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原本是古代文化重地的江南地區現在在文化上表現卻如此平平?

江蘇、浙江、安徽很大一部分是以前所說的江南,這裡古時文人才子輩出,然而奇怪的是到了現在,它文化的發展力、創新力卻沒有突出表現,在民國時期還出現過一些有實力的人,可是在現在卻變的很少了,詩人、作家、劇作家在陝西、山東、四川出現了不少,音樂家、演奏家東北、廣東有大碗級的,科學家福建、兩湖出了很多,如果說江南人現在都忙著賺錢去了,這也不對,以上提到的好幾個省都是很富裕的地方企業家不乏其數,所以我就覺得奇怪了,一直到民國時期都還能湧現許多知名的有創造力的文化人,怎麼現在卻好似突然沒人了?
(不開地圖炮,認真討論問題)


這是要打臉啊


通過高考制度,各地的人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人才產出在地域上平均化了。隨著人才的流動,文化精英又往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京集中(因為目前北京是文化中心)。
但並不是說江南就不出人才了。
民國基本是延續明清的格局,人才大量集中在江浙徽等地。其他地區文事衰歇。。。看狀元進士集中在哪就知道了。這與經濟基礎不無關係。

當代詩人,北島,祖籍浙江湖州;顧城,祖籍上海,但都生在北京。
當代作家,除了上面提到的格非外,余華、嚴歌苓、麥家都是大名鼎鼎。你可以查查他們的籍貫。
劇作家,我知道不少大腕但大都生在建國前,但題主想強調「現在」。共和國生人里,敢稱「家」的真不多。現在一般叫「編劇」,雖然有寧xx、於x之流掘金無數,不提也罷。

作曲家施光南,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都是祖籍浙江。前輩里有寫下《梁祝》的陳鋼和何占豪,晚一點的有我們南京的作曲家卞留念,鎮江的作曲家印青(代表作《走進新時代》),常州的交響樂指揮家陳燮陽。

不客氣地說科學家多如牛毛。六十年來兩院院士籍貫分布,江蘇排第一。近五年仍是江蘇第一。當然了,江蘇的人才產出,江南江北兼有。縣級市宜興有「教授之鄉」的美譽,走出了25位兩院院士和近百位大學校長。
附近的浙江安徽上海,院士數量也並不遜色。

現在的人術業有專攻,各學科在深度上大大拓展了,隔行如隔山,精英多是單方面的專家,一般人輕易不能熟知。不像民國時,知識分子人數有限但都是「通才」,圈子也不大,一人身兼多種才能,一時風光無限。像郭沫若研究甲骨文,寫戲劇,寫散文;胡適推廣白話文,創辦雜誌發表社論,還研究研究《紅樓夢》和《尚書》;李叔同呢,佛學詩詞書法繪畫篆刻音樂戲劇無所不通。。。

話說回來,出人才固然值得一個地方驕傲,但是糾結人才的籍貫並沒有多大意義,特別是上述大部分人要麼現居北京上海,要麼定居海外,他們的自身和下一代,已經是北京人,上海人,美國人。。。人往高處走,有出息的人很少再待在小地方。
對我們年輕人來說,關注其本身的成就並見賢思齊,更為重要。知識和藝術無國界,更沒有地域的界線。我們很欣喜地看到五湖四海紛紛湧現出色的人才,而不是像明清時期和民國那樣過度集中於江浙。


建國初期的影響。

中國古代是農業立國,以及此基礎上的傳統工商業。故平原肥沃,內河發達之處,最為繁榮。江浙地區土地膏腴,水網密布,又有運河、長江作為經濟動脈貫穿,理所當然成為全國經濟之中心。江浙士人耕讀傳家,積極仕途,舞文弄墨,才有文化之繁盛。

近代是工商業起步,又和世界連接,故港口門戶、通江達海之處,最為繁榮。江浙位處長江、東海交匯之處,是連接大陸和世界之門戶,又繼承古代的良好基礎,理所當然又成為全國經濟之中心。江浙傳統士人轉型為新型近代社會之官員、學者、作家、報人,延續古代文化之繁盛,上海成為新的全國文化中心。

建國初期,對內工業化,對外封鎖。故煤礦鐵油能源礦產豐沛之處,成為工業興盛之地。西北、華北、東北、華中、西南,皆有分布,東南沿海卻是先天匱乏之地,故地理優勢,完全失去。高度國有化工業體系本質是黨政軍企學官僚體系,政治文化機構、政治文化人才皆依附於此。故當時江浙地區的文化中心,便在已經轉型為社會主義工業重鎮的上海,但其餘地方,已經慢慢衰落。

改革開放後,因為國家轉型,江浙重新復甦。但即使今天重回經濟高位,與其他地方的差距也已經縮小。工業化時代留下的政治、文化遺產,繼續供養北京成為新的超級全國文化中心,也延續當時經濟發達地區的政治人才優勢。江浙地區在政治、文化上均不可能恢復到建國前的地位。


如果文化就是文學、藝術

一本收穫獨佔中國文學的半壁江山,還有改變成了很多影視劇。王安憶、蘇童、余華、余秋雨都知道吧。

大家看的國產動畫片大多都是上海的吧。

無錫、橫店多少影視在這裡拍攝。

如果搜地域上的文化名人,恐怕上海南京杭州蘇錫常每個城市都有一大串名單。

看看經濟,再看看多少院校,再看看綜藝節目,也就是芒果台可以跟上海、江蘇、浙江的節目pk下。

欐字認識么,這是一個沒什麼文化的人的名字。


所以說文化水平的高低已經開始由出不出名判斷了嗎?一百年後肯定還會有人和你說一樣的話,不過以後的答案我不知道,可現在。。。你覺得文化平平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你文化平平吧


中國的文化中心不是一成不變的,南方的文化經濟興起始於晉朝西北外族入侵中原,皇家士族衣冠南渡


江南仍然是才子佳人的集中地,反正我廣東人到江蘇杭州出差,都覺得妹子很贊的,看起來比較有文化


上檯面的東西,我覺得啊作家以前流行黃土味兒,沒辦法的事,基層在那,也不是不好,只是喜好不同,江南地帶也還是蠻有底蘊的,才子眾多,只是像題主這類人不願去了解罷了,我不覺得格非的文章比那些黃土差,靈秀,地方獨有的特色。和黃土一類也罷,不敢妄自比高下……
還有藝術(前藝術狗還是有發言權的……),以江南為主,國美,江南大學設計系人才輩出不輸央美清華,創新更是國內標杆,江蘇地帶一直作為教育的試驗田也說明此類,,古都有自己的滄桑,江南也自應不舍秀氣……
當如今人才輩出,民國情懷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哪個時代沒有厲害的人,那些厲害的偉人我們又能熟悉幾個,道聽途說的只是情懷需要。以前也和題主一樣想過,在看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很多經典的東西並不為大家所熟知,耐心等待吧,不喜勿噴…………………


兩院院士,江浙滬包郵區佔了大半,還說表現平平?


舉一個側面:

建國後我國建立了六大電影集團:長春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西安電影製片廠、峨眉電影製片廠。再加上位於北京的八一電影製片廠。單從數量上來說,江浙滬所有的資源不過是七分之一而已。再加上還有體系外的香港、台灣,還要再分掉一大批資源。


現在的江南地區和其他地區相比人才少了嗎,我不覺得呀


推薦閱讀: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當然還有楚國)被視為蠻夷,而西周不在中原地區卻在關中建都,這豈不自相矛盾?
安史之亂造成超過三千三百萬人死亡的說法,是否可信?
漢武帝統治相當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
中國古籍中有哪些字因為避皇帝諱而改字的?如何恢復原樣?
紅樓夢很多場景中姑娘地位比媳婦高,如飯桌上的坐次,出行的安排等。古時閨閣女子在大家族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TAG:中國古代歷史 | 中國古代文化 | 才子 | 文人 | 古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