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華人左派對亞裔細分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

比較著名的幾位左派人士比如北大飛,林三土,游天龍等等幾位,他們有沒有對這個問題發表過觀點?


不懂政治,純粹插個嘴。這個亞裔細分的下面還有中國人細分,就是Chinese的大選項下面有四個:Mandarin, Cantonese, Taiwanese和Toishanese。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最後一個是什麼鬼,它是「台山人」的意思,就是來自廣東省四邑地區(台山、新會、開平、恩平等地)的人。在國內的存在感可能比較低,但鑒於美國早期移民大多來自此地區,此後也一直沒有間斷(直至今天,在美國各大唐人街講四邑方言還是能找到組織的),所以在美國的中國人中佔有一定比例。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到時輪到我要被強制提供此信息,怎麼填呢?我雙親分別為Mandarin和Toishanese,我本人生在廣州長在廣州地道的Cantonese,我操流利的Mandarin Cantonese 雙語,Toishanese能聽懂能簡單說,那我算哪一個呢?護照上又沒寫,所以是要論遺傳、論文化還是論自我認同?假如我將來有個孩兒是以上三種Chinese的混合加西班牙殖民混合印第安人土著的Hispanic,那他又算什麼?

再者,比起Cantonese和Toishanese這兩個類似「省市級單位」的概念,Mandarin也太寬泛了,是不是講普通話就是Mandarin啊?那不就像廣州人說的「除了廣州都是北方」?全中國除了台灣省和廣東省都是Mandarin咯?

所以這個東西它得明確的告訴你要用什麼為標準來界定你是什麼人,不然它是搞不起來的,美國各種混血辣么多,誰算得清?要是真較勁,我就說我是我那African祖先走出非洲N年後的後代,所以我當然是African啦。

再分享個冷知識:Toishanese有一個「種族天賦」在中國人里是很「獨特」的,就是鼻咽癌高發,據說在美國是非常少見非常稀奇的癌症種類,在中國人內部則是Toishanese發病率最高。據傳說,是因為Toishanese長期吃腐乳這種腌制食品導致的。


根據 @babyquant 回答更新

對於細分後的行動 完美避開了升學這個目前最嚴重的事情 想引到華裔被綁架上去 但是我逛知乎也挺頻繁的 沒見過把綁架事件歸咎到細分亞裔上去 洗地水平比之前一篇差多了

另外對於細分亞裔是某些亞洲族裔提出要求 議員積極響應群眾號召的 我簡直笑掉大牙

來自菲律賓的朋友不想和中國韓國日本等亞洲一起 可以細分到亞洲(菲律賓),亞洲(其他)啊

為什麼菲律賓一個地方的人提出要求,就讓其他沒有提出要求甚至強烈反對的國家和地區都一起細分了呢?

好比公司招人 有20個備選女生,有3個女生提出要額外統計三圍體重 你就要求其他17個女生也一起提交?這不適非蠢即壞么?

其實這個回答完美演繹了我之前的推論 讓亞洲族裔之間斗去吧 你看 髒水都已經潑到菲律賓身上了 都是他們惹的禍

我在美國的親戚和朋友 包括玩的時候見過的人當中 從來沒見過要主動給政府提交細分祖籍是哪裡的信息的 對於政府收集私人信息都天然的極端反感 最多只是聊天偶爾誤認祖籍的時候 主動更正下罷了

====================分割線===========================

之前在一個答案的評論下面寫了一小段 結果居然因為政治敏感被刪。。。。乾脆開個回答認真寫得了

細分亞裔錯誤有3

1 細分的不是移民 而是美國國民

如果是移民 你細分到小區都沒所謂 但是人家已經是美國公民

作為一個移民建立組成的國家 調查起自己的公民祖上曾經來自哪裡 居然能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說實話 蠻嚇人的

你老婆一向溫柔體貼 微笑甜美 突然有一天嚴肅對著你 說「我來跟你說個事」 就問你慌不慌?

2 少數族裔里只細分亞裔

國家機器對於個體來說是非常無情和實力碾壓的 通常個人會聚集成群體 當人數眾多的時候 會建立起更好的安全感

從少數族裔上講 亞裔並非唯一也不是人數最多的一個 祖上來自非洲和祖上來自墨西哥及拉美的族裔遠多於亞裔 滿大街的西班牙語 在一些南部州 都快超過英語了

就這樣人家都好好地沒事 單單亞裔被拎出來細分 慌不慌?

亞裔也就剛剛在大學裡多一點 互相之間還語言不通 大部分還是說英文 要是哪天加州路牌中英對照 說中文的比英文多 可不得瘋掉了

3 實際是為了針對某一部分亞裔

如果只是想針對亞裔 就不需要對亞裔細分 只需要分你是來自哪裡(亞洲、非洲、美洲、歐洲等等即可) 並不需要細分到亞洲某國某地

好比如果真的想歧視婦女 只需要填性別就可以區分女性了 現在問卷里居然女性還要填三圍、體重 你說到底要幹嘛?

一旦細分下來 必然是要區別對待 不然沒有這個必要

而接下來 甚至都不需要政府自己動手 放出一點消息 讓這些亞裔的細分族群之間 自己搶破頭 互相攻擊 排隊來我這lobby 看你們的表現慢慢玩吧

這件事最終目的或許是所有亞裔 但最先遭殃的 一定是某一部分亞裔

至於是哪一部分 我也不知道


實際上, 「以醫療為目的」的調查必須匿名

所以登記種族必然是違法的,因為登記種族時是能追蹤到個人的。

波士頓的華人已經在組織去碰瓷告他們了

當然,不是華人左派。。

華左的看法是這樣的


這事呢我研究的很少,有人邀請,就說兩句

(以前在《選美》通訊里寫過一段,放在下面,做個參考。)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種族是有多重意義的,除了生理上的,種族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個被人為製造出來的政治/社會概念。

具體到細分這事上的亞裔,也是 1990 年人口普查時才被正式化的政治概念,類似於兩百多年前被製造出來的白人/黑人,還有一百多年前被製造出來的斯拉夫人這樣的。

現在的很多細分,都會走人口普查局的定義,有聯邦政府在上面,好辦事。

人口普查局的分類,當然不是說沒問題的,也不是說不會改的。

2010 年的表裡,爭議最大的,還是把西裔做為一類先給拉了出來。

因為種族/國家,語言,宗教這樣的有太多重合,設計的時候覺得合理,現在就不合理了:很多西裔二代不願去選那個作為 origin 的西裔,那當然對於他們,把自己當白人就是唯一的選擇。

從大趨勢上,我的感覺是細分是個趨勢。

就比如 2020 人口普查的這個建議表

當然具體 2020 年出來的表會不會是這樣還不一定,至少在這 2015 年的建議里,大家都差不多了,白人,黑人,印第安人,都細分了。

這是聯邦政府層面的大趨勢,所以州的層面上會藉機跟上也不意外。這是個趨勢。

----

《選美》通訊那篇在這裡

AB 1726 突顯亞裔政治困境

06/08/2016

最近加州菲律賓裔州議員 Rob Bonta 提出的州議案 AB 1726 在華裔社區中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AB 1726 要求 2017 年 7 月 1 日起,加州的公共高等教育系統、醫療系統針對亞裔和太平洋島國(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AAPI)的居民,通過附加表格對所在血統族裔詳細情況進行登記,註明台灣在內的東南亞各族裔和太平洋諸島國族裔。

(b)
In addition to the duties imposed under Section 8310.5, the state
agencies described in subdivision (a), in the course of collecting
demographic data directly or by contract as to the ancestry or ethnic
origin of California residents, shall collect and tabulate data for the
following:
(1) Additional major Asian group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Bangladeshi, Hmong, Indonesian, Malaysian, Pakistani, Sri
Lankan, Taiwanese, and Thai.
(2) Additional major Native Hawaiian and other Pacific Islander group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Fijian and Tongan.

這其實也是和 Obama 政府力推的亞裔和太平洋島國數據細化的努力一脈相承:

Disaggregated data demonstrate that some AAPI subgroups face greater challenges than aggregated data suggests.
We
plan to release AAPI data sets in areas such as education, health care,
federal hiring, and federal contracting. These data sets will help us
target the AAPI communities that need resources the most.

具體到 AB 1726,相信在醫療上的額外登記應該並無爭議,因為大量疾病與族裔的基因特症和生活習慣有關。美國現在的大量疾病研究與治療更多的是基於歐美人的特徵,連非裔美國人的針對性研究都相對效少,所以為了向特定族裔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收集相關信息也是有必要的。

所以爭議自然是在華裔比較敏感的教育問題上。雖然這項法案制定者表示的是要收集東南亞族裔的信息,但是自然在華裔看來,這會把華裔以及其他亞裔也突顯出來。

這後面的焦慮,是亞裔本身並非鐵板一塊。因為現在我們所指的「亞裔」(Asian American)這個政治概念,本身就是人口普查局的產物。「亞裔」第一次登上人口普查表,其實是在 1990 年,而在此之前,不同亞洲族裔其實在人口普查中就以各自的種族登記,比如 1980 年的表格中,中日韓菲印等族其實是和白人黑人等並列的。

所以亞裔作為一個政治集體而被美國認同,這其實也是過去幾十年里才出現的。在政治上需要抱團才能有發言權的族裔,有時也被迫接受這樣因為方便而製造出來的定位。

就說加州吧,在 2010 年的人口普查中,560 萬亞裔里,人口最多的,其實是菲律賓裔,其次才是來自大陸的華裔。

但是這樣無視種族差異形成的組合,也自然會出現利益衝突。

就以教育為例,就呈現出明顯的東南亞與其他地區的差異。雖然說亞裔普通居住在相對較好的學區,但具體到不同族裔,則相差甚大。像中日台印巴和斯里蘭卡這些族裔所在的學區,就與白人相當或更好,而像東南亞國家的移民則都比白人的學區要差。在成績上,也基本呈現出這樣的梯級排列。(類似的,在明尼蘇達州,亞裔學生的成績也呈現出類似的情況)。

所以,AB 1726 的想法,自然是進一步的細分亞裔,以求東南亞裔能獲更好地爭取自己的利益。

就以 UC Berkley 為例,在 2015 年的錄取新生中,雖然亞裔學生已經超過 40%,但僅華裔就佔去 19.5%,而菲裔則只有 3%。

但是,大家也承認,實際上亞裔在錄取上,往往在成績上要比白人做的更好,才能被頂尖大學錄取。就比如最近關於哈佛等常春藤大學的錄取問題,就被大家廣為討論,媒體評論里多有人認為存在對亞裔錄取的不公。但是,由於亞裔作為一個整體已經是相當成功,所以也就難以獲得政策機構足夠的重視。

結果是,現在亞裔對於在大學錄取上的肯定性行動(Affirmative action)上沒有什麼好的政策可以推進,基本只有支持與反對這非黑既白的兩個選擇。前者勢必會犧牲掉自己現在已有的教育資源,而後者則無法獲得其他弱勢群體的支持,也就無法建立足夠有力的政治聯盟。

但還有一個問題在於,AB 1726 反映了大家對於教育資源的爭奪,還是基本簡單的族群的思維。但正如亞裔本身就充滿了異質一樣,就算是同一族裔本身,也是差異巨大。

就比如華裔吧,雖然華裔在 UC Berkeley 這樣的頂級大學的錄取率上遙遙領先,但如果看高中畢業率,華裔只有 80.8%,還不及全美平均水平,相比起來,菲裔的高中畢業率是 90.8%,這意味著在華裔中的教育資源可能是兩極化的。

根據調查,整個亞裔中,有 35% 英語水平欠佳,尤其是華裔,韓裔和越南裔,英語水平較差者最多。

說白了,教育水平,和家庭環境息息相關。而亞裔移民因為不同的渠道來到美國,決定了他們的教育資源與成績大不相同。就以柬埔寨裔美國人為例,據調查他們中的成年人里,有 62% 有 PTSD,1/2 患有抑鬱,49% 有五種以上的慢性病症。

所以,只是通過種族來進行劃分與保護,是一種簡單粗暴的做法,更會激化種族矛盾,難以達成共識。

(責任編輯:華思睿)

----

下面是吐槽時間,沒什麼道理,大家也別對號入座

整體上說我對這事的前景在短時間內不看好

就我認識的那一點點朋友來說,我感覺現在比較喜歡說這事的華裔里,中產階級心態是主流吧。

中產階級心態,大約就是我工作最辛苦,我貢獻最大(主要是繳稅),我得到的最少(主要是福利),別人有的我也想要,我有的當然也不能放棄。

這種思維很正常,跟左派右派也關係不大。

個人這個政治單位,在政治上的一大問題,就是沒法妥協,這也是直接民主的一個特點,競選就是你死我活,公決就是個 yes or no 的選項。

但是這事似乎上升到了群體層面上,還是這麼個心態,就很難辦的。

我想說的是,態度很廉價,拿出一個好的方案來,是需要政治智慧的。要麼你做點交換,要麼你破釜沉舟。患得患失的話,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能讓你看上的。


我的一個困惑是,既然現在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性別,為什麼不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種族。 白皮膚也可以內心是黑的,黃皮膚也可以白的是吧。如果一個人可以根據自我認同去選擇廁所,為什麼不能根據自我認同來選填種族。
以前有過多次白人冒充黑人獲取便利的事情,以後就可以冠冕堂皇的說,別看我膚色白,我就說黑人,yo

建議,以後只要這種細分,就多選幾項,然後細分就名存實亡了


在美國混,見到華人左派,離他們遠一點。什麼華人愛坑華人,華人不團結,華人崇洋媚外,說的就是他們。


看來互相開除左籍是全球慣例啊


謝邀。

就我個人所知,這幾位並不太關心這個問題,因為相對於美國的其它問題,這是個非常小的議題,根本進入不到視野中。如果不是因為有些組織刻意煽動,基本上無人會關注。記憶中只有北大飛泛泛地評論過:(華裔參政)不要說下棋下得好不好,連規則都還不知道呢

就說說我自己的觀察和感想吧,都是在知乎上和微信公號上發現的。

我其實不認可自己是「左派」,但是相信屬於提問者說的這個群體,我的看法是:

1.【不在無知的情況下積极參与政治】。「今天我才發現原來有那麼多州已經實現了亞裔細分……我們一定要抵制!」

一個完全不關心美國族裔政治,對其一無所知的人,在偶然的情況下,剛剛知道了一丁點兒東西(通常還是背後有目的的有心人特意灌輸給他的),在沒有反省自己多麼無知,是否還應該知道更多的情況下。就已經開始熱情地參與簽名、轉發、辱罵、拉黑……這並不是一個好的參與政治的態度。他們應該先從最基礎的學習起,特別是學會怎樣與有知識的人交流。

微信群里的這封聯名信,作者赤裸裸地把自己的無知擺在檯面上。沒有人問「一件事發生好幾年了,你前幾天居然才剛知道,在沒有任何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就開始領導大家號召抵制,這靠譜嗎?合適嗎?」都是跟木偶一樣,呼啦啦地轉發、簽名。

類似的情況我前幾年在灣區見過很多次了,市政府設立政策聽證的時候,華人基本上都是不來的,全部在埋頭賺錢。最後政策設定好了,開始執行了,突然微信群上一篇文章(中文的)引爆了整個華人社區,說這個政策如何如何魔鬼,大家某日一起去抗議。於是到了時候,整個市政廳都被憤怒的華人擠爆了。議員出來說話,沒人聽,下頭罵成一團;市長出來說話,沒人聽,被罵得狗血淋頭,下場了。當然,這種交流也沒有任何結果。雖然來的華人大部分都是博士,全部在科技公司拿高薪,但是參政水平,和在中國小學畢業的人,沒有太大區別,最大的能耐就是聯名和罵街。

我認為更理想的情況是,先多了解,多交流,至少知道怎樣請教這方面有知識的人,聆聽反方觀點,然後決定在美國如何參與政治。不要頭一天聽到什麼東西(特別是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東西,很容易立刻信任信息源),突然熱血上腦,第二天就呼啦啦地全上了。

2.【警惕有人用黨爭目的把持議題】。「亞裔細分是民主黨迫害華人的陰謀!大家記住一定要給川普投票!」「不是怪川普爛我們還支持,是因為民主黨以前對華人太狠了!」

亞裔細分本身是一個中立的議題,它就是政府希望掌握更多的統計數據而做的,因為亞裔的移民開始躍居為美國移民的主體部分,而亞裔的差異太大了。細分和迫害,這兩個事情差得太遠了。

但是,即便你相信了「亞裔細分就是迫害華人」(雖然我認為這種想法沒有任何依據),那麼你也應當持同一標準,但現在北美幾個大的挺川微信號的方法是這樣的:

如果提出亞裔細分的是民主黨議員,那麼毫無疑問是迫害。

如果提出亞裔細分的是共和黨議員(比如亞利桑那州),那麼他們不報黨派身份,而會模糊過去。

如果提出亞裔細分的是華人議員(好幾個州),那麼他們不會去詳細解釋為什麼華人議員要迫害華人(儘管認知上的矛盾是如此明顯),也不會請任何一個華人議員來自己的公眾號上與選民交流(這不是他們關心的),而會以「漢奸」稱呼,並且要求大家打漢奸。

最終目標是一個,就是讓大家支持川普。

(我希望大家意識到這是個多麼嚴重的問題,為了支持川普,這些華人可以把本就不多的幾個華人議員污衊成漢奸)

其實在其它議題上大家也可以看見:

比如Bannon很明確地白人至上主義者,多次反對合法移民,認為矽谷亞裔CEO過多,他們視而不見。

比如前陣子,參軍特許服務拿綠卡國籍的項目半途被白宮取消,大量亞裔失去了綠卡機會。這個明確是在共和黨控制兩院和白宮的情況下發的政策。挺川公眾號號召去向川普「請願」,說法是「奧巴馬的責任(奧巴馬只是延遲了背景審查可沒有取消),只有川普能解決這個問題。」

奧巴馬主要為服務來矽谷的亞裔創業者的創業工作簽證政策(原定2017年7月17日執行)被川普政府於執行7天前中止。我報了一下新聞,一堆川粉搜索關鍵詞過來,說這個不叫「創業簽證」,這事只是「暫停」並沒有「終止」,說我英語不行等等。我給他們貼了彭博的原文才消停。

比如共和黨提出議案要砍一半綠卡份額,川粉要拚命解釋說這是針對親屬綠卡不是工作綠卡。

……

人家各種赤裸裸的迫害性的言論、政策,他們一點也不關心,還要華人們儘快「支持」。倒是「細分」一下,就看出「迫害華人」了。

你說華人參政的水平是不是被賣了還幫人數錢呢?

你說華人參政的水平是不是被賣了還幫人數錢呢?

你說華人參政的水平是不是被賣了還幫人數錢呢?

重要的話說三遍。

3.【相信證據、數據,而不是危言聳聽】「今天搞亞裔細分,明天就是照著細分的數據精準地AA來迫害華人了!」

有人覺得議員提出議案的理由,可以都當shit看,反正他們也不會說真話。好吧。那你評判一個議案對你利益的影響的標準是什麼?是上面這種東西?還是各種黨棍的長篇說法?

一個政策,它的實現肯定在各個地區有早有遲。以大學錄取為例,亞裔細分的數據統計,早在很多公立大學裡,就已經實現過好幾年了。查看細分前的數據,再查看細分後的數據,對比華裔的錄取率變化。

找出十幾所大學,把這樣的東西做出一張表。如果你能證明,在之前或之後,華裔的錄取率的變化超出了統計誤差的範圍,而且是負面的,那麼,這是一個至少能擺在檯面上的例子、或者說證據。(儘管相關性並不等於因果性,但是首先你應該證明相關性)

如果連這個都沒有,靠著別人大量的仇恨性灌輸,拍腦瓜子想出了某種「政策後果」,那沒有意義。而且越無知的聲音越大。

我並不認為華人在美國多是右翼、極右翼。但我認為,持有類似觀念的中文自媒體(而且它們幾乎沒有自我的觀念生產能力,連謠言和觀點都是從白人的極右翼網站上翻譯的)把控了傳播渠道,與華人以上那些特有的弱點結合,形成了現有的輿論氛圍與畸形的觀念。

正是因此,所以知乎我也少上了,覺得很無稽。


亞裔細分是一個中立的議題,是美國千千萬萬個社會議題裡面很普通的一個,但顯然被某些別有用心的華人右翼人士刻意擴大化,這種擴大超出了很多嚴重問題的程度,比如女留學生被綁架,華人在美國公司晉陞困難,華人二代對父母的怨恨等等。

我們不應該在一個無關緊要的議題上浪費寶貴的時間,而應該把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

回到亞裔細分,這民主黨議員提出來的,沒錯,但議員是代表人民的,是部分亞裔要求細分,然後議員代表他們發聲提出細分。如果哪一天白人裡面有人提出細分白人,那議員也會發出聲音的。

再說,亞裔本來就是鬆散的群體,一個美國華人身邊壓根就沒有幾個菲律賓過來的朋友,現在菲律賓的人說我們跟你們不是一類人,但大家卻被分成一類人,好彆扭,不如分開吧。這種情況下,華人確實沒有理由不分開的。再說,如果所有菲律賓人以後勾選項都不鉤Asian,而是自己獨立寫一個菲律賓的,華人一點辦法也沒有。而且,華人群體是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權利強迫菲律賓人勾選亞裔那個選項,畢竟那是人家族裔內部的是。如果這點邏輯都想不明白,我覺得沒有討論的必要了。

好了,現在菲律賓人都不鉤亞裔了,都獨立自己寫了,為了方便統計,作為執政為民的政府,是不是應該主動給一個菲律賓的選項給他們鉤?這個很正常吧。


分類貼標籤是區別對待的必要條件。


一個問題:越南人和華人生下的孩子算什麼?
亞裔細分完全就是偽命題。這麼政治不正確的提案左派居然支持。


其實與亞裔細分相比,貌似在美帝的國人都擔心民主黨搞個大AA,公司招聘也要按種族比例,而這樣在美帝的國人日子就會更難過;而華人細分的話,即有可能和大AA關聯,天朝出生的人可能被分在最下面


當然是逆來順受,反而為虎作倀,替一等人叫好呀

你問我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他們是左派呀

只要沾了左字,人世間一切的懦弱,虛偽,醜惡等莫須有的罪名都可以理所應當地扣在這群傢伙的頭上了嘛


我以前查過這事,發現和傳聞的不一樣,細分本來就一直有,分成主要族群和次要族群,所有政府部門登記人口時都要記錄主要族群,某些政府部門需要記錄次要族群,這個法案就是增加了需要記錄次要族群的部門。詳情如下。

《加州政府法典》8310.5:
政府部門收集涉及加州人的祖先或族群起源的人口數據時,分以下族群:1.每個主要亞洲族群,包括但不限於,華、日本、菲律賓、韓、越南、印度、寮國、柬埔寨;
2.每個主要太平洋島嶼族群,包括但不限於,夏威夷、關島、薩摩亞。

8310.7:
產業關係部和公平就業住房部收集涉及加州居民的祖先或族群起源的人口數據時,除了8310.5的要求之外,還要收集以下族群數據:
1.增加的主要亞洲族群,包括但不限於孟加拉、苗、印尼、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台灣、泰國;
2.增加的主要夏威夷土著和其他太平洋島嶼族群,包括但不限於,斐濟、湯加。

備受爭議的1726號法案在8310.7的兩個部門之外又加了公共衛生部,不過還加了很長一段限定語,並且是從2022年7月1日開始實行。據說本來還有教育部門,因為中日韓家長的強烈反對從法案里刪掉了。


川普大大說:華裔在當前的自由主義秩序下獲利,既不想交保護費,又不像拉美裔和非裔一樣敢於暴亂,我也很為難啊

先上數據:聯邦人口普查局26日發布最新亞太裔數據,顯示亞裔總人口已達2100萬,其中以華裔美國人(包括台灣出生)最多,有近500萬人。

從家庭收入中位數來看,亞裔家庭收入中位數以76260元繼續領先其他族裔,其次是白人家庭收入中位數只有59698元。不過,亞裔小區內部族群的收入中位數差距較大,家庭收入中位數最高的印度裔有103821元,華裔家庭(不包括台灣)稍低於亞裔平均值,約70689元,到孟加拉國裔則只有49515元。

亞裔是全美教育程度最高的族裔,擁有學士或以上學位的亞裔佔51.5%,遠高於30.6%的平均水平。持本科與研究生以上學位的華裔分別為26.6%和27%。印度裔受教育水平最高,研究生以上學歷者超40%,另有32%的人為學士學位。

由數據可知華裔在美國確實是成功的,而且這種成功也是可見的(與某些合理避稅的巴菲特之流相比)。

那麼從各左派的角度講:共產主義左派:作為小資產階級的華裔具有軟弱性,他們必然被大資產階級所壓迫,同時又懼怕無產階級和社會底層的動亂,是被壓榨的合理目標。

社會主義左派:要實現結果平等必然要實行二次分配,那麼遠高於平均收入的亞裔自然應該貢獻自己的力量。

自由主義左派:持有更多資源的人相對於資源受益的邊際效用低,所以應該分配給資源少的人從而提高社會總體效益。同時個人應該具有相同的進入各職業和接受教育的權利和自由,所以配額制沒毛病

某些人自稱右派就應該知道所謂誰強誰有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華裔作為低級的保守勢力就應該被高端的保守勢力所壓榨,誰讓他們最需要穩定呢。

由以上觀點可知:華裔不管持任何流派的政治觀點,都要讓出自己的利益,無非是選哪種心裡舒服一點。華裔在這件事只看到了會哭會鬧的孩子有奶吃,卻看不到他們為什麼敢哭敢鬧,是誰在放縱他們鬧,還是too,young。他們即使團結起來也不能改變他們在社會整體中的位置,除非他們升階為WASP或者猶太財團,或者跌落為黑人一樣領食物券的。這就是命運,要認,怎麼換體位都沒有用


Mate,我說悉尼語,不說英語。

這個法案給我的大概是這種感覺吧。


這個居然是華人(台灣人)自己搞出來的


推薦閱讀:

泰勒斯威夫特的政治立场是怎么样的?还是她就没有发表过政见?
美國各州是否可以脫離聯邦?
如何評價第8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主持人Chris Rock諷刺亞洲人的段子?
如何評價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官員援引《彩虹小馬》中的台詞來為Melania Trump的演講辯護的行為?
為什麼亞裔美國人如此支持民主黨?

TAG:政治正確 | 海外華人 | 美國政治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 亞裔細分法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