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應對親戚對孩子說「你爸媽生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

受」女孩以自殺威脅父母不需要二胎「的新聞啟示,在此一問。

假設家長沒有重男輕女等自私思想,生二胎純粹是為了天倫之樂。假設說這話的親戚和家裡關係密切,不可能做到翻臉相向。請問如何應對,才能既堅決表明自己的立場,又不至於鬧太僵,還能不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二胎養育方法論,更多二胎養育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侄女家的真實故事:

侄女三歲的時候家裡又生了一個男寶寶,親戚去醫院探望的時候就對侄女說:「你喜不喜歡弟弟?你不喜歡的話,我把他抱走送人好不好?」侄女聽了以後啥都不說就直接跑出門了。

幾分鐘之後,侄女帶著醫院保安回來,指著親戚說:「這個人要抱走我弟弟」。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首先,這樣一個問題的提出,反映出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所謂「熊親戚」所說的話對孩子可能帶來多大的影響,多數礙於親戚之間的情面,也覺得這樣「開玩笑」是無所謂的;第二,也是多數中國家庭缺乏的一點,缺少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和愛的表達,以「含蓄」為借口,拒絕情感層面的交流。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的行為都是通過觀察學習獲得的,再通過向外界表現行為獲得反饋來改變預期,逐漸形成穩定行為模式與人格特點。在人格形成初期,也就是童年時候——幾乎所有心理學家都認為童年是對一個人人格形成最重要的時期——個體所獲得的信息對之後的行為和認知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且不具有在語義背景下分辨出這是「開玩笑」的能力。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在面對一頁印刷成品的時候,你可以標記、注釋、塗改,但你無法改變這一頁的基本內容和主題,而面對一張白紙(孩子)的時候,你隨意的塗抹都將成為這張紙上內容的結構和框架。當一個孩子在接收到「父母可能拋棄他」的信息時,所產生的不安全感是震懾性的,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採取措施彌補,甚至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強這樣的信息,只是因為「好玩兒」、「孩子的反應很有趣」,那麼最終導致的可能是依戀關係的扭曲,甚至是孩子人格形成的不完整:正如題中所述,女孩甚至以死相逼,因為在她的認知中,這種不安全感是切實存在,並深深地為之感到恐懼。

第二點,「含蓄」似乎是中國人自居的一項「品質」,卻是許多外國人認為中國人很奇怪的一點:They never kiss
or hug their mum, nor call their parents just to say hi. 中國人很少會把「我愛你」掛在嘴邊,而是更願意通過行動來表達感情,這一點在親子關係中尤為明顯。父母感到自己在無怨無悔地付出,通過努力讓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資源,而孩子卻感受不到這份來自父母的愛,因為父母不曾告訴他:因為愛,所以我們這樣做;他們的感受是:因為他們是我的父母,所以他們應該這樣做。孩子與父母的安全依戀關係需要父母長期的「愛」的投入,不僅僅是料理孩子的生活、提供經濟條件和物質條件,而是真真切切愛的表達:「我愛你,而且在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能夠減少我對你的愛。」若能夠建立這樣一個長期穩定的安全依戀關係,那麼題設的情境也可以輕易化解了。


鋪墊了這麼多,到底應該如何處理題設的情境呢?最符合心理學原理的做法:及時地、當著「熊親戚」的面,直接否決「對你的愛就會減少」的觀點,並且表達「父母給你的愛永遠是無條件的、最大最好的」,而長期來說,要建立「愛與資源不等價」和「因為我們是你的父母,所以無條件地永遠愛你」的認知,形成強而穩定的親密關係,在安全的依戀中,讓孩子學習「表達愛」,體會給予愛的快樂,才能對於新的生命有足夠的熱愛,對未來的弟弟和妹妹有愛,而不是自動地把他們認作「與我競爭父母的愛的對手。」


對了,別忘記還有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不好意思」。題設已經表達了會「礙於親戚的情面」,還有父母們自身羞於表達愛的情況,也都很容易理解。這不能怪父母,因為他們也是中國父母的孩子,也沒有從父母那裡學到如何表達愛。所以如果你問:我不當著親戚的面,在事後向孩子說明,可以嗎?我的回答是:當然不行。大家都聽過巴浦洛夫的「狗與唾液」的條件反射實驗,這是行為主義的基礎理論,而在刺激-反應形成關係中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時效性,當一個刺激與其對應的反應之間間隔時間越長,形成的聯繫也就越弱。所以當親戚的話語對孩子造成了很強的心理衝擊,父母不及時地修補,事後再來說明,能有多大的效果?我們可想而知。


我們一直會告訴他,有了妹妹只是多一個人愛你。並告訴他如果有人那樣開玩笑,你要勇敢的告訴他,你說錯了,媽媽愛我們兩個。
在妹妹沒有出生的時候,有個鄰居突然這樣跟兒子開玩笑,雖然我之前跟他說過,但是第一次面對的時候,他還是很無措的,眼神里有懷疑,我當時就問兒子,他說的對嗎?媽媽是怎麼跟你說的。兒子立刻很堅定的對他說,你錯了,媽媽愛我。我會立刻圓場,看看我兒子多聰明,你們騙不了我們。
有些立場不能被打破,那是對孩子的傷害,他會自我懷疑。我們要讓孩子永遠自信。

…………
現在大寶四歲多,二寶一歲八個月。
大寶很懂得呵護妹妹,雖然也護自己的玩具,也會小欺負妹妹一下,但是很懂得照顧妹妹,會給她穿襪子,給她講故事,輕輕的拉著她走路。
妹妹很愛呵呵,睡醒看到哥哥就會非常興奮,如果早上想把妹妹提前喊醒,把這個任務交給哥哥,妹妹就算沒睡夠也一定不會哭鬧。喝水吃飯買玩具一定會記得有哥哥的一份,就連喝完奶,也會說,哥哥奶。
他們偶爾會有小矛盾,但至今沒有發生過打架事件,會有小爭寵,那就一人一邊都抱懷裡。
誰錯就批評誰,很少有偏袒現象。


我小時候,一些姑姑經常開這種玩笑。
我就一個勁哭。

我媽是個比較直的人。

我媽媽對那些熊親戚說:「媽媽(這裡指我奶奶)生了xxx(我爸爸),也沒有把你們扔出去!」


我覺得說句「你不要嚇我家孩子。」不算翻臉。
我覺得對自己孩子說句「他們都是瞎說的。」也不算翻臉。
實在不行你還可以帶孩子出去玩,提前離席,等等。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說法是矛盾的。
關係密切但是會因為你阻止他們說幾句話而翻臉的親戚,那屬於奇葩。
對於奇葩,關係還是不要密切比較好。

我就很奇怪為啥很多人無論啥事都能過得和「兩道鐵軌,救五個還是救一個」這麼驚心動魄充滿了道德困境。
真的沒啥困境的。


不要等人家說了什麼才想到亡羊補牢,自打有了孩子,就應該和孩子之間建立最互信的關係,你的孩子必須是最信任父母而不會輕信什麼親戚的話。

----


我們北方廣大農村有一個十分過份的玩笑,趁著小孩子不注意。把褲子突然拉下來。孩子叫罵伴隨著大人的鬨笑。還有些心理變態還要彈一下小雞雞。我小時候胖乎乎的,一臉憨厚。村里長輩不知道多喜歡我,自然也就經常受到他們的關照。但是我記得六歲一次,我在大街上把村東頭王大爺的褲子拉下來了。從此再也沒有人敢跟我開這種玩笑。他們的眼神看我的時候都帶著尊重。我就是這麼一個漢子。


我看積極教養時最受用的不是方法,而是一個原則: 相信孩子自己有智慧處理他自己的問題。


我們家長最經常的錯就是管了應該孩子自己應對的問題。

這是熊親戚和熊孩子之間對話,家長並不一定都在旁邊的。這個,各位爸爸媽媽應該有心理準備。

我第一次遇到時,也是心一驚,緊張的看女兒。然後她也看我,向我求救。我只能裝淡定: 寶貝,你說會嗎?

她是一貫的表現,不說話,看著我笑了,明顯輕鬆了。

那老太不依不饒,繼續說。

她終於不耐煩,眼睛不看對方說: 瞎說!

我接話: 是的,媽媽永遠愛你!

那老太還繼續,不過誰還在乎呢?

後來有一次我媽跟我說過又有人逗她,她置若罔聞,回家後也沒跟我提。

我在想她自己應對的過程就是自己篤定父母之愛的過程。我只需要晚上入睡前加一句「媽媽愛你」罷了

=
在網路交流獨立場景的親子話題,需要理解每個家庭有自己的模式。把孩子問題還給孩子的原則也依賴以前的親子模式。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反正我說什麼父母也不會在乎的模式,在這種場景下,孩子可能內傷卻表現淡定。父母再什麼都不說,孩子可能就堅信他人所言了。


戲弄孩子取樂,是非常 low 的行為。

他們的目的是欣賞孩子的手足無措,害怕無助;手段是在孩子心裡種下不信任和不安全的種子。這是充滿惡意的。

不要讓孩子獨自面對這種惡意。

打斷親戚的戲弄,正告他不許捉弄自己的孩子。既當面駁斥謊言,掃除了孩子的疑慮;又將孩子救出困境,感受到父母的保護和支持。事後可以向孩子解釋,有的人很壞,喜歡看小孩子哭,不要信他們的話,來告訴爸爸媽媽。

至於親戚尷不尷尬?

那是他自找的。


噹噹當~必須站出來談談我的感受。

前幾天到小區里散心,看到這樣的一幕:

小姑娘一下子被嚇得哇哇大哭,

孩子媽媽卻說:

孩子媽媽面露尷尬,但只能裝著教訓孩子,呵呵陪笑!


哎喲嘿我這小暴脾氣,

我說孩兒她媽你可長點心吧!

為了面子,竟這樣容忍她對你孩子的傷害!

想去抱抱小女孩,她像當年無助的自己

我小時候,也有人這樣對我說過

那種恐懼,現在依稀記得!

曾經我媽試探的問過我:

我真的是那樣回答的:

「你生,我就把他掐死!」

一個幾歲孩子的世界裡,是多麼無助害怕!

當年的自己,多希望媽媽蹲下來抱著我,

跟我說:

當媽之後,我又遇到了這個問題,

有幾次我外出,

果汁奶奶都會抱著果汁開玩笑似的說:

奶奶開玩笑我相信並無心,但心裡不是滋味,

卻又不知道怎麼開口。


幾次下來,我覺得必須要正視這個問題,

否則以後就是對果汁的傷害。

害怕長輩接受不了,

所以我的語氣裡帶著小心翼翼:

孩子的世界非常單純,還不能理解玩笑。

奶奶的話她一定會當真,而害怕會傷害了和媽媽的親密關係。


還有一招糖衣炮彈呆媽屢試不爽—

借著寶寶的口氣跟奶奶說:

小區大媽的碎嘴,長輩的無心玩笑,說實話我也曾討厭過。但是我相信都不是故意而為,無心之過需要好好的溝通,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想想自己以前,也曾因為無心不明理,做了些不禮貌的行為:去別人家裡不洗手抱孩子、使勁親臉蛋、沒經過家長同意就隨便給小孩子吃零食...

誰家還沒有幾個愛逗小孩的親戚,

誰家還沒幾個熱情的小區大媽?

這世界太大,傷害常會有。

孩子多希望媽媽體會他敏感的內心,

多希望媽媽站出來保護自己

而最理智有效的保護,並不是暴力還擊,

是智慧溝通。


【歡迎大家去我公眾號找我玩】

【呆小賀(iD:daima2015)】


面對熊親戚的提問,小木知想起了身上的錦囊以及他父親的叮囑:「如果以後遇到有人和你說你是父母撿來的,或者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還有你爸媽不要你了這種讓你傷心的話,就把這個錦囊交給他。」

親戚好奇地打開那個錦囊,只見裡面只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你TM有病啊!


說一下本人的處理過程吧。
女兒3歲半,我一個大學同學,當著我的面開玩笑的對我女兒說,你爸媽要是生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就不愛你了(我們暫時沒有要二胎的打算。但是之前問過女兒,要是有小dd或者小mm,你喜歡嗎,女兒表示很歡迎家裡有新成員)。
同學說這句話我很無奈,不過我馬上蹲下來,直視著女兒的眼睛認真的對她說:寶貝,爸爸和媽媽暫時不會生小弟弟或者妹妹的,媽媽有你就很開心了。家裡有小弟弟或者妹妹,對你的影響是最大的,所以我們會尊重你的意見,如果你喜歡做姐姐,我們願意考慮你的建議,如果你希望爸爸媽媽只愛你,我們完全能夠只有你一個寶貝。寶貝,媽媽最愛的人是誰(女兒回答,是我)然後我繼續說:媽媽不能保證,如果有小弟弟或者妹妹了,還能花這麼多時間陪你,因為小嬰兒需要人照顧,但是媽媽能保證,媽媽非常愛你!
我同學聽我這麼說,大概也意識到說錯話了,對我女兒說,爸爸媽媽最愛你了。
也不知道我3歲半的女兒能不能懂我的意思,會不會因為一句玩笑話而傷心,要是我不在時,會不會有人開這種惡意的玩笑。
做媽的操心的事情真多啊。
希望我的處理方式是對的,不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你們這些人幹嘛這麼暴躁的回答人家,大家都是親戚,人家就是開個玩笑至於這麼直白地嗆回去嗎,你們那麼回罵很沒禮貌的知道嗎,雖然嘴上贏了其實戾氣很重

有什麼事情就不能和和氣氣地砍兩刀呢


就是啊,XXX叔叔/阿姨家就是這樣的,還好你投胎在我們家,要是在他們家馬上就把你拿去丟了!所以你以後要聽話,要乖!要不像XXX叔叔/阿姨家那樣的情況,肯定你就是沒人要的孩子了!
不要怕得罪人,這種人能這麼說肯定也和你關係不怎麼樣,傷他面子就傷了,別給孩子留下陰影!


作為一個剛懷上二胎的媽媽,過年回去我們就碰上了這樣的熊親戚。
小寶的姑父一見他就說:「小寶,你就留在老家上學吧,你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
當時老娘心裡那叫一個萬馬奔騰:來了,這問題果然來了。臉上還得若無其事地端著,笑眯眯地問問我兒:「寶寶,媽媽有了妹妹會對你怎樣呀?」
我兒果然是我親生的,馬上響亮的回答:「會更愛我!」
當媽的再諄諄誘導:「為什麼呢?」
更響亮的回答:「因為我會幫媽媽照顧好小貝!」
這可是之前無數次演練出來的!再要二胎之前我們,包括身邊的好朋友,都一致對他灌輸這個觀點:有了弟弟妹妹,你就多了一個好朋友,你是哥哥,能幫媽媽分擔照顧妹妹的責任,你很棒,爸爸媽媽會比以前更喜歡你。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熊親戚之所以叫熊親戚,就在於他的低情商。姑父不死心,接著說:「你媽媽騙你的,她肯定要小的不要大的!」
老娘咬碎了銀牙還得繼續笑著說:「寶寶,你問一下姑父,他是不是有了表哥就不要大表姐了?大表姐去哪裡了呀?」
小寶的注意力成功轉到「大表姐怎麼沒在家」這個問題上,他姑父只好訕訕道:「大表姐去男朋友家過年了」。
出門我就再次堅定地跟小寶說,以後姑父再跟你說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就說他「放屁」,媽媽同意你說髒話,你還可以罵他「神經病」!
可惜,這個春節再沒機會讓我兒罵一句「你放屁」


寶寶,去拿溫度計來,瞧,叔叔都說胡話了,媽媽怕他發高燒。一會兒要是量出溫度並不高,那就可能是比發燒更嚇人的病,所以請你順便把媽媽的手機也拿過來,一會兒說不定要撥打120叫救護車。

溫度計取來。寶寶,幫叔叔在額頭上測試一下。喲,不發燒,趕緊地,媽媽打120,寶寶去做作業。

用滴滴打車叫來的士,讓熊滾蛋。


「假設說這話的親戚和家裡關係密切,不可能做到翻臉相向。」


問題就出在這一句。我拿這個句子重新造句給你看:


1、假設搶我家錢的親戚和家裡關係密切,不可能做到翻臉相向。

2、假設強姦我老婆的親戚和家裡關係密切,不可能做到翻臉相向。


3、假設打傷我母親的親戚和家裡關係密切,不可能做到翻臉相向。


這幾句話看起來是不是很荒唐?為什麼?因為這些親戚已經在嚴重侵犯你的利益、傷害你的至親了,怎麼可能不翻臉?


那就對了,憑什麼換成你的孩子,人家都來傷害你的孩子了,你還不翻臉?


原因就一點:你還沒有意識到孩子像成年人一樣也是有感受的,孩子也有尊嚴,孩子被傷害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或者有一定的意識,但是意識的還不夠。

一旦你覺得傷害你的孩子和毆打你的老母一樣嚴重,你看你翻不翻臉!


我記得我小時候的回答真的非常堅決呀,「媽媽,我還是想要一個妹妹。」


在農村老家,類似的情形經常發生。我家大寶經常被二奶奶這樣說。你爸爸喜歡你弟弟,不喜歡你,你媽媽喜歡你弟弟,不 喜歡你,你爺爺奶奶喜歡你弟弟不喜歡你。我大寶將要5歲,小寶1歲半,每當碰到類似情形。我都會抱著我的大寶告訴她,二奶奶給你開玩笑呢,你和弟弟都是爸爸媽媽最愛的寶貝,爸爸媽媽還多愛你幾年呢,因為你比弟弟多出生幾年,大寶總會開心的笑,而不是懷疑二奶奶說的話。
偶爾和大寶聊天,我會問你覺得爸爸媽媽愛你嗎?大寶總是毫不猶豫的點頭。
再後來,二奶奶再說類似的話,大寶總是說:二奶奶總是在那亂說亂說。
有時候在老家大寶會去找二奶奶的孫女玩,碰到二奶奶的孫女不在,她會自己再回來,我就問大寶怎麼回來了,大寶會說:二奶又在那說這說那,亂說。所以,父母在第一次正確處理了這種情形,孩子會很理智的選擇並應對。


讓孩子從小做家務,然後告訴他生二胎後,你的家務就可以少做一半(⊙o⊙)!

==========分割==========

我父母離婚後,我母親告訴我:「你爸再婚後,生個兒子就不要你了,財產全給你弟弟!他就想要個兒子!」

親媽,我當時初二╮( ̄▽ ̄)╭
很現實一個問題,她真的不是嚇唬我,而是她真的這麼想。

我是女孩,財產就全是我弟的;
如果我是男孩呢?財產就分我弟一半。
我一定要那麼多錢嗎?我不能自己賺嗎?
不行,因為錢這玩意無論如何都不夠用。
除非你家超級有錢,否則都是僅僅夠用的程度。

不說回報(而且回報並沒有定數),只說前期投入,最大的項目就是結婚。
這個項目中,毫無疑問需要家裡出錢的,新房。
22歲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幾歲開始結婚列入日程?
女孩差不多是從25歲左右開始逼婚,男孩不超過30歲。
我身邊的菇涼最早是19歲,家裡頭的親戚開始蠢蠢欲動的,本人則是20歲的時候。

在結婚必須要有房子的現在,這麼短的時間,普通人是絕對賺不到這筆首付的。

那麼把話題扯回來,如何應付這些熊親戚呢?而且是得罪不起的熊親戚?

在你不可能時時兼顧孩子的時候,打預防針是很重要的。

在孩子不懂什麼是錢的時候,及時的把來【搶奪我父母的愛】的【侵略者】,轉換成共患難的小夥伴。


推薦閱讀:

獨生子女如何看待父母要生二胎?

TAG:心理 | 人際交往 | 二胎 | 家庭關係 | 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