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合成器能否代替電吉他等其他電聲樂器?

比如肩背式合成器的功能在一些方面已經超越電吉他,形狀也和電吉他類似,大部分人對彈奏樂器也更加熟悉。類似的各種各樣的電子合成器是否能代替(並非取代)這些樂器?如果不能,有哪些不足之處?


如今幾乎任何一種樂器(無論是不是電聲樂器)都有能用來替代它的基於採樣的合成器產品了。
其中一些表現的很好,另一些則不盡理想。究其原因我覺得需要從兩方面談。

首先,早期非採樣合成器在音色的合成上很難模仿聲學樂器複雜的諧波分布,包括電聲樂器中的機械、電路部分,例如電吉他弦的振動,拾音器的拾取等等(聲學樂器演奏的每一音從數學的角度簡單地說都是由許多不同頻率、響度、相位的正弦波組成的,感興趣請參閱傅立葉變換或Fourier transform)。所以早期非採樣合成器在大多數樂器的模擬中表現得都不出色,聽聽以前「電子琴」里的音色就不難發現這一點。一個例外是風琴,由於風琴的諧波相對其他樂器比較簡單,所以雖然遠不能以假亂真,但用一般的加法合成器就能做得有模有樣。

說句題外話,非採樣合成器在模擬聲學樂器的過程中也創造了其特有的審美,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對8bit遊戲機中超級瑪麗音樂的鼓印象很深刻,實際上當時由於硬體的限制,8bit遊戲中打擊樂的音色都是用噪音合成出來的。即便它聽起來與真實的打擊樂相去甚遠,但很快就被人接受,以至於直到現在電子音樂中還有"8-bit"這個風格。

說起諧波就不能不說放大器,這點對於還原電吉他的音色尤為重要。眾所周知,如今流行音樂中使用完全不經信號處理的電吉他音色的情況極少(就是我們常說的干琴音色,實際上即便是干琴音色也受放大器的影響)。更多的時候我們會給吉他音色加上各種各樣的效果,其中又以失真/過載最能代表電吉他的音色。吉他的失真/過載實際上就是通過對信號過度的放大使其超過原有所能承載的動態範圍,產生原本沒有的信號。最早發現吉他失真的原因實際上就是我們說的「音箱噼了」。在早期的模擬電路中,準確的說是真空管放大電路,這種電路所造成的失真是非對稱失真(聲波的一個周期中正負信號不同),在放大信號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獨特的諧波,形成了其獨特的音色。這種音色使用數字音頻的演算法是較難再現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吉他放大器的廠商直到現在還在推出真空管放大器。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硬體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廠商試圖使用數字電路製作吉他放大器,甚至模擬經典的真空管放大器。早期的數字失真模擬並不理想,很多吉他手都會抱怨數字放大器聽起來很奇怪,這一現象直到line6標誌性的數字效果器POD出現都沒有太大的改觀。不過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廠家做出了優秀的數字失真模擬。即便仍有很多人認為數字失真不及模擬失真,但數字技術以這個速度發展下去,達到能夠亂真的地步應該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要知道從POD 1.0出現到現在也不過十年左右。


其次,鍵盤合成器的另一個短板就是其演奏方法,因為鍵盤樂器演奏對於音色的控制與管樂弦樂大相徑庭。這使得用鍵盤來模擬電吉他這類的樂器變得十分困難,即便MIDI鍵盤提供了觸後力度控制,彎音與調製等功能,電吉他演奏中極其細膩的推弦揉弦等技巧還是很難讓鍵盤演奏者方便的表現出來。一些軟體音源的解決方案是,對每一種演奏方法都進行單獨採樣,對不同的演奏方法分別建立目錄,這樣每一個音都會有不同的演奏表現方法,但多數音源在切換演奏方法上並不方便。所以,如果你能夠坐下來用一下午調整一段小演奏的話,你可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果。但是想在實時演奏中獲得同樣的效果,可能性並不大。

為了適應不同樂器的演奏方法,MIDI控制器廠商推出了越來越多的模仿聲學樂器的控制器,例如電鼓,MIDI電吹管,MIDI手風琴等等。德國的Endeavour公司前一段時間推出了一款名叫EVO的鍵盤控制器(演示視頻:Endeavour Evo Series One ethernet keyboard controllers),它能夠識別手指在鍵盤上的位置與不同方向的移動,給鍵盤演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更完善的音頻協議出現,更多能夠控制細節的控制器發布,演奏表現上的問題也會逐步完善的。

最終回到問題上,合成器能提供的可能性較之聲學樂器只會越來越多,能夠達到和聲學樂器一樣的效果也只是時間問題,在技術層面上實現沒有什麼無法逾越的障礙。之前回答的朋友有人問合成器代替吉他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它的意義在於你不用花幾萬塊買一把頂級吉他就能獲得它的音色,你可以把50把吉他、50種箱頭存進一塊硬碟,你可以隨時隨地演奏你中意的吉他音色而不用考慮外界條件的限制。

不過,聲學樂器的演奏作為一門獨立的技藝,聲學樂器現場的欣賞作為一種獨立的審美,加上演奏聲學樂器帶來的快樂,絕對不會被合成器替代。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裡你所指的用來替代傳統樂器的「合成器」一般來講根本不是什麼合成器,而是採樣回放,跟傳統意義上的電子音色合成關係不大,當然也有比如pianoteq這種物理模擬原理的(這個可以稱作合成器)。

在商業應用上很有意義,因為相對於純器樂曲來講,一般歌曲,對於樂器演奏的要求並不高,並不需要個人化的演奏。另外虛擬樂器所達到的低成本製作也讓很多需要音樂的綜合作品得以完成,例如獨立電影,獨立遊戲等——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請得起高水平的樂手或者樂隊錄音。

但是我個人認為:樂器的終極意義在於個人表達和自我滿足。
從這個方面來講,用所謂合成器替代傳統樂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例如:一個喜歡彈吉他的人彈吉他得到了內心的滿足,這不是他用虛擬樂器畫倆midi音符做了兩個riff能夠得到的東西。

另外,整個樂器的演奏和聲音傳播的過程中熵是相當高的,一切微妙的東西都能讓聽者體會到「這是真的」。

我就是做實驗合成器和模塊合成器的。合成器因為和電子技術結合,可以有非常多種不同的界面,可以探索人類演奏不同樂器時所能夠達到的表現力和表達程度。


完全替代不可能。
合成器如果技術上可以取代電吉他了,學習合成器技巧也會非常複雜,不如直接用電吉他。


數碼產品和物質產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數碼本身是沒有材質之分的
而音樂的魅力正是在於樂器材質和製作工藝差異化
換句話說
你跟siri問路永遠沒有向公交站的協管員老爺爺問路感覺溫馨
數碼樂器提供了另一種形式的音源再現 但真實的樂器給予了我們剩下的那部分感知和體驗


不可能 而且是完全不可能
其實顫音 揉弦 這些東西早就做出來了
但我們知道那是一個合成器合成了一個吉他RIff 或者一段Solo 樂句
我們是這樣讓它成為音樂的
吉他則是吉他手彈出來才成為音樂的
這是本質上的不一樣

就拿鋼琴來說 合成得最好的樂器
現在的合成器已經可以把鋼琴幾乎所有的音色采出來了
一個音有127個力度 但為什麼還是要彈鋼琴呢 ?
還是要讓琴槌去擊弦呢 ?
這個事情只要去問鋼琴家就可以了

好好練琴是王道
不想練的話就找個可以合作的吉他手
合成一個Steve Vai的專輯是不可能的
可以說這已經是合成器音樂的誤區了


打飛機能代替正常的x生活嗎?


我相信有一天一個人也可以被一根數據線傳輸的。這個其實也就是個時間問題。用合成器代替電吉他或者其他樂器也是一個道理。你可能能輕易做到前50%,但是剩下的50%的難度是成幾何級數增加的。電吉他的音色要經過琴弦振動,拾音器,前級放大,後級放大,還有最後的箱體和喇叭。別說模擬這整個過程中的諧波了,就是今天都沒有能把吉他音箱模擬的一模一樣的設備。


非常同意 @東平 的以下觀點

合成器能提供的可能性較之聲學樂器只會越來越多,能夠達到和聲學樂器一樣的效果也只是時間問題,在技術層面上實現沒有什麼無法逾越的障礙
不過,聲學樂器的演奏作為一門獨立的技藝,聲學樂器現場的欣賞作為一種獨立的審美,加上演奏聲學樂器帶來的快樂,絕對不會被合成器替代。

個人觀點是:
技術上音色上,合成器代替傳統聲學樂器,都只是時間問題。
合成器無法代替的,也僅僅是演奏者的感受,比如樓上所說的「白松木味」。

我們已經知道現有的合成器,外形,音色,感測器,都有這非常大的變化。以前的合成器可能只會有一個搖桿,但現在的戰斧(AX Synth),感測器方面,更增加光感控制器,條形控制器,調製把等。雖然從個人的實際感受上來說,這款產品算不得成功(音色模塊過於雞肋,觸控不好掌握),但是,從這款產品的的發展上,你是否能隱約嗅到一些未來的味道?

再舉個例子,樓上說合成器無法完成一些吉他相關的技巧,我現在使用的一款roland GR-55效果器,當然你可能說這看上去就是一款普通的效果器呀,不過等你聽到吉他發出管樂弦樂的聲音後,你就會知道,這確實是一台合成器,只是把整個傳統吉他當做感測器使用。吉他只是提供一個震動信號,真正的音色全然來自於合成器。我需要先說這確實也不算是一款成功的產品,在一些合成器音色(PCM)方面,信號的強弱總會有差距,常有漏音,泛音等情況出現,然後瞬間就被拆穿。
但是在模擬音色(MODELING)方面,基本可以亂真。其中包含了常見的吉他如,LP, TELE, Strat, 空心吉他, 民謠/古典吉他, 曼陀鈴, 尤克里里等。 不僅吉他類型可選,就連tone旋鈕,拾音器換擋都可以選擇。再加之操作上本身就是吉他演奏,所有的吉他技巧都完美兼容,任何一個觸弦都像是普通吉他拾音器所發出的。那麼你哪裡來的自信可以說自己不通過眼睛,就能夠聽出這並不是真正的某款吉他所發出的聲音。

當然,電子合成器本身就是讓不會吉他的人彈出吉他的聲音。如果還是要彈吉他,那對於鍵盤手又有什麼意義呢?當然我在這裡並不是說這樣的合成器就有意義(對於吉他手來說能省得你去買n多把吉他算是意義么)。我在這裡所要談論的,是一種趨勢。

想像一下,如果哪一天,鍵盤上裝上一根有彈性的鋼絲可以模仿吉他左手,腳下踩一個踏板模仿吉他右手。。。諸如此類。那麼,對吉他的模仿,就真的就那麼不可實現么?


為啥糖精沒有白糖好吃?為啥雞精兌水沒有雞湯好喝?為啥kindle讀起來沒有紙質書好看?為啥紅燒牛肉麵就是沒有紅燒牛肉好?


不僅電子樂器,傳統樂器最終也會被合成器(軟體/硬體)取代。有些已經被取代了。


midi鋼琴什麼的就不說了
說薩克斯,
克里普頓有一場演唱會,期間,上面有個樂手一直用一個電吹管配合著midi鍵盤接電腦吹SAX音色,音色真的很爛,跟吹樹葉一樣,但是,人家的技術真過硬,真過硬,這麼爛的音色,就是覺得好聽,
《Live.On.Tour.2001》約53%處 什麼歌忘了


……先不討論替代的意義 主要問題是沒有替代的必要

合成器的優勢是創造本來沒有的聲音 電吉他的優勢是成型的彈奏動作、一套學習規範和特殊動作帶來的音色變化 為什麼要替代?理論上說合成器音色當然能覆蓋電吉他 但是沒有必要性啊


當電子合成器能夠模擬出類似於電吉他抖弦的時候也就差不多了,技術問題而已,取代是遲早的事
但是關鍵是何必呢?!


合成器的音源已經不是問題:
日本的prominy已經推出了質量非常不錯的音源
demo:
http://prominy.com/demo/V_METAL/video/V_METAL_Dark_Unicorn.html

模仿strat的音色:
http://www.prominy.com/demo/SC/Its_About_You.mp3
http://www.prominy.com/demo/SC/SC_Bach_inv4.mp3

雖然在知道是合成器的情況下還是能感覺出差別,但是盲聽的話足夠以假亂真,弄一些配樂已經不成問題

操作上也不是問題,從roland出的產品就可以看出來

但是合成器終究是合成器,彈得再high也不見得能調動現場的氣氛。音樂有很多主觀的成分,有時甚至不是音樂本身好聽與否決定的,很多的細節決定了最終的效果:例如有些大師就非常在意刮弦的瞬間產生的噪音,如果刻意消掉了那個聲音,音樂會變得非常乾淨,卻顯得很假,就像早期合成器電子琴一樣的聲音,所以現在好的合成音源(如prominy提供的)都在這種細節上提供了很多選擇,時有時無的噪音反而使得觀眾覺得這是真實的好音樂需要的要素。又如交響樂隊的指揮也可以被機械代替,但是正是人為的誤差和即興發揮才會產生現場所需要的效果。

說到底就是存在即合理。


理論上可以 實際上很難 最大的問題是有沒有必要?

電子樂器的一大好處就是太tm好調了 音色要更暖更硬更梆梆梆都刷刷刷就可以
但是這些電聲樂器(比如說電吉他)也可以實現。
啰嗦一句 電聲樂器和電子樂器之間主要差別就是數電和模電。

就目前的表現來看,電子合成器有它特有的、傳統樂器做不出來的音色,而傳統樂器以後一個經濟實惠的路子大概是電聲樂器,聲音信號轉模擬信號,經過一些處理,輸出,倒也是增加了更多玩法,當然數字效果器的加入也是會有貢獻的。

總而言之,電子樂是個好東西,但是它美妙之處是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音色而不是去模仿。


鉛筆能代替鋼筆和簽字筆嗎?


這個得問物理專家和程序專家


不可能,因為合成器是去模擬吉他發音,吉他是屬於自然發聲,發聲規律極其無序。合成器是數碼設備,精確,是數碼產品的優點,也是缺點,1就是1,0就是0。所以合成器很難做到這種無序性。吉他上的各種感情表達技巧更是難以模仿。不然以後會出現一種叫做合成器吉他手的職業了。


推薦閱讀:

有沒有什麼歌能表現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意境?
怎麼全面系統的擴大聽歌量和範圍?
Deep House 風格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該風格的傑出藝人有哪些?
如何評價《大魚海棠》的配樂?
有哪些很燃的純音樂?

TAG:音樂 | 電子音樂 | 電吉他 | 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