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改名的意義何在?

1、前幾天,有消息說,上海大眾要改成上汽大眾,上海通用要改成上汽通用,這樣做的利弊有哪些,好還是不好呢?
2、詳情可以參考文章:程遠:上汽合資更名「一字之變」變在哪兒


第一次謝邀!呵呵!
關於上汽這樣操作的深層次意義我不敢妄加評論,僅對於我們公司之前改名的原因做個說明,希望能做個參考。
剛剛找同事要了2009年我們公司改名的新聞通稿,稿件是這樣寫的:在2009年的上海車展上,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姚一鳴宣布,公司正式更名為「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他表示,公司新名稱不僅體現了合資雙方的品牌和名稱,更實現了企業品牌與渠道品牌的統一,從而為構建「Honda」、「理念」雙品牌運營體制奠定了基礎。同時,更名後企業擺脫了地域概念的限制,將以更國際化的視野來參與全球汽車業的競爭。
正如新聞通稿所說,應該有2點解讀:
1、體現了合資雙方的品牌名稱:廣汽及honda,在企業品牌與渠道品牌的統一方面,因為2007年初,廣州本田啟用全新特約銷售服務網路標識「廣汽Honda」,渠道標識已經是「廣汽Honda」了,企業品牌的確應該進行統一。同時公司準備運營「理念」品牌,該品牌應該為「廣汽」的理念而不應該稱為是「廣州」的理念,因此也需要進行改名。
2、更名後企業擺脫了地域概念的限制,將以更國際化的視野來參與全球汽車業的競爭。從現實來看,只能說是更好得體現了廣汽本田作為廣汽集團的子公司的存在感,為廣汽集團走向世界,參與全球化競爭幫了點小忙,集團擴張這兩年好像也比較厲害,對於我們公司好像也沒什麼幫助,呵呵。
對於上海通用和上海大眾的這次改名,估計也是從集團層面做的整合考慮吧,至於弊端,聯想到2009年公司做VI調整的那段日子,的確也是會浪費很多人力物力材力的,但是從領導的角度考慮,這些浪費也都是在可控範圍內的吧,如果從市值的方面考慮,貢獻就會更大吧。
謝謝!


陳虹說,為了提升上汽市值。
然後,嗯,你猜?


「這是按照集團層面(上汽)整體的品牌規劃,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作為旗下合資公司會一點點統一用上汽的稱謂。這將有助於將集團作為一個整車廠商突顯出來,不僅會對上汽品牌的宣傳起到推動作用,對合資公司來說也是好事。」內部人士如是說。

將旗下業績高走的兩家合資公司統用上汽稱謂,是陳虹為強化上汽集團市值管理工作下的又一步關鍵棋局。此前,上汽集團曾於2014年8月宣布在集團層面增設市值管理職能,以提振上汽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去年8月中旬,上汽集團的市盈率僅6.4倍,同期廣汽集團和一汽轎車的市盈率分別為15.6倍和17.7倍。

  自陳虹提及市值管理概念這半年來,上汽股價的確呈現了強勁走勢。上汽集團股價從去年8月中旬的16.08元升至23.60元(截至昨日記者發稿前止),而隨著上汽集團股價飆升,上汽集團的市盈率也已經升至9.56倍。但對於陳虹和其所領導的上汽集團而言,這顯然還不夠。

  一直以來,上海大眾、上海通用靚麗的業績數字卻並未讓後者在帶動上汽集團股價方面起到應有的槓桿作用,這讓集團層面的管理層頗為苦惱。事實上,消費者對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品牌印象大多停留在大眾和通用品牌、將「上海」兩個字看作地名的思維定勢。

大自然的搬運工,不謝。


本來對於我等屁民來說是無所謂的,但是因為2015年12月份買了一部大眾的車,而又因為上滬牌到現在一直沒拍到,才發現這是一個對於我這樣的消費者多麼麻煩的一件事,因為到今年5月底,如果我不去上牌那麼這輛車以後就只能報廢了,再也無法去上牌了,而且還有可能15年12月份之前的所有車輛以後更換主人上牌的時候都會有些問題,可買車時大眾並沒有提前告知我們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實在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有沒有遇到同樣問題的人,希望大家一起維權!


提升上汽集團總品牌影響力,集團性質的企業都會運營總品牌與子品牌的關係。


被邀了就簡單說句:「為了給上汽刷存在感」而已,
不過到底能帶來多少正面影響,亦或是給大眾/通用會帶來多少負面影響,這個真的只有等市場來給出答案了……


並不完全同意 改名字基本沒好處的看法,雖然改個名字嘛,就那麼回事兒,但是上汽也不是傻子啊,沒好處又費力傷神的事情做來幹嘛呢。
並不是沒有好處,關鍵是其帶來的利好很難來衡量。


簡而言之,最重要的影響莫過於對於上汽品牌建設和管理的貢獻。說得俗點兒,就是改名後更直接地刷起了存在感。雖然說,有基本常識的消費者都清楚上海大眾、上海通用的性質,但是改名後不就更一目了然了么,而且是和大眾、通用這類汽車行業巨頭的合作,同樣的產品,上汽和大眾、通用放在了一起,一來:增加上汽的曝光率,廣告效應,也增強品牌影響;二來:這些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放在了一起,品牌溢價——這也一定是基於市值管理方面的考量。

但是,相信改名後短時間內也不會帶來明顯的改變,而且上述利好肯定是在相對理想的狀態下的結果,具體能有什麼利好的確不好衡量。

至於弊處嘛,人家之前只知道上海大眾,上汽大眾這貨難不成是山寨!
默默說一句,還有個北京賓士呢!


說到底,還是這麼多年下來上海和廣州等地企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了,對品牌的被認可度要求越來越高。以前是地方政府最大,給地給政策給稅收優惠,企業自己對「上汽」或是「廣汽」這塊牌子也不是很自豪很較真,所以就用了最能體現地方政府政績和代表地域的「上海」「廣州」這些地名。而隨著這些年企業規模越來越龐大,逐漸尾大不掉,話語權漸漸拿回了自己手中,對外宣傳中對於「上汽」「廣汽」的迫切程度已經遠遠高於「上海」「廣州」。再加上如今上海和廣州這些大都會的知名度已經足夠高,地方政府對於這個其實已經不那麼在意了,改名水到渠成


淡化地域性,成為跨國集團,走向世界。
響應三部委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凸顯上汽本土品牌的地位,為後來推出自己的車型做鋪墊。和當年的加多寶王老吉差不多吧


改名字最大的收益是 汽車集團,因為之前一直都是以地方名字出現,消費者根本不知道那裡生產的,雖然看似一字之差,其實是幫汽車公司賣廣告,因為大家知道上汽,廣汽之後,他們自己生產的產品就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壞處在於gms小組要拚命修改文件了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改名並沒有什麼用,對當前和未來銷量不會產生實質影響


顯示個人權威,擴大公司影響


廣汽集團之前也干過這個事啦,原來的廣州本田和廣州豐田都變成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了。
個人感覺當時起家的時候名族自豪感都很強,而且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高速地鐵的配套都修到門口了),公司名稱含有地方名稱面子上過得去,表達了對政府在整個合資建廠過程中給出的大力幫助表示感謝之情。
但之後該交不該交的稅都交著呢,作為企業,為了擴大影響力,將股東方名字寫進企業中也是情理之中的。
好處有好多呢,每年汽車廣告的曝光都在提升影響力,以後自己做自主研發車型市場認可度也能高一點。


上汽在與大眾的合作過程中,現在上汽的名稱已經被弱化的太多了,目前大家提到帕薩特、朗逸等等只會說這是大眾的,沒人會覺得他會與上汽有什麼關係。私以為,只是為了提升上汽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吧。


就是刷個存在感,免得有人以為工廠在上海所以才叫上海達眾/通用!


推薦閱讀:

大眾凌渡性價比和實用性怎麼樣?買十幾萬到二十幾萬的車還有什麼選擇嗎?
如何看待凌渡的官方指導價格以及對市場格局的影響?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 上海通用 | 上汽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