假設你鼓搗出機器人這種玩意了,可以幫你節省人力,可是年輕人沒了,你靠什麼更新換代呢?
總不會你指望靠windows1幫你打一輩子天下?人家都windows10,安卓、ios等系統都出來了,你還覺得windows1對別人有很大吸引力?
4.我們應該重視人才,人口多了是累贅。
全國除了直轄市外最重視人才的地區就是東北地區,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東北受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是全國最高的區塊,本地區211、研究生、高等院校的人口比重在全國都是僅次於北上津這些直轄市,然而根據最新統計的中國各地區平均工資,東北地區平均工資全國倒數,少生孩子為東北帶來了什麼?
可能馬上有人會說:「東北人才流失!」「東北人都去南方打工了!」「我們城市都是東北人!」
但根據統計,東北地區本科生流出率最高的吉林也僅僅只有20.3%,遼寧本科生流出率更是只有8.5%,東北本地戶籍人口,流出的是多數是低學歷人口。
所以說東北人才流失是假數據!很多人信以為真,避而不談東北生育率,去談什麼人才問題,可是東北已經是除了北上津之外人才儲備最多的地區了,難道東北人必須要和北上等一線城市競爭才叫人才沒有流失嗎?
另外東北在2014年人口普查顯示,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全部都是人口凈流入區,也就是說外來人口流入東北比東北人口流出的人數更多,某些人為東北經濟衰退找的又一借口破功!
上半年經濟負增長的遼寧,私營經濟佔GDP比重遠高於廣東,達68%。
廣東全省民營經濟佔GDP比重只有53.4%,說東北國企拖累經濟也破功了。
所以東北現在只有0.7左右的超低生育率,生育率只有日本的一半,帶給東北什麼了?
帶給東北被很多的假新聞圍繞?各種關於東北人種、文化、性格、國企、人口外流造成了東北經濟沉淪的論調?
帶給了東北人將來可能養老金都發不出來的悲哀?
帶給了東北被全國人批評、謾罵、諷刺?
可是誰知道全國會不會重蹈東北覆轍。
現在看這個社會上,到處充斥著少生孩子的論調,田園女權、信仰缺失、享樂主義之下、逼子成龍風氣,中國的生育率還能不能挽救了?本人非常悲觀。
抱歉這個回答偏題偏到十萬八千里,但看到回答里那麼多計生教徒,我還是忍不住反駁了幾條。
我想因為計生而導致的低生育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深植人心的計生思想,就算沒有了計劃生育,那些人也會自然的遵從著他的規定而行動,長此以往,或許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事物,真的就要寫在別國的歷史書上了。
--------------
難得贊挺多的,昨天找了點數據,談一談答主問的國統局公布的1.04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吧。
為了更好的辨認,我找來了日本的數據作參考。
日本歷年出生人口數量,大家著重看一下日本1985年~1990年的出生人口,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出生人口代表著近年誕生人口的上一代。
1947年 267.9萬人~
1949年 268.2萬人~
1949年 269.7萬人~ 團塊世代
1974年 202.3萬人~ 生育率2.05
~ 生育率跌破更替線
1980年 157.7萬人
1981年 153.0萬人
1982年 151.5萬人
1983年 150.9萬人
1984年 149.0萬人
1985年 143.2萬人
1986年 138.3萬人
1987年 134.7萬人
1988年 131.4萬人
1989年 124.7萬人~ 生育率
1990年 122.2萬人 1.57
1991年 122.3萬人
1992年 120.9萬人
1993年 118.8萬人
1994年 123.8萬人
1995年 118.7萬人
1996年 120.7萬人
1997年 119.2萬人
1998年 120.3萬人
1999年 117.8萬人
2000年 119.1萬人
2001年 117.5萬人 1.33
2002年 115.4萬人 1.32
2003年 112.1萬人 1.29
2004年 110.7萬人 1.29
2005年 106.3萬人 1.26
2006年 112.2萬人 1.32
2007年 109.0萬人 1.34
2008年 109.2萬人 1.37
2009年 106.9萬人 1.37
2010年 107.1萬人 1.39
2011年 105.7萬人 1.39
2012年 103.7萬人 1.41
2013年 103.1萬人 1.43
2014年 100.1萬人 1.42
2015年 100.6萬人 1.46
經計算,日本1985年~1990年,年平均出生人口為133萬。
2015年,日本出生人口為100.6萬。
2015年日本出生人口較1985年~1990年的生育主力人口下降了32.2%。
而2015年日本官方發布的生育率為1.46(其中總和生育率1.50)
----------
中國曆年出生人口
1952年 1724萬人
1963年 2787萬人
1970年 2801萬人
1980年 1839萬人
1981年 1912萬人
1982年 2310萬人
1983年 2006萬人
1984年 2031萬人
1985年 2043萬人
1986年 2319萬人
1987年 2528萬人
1988年 2458萬人
1989年 2514萬人
1990年 2621萬人
1991年 2008萬人
1992年 1875萬人
1993年 1792萬人
1994年 1647萬人
1995年 1693萬人
~
1996年 1522萬人
1997年 1445萬人
1998年 1401萬人
1999年 1150萬人
2000年 1379萬人
~這五年出生人數可能存在漏統、和小學生入學人數對不上。
2001年 1702萬人
2002年 1647萬人
2003年 1599萬人
2004年 1593萬人
2005年 1617萬人
2006年 1584萬人
2007年 1594萬人
2008年 1608萬人
2009年 1615萬人
2010年 1574萬人
2011年 1604萬人
2012年 1635萬人
2013年 1640萬人
2014年 1687萬人
2015年 1655萬人
經計算,中國和日本相同年份的1985年~1990年,年平均出生2414萬人口。
而2015年出生1655萬人口。
中國2015年出生的人口,相較於1985年~1990年生育主力人口下降了45.9%。
-----------
日本官方公布的1.46這個生育率為真,那麼中國生育率理應比日本低42.6%。
所以計算之下中國生育率僅為1.024,和國統局發布的1.04幾乎一致。
所以國統局這份數據是有一定參考性的。
----------
另外中國:
~ 1980年~1984年 年平均出生2020萬人口
~ 1985年~1990年 年平均出生2414萬人口
1985年~1990年相比1980年~1984年平均多出生19.5%的人口。
照理中國在生育率沒有下降的情況下。
2011年~2015年 中國平均每年出生1628萬人口
2016年~2020年,中國理應平均年出生1946萬人口
事實現在看中國2016年的出生人口數量最多1750萬左右,未來4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也最高值能否到1900萬我也帶有疑惑,所以我認為中國在2014年放開二胎之後,生育率沒有上升,仍在繼續下降,出生人口增加是因為85~90年出生人口比80~84年多出19.5%。
未來中國長久的陷入低生育率陷阱是大概率事件,情況或許遭於現在的日本,人類自有文明以來僅此一例。
富人太少,中產太壓抑,都不會生多少,中國生育重任都寄托在富士康廠妹,葬愛家族,街邊烤鴨肉串師傅,火車站不打表出租司機,梅賽德斯賣婚禮live的coser,進價一毛錢十條賣價十元錢一條的觀賞魚賣家,還有偉大的穆斯林身上。
你們總是說美國幾十年以後被黑人墨西哥人淹沒,歐洲被穆斯林淹沒,我看大概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吧
––-----------
恭喜神聖你卷羅馬帝國盛世美顏萬年一臉耶化專家cos誰都像自己慕柔成功懷孕為喂我國千秋萬代添磚加瓦。
連文明6都知道要有足夠的食物,足夠的宜居度才能快速增加人口
現在的上班族跟牲畜一樣朝五晚九做6休1
憑什麼讓他們養小孩?
免稅嗎,學習機會公平嗎?這都做不到,不是逼人井岡山?
完了,嘲笑了一年歐洲藥丸,美國藥丸。回頭一看,中華民族完了。
是誰讓房價高高在上,讓養孩子變得如此昂貴;是誰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瞞報人口數據;是誰打掉漢族的胎兒,反而鼓勵某些群體一生生一窩。你們都是罪人。
看來今後真的是穆斯林的天下了。人首先是一個物種,不管再怎麼文明,生不出孩子,都是個屁,沒卵子用。說不定穆斯林才是最符合人類進化規律的種族呢,呵呵。
我無意指責任何不想生孩子的人,想到房價和教育要耗費的精力,我也不想生。我只是哀嘆,這可能就是文明的死穴吧。要想延續下去,就要放棄與生育率作對的一些文明成果(比如尊重個人意志,以及女權主義);要是不想放棄這些,就等著被蠻族漸漸侵佔吧!這個問題無解。
順便一提,我祖上是蠻族,但我是皇漢。
更新:我要推薦一下@body some 的答案,後果誠如他所言,絕無一點虛假。看看史書就知道了。此誠危機存亡之秋也。不過他對綠的看法不對。滿蒙造成的傷害已成歷史,清末民初屠滿已完成了漢族的復仇。現在漢文化圈(包括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最大的敵人絕對是不斷侵蝕世俗社會的綠,而不是滿(或蒙)。事實上滿早已完全同化。利益相關:滿漢混血。
推薦閱讀:
※天津爆炸案,到底暴露出多少以往被忽視的漏洞?
※為什麼秦始皇最大的貢獻是統一中國?
※如何看佳士得中國執行董事蔡金青入選Power 100藝術權力榜?
※如何看待 Fox News 在中國城進行種族歧視性質的街頭採訪?
※為什麼中國有如《火鳳燎原》這樣的好漫畫,卻沒人將其拍成長篇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