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小兒發燒有「變蒸」一說。現代醫學認同么?耳朵和屁股不燒,為什麼是辨識「變蒸」的依據呢?
我家小朋友發燒了。同事讓我看看耳朵和屁股燙不燙,不燙就是「變蒸」,生長過程中自然現象。我百度了一下,但信息不多。請教對此有了解的知乎er,也請大家幫忙邀請您認為可能知道的知乎er。謝謝!
現代醫學沒有這個奇怪的說法。
並且,耳朵和屁股「不燙」的界限在哪裡?多少度算不燙?只是用手試一下么?
人各部位的體溫本來就不同,軀幹部因為有內臟工作,溫度較高,四肢溫度較低。
小兒發熱原因眾多,診斷困難,發現異常還是及時送醫院吧。不要聽信奇怪的說法,耽誤病情。
2.15更新
有人氣勢洶洶的說我詆毀中醫,好吧,請看清楚,我的回答只是說,現代醫學中沒有這個說法,並沒有提中醫怎樣怎樣,這麼玻璃心我挺招架不住的
並且頭一回聽說,對於某種疾病的討論,醫生要站在一邊不準摻合,只有生過孩子才有資格講話
關於這個話題,我想說事實上,中醫兒科不僅承認「變蒸」的存在,而且作為中醫體質學方面的一個重要內容,此部分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筆者在碩士期間就有幸參與過相關課題,調查了成都及周邊地區八千名嬰幼兒,我們發現,「變蒸」是客觀存在的。樓上所說出診40年的老中醫在臨床未見到一例小兒合適,筆者分析也許是因為作為臨床醫生,本身面對的就是被篩選過的生病的孩子,所以因為樣本就有偏頗,得出的結論自然不那麼完善,就類似筆者主要研究兒童腎病方向,門診上腎病的孩子自然就很多,佔到門診量一半以上,那麼筆者是否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兒童腎病的發生率已經達到50%以上了呢,恐怕只能「呵呵」了。
貼舊文一篇,算是科普。
- 什麼是」變蒸「
「變蒸」是中醫里才有的概念,是我國古代醫家用來解釋小兒生長發育規律,闡述嬰幼兒生長發育期間生理現象的一種學說。變是變其情志,發其聰明;蒸是蒸其血脈,長其百骸。小兒生長發育旺盛,其形體、神智都在不斷的變異,蒸蒸日上,故稱為「變蒸」。
新生兒出生時,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需要通過時日的增長,逐漸得以健全。眾多古代兒科名醫認為,小兒出生後三十二日為一變,六十四日為一蒸,每個「蒸」周期完畢,小兒都會發虛熱或一些別的「病症」,每變蒸一次,小兒的身體、性情、智慧都會和以前不一樣。十個周期即小蒸完畢,一共320天。在「蒸」的同時,各臟腑經絡生理功能也以這個周期生長發育,經過這十次變化以後,小兒已經開始長牙齒,學習說話,懂得喜怒哀樂,小兒的第一階段的成長就完成啦。再以後每六十四日一大蒸,又六十四日一大蒸,又一百二十八日一大蒸,共計三大蒸,大小蒸累積起來一共是五百七十六日,稱為「大小蒸畢」,這時小兒才真正長成了人形。
有些細心的父母也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小兒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些不同的性格表象,身體的發育也不是均衡的,有時候上半身長得快,有時候下半身長得快,有時候長手,有時候長腳等。即有我們老輩人平時說的:小孩子每發一次燒就精氣神整體就上一個台階,行動比以前靈活了,智力比以前聰明了,心眼比以前多了。孩子在變蒸中成長,臟腑的氣血在變蒸中完善,免疫抗病機制也逐步建立。
- 「變蒸」時有哪些表現?
變蒸的癥狀有輕重之分,輕者出現體溫輕度升高、微汗出,耳部與尾骶骨周圍發冷,上唇有白泡等。重者出現高熱、脈搏數而不規律,汗出或無汗,不吃飯,食後易嘔吐,兩眼的眼白輕微充血等。
變蒸時,首先是孩子身體低熱,它不會一下熱得很高。很多父母是覺察不到的,這時候孩子的體溫會發生一些波動。其次,脈跳的不太均勻,有點亂。第三,會有出汗的情況。第四,就是微微的,好像受驚嚇的那種感覺,這是神態上的。出現這四種情況,就是變蒸的癥狀。
如果癥狀加重,出現高熱、嘔吐、神情像受驚一樣,中醫稱為「明變」。嚴重的高熱,脈搏會跳得非常快,出汗比較多,有的孩子不愛吃飯,嘔吐,有的甚至會眼白輕微地充血,這都屬於變蒸裡面的重症,這可能合併了其他的疾病,就需要治療。
正如問題里所描述,變蒸的孩子,耳朵和尾骶骨周圍是涼的。
- 如何區分「變蒸」與疾病?
變蒸過程會產生很多類似疾病的現象,比如:發燒,幾天不大便,嘔吐,不吃東西,不喝奶,愛哭鬧等等。如何分辨是變蒸還是疾病呢?
通常癥狀比較單一,比較輕微,而且小兒的精神比較好的是變蒸。如果小兒在發熱時不伴有其他癥狀,並且耳朵和尾骶骨周圍是涼的,多為變蒸發熱,可以不必緊張。如果小兒在發熱同時伴有鼻塞、噴嚏、流鼻涕、咳嗽或者吐奶、嗆奶等癥狀,多因為感冒或者肺炎等疾病所致,此時就需要積極治療,防止病情進展。
又如果小兒多日不大便,但不發燒,不哭鬧,除了食慾稍減,精神很好,這就是變蒸,只要注意給他多喝水,太長時間不大便,適當通便就可以,不必太過擔心。但如果小兒大便發硬發黑,很臭,就是內熱。小兒大便發青,很稀,多是內寒,大便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就是消化不良,均需要處理治療。
- 如何處理小兒「變蒸」?
在1歲以內,小孩的發育非常重要。而這多次變蒸引起生理的變化,往往因為家長的過分緊張或者醫生誤診認為是疾病,引起誤治。很多小兒注射了過量的抗生素後,都會有生長發育遲緩的現象,這就是不正確地抑制了變蒸過程的結果。
兒科古代經典醫著提到小兒變蒸的時候講到:癥狀較輕的變蒸無需治療,喝些溫水或者熱牛奶,幫助寶寶發發汗,很快就能度過去,假如有嘔吐的現象,用微下,也就是輕輕的下一下的方法來治療,讓寶寶微微的腹瀉一下。建議用生的白蘿蔔搗成泥給寶寶餵食,因為蘿蔔的味道是辛辣的,辛辣的蘿蔔可以發汗,也可以通氣。如果伴有大便仍不通,除讓小兒多喝水外,可以用削成鉛筆狀的肥皂塞到寶寶的屁股,幾分鐘後就可以排出大便。
- 「變蒸」學說與現代醫學
今天的醫學界對變蒸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只要發熱就是病,就需要處理。也有部分醫家認為小兒變蒸發生時的癥狀與佝僂病急性期間所表現的一些癥狀很相像。所以小兒變蒸可能就是兒童輕度維生素D缺乏症, 而不應當作為生長發育中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但是更多醫家承認並且相信變蒸理論,事實上,每一次變蒸,小兒的知覺運動都有長進,如能視物、能笑,手能握、足能站,能行、能言、生齒,知喜怒、更聰明、性情改變等。可見,小兒身心的發育、成熟需要通過變蒸來實現。與此相應,西方「樞紐齡學說」也發現,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個月、24月、36個月時,兒童在體格生長、運動、語言、智能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顯示出特殊的飛躍發展。兩種學說所得結論相似,反映了嬰幼兒時期的生長發育規律,證實了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一致性。
筆者認為,小兒變蒸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因為小兒臟腑嬌嫩,容易感受各種外來邪氣而生病,生病以後又容易發生各種併發症使得病情加重甚至出現生命危險,所以對待寶寶的發熱現象還是應該採取謹慎的態度。如果寶寶是足月健康產兒,平時身體健康,周期性出現體溫輕度升高,一般不超過0.5攝氏度,並且精神狀態良好,吃睡一如往常,就可以放心認為是寶寶在變蒸,即使不做特殊處理,一般一兩天體溫就可以恢復正常。如果寶寶是早產兒或者出生時體重小於2.5公斤,平時身體不好,容易生病,出現發熱或者大便不通就需要引起重視,警惕發生其他疾病。
總之,正確認識和處理變蒸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家長們要注意觀察,慎重對待。
本來不想回答,可還是忍不住要攙和。這個問題,請知乎上沒有做過爸爸媽媽的知友在一邊旁觀,別亂攙和,謝謝。我贊同了上面陳佳的答案,知乎陳佳太多,無法@ 抱歉。
出生後的寶寶,一直到四、五周歲前,陸陸續續會有很多次不明不白髮燒的癥狀,為何建議沒有做爸爸媽媽的知友不要參與?因為這些人沒有為人父母的切身感受。
孩子莫名發燒,最先著急的會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會埋怨哪裡照看不周到,讓孩子病了;如果孩子不是自己照看,孩子的爸媽會埋怨老人。
其次因為孩子小,說不清自己哪裡難受,大人會急成一團。我女兒第一次高燒的時候,自己會坐著玩而已,她一直摸我的胳膊睡不踏實,當時是夜裡11點半。我有相關經驗,可還是慌了神。
處理事情,有個經典的四分法,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不緊急但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作為家長,本著對孩子對自己負責的態度,要能夠區分這種情況,並知道如何處置。
現在我身邊的20多歲的年輕爸媽們,遇到這種情況,選擇很簡單,去醫院,打點滴。我不是孩子的親人,我都心疼。
醫院的醫生護士也年輕化,加上隨處可見的小診所,即使遇到幾個有經驗的大夫,假設你是每天見到十幾例患兒的大夫,你是苦口婆心的告訴每個孩子家長處置方法,還是讓護士給孩子點滴?!
只要不濫用抗生素,只要不出問題,家長要點滴那就點滴吧!反正回家也能恢復,在這邊掛點藥水也能恢復,還能賺錢!九成的大夫會這樣處理,這就是現實。
變蒸,只是一個辭彙,描述一種狀態的辭彙。家長不用管這個詞哪裡來的,有什麼道理和原理,只需要了解:
1 在幼兒成長發育過程中,會有莫名的高燒情況存在,這個不是老人或者保姆或者某某照顧不周導致的!
2 知道了第一點,心理就有了第一道底限。孩子高燒了,看住體溫,體溫超標,該吃藥吃藥,該打針打針,聽醫生的。在安全的體溫下,給孩子喂水,做物理降溫,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下陪他(她)玩,不要讓孩子處於昏沉的狀態。
3 不要管手段是否科學,該掌握的一些技術有必要去學學,只要孩子不用打針吃藥,做家長的放下面子去做點奇怪的不科學的事,有啥丟臉的?我說的是治療驚嚇高燒和出門回來高燒的叫魂,有效就用,無效就問問是不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對,確認確定以及肯定這東西是糟粕,那就扔在一邊。整個過程中,有,什,么,損,失,嘛?會降低偉大的唯物主義爸媽的bi(逼) ge(格)?!
這種事情就跟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和情景演練一樣,第一次接觸手忙腳亂,接觸兩次之有經驗後,就輕車熟路了。
---------------主動分割------------
主動分割之後說一下,現代醫學為何不認同變蒸這件事,在現代醫學中,孩子只要發燒沒有超過警戒體溫,就是安全的,多喝水,多運動,注意營養注意冷暖,人家認為這個很正常,至於發熱原因,深究起來沒有意義,因為生理、病理已經有大量案例了,去研究一個微不足道的領域沒有意義。
這種處置方式,與變蒸的處理方式重合了。
而傳統醫學為何關注這些,因為傳統醫學關注的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所有變化都會做描述,描述本身是宏觀的,數字大多都用虛數,只為了描述過程,而不是過程背後的原因。
舉個例子,中醫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衡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短短七句話,描述了女嬰、女孩、女人,婦人,老嫗的整個過程。
而現代醫學,描述的則是何時會笑,何時翻身,何時坐起,何時走路,何時會跑,生理變化是什麼樣的,身高體重多少算正常,何時來月經,月經前後心理生理變化,月經的生理原理是什麼,月經前後需要注意什麼,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體型會有何變化,我挑乾的講了這麼多,這女孩還沒出嫁呢?後面的生理衛生,新婚必讀、生不生孩子乃至更年期心理生理變化等等多了去了。
所以現代醫學說傳統醫學太簡陋,不夠嚴謹,很正常!你用健美飲食的標準衡量老百姓的飲食,那肯定是油鹽碳水化合物超標,蛋白質攝入不足的啊!!
中醫二七天癸至,二七一十四,現代醫學說那是12-14歲好不好,而且近些年年齡都提前了,你這不嚴謹的說法,早該淘汰了!
殊不知,傳統文化中,很多數字都是沒有實數概念的,因為它要說的只是過程。12345678八卦就代表了一切,9是極數,更多的數字,僅僅是復歸為一而已,不一樣的文化,造就不一樣差異。
用一種語言,無法解釋另一種語言的優劣;用一個學科,無法解釋另一個學科的優劣;請問,骨傷科和內科,哪個更高級一些呢?把這個問題扔給喜歡爭論的醫生,他們能打起來!類似的問題大家可以自行發揮,每兩個科室都能打起來。
哦,中醫也能打起來,你問誰的醫術高就好了。
挑撥的切入點,就是傳統醫學跟現代醫學的差異所在。
花嚓,又攙和一篇長文。
恭敬的告誡某些人,別在我眼前晃,會晃出事的,有些帳還沒處理呢。
--------------------------------------------------
本提問某回答下有人說自己妹妹感冒了,都會起身開燈測體溫,從而推斷出孩子病了肯定會起身開燈測體溫,否則就得懷疑是否親生。這是典型的抖機靈扯淡好嗎?沒有為人父母的經歷,考慮就是片面的,人無法腦補出自己沒有經歷的人生的! @張立羽 這個典型例子可以回答你的疑問,某些沒有人生經歷的事情,猜是沒用的,亂回答只會給其他人誤導。
幼兒病了,如果反覆高燒,晚上可以重複三次高燒,作為大人可能需要每個小時關注孩子的體溫,你妹妹病了,她能告訴你我難受,或者我感覺好多了,小寶寶病了,只會鼻息重的酣睡或者哭鬧。
用簡單的下頜和手背測量,可以減少對寶寶的折騰,好,不,好?其次才是家人,最後,你還要考慮父母的眼鏡是否能準確的讀出體溫計上的讀數問題。
寶寶明明沒發燒,你把寶寶衣服解開,放了一隻冰涼的體溫計在他腋下,然後按著胳膊十分鐘,就為了看看寶寶是不是發燒……不是感冒的寶寶,都被你折騰感冒了!何況寶寶可能會被冰涼的體溫計嚇一跳,另外,你打算幾個小時用體溫計測一次呢?!你這爸媽是知識學傻了,還是寶貝不是親生的?!
有人說,那可以用頭皮貼測體溫啊,頭皮貼的體溫只是大致範圍,不準!可能會延誤該吃退燒藥的病情,從功能上來說,它跟下頜和手背的判斷作用是一致的,熱,就起身用體溫計;不熱,就讓寶寶安心睡。
為了一個基本的測量手段而抬杠,沒有意義,而且這種抬杠,只有沒做過父母的才會這麼干,因為這樣可以顯得自己「與眾不同」,「特立獨行」。
我們再回到事情本身,寶寶晚上8點睡,你9點測不測體溫?10點呢?11點呢?12點呢?凌晨呢?每次測量最少十分鐘,你需要開燈看體溫計讀數,哦,可以開床頭燈,體溫計可以放在頭上……幼兒突發高燒,兩個小時就足矣肺炎或者腦膜炎,測還是不測?堅持用體溫計測,堅持不考慮寶寶和家人的休息,那就堅持吧!
孩子這種莫名其妙的高燒,會在三五天內反覆,會在幼兒時期隔三差五的出現,歡迎來到神經衰弱的世界!歡迎來到一個生物鐘被打亂的寶寶的夜裡哭號的世界。
最後,上一張 @楊小徹的圖,就是想說明一下,成年人保證良好睡眠的重要性,希望年輕家長的家人們,不要吵架,不要抱怨只有自己一個人照看孩子,大家應該一起起身給孩子測體溫。
如今的年輕人不是經常抱怨帶孩子的壓力大嘛,放著簡單的手段不用,自己給自己增加壓力,自我挑戰,不錯哦。
別說現代醫學,連中醫兒科也不認同。變蒸學說很多名家都有異議,有些中醫出診40年也無一小兒合適,所以我覺得這學說還有待斟酌。
老人家喜歡說「作大」,作就是發燒折騰的意思。兒子十八個月幼兒急疹,的確燒退疹出後長高了一節,從會說兩個字變成了會說三個字。也許他不得這個幼兒急疹也一樣會這樣,但是作為一個媽媽更喜歡這樣的說法,孩子你要健康長大,致又一次發燒的兒子
我外甥十歲前基本一兩個月感冒發燒一次,據我姐說病好後就會發現兒子明顯長高了,她理解為孩子要長個兒的時候營養吸收跟不上而免疫力下降……某種程度上也許符合變蒸之說。
當然,也有可能,小孩生病期間家裡雞飛狗跳的沒顧得上觀察,等孩子好了大人心情好了,突然發現:咦,兒子又長個兒了!就好像有段時間沒見的小孩出現在面前,你會明顯感覺他長大了一樣。
不過我更傾向於變蒸之說。
推薦閱讀:
※微博最近很火的姨媽點穴有科學道理嗎?
※看到一篇文章,中醫四個月治好了艾滋病,有治療理論和案例,藥方,大家怎麼看待?
※醫生或醫學生有哪些奇葩的習慣?
※為什麼我健康減肥月經不調了?
※什麼叫陰陽五行,太極八卦,這些都有根據嗎?中醫里的藥物歸性又是如何確定的啊,難道僅僅就是經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