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巧克力的味道好壞?
@Kanki Gu的答案寫的特別好,基本是專業的方式,推薦大家去看一下。不過其中有一個小點我有點不同意見,關於巧克力外觀也就是光澤,主要看是澆模還是塗衣,通常來說,前者會更有光澤一些,後者會黯淡一些。
普通的工業巧克力如德芙確實也可以品鑒,但是並沒有必要,對於大部分人(包括我) 掰開來扔嘴裡嚼嚼吃就已經足以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了。
對於小部分比較精品的巧克力,也有相對專業的品鑒方法,當然可能看起來很裝逼,品鑒這種事,就是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感受到所品鑒事物的每一個細節。
一般來說,按照這幾個步驟來足以判斷了,事實上,根據我對其他東西的一些簡單了解,很多東西大體上也都是這幾個步驟,聞、品嘗味道、口感,最後感受回味,比如葡萄酒、咖啡、精釀啤酒、乳酪等等。
拆開外包裝之後,可以先聞聞味道——不應該有土腥味、汽油味等各種難聞的刺激性氣味,可能會有各種果香味、堅果味道、烘焙的味道乃至於蘑菇等味道。
然後可以根據需要折斷成自己覺得合適的大小,可可脂含量高的黑巧,通常非常的鬆脆,折斷時候的聲音會很清脆,同時基本不會有什麼小碎塊,圖是我剛剛拍的,巧克力是pralus 的單源印度尼西亞可可75%巧克力。
再之後就到了品嘗環節,好的巧克力,通常的品嘗方法是放一片在舌頭上,利用口腔和舌頭的溫度等待它慢慢融化,然後在這時候感受裡面各種味道是否平衡——不至於某種味道過於突出,比如苦味甜味酸味。口感是濃厚到近乎油膩,還是清淡、有沒有顆粒感,是否順滑,是否有令人討厭的人工香精味道等等(人工香精味道通常會比較突兀刺激)。這樣的步驟的話,一般一塊巧克力大概在5-10分鐘會「化」完了。但是別急,品鑒還沒完,好的巧克力會如好的酒一樣會有比較悠長的回味,即使巧克力已經吃完了,但是口腔里依然還能感受到一股悠長的回味,這個回味的長短也是衡量一款巧克力好壞的重要指標。
額外說句,各種香型描述不僅僅是葡萄酒有,也大可以直接用在其他品類比如威士忌、精釀啤酒、巧克力,咖啡上,如果你很精通這幾個中的某一項,入門其他的就會很快。
祝品鑒愉快^_^巧克力有很多不同種類,這裡主要說的黑巧。巧克力和紅酒一樣,地形、氣候、土壤等因素都會極大地影響品味,因此仔細品嘗巧克力複雜的風味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的步驟是我根據幾個不同來源整理翻譯出來的。其實 @talich和 @張緒海 已經說得很好了,我在這裡只是擴展和補充一下。
- 找到一個合適的環境,這個地方最好沒有雜音,空氣也是清新的。
- 用麵包、蘋果、或清水重置自己的味覺。
- 按可可成分或者顏色深淺給有待品嘗的巧克力們依次排序。
- 觀察巧克力的光澤和色澤。巧克力的表面應該是平整無暇,帶自然光澤的,仔細觀察能看到反光甚至棕色的彩虹。通常顏色越深,味道越豐富,但是顏色淡也可能是該種可可豆的特點。掰一片巧克力下來,聲音越清脆通常巧克力越新鮮品質越好,聲音笨重說明巧克力調溫不當。可可成分越高的巧克力,通常掰斷的邊緣也越整齊,不會有碎屑。
- 確保巧克力處於室溫(25攝氏度),太冷會使得巧克力無法完整把其複雜的味道展現出來。
- 享受巧克力的香氣。產地和做法不同通常會帶給巧克力不同的香氣,水果,堅果,香料,鮮花,不一而足。
- 品嘗味道。放一小塊到嘴裡,讓其在舌尖融化,感受巧克力的濃稠和絲滑。盡量少去咀嚼巧克力,好的巧克力會完全融化在口中。感受味道的融合和變化,通常黑巧只含可可、香草、和糖。吃出來的味道很有可能和聞到的香氣是一樣的,不過有時候也會有些不同。吃完之後,可以注意一下味道是否依然環繞在口腔中,是否有金屬或者奇怪的味道。
- 記錄下自己的感受,並為嘗試下一塊做好準備。
另外,如 @冷哲所言,一般好的巧克力都會明確標出巧克力產地(通常會具體到國家和村莊的名字),可可豆的品種(Criollo還是Trinitario,是不是pure-bred),可可成分佔巧克力總重的百分比。部分巧克力還會有產品編號,手寫的保質期。
Resources:
Chocolate Tasting Guide
How to Taste It- The Story of Chocolate
無心一槽,謝謝大家的贊,後面更新一下具體的鑒別方法~
…………………………………………………………………………………………………………………………以下是原答案:
我想槽兩款市面上最常見的巧克力√
德芙應該叫可可味糖果,並不知道它算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巧克力,只知道在分類考究的糖果店德芙被劃為糖果而不是巧克力…
甜膩的要死,尖銳的化合香精味。
黑巧的可可含量低到令人髮指。
要知道現在稅錢越來越少,進口貨越來越不值錢,有好些其他洋貨都比德芙便宜,味道更醇厚,(例如德菲絲,歷德,還有一些俄羅斯的牌子記不清了)工藝口感都吊打德芙,國產也逐漸有了些良心品牌,比如某A開頭牌子,性價比甩德芙幾條街,倒也一直不溫不火,很是奇怪。倒是德芙的價格比起幾年前穩漲不降,造作的甜膩一點也沒有改變,唯一進步的是廣告打的花樣百出。
前陣子出了抹茶的?
給我爸一塊他說齁得燒心。
至於費列羅…我記得我小時候費列羅還是稀罕物,現在的趨勢確是越來越普通,那陣還有三個黑球的紙盒包裝,後來越來越難買最後找不到了,不懂為什麼,明明黑球最好吃,現在便利店裡只剩下黃球,最近還搞出了黑白黃三個球的分裝,我還是只喜歡黑球。包裝也早就更新換代成了透明的,後來搞出了健達奇趣蛋,非常非常商業化的產品,或許費列羅的定位本就如此,神化它不過是因為我喜歡。
感覺倒像是看著一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佳人一點點走下神壇,踏足人間煙火。
也不知道是費列羅變了,還是那段三個巧克力球就能讓我開心的少年時光一去不復返了。
但,德芙還是要槽的。
就是說,Dove就該是洗髮水。
反正我今天就想吐上一槽,不槽我難受。
不用理我,over.
………………………………………………………………………
更新:
先糾正一個誤區,巧克力並不是可可含量越高就越好,主要是它的口味是否適口,配料和可可的比例是否到位,有沒有過酸,過甜或過軟過硬。
首先,氣味。
有些巧克力拆開包裝首先聞到一股甜味,別問我怎麼區分,就是你一聞就知道的,一股香精的味道,類似巧克力味珍珠奶茶的那種氣味,而不是可可的香味。
這種巧克力一般含有比重不小的香精的成分,以至於蓋過了可可本身的香味,私以為,這種氣味不算難聞,但就像胭脂俗粉般千篇一律,毫無亮點,也無誠意。
那好的巧克力應該是什麼氣味?
我認為那是一種很綿柔的香味,可可和奶油柔軟的味道,甚至有些非酒心巧克力開盒以後能聞到一股若有若無的酒味,那是因為配料里有利口酒、威士忌、香檳等。往往廉價的巧克力也用不到這些配料。
一些可可含量高的優質巧克力更明顯,有一股焦香,那是去了粉飾的可可豆本身的氣味,入口以後,主要分味道口感和熔點,先是味道方面,苦味是否合適,酸味是否明顯,甜度是否適中。
巧克力中也分乳型巧克力和純巧克力。市面上最受歡迎的最常見的往往都是乳型巧克力,也就是牛奶巧克力。口味偏甜,配料豐富。
但,
過甜的巧克力總是讓我生疑,我認為它是在用過盛的甜來掩飾材料的不足。
反正真正的優質巧克力不會讓你吃了一口就想滿世界的找水喝。
另外部分巧克力會有酸味,這種情況往往在黑巧等可可含量非常高的巧克力中發生,巧克力的純度越高(可可固形物含量高),意味著添加的糖奶油等越少,也越硬。酸味來自可可中的醋酸和乳酸成分,苦味來自可可中的多酚類成分,澀味來自生物鹼成分,
別忘了,可可它本身,是苦的。
精心細緻的調配才讓它擁有了奇妙的味道。
其實呢,對於可可含量百分之六七十的黑巧克力來說,能否把酸味中和得恰到好處,弱化它的苦味,也是黑巧克力的評價標準。
但90%以上的純巧克力就比較特別了,一般人難以接受,但喜歡的人會感受到黑巧不一樣的魅力,它就是可可的真面目,苦澀悠長,焦香泗溢。
你想體驗它的香味,就要承受它的苦澀。
黑巧就像遠處夜幕中的少女,披著黑斗篷,你能看見她手裡的槍,你能嗅到她的陰沉,她的晦暗,帶著北極的冷空氣,她眼裡的冰川與積怨,和胸前的鮮血,但當你看清她的時候,恍惚間她已經捧著一大束可可花向你跑來,那身後的背景哪裡是黑夜,明明是宇宙星辰,和她眼裡溫潤的星光。
熔點和口感,
口感和熔點有直接關係。
巧克力的熔點過高過低都不合適,低了不易保存,高了味同嚼蠟,一般巧克力的熔點都在37度左右,這個溫度既能保持常溫下固態,又能做到入口即化。
「不溶於手,只溶於口。」
但可可含量很高的黑巧熔點也會高一些,質地也更加堅硬。
然而生巧算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巧克力始終存在爭議。
如果一塊巧克力即不是黑巧,又在口中久久不融,那你心裡就要有數了,這不是優質巧克力該有的特點。
我覺得比較好吃的基本上就是松露巧克力和黑巧克力。太甜的巧克力、加的雜七雜八的東西太多的巧克力,基本只能用來充饑,談不上味道好不好了。
松露巧克力就不說了,一般都不錯。
黑巧克力的話,實在是要看個人口味,沒有哪一種是絕對的好或不好。正經的黑巧克力,一般有這麼幾個特徵:
1. 標識可可含量,一般都是百分之六七十,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
2. 標識可可產地。
之所以標識可可產地,是因為黑巧克力的其他配料很少,基本上保持著可可的原味,而各地的可可味道有著細微的差異,所以為了體現出可可的風味,就要保證製作這一塊巧克力的可可都是同一產地的。黑巧克力的可可的來源至少精確到一個地區,有的會精確到一個村子。這可以通過包裝看出。不在包裝正面明確標出可可產地區域的黑巧克力,基本上就不必買了。當然,要注意的是,有的黑巧克力正面只標可可的產出國家,而側面或背面才標出具體產地區域,這也是靠譜的。
比如
正面可以讀到的信息是70%可可,可可產地是委內瑞拉的Ocumare山谷。重56克,這算是較小的包裝,但黑巧克力一般包裝都很小,一百多克就算是大的了。而且正經黑巧克力一般也略貴。圖中所示這種售價大約在8美元上下。正經黑巧克力零售價往往在7美元到15美元之間,典型售價大概是7-9美元。
不同廠家的黑巧克力,分塊大小不太一樣,產地範圍也不太一樣,製作手法更是不同。因此做出來的味道可謂千姿百態。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最好多吃幾種,看看哪種適合自己的口味。黑巧克力的典型口感有花草香、煙草香、柚香、檸檬香等等。都有著細微差異。有的黑巧克力會標識出自身的香型。但老實說,感覺不是非常靠譜,到底某種香該怎麼形容,每個人都有不同,除非是老食客,否則看這些香型還是有點像看天書。
吃的時候不要嚼,要讓巧克力自然融化。這才能夠嘗出一種可可獨特的香味。如果巧克力自然融化得極慢(當然,前提是你沒有像我某次一樣,悲劇地先喝了冰水然後把巧克力放到嘴裡),讓人不得不嚼,那基本不是什麼好貨。如果巧克力一塊非常大,放到嘴裡不嚼就不舒服,一般不是好貨。
好的巧克力未必都是「絲般柔滑」,有的巧克力表面還是有一定的細微顆粒感,這主要和製作手法和配料相關。
就我個人感受,同一廠商的黑巧克力基本上有一個統一的「主香型」,而各產地的則會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可能是由於配方不同,不同的廠商的「主香型」不太一樣。有的柔和一些,有的就顯得粗糙剛硬。有的後味酸味略重,比較持久,有的就不太明顯。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口味。首先是口感。巧克力的口感應該是「軟」的。這個軟倒不是說必須入口即化,但它同唾液的融合度應該是十分順暢(無論快慢)的。很多人應該都有體驗,那些不好吃的巧克力嚼起來好像嚼蠟,實在不能接受。
然後是甜度。雖然不至於像有些人認為「黑巧克力才是真正的巧克力」那樣偏激,但我仍覺得巧克力的甜度應該是有節制的。太甜顯然會喧賓奪主,掩蓋可可本身的醇香(大部分不好的巧克力因為沒有這種醇香所以拚命用甜度彌補,更增加了甜度的負面印象)。
最重要的應該還是可可本身的香味吧。某種程度上就像茶一樣,是有厚度的,微苦過後有一種回甘。不過這種所謂「香醇」似乎很難被量化啊...
另外,很裝13地說,我覺得好吃的巧克力,吃完以後會覺得很幸福。並且這已經在科學上被證實,巧克力中的確含有抗抑鬱的成分。
最後,睡前記得刷牙。貼舊文一篇《巧克力裝逼指南》,過長,過硬,過學院派,請慎讀。
巧克力大概是這個世界上表現最非凡的食物之一,味甜又有苦澀,質地緊密卻又能在溫暖的口中慢慢融化。今天的故事,我們從大眾最喜聞樂見的牛奶巧克力說起。
可可莢果經過發酵、乾燥、烘焙、研磨得到巧克力漿,又經過碾壓得到可可粕餅和可可脂,可可粉就是由粕餅製成,可可莢果中含量約55%的可可脂變成製作巧克力最重要的原料,為了好吃,就要加入糖,牛奶,香料等其他原料。
1876年,瑞士的丹尼爾彼得用乾燥奶粉製作出了最早的固態牛奶巧克力,自此,巧克力才真正開始在全世界風靡。又是瑞士人林特的發明——海螺機,能把糖和奶粉與可可漿充分揉壓,極大豐富了口感,至今,歐洲大陸的牛奶巧克力都用乾燥的全脂奶粉來製作,它能帶來偏新鮮牛奶的風味。而英國偏愛使用液體牛奶,加糖混合後,濃縮成固形物,牛奶蛋白質和食糖在熬煮乾燥的過程中產生褐變反應,得到焦糖化、熟乳化的特殊風味。美國卻藉助於脂肪消化酶,產生略顯酸敗的香調,與動物乳脂餘韻交融,讓風味更加繁複。
初級bier開始摒棄德芙費列羅,給女朋友買當下行銷做得最好的godiva,甚至能講講godiva夫人裸身騎馬的故事,告訴女朋友這是巧克力中的勞斯萊斯,但是姑娘們,godiva真心不算好,很多巧克力大師將godiva批評的一文不值,一直強調的「高級原料」甚至都不是自家的,只是由Barry Callebaut(嘉利寶)生產的平庸原料。
嗯,到這兒了,像我這麼矯情做作的人,各位看官,應該知道說牛奶巧克力不符合我的逼格。所以,這篇文章的重點,當然是在中級bier入門之——黑巧。
黑巧克力其實不太受女生歡迎,受了金帝德芙的誤導,很多姑娘覺得好苦啊。苦味和澀味,是由可可固形物帶來的;而巧克力的外觀和稠度,入口即溶感受絲滑,冷的時候又質地堅硬,是因為可可脂的物理特性。可可脂提取後是淡黃色,甚至有純白如羊脂的!!不是黑的!!判斷品牌巧克力優劣,可可脂含量才是重要指標!!
比如在高檔黑巧克力中,大家可以看到,常常有70%巧克力等等標識,這個70%的意思是,依重量計,70%是可可脂和可可固形物,約30%是糖(含有少量卵磷脂和香莢蘭)等等。(1)備註
所以苦不苦,跟這個巧克力好不好,真的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至於發胖,對身體不好,更是扯淡,可可豆中鉀、鎂的含量很高,對人的心腦血管很有幫助,同時也還有大量膳食纖維,可可鹼,多酚類和礦物質。一塊110g巧克力塊約只含有250大卡的熱量,巧克力本身並不會讓人發胖,而是巧克力製品中大量的糖分造成的。
作為風味最濃郁又最複雜的食物之一,除了本身的微酸和苦澀,巧克力裡面還發現了600多種揮發性因子,細品風味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 可可豆本身的澀味和苦味。
- 發酵果肉的果香、葡萄酒和雪莉酒味,還有醋味。
- 「自消化」豆類的杏仁香、乳香與花香。
- 烘烤,褐變反應的烘焙味、堅果味、甜味、泥土味、花香和香料味。
- 添加的糖分和香莢蘭的甜味以及香料的溫潤特性。
- 添加的牛奶固形物,焦糖和奶油硬糖,以及煮過的牛奶和乳酪的香調。
因此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目前市佔率最高的法國巧克力原料商Valrhona(法芙娜)最早把產地還有年份概念引入巧克力,自此,bier們開始講究可可豆的產地,追尋哪個莊園的出品最好,把最好的產物,製成「Grand Cru」系列,如同葡萄酒,我們開始講究風土,講究可可豆生長的所有環境因素,土壤、地理、地貌、水質、氣候與種植者的互動,在經歷發酵,烘焙,研磨,精鍊調配等重要製作過程後,所得到的味道。開始有高級bier在他人形容XX有巧克力味時,歪著頭問,「你說的是哪種巧克力味?」
通過繁複的品鑒體系形成,頂級巧克力品牌開始製作單源巧克力,意指由單一產地、單一莊園、單一種可可豆製成的巧克力。第一款有年份的單源巧克力是由Valrhona在1998年推出的「Vintage」系列
就品種而言,巧克力大概有幾種豆種,分屬三個植物類群。大致可分為Criollo、Forastero和Trinitario三種。
- Criollo風味清淡,但香味濃,含有幾種最細緻優雅的風味,令人聯想起花香和茶香,但十分嬌貴,栽種不易,容易遭受病蟲害,且對新環境的適應力很差,不利於移植,產量僅佔全球產量5%;絕大多數單源巧克力使用的都是Criollo品種的巧克力豆,不同產地亦有不同風味。
- Forastero是最大眾化的品種,口味較為焦香卻有苦澀,因而不如其他品種,但由於不易罹病,生命強韌且多產,產量佔90%左右,適合一般商業用途。它風味不足,需要高溫炒焙以增添其焦香味。
- Trinitario則是兩者的雜交品種。結合兩個品種的優點風味濃郁且易栽種,口味介於Criollo與Forastero之間,主要產於千里達及委內瑞拉,佔總產量的 10-12%。
- 第四種比較特殊,是晚於criollo發現的Nacional,它是Forastero的變種,也是高級品種之一,產量極其稀少,只產於厄瓜多,具獨特辛香味及花香味,這個品種的特別之處在於:如果離開厄瓜多栽種,它獨特的香味就失去了。
- 因此,現在行家們都承認4種豆種,而在大眾文獻裡面幾乎只記錄了前三種。
在中級bier口中,全世界最好的巧克力大概是義大利Tuscany的巧克力廠商 Amedei 所出產的Porcelana。來自Criollo最優質出產地,委內瑞拉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小鎮 Chuao。要到達Chuao,只能穿越熱帶雨林,或者從海上乘船到達,出產純種criollo和混種criollo可可豆,而100%純criollo品種的,叫Porcelana,全球只在Chuao可找到。
之所以chuao現在名氣這麼大,這麼夯不啷噹,完全來源於amedei兩個富二代的報復行為,起因是Valrhona曾在多年前使用此村莊豆子製作一款名為chuao單源巧。對巧克力極度狂熱的義大利兩兄妹Alessio Tessieri和Cecilia Tessieri當時試圖代理Valrhona進義大利,卻換來一堆白眼。Alessio直接飛往Chuao多次,繞過所有中間人,直接與Chuao村的合作社洽談。同時遊說接有Chuao業權的國家政府,最後以3倍價錢成交,壟斷了所有chuao。(2)以如此高昂成本換來的可可豆,當然不便宜。再加上製作的複雜,Chuao可可豆(包括Porcelana)的可可味特別濃厚,製成後,需要放置20天以待味道溫純,比市面上一般巧克力費時4倍。
Amedei自此一戰成名,甚至開始威脅到Valrhona的霸主地位。但近年來,chuao已經無法壟斷,開始賣給其他巧克力商。
終於說到高級bier了,大多數人認為criollo最珍貴,但是如果不單純以產量和商業需求論,豆種之間是否有絕對優劣?如果Criollo很珍貴,那麼比它更晚被發現、更稀少的Nacional是不是更好?
對於高級bier,絕不以豆種論英雄。他們認為不同豆種有不同特色,這些特色隨地域及栽種方式產生變化,他們相信各個產地都有潛力種出獨一無二的可可豆,南半球的風,北半球的雨,每個產區每個年份都有其特性,而這些特性通過不同廠商,不同巧克力大師,調配出最完美的口味。他們始終認為客觀因素只是品鑒的參考,而主觀來自於所有巧克力大師們匠心獨具的詮釋。
他們絕不會說出chuao通常味道厚重,苦味高這樣的話,要知道,Bernachon就曾經出過55%的半甜chuao;65%也不一定就比60%來得苦,不同風土和製作手法會對只有微小百分比差異的巧克力在苦味上造成口感的影響。他們會分析前調,主體,後味,縱向比較同一品牌同款巧克力不同年份的差異;會橫向比較同款豆子不同品牌、比例、製作手法的優劣。愛Marcolini的溫潤層次豐富,更肯定Pralus的剛猛大膽;對保存巧克力的溫度濕度環境有著相當苛刻的要求,保證品鑒時的味蕾狀態和後續維持問題。如果送女友一款chuao,他們大概會送一款Patrice Chapon 75%,說,「這款巧克力入口帶有圓潤奶韻,中後段卻有堅果焦香,尾韻甚至有些許辛辣,奔放大膽與前段溫柔優雅形成強烈對比,就跟你一樣。」
至於最top那些至尊bier們,已經模糊掉單源,黑巧,混種,牛奶巧,夾心巧等所有概念。他們流連於各大巧克力展,發掘不為人知的小眾巧克力新廠商,判斷下一年風味的發展趨勢,每種風味如何才能搭配出最微妙最適合的口感。他會默默掏出幾塊巧克力,遞給你嘗嘗,說「前幾天做的,混了三種豆,幫我試試是加Bordier 奶油好,還是 Isigny Cru 生乳?」
1:其實各國各廠對可可含量比例定義是不同的,這裡通常是指可可固形物、可可脂相加,另外有些是指可可膏,有些指可可膏加額外添加的可可脂,可可固形物等。
2:還有一種更嚴謹的說法是說Amedei壟斷的其實只有純種Porcelana。
建議用黑巧判別,花式沒辦法的,最好吃可可豆產區巧克力,例如委內瑞拉的豆子產的,chuao的豆子還有別的一些好的產地豆子,然後從酸度苦度,澀度考量,樓上那個五官法,摸其光滑度,看其光澤,聞可可香味,聽掰開的清脆聲,最後品嘗,好的黑巧回味很好的。
拿到一塊巧克力,好還是壞很簡單,(前提拿的是純脂巧克力,拿燕麥的請匿了吧)
一。看光澤度
二。問可可香味
三。掰開 聽「啪啪」的聲音
四。看掰開斷面細度
五。口腔回味感
PS.我不會告訴你我是做巧克力的
感覺好吃就是味道好
成分對中國人來說重要麼
胃說yes的時候腦子不會反對的
關於如何品巧克力,有本書,
The Chocolate Connoisseur
by Chloe Doutre-Roussel
Piatkus Books (October 25, 2007)
http://talich.cinepedia.cn/?p=124
有巧克力特有的光澤和氣味,放在口中立刻融化(溶點據說是35度),沒有殘渣,絲般潤滑,而且並不膩。
因人而已,就我這麼簡短的世界最大巧克力公司基層員工從業所聞來看,德芙,好時,費列羅都有一幫忠誠的粉絲。
食無定味,適口者珍吧
這東西我感覺跟玉石一樣,對嘴了就齊活。用他們是石頭行的話叫:看緣。
不過考慮到健康方面的問題,還是別碰代可可脂產品。判斷一顆巧克力的好壞可以由外而內。
首先一顆好的巧克力本身是有光澤度的,然後打開包裝後不用湊很近(廢話誰開包裝時湊很近)可可到香氣就會撲面而來,接著開吃,咬開巧克力的時候,好的巧克力會發出清脆的聲響,最後就是入口即化的口感,可可的馥郁綿密征服味蕾的感覺,恭喜你,這顆巧克力贊極了!可可脂的含量是最重要的指標,濃郁的巧克力口味來自於此。為了節約成本, 有的廠家會摻入類可可脂,通常情況下是棕櫚油,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口味。
糖,可可脂,及其它配料的粉碎及攪拌是巧克力口感細膩幼滑極重要的因素,國內較好的巧克力在注入模具前要在大不鏽鋼桶中攪拌8個小時以上,國外的有的要在16個小時以上。 有些小廠的產品口感較柴,多是由於粉碎攪拌不夠所致。
對我來說,吃好吃的巧克力會打噴嚏。
看推薦人的體重。
或者用牙齒去細細咀嚼,或者含在口裡最溫暖的地方,感受他的融化。只有用你的嘴巴,才能感受到巧克力給這個世界濃濃的善意。對了,不要吝惜銀子,去買各種巧克力吧。
評價一款巧克力是否味道好 除了期望值多少 也包括個人的愛好 白巧克力 黑巧克力 普通的牛奶巧克力或者松露巧克力 酒心巧克力 種種 另附:基本國內生產廠家大多數 包括可可飲品使用的都是同一家廠的產品 原材料大致相同 所以國內這一片基本的問題就是後期生產的口味調製 國外的不太清楚 不好評價
可可脂含量中等70%就可以了,太高了的話。。反正太苦了我接受不了。
推薦閱讀:
※為何當年覺得郭敬明,韓寒的書好看,現在根本就看不下去?
※如何評價歌曲《80000》?
※如何評價京劇泰斗王金璐先生畢生的藝術貢獻?
※如何評價《權力的遊戲》中的瑟曦,如果給她一個機會,能否成為類似於武則天一樣的女王式人物?
※如何評價電影《山河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