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鐵人三項自行車和公路自行車的差異那麼大?

如題,同是用來公路競速,為什麼鐵人三項的車看上去NB很多——速度更快,更輕,有時還會有休息把。而其他公路自行車賽事用車看上去只是普通高端公路車的輕量版,遠沒有鐵人三項車的技術含量高(我只是覺得「看上去」)


鐵人三項車和普通公路車不同,是因為比賽的要求不同,這裡有個很不錯的視頻和文字解釋不同點在哪裡,和為什麼。http://www.beginnertriathlete.com/cms/article-detail.asp?articleid=1659

(順便,鐵三車和公路計時賽的車--也叫TT/Time Trial車--幾乎一樣。稍微糾正一下,環法賽裡面其實也包括個人和團隊的公路計時賽,這時選手用的其實就是鐵三車)。

公路賽通常擠在一起騎,當近距離跟著前面的人騎車時,由於空氣被攪動,後面的人省很多力(跟騎又叫drafting)。但是,多數鐵三比賽不允許跟騎(因為游泳之後選手間會拉開距離,通常找不到跟騎的對象,為了公平,一律不許),而是要求車手之間保持7米以上的距離,超車時間不能超過20-30秒。因此車手的姿態、車的設計都需要最大限度減小風阻,這是鐵三車設計所有不同的主要原因:

a. 整個車架的幾何設計(即geometry)讓座位重心前移,同時前把比較低,因為為了減小風阻,車手90%以上的時間以「祈禱式」姿勢趴在休息把(即aero bars)上面。

b. 後輪盡量向前靠近車架,因為後輪和車架之間的空隙越小,風阻越小。

c. 將彎把替換為非常薄的扁平把,變速按鍵從剎車把手移到休息把上面。犧牲了對變速的靈活控制,但是減小了風阻(通常鐵三在比較平的公路上比賽,需要用變速按鍵的機率相對小)。

d. 為進一步減少風阻,通常選手會用輪圈很寬的車輪(叫deep section wheels 或者 blades),這種車輪的壞處是如果有側風出現,則比較難控制車,特別是前輪容易晃。

以上就是為什麼鐵三車看上去NB很多。

如果反過來想,為什麼公路賽車不可以借鑒這些設計,可能考慮到以下(出於安全和公平,公路賽主辦方恐怕有統一規定):

- 擠在一起騎時,容易集體摔車,因此需要對車有靈活應變的控制,彎把在這點比較好。另外輪圈也不能太寬,否則有側風時容易晃,更容易碰撞和摔車。休息把在摔車時容易傷人,彎把的設計在這點上好很多。

- 公路賽常有衝刺,因此需要彎把,鐵三和計時賽都沒有衝刺。

- 公路車把比較高,適合上坡時站立起來騎車。


糾正一下其他所有回答中的一個誤區:TT車不等於鐵三車。
TT車作為公路自行車賽的一種比賽用車,其規格是受UCI(Union Cycliste Internationale)審核的,內容包括車架幾何、前叉形狀、車把角度甚至輪徑等等。
鐵三車不受審核,所以其造型往往更加『科幻』,都是為了用盡一切手段降低風阻。
e.g. Cervelo公司的P5有UCI認證版(P5 THREE)和鐵三版(P5 SIX),兩款車架的區別一目了然

以上兩款車架的前叉是明顯不同的,因為下圖(P5 SIX)中看起來比較屌的前叉和車把無法通過UCI認證,所以cervelo只好又出了一款上圖中的TT版(P5 THREE),供參加GT賽事的公路自行車選手使用。

以下列舉一些在公路車比賽中不允許出現的鐵三車:

著名的ZIPP鐵三車架3001,90年代末作品,650CC

pina家的鐵三車


鐵三車因為不受uci控制所以可以不受兩個三角形這一限制儘可能的做空氣動力學,另外這貨衝刺並不是強項而是在大直道儘可能節省體力著高速巡航,所以有第二組車把。曾經騎過三百公里鐵三車,操控糟糕也比同級別的大組車要沉不少,在市區里變速剎車忙的手忙腳亂,但是如果出了市區在直道上把時速踩到35以上需要的體力能比常規大組車要省五分之一到五分之二,不過因為輪組前80框高後面乾脆上的封閉輪,無論是爬坡或者側風都是完敗常規大組車


鐵三下車後還要接著跑,所以鐵三車提供乘騎者的姿勢是為了換項後肌肉協同,不會有突兀感。


我個人認為是鐵人三項不歸uci管,所以非奧運會的鐵人三項比賽組織者是不鳥uci那些規則的,愛咋咋地,只要是個自行車不是電動車就行。
uci限制參賽車輛規格主要是因為uci旗下賽事商業氛圍現在很重,必須適當限制賽車規格避免土豪車隊土豪贊助商砸錢玩出一些火星車出現,畢竟萬分之一的差距放到大環賽里,也是單站差一秒的巨大差距……那就是得不得到冠軍的差別了。


TT車比大組車重得多,因為TT距離短且主要是平路,車重慣性大,利於平路。

補充一樓:TT車與鐵三車有一點差別,主要在車架上,對於鐵人三項來說自行車夾在游泳、跑步之間,是一個調整節奏、恢復體力的項目,車架應該比較「軟」(剛性小),而TT車則比較「硬」(剛性大)。


本人是鐵三和越野跑愛好者,家裡有一輛trek公路車和一輛閃電TT車,其中公路車配備了普通鋁圈和內外胎,TT車配備了50碳刀和管胎,配置套件級別差不多。這樣配置主要是考慮到公路車用於和一一般路段騎行,TT車一般在固定路段訓練。
以本人的使用心得來說:
1、兩車重量相差不大
2、TT車風阻小,同樣路段,同樣心率,TT車可以快10%速度
3、TT車踏頻比公路車低,這可能是個人習慣
4、長時間騎行,TT車比公路車輕鬆,保持體力較好
5、公路車操控比TT車好多了,TT車在複雜路段不敢用休息把,大組編隊用TT車沒人敢和你一起騎
6、爬坡路段沒用TT車騎過,但搖車肯定公路車爽
7、騎TT最怕突發情況,一個石塊,一道坎都可能會震飛,公路車就要放心好些


-
裘伯純Benjamin的答案足夠詳細了吧?
其實重要的一點,你為什麼覺得有車看上去NB,如果你實際上自己騎過兩種路段就明白了。

鐵三和拉力賽的計時賽段基本都是平地,而拉力賽其餘賽段的精彩之處是坡路,常說的爆山段。平路需要的主要是穩定、風阻小;而山路段要求更強的靈活性並適合立身騎行。


TT車(計時賽用車),就是你說的看起來很NB,外形很玄的車。但是這種車幾乎完全就是為了平路保持速度和衝刺而設計的,五通低,重量大,所以操控性相對來說沒有大組車好,而且五通低導致爬坡不好,休息把是為了讓人迎風面更小,減小風阻。
大組車(普通的公路車),這種車輕量化,往往不會用大碳刀,操控性好,對於複雜路段的適應能力更好,所以環法普通路段大組車比較多。同樣的,技巧性多一點的TT路段很多選手會選擇大組車比賽。
所以這兩種車是用在不同場合的。就像F1賽車和懸掛超高的牧馬人一樣


首先,因為裝備了高框碳刀的緣故,TT真的沒有比較輕。
其次,我認為題主覺得外觀牛逼,主要還是因為架型過於屌炸的關係。
再次,普通公路賽車(大組車)由於要適應各種不同的賽段,所以還是保留了彎把這一對搖車有著極大助益的設定,而TT一般在平坦路面上進行,所以一般採用風阻較小的計時把,而且出於車手休息和降低阻力的考慮,在剎車把之外又增添了休息把。(前天在星空體育上看的普吉島鐵三,女子組第二名選手用的就是大組車,因為自行車賽段有山……)


鐵三車和公路車的用途不同。

鐵三車是從空氣動力學角度所設計的特別車種,使用肘靠式的手握把,以提升騎乘的舒適性及效率。與標準公路車的車體幾何設計相比,鐵三車體特有的幾何設計也讓騎車到跑步的轉換更為容易一些。

參考資料
[1]公路車與三鐵車的差異
[2]三鐵車的設定:三鐵車與公路車的異同。

強烈建議閱讀參考資料中的兩篇文章


今年看了巴西奧運男子鐵三全程,這種高規格賽事了全部運動員清一色使用的大組公路車,原因很簡單,奧運賽事決定了參賽的選手都經過了層層選拔,全都是世界頂尖的,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這些參賽員動員的可期待成績差距不會很大不會像大鐵那樣每個人之間拉出很長的距離,所以出現大集團騎行(類似於大環賽的大集團)幾乎是必然的,所以一般鐵三賽事里不能跟風的規則沒有意義,可以跟風那麼唯一的選擇只能是大組車了,騎個TT車去跟風只能是琢死。
那麼一句話總結:鐵三賽事使用什麼車,只看規則,而規則的制訂看賽事種類和級別。


推薦閱讀:

Peter Sagan今年環法勢頭很猛,他獲得總冠軍的機會有多大?
公路車中,標準盤與壓縮盤相比有什麼優勢嗎?
如何評價行者gps碼錶·峰?

TAG:工業設計 | 產品設計 | 健身 | 自行車 | 實驗物理 | 公路車 | 鐵人三項 | 體育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