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宗派和分類?
學習佛教也有很長時間了,但是一直沒有掌握整體的架構,哪位師兄可以給我講一下中國印度、南傳北傳佛教的具體流派和他們的主要思想,最好系統一些,謝謝!最好有一張圖什麼的哦:D
從三傳佛教的角度上來說,小乘大乘密乘(雖然這樣提會有一些爭議),在見地和相應的修行方法有彼此之間有一條脈絡。
小乘的見地中煩惱、生死為實有,必須以遠離和斷絕的方法來對治而證取涅槃,所以在修行上傾向於直接的觀煩惱生死的痛苦、過患,以次第禪的方式來證聖果,於滅盡定中解脫。也就是說,既然是火坑,我不來就是了。在傳揚中,有一些細微的部分彼此慢慢有分歧,這就形成了部派佛教的分野。但總體上是守持我空法有的。就是說,沒有一個真實的「我」,但是煩惱生死是實實在在的,要解脫就必須找到一個地方,永遠躲開這些,而這個就叫做「涅槃」。榮素班智達比喻這是水缸里有草繩,有人認為是條毒蛇,不管是不是,總之躲開就安全,這是小乘的見地。砒霜既然是劇毒,離得遠遠的,肯定就安全。相應的,小乘拒絕一切可能會引起煩惱和慾望的條件,非常嚴格的遠離一切毒蛇和草繩。比如南傳的佛像一定沒有瓔珞,因為珍貴的財物就會引起慾望。具體行持方法上南傳也嚴格持守「行為」上的戒律。比如不持金錢、比如過午不食。具體的部派上,大家對「無我」等等概念的解釋有些不同的爭議,但是大致差不多。國內有一些道場其實就是持這樣的風格,為人所稱道,也常常被拿來於別的寺院相比較。其實這些苦行當然很厲害也非常難得,但是在見地上,還是更接近於小乘的見地和行持。也絕不是說只要不這樣修行就錯就是墮落,絕不是這樣的。總體來說,小乘認為是煩惱、生死實實在在,必須嚴防死守,不留一點縫隙。乃至於入涅槃來完全隔絕生死,重點在「遠離」。
在真正大乘的見地里,則不那麼恐懼和排斥煩惱,因為並不認為煩惱真的實有,大乘認為不但我空而且法空,煩惱的本質也是空性,而且也能轉化為功德。比如水缸里的不管是毒蛇還是草繩我拿個夾子就能夾出來不會被咬。砒霜雖然是毒藥,但是用好了也可以變成救命的葯,所以並不極端排斥煩惱,所以在大乘經典中出現小乘沒有出現過的攝俗的內容,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比如大乘的菩薩、佛像上出現瓔珞等等華美的飾物,修行上也不以排斥和遠離煩惱為最主要的修行,而是以轉化為主,提出「化煩惱為菩提」,其實這些見地在小乘的經典里也是有苗頭的,也就是說它是隱含在小乘的見地之中的升級版,只是沒細說罷了。仔細留心就會看到。
而後是密乘,在見地上,比大乘更進一步,認為煩惱的本質不但是空性而且是佛的功德,所以在修行上不但不排斥貪嗔痴慢疑,甚至不需要轉化,反而用一些方法可令這些煩惱呈現為原本的佛的種種智慧。就像看清楚水缸里的草繩根本不是毒蛇,於是敢於用手抓起來扔掉。所以密乘運用的一些方法,不但不排斥煩惱,甚至就是直接跟這些煩惱打交道,比如看起來甚是可怕的忿怒尊、比如說看起來讓人羞羞的雙身尊等等,貪嗔痴這些雖然是煩惱,但是本質是佛的功德,並不是很多不了解的人以為的那樣密乘是邪道,其實就是密乘所持的見地決定的。是一種寓意而已。這些見地,並不是與大乘背道而馳的,其實也是隱含在大乘里的,只是沒細說。隨便舉一個例子,《維摩詰經》里就說「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痴是解脫;為無增上慢人說淫怒痴性即是解脫。」此之謂也。有比如禪宗二祖慧可晚年出入淫肆,世人多不解,這對於真正的到了一定階段大修行人是真正的殊勝行,只是對普通人看來,就根本不能模仿了。
這是三乘佛教見地上的大概不同的地方,雖然不同,但其實脈絡清晰一脈相承,這些不同直接導致了三乘佛教的風格和修行方法的迥異。具體各乘之下的各宗派的具體不同,內容很多,有機會再來瞎寫一點。佛教向亞洲各地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
【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我國只有雲南南部西雙版納有南傳佛教。
南傳佛教由於受到氣候等影響,開鑿石窟寺較少,所以見到的石窟寺主要在中國,阿富汗以及印度境內。
典型石窟阿富汗巴米揚石窟的巴米揚剛毀於戰火。被張昕宇、梁紅兩口子帶《侶行》團隊點亮。
【北傳佛教(大致是大眾部)】經帕米爾高原經河西走廊傳入中原,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
7~8世紀佛教分別由印度和中國漢族地區傳入中國西藏,至10世紀中葉後形成藏語系佛教。
①漢傳佛教 印度 - 西域 - 中國 漢朝
②藏傳佛教 印度 - 西藏
●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和過程
路線就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境內路線
佛教是在大約西漢末年、東漢初年時傳入中原的。
到了公元2-3世紀,新疆拜城修建了我國境內第一座石窟寺克孜爾千佛洞。
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四大石窟考察的肇始在南北朝時期,鑿刻興盛於北魏,在隋唐基本完成,隋唐之後基本沒有新建。
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不同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影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雲南傣族等地區的南傳佛教。
●以下是佛教派系
——————————————————————
世界範圍內佛教三大派係為:漢傳、藏傳、南傳佛教
【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
辯論的時候,主張大乘佛教的這一派僧人座位比較低,人多,所以叫「大眾部」,主張原始佛教的這一部分僧人坐的位置比較高,所以叫上座部,上座部得名就是座位高。(關於上座部與小乘佛教關係後面有寫)
奉行南傳教說的國家有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
國內南傳小乘佛教只有 西雙版納 !!!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主要派系:格魯派(黃教),薩迦派(花教),寧瑪派(紅教),噶舉派(白教)……
格魯派(黃教):格魯,藏語意為善律,是藏傳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個教派,創建於15th,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推行宗教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教派。由於此派戴黃色僧帽,故又稱為黃教。
格魯派的六大寺院分別是:拉薩 哲蚌寺 色拉寺 甘丹寺、日喀則 扎什倫布寺、西寧 塔爾寺、夏河 拉卜楞寺。(其中我去過四個except甘丹、色拉。去過的裡頭郎木寺四川那邊的格爾底寺和北京雍和宮也是黃教,另一座是甘肅的賽赤寺)
達賴、班禪兩個最大的活佛轉世系統是黃教創建。
紅教是起源最早的一派,不僅在中國藏區傳播,在印度、尼泊爾、不丹、法國、美國等多個國家也有分布。
因噶舉派僧人按印度教的傳統穿白色僧衣,故稱為白教。
【漢傳佛教】
漢傳佛教流傳於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地,為北傳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為主。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傳系,為現代的漢傳佛教。
曾造訪的洛陽白馬寺是漢明帝時取經求法印度後修建的中國第一座佛寺。
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
于闐、龜茲等地佛教興盛。敦煌莫高窟將大乘佛教傳至中國
【關於大乘小乘和上座部大眾部】前原始佛教(指公元前六世紀至四世紀時期,釋迦牟尼及其三、四傳弟子時的佛教)和部派佛教(指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一世紀時期上座部、大眾部各部派佛教)的貶稱,而「大乘」則為該派對自己的褒譽。如斯里蘭卡、泰國、緬甸、寮國、柬埔寨等南亞、東南亞各國,所傳為小乘系統佛教,但至今他們自稱為「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稱號。現行一般佛教史著作中沿用「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稱謂,則並不寓有褒貶之意。
在我國,大小乘佛教幾乎是同時傳入。然而,就佛教以後在我國發展的情況看,主要是大乘佛教的發展。
佛教派別
維基百科的這個詞條講得挺清楚的,可以去看看。
佛教以何立教?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根本,為中心貫通三乘,不共外道。依如來藏自住境界,一切賢聖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聲聞實證蘊處界苦空無常故無我,於命終滅盡十八界入無餘涅槃,然對涅槃本際不知不證,唯信佛語有本際常住,其境界說言涅槃真實,清涼,常住不變。才能免於內外有恐懼。緣覺依十因緣證知必有本識,方能正觀十二因緣而得解脫。若未先正觀十因緣,十二因緣觀行必不成就,因於內有恐懼。然緣覺於本識亦未證知。菩薩於大乘見道即證本心,方得生起般若智慧,能為二乘建立證信,確有本識實存,非是名言施設,使二乘涅槃不墮斷滅空,不同於斷見。同時現觀本識離見聞覺知,不在六塵中分別,亦不反觀自身,故無六識之我性。亦不同於常見,於無常之五蘊計著常見。入地菩薩於本心深入觀行,故有道種智生焉。於解脫,般若,道種智圓滿成就即為諸佛。外於本心如來藏而求常住,即是心外求法之外道。西藏密宗所謂淫樂遍身之「抱身佛」境界者即是。否定如來藏實有而言其所生一切法緣起性空者即同斷見外道無異。所謂唱言大乘非佛說者是。
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識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凈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台、賢、禪、凈、律、密八大宗派。
大流派網上有很多資料可以查,不知道題主對三階教有沒有興趣。
我這裡有《中國三階教史》的word書稿,我爹的著作,他是研究三階教的權(diao)威(si)級磚家。題主或其他朋友如果有興趣,可以發私信留個郵箱。反正這類書一般人也看不進去,銷量什麼的無所謂。
三階教由隋朝僧人信行創立,在隋唐兩朝多次被禁,多次復興,會昌法難後逐漸衰亡。由於可供研究的資料不多,又有日本僧人矢吹慶輝的研究成果在先,所以是個學術冷門。國外研究三階教的學者主要就是日本的西本照真,美國的賈梅哈勃。
任繼愈的《中國佛教史》
推薦看看《慧燈之光·五》,慈城羅珠堪布對榮森班智達的《黑蛇總義》的講解。
黑蛇總義
根據解深密經所記載的判教規則,從大乘顯教的角度講 分為三轉法輪 初轉的內容相當於南傳佛教全部或者北傳的阿含部以及部分阿毗達摩論典以及全部出家戒律,二轉的內容是北傳般若部及相應論書,其餘的大乘經典歸為三轉,內容很雜,很重要的內容有唯識理論和如來藏的教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