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是怎麼看出來曹操恨董卓的?表面上看來,曹操的官職可都是董卓封的。
王允假壽宴當天請的都是恨董卓入骨的人,然而曹操表面上與董卓很親近啊,為什麼他會受到王允的請帖呢
謝邀。
其實王允邀請的並不是【恨董卓入骨的人】,原文:王允得書,尋思無計。一日,於侍班閣子內,見舊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賤降,晚間敢屈眾位到舍小酌。」眾官皆曰:「必來祝壽。」
可見王允只是看舊臣俱在才發出了邀請,可見當時曹操也是在場的,只不過順便也邀請了。
但從王允接下來的表現和曹操的言辭:
允曰:「今日並非賤降,因欲與眾位一敘,恐董卓見疑,故託言耳。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想高皇誅秦滅楚,奄有天下,誰想傳至今日,乃喪於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於是眾官皆哭。
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實欲乘間圖之耳。有心人。今卓頗信操,操因得時近卓。
可見曹操親近董卓是明面上的事情,但王允居然當著這種人的面把圖謀董卓的事情說了出來。
可見有兩種可能:
1、王允在演義里是個考慮問題完全不嚴謹的人。
2、王允在演義里其實考慮問題很嚴謹的設定,只是演義本身沒有邏輯
至於為什麼演義會把曹操和王允搞到一起,應該是因為正史中這倆都想誅殺董卓,只不過所用方式不一樣而已:
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武帝紀》
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呂布傳》
至於為什麼讓曹操獻刀刺殺董卓,可能是因為裴注中有他刺殺張讓的事迹:
孫盛異同雜語云: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三國志》里並未提到曹操刺殺董卓的事情。但是有沒有側面寫,我沒有讀完全本,所以不得而知。
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三國演義》的版本。
曹操與董卓關係到底如何,也沒有人寫過。
但是曹操的官職,典軍校尉,是靈帝時候封的。與董卓無關。三國演義里曹操第一次露面,也是以「典軍校尉的身份」出現的。
要說關係,我有這樣的猜測。曹操與王允和董卓的關係都一般。
首先,王允邀請的是舊臣,曹操他爹和他爺爺都是舊臣,這一點滿足。曹操如果跟董卓關係很好,王允再傻也不會疏忽到去請他。
其次,曹操自稱能進董府。是有原因的。曹操是宦官之後,身份與王允這樣的文官不同。董卓對文臣很防範,而文臣與宦官自古對立,所以董卓對曹操並不會很防範。
但是,依曹操的精明,走一些私活,兩頭表忠心,也是很有可能的。也就是說他騙過了王允。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董卓?因為曹操太機敏了。早在董卓進京前,曹操就說亂天下者必何進。也就是說,曹操早就意識到天下將要大亂。按照歷史經驗,這是自助創業的好機會。
早知道,曹操之前辭過官。那時候還是靈帝時期,漢室衰微,卻不亂。但是黃巾軍一起,曹操被封官,他就沒有再辭了。也就是說,那時候,曹操可能就在謀求機會了。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不是唯一一個有野心稱帝的人,但是是唯一一個明白不能稱帝的人。曹操認識到漢臣士子的力量。
很明顯,曹操要想出去創業,作為一個宦官之後,首先出身就不夠根正苗紅,而且,曹操官職小。要想籠絡人才不容易。刺殺董卓是一個揚名立萬一本萬利的投機好機會。
刺殺董卓當然有風險,但是曹操年少時就能跑到張讓家大鬧,張讓家丁都干不過他的。所以本身他的把握也就比較大。而且,曹操應該對自己的臨場反應比較有自信。
不過不得不說,曹操還是真心有勇氣的。一旦殺了董卓,自己怎麼脫身呢?
少年的曹操是理想主義者,通過他方年當縣令以及死前的反思就可以看出來。
所以,有可能曹操那時候真是想殺董卓。
在新版三國里,編劇很好的處理了這一點。
曹操被描繪成韜光養晦逢迎董卓的人,王允家宴,是他自己闖進去的。
這樣也比較符合曹操的氣質。
曹操應該算是熱血青年一枚,當年何進為了剷除十常侍,提出讓有實力的地方大員帶兵進京的時候,曹操就極力反對,認為這種事情只需要幾個小兵就夠了,沒必要引狼入室。可見曹操對董卓的情況,本身就沒有什麼好印象。而且曹操跟袁紹初期貌似關係很好,袁紹在董卓的宴會上曾經和董卓拔劍相向,後來離開洛陽的時候還跟曹操告別。書上能看到的好像就是這些,特別是後面這個,袁紹和董卓拔劍的時候,曹操勸阻,王允是在場的。不知道這些夠不夠,哈哈~
卓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舊版23集,曹軍途經沙漠郭嘉染病,操讓其先回易州養病時所說「你我二人易州相會」有何感想?
※為何在三國志里,迎獻帝之前稱呼曹操為太祖,之後稱其為公?為何之前不以官爵稱呼?
※曹操軍隊旗幟上的「曺」字為何少一豎?
※反對曹操稱公的除了荀彧還有哪些曹魏大臣?曹操稱公利大還是弊大?稱公的理由是什麼?反對的理由又是什麼?
※荀彧為什麼會選擇跟曹操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