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美術學院的建築系?


謝邀,沒有直接交集,隨便聯想一下。
中國美院建築系的掌門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澍。王澍崖岸甚高,門徑不俗:

今年杭州中國美院建築系二年級的課程設計也以何陋軒為對象,其中一部分就是針對其中節點構造所做的研究,以「拆造何陋軒」為題,對竹軒的全部竹節點進行了詳盡的分類,並且在此基礎上複製了所有模型,研究了替換設計,同時模擬《營造法式》中傳統的樣式圖來表達記錄,豐富的成果擺放了滿滿一間展廳……

很別開生面有沒有?事實上何陋軒本來的設計者,同濟的老系主任馮紀忠先生,明明早就交代過:

看!竹構結點是用綁紮的辦法,原擬全無榫卯,施工中出於好意,著意加工,顯出豪式屋架的幽靈難散啊。


我是美院建築系畢業的,畢業以後跳槽了兩個小設計院,基本在方案這塊可以獨當一面吧(施工圖還有待加強)收入在橫向比較應該是不錯的。但是回憶起在學校學到的東西,我只能說是對建築的一種態度與好的審美吧。在上課的時候最多的感覺就是彷徨,覺得很多東西很虛幻。我覺得美院的建築系缺的是紮實的基本功。這指的不是對榫卯、砌築、現象素描的理解等,而是,怎樣的空間人用著是舒服的,怎樣的尺度宜人,運用各種空間達到你想要讓人產生的各種感受。可能這和我的設計觀點有關。我覺得建築是給人住(用)的。人的感受才是第一位的。但是上王澍的課,我感受不到人本位,而是建築本位、文化本位等,建築變成了他想表達東西的載體,使用者的感受屈居於大的建築概念之下。(我覺得建築一定是載體,設計的概念本身要去表達文化是沒有錯的,是應該的!但是人的感受是第一位的,一定要站在業主/客戶/使用者的角度去設計建築)所以我並不覺得象山校區是多麼成功的作品,因為很多學生抱怨教室尺度太大,冬天很冷,而為了立面乾淨沒有裝空調。很多空間太粗放潦草。在我來看這些建築只是表皮與形態的遊戲,很好的婚紗照與拍戲景點而已,對使用者來說,它並沒有對每一個空間做嚴謹推敲。
我寫上述的話不是想說貶低王澍,而是指對於教學本身來說,應該從最基本的教起,然後向各種學院派延伸。而回想我當時接受的教育,可能一直都是浮在空中。這也是其它回答里說是「一場狂歡」的原因吧。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因為這個問題令我想起學校的幾年其實是非常困惑彷徨甚至痛苦的。(答主是個實在人,有些理論觀點太虛幻本能地就會去討厭,覺得違背了設計師服務人民的初衷)直到後來熬過了畢業設計終於投入工作了,慢慢把各種知識融會貫通,無數個通宵熬夜之後,看到自己設計的東西終於是合理美好的、業主滿意的之後才對自己肯定了一些。
另,雖然我不覺得有多驕傲,但是美院是名校這點還是毋庸置疑的吧(此回答針對某答案里的「美院是名校我呵呵」)這個就不舉例論證了。


試驗場
可以褒義得來理解,也可以貶義得理解。確因王澍加持,有很多(其實幾乎全部了)課程帶有強烈的實驗性質。思維是發散的,但心態是不踏實的,沒有腳踏實地得完成一個樸素的課程,自然也不會有像傳統建築系那樣與行業現狀的接軌。
王澍當然是不在乎這些的,慕名而來的大牛們也都在學生身上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再者中國如此多建院還容不下國美這任性的異類嗎。國美建院的學子也不要容不下外人的批評,在老師主導的這場狂歡中不要越陷越深,多一份踏實才是。
國美建院畢業生的一些想法


第一:我tm一開始就對美院做設計的態度和水平表達了認可和敬佩,覺得做設計就是應該這樣子。如果讀不懂就去查字典,不要無腦噴。
第二:我只闡述一個案例,闡述一個客觀存在的偏見,如果沒有這種偏見存在題主就不會問出這種問題了。我的視角和態度在第一點已經表明了,如果看不明白就沉默,不需要用自身作為案例來說明中國義務教育的失敗。
第三:說白了進入設計院就是流水線上的畫圖匠,民工而已,你們反倒忽略了本身應該覺得驕傲的設計態度和思想,覺得沒進入設計院就是在否定自己多年的建築學教育,王澍畢業了就壓根沒在設計院呆過,你們這樣無腦噴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作為設計師到底是名牌設計院的標籤重要還是拿出自己的作品得到業界認可重要,你們名校畢業不會連這個基本的價值觀都弄不靈清吧?

┄┅┄┅以下是原答案┄┅┄┅┄*

我不是美院的,我只是在杭州在干這行的,工作經驗不足兩年。 倆年來每年的美院畢業展我都會去看,當然不光是建築系的作品,服裝設計,工藝設計都是我的喜好。不得不承認,確實對得起設計這兩個字,對待問題確實有不一樣的想法。 畢業那年我去應聘一家設計院,我瞅到面試名單上除了我以外都是美院的,但是偏偏單位美院一個都沒要,要了我一個普通院校畢業的,我不知道他們的水平,但是拿畢業設計來說我確實沒有他們的優秀,我唯一覺得還行的就是我有一年多的實習經歷,對交給我的事情上手快。so,不止我畢業那年,今年也還是沒要一個美院的,我問過人事,她說領導覺得美院高考建築系都是招的藝術生,沒有經過理性的建築邏輯訓練,設計的完成度很低,做平常的項目也依然要從零開始學習。


不請自來 國美建築系學生

專業課老師說過一點 王澍老師的設計是在如今中國建築施工質量不高的大背景下,最能適應其粗糙做工而發揮建築本身人文關懷與文化韻味的難得的設計。我們校區里建築的施工確實存在問題,同樣是清水混凝土,在上海龍美術館的清水混凝土光滑的會讓人情不自禁的觸摸,而在我們校區的許多建築中會有許多的「爆漿」現象。私人美術館的定位決定了施工隊伍的優劣好壞,而小區建設的投入顯然在清水混凝土的模版上沒有下功夫。

王老師在校區建設的時候,在山南的規劃中運用了許多園林藝術的手法,太湖樓的恰當點綴正應了太湖石在園林中的不可或缺的成分。13號樓的外牆立面的孔洞也是從最美的太湖石的孔洞中拓印歸納而得來。

本身校區作為一個藝術品來說每一棟建築的彼此聯繫與方位的分布都是精緻的。也是有相對的文化底蘊和革新的改變的。

記得一年前有一位浙江大學的人文學院的某院長/某老師,就王澍院長的建築進行了一番素質低下的言論?在中國的建築行業中的確個人風格的差異,材料運用的偏好上各有不同,但為什麼要說王澍院長的建築思想是一種對於普利茲克獎國外建築思想的討好?難道在王老師的建築中看不到中國古典造園藝術的體現嗎。話題帶偏了。

深入每一棟建築在建築尺度上的體驗來說,空間與空間之間的銜接,空間的挑高所能帶來的感受是不同的多樣的。而每一棟教學樓之間貫通的銜接在行走方式上也提供了不同的建築體驗。

總結來說,王老師的建築在包含中國傳統建築體系的同時在行為發生上更注重人與建築間的關聯與體驗。
以上用於討論許多對於美院建築的觀點


關於建築系的本身在課程安排上我們會在第一年接觸到包括工程上嚴謹的圖紙繪製,然後是偏重感受的水墨渲染,現象素描以及實踐上的木工於砌築。然後會就民居考察之類的做一些基礎設計課題,並不是說藝術類院校就會缺少理性嚴謹的思考,而設計的完成度上也沒有說十分不堪或者說只有一個建築設計的概念而不考慮工程力學於結構關係。我們會在一個接納更多概念的前提下也進行模擬方案本身的可行度,從而完成一個相對較為完善的設計。

也有答者回復了關於美院學生就業於普通大學建築系的優劣,關於「一堆美院只錄取我一個普通大學的學生」這樣的言論只能表示懷疑態度。美院每年建築系應屆畢業生只有七八十個半數以上都選擇出國進修,而選擇直接工作的也有大半經過大四大五的實習在畢業典禮結束直接進入單位工作。也許沒有那麼多人會與你競聘這樣一份工作

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看法,以上言論僅代表本人觀點。


美院的建築系本來也是派系之一;從包豪斯到巴黎美術學院,建築本身就包含了藝術與理性兩個方面;建築的空間形態等造型藝術與使用者滿意度匹配之間的平衡點自古也是建築師追求的極致.
殊途同歸,既然要到彼岸而去何必在意從何而來?
跟來自不同美院的同事共事過,真心喜歡他們對理性的堅持同時又不放棄對美的追求!


美院的建築更多的的確是在鍛煉學生的形式和審美還有表達 相對於普通工科院校的建築學生來說 對於規範之類的認知的確比較薄弱 但我想說的是 建築是一門學無止盡的專業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做到一畢業就可以獨立完成一個項目 美院學生所缺少的 在工作中可以學習到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跟努力 但在校鍛鍊出來的審美這是理工科院校的學生即使鍛煉也很難企及的 而且我認為時代的進步本身就需要美院這種異類 打破教條探索建築往更好的方向不管結局好壞本身是值得鼓勵的 沒有深入了解過美院的教學和學生的真實能力就認為美院學生沒有能力不能適用於工作 妄下這個判斷未免過於草率


如果能把美院的創造力經過老八校的淘洗篩選融合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你們要注意一個辭彙叫做「學術政治」,老八校是不會帶其他學校玩兒的。知道這點之後大家就明白了。

老八校自稱為理工院校,但查查學校歷史,除了一所加上兩個半所以外,哪一個不是巴黎美院系統的,況且現在那一所加上兩個半所也被同化了。至今巴黎美院系統的東西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在美院面前秀優越感還是算了吧。


不黑,個人自從看了人人好友裡面有個美院建築的,整天除了發自己並不好看的照片,就是發一些很明顯就是在追求潦草的形式主義的模型照片,真的很想告訴這個孩子,並不好看。


似乎這是一個關於工科院校優越感和美院學生自尊心的問題= =

去看過畢設展,表示美院的確有很多設計感爆棚的大神,而且圖面表現好看到要膜拜的程度
然而看的時候不能想太多……


沒有說不好,美院的學生造型能力和表達能力真的很強。但美院的學生可能因為教育方式不同,缺少或者忽視關於實際,人體尺度等方面的把控力。對於偏見,估計是這個問題普遍存在。當然這也要看個人。不要提王澍,這是一個個例。他的思想不能代表美術學院。因為這是一個教育方式和培養模式的問題,即使他是院長,也不一定能灌輸到所有的教育中去。再者,對於他個人我個人不是很贊同他的觀點,感覺他的設計是把建築作為他表達文化也好,個人思想的載體。但凡一個作品,無論你想表達的思想有多麼強烈,但人們對於你作品的感受才是最直接的。這點我覺得王澍是強加給別人的。而且他得獎,就不一定代表建築要趨於他的大同。或許他所宣揚的文化和他對項目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才是打動普利茲克評委之所在。就比如說與之宣揚方式相反的安藤忠雄,他的感覺就像你只要能體會到他某個細節的處理就是他的表達了,不一定非要帶一個理念的帽子,再說安藤還是拳擊手出身,這東西其實不能用教育的背景衡量。


我同事有一個國美建築系的,挺不錯的,工作做的挺好。


El GArqEtsaB es el Grado en Estudios de Arquitectura de 5 a?os que permite la formación como profesional. La base del ense?amiento pivota alrededor del Proyecto de arquitectura con conocimientos sobre la historia y sus teorías de la arquitectura, urbanismo y la planificación, los métodos de investigación y la representación gráfica, así como también de los problemas de la concepción estructural, construcción e ingeniería vinculados al dise?o de edificios. La formación cualifica a los estudiantes con tal de que puedan integrarse en la actividad productiva de la arquitectura, crear proyectos que cumplan con las exigencias estéticas y técnicas actuales y las solicitaciones de la sociedad y ciudad contemporánea. Los cursos del GArqEtsab combinan metodologías de taller con clases magistrales y el trabajo del estudiante ocupa el eje central del aprendizaje de Grado.

就算不學建築設計的門外漢都知道西班牙的高迪,最近拿普利茲克獎的三位建築師也是從我們學院畢業的。我們ETSAB的建築課程能培養這麼多優秀的設計師(不一而足),不說業界標榜,打國美學生的臉還是有這個資本的。

我就摘一小句,crear proyectos que cumplan con las exigencias estéticas y técnicas actuales,從ETSAB出來的建築師做的設計既要從審美上又要從技術上滿足要求,就光技術這塊,我們就得學這麼多課。大二的結構1起碼掛六七成學生,真要學得挺紮實,我們得看好幾沓資料,做無數的計算。

我比較好奇,如果把回答這個問題的所有國美學生平時做的設計作業甚至畢業設計放在我們學院的過課標準下進行評審,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慘狀。

多說無益,奉勸各位多與國內老八校優秀學生看齊,少於這群自視甚高卻半斤八兩的國美生為伍。


我來強答 看到他們的老大是王澍這事基本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水平有一些但主要靠嘴炮。而且美院得建築個人以為都過於追求設計感 求新求奇導致這真正的功能性大打折扣。詳見王大人的象山校區。不過也不能一概而論 一個建築師主要的不是你在哪個學校學的 跟的那個老師而是自己的想法


作為一個國美建築新生,開學一個多月……
面對新開的實驗性課程極度蒙逼的我,想起了剛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搜過的問題⊙▽⊙
我只想來這裡強答一下……這是個很迷很迷很迷很迷的專業(ノ=Д=)ノ┻━┻有的課上起來就跟玄學一樣
大家報考要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行啊
國美建築系後面還有藝術兩字,感覺學院培養的重點在於藝術而不在於建築就這樣
迷茫……


中國美院的建築系和傳統老八校與新八校等等理工科學校的建築系相比是個徹底的異類。本質的區別從設計的初始就有了。對於普通學校的建築學生來說,建築設計的本質可以很單純的來說就是空間舒適,使用起來方便與安全,這是最前提的一個標準。但放到國美,這種觀點就變了。它被加入了更複雜的含義,人精神層面的舒適與文化的認同被放在了身體舒適之前,同時設計的初衷被放大成一種追求個人意志的狀態,比如說你可以追求園林美,追求與文脈的共鳴等等。
所以從一開始的時候,美院學生認知建築的方式就和老八校們所不同,他們一開始做椅子,寫詩歌,寫小說,拿礦泉水瓶建模型,也會請艾未未這樣的藝術家參與它們的課程,到很晚的時候才會做帶有實際意義的建築。它們的畢業設計很多也是從研究園林或者是古畫開始的。
我不是很清楚王澍的個人意志到底有多少放在了國美建築繫上,用王澍老師自己的話說,國美的建築系學生幾屆要是有一個人堅持這條路走下去,他的建築系就是成功的。
事實上國美的同學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在設計院的確過的不好,我原來的團隊里就有一位國美的同學,我很欣賞他的執著,但是他的認知與技能確實不太接地氣。
不過有一點值得肯定,目前的大環境下,中國大城市的大項目往往都是西方事務所完成的,國內大院也是一個套路的東西或者都是有一個西方模板的東西。很多學校的建築系老師也很喜歡很有模板背景的學生作業,甚至是照抄的學生作業。邁耶,妹島,安藤,等等這些大師作品都能在學生作業里找到只改了個屋頂或者拉高壓扁的。
國美是一股清流,能做出不套路的東西,就是好的!就像很多建築系的老師害怕提起扎哈一樣,害怕自己打臉,害怕自己在做的事情被學生看穿。
利益相關:華工建築本科 港大碩士 深圳某小院工作5年


哲匠


王澍先生本人是東南大學畢業的,經歷過正統的工科學習,再結合上美院的藝術資源因此能在建築領域中有所成就。然而美院建築系學生大多是缺乏了基本的理學和工學課程學習,沒有學習過數學物理,做出的建築設計有時太過注重形式感,反而忽略了建築結構,容易成為空中樓閣。


評論需要客觀和角度的,建築更是得分視角了,不能淪為溫水裡的青蛙,不知道奮力的跳,只剩下叫了


推薦閱讀:

TAG:建築 | 建築學 | 中國美術學院 | 美院 | 建築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