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鏡頭設計而言,法蘭距是短好還是長好?
我一直覺得是法蘭距短了好,因為這樣廣角鏡頭會更容易設計。但最近看關於微單的文章,說法蘭距短是它的很大的弱點,不利於鏡頭設計,這樣是不是說反了呢?
謝邀。
這是一個技術問題。
但孰優孰劣是個思辨的問題(也可以說是用來撕逼的問題)。
----------------------------------------------
以下回答如無特別說明,均指當前的cmos/ccd技術,以及普通民用膠片(含電影膠片)
1、與其說「較短的法蘭距」,不如更準確的稱為「設計鏡頭時不用把法蘭距搞那麼長」有何優勢?
——大光圈優勢。大光圈鏡頭的設計,可以看做一個縮焦增亮過程。通過對光線的匯聚,焦距縮短,光圈變大。實際設計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下圖
藍色部分鏡組原本是一隻100mm/f2的Planar鏡頭,通過追加紅色的增光縮焦鏡(converging group),最後成品鏡頭變成了40.6mm/f0.813的大光圈鏡頭,焦距縮短,同時可以看到法蘭距也大幅縮短(紅色鏡組與最右側焦平面的距離大幅縮短)。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微單,以及旁軸上上這麼多大光圈鏡頭的原因。
這是旁軸神鏡Fujinon 5cm f1.2,最右邊兩片鏡的用途就有增光縮焦的目的(當然不僅是用於此目的)。
同樣是因為此原因,單反在大光圈鏡頭上舉步維艱,因為必須設計足夠長的法蘭距留給反光板,這就導致大光圈鏡頭的焦距(採用反望遠結構)無法縮短。Nikon在Nikkor 1001 Night中就明確提到最初沒法設計出焦距比55mm短的F1.2鏡頭,焦距實在縮不下去了(硬把50/1.4增光縮焦的話大概會變成45/1.2,法蘭距不夠了…)…後來才設法克服了這個問題。因此最早都是Nikkor 55/1.2 Auto
2、法蘭距與廣角的關係。
廣角鏡頭的焦距短,因此相應的就要求更短的法蘭距。不使用反望遠結構的情況下,單反上一直沒什麼能開心使用的廣角鏡頭就是這個原因,繞不開反光鏡。
但對鏡頭設計本身而言,法蘭距長短各有優勢。
2.1 更長的法蘭距可以有效改善邊緣畫質,這不僅由於cmos對斜射光的短板,同時也要考慮對像差的矯正。
biogon和distagon的距離關係大概是這樣的
因此法蘭距越長(鏡後距長),相當於射到邊緣的光線越「直『,對於鏡頭設計和目前的cmos而言都是有益的。
2.2 對法蘭距么有要求,則鏡頭設計受到較少的限制,特別是廣角鏡頭,因為本身焦距短嘛。
就目前而言,反望遠結構還是不如對稱廣角來的方便,對稱結構畸變小,像場平,結構相對簡單。因此我更傾向於」不考慮法蘭距的情況下,設計廣角鏡頭比較簡單「的說法。
不升起反光板就沒法用的鏡頭Nikkor-O 2.1cm f/4
升起反光板之後就無法取景,因此外置了取景器。
對焦需要靠估。
----------------------------------------------
所以綜上來說。有好有壞。
如果不考慮CRA這個因素的話,法蘭距短的鏡頭會更好設計。鏡頭設計相當於解一個多元方程,對法蘭距的要求低,相當於少了一個制約條件,那麼設計變數(半徑、厚度、材料等)可以更多的用於平衡各種像差,而不是法蘭距。
但是現在的數碼感測器因為要考慮CRA(CHEIF RAY ANGLE主光線出射角),法蘭距越短的鏡頭,CRA越難做小,邊緣視場出射光線與感測器角度匹配度變差,最終導致邊緣像質劣化。所以設計鏡頭時,若法蘭距太短,還要留意控制鏡頭的CRA,這是一個相互權衡的過程。
總的來說,對法蘭距要求不高的鏡頭,比對法蘭距要求長的鏡頭好設計。因為前者設計時只需要控制好CRA,而後者需要控制法蘭距和CRA。
其實有個最簡單的道理。
短了可以加長(相當於內置接環),但是長了不能裁短
所以還是短了有優勢,至少也是大於等於
法蘭距短可以給鏡頭更大的設計空間,無論廣角還是長焦,當然法蘭距對廣角鏡頭產生的限制大得多。所謂「法蘭距短光線入射角大」,完全是顛倒因果,短的法蘭距可以允許更大的入射角——當然會帶來一些成像的劣化,但並不能說做不到大入射角的就更優越。
以下是題外話,可忽略……
個人覺得單反和微單不存在競爭問題,也不存在在二者之間的孰優孰劣,前者是攝影工具,後者是家用電子設備,設計目標就不一樣。單反體積大,背著累握著舒服;微單體積小,攜帶方便但是長時間握持感和操作感就差多了,就像越野車和跑車一樣,是用來干不同事情的,非要抱怨單反背著累或者微單專業附件少……那不是產品的問題,而是個人選擇和定位的錯誤,就好比拿個鎚子擰螺絲……抱怨個誰呢?至於畫質,那跟單反還是微單關係不大,僅僅取決於你願意掏多少錢。從技術上說,單反和微單的區別就在反光板、五稜鏡和相差對焦器,但是這些東西最終會被EVF、LCD和CMOS集成的像素相差對焦+反差對焦取代,所以單反最終會走向微單的道路。所以將來的機身法蘭距肯定是短法蘭距佔領市場。但是短的機身法蘭距只會給鏡頭帶來更大的設計空間,不會阻礙實現長法蘭距*效果*的鏡頭,比如單反鏡頭只需要一個轉接環(彌補法蘭距)就可以用在微單上,但是微單鏡頭就很難裝到單反上了。
胡亂說,請指正。
rx1系列的鏡頭,你拆下來可以發現,最後一片鏡組已經差不多貼著cmos了
當然我不建議你拆
給rx1帶來了優異的小體積和非常優秀的邊角畫質
短法蘭距的鏡頭願意怎麼設計就怎麼設計。微單既有後組接近法蘭盤的鏡頭,也有鏡組很靠前的鏡頭(從法蘭盤到最後一片鏡片的距離差不多有轉接環那麼厚了)
但長的法蘭距設計鏡頭時需要盡量避免後組凸出過多,因為很有可能造成打板或者打快門,所以先天性不兼容後組靠後的設計。
你看的文章明顯說反了,很可能借鑒了無忌或者蜂鳥老法師的xia想。前段時間買了只 Contax G 28/2.8,鏡組很大一部分都在接環後面,所以相比之下較同參數的單反鏡頭輕量化了很多。
所以覺得對於相機的設計來講,較短的法蘭據應該更好發揮吧……推薦閱讀:
※RhinoCam 這種中畫幅轉全畫幅設備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目前在用canon 5D,想再買一個輔助便攜的相機,看中了Nikon P7100、Canon G12、Canon G1X、或者單電,有沒有大神能給點建議?
※考慮質量優先,用作建築的照相機,怎樣搭配前期和後期系統?
※用30mm鏡頭拍攝太陽和用200mm鏡頭拍攝太陽相比,哪一個進光量更大?
※膠片相機是否能拍出數碼相機無法拍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