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女性可以稱之為「先生」,比如冰心先生、蔣英先生、楊絳先生?

同為對社會對文明有貢獻的女性,為什麼有的稱先生,有的不稱? 女性「先生」的從業範疇是怎樣的,貢獻怎樣的女性可稱「先生」?


"先生"這個詞用於女性比較活躍的時期應該是辛亥革命以後的民國時期,那時對於一些能力比較強的女性,稱其為先生是一種尊重的稱呼;這也在當時的文人當中比較流行.

現代漢語中「先生」一詞多表達對男性的尊稱,其實古漢語中「先生」是由很多涵義的。
而日語則繼承了古漢語中關於先生的多種語境,大約有以下四種:

1.老師(幫助獲取知識)
2.律師(幫助維持正義)
3.醫生(幫助保持身體健康)
4.政治家(幫助人們賺錢,呵呵)
以上四類大家可以經常在日劇里看到,先生即能在某一方面有卓越學識和地位,能給人帶來幫助,我們就稱之為先生。

日語權威詞典《広辭苑》中,對「先生」的解釋有以下幾種:
1)先に生れた人;(先出生的人)
2)學德のすぐれた人、自分が師事する人。また、その人に對する敬稱;(學識淵博的人,對自己有師恩的人)
3)學校の教師;(學校老師)
4)醫師、弁護士など、指導的立場にある人に對する敬稱;(醫生律師等對立場上有指導幫助的人的尊稱)


建國後現代漢語漸漸與古漢語乃至民國時期的用詞都開始有所差別,民國時期依舊有很多傑出女性被稱為「先生」,現今已經再無。


先生是稱謂,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以此外延為對有一定地位、學識,資格的人可以稱為先生。古漢語「先生」一詞是對有學問者的尊稱,並非所有人都可稱為先生,現時日語、韓語和越南語仍然保留這種用法。
詳見百度百科-先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652.htm


前些天讀了《我們仨》。老爸說,看前面的書法,剛柔並濟。楊絳,都是要叫楊絳先生的。他接著說,先生這個詞,不僅僅是造詣上的高低。更重要的是親切、低調、正直、謙遜等等讓人在成名之後難能可貴的的品性。


在知乎最有名的是@葛巾 先生了吧,哈哈


記得齊邦媛女士在《巨流河》里寫過,當時她們大學女生宿舍的老門衛,將那些正在上大學的女孩子都稱為先生的。有信件時都是喊著:xxx先生,有你的信。

放在今天若是這麼叫怕是要笑掉人大牙的。


瞬間想起了資先生。

資先生名叫資中筠。之前筆者有幸參加過資先生的座談,事先了解到應該稱呼資先生。老人家是毛澤東的翻譯,中美關係專家。沒記錯的話,應該還是是中美建交時聯合公報的起草者之一。所以我覺得,大概是要像資先生一樣學識和社會地位都很高的女性,才能被尊稱為先生吧。

記得資先生坐下來就說,你們儘管問,什麼都可以,不要怕。之後,她抱怨竟然沒有人問關於俄羅斯的問題,說我們只看媒體,自己不肯動腦。還記得班裡不乏漂亮姑娘,但竟覺得沒人能與這位老人媲美絲毫。那時候突然發現,皮囊終究是皮囊,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對於先生這個稱呼,用起來是極為謹慎的。但如果是資先生,我絕不吝於使用它。


成就大到性別都被模糊了。


這裡的先生應該是做老師解吧


在中國舊傳統的社會中,「先生」這一詞一般是指男性,這是眾所皆知的,但有時卻也稱女性為「先生」,如「慶齡先生」、「冰心先生」。這種叫法始於中國近代。在我國,上一輩的女性中,有出身書香門第,後來德高望重的,到老年可被尊稱為「先生」。這個稱謂對一個女人來說是很高的成就和榮譽。在我國不單有宋慶齡先生,還有冰心先生、楊絳先生等大家公認的值得尊敬的成功女性。

  因為清朝晚期,西方女權主義思潮傳入我國,女性的解放也開始起步,走向社會的女性越來越多,出現了諸如秋瑾這樣的女中豪傑。後來女大學生、女學者、女教師紛紛湧現。很自然地,「先生」這種原本專門用於男性的詞也用到女性身上;但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稱女性為「先生」時,所面對的對象不是一般女性,即不像稱普通男性為「先生」那樣,而是多稱呼那些教師、女學者或德高望重具有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的女性。 希望我的分析對大家有幫助。


我真的覺得這個問題該被推廣一下


初中語文老師的解釋是,在相同領域內被牛逼男人尊重的女人,如文學界的冰心先生,楊絳先生。當然,還有微博界的陸琪先生。


周小燕先生


首先,長壽多福的楊絳先生一路走好。


以下是正文。

從去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到昨日楊絳去世,關於女性被稱為「先生」的問題,都是熱點背後一直存在爭議的話題。


比如,昨天在網易看到一篇之前保姆闢謠楊絳先生病危的消息,評論區中就熱議了關於稱呼她為「先生」的這個話題:(因為當時楊絳尚未離世,所以部分言辭比較激烈)

在微博看到類似的評論:

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時候,也有過類似討論。

於是想把「先生」這個稱呼弄清楚一些。

一、「先生」的來歷


提起「先生」一詞,首先浮現在腦海的並不是《五柳先生傳》里「好讀書,不求甚解」的五柳先生;也並不是《三國演義》里的羽扇綸巾的卧龍先生;而是似乎見了誰都是一副「備不才,還望先生教我…」的皇叔的先生們。

圖1:苦瓜狀:備不才...


「先生」一詞最早出現是在《詩經》中,《詩經·大雅·生民》里說:「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過這時「先生」還不是個詞,意思是姜源生產后稷很順利。[i]


後來,「先生」順應詞義,用來表達「在前面出生」的人。《爾雅·釋親》中提到:「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女子,先生為姊,後生為妹。」


在《論語》中也有如下對話:子夏問孔子,何為孝?說:「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意思是,「始終和顏悅色最難。有事情,做弟弟做兒子的幫著干;有酒有吃的,給先生吃,這就是孝嗎?」


戰國時代的《國策》有:「先生坐,何至於此」的說法,用來稱呼有德行的長輩。戰國時代的士,就接受了「先生」這樣的敬稱。

圖2:戰國的先生


二、先生和老師的對應關係


由於德行好的長輩,常常會承擔教育後輩的職責,於是「先生」自然而然演變出了「老師」的含義,也成了對知識階層的尊稱。

「第一個用「先生」稱呼老師的,始見於《曲禮》:「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註:「先生,老人教學者。」」[ii]


自此,「先生和老師」便產生了一定的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關係的實質,延續至今。

圖3:私塾先生


在一篇探討屠呦呦得諾獎後被稱為先生是否合適的文章中,作者寫道:


「直到我讀書時的五六十年代,我和我的同學們都仍然是把先生與老師混著稱呼的,即有時候稱先生,有時候稱老師;稱有的教師為先生,有的為老師。家長則把教師這個職業和對教師當面的稱呼都稱為先生,讓我們在學校里要聽先生的話——無論男女教師都稱先生。」[iii]


另一篇帖子中,浙江杭州網友「hometu1」也表示:記得70年代末,我們學校的教授們不分男女我們都稱先生。 [iv]


「實際上,千百年來,除了教師外,人們把所有依靠腦力貢獻維持生計的人也都稱為先生——無論是對其職業還是對其本人的稱呼。如,稱醫生為郎中先生,稱會計為帳房先生,稱說書藝人為說書先生,稱畫師為畫畫先生,稱堪輿者為陰陽先生,稱算命者為算命先生,如此等等,當面的稱呼則一律為先生。——與之相對照的主要依靠體力維持生計的人或手工業者,則沒有這樣的稱呼,對他們的職業一般稱「匠」,如木匠、鐵匠、泥瓦匠、銅匠、銀匠、石匠等等,當面則則稱為師傅。」 [v]

圖4: Don"t call me 羅老師,Call me 羅師傅

三、民國的「先生」


民國期間,隨著中國文化破而後立、原力覺醒、大師輩出,湧現出許多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先生,如:孫中山先生、魯迅先生、胡適先生。


隨著西學東漸,先生也成了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較廣泛的稱呼,一方面對應英語中的Mister、Sir,進入平常百姓家;另一方面由於學界的男女平權等思想,對於有學識、有德業的人不分男女也都敬稱為先生。


或許相當於國外的「爵士」、古代的「子」、現代的「同志」、當代的「老師」,諸多「女先生」的出現讓先生這個詞淡化了性別屬性。


如太祖同志1949年6月19日寫信邀請前國母女士北上參加政協會議,在親筆信中就稱對方為「慶齡先生」。

圖5:毛澤東寫給宋慶齡的親筆書信


另外像冰心、丁玲、葉曼、許廣平、林徽因、凌叔華、張愛玲、陸小曼等也均有人稱為"先生"。據說魯迅老師在給尚未嫁給他的許廣平同學寫信時,也稱對方為先生。


正如回憶民國人物的紀錄片《先生》簡介中所述:「如果說民國是最近的春秋,先生猶如華夏的背影,漸行漸遠。民國的學者、政要、作家、名士,縱有諸多稱呼,終不及「先生」二字來的親近且大氣,可以俯身可以仰望。這在當下雖是個加上姓氏就被常呼的字眼,卻又是個能遙想到鞠躬的場景。先生,幾千年的敬語,也被冬烘過,也被秋殺過……先生,一個稱謂,一種修為。」[vi]


四、結論

稱呼主要是符合稱、呼兩人的身份。


人們對經歷過民國時期的大學者,無論男女統稱為先生,既符合對方身份,也體現一份敬重。


因此,將高壽的楊絳、屠呦呦稱作先生,並非是對她們作為女性的身份獎勵,而是基於那個時代的風俗和她們自身的修為。


參考文獻:

[i]稱屠呦呦為"先生"合適嗎?「yiduiread」

3?íà?????a"?èéú"o?êê?e_í?ò×D????DD?

[ii]百度百科——歷史由來

先生(稱謂)_百度百科

[iii]說「先生」——兼說為什麼可以稱屠呦呦為先生

說『先生』 兼說為什麼可以稱屠呦呦為先生

[iv]是屠呦呦女士,不是屠呦呦「先生」

是屠呦呦女士,不是屠呦呦「先生」

[v]說「先生」——兼說為什麼可以稱屠呦呦為先生

說『先生』 兼說為什麼可以稱屠呦呦為先生

[vi]那些背影 一個民族的正面

紀錄片《先生》


用先生稱呼女士專屬於清末至開國那段時間,由於「新文化」和「女權」思想的流行,開始追求西化和男女平等,於是不論男女都可稱先生,當然一般是對於較有知識或身分的人,而現在已經不會再叫女士為先生,而對一些人的稱呼,譬如楊絳先生,還是沿用下來了

這是中國近現代才有的對某些在一個領域(主要是文學、政治等特殊領域)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響力的女性的稱謂。如宋慶齡先生(國母)、何香凝先生(廖仲愷先生之妻)、冰心先生、楊絳先生等等。
前日在洪晃的博客上,還見到有人稱章含之為章含之先生(章士釗之女、已故著名外交家喬冠華之妻,著名作家,洪晃的母親)


1.老師、教師、教育工作者,對男女有學問的都可以這樣稱呼,如:楊絳女士,可稱楊先生。
2.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
3.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帶人稱代詞或定語;比如你先生、我先生)。
4.舊時稱管帳的人。如:他在當鋪當先生。
5.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風水先生。
6. 後來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葉曼、葉嘉瑩、許廣平等均可稱為先生。
7.80年代後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如:王先生 、李先生
8.對醫生的另一種稱呼:如"生病了去看先生"
「先生」一詞,慣常稱呼上都要加個,稱某先生,但在我們的民族文化中,它另有深意,那就是對三尺講壇上的教書匠的稱謂。民國「十大先生」,便是這其中的精粹翹楚,魯迅、蔡元培、胡適、梅貽琦、梁漱溟……他們原本有著許多身份,革命家、學者、作家、名士,但唯有「先生」二字稱呼,既溫潤儒雅又端莊肅敬,這些先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用教育救中國。
--------以上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我沒有找茬的意思啊。
只是一直不懂為什麼瑪麗·居里被稱為居里夫人而皮埃爾·居里在中國沒有被稱為居里先生呢?


比現在遍地「老師」好


傑出女性被稱為先生,本身就是對女性社會地位的不認可吧。。


我家那邊,「三師」——醫師教師律師——都叫先生,看醫生叫「看先生」,所以「先生」並無性別之分…小學課文魏巍的《我的老師》里的蔡老師是個女性,也稱作先生的…


葉嘉瑩老先生


推薦閱讀:

是否應對文人的道德做出更高的要求?
華夏民族狂介狷之事?
論一個文人的自我修養?
中國古代武功高的文人都有哪些,哪個最強?

題主說的不是統軍能力或戰功啦,是個人武力……?
怎麼理解海子自殺,三毛自殺,老舍自殺?王國維自殺,顧城殺了妻子後自殺~求大神詳解?

TAG:知識分子人群 | 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