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醫學認為高血壓需要終生服藥?

比如現代醫學認為 高血壓終身服藥,

那麼其實找一例證偽就可以了。

現代醫學是信任體檢中心數據,還是協和醫院的數據,或者什麼數據?
這個是我們可以入手做的事。
(此問題和中醫無關。)

現代醫學作為科學是可以證偽的,那具體到這個問題,我要做證偽,怎麼做讓
現代醫學的學術界滿意。

誠心請教專業醫生,回答這個問題。


贊的人太多,我只能不停的完善這個答案了,為避免誤導,特此聲明:本答案不做具體治療方面的指導,這方面請門診諮詢醫生。
--------------------------------------------------------------------------------------------------------------------------------------------
每次見到周琳回答問題我就覺得無可奈何。。感覺就像全天下人都是利欲熏心,他一個人錚錚鐵骨。
高血壓也不是人人都需要終身服藥,而是大多數人,其實原因嘛,大體上可以分為四種:1、病因不明,2、心腦血管系統所受損害不可逆,3、前兩者都有,4、由於我才疏學淺,尚未學習到的原因。
1、病因不明。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1)後者病因明確,臨床上大多表現為難治性高血壓、這類患者發生心腦血管併發症的危險高,但只要及時、積極地去除或控制病因,高血壓作為一種癥狀將隨之治癒或明顯緩解,心血管危害也將大大降低。這種人呢,多數是不需要終身服藥的,不過可能得終身改變自己的飲食及生活習慣。2)前者病因不明,這部分人呢,多半是不知道為嘛得了高血壓,所以也就沒辦法根除病因,只能治療一下高血壓這個「癥狀」了,就好比肺炎引起的咳嗽,如果不治療肺炎只是止咳,那麼這種「咳嗽」一輩子也離不開藥。這類高血壓需要分層次給葯,初診時會進行評估——如果是低危和中危患者,並且經過改善生活方式後血壓能夠低於140/90(謝謝 @Desperado 提醒,原文表述不對,原文為「低危和中危患者並且血壓低於140/90」,那麼就恭喜你,只需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就好(不過這一點周琳說得對,這往往是最難的,不少低危高血壓最終在患者自己的推動下走向了高危,不過也有病人是在未知的病因的推動下),這種方法必須保證定期監測血壓、根據醫生要求按時到醫院複診並且不適隨診。當然高危是肯定要終身服藥的。
為了不誤導患者,我還是上圖算了,另外具體治療方案請聽給你看病的醫生的,請不要拿我的回答去和給你看病的醫生爭

2、損害不可逆。
人畢竟不是橡皮泥,你怎麼捏都可以。當某些因素長期作用身體,身體所受的損害就不可逆了。例如長期高血脂,血管硬化、會長斑塊,現在的科技沒有能夠把這種變化逆轉的技術(如果能逆轉就能一定程度上返老還童,你覺得目前做到了嗎?),所以這種情況下形成的高血壓就只能長期給葯了。而這種不可逆的損害當存在高血壓時就非常危險了,如果血管硬化時,可能在血壓極高的時候直接導致內出血,如果發生在腦袋、主動脈直接就沒命了。
還有就是高血壓本身的原因對身體的損害不可逆。
3、兩者都有。我想這個就不用說了吧?

所以,題主你壓根就提了一個偽命題,何須來證偽?在高血壓的治療中,唯一需要所有人一輩子堅持的就是合理的生活方式。

然後是現代醫學認為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的理由:
持續的血壓升高主要損害心、腦、腎、全身血管等靶器官,最終可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主動脈夾層等併發症,降壓治療的目的是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達到目標水平,從而降低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腎臟疾病等併發症發生和死亡的危險。
你若想要證明即使現代醫學認為需要終身服藥的患者不必終身服藥就需要推翻以上觀點。簡單點說,你需要證明同樣是高血壓,不吃藥的人和吃藥的人相比,發生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沒有差異。(敬告看這個題目的所有人,這個有差異是被無數實驗證明了的,所以我不支持這個試驗。)
另外我回答你另外一個問題:

現代醫學是信任體檢中心數據,還是協和醫院的數據,或者什麼數據?

現代醫學並不是信任的數據,而是信任的試驗設計,從如何挑選試驗對象(可以來自任何地方)、如何進行試驗、如何隨訪、如何挑選統計學方法等等諸多方面考究你到底值不值得信任。

那麼其實找一例證偽就可以了

這句話太想當然了,要是個案能說明問題,那整個醫學和巫醫有什麼區別?

另外說說老年人,老年人高血壓的治療一直比較慎重,過去認為血壓升高是一種生理現象,為衰老過程的正常表現。因此,對老年高血壓的降壓治療多較慎重,甚至認為老年人的血壓升高不需要治療。同時,鑒於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差、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擔憂降壓藥物可導致體位性低血壓、腦血流灌注不足甚至誘發心腦血管事件,對老年人的血壓升高干預不積極,所以其實有些老年人本身就是醫生告訴他停的葯,所以「健身房裡的老年人」並不能用來作為證據。
但是近些年,醫學的進步大量臨床試驗結果證明降壓治療使老年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病死率顯著降低,對心腦血管病高發的老年人群中降壓治療不僅安全可行,而且獲益相對更大。老年人降壓和年輕人降壓不同之處,老年人更追求平穩,降壓的速度更加緩慢。

以前有過一個同學問我,為什麼血壓正常了還需要繼續服藥?
這樣理解是不對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當前的用藥方案控制住了血壓,應該繼續堅持。


根據我的理解,題主的問題應該並不只是對高血壓是否需要終生服藥感興趣,而是對整個詢證醫學體系存在誤解。通過複習題主以前回答中的評論發現題主的概念是只要能夠舉出一例與疾病治療指南相反的病例,即為證偽,也就是說,指南所推薦的治療方法是錯誤的。

循證醫學(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是一個循證實踐的醫學過程。強調醫生對病人的診斷和治療必須基於當前可得到的最佳臨床研究證據結合醫生個人的臨床技能和經驗並尊重病人的選擇和意願三者缺一不可,保證病人獲得當前最好的治療效果。


那麼題主所提的問題的答案就在第一條:當前可得到的最佳臨床研究證據當中。

首先,關鍵詞「當前」。醫學的發展遠遠沒有達到經典物理等學科類似的高度,太多的發病機理(包括分子機制,病理生理等)還沒有達到「一清二楚」的地步,因此自古醫生看病主要就是憑藉當代所掌握的醫學知識以及自己的經驗來做診治。而當代詢證醫學的興起正是試圖通過嚴謹的科學實驗,給醫生一個全世界公認的相對最合適的治療手段的建議


第二,關鍵詞「臨床研究」。我來簡單展示一篇lancet oncology上的阿比特龍治療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三期臨床試驗文章。首先挑選實驗組和安慰劑組,這裡有嚴格的入組標準。

然後通過雙盲的試驗加隨訪得出結論

可以看到阿比特龍組的總體生存率(綠色)要高於安慰劑組,但是在隨訪24月以後兩組間就沒有顯著差異了。而在這個試驗過程中,阿比特龍組內6個月就死亡的患者肯定比安慰劑組活了24個月的患者去世的早那麼按照題主的理論,這一對患者就可以用來證偽「阿比特龍對治療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有效」這個命題了嗎?當代詢證醫學的理論恰恰與題主的觀念相反,傾向於更相信大樣本的統計數據,而不是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個體的結果。因為每個個體的差異性太大(性別,身高,體重,免疫力,基因組,轉錄組,表觀遺傳情況),當你限定某少數幾個個體進行比較,又如何限制這無數的變數呢?只能通過大樣本的嚴謹設計的試驗來盡量稀釋,平均這些變數對最終結果的影響。

所以題主如果想要證偽高血壓不需要終生服藥,並獲得整個醫療界的認同,那麼簡單來說首先要在世界範圍內,各個人種,各個區域,兩種性別中,隨機的挑選高血壓患者(嚴格來說至少還要區分低中高危),分成兩組,一組交給醫生治療,一組按照題主的要求不進行治療。雙盲情況下通過10-20年的隨訪,最終做出生存曲線。如果題主的不治療組的生存率要高於治療組,那麼可以證偽醫學界的結論。請千萬別覺得是有意刁難題主,因為這些實驗,是現代醫生,科研工作者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臨床經驗-實驗-臨床應用」這個轉化醫學循環,已經一步步走出來了的。如果要反駁,至少也請走完這個循環。


其實,目前的治療指南指的都是一個概率問題。一種治療方法本身就不適用於所有人,如果對大多數人有效,那麼這就是我們推薦的治療方法,這也是為什麼推薦大家不要通過網路輕信或者崇拜某種治療手段或方法,適用於別人的,不一定就適合你。在看病就醫上,最要不得人云亦云


歸根結底,還是目前醫學的發展還遠遠不夠。看到題主以前的評論裡面提到了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而當代醫學遠遠不知道自己的定理在哪兒。也許當我們找到了自己的萬有引力定律以後,題主所期望的一個個例即能證偽的夢想才能實現。


Reference

1.Abiraterone acetate for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final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COU-AA-301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y.


上內科學高血壓章節的老師(也是湘雅醫院心內醫生)上課時特別無奈地說,高血壓本來是一個基本可以控制的疾病,結果搞的這麼嚴重,大部分情況都是因為病人不好好吃藥。

我外公,高血壓,降壓的中藥西藥都在吃。他自己是中醫,雖然也很相信西藥但總不願意多吃,覺得副作用大(他吃阿斯匹林抗凝結果消化道大出血休克過),所以天天量著血壓不高就減藥量,結果中風了。好在他反應及時,用還能動的一隻手打電話求救,現在已無礙。之後老老實實每天按劑量吃。

所以先說結論,是的,至少目前為止,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需要終身服藥。因為這麼做可以大大減低高血壓患者的病死率。
注意這裡說的是「率」。值得參考的醫學結論都建立在大數據上,個案意義真心不大。

對於「一例就能證偽」這樣的邏輯,顯然題主對於醫學的研究系統和方法了解實在不夠…… 太想當然也想得太簡單了。(建議《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循證醫學》大概了解下。)
舉個不知道合不合適的例子,試試這麼理解:

「有統計發現騎摩托發生車禍時戴安全帽比不戴安全帽死亡率大大降低,於是專家要求騎摩托都戴安全帽。
然後有人不服了,說「小心騎車不就沒事了嗎?有些人從來不戴安全帽車禍後也一點事都沒有,有些人戴安全帽還是死了啊!專家收了安全帽廠家多少錢?」」
所以一例不戴安全帽車禍後沒有死就能證偽「騎摩托車應該戴安全帽」?

你覺得這種想法合理嗎?

或者誇張一點:
專家發現從四樓摔下來大部分人重傷乃至死亡,建議大家不要試圖從四樓跳下去。
你看新聞上說有一例從四樓摔下毫髮無傷,是不是就能說專家在胡說八道?

不要太小看專業人士了……也不要太看低醫生的職業素養和智商。

題主的想法是有一定邏輯的,有一例證偽確實可以推翻「高血壓必須終身服藥」這句話的正確性。→_→ 可是這句話可曾出現在任何一本權威醫學書籍上?現代醫學界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也不會說出這麼滿的話。
【也就是說題主錯誤的理解了相關醫學知識,自己錯誤的簡化總結出了一個錯誤的命題,然後想要以推翻這個錯誤命題來證明醫學上的錯誤性………】

事實上,沒有醫生會保證你是否終身服藥就一定會怎樣,因為原發性高血壓病因機制太複雜尚不明確,個體化病情和個體對藥物反應差異都很大,就像車禍後果多嚴重和你個人體質、車速、撞擊對象、車制動靈敏度、人品等等都有關,每個人不會所有因素都佔全,我們沒有搞明白這些因素的情況下,最靠譜的做法只能是讓每個人都戴上安全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倖存者偏倚。也就是說,不戴安全帽活下來的人才能留下傳說,而不戴安全帽死了的人再也沒機會說話了。
。。可能題主覺得高血壓不是什麼可怕的疾病,然而事實上高血壓是一種致殘率和死亡率都相當高的疾病!最可怕的在於它導致的併發症,腦梗、心衰、腎衰、主動脈夾層都是可以死人的,對視網膜的作用可以致盲,中風搶救過來也可能偏癱……
而且高血壓造成的血管改變有些是不可逆的。再打個比方:水位上漲要漫過堤壩了,巨大的壓力已經使堤壩出現了一些裂縫,這個時候及時的排水降低水位後危險是沒有了,但是不時時警惕水位變化常常排水的話,堤壩裂縫可能會擴大乃至坍塌……

希望不要覺得我是危言聳聽,在這裡回答問題不是因為我覺得我說的100%是正確的,而是在目前這是我能拿出的有最強依據最接近正確的答案。醫生大概就是這個思路,根據你個人情況制定出對你最好的診療方案,不信任醫生的後果只能自己承擔。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經答的很好了,再補充一點具體的。
首先要清楚高血壓服藥的目的是控制血壓,如果你可以通過運動、規律作息、調節飲食等等把血壓穩定控制下來了,那麼你確實不用服藥(但是還是建議你動態監測)。
但是某健身教練把這個問題看的太簡單了,事實上能健身控制血壓的臨床上太少見了,不說現在人壓力太大能不能堅持健身。如果是繼發性高血壓(比如嗜鉻細胞瘤)那你就算健身把自己跑死血壓還是那麼高。
某健身教練你不要一副被害妄想症,我們當醫生的有必要去故意宣傳高血壓必須終身服藥嗎?服不服藥跟我們有毛線關係,你以為我們有回扣嗎?倍他洛克都快便宜成水了你造嗎?我拿水的回扣你信嗎?醫患關係都這樣了你有必要這麼黑嗎?你一健身教練有資格去跟醫生討論怎麼看病嗎?
結論:請去正規醫院諮詢醫生後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治療方案。


強烈反對上面健身神教,自然神教等等的觀點!

同意醫生的專業觀點,隔行如隔山,不懂瞎說的人真是可笑。更何況人命關天,誤導人不吃藥負得起責任嗎?

如果是你們自己的父母得了高血壓,你們會讓他們按你們說的做嗎?!停葯,完了光靠中藥?修身養性?調理氣血?人家爹媽得了腦溢血腦梗心梗腎衰竭你來負責嗎?

健身,修身養性等事情可以按你們說的做,看病吃藥,就得老實聽醫生的。


韓啟德院士的這段講話可以回答這個的問題,為了防止有人斷章取義,我把重點結論加粗了。
韓啟德:對疾病危險因素控制和疾病篩查的思考

在2012年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組織的博士生年會上,有500多位博士生參加,我在會上提出一些問題,請大家回答。   

  第一個問題,高血壓是疾病嗎?當時全場幾乎人都舉起了手,我說不是,疾病是指人體在一定條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現的病理過程。此時,人體正常生理過程遭到破壞,表現為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勞動能力受到限制或喪失,並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因為疾病不僅要有前面的條件,必須要有勞動能力受到限制或者喪失,並且出現了一系列臨床癥狀而大多數高血壓病人沒有這些,因此不是疾病,是危險因素

  第二個問題,高血壓需要治療嗎?全場多數人舉起了手,也有1/3的人沒有舉手,沒舉手的說既然不是疾病,我為什麼要治療呢?另外的人說,大家都知道高血壓要治療,而且是危險因素。我說這個問題怎麼理解呢?我給大家說一個事實結論,通過大量的研究,對高血壓病人的降壓治療可以降低25%-30%的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這個作用很顯著。這個講完了以後,我說高血壓需要治療嗎?大多數人都舉起了手,是需要治療的。

  第三個問題,如果你自己得了高血壓,你治療嗎?都舉起了手。當把降低30%心血管事件危險性的結論用到個體時,是什麼樣的含義? 我國40歲以上高血壓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和腦卒中)發生率最高統計為15%左右。降低30%發生率,即降為10.5%。 亦就是100個40歲以上高血壓者服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只有4-5個人受益。還有可能存在藥物副作用,加上服藥的經濟負擔。你願意終身服藥嗎?我說好,現在我給大家具體考慮一下,你一個人得了高血壓要不要治療?如果把降低30%心腦血管危險性的結論用到個體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含義呢?拿我國40歲以上的高血壓人群來看,10年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塞、腦卒中發生率有不同的結果,最高15%,也就是100個高血壓的病人在10年之內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可能概率10%,降低30%,100個40歲以上高血壓的人服用降壓藥來控制血壓,只有4-5個人是受益的,他們還可能存在藥物的副作用,加上藥物的經濟負擔,另外的90幾個高血壓病人非但沒有用,還可能受到副作用。

所以答主要找證偽,100例里能找到90幾個哦,但是如果你有高血壓,你願意冒那多出的4.5%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嗎?

但是正如韓院士所說,高血壓是危險因素,對其治療價值在於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對其證偽並沒有說服力,題主要是能找到諸如」胰腺癌全身轉移放棄治療後存活10年「,」重度室間隔缺損保守治療後心肺功能恢復正常「之類的反例,都能發NEMJ了吧。


說一個親身並正在經歷的事,估計會被摺疊,但表達一些觀點

【背景】
到今年五月,我父親診斷高血壓整10年,初診時250/130mmHg,他長年野外勘探測繪工作,勞累,抽煙喝酒,吃面吃鹽吃辣,和我母親感情差。那是他們單位第一次集合全體體檢,醫院當時就給下了病危通知書,而我那時正準備高考。
由於他本人對於血壓高完全無本體感受,又堅決不肯住院,於是三聯降壓藥(卡托普利-AgII酶抑製劑,尼群地平-Ca拮抗劑,氫氯噻嗪-利尿劑)開始大量吃,能控制在180/100mmHg左右。

高考結束,算是被命運砸中,考得遠超過我水平。於是讀了醫學,後來又去讀一位心血管boss的研究生。不能不說父親的病「指引」了我上半輩子絕大多數的選擇。

高血壓就是這樣一種個體差異極大的描述性疾病。我父親母親家族都並沒有高血壓遺傳史,當然現在認為高血壓是由於n多個微效基因所導致的遺傳累積易感性+後天器質性狀態+生活習慣和情緒問題的累積所致。而縱然我父親的高血壓常年控制差,但期間也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問題,肝腎功能在那樣大量的藥物下,也基本穩定。

父親的傳統教育背景和他的個人經歷讓他在哲學觀和醫學認同上更信奉中醫。這點作為學了十年西醫的我並不反對,但我們各自的立場和證據往往都難以讓對方信服,只能各自堅持。但固執的性格賦予了父親吃藥不規律,用量散漫,醫從性差。

【事件】
今年2月,父親自感血壓控制較差,220/120mmHg,準備前往醫院住院觀察並調整用藥。沒想到還沒等到去醫院,半夜突發主動脈夾層,自升主動脈累及直至左髂動脈。當時血壓240/120mmHg

好在及時手術做了主動脈支架。目前已出院,持續四聯降壓藥(硝苯地平,纈沙坦,哌唑嗪,倍他洛克)。

【感想】
如今照顧父親生活起居加服藥控制。一些感受在於:(這裡只針對這種原發性高血壓)

1.高血壓的個體差異化明顯。個體間對同一程度的血壓的反應千變萬化。這不用多解釋也能明白,所以個體化的精細治療十分必要;

2.情緒和生活習慣一樣重要。住院期間同醫生以及朋友長輩交流就能發現,急躁、敏感、內向的性格更容易加劇高血壓的癥狀;

3.高血壓藥物的累積和遲緩效應。服用各種組合的降壓藥的效應往往不是立竿見影,通常一到兩周達到明顯,我父親偶爾漏掉一兩次藥物,血壓並不會明顯改變,但是持續性地更改藥物通常半個月後會有映射。終生服藥也並非持續性地服用同一種或同一類藥物,需要定期諮詢醫生調整用藥方案

4.由於做動脈支架,不僅撐起了夾層血管,父親如今的血壓改善也非常明顯,基本能控制在130/85mmHg。我查了他的手術記錄,術中是有見動脈內壁粥樣斑塊的,由此觀之狹窄在所難免,支架一方面救了父親的命,也明顯改善了血管狀態與血流動力學

5.人體機能是不可逆地朝著衰老和遲鈍上進行的,分子水平的功能抑制(AgeII轉化酶的功能等)+負性物質清除受阻--&>細胞水平(血管平滑肌細胞等)的凋亡增多更新分化減弱以及異變--&>器官水平的功能衰退,機體功能敏感性越來越差。因此藥物的敏感性也越差


6.針對原發性高血壓的降壓藥說一千道一萬也不過對症治療,任何不能根本改善病因的藥物,在病因無法去除又隨時危害生命和生存質量的時候,對症藥物都是優於其副作用需要長期乃至終生服用的;


7.(這條是我安慰我爹的話,和回答無關) 生老病死,誰不是肝腎功能壞掉腦子壞掉心臟壞passaway掉的?你面對這高血壓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吃藥就是加固你的頭頂保護罩。放寬心情吃藥活到老,帶病攜葯延年並非不可取。贊同 @雲海 這是個長短板的問題


第一,健身教練說健身能治療一切疾病,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
第二,我就是醫藥代表,做降壓藥推廣的,公司的理念也從來不要求超適應症推廣,不需要所有患者都吃,還多吃。比如我們產品是某ARB。推廣過程當然跟醫生說適合糖尿病伴高血壓,適合有微量蛋白尿的,有腎動脈狹窄的不能用,一般來說,對於有腦血管疾病的,醫生都首選CCB了,有冠心病心衰的,醫生都選ACEI。我們從來不干預啊!你以為醫藥代表會瞎忽悠醫生?你以為回扣到處都是?你以為國內外各種指南都糊弄人的沒人看?我只能呵呵了。
至於終身服藥,指南上沒寫。但是臨床上血壓是有分級的,不同級別不同處理,但是生活方式干預肯定是有的。
我自己親戚高血壓150。我只給他拿了一盒我賣的葯。我說,從你吃藥時候開始戒酒 。吃完了,酒戒了。血壓下來了,現在也不吃了。
亂七八糟的手機碼字一團。有點被健身教練氣糊塗了。見諒。


治病講究「伏其所主,先其所因」,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並不清楚,所以目前來說,只能控制血壓防止情況惡化。


現代醫學認為的是要把血壓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吧!服藥是控制血壓的手段之一,當然也有其他的一些手段,比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少鹽、戒煙、健身等等。如果後者可以將血壓能夠控制在正常的範圍,那就不需要服藥,如果不能控制在正常的範圍,那就需要通過服藥進行控制,降低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在服藥上也不是不能調整,如果血壓一直降不下來,那麼可能需要增加劑量,或者更換藥物,如果降的過了,可能需要降低劑量。所以,我們需要醫生,我們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能自行調整用藥。

另外用藥和其他控制血壓的手段一樣,都需要評估效果。現在評估效果方面主要有兩個難點:一是有規律且準確的血壓日常監測記錄。醫生鼓勵患者有規律的監測血壓,但在看這些血壓數據時又充滿困惑,因為他們不確定血壓測量結果是否真正準確,很多時候還是依賴於同樣也存在問題的診室血壓(比如白大衣效應)進行診斷。而現在流行的大部分自動血壓計的確在很多用戶身上測量不準確,這方面可以參閱我們的文章:量准血壓那些事(上)——器材篇。另一個難點是對各種血壓控制手段和藥物效果的分類精確評估:比如生活方式的改變,比如降低食鹽的攝入量,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效果,沒有好的工具進行分析,降低了人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依從性(對的,和吃藥一樣也有依從性),如果有一款工具可以幫助人們分析各種因素對自身血壓的影響,將會幫助很大。我們也正是針對這兩個難點開發我們的血壓計和App,希望能夠幫助人們在量准血壓的基礎之上管理好血壓。


我父親反智,自私,愛命成貪,挺中醫反轉,邏輯混亂,已被偽科學洗腦。高血壓,不願意吃西藥,最近用這個策略深談,目測管用3個月。

共識部分

1 人終將是死的
2 人不停在變老
3 人死了,很多器官都是好的,還能移植給別人,對你來說是不是一種浪費?(自私性格專用)

所以
4 人死了,只是最短一塊木板不及格了。你的長木板還能續到別人的短木板上,給別人續命。
5 人衰老的過程中,木板肯定在變短,但是每塊木板變短的速度不一樣

所以
6 醫學就是把長木板接到短木板上,推遲最短木板不及格的時間
7 接木板的過程不一定是1:1的,有時候長木板-10,才能給短木板+1,值不值自己衡量
8 高血壓葯,相當於長木板-1,短木板+10,是超值的,只有活在科技昌明的今天才能享受到的醫療服務。你說值不值?具體吃啥葯,問了醫生後再來問我。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父親,包括我的基因確實不好,高血壓、糖尿病、癌症樣樣有。對於我父親而言,他的兄弟,父母,長輩,統統在一次次迸發的腦梗(CV事件中)癱到床上等死。高血壓就是他這一生的主要矛盾。親戚里沒一個因為肝病、腎病走的,你還在怕啥?
你怕的真的是肝腎副作用?還是就是怕吃西藥?我跟你說的每一句話(也就看看各國指南的水平),都是無數先人用命換來的,要不是我爹真不會說你。
你們不吃藥的人都是聖人,替我們所有人省醫保,還省養老金呢!(自私性格專用話術)。
再跟我媽說,以後他不吃藥,就問他是不是想做個崇高的人,死了把肝腎捐給別人?(自私性格專用話術)

合理挪用木板,別浪費了你的長木板。

容易嗎我,每天給藥品上市想策略,還得想策略用偽科學給我爸洗腦。


我給我媽說的時候是說:這血管啊,就像一條裝水的塑料管子,很多人生活不注意啊,吃的鹽比較多啊之類的,搞的管子里的水壓太大了,再加上時間久了,管子慢慢風化了。要是不吃藥的話,管子里的水壓很難降下來,年輕人血管質量比較好,一時半會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時間久了,管子慢慢就損傷比較嚴重,年紀大了,血管不太好了,如果壓力一直那麼大,搞不好哪天管子破了,在腦袋裡,就中風了。年輕的時候管子還有些彈性,問題不是很大,年齡稍長,管子基本上沒有彈性了。我們人體的「管子」又沒法更換,只能是降低管子里的壓力了。吃藥就像是每天不間斷的讓管子里的水壓力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保證管子里的水流通暢,不要壓力太大。糖尿病啊之類的,就像是管子里流的不只是水,還有一些可以從裡面腐蝕管子的壞的東西。
高血壓的藥物,是一直讓管子里的水保持在較低壓力下,不吃藥的話,很容易壓力又變回原來的,所以,吃吃停停,比不吃好不到哪裡去。
至於其他的什麼繼發性高血壓,和原發性比較起來,確實相對比較少,就沒給我媽科普了


……一例證偽肯定是不夠的,因為這個不是是或否的問題,是概率問題。至於為啥終身服藥,因為有數據支持這樣的話發病率病死率下降了……
順便聲明 中醫可從來沒說過停西藥服中藥治療高血壓的哦(?????)っ不否認有很厲害很巧的情況治癒了這個問題,但是說話得考慮到所有人,不能給大部分人治成那樣就只能輔助治療,這也是最基礎的道德了吧?


理論上(實際上也是)血管的病變是不可逆的,如果不吃藥,就會一直病變 你說吃不吃?就好像生鏽的水管,如果不去改變水管的水質,水管就會繼續繼續損壞,畢竟現在又不可以大面積換血管


原發性高血壓和長期的生活飲食心理習慣直接相關。在完全高血壓之前,身體有各種機制來自我調節血壓。因此等高血壓確診後,一般已經過了對身體幾十年的摧殘(不每日運動,高鹽攝入),身體的調節機制以經適應了高血壓,靠小幅改變生活習慣已經很難逆轉了。

大的生活改變(運動和飲食方面)應該會有很好的降壓效果的,可是有誰能下決心大幅度改進飲食,運動和心理?大多數人每天多走五分鐘,少吃幾口薯條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沒有別的捷徑,只好終身吃藥了。

若是從一開始,大家要是能夠控制鹽的攝入量,增加運動量,冥想,原發性高血壓可能就不會發生了。這些習慣對已經高血壓的人也有幫助,可以降壓。

換句話說,作了那麼多年,給自己身體欠下那麼多債,豈是說治好就治好的?幾十年的積累導致的疾病,怎能輕鬆的治好?

所以預防(primary prevention)才是最厲害的藥物。


大多數人又懶又饞,他有高血壓,順便心臟又不好。你讓他不要抽煙,他就搖搖頭,飲食清淡,要多動,要減肥。他心裡嗤笑,聽了醫生的話還用不用活了!呵呵!!我只要吃藥不就行了嘛,呵呵。
所以大部分人需要終身服藥。吃藥最簡單。
根本不是我們現代醫學認為高血壓需要終身服藥。


證什麼偽?這個論點本身就是錯的!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老化的過程的一過性表現,中老年開始老化的時候,最早是血管的老化,失順應性,這時心臟功能仍然健壯,於是血壓升高。

當老到一定時候,只要你夠長命,心臟功能必然會衰竭,到時血壓不下來都不行。

問題是如果不好好控制血壓,往往你活不到血壓自己下來的那天就掛了。

問題是,民間太多自學成才的天才醫學家認為西藥副作用大不願意食葯。把慎重用藥腦殘地理解為什麼時候都不要用藥,把本來很好控制的高血壓搞定成為各種不可逆的絕症,搞到中風、心臟病、腎虧。

所謂「終身服藥」,其實是因為太多太多患者總是幻想自己很快會好,以為很快好,幻想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醫生無奈之下的說法,為的是保證你在老年早期能乖乖服藥,好好控制血壓


因為好像沒有治癒的方法。。
我一直認為,血壓高與不高應該以平時監測的血壓為標準進行比較判斷,而不是統一標準。


1:西醫裡面高血壓不一定就終身服藥,比如體重下降10kg血壓可以下降5-20mmg,合理的飲食血壓可以下降4-9mmg,達標的運動可以讓血壓下降5-10mmg,鹽的攝入量達標了血壓可以下降3-5mmg,限制飲酒血壓可以下降2-5mmg,如果上面這些事情做到位了,完全可以達到少吃藥甚至不吃藥就可以把血壓控制的很好。
2:西醫是循證醫學,就是講證據,證據的等級最高是隨機雙盲實驗,其次就是那種醫療大數據。
3:大多數的患者,包括很多醫生對於高血壓的理解還是有很多錯誤的,大家可以看下歐洲最新的高血壓指南或者今年日本新出高血壓指南,指南就是寫給普通人看的,大家都可以看懂。
4:最後說一句代謝病的治療是一種抗衰老的治療,不是去除疾病,而是控制疾病。而控制疾病的概念就是調整、保健。所以,不要認為所吃的葯是治療疾病的,它是控制疾病的,將疾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保健概念,也就是治療即保健。


高血壓是多種病因綜合作用而引起的。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癥狀、或某種疾病的一部分、或者某些疾病的高危因素。藥物只是治療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飲食、運動、生活規律、心理因素都很重要。有可能你看100個醫生、你會得到100種治療方案。但是他們的建議都會有相同或相似之處。現在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很多很多、但並不是像某些人認為的都是利益的驅動。確實是不同的病人對藥物的敏感性不一樣。這也需要醫師的臨床經驗的積累。並且太過頻繁的改變藥物也不太好。建議找一個信得過的醫生、長期保持聯繫。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了解你病情的。


推薦閱讀:

高血壓能否治癒?
喜歡喝茶會不會影響血壓?我奶奶是高血壓患者,她很喜歡喝茶,擔心這個習慣會對她的血壓有影響?

TAG:高血壓 | 醫學 | 循證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