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歐洲人和美國人不午睡下午還能滿血狀態工作?

很多回答里提到了咖啡,這麼大量喝咖啡不會對健康產生損害嗎?


在美帝生活10多年,對比白人和亞洲朋友,可以肯定的是午睡和飲食結構有很大關係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常常會和同事們一起出去吃午餐,有幾個白人同事每次都拒絕吃中餐或者其他亞洲食物。一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同事們事逼,沒有嘗試新鮮東西的心態。後來混熟了,他們跟我說不敢吃中餐的主要原因是每次吃完都有food coma(沒找到翻譯,暫且稱之為「飯困」吧),影響工作(他們常常用來形容亞洲食物的詞是「heavy」)。記得有一次午飯帶他們去吃日本拉麵,下午1點的會議,那叫一個無精打采(答主也未能倖免)。除了中餐,日本拉麵,印度飯製造「飯困」的能力也是杠杠的。後來我們幾個約定是不太忙的周五中午去吃這些讓人發困但無比好吃的亞洲美食(然後回來喝巨多咖啡 )

老美的午餐,普遍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偏低。很多中午健身的美國人,午餐吃的就只有蛋白、蔬菜和水果。即便是Burger和三明治一類的,那個白麵包的重量基本也是可以忽略的。

相比之下,中餐里的米飯、白面含量高(動輒3兩的量)。大量的精米和精面會瞬間轉化為糖,而血糖的升高很容易導致人乏困。我有幾個特別能吃米、面的朋友,他們有時候甚至晚餐以後都需要小憩一會。而那反觀些精力比較旺盛的朋友,通常都不怎麼吃碳水化合物。

當然,除了飲食結構,天生的基因和鍛煉也很有關係。

----------------------------------------------------------------------------------------------------

二次更新:被知友們的熱情打動了,知友們的評論也是乾貨滿滿。

應部分知友要求,把我最後面的那句話挪到最前面了,那就是

「如果吃得多,啥也拯救不了飯困」

的確,如果想不午餐後犯困,控制食量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相信,很多知友也和我一樣,喜歡吃飯有點飽足感。(雖然說做到7分飽是最好的)

怎麼做呢?我自己的一點小辦法,僅供參考。

人的大腦在飽足感上是能被欺騙的,覺得不那麼餓,才能吃得少。

首先,我加大了我的早餐攝入量,差不多翻倍。早餐一般以燕麥,牛奶,水果,火腿之類的為主。這樣做的效果是,午餐的時候飢餓感暴跌。我以前可能11點半就餓的不行,到了12點開飯很容易就吃多了。

「從吃飽,到大腦覺得飽大概有個20分鐘的時差。」

飢餓感十足的情況下,非常容易攝入過多食物。以前納粹難民營里救出來的人,吃多了撐死便是極端的情況。

另外一個很多同事用的方法是,午餐前30分鐘去喝一大杯水。這個的原理是,大腦對於飽足感在短時間內無法區分水或者別的食物,也就是通過餐前喝水增加飽足感。

最後就是想告訴大家,

「除了白米和面,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不同的主食可以吃了。」

北非的couscous,brown rice,紅米,lentil,鷹嘴豆,等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可以換著不同的主食吃吃。

至於有知友擔心不吃米飯大姨媽不來的事情,我可以肯定告訴你,地中海地區很多不吃白米的姐姐們大姨媽還是會來的。


節選幾個有趣的評論

@劉陽河 「HK中午吃的米飯還算好,但是肉類是遠超過國內的,港人的肉食量我記的是亞洲第一,相比同等能量下,碳水提供能量的比重要小的多。亞洲我記得是大陸碳水佔比最多,日本其次,香港很低。。當然,香港蔬菜幾乎是完全不吃的,所以他們大腸癌發病率也是亞洲前列(雖然有著世界上第一的人均壽命。。)"

@於寒冰 "親測有效,個人以前一直是中午不睡下午崩潰,了解了飯困的道理之後,盡量控制飲食並且每天午飯後散步半小時消耗血糖,已經基本三四年沒睡過午覺了"

@田小謎 "以前的老闆是美國人 剛認識的時候看他帶一個飯盒裝一盒子聖女果 或者 哈密瓜 我說你挺會保養啊 吃這麼多水果 他說那是他的午餐 我就停驚詫的 這能吃飽?!……"

@拜拜小姐 "怪不得!我以前在法國讀書,碳水吃很少,怎麼都不困;回國後明顯感覺累好多(攝入了比以前起碼三倍的碳水)。原來如此........"


----------------------------------------------------------------------------------------------------

一次更新:沒想到這個問題有這麼多的知友感興趣而且非常認真地討論,我也把自己做的一點點淺顯的研究分享出來,供大家交流。


導致「飯困」的第一個問題是攝入量,第二個是食物本身的升糖指數。第一問題先不討論,說說升糖指數的問題。

這方面研究的比較多的是德國的科學家。

「Scientists in Germany have documented that meals high in carbohydrates that also have a high glycaemic index (meaning they release sugar into the bloodstream quickly) cause an increase in the hormone insulin. Insulin promotes the absorption and use of glucose from the bloodstream after a meal. But it also allows the entry of a special amino acid (we get these from the digestion of proteins), called tryptophan, into the brain.

This is important as tryptophan is converted into another chemical in the brain called serotonin, a signalling chemical or neurotransmitter that can be associated with calmness and drowsiness, especially in children.」

from http://ww.sciencealert.com

簡單翻譯一下,

飲食結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且升糖指數較高的,會迅速導致血糖升高從而導致大量胰島素的分泌。 胰島素讓一種特別的氨基酸—色氨酸進入大腦,而色氨酸在大腦中會轉變成血清素導致人們犯困。

那什麼是升糖指數呢?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維基百科,Glycemic index - Wikipedia

簡單的說就是,「同樣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數決定了,糖分釋放到血液里速度,進而決定了大腦里血清素形成的速度」。那些升糖指數高的食物,會在很短的時間導致大腦內部形成大量的血清素,讓人瞬間產生困頓感。

升糖指數圖,飯後兩小時內血糖的變化

家裡有人是嚴重的糖尿病患者,醫生為了說服他少吃米飯給他做了幾次飯前和飯後血糖含量的測試,只要白米、白面多的時候,飯後都是爆表的。


哪些食物升糖指數低呢?from Wikipedia

這張表裡可以看到--白麵包,白米,紅薯,白薯的升糖指數是最高的

而—黑豆,lentil,鷹嘴豆,芝麻,花生,瓜子,核桃,腰果,糙糧,南瓜,辣椒,蘑菇等的升糖指數最低

除了食物的升糖指數,整個食物結構的配比也有關係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以及蔬菜的配比均衡很重要。

說了這麼多,如果吃得多,啥也拯救不了飯困。


這完全是個人習慣問題= =。

我從幼兒園時代起,就開始思考如何不睡午覺。始終不明白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睡得呼呼的,而我一個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可惡的是,午睡居然是強制的。老師會檢查小朋友有沒有閉眼睛,還會表揚最先入睡的小朋友。所以我的策略就是一上床就側躺,面向牆壁,一動不動,均勻呼吸。大家都差不多睡著了,房間里只有呼吸聲了,我就平躺下來發獃,思考人生。老師叫我們起床的時候,就裝出剛睡醒迷迷糊糊的樣子。

有一年夏天,我把我的涼席(好像是草席)弄出了一個巨大的洞。這項工程就是我在午睡時間、用稚嫩的小手一點點摳出來的。

有一次我的床友左耳受了傷,囑咐我只要她側躺壓到左耳,我就把她推成平躺。她痊癒之前我都特別開心,因為午睡期間我終於不那麼無聊了。

小學走讀,忘了中午做什麼去了,反正不是睡覺。

中學住讀,午休時間不回宿舍,在教室或者圖書館寫作業。星期五中午可以把周末的作業寫完,這樣周末就不用寫作業了。

大學期間倒是偶爾躺一下,可能是因為看電腦太長時間,眼睛比較累。

能夠滿血滿狀態工作的原因可能是我每晚睡足10小時吧,有時候沒什麼事可以睡十幾個小時,9點睡第二天10點起這種作息經常受到室友的鄙夷。

白天會犯困,但只會是無聊的時候。有事做的時候我肯定是滿血滿狀態的。

之前在國外,有的朋友是一天6-7杯咖啡。
====
我所有的家人都是睡午覺的,我爸媽也試圖訓練我睡,只是沒有成功。過年的時候family reunion, 中午大家都休息,床上沙發上隨處躺,唯我獨醒。
====
關於咖啡的危害,我搜到了這張圖(出處見圖片底部),請參考:


歐洲南部也有午睡的習慣,比如西班牙。(西班牙的下午,路上和商店幾乎沒人了,很誇張)

可能與氣候有關。這些地方,太陽太熱了,從古代就習慣性躲眠。

不知道中國南方北方有沒有類似的區別?


在北京上學,經常發現老師下午在辦公室午睡,同學在實驗室睡覺。一開始有點無語。

在倫敦,曾有個同事叫老趙。每次2點-4點根本找不到他,終於有一天發現他在會議室打瞌睡。

所以可能只是文化習慣的差異。

有時候剛吃完午飯回辦公室,身體還在消化,有點小困。可是在英國不太可能讓員工睡覺,太奇怪了。大家都選擇放鬆聊天玩遊戲一段時間。飯後那段時間,工作效率確實比較低。

然後大家一直都在喝咖啡因,就算想睡也沒那麼容易。


剛剛經歷了一個沒喝咖啡困成狗的下午,忍不住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說明的是,我規律健身多年,嚴格控制日常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但不午睡還是困得不行)。

「siesta」(午睡)這個詞起源於西班牙語,西班牙和曾經被西班牙殖民過的地區大都保留了午睡的習慣,而地中海地區、歐洲南部以及加勒比海的很多國家也都有午睡的習慣。

我覺得這就是文化因素導致的,最初可能和氣候有關,因為熱帶、亞熱帶地區大多有午睡習慣,後來就成了一種文化;當然,文化因素也包括午餐在一日三餐的佔比,午餐佔比高的地區也容易有午睡習慣。

之前的回答也提過,調節睡眠的兩個模型,其中之一是生物鐘,當你習慣午睡之後到那個時間點如果不睡覺就會犯困,中國北方有些地區也是沒有午睡習慣的;另一個就是你睡眠的平衡,也就是每天需要的睡眠總量固定,夜間睡得少白天更需要補充睡眠,夜間睡眠充足白天就不困了。

(為了這個問題我還找了幾個美國和歐洲朋友聊了聊,他們也知道午睡的好處,所以有條件的中午小睡一下也是不錯的)


都在說飲食。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結構自然是飯困的重要可能因素,這個邏輯鏈高票答案答得毫無問題很有說服力,即使引用的都是科普文章和維基百科也毫無問題。

但飯困只是一種生理現象,而即使有飯困也不代表不睡午覺就無法工作,題主的問題其實只有習慣午睡的人才能提出的,就如同, 我想像Quora上會出現這樣一個討論:西方淫蕩的年輕人們疑惑:中國年輕人那麼高的平均破處年紀是怎麼忍住不心煩意亂還高效率學習的?然後答案里很多指出:研究證明, 多吃素食米飯這樣清淡飲食有利節制性慾。

所以是否飯困就是決定睡午覺習慣的決定因素呢?這才是證明的關鍵步驟吧?

(準備好我要開始用歸謬法裝逼了)
試解釋:

如果只是因為飲食,那為何只是午睡,而晚飯後小睡沒有成為任何一個地域的普遍習慣?

飲食結構並無太差異,都是高蛋白飲食少米飯飲食的地中海沿岸國家,為何和西歐國家不同有著午睡習慣, 以至於午睡被稱為地中海生活習慣呢?

而為何午飯米飯也沒少吃的東部城市,比如上海乃至南京,就相對很少有午休午睡習慣?我一個在南京生活多年的舅舅,就把是否午睡當作了區分大城市和縣城生活方式的標誌。「南京人哪有那個奢侈時間哦,還午休」。他不知道的是,規模級別都不比南京低的城市比如武漢,各行各業就自然有明顯的午休安排。

這個怕很難用無論是血糖還是血清素就能解釋的研究,估計也很難有啥權威的定論。我比較相信的說法還是,這是一個傳承自農業生活,由氣候緯度以及歷史綜合決定的結果。

氣候。無論地中海沿岸還是我國中東部南方,夏季午後的戶外勞作都是不現實的,不如睡覺,不如睡覺,幹啥都不如睡覺。這個習慣即使農忙的季節既然都牢固,到農閑的冬天中午為啥不也睡會呢?閑著也是閑著,孩子也不能天天打吧。而德國和英國這樣的國家就沒這樣的必要,夏天午後也不會太熱,況且夏天?一年中最美好的那一個星期而已嘛

而緯度因素就是,德國和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生活的高緯度地,夏天沒必要午休,而四月以前十月以後就更別想了,下午三四點幾乎就是天要黑的節奏,所以這樣的國家養成的節約天光工作生活習慣,即使到工業時代依然如是,早早起,中午隨便糊弄點吃的(德國很多人中午都吃點三明治這樣簡單的冷餐或者乾脆不吃),下午就早早回家。這點是我除了沒有午休外更不能適應的,七點打卡,五六點上班路上就各種車水馬龍了。

而歷史就是殖民歷史了,美國不用說了,主體種族是盎格魯薩克勛和大量德國族裔,而上海也是個被西歐國家殖民影響透徹的地方,江蘇南京這樣的城市則在上海的影響圈內的,不午休自然被當作現代社會組織模式承襲學習來了。哪怕天光夠長,夏天夠熱,飯後也夠困。

說到底一句話, 適應,或曰習慣。即使,其實午睡是個好習慣, 確實能提高大腦效率,一天工作掰成兩瓣過也沒那麼難受。我很懷念。

而習慣或者適應力是強大的, 無論地中海或者低緯度農民們在熱天午後樹蔭下被豬拱醒的小盹,還是當年日耳曼牧民趕在三點的日落前就得把羊趕迴圈好趕回家吃婆娘煮的亂燉的那份匆忙, 都頑固的保留到了今日的全球化帝國的工業化生活習慣中,並互相奇怪著對方。

而至於我個人經驗,飯困這種生理現象怕也是可以被習慣來改變的:剛來德國那會,我午飯吃的也是和其他人一樣,唯獨我一個每天飯後困的痛苦不堪,趴桌上還被周圍人關心是不是生病了。這個習慣幾年後就徹底沒了,哪怕我中午吃一大份米飯。

現在更沒有了,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忙得沒時間吃午飯(手動微笑再見)


我男朋友美國人,來中國實習,說每個人都在辦公室午睡,這看起來很不professional,就他不睡覺,喝咖啡
結果每天回來都說好累啊好累啊。又過了幾周,說「我今天第一次午睡了」
所以其實也不是那麼扛得住的


一方面是各種咖啡(一大早來一杯,下午茶的時候也喝咖啡)
另一方面,大部分美國人中午吃的都很簡單,不會吃的很飽,所以就不會那麼容易犯困。

再有就是一大幫人下午三四點下班……

另外,午睡這個事其實還是有的,只是大部分條件下受條件限制沒辦法睡而已(家裡睡慣了 King Size + 慢回彈床墊的人趴桌子上能睡著么)。大學就裡面有人教大家冥想的(實際上就是坐著午休嘛)


這件事情和歐洲人和美國人沒關係。中國人不午睡,下午一樣可以滿血滿狀態工作。不用咖啡不用茶,習慣就好了。而且歐美人也有午睡一下午的,你去西班牙看看。


第一次知道原來我是歐美人

好了不抖機靈,生物學上的我不懂,我從管理方面說一下
實際上不午睡也可
完全可以
但是需要午睡的人如果不午睡,下午工作效率就很低。

中午呢吃了飯,也需要休息,所以複雜一點的工作就需要放鬆,而體力強度比較高的也需要休息,對效率更有幫助。

這個時候,就放鬆角度而言不需要一定要吵鬧。
而設定午睡時間就能不吵鬧,避免影響需要午睡,有習慣的人進行午睡

這些人不午睡打哈氣的話,會在下午影響別人,讓別人也打哈氣,工作態度變差。
如果要加班情況就會更嚴重。


所以么,只要不是沒有人午睡,那麼在工作環境較小,人員較密集,或者無處可去的情況下,就都應該設立午睡時間。

而午睡時間的設定,又會促使人去午睡

所以看上去午睡的人就多了,但其實很多人是在玩農藥。


中午吃的很少,幾片菜葉子,要不就一個蘋果,最多一個三明治。

飯後必喝咖啡,不喝會想死。

最重要的是下班早,4點就走的差不多了。

我從幼兒園就不睡午覺,每天中午被迫躺兩個小時簡直想死。好容易睡著一次,就要睡到5點。我實在理解不了,起床這麼痛苦的事,每天早上經歷一次就夠了,非要一天折騰兩次,什麼冤什麼仇。

其實把午休時間縮短,早點下班也挺好。8點上班4點就能走了。下班以後能做好多事嘛。


其實我一開始也很納悶這個現象。通過我的觀察發現,美國人午飯都吃的很簡單甚至是根本不吃。我的manager每天午飯就是一盒salad。一個膀大腰圓的中年男人的中午就吃一盒salad你能信?可是事實就是如此,他們中午飯吃超少超簡單熱量低,通常就是salad或者一碗濃湯,所以下午就基本不會犯困……當然公司也會供應免費的咖啡和茶,都是為了提神。
這只是我呆過的地方的情況,我不知道其他的公司怎麼樣……僅供參考。


為什麼沒人科學的來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看過一篇文章是亞洲人以大米為主食,糖分轉化更高,從而短時間引起乏力感。而米國人或者說其他以肉食為主食的國家的人他們攝入的脂肪更多,對下午體力的保證更充分。

大概是這個意思,純屬搬運觀點,請學科內同學指正。


首先,是飲食結構。

這方面的問題之前已經有答主提過了,中國人飲食高GI,這很容易使人犯困,而歐美人在飲食結構中這個問題比較小。

具體解釋就是,吃了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後,我們體內的血糖值會快速上升,刺激大量胰島素的分泌;而胰島素會使食物中的色氨酸進入腦部轉化為血清素,繼而代謝成褪黑激素。其中,血清素和褪黑激素都是穩定情緒、促進睡眠的腦內荷爾蒙,這就是午後催生睡意的元兇了。

但食困症跟基因、人種的關係不大,歐美人吃了中餐後也會無精打采。甚者還有出現「食物昏迷」(food coma)的問題,需要依靠大量咖啡補救。

其次,歐美人只是不在固定時間睡午覺,因為他們可以想睡就睡。

在歐美城市裡,草坪是他們天然的床鋪,午休、聚餐、會議、鍛煉、甚至避難,都可以在草坪上進行。對很多不想掏錢去咖啡館、不想在擁擠的商場里休息的年輕人來說,寫字樓附近的草坪是最好最便利、而且免費的休息場所。

其實困了就躺下睡是人之本能。法國人類學家馬塞爾·莫斯的研究中提醒我們,睡眠這項本能,很大程度上會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二戰時期大兵們見縫插針地補充睡眠,不論地點場合;在極寒的火地島,原住民習慣圍著火堆集體入眠。

美國學者喬納森·克拉里則認為,如果一個人願意把自己最為脆弱的睡眠狀態曝露於光天化日之下,心無掛礙地入睡,反倒說明這個社會的安全指數較高,他可以放心地把自己交給他人和社會的保護。

  • 在草地上休息的老大爺 / sleepingchinese Bernd

除了室外草坪自由休閑,在同樣保留午睡習慣的西班牙,出現了更貼心的午休服務——休憩吧(nap bar)。它不僅提供單人客房、上下鋪位,還有沙發、搖椅等供午睡者選擇,類型更加多樣化。體驗者表示,為了防止睡過頭錯過工作時間,工作人員還提供人工叫醒服務。

而同樣受困於愛吃大米、中午想睡覺的日本,綠化面積達到66%,僅次於芬蘭和瑞典,世界排名第三,即便是東京,人均綠化面積也達到3.01平方米,公園總面積達1969公頃,人均公園面積是上海的11倍,建這麼多公園,就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休憩的需要。

  • 2017年6月3日,許多東京市民和年輕人在公園享受初夏六月的陽光 / 視覺中國

反觀中國,你或許在宜家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床上都鋪滿了人,一茬接一茬。而在德國攝影愛好者Bernd Hagemann創建的中國人睡姿網上,我們還可以看到午睡大軍在街頭巷尾、餐廳商場等等公共場合安然入眠。

我們真的太困了。

2014年,中國人平均每年的工作時間在2000-2200小時之間,同期英國的平均水平僅為1677小時。

儘管平均工作時長已經從8、90年代開始下降了很多,但每年仍有超過60萬中國人因為工作過勞死。

最辛苦的就是農民工,2013年中國農民工平均每天工作8.5小時,其中近85%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4小時,也就是說他們周末也要工作。過度勞累,他們也是你在公共場合看到的最多的午睡人群。

不只是農民工,在如今的一線城市,「家住城東南角,去西北角上班」的年輕人比比皆是。人們普遍都會面臨一個問題:「中午『飯』困了,睡哪兒?」

回家是不可能了,通勤成本太高,在辦公室將就將就?趴著睡長此以往不利於血液循環,還會影響消化、視力和腦供血。

  • 2011年12月11日,浙江嘉興房展會上,一名銷售人員午間小憩 / 網易看客

除了那些無奈委身辦公桌前的,午睡一族還會在街頭巷尾、餐廳商場,甚至辦公室的廁所里呼呼大睡。德國攝影愛好者Bernd Hagemann拍攝的中國人睡姿照就是很好的佐證,到處午睡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無處可睡啊。

對不想掏錢去咖啡館,也不想去商場睡覺的人來說,最適合的公共休閑場所就是公園。以中國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公園數量為例,深圳、廣州表現突出,分列全國2、4位,公園綠地面積分別有19241公頃和27200公頃。深圳是得益於幾大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撐場子,廣州則是佔了老城區的優勢,綠化面積沒有被大面積吞沒。

  • 「這一刻,我是魚」 / sleepingchinese Bernd

相反,另外兩座城市連全國前200名都沒排上,在四座一線城市的CBD辦公集中區,上班族最需要休息的地方,都沒有想配套的中心公園。為什麼這麼少,因為一線城市寸土寸金,不捨得用來建公園啊。

但即便建了公園,我們也不能隨便睡——跟日本、歐美的公園不一樣,今天我們的城市公共空間經過全面規劃,其中一項就是防止人在裡面睡覺,影響市容。常用手法包括長椅的隔斷設計,把表面抬高以防有人靠上去,草坪都用圍欄圍起來,不能踩踏,更別提躺在上面午休了。

  • 「再多的欄杆也阻擋不了我睡覺」 / sleepingchinese Bernd

為什麼我們的草坪不能踩踏?跟歐美的草坪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很多人認為,不能踩踏草坪是因為中國人太多,按這個邏輯推導下去,大意就是中華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容不下14億人。相反,根據最新的政府報告,截至2016年底,全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5平方米,完全足夠你躺下來睡個午覺。

事實上,草坪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要耐踩踏,而我們的草坪種類在一開始就沒打算給人踩,屬於觀賞草坪。以北方城市為例,為了延長綠期,通常用的是冷季型草種,如黑麥草、高羊茅、早熟禾等。這些草種根系淺,莖桿脆弱,踩踏過度容易死得快,圍欄圍起來不讓踩的目的就是減少維護成本。

因此,想要靠草坪解決上班族的午睡難題,只能期待我們的科學家培養出超級稻一樣的「超級踩」。

  • 「像家裡的床一樣軟」 / sleepingchinese Bernd

勞累導致的失眠和睡眠不足,是每個上班族共同的煩惱。越是勞累,他們越無處可睡。

在中國,我們曾有一場「全民午睡」的熱潮,想了解更多,歡迎點擊鏈接:中午不睡,下午崩潰。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原文標題《中午不睡,下午崩潰》,作者翁慕涵

參考文獻 [1] Bjorklund,E M(1986)『The DANWEI: Socio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work units in China』s urban society」, Economic Geography, Vol.62,No.1,pp.19-29 [2] Chenhall, Richard Glaskin, Katie eds.(2013) Sleep Around the World: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m [3] Crary, Jonathan (2013) 24/7 Late Capitalism and the Ends of Sleep, London New York: Verso [4] Mauss, Marcel (1968) Sociologie et Anthropologie,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5] Phelan, Stephen (2017) Siesta Go Review: What Happens When You Pay for an Afternoon Nap in Madrid City Center, Independent [6] Yi, Li (2003)『Discourse of mid-day napping: A Political Windsock in Contemporary China』, In: Steger, Brigitte Brunt Lodewijk.(eds.) Night-time and Sleep in Asia and the West, London: RoutledgeCurzon, pp.45-64 [7] 風向新聞(2017)餐後缺氧愛睏 高升糖食物惹禍 [8] 人民日報(1958)關於做好當前人民生活的幾項工作的規定 [9] 人民日報(1980)中國人的『午睡』 [10] 人民日報(1980)關於『午睡』的兩種不用意見 [11] 祝浩傑(2017)共享睡艙之問


接觸了很多老美或其他國家的員工。他們絕大多數都不午睡。但是他們有下面的一些情況:

1. 早晨上班很早,大概7點多就在辦公室里。一個原因是可以躲過早高峰的車流,還有個原因是,他們下午4點,不到五點就離開辦公室了;

2. 除了個別客戶經理,晚上要熬夜陪客戶或者寫計劃書。其餘大多數員工晚上不加班,睡覺很早。

3. 跟我們一樣喝咖啡喝茶等含咖啡因的提神飲料。


所以我想,如果他們跟我們一樣的生活方式,成天加班。別說他是美國人,就算是仙人也扛不住。

而且我相信,隨著發達國家勞動生產率逐漸被新興工業化國家追平,他們以後也一樣需要午睡片刻提神,好認真完成下午或者晚上的繁重工作。

說實話,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勤奮,吃苦耐勞。當然在我去過的發達國家裡,美國人也的確是相當勤奮的一個群體,能一直保持頭號發達國家的名聲,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美國人沒有睡午覺的習慣是事實。
美國人「下午還能滿血滿狀態工作」那就不一定。
有的美國人下午可能就累了。
與中國一個區別是很多美國人早下班(下午五點),學生早下課(下午三點)。
還有,很多美國人早上習慣喝咖啡,喝得很多。這樣也許讓他們不用睡午覺繼續到下午下班時間保持精力。


我懷疑睡午覺的習慣是幼兒園阿姨為了減少她們的勞動強度發明出來的中國傳統習俗。


要不要習慣午睡這種事情其實是在幼兒的時候鍛煉的= =美帝的人都不睡覺,也就折騰自己的小孩,自己的小孩也不睡覺,長大也就不睡覺了。小時候我中午也不睡覺,現在也是一整天滿血狀態工作。當然晚上一定要睡足,8個小時不能少。


我國小城市和農村有睡午覺習慣的人比較多。
農村的話中午吃完飯避避太陽頭再去幹活。
小城市特別是以前國企多的小城市廠區和住宿區不太遠,中午回家吃個飯睡個覺然後再去上班。 我上學的時候夏天下午3點上學。。

以前大城市也有很多這種性質的國企,不少年紀大的人也有睡午覺習慣。現在單程一小時以上上班路,基本就要告別午覺啦。
我讀大學的時候高數課在下午1點,喪心病狂。。 後來被虐久了慢慢就不睡午覺了。

老美其實有點像大城市的情況,上班起碼要半個小時。他們早晨起很早,然後撐到下午四五點說話已經語無倫次了,回家收拾收拾9,10點就睡覺了。

而且歐洲(包括美國傳統工業區)冬天黑的特別早,晚上5點太陽就落山了。 睡午覺會耽誤事的。

一般小孩子會午睡,daycare裡面也會盡量讓小孩睡覺。 等上了小學就不睡了,下午3點放學。。


中國人要睡午覺的習慣是和中國人的另一個習慣相關聯的,那就是午飯要吃飽。午飯吃太飽,飯後血糖就會偏高,人就容易犯困。午飯少吃點,你也可以中午不睡覺,真的,我親身試過。


然而魔都人士表示不知道午睡是什麼東西啊……
上學的時候午間休息半小時到三刻鐘,然後老師進來講題開會。
大學的時候午間休息半小時到1小時不定,吃完飯趕緊打一會兒遊戲上會兒網再去上課(或者不上課,繼續玩電腦)
上班的時候午間休息半小時到1小時,基本都花在找飯館或等外賣上。
午睡到底是什麼鬼啊!沒床睡個毛啊!家裡的床一般路途都在1小時以上啊!

下面一堆人說什麼飲食習慣,亞洲人……明明就是當地學校與企業的時間安排習慣。北上廣通勤時間那麼長(上下班高峰一般都要1、2小時),還動不動加個班什麼的,午休不算在8小時工作時間,誰願意把寶貴的晚飯、約會、家庭時光浪費在午睡上?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反猶主義在歐洲會持續數千年之久,至今仍暗潮湧動?
為什麼義大利沒有知名的且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
請問這個雕塑叫什麼?
第一次去歐洲旅行是什麼樣的感受和體驗?

TAG:美國 | 睡眠 | 歐洲 | 午睡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