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把駕駛艙建造在機身表面,放在其他位置不是能獲得更好的空氣動力特性嗎+安全性+?
像軍用飛機還能更好的隱身
@吳聯輝 說的很詳細了
(++之間是新添加的)
+比如說建在非表面,可以避免飛鳥襲擊+
+不僅僅是飛行器,像高鐵之類也是不錯吧+
+@戰地萊鳥說到f35上用頭盔 http://m.bilibili.com/video/av12097179.html+
+感謝@冷麵君上指出這個叫剃刀背座艙+
+@LeeKing無人機是不可能代替的得了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001828# +
謝邀....
你這個邀法很別緻...
這個想法也很別緻,但是美國人已經捷足先登了:
不修在表面的當然有
XF103戰鬥機...
為了追求高速(目標4馬赫),這玩意的座艙就是完全埋進機體的。
我琢磨這玩意能上3馬赫就很不容易了...
但是太坑,因為飛行員完全沒有前向視野,所以要靠潛望鏡來開飛機...
彈射座椅也不存在,人家用的是彈射座艙,防止飛行員被高速氣流拍扁。
當然不光要擔心氣流,還要擔心身後高速切來的垂直尾翼:
所以這貨是向下方彈射的...
好了
即使要靠潛望鏡開飛機...
即使跳傘的時候是往下彈射的...
你也願意和103醬簽訂契約,成為3馬赫魔法少女嗎?
–––––––––––––––––––
PS:
我也不知道為啥垂尾會切上去啊....
但人家設計就是這麼個目的啊...
我猜3馬赫的氣流既然能拍死飛行員,那大概也能對彈射出去的座艙作足夠的減速吧...
然後米格大爺和黑鳥大爺向上彈是雙垂尾,切不到...
而且你們要知道這玩意是50年代的項目啊...
那會彈射座椅能連人能不能推出去都不一定靠譜,還得往上推整個座艙!?
那些說安裝攝像頭的也是啊...90年代左右才出高清攝像機,1080P,你們都要嚷嚷AV畫質...
你們是打算讓飛行員在馬賽克里找蘇聯轟炸機么...題主說得沒錯!
把駕駛艙縮進機體,可以減阻而且利於隱身。
現代科技不斷進步,讓飛行員靠攝像頭駕駛飛機並不難。
而且甚至可以更進一步,駕駛艙甚至可以不用在飛機「內」,直接在飛機外!甚至甚至跟飛機相距千里都不是問題!
下圖:美國空軍的MQ-9死神無人機。飛機可能在伊拉克炸恐怖分子,而飛行員此刻卻在美國內華達周的空軍基地輕鬆邊盯著屏幕邊喝咖啡。(從此,戰爭正式進入「殺人者跟被殺者在物理空間上沒有任何重合」「殺人就跟玩兒一樣」的時代了。)
下圖:美國海軍的X-47B無人機,未來航母上的第一款無人機MQ-25A最可能的原型。
技術條件和實際需求的關係
XF4U 鳥籠式座艙
體會一下,試飛員三點降落/航降時的內心活動: 怎麼機頭比座艙還高???航母呢??甲板在哪?emmmmmmm....前面好像是艦島。。
F4U-1D 抬高座艙高度,採用氣泡式艙蓋,讓飛行員騎在飛機上,減少機體和機翼的遮擋,獲得更好的向前方和下方的視野。
早期P-51C
P-51D 設計時採用整體的後滑氣泡艙蓋,機背削低到和前機身同高,後向基本沒有遮擋,甚至可以觀察後下方原來的盲區。
速度只從709kph降低到702kph,橫向穩定性也有下降,但是極高的視野還是讓野馬D獲得飛行員們的一致好評。
後來的戰鬥機基本上都採用了座艙略突出於機體的設計,除了一些有極限減阻的需求的,畢竟飛行員視野對勢態的掌握是很重要的。
雷達掃描錐覆蓋面有限,一般在機頭左右±60°,上下±20°內,多機配合可以有限的補盲,其他方向只能靠飛行員肉眼/機載告警設備來觀察。如果有引導的敵機從雷達盲區接近,基本上只能靠飛行員自己了。
現在隨著感測器技術的發展,又有一些新的變化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2097179
F35裝備的EODAS光電系統能夠全向搜索跟蹤目標,極大提升SA能力,配合頭盔顯示器能提供穿越機體遮擋的AR視角,讓機體不再是觀察的阻礙。
未來飛行員們
說不定會躺在機體內部開飛機_(:зゝ∠)_
雪風: 魚唇的人類啊,有AI還要什麼飛行員(手機碼了半天存草稿被吞了,又碼了半天orz)
放在其他地方就沒那麼好視野了,不過為了兩全其美,協和式超音速客機搞了個可動式的機頭
起降的時候放下來以獲得更好的視野
飛行的時候收起來,雖然會擋住一部分窗口(最早的原型機只開了兩個窗,美國人表示視野太差太危險,改成了六個窗),但是可以減小阻力
協和式的競爭對手,圖-144就更進一步。
低頭狀態
抬頭狀態,駕駛艙的前窗口完全埋進去了
某種意義上題主是對的。
比如蘇聯圖-144超音速客機,座艙就不突出機身表面。代價是,為了讓飛行員能觀察地面,機頭前端在起降階段會下垂12°。
沒完成的T-4轟炸機也是這麼乾的。
座艙突出在表面,那是三廂車,有長長的引擎艙蓋(或者噴氣機的機鼻)和後備箱(或者噴氣機引擎艙),高端,大氣,華麗,有面子。
老式螺旋槳機,截擊機那種埋入式座艙或剃刀背,是兩廂車,一看就是廉價,沒檔次,垃圾。這種飛機放在幾十年前,連市區都不讓進。不管你說的是像He119這樣的、為了追求高速而直接把座艙去掉、把機頭做成透明的
還是像Bf109這樣、座艙埋入後半部分機身的
其最大的、不可避免的缺陷就在於,飛行員對於後半球的視野極差。你幾乎看不到六點鐘有啥東西在追著你。
在進行F-15戰鬥機的研製時,美國人對越南戰爭的統計資料顯示,80%的被擊落的飛行員都不知道攻擊來自何方。而在這「不知道」的範圍內,後半球佔了很大一部分。
因此,就算稍微影響一下風阻面積以及加工難度,除非是技術確實不過關,否則安上一個凸出的氣泡式座艙來換取良好的視野對於殲擊機來說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
相反,看看那些有複數個機槍塔、對周圍觀察比較方便以及對格鬥沒什麼要求的重型轟炸機,大多數都不去多此一舉安個氣泡式座艙。
而空中加油機、預警機、客機等這些一輩子幾乎都在平飛的,基本就沒有安裝凸出的座艙的例子了。
當然,要是哪天材料學進步到允許用透明材料量產高性能殲擊機了,那當我沒說......
(EODAS?那玩意兒目前還是作為座艙視野的補充的吧。不過當然不排除技術成熟以後整個機體表面一層氪金防彈攝像頭的可能哈哈哈哈哈)工藝問題
-----------------------------------
看了一下標籤有戰鬥機。除去視野的原因,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機頭空間需要讓位給更重要的部件。早期活塞機分單發和雙發的來討論:
單發機空間緊張機頭需要布置發動機,駕駛艙只能後移,即使是飛蛇那種中置發動機,也需要布置一根貫穿機頭的傳動軸。
雙發機如P-38之流,機頭空間空出來往往是用來布置機載武器,座艙蓋突出增加的阻力對於有著充沛動力、寬闊的後向視野的戰鬥機來說不值一提。相反在機頭集中布置大威力武器對作戰效率則會大大提升。
噴氣時代發動機不需要前置了,但是不好意思,飛行員依舊不能坐在機頭的寶座上,因為要裝雷達等感測器。
其實座艙蓋凸起的那點阻力根本不是事,大型機上面有優化機頭線型的趨勢,但是在戰鬥機領域,近期是不可能的了。
視野問題
二戰前期很多戰鬥機都是埋入式坐艙(感謝評論區,這個叫剃刀背)
像這樣
(P-40)
後面都漸漸換成了氣泡坐艙
像這樣
(P-51)
其實就是為了視野問題,埋入式坐艙視野太差,特別是向後視野,被機炮爆菊了才知道被咬尾了
順便貼個P-47大奶瓶的對比圖吧
前期型
後期型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坐艙的變化
有啊,真有人把駕駛艙放進機身裡面,只留有一個很小的觀察窗。
法國航空工程師勒杜克主導研發的衝壓動力驗證機,俗稱飛行的子彈。
您找的到駕駛艙在哪兒嗎?
其實吧,
別說放到機艙裡面了,
甚至可以連駕駛艙帶飛行員整個都藏起來放基地里,
只不過名字改成無人機了。
BAE系統 P.125戰鬥機
取消了所有外置觀察窗口,完全內置駕駛倉,被大家親切的稱為棺材機。
圖自己搜吧,手機出問題了。
?
其實早期的不少飛機為了最求性能都吧座艙埋進了機身里!比較有名的就是下面這倆貨
查爾斯林德伯格的聖路易斯精神號由於需要飛躍大西洋所以前面全是油箱,座艙只有左右兩個窗口,前向視野貌似只有一個潛望鏡!不過對於後三點起落架的飛機來說這根本不是事兒,反正起飛降落過程中前方視野也會被機頭遮擋,進入巡航以後更不是事兒,反正主要是看地標和羅盤飛,原本也不指望從前面能看到啥!
接下來就是超級馬林的S6系列
座艙基本上是平的前向
座艙上部和機身基本是水平的但前上方還是有點視野的比林德伯格那個還是強不少。其實施耐德杯里的不少飛機都是這類與機身平齊的座艙。
先說有沒有,再說為什麼
那麼好的傳統,為什麼不能保持呢?
駕駛艙並不是都建造在機身表面的,絕大部分客機轟炸機都沒有這麼做。
這麼做的基本上都是戰鬥機和小型功能機。
這些飛機需要數量很少的駕駛員,同時需要直觀可靠地觀察機身周圍的情況。所以才甘願承受一部分空氣阻力來獲得絕佳視野。同時它們為了獲得機動性,發動機功率相對較大,更不在意一點點油耗。
而對於只需要看地面的轟炸機和客機,就算不開窗都沒關係。全盲飛是基礎課程,反正也沒人指望B-17用空中機動來擊落戰鬥機。轟炸機開設的眾多視窗,很大一部分是用來架設機炮的。
因為以前沒有EODAS。
方便著陸
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和更加方便的著陸。
早期的協和只有兩扇窗,由於美國聯邦航空局反對,後來的協和有六扇窗。同時協和式的可下垂式機鼻設計,是為了增加著陸時駕駛艙的向下視野。
視野不夠好容易出安全事故。曾經有一架因為飛機的銜架擋住了一個小飛機,發生相撞。
全埋式駕駛艙會讓飛行員難以判斷距離,同時著陸也是個大問題,可以參考U-2的著陸方式,即一名飛行員開著車在後面看著。
SR71:
跟好地格鬥
良好的視野有助於觀察情況,圖為F16模擬格鬥,
可以清楚地看見後方的飛機,和地面的情況,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編者. 協和式客機[G/OL]. 維基百科, 2017(20170810)[2017-08-10].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8F%E5%92%8C%E5%BC%8F%E5%AE%A2%E6%9C%BAamp;oldid=45608537.
維基百科編者. SR-71黑鳥式偵察機[G/OL]. 維基百科, 2017(20170614)[2017-06-14].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SR-71%E9%BB%91%E9%B3%A5%E5%BC%8F%E5%81%B5%E5%AF%9F%E6%A9%9Famp;oldid=44765049.
視頻截圖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909710/(找不到原視頻)
Aircraft canopy. (2017, August 15). In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trieved
09:41, August 18, 2017
,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Aircraft_canopyamp;oldid=795588220
題主的問題非常奇怪,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意思。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維基百科,bing 圖片。
感謝所有幫忙指正的評論區的同學。
可以放在地面辦公室里了
要不把你埋車裡,不給一點視野,或不給前方視野。然後讓你去二環溜一圈?
看不見打飛機。
頭盔顯示儀還沒有太普及吧,那東西太重了,武直上還好,戰機帶起來太不舒服。
大多數戰機還是用的抬頭顯示儀。
你可以把駕駛艙建在地表上,是不是更方便了
載人火箭不就是嗎?
推薦閱讀:
※神舟十一號成功著陸,現場畫面為什麼兩面旗幟飄的方向不一樣?
※客機的引擎為什麼不能像戰機一樣裝在尾部,而要裝在機翼兩側?
※為什麼俄羅斯S-200助推器的"鼻子"是歪的?
※開放式大辦公室,如何凈化一個工位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