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自己制定一個體檢計劃,保證如果身體有任何癌症都可以在早期被檢查出來?

家裡以前就有親戚得癌症走掉,今天又得知一個遠方的朋友因為癌症走了。她的癌症到極晚期才被發現,之前甚至只被當成腹膜炎之類的疾病進行治療。

我發現似乎很多癌症早期能發現的都比較容易治療好,但是晚期才發現的基本沒得救(我的這種感覺是不是錯誤的求專業人士指導)。而很多癌症在早期沒什麼癥狀,很容易隱藏到晚期。

所以我想問,能否制定一套體檢計劃,保證如果身體有任何癌症都可以在早期被檢查出來?


制定一個體檢計劃,按時執行就能保證及早發現癌症

這是很多人都夢想的一個狀態,畢竟對於癌症這個人類健康頭號殺手,「早發現早治療」的理念已經基本普及了,越早地發現癌症,越早地治療,成了很多人的心愿。


比如前段時間人日官博的:「一滴血可以測癌症」

體檢時抽個血就知道自己有木有得癌症,看起來很炫酷是不是?


然後....... 就被各路人馬打臉了......

證明這只是一個被媒體過度渲染,實際上只是用來檢測腫瘤標誌物的技術,檢測結果不夠精確,遠不能達到測出癌症的地步。


所以還是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更骨感,人人都想早早體檢測出癌症,而現在對應「體檢查癌」這個夢想最殘酷的現實卻是:

有人年年體檢,最後得了癌症還是沒能提早發現

之所以造成這樣一個情況,根本原因在於:現階段的醫療技術還無法在癌症檢測上做到百分百的靈敏、準確且方便操作。


現有的體檢手段多多少少都有缺陷,比如:

  • 普通體檢難以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
  • 「專業防癌體檢」意義不大;
  • 癌症篩查僅對部分癌症有效。

所以,無論你制定多完美的體檢計劃,想依靠現有的體檢技術來百分百提早發現癌症,那是不現實的。


先來說說最常見的普通體檢。


普通體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衡量一個人的健康水平,一般這些體檢的內容包括:內外科、耳鼻喉、血尿糞、血糖血脂、肝腎功能,有的還會加上胸片心電圖等......


這些檢查能幫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及重要器官的運行情況,雖然可以查出常見慢性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但是大部分情況是查不出早期癌症的。


因為絕大多數癌症在早期的時候,並不會影響到常規體檢時醫生檢查的這些生理指標。癌細胞總是先靜悄悄地潛伏,再慢慢發展壯大、長成腫瘤,它們不會在自己比較弱小的時候就搞事情。

雖然個別癌症,比如甲狀腺癌,可能通過常規體檢發現,但對於其他癌症,也就束手無策了。


因此,普通的健康體檢並不能完全幫助我們找到早期癌症的蛛絲馬跡。所以就算你年年堅持普通體檢,對於你的身體來說,癌細胞也會是:

再來說說最近非常流行的「專業防癌套餐」


這是這幾年開始興起的一種體檢套餐,號稱可以通過精確測量一系列「腫瘤標記物」篩查癌症;更加豪華的防癌套餐中還有 PET-CT 醫學影像檢查,也是說有助於精準定位早期腫瘤。


然而這種體檢套餐最大的問題是,檢測結果不精確。


腫瘤標記物檢測,就是上面人日官博搞出大新聞的那個,其實無論是一滴血,還是一滴尿,腫瘤標記物的檢測指標充其量只能做參考,但是沒辦法用來做診斷,因為有的時候,即使沒有得癌,這些腫瘤標誌物的指標也是會上升,而有些時候,即使得了癌,這些指標可能也會靜靜躺在那一動不動。


PET-CT 的檢測也是,同樣存在結果不精確的問題。


這就造成一個比較尷尬的情況:


花大錢,做了檢查,發現沒有問題,該吃吃該喝喝,結果其實已經患癌只是沒有檢查出來,耽誤的了寶貴的治療時機。

花大錢,做了檢查,發現有點問題,不敢吃不敢喝,結果其實只是檢測過程出現了偏差,好端端一條命嚇得只剩半條。


更何況頻繁進一些防癌影像檢查,還會有一定的致癌風險。


所以,現在風靡一時的「防癌專業體檢」並不值得大力推薦,畢竟:

最後說說大家都聽過的癌症篩查


說實話,癌症篩查對於早期癌症的檢測結果還是比較靠得住的,然而比較悲傷的是現階段的技術只對一小部分癌症找到了有效的篩查方法。


目前全世界公認有效的癌症篩查項目包括:宮頸癌篩查、乳腺癌篩查、結直腸癌篩查。只要是符合篩查標準的健康人群,參加這些癌症篩查確實能防患於未然。


除此之外,一些肺癌、胃癌等高危人群也可以進行相應的癌症篩查,以實現早發現、早治療。


但是對於其他的癌症,就束手無策了。你總不能百分百肯定你自己只會得上面這幾種癌症,而可以完美的把其他癌症拒之門外吧,就算你「挑食」:

所以,歸根結底,想依靠一種體檢或者一套體檢,就能把所有癌症一網打盡,早早發現早早治療,至少現階段,這是不大可行的。


因為癌症的預防與檢測是個非常龐大的工程,它要考慮到個體的差異(年齡、高危人群、家族遺傳、不良習慣、疾病影響),還要考慮到檢測的頻率與目的(一些針對癌症的檢測手段,本手就有致癌風險,如何選擇需要多方面的考量)等等多方面的因素.......


絕不是簡簡單單,制定個計劃,照著執行就能百分百測出癌症的。


畢竟在醫學科學的字典里沒有「保證」二字。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

年年體檢,為什麼還會得癌症?普通體檢能不能查出癌症? - 丁香醫生

作者:葉森 - 個人主頁 - 丁香醫生

香港大學化學生物學博士研究生

有健康問題想問丁香醫生?

那就下個丁香醫生 App 吧

戳這裡:應用中心-丁香醫生

足不出戶就能得到醫生的指導和建議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


雖然「預防癌症」只能做到降低風險,但是我們還有另一招:發現早期癌症。

大家都知道,癌症分期很重要,早期跟晚期的結果會有很大差別。所以,如果在癌症剛出來的時候就通過檢查發現並且治療,那也算變相的預防了。

這個就叫做「癌症篩查」。

下面這些內容比較偏資料向,有些瑣碎,大家收藏好,到每年體檢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就行。

由於技術限制,目前並不是所有的癌症早期都能通過篩查發現。證據最充分的癌症篩查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對乳腺癌、宮頸癌和結直腸癌。


乳腺癌

乳腺癌篩查主要的手段有:體格檢查(觸診)、乳腺鉬靶X線、超聲、核磁共振(MRI)。

對於20~39歲的非高危女性,只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即可,而40歲以上的女性推薦每年進行1次乳腺x線/B超檢查,視情況加做MRI。對於高危女性,推薦20歲以後每年一次MRI檢查。

是否高危需要諮詢專科醫生,比如安吉麗娜·朱莉攜帶的BRCA基因突變就是高危因素之一。


宮頸癌

99%的宮頸癌都是由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是不能反推,HPV感染的女性中也有相當大一部分並不會發展成宮頸癌。

宮頸癌篩查中主要會用到兩種檢查:宮頸刮片、HPV檢查(也是用宮頸組織)。

建議21~29歲的女性單獨進行宮頸刮片篩查,每3年1次。原則上是開始性生活後才需要篩查。30~65歲女性可進行HPV和宮頸刮片聯合篩查,每5年1次,或單獨宮頸刮片篩查,每3年一次。65歲以上的女性若既往篩查結果連續呈陰性,則可以終止篩查。


結直腸癌

結腸癌發病隱蔽,有時會通過黑便發現。對結直腸癌的檢測方法比較多:除了最主要的大便隱血和結腸鏡檢查,還有鋇餐、CT造影、大便DNA檢查。

建議普通人群50歲開始篩查,每年進行1次大便隱血檢查,每10年做1次結腸鏡檢查。或者每5年1次鋇餐/CT造影/。

大便DNA是新興的一種無創檢查方式,目前的研究顯示它的靈敏度比普通的大便潛血檢查要高出不少,有望成為新的常規篩查方式。

對於高危人群,結腸鏡的頻率要提高,具體需要諮詢專科醫生。


以上三種癌症篩查的效果是最明確的,推薦一般人都進行。至於下面提到的這些,還沒有足夠有力的證據證明篩查的得益超過風險,故只推薦高危人群進行。


肺癌

目前篩查肺癌的主要方法是低劑量螺旋CT(LDCT)。普通的X光片不能發現微小的早期肺癌,而LDCT可以,並且相比常規CT,LDCT的輻射量只有十分之一左右,大大降低了風險。現有的研究證據都表明,開展高危人群的LDCT篩查之後,早期肺癌的發現率和生存率都大大提升。

高危人群的定義:包括有吸煙史(至少30包年,包年=每天吸煙的包數×連續吸煙的年數)、當前吸煙者以及戒煙不超過15年的人群。推薦從55歲開始每年接受一次LDCT。


肝癌

在中國,原發性肝癌是第三常見、死亡率第二高的癌症,因此對高危人群的篩查也非常重要。

肝癌高危人群包括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嗜酒者等等。對於這些人,推薦男性35歲、女性45歲時開始每6個月進行一次檢查。方法包括抽血查甲胎蛋白(AFP)和腹部超聲(US)。至於CT、MRI以及PET-CT這些,建議在AFP或US篩查有異常時再用於明確診斷。


胃癌

胃癌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如果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潰瘍、家族史等情況,建議從40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其他

前列腺癌和子宮內膜癌,前者因為進展比較慢,篩查(抽血查PSA)的效果也不是很明確,建議自願選擇;後者因為異常的陰道出血是多數女性早期發現的主要癥狀,所以一般女性要密切關注,並不需要其他特殊篩查手段。對於有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家族史的女性,推薦35歲起每年一次子宮內膜活檢。


以上就是目前一些常見癌症的篩查相關知識介紹。還是那句話,收藏好,記得到每年體檢的時候拿出來瞅瞅。


http://weixin.qq.com/r/AEhqcrHE8eyOrfUR9x0S (二維碼自動識別)


還是先講個故事吧。

內蒙一男五十多歲,正壯年。2016年初,他親弟弟確診晚期結腸癌,預計生存期不超過2年。

該男痛定思痛,決定自己也去查一查。由於家境殷實,他左思右想,決定去中國最流弊的醫院查個腸鏡。

是的,你猜對了,北京協和。
來回兩次路費好幾千,排隊排了一個月。腸鏡結果完全正常。歡喜回家。


九個月後,單位體檢,該男被查出肝轉移,再次查腸鏡,腸癌晚期。

門診和他聊治療方案時,我能看得出他心中既有不甘,也有認命。

是體檢沒有用嗎?大家去問問度娘就知道,美國人的腸鏡普查政策,使得美國腸癌發病率下降了40%。日本人的胃鏡篩查,使得日本人胃癌早期發現率高達50%,要知道中國只有15%。

工作十多年,我深深體會到
讓更多的癌症早期發現,是人類的工作。
讓所有的癌症早期發現,是上帝的工作。

希望,我們會越來越接近上帝吧。


不能。
的確是早期比較容易治。
有一部分癌症現在可以通過定期檢查而早發現早治療。但是仍然有很多癌症是沒有什麼早發現的辦法。等到出現癥狀,基本上都晚了。比如癌中之王胰腺癌,據我所知沒有什麼辦法早期screen。而且癌症的癥狀常常很不明確,沒有明顯的指向。比如一開始只是肚子疼。這可以是任何病症。所以一開始誤診的可能也比較高。
所以要保證任何癌症都可以早期查出來,目前來說是做不到的。
謝邀。


體檢可以,計劃可以

保證

任何

早期

他奶奶的沒一個做得到的

真要這樣非得切片放在福爾馬林不可,然後幾十個醫學生天天扒拉你看

別說癌症了

連汗毛掉了一根都知道


目前沒有這樣的技術


無法保證,只能說降低風險,有這麼幾個方面原因:

  1. 時間窗:癌症篩查方面的體檢,一般是一年做一次,在第一次做到第二次做之間,存在一個時間窗,而這個時間窗就有可能發生癌症,而如果癌症性質較為惡性,到第二次體檢時,極有可能進展為中晚期,當然,這個原因較為極端;
  2. 儀器還沒先進到一定程度:病灶大於5mm才能被診斷,而腫瘤標誌物檢查又存在著假陽性結果、特異性差;
  3. 有的腫瘤發生無規律可循:目前的篩查指南,都是根據腫瘤的生長特點及危險因素設置,但有的腫瘤它不按套路出牌,而且危險因素不明,所以,可以看到即使目前的篩查指南也未覆蓋全部瘤種。

普通人如何降低風險?

結合自己的遺傳家族史(家裡近親有無得過腫瘤)、既往疾病史(以前得過什麼病)、生活工作環境及習慣等,綜合考慮制定相應的體檢計劃。


醫學的字典里沒有「保證」。


在我父親得肺癌的時候,我跟治療他的一群醫生混的挺熟,有時去他們辦公室吹吹牛什麼的。

父親不喜歡體檢,我一直覺得如果體檢也許能早點查出,所以有一次我說:如果他早點體檢發現癌症就好了,現在說不定都治好了……

沒想到醫生都說普通體檢沒用,根本查不出癌症。我大為震驚。醫生還說亂做核磁共振啊,pet-ct啊,只會增加患癌風險……沒事還是不要做了。具體原因跟丁香醫生說得差不多吧……

那我問該如何保持身體健康,醫生回答:多喝水,多休息,保持心情愉快

我說:那體檢有什麼用!

醫生說:有用啊!如果體檢一切正常,你的心情就好啦……心情好了,身體就會好,就不容易得癌症啦!

醫生你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現在就準備去睡覺了……


警惕「過度體檢、過度篩查」披著「早防防治」的外皮

首先必須要指出的是,我們習慣性混淆了「例行體檢—腫瘤篩查—疾病早期診斷」之間的概念:現在我們接觸到的「體檢套餐」往往在項目上追求多多益善,儘管很多單位都能報銷這個費用,但這樣的體檢是否忽略了一些重要問題?

看看中美在每年例行體檢的差異,反思到底是誰利用了我們的恐癌心理?

我曾經採訪了幾位美國同事,問問美國人民每年怎麼做例行體檢。

  • 問:「你們每年體檢嗎」
  • 答:「體檢呀,醫療保險可以報銷」。
  • 問:「你們每次查什麼項目?」
  • 答:「主要是查體(體格檢查,醫生在身體上一系列望聞問切的診斷),然後是驗血(肝腎功能生化等等),女性每年會做婦科檢查」
  • 問:「每年做B超嗎,腹部、頸部和乳腺B超?」
  • 答:「為什麼要做啊,有異常了醫生才會介紹去做呀?乳腺B超到了一定年齡或者有家族史的才會例行檢查」
  • 問:「胸部X線?」
  • 答:「….為什麼每年要做,那玩意有輻射的。如果做也是有結核菌陽性吧或者有癥狀吧」
  • 問:「你們一般都去哪裡體檢」
  • 答:「一般是家庭醫生,有時會去內科醫生那裡」

再對比一下國內某體檢公司為「職場年輕人」定製的體檢套餐

不到一千五百元的最低檔套餐共包含了30多項體檢項目。不得不承認,相比美國人民,我們是多麼幸福,可以用相對便宜的價格得到如此多的體檢項目,有些童鞋覺得公司還能報銷,不做白不做。

但是仔細看這些項目就發現很多問題,比如胸片這一項,特別註明了不給片子。對年輕人來說,常規胸片檢查往往是為了排除肺結核,在卡介苗非常普及的今天,在沒有結核病癥狀的情況下每年一次胸片的意義實在不大。如果為了檢測肺部結節等病變,沒有片子的影像記錄,對今後的比照也沒有什麼意義,只能額外增加暴露於輻射的機會。

除了胸片,還有腰椎和頸椎的X光項目。儘管目前很多年輕人有腰肌勞損和頸椎問題,但輕度癥狀提示你需要更多的鍛煉和自我矯正,重度癥狀需要接受系統治療。將這兩個項目放在例行體檢里確實沒有必要,徒增輻射,負分滾粗。

這款套餐的廣告中還寫到,網上預訂可以送免費腫瘤標記物篩查(驗血)

對於大部分年輕人而言,在沒有病史、臨床癥狀等因素的情況下,這些檢測項目甚至有些都沒有被納入早期篩查的診療規範中,又怎麼能直接放在例行體檢中呢?就算有錢任性,但這樣的宣傳導向並不利於醫療資源的有效分配,只是盲目利用當今社會的恐癌心理。

就算是PET-CT也絕非診斷腫瘤的金標準(全身CT加FDG顯像掃描,需自費約1萬元,而某些醫院真的把它作為「高端」體檢項目開展,真的非常匪夷所思)。我認為最嚴重的後果還不是意外發現了異常,而是一旦大家認為自己的化驗指標沒事就可以高枕無憂,這種觀念本身存在很大的誤區和健康隱患。而比起腫瘤,年輕人更常見疾病還有很多,比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強直性脊柱炎、紅斑狼瘡、腎小球腎炎等等),那是不是體檢里還要加上相關檢查?只不過大部分人不了解它們罷了。

至於每年例行體檢最重要的,卻往往是最被忽視的,你知道是什麼嗎?

那就是醫生的問診和體格檢查,也就是從小到大我們體檢表格里那些瀟洒的(-)符號,在目前醫療定價中檢查費用為5-20元不等。如果說所有的現代檢查和化驗方法都是醫生延伸的眼睛,那麼最珍貴的就是在收集到這些信息後能夠利用知識和經驗做出有價值且負責任判斷的大腦。

一個理想的例行體檢,應該是和一個你所熟悉也熟悉你的醫生每年見上一面,花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談論你這一年的「用戶體驗」,西醫的視觸叩聽、中醫的望聞問切,輔助一些必要的現代檢查方法,都可以對很多疾病狀態或苗頭進行初步判斷。在此基礎之上,才應該談論某些具體疾病的篩查、診斷和治療。當然,婦科檢查目前已納入例行體檢和婦科腫瘤篩查項目。

高危人群、有腫瘤家族史的人只能靠早篩查等待那個消息的到來嗎?

大家知道有一個BRCA基因與患乳腺癌的風險相關,國外有研究發現,同樣具有這一基因,那些能夠堅持健康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的人們,最終能夠減少致癌基因表達的機會。也就是說,除了制定體檢計劃這樣「被動」的防護,你可以做的真的很多!你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其他情況,說實話如果是我,可能真的不會去每年做這項檢查,以及其他腫瘤標記物、放射性檢查。但是,我一定會對各種腫瘤以及其他疾病的危險因素牢記於心,不僅要在生活中及時避免與矯正,一旦發現異常現象,及時就醫、積極診斷。

更多腫瘤預防、腫瘤康復、飲食運動心理、健康生活方式諮詢,歡迎關注100%原創公眾號,LifeAfterCancer
原文鏈接:都說甲狀腺癌是過度診斷,到底要不要體檢這一項?| 耿直醫生的甲狀腺癌專題科普(一)

http://weixin.qq.com/r/IzptdWbEoDvfrSIW928x (二維碼自動識別)


基因檢測:發現有無家族性遺傳,重大疾病易感基因,一生做一次;
法國DDFAO鷹演:發現身體即時的一些健康隱患,半年至一年一次;
全面健康體檢:全面體檢,對腫瘤針對性篩查,腫瘤標記物TM20,B超,CT等,一年一次。
結合日常身體狀況,對一些不適的情況加以留意,不要抱著拖的心理,很多並不是沒有癥狀,而是小的身體信號不被重視,被拖出來的,比如持續發熱,大便習慣改變,小便不適,失眠,心跳過速,食慾不佳,不明原因疼痛等,一些小的表象有時預示大的問題,平時多運動,運動後會將身體某些不適放大,一方面鍛煉身體,另一方面健康問題更容易暴露。
平時做個有心人,特別像腫瘤這樣的重大疾病,還是能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
願大家都遠離疾病,享受健康生活!


在腫瘤形成之前小與兩毫米的大小之前 醫學影像很難發現。但是這些儀器一旦能夠發現你人體內形成癌症腫瘤,基本都是晚期。


與其惶恐不安,不如好好活著。不是諱疾忌醫,想出這個問題的人,已經八成處在疑病狀態了。這種狀態說不定是癌症的危險因素←_←


除了定期體檢以外,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試做基因檢測。


推薦閱讀:

不是說體檢沒法走醫保么?為什麼醫生說可以?
心臟彩超能檢查出什麼?
常規體檢需要做哪些項目?費用大概需要多少?
关于美年大健康体检的监测结果准确吗?
請問給六十歲左右的老人做一個全面的體檢都需要做哪些項目?

TAG:癌症 | 醫學 | 體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