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2》的票房神話與國產電影保護月有關嗎?
如果與國外已經在7月或者之前上映的蜘蛛俠返校季、猩球崛起3、海邊的曼徹斯特、極盜車神、星際特工、敦刻爾克一起上映票房能到多少?
我的觀點很簡單,朋友們,電影本身質量不行,你隨便保護,能賣出去算我輸。
說一下我的經歷。
2011年7月從外經貿大學畢業進入院線,做市場工作,兩年了解行業。
2013年7月進入貓眼轉職產品經理,負責院線服務相關產品。
2014年底調研立項貓眼票房分析(現貓眼專業版),負責產品至今。
變形金剛3我在影院培訓,接待過團購「擠兌」,變四我和產品同事們支援過影院前線引導用戶使用自助取票機。貓眼專業版這兩年半各種光怪陸離發行策略也都觀察了無數。
可以說,我在一線經歷了中國電影市場從線下到線上的完整過程。(用戶購票方式的轉移,一定伴隨的是影片發行渠道、陣地和方式的轉變)
我想說的是,電影市場圈以外的朋友們,你所知道或者揣測的一切的,非正常的,無底線的,陰謀論的,行政命令的,國產保護的,票房補貼的,買場返點的,直接買票房甚至偷票房的,等等手段,在《戰狼2》之前的這6 7年時間裡,已經有無數影片開發過、使用過、驗證過,答案是沒有另一部《戰狼2》!
是,7 8月進口片很少,so what?前紀錄保持者《美人魚》是春節檔+情人節檔全民休假的黃金周,而戰狼2前十天(去掉首日4個小時提前場)的日均票房(請注意,日均)在美人魚的峰值之上!
我個人的閱片量雖然不大,但《戰狼2》在我心裡也仍算不上經典影片。它很大程度上符合大眾口味,但很可能並無法取悅「精英口味」。但目前市場的主流價值觀真的跟「精英口味」有差異,這真的需要正視,而不是異化解讀。
作為一個電影市場,電影票房的觀察者,我在此陳述一下我所知道的事實。基於這些事實,我懇請大家不要再以任何陰謀論式的分析來解讀這部影片爆炸的票房了。
這對於一部重新定義「現象級」的電影,真的不公道。
——————補充 分割線——————
我只說不希望大家用陰謀論方式分析,但沒有特別分析所謂「國產保護月」,這是我這篇回答的不足。梁鵬飛先生在他的回答里做了詳細的闡釋,我完全贊同梁先生的觀點。推薦大家一覽。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629388/answer/211380097
————二次分割————
在梁先生的另一篇回答里看到一段話,忍不住再次補充:
「我一直認為,好萊塢大片對中國觀眾來說,只是看個熱鬧,真正能從心底認同,從審美上認同的觀眾,是少數。真正能讓中國觀眾瘋狂的電影,還是能讓我們自己感情認同,文化共鳴,描寫我們自己生活的優秀國產片。」
這段簡直不能更認同!!!
現在很多影迷評論者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們比普通人多看了幾年好萊塢,很少甚至從來不看國產,他們就覺得自己代表大多數,或者認為大多數人的審美就應該跟他一樣。然後就反過來用各種陰謀論分析國產高票房影片。國產片?不作弊不可能的。
這樣的人,我不否認他們可能懂電影,但他是真的不懂中國電影,尤其不懂中國電影市場!
其實從《美人魚》開始,就已經是一次證實,自此之後,在中國電影市場能創造新紀錄的只可能是國產片,好萊塢電影幾乎不再可能了(我還是有點拿不準阿凡達續作,畢竟這波增長的序幕是它拉開的)。因為有一個特別核心的因素,就是,他們喜愛的好萊塢大片,真的沉不下去!在四五六線的市場,美隊復聯達斯維達們是不可能幹的過冷鋒的!像戰狼這樣的億人空巷、全民觀影的壯景,不可能有任何外片可以做到。
票房爆炸程度其實說到最底層就是比拼價值認同感。這就像是大樹紮根,是,星戰復聯變形金剛很多年了,但在中國這片土地紮根了多長時間?就算你再有歷史,再有底蘊,你還能比愛國主義民族主義這個價值認同紮根時間長?如果用樹做比喻,好萊塢那些最多算十年大樹,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則是百年老樹!根本不可能在一個量級!
占坑完畢,回來答題。
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其實很簡單,但是要把解答過程寫明白,還是需要一點內容。我主要提3點:1、《敦刻爾克》這幾部電影只不過是好萊塢二線製作,影響力有限;2、《戰狼2》的票房神話主要是自有國情在此,引進片根本不會影響;3、假設有速激8這樣的正面碰上,也只會影響《戰狼2》先期排片,影響不了《戰狼2》最後爆發。
先給大家介紹介紹什麼是國產保護月。
這個詞當然是非官方說法。一般來說是指7月到8月之間,當然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間點,反正大概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中國電影市場上一般不會安排好萊塢大片上映,或者是安排好萊塢二線製作進來應應景,畢竟基本的面子還是要的。
其實歷史上本沒有國產保護月,比如2011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榜冠軍《變3》和第六名《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就分別是當年7月21日和8月4日上映的。
到2012年,好萊塢引進分賬大片增加到34部,數量驟增的引進大片一時讓國產片有點招架不住,當年上半年國產片票房份額只有三分之一。這就違背了引進分賬大片的初衷。
中國電影市場引進分賬大片,其用意是引進一批「鯰魚」,給中國電影市場增加一點活力,給國產片一點壓力,讓中國電影人近距離學習一下世界優秀電影的經驗,在和好萊塢大片的競爭中得到成長。
至於讓好萊塢廠商賺錢,那只是順便的事情,這個主次不能搞混了。如果好萊塢大片攻陷了中國電影市場,影響了國產片的正常成長,這絕不是中國人民想看到的結果。所以,國產片票房比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不能低於50%。如果低於這個比例,顯然國產片的市場容量就比較危險了。
因此面對這一情況,當年計劃在暑期檔上映的幾部好萊塢大片,如《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和《超凡蜘蛛俠》等就被安排在9月上映。此後這一安排被延續下來。
國產保護月出現在7、8月份的暑期檔,看起來有點偶然,但也有其必然。看遍全年熱門檔期,確實也只有這個時間段最合適。目前國產大片最喜歡去的是春節檔、國慶檔這倆黃金周,然後是年底到元旦假期的賀歲檔,這幾個檔期好萊塢大片的壓力並不大,也沒必要刻意保護起來。
這種做法無可厚非。正如關稅壁壘的存在一樣,這本質上是為了保護本國還不夠成熟的電影市場。畢竟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想成為別國商品的傾銷市場,在世界電影市場,保護本土片都是一種「政治正確」。最新生效的《電影產業促進法》就規定了國產片每年放映場次必須保證一定數量。
「國產保護月」這個概念出現以後,多多少少有點影響好萊塢大片的檔期,尤其是中國電影市場2010年突破百億以後。因為現在非常講究「全球同步上映」,延期太多勢必影響票房,因此那些對中國市場有一定想法的好萊塢大片,都會選擇7月之前上映,比如2014年的《變4》,今年的《變5》都是在6月底上映。雖然一直放映到7月底,但大部分票房在7月初就拿到了,對後面的國產片票房影響不是太大。
總之,近些年來,好萊塢和中國市場也形成了一種默契。國產片主力選手去春節檔、國慶檔、暑期檔和賀歲檔,引進片主力選手在春季之後,暑期之前,大家盡量避免強強碰撞,兩敗俱傷。還會留在7、8月間上映的好萊塢大片,一般都是對中國市場影響力有限的電影。比如去年的《愛寵大機密》和今年的《小黃人3》,動畫電影一般認為票房威脅較小;比如去年的《忍者神龜2》這樣,本身票房號召力不是太強,延期與否其實沒多大區別。
所以第一,所以,今年被延後的3部好萊塢大片,《蜘蛛俠:英雄歸來》、《猩球崛起3》和《敦刻爾克》本身就是二線製作。這其中名頭最響的是《蜘蛛俠》系列,但漫威系列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品牌是《復聯》和《美隊3》,蜘蛛俠影響力算不得什麼,它的上一部,2014年5月上映的《超凡蜘蛛俠2》也不過是5億票房;至於《猩球崛起》系列,在中國的反響只能算平平而已;《敦刻爾克》的導演諾蘭倒是在中國名頭比較大,但好萊塢戰爭題材電影近年來在國內也沒有成功先例,去年的《血戰鋼鋸嶺》口碑爆棚票房也不過4億而已。
總而言之,這3部電影統統屬於上文所述的輕量級選手,對中國市場影響力有限。刻薄點說,拋開質量不談,它們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肯定比不了剛剛撲街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它們和《戰狼2》的關係,就好比是國產片中的《悟空傳》碰上《速激7》,像這樣的票房怪獸,會是區區3部好萊塢中檔電影能阻擋得了的?實在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
第二、《戰狼2》的票房奇蹟,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激發了廣大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是超越電影之外的因素。能創造這種票房奇蹟的,只可能是國產片。好萊塢大片中國觀眾就是看個新鮮,要論心意相通,還是算了吧。麥當勞吃得再多,畢竟比不上自家飯菜對胃口。
其實,從上半年《人民的名義》火爆銀屏,就可以看出廣大中國觀眾極度渴望那些真正描寫我們當前真實社會生活的影視作品。這幾年,反腐一直是社會高度關注的高頻詞,然而此前卻少有正面展現反腐現狀的影視作品,所以《人民的名義》火了;這幾年我們國家整體實力持續增長,對外影響力與日俱增,也少有展現我國大國形象,激發國民自豪感的影視作品,去年的《湄公河行動》已經指出了這種信號,而《戰狼2》的格局、氣魄都比《湄公河》要大,能夠吸引更為廣泛的觀眾群。據各方面報道,《戰狼》2讓大批40歲以上的觀眾走進了電影院,而這個觀眾群基本上是一年都不看一次電影,能夠做到全年齡向觀眾通殺,《戰狼2》票房神話也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戰狼2》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是中國當今社會條件下產生的一種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現象,任何好萊塢大片都不可能做得到。
第三,我們來談談極端情況,假如像《變4》、《速激7、8》這樣的引進片重量級選手和《戰狼2》遇上,會是什麼樣?
我認為,《戰狼2》的先期排片肯定會被大幅壓縮,這是肯定的。但肯定還是有一定排片比的,以《變4》同檔期的《分手大師》為例,鄧超這部爛片當時還是有30%左右排片的。《戰狼2》有前作打底,不是籍籍無名的片子,至少也能分得30%的排片的。
然後,憑藉《戰狼2》的強大口碑,難道票房不會反超?
《戰狼2》自上映以來破各種票房紀錄簡直是如拾草芥,什麼85小時破10億,8天20億,16天破40億這些國內票房紀錄就不說了,其連續12天保持日票房2億人民幣以上的神跡,是世界電影有史以來第一例,即使《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阿凡達》也未曾做到。
中國電影之前只有《美人魚》曾取得過全球周票房冠軍,但也只有1周而已。目前《戰狼2》已經蟬聯3周全球周票房冠軍,未來這個數字可能擴大到5周。
自上映以來,《戰狼2》的日票房佔比始終超過排片場次佔比,這意味著它的票房效率遠超其它片子,上座率始終居高不下,這種情況下,任何影院經理都會繼續給它排片。
而《變4》和《速激7、8》是典型的首周3天票房奇高,工作日票房就基本腰斬一半。但是《戰狼2》周一只比周日跌25%,誰的後勁更足,一目了然。
所以即使遇到,這些大片頂多在首周3天發飆,後面就輪到《戰狼2》表演了。
結論:《戰狼2》絕不是任何一部好萊塢大片能阻擋的票房怪獸。其實,我倒真希望今年《敦刻爾克》這3部好萊塢電影同步上映,看看《戰狼2》是如何在票房方面吊打它們,這個畫面一定很有趣。
首發於:梁鵬飛:有人說如果不是國產保護月, 《戰狼2》不可能有這麼高票房?
搞了半天,原來所謂的「國產電影保護月」,保護的對象是好萊塢大片啊——同期三部所謂的「海外」大片,總排片量佔到71%,首日總票房全部加起來,也只是比首日排片僅佔14%的某國產片高出一點點而已……
其中一部「好萊塢大片」更是首日就被已經上映三十天的某國產片擠出當日票房榜前三……
從來不在「國產保護月」進電影院的慕洋犬們趕緊「報復性觀影」去吧,趕緊去打壓「民族主義抬頭」的囂張氣焰,為好萊塢大片搖搖欲墜的尊嚴正名……
有,但不會是根本性的。主要的影響一是同一時間上映多部高票房電影,互相擠占排片;二是同業對比可能使得戰狼2的輿論評價更加理性。
其實這些引進片和戰狼的電影受眾明顯不同。
國外引進大片在國內的票房號召力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群,比如高中、大學生,白領等。這個人群的特點是:家庭條件較好,業餘生活豐富,接觸了較多國外文化,閱片量較大,在網上較為活躍。
對於這部分觀眾,他們其實不太介意同時為引進片和戰狼貢獻票房。他們有時間,也不差錢。
戰狼2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足夠簡單,讓平時那些不去電影院的,接受不了美國大片的,能看懂,能看爽,能和家裡人去一次這輩子沒去過幾次的電影院。
中國的大多數觀眾,他們不太懂什麼鋼鋸嶺敦刻爾克,他們更不太懂什麼蜘蛛俠美國隊長。
他們想看的,就是一部自己一看了電影名字和簡介不懵逼的;覺得自己看得懂的;口碑不錯的;能拉著平時八輩子不去電影院家人一起消時間的;最重要的是看完覺得這票沒白花的電影。
有些人啊,別老覺得自己在網上聲音大,自己的審美就是主流。
先說觀點:有,不大。反過來,7、8月的票房神話,可能是《戰狼2》賜予的。
(我也好奇,就用貓眼和娛票兒的票房app拉了下,下列截圖數據均來自這兩款app)
- 為什麼說有?
我們知道,中國每天能錄入票房的座位量是一定的。就那麼多椅子,搶的人多了,每個人手上的就少了。如果對手很強,你能搶到的座位必定少;如果對手是渣渣,那你就可以橫掃。
《戰狼2》在8.6日取得它的單日票房最高成績,我們看下它在龍頭院線萬達及全國出票量的佔比表現:
《美人魚》在2.14日達到了單日票房峰值,儘管它也吊打對手,但同時期的《三打》、《澳門》都不弱,通過對比(下面兩張表是《美人魚》的),可以看出《戰狼2》所在檔期,讓它真是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
- 為什麼說不大,而且7、8月的月票房神話,可能是《戰狼2》賜予的?
今年冷死的大盤,月票房總額通常在3+4-。4月出現爆款《速8》,破4了;7月底出現爆款《戰狼2》,過5了;8月還沒過半,因為《戰狼2》,都快趕上其他月的整月票房總額了…
由此可得一個猜測:爆款電影,主要是給票房做增量,而不是搶奪原有的票房份額。
除此之外,再說兩點:
1 《戰狼2》的票房走勢高開高走得絕無僅有,跟《美人魚》都不一樣(《美人魚》的走勢還相對常規)。即便同檔期真有強作,也難以PK。
美人魚走勢
戰狼2走勢
2 題干中列的片子,當然都不錯,提問者也是電影愛好者吧。
除去賣相不明確的好口碑文藝類型電影《曼徹斯特》,好幾部電影中、小爆款相有了,比如《蜘蛛俠》要是現在上了,首日怎麼也得搶走25-30%的排片吧。但,對標下它們的同類和前作,我們知道,它們也止步於此。
核算方式欠嚴謹,供參考。
——專欄1080p 一點微小的分享
先下結論,有影響,但是影響不大。
首先看看這幾部電影北美上映時間
蜘蛛俠7.7
星際特工7.21
敦克爾克7.21
猩球崛起7.14
戰狼7.27
如果以上四部大片北美和國內同步上映的話,那將是一場混戰,加上神偷奶爸,一個月五部好萊塢大片上映,這在國內以前從未出現,所以很可能會有一兩步退出這個檔期,加上國內7月和8月初上映的電影肯定也會避開這個檔期,比如三生三世改了多次檔期,如果以上美國大片上映,勢必會改檔,也就是說7月中至八月初競爭激烈,但是沒有那麼激烈。
第二,再來看看幾部好萊塢大片在國內的號召力。
蜘蛛俠7.7上映,對7.27上映的戰狼2幾乎沒有影響。
猩球3,上一部在國內3億左右票房,這部估計也差不多,也就是比同期錦衣衛高點。加上等到戰狼2上映時已經過去半個月,也基本上沒什麼影響。
星際特工,國外票房撲街,可見不怎麼地,參考呂克貝松上一部科幻片超體在國內三億左右票房。但是兩部電影類型不一樣,不存在競爭,也沒什麼影響。
敦克爾克,7.21上映,又是戰爭片,還是大導演若蘭的片子,看似和戰狼2存在很大的競爭關係,但是仔細想想真的嗎?首先敦克爾克在國外票房只能說好,並不算火爆,參考速度與激情和變形金剛系列,在國內外票房都很火爆,說明其票房號召力並不算頂尖。
再者敦克爾克有點偏文藝,其主演多是新人並不知名。這在國內票房上並不好,加上看戰狼2百分之七十是二三四線城市87年之後的,多數對這段歷史不太了解,甚至很多都不知道。兩者觀眾群重合度不高,加上兩片雖然都是戰爭片,但是又很不一樣。說句難聽的,那些喜歡敦克爾克的怕是很多看不上戰狼2。
在此預言一波,敦克爾克在國內票房估計就五六億左右,超十億基本不可能。
我覺得大部分為戰狼2貢獻票房的觀眾,並不會因為那幾部電影而選擇不看戰狼2.
一部分是因為不是一個受眾群體,另一部分看了那幾部很可能還會去看戰狼。。。
而只選擇那幾部電影的觀眾在網上顯得很多,現實中實在是有點少。。。
和保護月有關係,但保護月不是關鍵因素。
先說保護月,保護月內沒有國外大片或者大片很少,所以任何算得上優秀的國產片都有機會分的大量票房。今年的保護月有恰好將蜘蛛俠,猩球崛起這兩個大IP和諾蘭這個票房炸彈隔到九月,使同這一時期沒有能對戰狼二產生足夠威脅的電影上映。(三三桃雖然票房不低,但是口碑崩壞,再加上鎖場事件,已經沒可能對戰狼在產生威脅,而且反鮮肉潮流逐漸成了體系。),下一個大片也在八月後段上映,可以想像戰狼還可以吸金好多天。
印度邊境事件使國民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同時建軍九十年朱日和閱兵也讓觀眾更期待軍旅題材,這是票房神話的又一內因。為什麼有很多人三刷四刷,和此有關。
同時上映的建軍大業負面太多,評價也不好,沒有借到愛過熱得勢,而戰狼一開始,撩撥愛國主義的手段就玩的很溜,戰狼二更是演出了萬國來朝的意思,高下立判。
社會輿論和話題度炒到飛起,對國產電影要求不高也沒看過幾個一流國產電影的觀眾看到中國不用鮮肉也能拍出這樣的東西,會很受鼓舞,這也要考慮到近幾年賣的好的都是喜劇和奇幻,電影市場類型單一。當一部全民電影成為話題之作(包括富春山居圖)都會有利於票房。
票房神話從來都是多個機緣巧合的共同作用,不可複製。
我用手機寫的,比較草。望指正。回頭用電腦我會加入數據。
以上。
也算看過不少國內外電影了,《戰狼2》是唯一一部四刷了的電影。好就是好,上億人次的觀影,估計有不少的比例就是這麼刷出來的。這種空前的盛況,以前見過嗎?
卻說雲長提著華雄的首級回到帳中,張飛猶自憤憤不平,叫道:「俺哥哥立下首功,袁紹有眼無珠,不識英雄好漢。」雲長慰曰:「吾只為兄長建功,雖力斬華雄,不值一提。」忽見近旁棺材板震動,一頭兀自蹦出。三兄弟一驚,視之,原潘鳳之首級也。潘鳳怒曰:「若非吾大戰華雄三回合,耗其氣力,汝安得立此奇功?」
沒關係,看看上映一個月的戰狼2如何碾壓兩部上映首日排片比它高的好萊塢大片。上座率還超了星際特工。
說真話啊。
本來蜘蛛俠就是7 8月份要上映的,因為一些原因,推遲到9月了吧應該。
如果,戰狼和蜘蛛俠同時期上映,我肯定要先看了蜘蛛俠再其他的。
那樣的話,戰狼應該不會這麼高票房吧。雖然他很不錯。
其實這幾部大片也應該同時慶幸下,還好沒在這時候上,不然不能收穫更好的票房,沒準還要被懟,換個時候上映,我還能妥妥的稱霸。
國產保護月,電影不好看我也寧願呆家裡看吐槽。
對戰狼2肯定有影響啦,但是假設它幹嘛呢。
一個選手在比賽前禁止最有威脅性的對手參賽,那他就已經輸了,就算他真有拿金牌的實力也是一樣。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有本事就同期上映正面懟好萊塢
你說完全沒有 那是不可能的
肯定有關係。但是多大關係恐怕很難量化。
哪部大爆的國產電影是不在保護月的請指出? 能分析出跟保護月無關我也是佩服 如果都正面剛毫無影響 要屁個保護月啊!
推薦閱讀:
※刷高《戰狼2》的票房是否能在兩年內改變中國電影的風向?
※如何評價今年暑期檔國產電影的票房表現?
※戰狼2有可能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嗎?
※吳京能超越成龍嗎?
※「戰狼2」的票房表現相較「美人魚」是否太過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