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諸葛換為韓信,蜀國能否北伐成功?


如果把「北伐」作為軍事行動,韓信替下諸葛或許能有所作為;
但是如果考慮到「北伐」的政治和經濟前提,韓信如果替下諸葛可能連門都出不了。

首先需要確定的是,在不否定三國志真實性的情況下,季漢一方尤其是村夫本隊是沒怎麼輸的,從頭到尾基本上都是「糧盡而退」,而且每次回家都有一定收穫,最少最少也是「曾經輝煌過」(嗯,我說的就是三郡)。所以個人認為軍事恐怕不是諸葛的黑點。
其次,韓信指揮的季漢軍,同時存在使用或不使用古代(指三國以前)戰法的可能性,但這不是判斷韓信會不會失敗的理由。正如我不相信他出漢中時沒有plan B,韓信在此處不應該呆板地代表某一既定戰術,而是代表一定水平的軍事能力,具體地,包括練兵、信息分析、戰術策劃、戰術執行等能力。這部分的能力容我判定為韓信≧村夫(質疑這點的估計不會有耐心看到這兒),而這就意味著韓信可能有更多的戰術方案或軍事技巧以及軍事優勢,從而在戰場上擴大勝勢或取得更多戰果,下限大約是村夫的成就(不考慮失誤和出奇計玩崩),而攻取長安作為上限。
其三,反對後人能憑藉時代buff無條件超越前人的設想。這個設想認為出生時間晚帶來的軍事文化、裝備、思想加對歷史人物的了解可以等於歷史人物的的本身能力加可習得知識。但是好比牛頓現在活過來,我們相差幾百年的物理研究差距(這個差距遠大於秦到三國的軍事差距),但是他的物理水平超過我估計不需要一個月。後人學得都未必能比古人快,更不要說對歷史人物的了解是不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兩說呢,孔子出現在現在還會選擇周遊列國、鼓吹周禮嗎?再有一些朋友可能提到的時代限制比如人才選拔機制、信息傳播渠道,在歷史偉人面前,估計阻礙作用會明顯弱於普通人。


以長安為上限是因為季漢與魏存在巨大的人口、經濟差距,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差距跟楚漢時是完全不同的,以全國經濟總量為100(農業社會無特殊情況下人口與生產力正相關),季漢:魏(北伐時期)是15:60,漢:楚:三秦(出漢中時)是10:25:15(數字是亂說的但是大小關係應該差不多)。當漢魏雙方從州級戰爭升級為舉國戰爭時(以季漢奪取長安之類的大都市、魏國調整全國兵力部署為標誌),將領的戰術、指揮水平的作用就要小於國力對比,尤其是國力對比出現上述差別時,就已經沒有「僅僅憑藉戰術取得全局勝利」的空間了。
總結:認可韓信的軍事能力,假設陳倉城是盤菜、假設韓信有奇計砸烏龜殼,但國力差距將使韓信隊止步長安、潼關一帶。

但是,我們回顧題設,韓信換諸葛,這個平行歷史就有些不一樣了。鑒於韓信在各方面的優勢與劣勢,差不多是這樣的。
=========穿越分割線=========

章武三年春,先主病篤,召韓信屬以後事。建興元年,封信淮陰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信乃率新得部眾南征,其秋悉平,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又使趙雲、鄧芝率眾鎮永安,絕吳來使。
二年春,上疏駐軍漢中,(甲-臨行大會,巴西人句安侍立。信歡飲沉醉,為安手刃所害,謚曰敬侯。)上然之,遂行,屯於沔陽。
揚聲由斜穀道取眉,使魏延為疑軍,據箕谷, 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信乃命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又發間數十人,南安、天水、永安三郡乃叛魏應信,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頜拒亮,信使吳懿督諸軍在前,與頜戰於街亭,懿不能勝。信兵出於頜軍之後,破之,斬頜。然糧草已盡,乃退於漢中。三郡復投魏。
(乙-信雖無拓地取民,然大破魏軍,又殺其主將,自以為當國功名,殊高於羽、飛、統、正,無可復加。乃使人言後主曰:「雍涼二州偽詐多變,反覆之地也,東臨長安,不為州牧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州牧便。」後主畏之,與趙雲謀,以鄧芝置酒請信,而陳到執刀殺之於席。)
四年冬,信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真堅守不出,信乃詐退誘魏將軍王雙追擊,破之,斬雙,魏軍大震。信復詐作饒陳倉東進,真欲圍信軍,為信截住信使、詐傳消息,逐一擊破。長安以西魏軍主力敗亡殆盡,真憂憤而死。鎮軍大將軍陳群諫明帝遷都許昌,明帝止之,召舞陽侯司馬懿於洛陽,以懿臨危受命,遷大司馬,加大都督、假黃鉞。又從陳群之所請,晉懿子師為秘書郎,隨侍明帝左右,以示信重。
信據長安,與懿對於臨潼。懿初以信兵鋒銳利,不敢應戰,而其眾不忿。故懿表請決戰,明帝不許,遣衛尉辛毗杖節為軍師以制之。後信復使計挑戰,懿將出兵以應之,毗杖節立軍門,乃止。閉門對壘百餘日,信不得交戰,又不能絕懿糧道。信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以其軍民之分、地域之別,漸生罅隙。懿是以廣用間於雍涼,及民變將起,信定策棄守長安、羈縻涼州,徐徐而退,懿亦不追。至漢中,信以參軍馬謖主持屯田不力,貶為江州從事。
(丙-信引軍而還,士卒多傷病,流曳道路,或頓仆坑壑,或見略獲。而信晏然自若。出住沓中一月,圖起田於江州,詔召相銜,徐乃旋師。由此眾庶失望,而怨黷興矣。信又以精兵不足,更易宿衛,意圖再戰。李嚴因民之多怨,眾之所嫌,構信欲為變,與後主謀之。信察之,乃與嚴等相約共祭先主,嚴等伏兵於先主祠而攻信,信走之先主像而伏之。擊信之徒因射刺信並中先主像。信死,後主立蔣琬為相,乃使蔣琬盡誅不敬先主像者,坐射信而夷宗死者七十餘家,嚴等皆在其列。乃遷趙云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遷姜維為右監軍、輔漢將軍,進封平襄侯。)
信早練雍涼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然每欲興軍大舉,費禕、譙周等常爭諫不與。時馬謖舉李嚴交通孫吳、並私吞糧草等罪,乃廢嚴為民,徒梓潼郡。禕等乃止。
七年夏,魏明帝病,信領軍數萬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略盪雍涼而民無害。時長安幾歷兵鋒,殘垣斷壁、屋舍蕭然,不利防守。懿不敢久據強兵於外,乃命雍州刺史郭淮拒兵於潼關,不使應戰。信以疲兵之計弱潼關守軍,又以火攻摧潼關城壁,夜中潼關告破,洛陽震恐,明帝當夜暴斃。懿侍於明帝側,與曹爽同受顧命與太子。
太子既立,懿請調中軍護衛洛陽、恢復潼關,並移帝駕於許昌。懿統中軍步騎十餘萬進潼關,信略戰之,知其不敵,故退,復奪雍涼人口財物入漢中。
先主崩殂不過數年,軍旅數出,百姓雕瘁,譙周與尚書令費禕論其利害,退而書之,謂之仇國論。使成都人蔣舒獻書與曹爽,約為內應。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信以為錯守諸圍,雖合「重門」之義,然適 可禦敵,不獲大利,而魏之中軍士卒精練、鐵甲勁弩者十餘萬眾。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 臣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令督漢中王平卻住漢壽,監軍劉敏守樂城,護軍廖化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 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
信本羈旅托國,累年攻戰,功績不著,唯取虛名,而無實利。時中都護趙雲病重不視事,費禕與陳祗、譙周等協比,後主亦疑信, 故信自不安,久無朝覲,亦少表奏,後主益疑之。八年,信表後主:「聞曹爽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馬忠、 張嶷詣督堵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後主恐其自樹,未准。及曹爽將向駱谷,司馬師將入沓中。然後乃遣張嶷詣沓中為維援,馬忠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比至陰平,聞魏將陳泰向建威,故往待之。月余,信為司馬師所阻,還住陰平。曹爽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守將開城出降。爽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忠等甫至漢壽,信亦舍陰平而退。適與忠、平合,皆退保劍閣以拒爽。
信列營守險。爽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而蔣舒引昭自陰平由景穀道傍入,韓信早有準備,
(丁-調胡濟防衛陰平小道,濟以爭功故失誓不至。昭遂破張翼於綿竹。譙周說後主,後主請降於昭, 昭前據成都。信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不知所蹤。)
調馬謖防衛陰平小道,昭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昭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謖軍以逸待勞擊昭疲弱之軍,昭軍無路可退,束手就擒,昭自戕於戰陣之中。
爽軍將歸,適逢昭敗亡訊,大軍疾退無序,信乃令各城並出,及主軍共擊,爽軍潰散,魏中軍死傷無算。
=========喂喂,你醒醒=========
就這樣吧,遊戲之作而已,難道還要看韓信加九錫封雍王嗎?可能性很小的,最直接的理由,他沒有自己的派系,他唯一的基礎就是他的軍事才華(和現給的劉備託孤權柄),這就決定了他能有善終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


前文主要指出了幾條村夫能做到或做得不錯,而韓信極可能做不到的條件:
1、與劉禪關係融洽(村夫謙謹正直、韓信囂張跋扈)
2、有自己的派系基礎(什麼你說韓信是琅琊韓家的?!)
3、妥善處理季漢派系矛盾(韓信從沒表現出有政治協調能力,所以至少不強吧)
4、修治民政、發展經濟、完善律令(韓信從沒表現出有內政能力,所以至少不強吧)
5、維護與同事、下屬的關係(能打勝仗的上司,服是肯定服,但是能跟神一樣的諸葛丞相比嗎?)
基於這些原因,韓信在接受託孤之後可能死於刺客、政治陷害、或敗於經濟薄弱、民變、被出賣blabla
縱然他是兵仙,戰陣上所向無敵,還是敵不過士兵數量、兵員素質、糧食、軍備的絕對壓制。更不要說內部不平靖、上下都有不滿,戰略空間也過於狹窄。
把他換掉諸葛,季漢絕對死得更快。而留諸葛加韓信也不太夠,漢魏之爭中軍事只是最靈活和表象的一環,卻不是最重要的一環。
所以同理,諸葛換蕭何韓信也沒用,諸葛換張良韓信蕭何我就不能計算了,張良畢竟是以天下為棋盤的棋手,也許他能有什麼妙手也未可知,畢竟曹魏不是沒有後門。
但是如果多倒帶一些,回到關羽攻襄樊之前,把韓信換關羽,那贏面可就大多了,不過那就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另外,韓信主持北伐,其實最多就是百戰百勝版的姜維,而且一定沒有姜維對季漢的毫無保留、還沒有姜維自律,當然這跟戰爭無關就不扯品德的事了。所以同樣跟諸葛恪也就更像一些。
另外,重申一下,我認為對於歷史人物懷有刻板印象跟(我現在在做的推測)一樣幼稚ヽ(ー_ー)ノ,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浪的人物肯定不是拿著劇本的演員,而是同時擁有超人之處和非凡機遇的天選者,他們如果換一個身份,或許會因為機遇而被埋沒,但是一定不會只擁有寫在史書上的那一招!
當然,如果說只是穿個同名同姓的,那跟兵仙同時代的就有個韓信,跟兵仙肯定是沒法比了,後來叛逃匈奴,再後來死了。同學們,這是道送分題啊。


不可能。

1. 決定戰爭結果的因素很多,統帥只是其中之一。換個將軍,也解決不了蜀漢和曹魏的巨大差距。

我們知道「人屠」白起英雄無敵,但是長平之戰也要靠秦王拼老底支持才能打贏。

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而且一旦發現情況不利,那是死乞白賴都不上戰場。

武安君病癒,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將。武安君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應侯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稱病。《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王翦也是一個德性,打楚國沒有六十萬兵力壓陣,那是堅決不去。我們憑什麼相信蜀漢和曹魏的差距,是一個將軍能改變的呢?

2. 韓信的成功,自然有他自己的功勞,但客觀原因更重要。

滅秦之後,項羽分封完畢。秦地有四個王,劉邦、章邯、司馬欣、董翳,其他地方都是山頭林立,項羽還在打齊國。劉邦面對的敵人,是3個各自為政的勢力,而這3個勢力的地盤加起來,頂多和東漢涼州+司隸差不多大。而諸葛亮面對的曹魏,佔了九個州不止(冀、青、幽、並、涼、司、豫、徐、兗,還有部分荊州和揚州)。

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劉邦在秦地的人氣。

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史記.高祖本紀》

當年劉邦第一個殺進關中,約法三章,軍紀良好,人氣爆棚。相比之下,章邯害得20多萬秦軍被坑殺,形象就差多了。所以漢軍殺過來,還沒徹底打敗章邯,只是把他圍在廢丘,隴西、北地、上郡就傳檄而定了,司馬欣、董翳、申陽更是紛紛投降。

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史記.高祖本紀》

如果這些地方的實力派,都堅決擁護章邯,團結起來和劉邦打持久戰,劉邦照樣會一籌莫展的。相反,如果劉備、諸葛亮在涼州、關中也有劉邦當年的人氣,早就打開局面了。


陳倉守將郝昭笑哈哈,歷史上已經有韓信一世干過這種事情,他會讓韓信二世再來一次嗎?

魏國文武百官反問,你看我們誰像項羽呢?況且魏國是北方一個統一的國度,才不是項羽那個蹲在徐州彭城玩兒的貨。韓信一世最先遇到的都是各個諸侯兵,而韓信二世會遇到調度統一的魏國士兵。

有人說北伐縮小兩國差距,真是這樣嗎?恐怕不能一句話給結論,這個似乎爭議一直很大。就連演義上也吹不了蜀國的國力,記得演義諸葛亮總共二十萬,還是十萬十萬換著用的,魏國一路援軍動輒就上十萬人了。畢竟數量級在那裡,別想多容易就彈指間飛灰湮滅了,就是殺十萬頭豬,都可能被豬群撞死好多人。特別到了姜維後面,都已經開始說他窮兵黷武了,演義里連十萬都吹不出來了。(我看書不仔細,記不得史料里的數據了,所以只說爭議,不下結論。)

曹真、司馬懿在這個時候作為變數已經不重要了……話說太滿,夏侯楙之流還是能坑掉魏國的……也要一朝中上將鎮守。不能交給廢柴,也不能交給當地人。西涼不穩定是魏國的劣勢。而魏國選擇曹真、選擇司馬懿,就是依照這個原則。但這並不能表明非曹真、司馬懿不可的說,其他人在其他線有軍事作用,不能隨便動用。我的意思是要淡化個人作用,多看客觀條件。

單說韓信代諸葛這件事,我也總結幾點:一、歷史前科決定無法奇襲陳倉。二、雙方國力差距與魏國的統一安定決定無法各個擊破。三、韓信比諸葛亮還少幾百年軍事歷史經驗。四、(還有四啊)韓信科技水平不如諸葛亮,也沒個給力老婆,使蜀國武器、後勤的配備無法優於魏國。

————————————分割線————————————

可能是我表述的問題,我沒有黑韓信的意思,也沒有任何一句說話韓信整體軍事能力什麼的不如諸葛亮。至於最後兩點,韓信比諸葛亮少幾百年軍事歷史經驗,那不是事實嗎?比如這個時代的許多人搬著磚還一副盡知天下事的牛逼樣子,不就是比諸葛亮又多了一千八百年的軍事歷史經驗嗎?更何況這兩個人恰好跨度了兩漢,這期間是我國古代騎兵作戰經驗瘋漲的時代。
然後韓信科技水平不如諸葛亮,我難道說錯了?你可以黑諸葛亮不是軍事家,他的發明創造肯定沒法黑來吃了啊。

我似乎一直在說的是,為什麼韓信來打還是不能。不是韓信要不要比諸葛亮牛逼。

再者我都還沒分析蜀國內部的問題,韓信來啊,問題說的是韓信代諸葛亮,沒張良、蕭何、陳平等人,韓信帶著士兵還沒出祁山,搞不好成都政權都出問題了。早知道我就像強弩末日那樣直接回答奧特曼和高達了,沒給個韓粉滿意的答案,求你們自己YY吧。


看當時的形勢 劉備死後 曹魏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進攻東吳了 曹丕兩次親征 226年曹丕去世 227年諸葛亮北伐 說實話曹魏當時沒把蜀漢當盤菜
與蜀漢接壤的關中 隴西等地則明顯防備鬆懈
頃刻間隴右五郡(隴西、南安、天水、廣魏和安定)有三郡投降了諸葛亮 曹魏才舉國震驚 沒有投降的廣魏郡和隴西郡 拚死抵抗 蜀漢難以攻克 才給曹魏贏得時間 魏明帝曹睿急率大軍救援 親自到長安坐鎮 直到街亭失守 蜀漢退軍 第一次北伐結束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是準備了很長時間的 之前不僅與東吳改善了關係 而且時機抓的很准 但是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
亮才 於治戎為長 奇謀為短 理民之干 優於將略 諸葛亮是不太適合領軍的 如果第一次北伐 換成韓信的話 拿下隴左其他兩郡 直逼長安 有可能打開一些局面 以後的北伐 曹魏都有了準備 以國伐國 更大部分是 國力的較量了 換成誰都一樣


要信浩浩天命,那我無話可說。但如果但以國力高下,便判定不可能成功,那千古以來以弱勝強的戰例都是天上掉下來的?遠的不說,就是本朝太祖開國,國力比蔣老頭子如何?

我以為韓信代諸葛北伐,必勝不敢言,但勝算極大。

魏國國力確實遠強於蜀國,但說用舉國之力未免太看得起蜀國了,魏國還要對付孫權,公孫康甚至軻比能之流,頂多說蜀國對峙魏國關中部分的西軍罷了。在加上魏國內部宗親和士族勢力的鬥爭,實際上司馬懿在戰場上實際統帥的兵馬和諸葛亮的差距並不算大。

至於說韓信治國不如諸葛亮,還沒出門就被免了的,固然諸葛亮千古賢相,治理能力MAX,但是難道蜀國沒了諸葛亮就會國家大亂嗎?費禕,董允之流就不能暫居丞相嗎?頂多治理效果差一點罷了只需戰場上打出絕對優勢,後勤的劣勢未必不可挽回。姜維九次北伐,如此窮兵黷武,蜀漢不也支撐了多年,換之韓信怎麼就馬上國家大論,無以為繼了呢?

而從國力逆轉而論,蜀漢只需打贏一戰就可以從根本上扭轉局勢,那就是略定關中。關中若定,中原震動不說,魏國決計無法在保有涼州之地,屆時巴蜀,漢中,關中和涼州連成一片,坐擁半壁江山又是誰?

說到底,其實只不過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幾乎寸土未進,整整六年連長安都看不到,何況對陣的曹真,司馬懿(對,說的就是司馬懿!)之流也算不上什麼厲害名將。而韓信當略定關中,劣勢開局,掃蕩燕趙代魏齊五國,拿下整個北方才區區兩年。以武侯之軍略對比淮陰,只怕比胯下之辱更甚。


雖然這已經是一個很久的問題了,但我還是想回答一下。
老鐵,你以為你打的是人機啊?
不是說一把遊戲里你說你有多強,你一定carry,一定贏,誰能在非人機的多人遊戲中打包票說自己一定贏?
對面都是傻逼么?
一局遊戲都是如此,更不要說千千萬萬人參與,天時地利各種運氣交錯而影響到的歷史走向了。
對了,不是之前還有人問,為啥曹操用了那麼多年才僅僅統一了北方,後來又有人問諸葛亮北伐為什麼失敗,這基本上是同一類問題好吧,理由就是,對手並不是傻逼。三國時代,群英薈萃,曹操以少勝多幹掉袁紹,周瑜雄姿英發年紀輕輕就在赤壁大敗曹操,劉備,諸葛亮,陸遜,那一個不是人中龍鳳?
你強我也強,何況還有隊友的影響,還有各種形式的交錯干擾。


歷史洪流浩浩蕩蕩,非人力可改變


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把諸葛亮換成韓信,該跪的還是要跪,而且以韓信的政治能力和性格,搞不好蜀國死得更快;
但是給諸葛亮配置一個韓信級別的帥才,司馬你就洗好屁股,哦不,洗好脖子等著吧 =。=


當然不能啊,你都把豬哥換成韓信了,那蕭何的活誰干啊...劉邦不僅有韓信,還有陳平,曹參,灌嬰,周勃啊,他們的活又要誰干?要想成功只能這樣,把曹睿換成項羽,孫權換成彭越,劉禪換成劉邦,只是都這樣了還是那個迷三國了么?


結果大概都一樣!

用陳壽的話來說:「殆天命有歸,非可以智力爭也!」或者也有人說,如果武侯當初聽魏延的話,出兵子午谷,不到一月,即可兵臨長安,出其不意,收復關中而東向!其實當初韓信也向劉邦提出了同樣的建議,劇我關中而爭天下,結果也成功了!但是可以再對比一下,當年秦趙相爭,武安侯白起對陣廉頗,頗死守而起不進,後設計以馬服子趙括將起遂勝!所以,一場戰爭的成敗不在一方而在雙方,同時還要關乎天時、地理、人和;『

武侯北伐,不管換做誰,面臨三個問題:一,對手是司馬懿,絕沒有獨佔上風的理由;二,三國鼎立形式太平,人心思治,諸葛武侯以亂易整,思建功而不慮民力,即使韓信又能怎樣,而韓信當初建功正當天下紛亂,項羽之暴,才能一舉破齊趙!三,魏劇關中,表裡山河,不得地理!

但是說到底,還是天命有歸呀!


不可能。他是軍事家,不是政治家。如果諸葛搞內政,軍事韓信全權負責,就有可能。
或者像姜維一樣降魏,然後用軍事天才領殘兵吊打鍾會,復國。


把諸葛換成韓信,北伐果斷不成功啊。
韓信穿越到蜀漢,第一件事不應該是立即造反嗎?


天命不可違


韓信換關羽張飛或許好點,諸葛亮是治國之才,韓信不行


顯然不行,六次北伐並不光是軍事行動,而是國力綜合比拼。
但是如果諸葛還是諸葛,把廖化換成韓信,說不定就能成了。


我覺得難,但是有極其微弱的機會
因為韓信更具有賭徒精神
諸葛亮打仗基本上沒啥用奇的記載,破釜沉舟以命相博更是聞所未聞

楚漢戰爭劉邦之於項羽相對蜀漢之於曹魏真是幸福太多了

蜀漢那形式,誰上打回中原都是小概率事件,諸葛亮唯穩的性格讓小概率事件直接成了0概率事件了。。。

當然韓信搞不好博一把把小命丟了也未可知。。。

不過以韓信的性格,拼一把輸了然後投降的可能性也是蠻大的。。。


蜀國滅亡是早晚的問題。北伐只能縮小兩國差距,延緩蜀國滅亡的那一天的到來。
除非有來自未來的人穿越到蜀國去取代諸葛亮。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劉邦和項羽見到秦始皇時說的話的區別?
秦末六國遺族起義,用的是故國的文字還是秦的?
喜歡留侯張良的人都是喜歡他哪一點呢?
為什麼項羽要選擇在彭城(今徐州)建都?
范增為什麼不投靠劉邦,或者說為什麼見識到了項羽的暴戾之後不離開他?

TAG:歷史 | 軍事 | 三國 | 韓信 | 楚漢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