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看病難」導致了號販子的出現還是號販子出現導致了「看病難」?

我國是否真的存在「看病難」的現象?從廣義上說,公共資源的稀缺性是否一定會導致黃牛(當年的iPhone、火車票黃牛)的出現呢?如何解決呢?


是制度的問題,轉華西醫院心內科專家楊慶大夫的一篇論述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 楊慶

  發一條微博,發現數百條回復。理解者無數,誤解者也不少。有人甚至怒而取關,讓我好笑又遺憾。好在是在休假,雖也在四處奔走,但較平時,算是稍有空閑時間,應該努力解釋一下。

  要解釋清楚,不得不舉真實的例子。舉例則要牽涉到醫生,因為自己是自己最了解的一個醫生,要說得最清楚,我只好以自己舉例。

先說看病難不是醫生的錯。

  做為大醫院的工作二十來年的醫生,病人看病的艱難,我的理解比很多人更深刻。

  每次門診,我剛走到門診護士站,一大幫人就圍住我,都在說:「楊教授,加個號吧!我掛了一(兩)個月您的號,都掛不到」。他們所說的是事實。除了特需門診外,我一個星期只看一次普通門診,只有20個號,每個號20元(一年多前是5元,後來升為了4級專家,漲到這麼多)。華西的號實行的是臨時挂號制和預約制,預約可排隊預約,也可網上預約。預約的期限最長為1月(以前為兩月,後來改成1月),也就是說,可以提前掛一個月後的號。不管是提前一月還是二月預約,每次我的號在網上一放出來,馬上就被搶完。

  很多想找我看病的人根本掛不到我的號。尤其是那些患心律失常,想找我做消融術的病人。我最遠的病人來自美國,國內新疆、青海、寧夏、廣西也不少見,更不用說雲貴川渝陝和西藏。我不知道每周想掛我的號的人數和可以掛到的號數的具體比值。但我想,這個比值是很大的。正因為這樣,不管多累,只要周四晚上不飛到外地(經常要參加學術會議)或沒有加班手術,我就會給那些圍著我的人加號。

  但加號不是無限制的。想想從中午1點看到晚上6點半(門診該是4點半結束,我幾乎都要拖堂),不上廁所,不休息。滿滿算也就300來分鐘。加30個號,平均每人也就6分鐘。這之中,有很複雜的反覆暈厥的大爺,有很善於聊天啰嗦得不得了的大媽,有擔心手術風險,很有探索精神,要你把手術風險逐條解釋清楚的中小學教師,還有背景深厚,多人打招呼的不敢得罪的關係人士。6分鐘,能把疾病看好,把後續的事情安排好,還要讓病人和家屬滿意,我是拼了我的中命的。

  50個病人是我的極限。但50個號夠嗎?也有後面來的病人,還要找我加。有的說來自外省或邊遠地區的,有的說是預約好了號,由於堵車來遲了取不到號的,有的說是某某熟人打了招呼的。我一概不加了。只有一句話,請下周來。他們也有問的,下周來能加到號嗎?我答:不敢保證。但就是這50個號,一個下午上下來,常有有頭暈目眩的感覺,真比做5台介入手術還累。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增加門診次數?這種人以為教授除了門診就在休息一樣。實際上,除了門診,我還要手術(手術大多數都是十台十台的排,手術日幾乎沒有不加班的)、查房、會診、值班、上課。還要申請點課題,搞點像樣的研究,帶點學生,培養一些後進。周末則參加學術交流,講課或手術演示,去年一年,坐了80多趟飛機,連家都回不了。還說加門診?門診是加不了的。要加門診,那只有半夜了。

  只看20個號的門診,因為自己的好心,增加了一倍半的門診工作量,還是不夠。請問大家,這看病難,怎麼解決?

  正因為理解患者的看病難,這幾天是我的年假(過年我還要上班),本來該好好在家休息。但這周四的門診,我決定還是回來上。其根本原因是想掙那二十元一個的挂號費嗎?我只是在想,那些提前一月掛自己號的病人,如果自己不去上,他們怎麼辦?又要去搶號嗎?運氣好,搶得到的,是一月之後的了。搶不到的,又是什麼時候才能看哪?於是,只有把假期弄得支離破碎,趕回來上一個對自己毫無意義的門診。

  說了這麼多,其實不是只有我一個醫生這樣。和我同一天下午,在同一層樓看門診的醫生,如賀勇教授、張慶教授、楊健教授、林濤教授等等都很晚才下班。看病難看病貴是他們的錯嗎?不是的,他們都儘力了。看來,看病難,不是醫生的問題。醫生已經超負荷工作了。醫生已經不容易了。

那看病難是票販子的問題嗎?

  很多人第一感覺,絕對是。就是因為他們把票給搞出來,然後高價倒賣給患者。增加了患者的負擔,導致病人掛不到號。這的確是事實,但這是表面的事實,而不是導致事實的本質。

  我們假設票販子抓住一個,正法一個。懾於法律的威嚴,無人敢做票販子。票販子絕跡了。協和、華西的門診大廳里總是朗朗青天。

  於是有一天,華西的門診大廳,出現了一個來自攀枝花的嚴重心臟病患者。他患了室性心動過速,經當地醫生推薦來找我看病。他很樸實,一早就去排隊挂號,他掛得到號嗎?號在一個月前就被掛完了呀!大家會說,怎麼會這樣?也該放點號來排隊掛吧!好,每天放了5個號來現場掛。你以為這號就能掛到他身上嗎?

  一個號20元錢,對他這樣一家兩三個人(總有家人陪他來吧!)坐上一天的火車,再在成都找家旅館住上幾天,再加上幾個人每天的吃穿用度,那20元一個的號,相比他的其他支出,幾乎就沒有成本。這沒有成本的20元,只有他一個人在爭嗎?不,它可能是數十個人在爭。提醒大家。爭這號的人不是票販子,都是真正的病人。

  只是這病人分了好些種類。一類是很輕的,只是自己覺得非要找個專家看看才放心,他們也來自遠方,拼足了勁是要掛到這個號的。有些是成都市的,號本來也不貴,也談不上不方便,叫個保姆或安排個侄兒的來熬熬夜排排隊就有希望掛到這個號。有些是住院部或門診的老病人,對醫院熟絡得很,早都找好了人(出點錢就是了)幫他排隊挂號。甚至還有人,本來就是挂號室某些工作人員的熟人或親戚(記住,他們也是真正的病人),早都把就診卡交給了這些工作人員,幫他們提前掛了號。當然,還有一類,就是他這種,病最重,最應該掛我的號,最應該找我看。但在這所有的病人群中,他和他的家人爭挂號的戰鬥力,卻可能是最弱的。他和他愛人來自農村,他們不熟悉地形,他們不夠強壯。他們沒有門路,他們也不知道如何直接找到我(找到我也許就好了)。

  第一個星期,他們註定的結局,沒掛到我的號,只好掛了另外一個醫生的號。醫生很負責,給他好好看了,告訴他,你這患的是嚴重心臟病,而且有很嚴重的室性心動過速。這個病楊慶老師很有經驗,你還是得找他看。於是,新一輪的拼搏開始了。誰敢保證,這次的拼搏,他就能成功?

  在這時,在他要絕望的時候,有人說,我有一個楊慶教授的號,我家裡有事,來不及看了,轉給你吧!他是不是該感恩涕零?我想是的。

  不過,沒完。這個給號的人說。我也不能白給你。你看吧!拿到這個號,我來坐了一天的汽車,住賓館住了兩天天,又熬了一個通宵,兩三頓都沒吃好。就算上誤工費,誤餐費以及出差補助費。我也不多要了。你就給個三五百吧!這攀枝花來的病人給不給?他一家人,在成都每多耽擱一天,其花費只會超過這個數。表面上,他花15倍的價格買了這個號,看起來是冤大頭,實際算下來,他的支出成本顯著降低。他是傻瓜他才不買。當然,如果他來的第一周就這樣有人賣這個號給他,他就不至於在成都多呆一周,白白多花上數千元。

  這裡,賣號給他的人不是票販子,他也是病人,只是他是一個精明的不願虧本的病人。於是,另一種形式上的票販子回歸了。看看吧!這就是所謂加強管理的必然結果。當一項資源是稀缺的時候,當所有人都想掙得這資源的時候,這種加強打擊票販子的管理是毫無意義的。

  在醫院管理上,無論你怎樣的管理、控制和制裁,你可以表面上管理住票販子,但你管不住這裡面蘊藏的價值和商機。這價值和商機被某些人發現並加以利用,並讓一些並無競爭力的人通過金錢能夠獲得看病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救助了他們。這是荒謬的現實,但它確實存在。

  這荒謬就在於醫生價格體系被行政管理所壟斷,然後被票販子用另一種扭曲把它扭轉回來。這一荒謬的扭轉,醫生和患者沒有獲利,獲利的是黃牛(其實不一定他是最大獲利者,他也是個打工仔)和後面的權利壟斷者(可能包括醫院管理階層,社會治安管理者等等)。那些恨死票販子,甚至對我也大罵出口的人懂得這些道理嗎?

所以,我說這是壟斷的錯。

  有人會問,壟斷(行政管理,降低醫生的價格)就是要為老百姓提供一個看得起病的價格,這不是對的嗎?是的,看起來是對的,但你得到它的成本才是那個號的區區幾元數十元嗎?這種壟斷,給大家的是一種幻想,一種以為那數十元一個有名醫生的號是唾手可得。結果只能是井中月,鏡中花。想想吧!任何行業(電信、交通),壟斷能提供低價格嗎?被迫的低價格可以,那必然是低質量。好醫生,好的醫療服務質量,不管何時都是稀缺資源,除非體制能培養出大量的好醫生。可現在這種體制,像要培養出大量好醫生來嗎?醫生收入和地位不提高,連做醫生的人數都不夠,更遑論增加好醫生的數量。

  而打破壟斷,讓醫生自由定價,自主管理自己的病人,堅持一段時間,就能有大量的好醫生。不要擔心醫生自由定價會出現逆天的價格。一旦放開,醫生和醫生之間的競爭會很大。誰也不敢定一個讓自己作死的價格。而且競爭一起來,醫生願意多看病人。醫生自己也願意提高自己的技術和服務水平,這樣好醫生的供給會持續增加,價格自然會到合理水平。

  此外,價格起來,就再不會有那些病人,為了開一個月不變的處方,非要掛我的號(反正只有20元,他們也不心痛);也不會有那些病人,掛我的號,只是要我開一個病情證明;更不會有那些病人,掛我一個號,只是來看看我長得什麼樣。這樣,這些余出來的號,多出來的資源,自然就會流到那些真正需要找我看病的病人身上。

  另外,醫生會加強效率管理。他們自己都會聘請自己的助理,醫生助理會和患者直接聯繫,有助於讓發現那些需要提前看,提前處理的病人,會更好救治更需要救治的患者。

  關於打破壟斷和如何實現平等公平,有些話不方便說,以後如果有時間有機會可以談得更細一些。有一句話要告訴大家:「金錢上的平等比權力上的平等進了一大步,要實現最終真正的平等,這一步終究是必須要邁出去的」。

  最後,對那些思維簡單,動輒要打要殺的人分享一下自己思想的成長經歷。

  年輕時,痛恨小偷。有一次,憤怒之極也說過:「凡是小偷,逮住了。就判死刑,我就不相信還會有小偷」。一我尊重的長者聽到了,問我:小楊,小偷在這社會會不會完全消失?我想了想,答:不能。他又問:「那不能完全杜絕小偷的情況下,偷一點東西就判死刑。那小偷偷東西的時候,被人發現了,會怎麼做?」我一下明白他的含義,小偷會殺人滅口。因為逮著就是死,絕不能被人認出來。看吧!看起來嚴酷卻有失公正的法律,殺掉的不只是小偷,還可能是被小偷偷的無辜的人(不過,這些人說不定也是小偷死刑的贊成者)。

  思維請不要太簡單。當我做了20年醫生後,慢慢成長中更明白了,所有的政策的制定,不是嚴格就好,而是要公正。對病人如此,對醫生不也當如此嗎?

  與大家共勉。

  作者的另一微博說:門診時有患者名字歲數不符合,一看就是從票販子那裡買的高價票,這種可以拒絕看的病人我卻看得很仔細。學生不解,問我這不是幫票販子忙嗎?我說是的。但這種捨得花數百元買一個號的人,他的病是更需要好好看的。學生又問:你不恨黃牛把錢賺去嗎?我說不恨,有了他們,才讓那些最想看病的人看得到病。


只要你別挑什麼所謂的「名醫」,看病其實一點都不難。


  • 專家的號明顯稀缺、價格沒有體現其價值
  • 從專家的角度看、他每天接待的患者數量沒有下降,所以有沒有號販子,看病都難、號販子只是讓資源向不公平的方向分配了。
  • 火車票會搶不著、機票會搶不著么?誰聽說過機票黃牛黨?【機票價格是浮動的,隨供需關係變化而變化,所以機票黃牛黨風險更大】
  • 要公平就沒有效率,要效率就沒有公平。
  • 如果要效率,咱們就3000一號、淡季網上打折搶號
  • 如果要公平,咱們就200一號、排隊三五年,自然痊癒更好
  • 這兩種方案無疑都會被罵到死
  • 而號販子模式即注重了公平排隊、又考慮到效率看病、還把惡名從醫務系統轉移到黃牛身上,毫無疑問是目前最好方案……(嘲諷臉)

  • 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拿出10%-30%的號公開網上拍賣,所得獎勵專家,但要保證只佔有專家診療時間的10%-30%,不知道民眾能不能接受……但是不太符合核心價值觀,但至少美國富人可以請私人醫生

就診流程不合理、部分工作人員(可能包括保安、挂號室工作人員、個別醫生等)謀取私利導致了號販子暢通無阻,正常挂號難上加難。

而滅了號販子,優質專家挂號依舊難

優質專家看病難,是因為專家資源本來就稀缺,你強迫他們多看幾個人,那麼每個人就會分到更少的時間,就像你讓一個PPT製作大師3分鐘現做一個PPT,他也不會做的多好。

疑難重病看病貴,是因為治療這類疾病本來就貴,也許世界上某個國家某種體制有某項基金可以補貼因此看不起病的人,但這項基金不是負責看病的醫生自掏腰包補上的。

=================================================
專家就是負責解決疑難重症的,你給專家7塊5挂號費,給他個普通感冒,給他3分鐘,久而久之他也就成了只會治感冒的「偽專家」。專家理應5000一個號,每半天限號6個,每個至少分配半小時。這樣只是感冒的人也不會花5000去看這種專家。然後如果患者窮付不起5000,醫保或財政再根據具體情況報銷/補貼2500/4500/4950等等等等,讓患者實際付出的沒有那麼多。只可惜眼下我這種想法無異於做夢。

有人總以為醫療的問題全是貪腐問題,我不否認貪腐問題的存在,也資瓷整治違法違規的人員,但消滅了貪腐,並不代表醫療可以好到有的人想像的那樣。


說起來,把票販子都燒死就能讓醫生每天有48個小時工作么?

就是因為什麼人什麼病都可以直接去最高等的醫院找最高等的醫生才導致了這個狀態。


公立醫院的「專家」水平必然不可靠。
私立醫院的頂尖醫生必然貴。
強制福利必然負擔不起昂貴的醫生。

1、絕大部分人的壽命主要取決於「普通藥物、基因、運氣」。和高明醫生的關係不大。喬布斯之所以能延長壽命除了錢其實更靠基因和運氣,他就醫也是到處試試,並不知道某個醫生就一定能夠延長他壽命。(他早年合作夥伴之一也得了胰腺癌,兩土豪經常共同討論如何治病,可那哥們確診後只活了4年就掛了) 人一旦活過16歲,活到60基本上就是大概率事件。

2、所以要破除迷思,向早前的中國學習,專科畢業即可從醫,由患者選擇、淘汰醫生。諸位別吐槽,其實願意選擇這些醫生的人大有人在。相對窮人永遠還是多嘛。大部分70後80後,都是這些衛校、醫專醫生照看成長的,目前看來人均壽命也還不錯,如果這些人不靠譜,70、80後早死絕了。

3、別高估了人對自己生命的看重程度,付出意願低的人選擇差醫生看病,付出意願高的人選擇好醫生看病。不然就沒人挖煤了,中國也不會有那麼多闖紅燈的。

4、窮人沒機會去找教授、主任醫生看病怎麼辦?兩方面分析:a、在強制福利醫療制度之下的公立醫院「教授」含金量不是很高,因為他們不是靠市場選擇出來的,而是各種評選和熬資歷混出來的。更何況,找他們看病也是得靠概率,因為他們時間也很有限。b、私立醫院系統的頂尖醫生必然很貴。安心攢錢啦。總之一旦強制頂尖醫生免費看病,那他就必然不是可靠的頂尖醫生。(哈哈)

5、如果都是私立醫院,那你願意選擇攢錢一年再排隊一年找頂級醫生看病,還是願意馬上找個普通醫生看病呢?諸位自己思量。你願意傾家蕩產看病,還是願意留個房子給兒女?

6、有人出個餿主意——醫生就業自由,而醫療費福利支付!! 不可能的,因為那樣人人都會傾向於找醫生要「回扣」——也就是過度就醫。(哈哈 你們看得懂嗎?)


先說結論:恰恰是想讓群眾「看得起病」的政策,導致了群眾「看不上病」。
前者旨在降低醫療價格,後者則是關乎獲取醫療服務的機會。

首先明確,「看得上病」和「請國內頂尖專家看病」是兩個概念。然而現在患者對「專家」存在近乎痴迷的狂熱,感冒都要去掛專家號。個人拙見,看病難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一二線城市)是一個偽命題。家母供職於某省會城市某大型醫院的一個分院,三環內,步行10分鐘路程內有四個大型居民區,然並卵,醫院裡患者寥寥。大家還是會去本部那邊(雖然是同樣的專家定期過來坐診)。

政府定價導致了資源配置的扭曲,號販子必然就會存在。他們能把專家號賣到4000,那就說明專家提供的服務在部分患者看來就是價值4000,否則患者就不會去買,而會退而求其次,購買次一級的號。現在依靠行政命令將價格扭曲到25元,必然導致需求遠遠大於供給。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號販子只是改變的利益分配格局,但並不是出現利益損失的原因。相反,號販子甚至提高了社會福利水平。很違和是吧?
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如果沒有號販子,會怎麼樣?
專家提供的醫療服務並不會因為沒有號販子就增加。一天就24個小時,號販子全槍斃了,專家提供 的服務也就這麼多。所以並不影響供給側。

2、號販子對甄別真實的醫療需求有什麼影響?
如果患者隨機分配專家號,結果就是重症患者和小感冒患者都有相同的可能得到專家號(25塊太便宜了)。但是這對於重症患者是不公平的,有限的醫療資源被小感冒患者浪費了。
對高檔醫療商品(專家號)沒有真實需求的人,在這一價格水平下就不會購買這種商品。捨得花4000的人,都是對專家有剛需的重症患者。

分析這一問題,竊以為應該從醫生的視角出發,只要專家只看重症患者、普通醫生看小感冒,那麼這一體系就是有效率的。貧富問題不應該成為降低醫療效率的借口。

3、如果沒有黃牛,窮人是不是就能看到專家號了?
不一定。
沒有黃牛,對25塊錢的專家號的需求遠遠大於供給,你搶到的概率更小。
在4000塊錢價格下,你要考慮的問題只是,我該去哪湊夠這4000元。但你清楚,只要借到錢,我就能有機會看上病;
在25塊錢的價格下,你只能回家祈禱了。拿著糧票餓死的人多了去了。

另一個問題是,窮人有獲得醫療資源的權利,所以我們有廉價的醫療資源可選;但是窮人不一定總能得到全國頂級專家的診治,否則就是鞭打快牛,對富人不公平。

4、號販子賺的是不是不義之財?
如果沒有號販子,富人花4000塊錢僱傭一個農民工去幫他排隊買號,那麼這個農民工的行為怎麼定性?是號販子還是勞務所得?
社會關係無疑也是人的資源稟賦的一部分,依靠勞動和依靠自己的社會關係資源獲得收入,都是無可厚非的。不然所有的中介公司都該關門。

4、窮人看不到專家號是不是號販子導致的?
不是,是供給不足。專家就這麼多。類似的還有器官移植。

跳出仇富、窮人、醫療這幾個敏感問題的圈子,你會發現號販子的存在並不是導致看病難問題的根本原因,他們只是改變了有限資源的分配,使得分配格局改變
原來:所有人均等機會(資源被小感冒患者浪費)
現在:有真實需求的富人&>有真實需求的窮人&>小感冒患者
從社會總體福利水平上來看,他們反而提高了社會福利水平。

怎麼解決?
大幅提升專家號的價格,但是規定專家必須接受10%的次級醫生轉診。

歡迎探討。謝絕你窮你有理的邏輯。


有一年,天公不作美,糧食歉收了。市場上大米供不應求,農民自然就抬高了售價。米價漲到10元一斤,城市裡好些窮人都吃不飽飯了。

這時,一個有仁德仁心的「市場管理者」跳出來,說:「怎麼可以讓窮人吃不飽飯呢?農民怎麼可以謀取暴利呢?太不公平了!我規定:今後,大米只准賣2元一斤,要讓所有人都吃飽飯。」

窮人們歡呼雀躍。

米價降下來了,但很快就產生了黑市。米販子從農民手裡低價買入大米,然後在黑市上高價賣出。

這時,窮人們發現:根本就買不到2元一斤的米,還是只能去黑市買10元一斤的。

但本來應該讓農民賺的8元錢,卻被黑市的米販子賺走了。

第二年,很多農民都覺得種糧食不掙錢,紛紛改行了。繼續種地的農民也大幅縮減了規模。

所以,市場上的大米供應更少了。黑市上的米價漲到了50元一斤。

「市場管理者」為了維持2元一斤的米價,拚命打擊黑市交易,但沒什麼效果。因為其中的暴利,太有吸引力了。

更無奈的是,大米實在太少太貴,有些窮人就快要餓死了。

快要餓死的人應該怪農民,怪他們不多種糧食嗎?不,農民也是受害者,他們辛苦勞作,卻沒有得到應得的收益。他們改行,或者少種糧食,都是出於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

快要餓死的人應該怪米販子,怪他們低買高賣嗎?不,米販子只是看到了商機,賺取了「定價」和「市價」之間的價差而已,也是出於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

快要餓死的人只能怪那個仁德仁心的「市場管理者」。

如果不是他跳出來強行定價,農民就會賺到應得的錢,第二年就會擴大生產,米價早就回到2元一斤了。窮人也就不至於餓死了。

如果不是他跳出來強行定價,黑市根本就不會形成,米販子看不出這樁生意有什麼商機,早就干別的去了。

正是他自以為聰明的胡亂管理,致使大米供應越來越少 ,大米價格越來越高。是他一手製造了大米的黑市,創造了米販子這個「職業」。

然後,他又出面打擊黑市,抓捕米販子。這不是可笑之至嗎?

可是,窮人們還把他當作「救世主」,一味怪農民、怪米販子,這不是糊塗之至嗎?

這就是「米賤傷農」的故事。

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各大醫院裡也上演著。

不用說,醫生就是種地的農民,他們被「定價」卡得死死的,得不到應得的勞動收益。

號販子就是黑市上的米販子,他們瞅准了低價專家號的商機,把醫生應得的收益搶走了。

所以,醫生不願意當醫生了。醫療服務的供應會越來越少,質量會越來越差。倒霉的不僅僅是醫生,更是患者。

而號販子能禁絕嗎?不能,因為利潤太可觀了。只要商機存在,他們就會禁而不止、屢禁不絕。甚至會吸引更多的暴戾之徒來從事這個「職業」。誰影響他們賺錢,他們就對誰暴力相向。

是自以為聰明的「管理者」,是自以為仁慈的定價,創造了這個商機,也創造了號販子這個「職業」。

是這些「管理者」硬生生規定出一個價差,把號販子引入醫院的。是這些「管理者」給了號販子機會,讓他們寄生在醫生身上,吸著醫生的血。

而醫生和患者,都是這一邏輯線條的受害者。

如此而已。

更多文章,請關注魚鮮支的微信公眾號:觀念的牢籠(guanniandelaolong)


每個人每天要吃一碗飯才能飽,現在你們家有三個人每天卻只有半碗飯,請問是應該把半碗飯平分給三個讓三個每天都有的吃但是最終會餓死還是應該把飯留給最需要的人然後努力去掙剩下的兩碗半呢?


大家覺得看病到底有多難
去醫院排隊一夜等搖號等看病了么
搞病區房按住址分配醫院了么
掛完號單雙號限制看病了么
因為沒有房子沒有車挂號處不給你掛了么
網上預約驗證碼擊敗90%的病人了么
去北京看病你們當地工作人員把你抓回老家了么
二甲甚至部分三甲醫院都不用預約的,來了半小時就能排的上
至於那種非要看國內頂級專家沒辦法,供求關係在哪。你給女神當三年備胎之一都不一定有單獨說話的機會,供求關係。你上趕著去擠。病是自己得的,不要總埋怨別人。


這幾天特別想回答這個問題。快去看看可憐的帝都人民吧。我們認識醫生都沒用不讓加號了。別說預約挂號了。早上4點排隊都要託人提前去排隊接班。
每天都有人被抓,大部分去看的都是全國各地群眾。以前200-500好歹還能掛。現在完全看不到了。


在中國,看病難是一個偽命題。所以這個問題不回答。


1.可否實行「專家號」拍賣制度?平台可以選擇:淘寶拍賣。
醫院拿每天的專家號出來進行拍賣,拍賣所得歸醫院(專家)。

2.防止「專家號」私下轉讓交易可採用:保險行業的「指定受益人」制度。
保險行業「指定受益人」制度:在購買保險時,需要指定保險的受益人,保險協議生效後保險受益人不可變更。

3.專家號拍賣有4種參與者。分為競拍人(買號人),拍賣者(醫院),拍賣平台,指定受益人(看病人)

a .競拍人在拍賣前必須指定受益人(也就是指定看病人),一旦指定,受益人(看病人)不可更改。若以後看病人和受益人不相符,醫院拒絕看病,且概不退款。

b.競拍人也可是受益人

c.競拍按價高者得,出價越高的拿到專家號(公平吧)

4.其他問題:民眾仇富,但是越富有佔有越多的社會資源,市場經濟就是靠價格來調解運行的。

醫院有其他醫生的門診選擇 如:主治醫師號,主任醫師號(沒錢的選擇也只能看其他醫師)。

如果說既沒錢也想拍專家號,我也沒辦法。比如說普通三居室和別墅的區別

這裡又要談到微觀經濟學中很重要的一點:生命是有價格的嗎?

我當年經濟學學得不好,我老師應該看不到我的答案,放心回答


抽象一下,一個連接池裡面有五個連接,現在一萬個請求來競爭,無論你是排隊,隨機抽取,黃牛,黑牛,白牛什麼亂七八糟牛,總之就是這一萬個請求不可能被全部滿足。

那天看新聞,問專家怎麼解決看病難,專家說,引入互聯網啊,看病APP啊,就不用去醫院排隊啦!哦也!
作為互聯網從業者,只想說,去你大爺的,趙麗蓉老師有句話說得好「我算知道了,就我們這幫好玩意兒,全被你們糟蹋了!」


看病難是現象,號販子是現象導致的二次產物,可以看做是市場規律的代償作用。

導致看病難的原因可以列舉很多,個人認為根源在於專科化的醫療結構。
美國四億人口,70萬醫生;中國十四億人口,280萬醫生。中美人均醫生數相近,甚至中國好多些。
然而,美國90%的醫生是全科醫師,primary care深入到每個街區,中國90%是各個專科醫生,醫療資源的絕大部分相當於被專科化分割了。舉例來說,在中國患了眼疾就只好找眼科專科醫生來看,此時你的醫生可選範圍立刻大幅縮減。縮減程度有多大呢?常見大科室可以分為內外婦兒眼耳鼻喉口腔骨科腫瘤等,進一步細分科室約為150個左右。
也就是說:在中國患特定疾病後,在中美兩國人均醫生數類似的情況下,中國獲取對口醫療服務的難度是美國的幾倍到上百倍不等。

以上只是單維度的分析,在上述根本性供需矛盾之上,還有無數的因素互相影響,有的代償有的加劇,形成了今天的中國醫療現狀。


國家大包大攬→ →民生資源壟斷→ →最優資源集中→ →看病難→ →利益集團內部分配→ →號販子→ →最底層的衝突→ →殺號販子、打醫生


看病其實不難,難在選擇了與自己所掌握的資源不匹配的需求。

每次windows要重裝系統,就想著必須是蓋茨來親手幫我重裝系統。
每次iPhone貼膜,就想著必須是喬幫主親手來貼。
每次淘寶下單,必須是馬雲親自喊你親。

每次牙齦出血了,都要協和的主任醫師來診斷。。。。。。

那看病肯定難了,而且不是一般的難。。。。。。


墨爾本郊區普通診所收費 僅供參考


今日中國,無論和國外其他國家比,也無論和從前往後本國比,重症及疑難病患者看病一點都不算難,立帖為證,不信30年之後咱再看。
註解一下:我此處說的看病難易是同比於國內外患者看病情況的。對於非醫療行業的人所理解的看病難,看病貴,我只好說,要達到您所預期的服務品質,要麼您努力得很有權,要麼您努力得很有錢,無論國內外。
再備註一下: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自傳有寫,2003年自己夫人隨同在英國訪問期間患病,而英國方面糟糕的診療服務讓他十分火大,回獅城便著手進行醫改。然而,英國的全民醫療服務制度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 NHS)是該國在全球最為自豪的政治成就之一。


忽然明白了黃牛為什麼叫牛,因為他們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啊。還要擔著罵名,真是不易。


推薦閱讀:

中國人的道德真的在滑坡嗎?
得了艾滋病並瘋狂地傳播的人,如何看待?
中國為何有這麼多的反智主義?除了一味的指責和批評,我們又能反思和做些什麼?
極端討厭酒桌文化,如何適應從中獲益?
請以"一個人寂寞了,就連殺人都寂寞"為開頭寫一個故事?

TAG:經濟學 | 醫院 | 社會現象 | 就醫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