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朱可夫?

題主十分崇拜朱可夫,苦於個人能力有限,各位知友能否從他的為人、頭腦、戰爭表現、貢獻等方面評價他?


網上很多對朱可夫的負面評價都來自《火星戰役:朱可夫元帥的最大敗仗》,但這本書感覺很可能是作者格蘭茨對朱可夫個人有意見的前提下寫出來的。感覺作者的個人主觀好惡代入的比較強烈。而這種個人心態也很好理解,格蘭茨畢竟是一個美國軍人,對於朱可夫那種粗暴直接、必要時不計代價的指揮方式估計多少還是反感的。

首先這本書存在抬高蘇軍傷亡的嫌疑,比如格蘭茨說:

「今天,已經可以獲得足夠的德方和蘇方的檔案材料來糾正歷史的錯誤並對在該戰役中犧牲的50 萬蘇軍士兵和眾多德軍士兵給予應有的紀念,這個數字超過了美軍在整個戰爭中的所犧牲的人數。」 「在火星行動中,紅軍有近 50 萬人傷亡或被俘。。。蘇軍的傷亡總數至少是德軍的十倍以上。

但是根據《20世紀蘇聯損失》,這一戰役蘇軍在包含惡劣天候所必然導致的大量非戰鬥減員的情況下,損失總數也只有21萬人左右(其中不可恢復減員7萬)。即便俄方或有壓低本方損失的可能,這兩個數字也差太遠了。

並且這本書明顯存在一些對朱可夫本人有personal語氣的主觀評價的詞句,如:

  火星行動的戰鬥進行方式及其造成的巨大損失在戰爭的後幾年也是鮮見的。從其帶來的恐怖的慘景來看,與之最相似的就是1945年4月柏林戰役中蘇軍對澤洛高地的那次著名的正面進攻。無獨有偶,那次行動也是朱可夫策劃的。然而和 1942 年的情況不同,柏林戰役的勝利結局使得他們不需要篡改歷史記錄來維護蘇維埃的尊嚴和指揮官的名譽。

火星行動變得默默無聞了。由於斯大林和歷史檔案的「處理」使華西列夫斯基在斯大林格勒的勝利得以不受在勒熱夫的失利的影響而顯得像一場完勝。斯大林知道朱可夫最大的優點就是他的鬥志,而在今後的戰爭中斯大林需要這樣的戰士。因此朱可夫得以保持其不敗的名譽。斯大林和蘇聯歷史還使他與華西列夫斯基分享了斯大林格勒勝利的榮譽。朱可夫在1943年夏的庫爾斯克戰役和1944年夏的白俄羅斯戰役中得到了對中央集團軍群進行復仇的機會。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後其實是華西列夫斯基作為大本營代表對在1945年1月在東普魯士最後粉碎這個集團軍群起了關鍵的作用。這可能就是歷史的變化無常吧。

在西方軍隊中,象這樣的損失預示著一批高級指揮人員將被解職,而且這可能是最好的結果了。但在紅軍中情況並非如此,因為不管怎麼說或怎麼做,朱可夫奮鬥過了,而紅軍就需要這樣的鬥士。

這點並不符合事實,據我後來查證蘇軍資料,包括西方面軍司令員科涅夫在內的一大批高級軍官(包括此戰幾乎所有的蘇軍集團軍司令)在戰役後都被解職或調任了。這個處分的規模已經相當大了。很難想像,如果不是出於主觀情緒,像格蘭茨這樣的專家,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

此外從一些詞句中可以發現:

這種修改真實歷史的做法通過隱瞞蘇軍大量的失敗(這些失敗將有損於紅軍的勝利)歪曲了戰爭的歷史。蘇聯指揮官如朱可夫、科涅夫,他們那種必勝的名聲被提高到了超人的程度,從而掩蓋了他們也是人,也同樣有人的性格弱點這個事實。

說明格蘭茨可能是對冷戰期間蘇聯官方特別傾向於宣傳和吹捧朱可夫、科涅夫兩位元帥有些不滿(推測是因為這兩位指揮了柏林戰役),而他明顯有點為華西列夫斯基鳴不平傾向。比如說,他認為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輝煌勝利實際上是華西列夫斯基指揮的(這點朱世巍的批評不無道理,蘇軍的大本營代表監督協調各個方面軍的行動,不能完全等同於指揮),而被朱可夫「搶奪」了戰功。此外他還諷刺道:朱可夫極力希望復仇的中央集團軍群,最終也是被華西列夫斯基指揮消滅的(東普魯士戰役)。

以今天網路的標準來說,格蘭茨上校可能要算個「華粉」,這不難理解,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個人性格比較低調溫和,指揮風格也比較細緻和注意部隊的傷亡,與美軍的價值觀或許比較接近。並且他很可能認為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戰功在戰後蘇聯和俄羅斯遭到了不應有的埋沒(mars就是這麼認為的)。而就像德軍粉內部也常有人看不慣隆美爾和曼施坦因的巨大名聲一樣,國外的蘇軍研究者可能一樣存在這樣對將領的主觀偏好。

當然,儘管這本書存在這些主觀糟粕,還是要感謝作者及翻譯者詳細介紹了一場原本不為人知的重要的東線戰役。

圖中這位就是David Glantz上校,美國陸軍蘇聯軍事研究部的東線戰史權威


二戰mvp.
初期單劣勢路,展現了高超的對線技巧,識破小源松道太郎意圖後反殺拿下第一滴血.據說朱可夫同志在賽後對獻上一血的日本玩家的點評是戰術死板,打法單調.
此後古德里安,博克,倫德施泰特等人開始瘋狂gank,德國人頭大比分領先.
很快朱可夫意識到下路基輔二塔不能團戰,後證明完全正確.
德軍三路勢如破竹,開始推高地.
朱可夫同志
坐鎮中路莫斯科高地,在等級,裝備都劣勢的情況下,氣定神閑,指揮若定,完美切入戰場,團滅急於求成的德軍一次.
坐鎮下路斯大林格勒高地,在遠程兵營被拆,進程兵營只有10%血的情況下,史詩般的操作,誘敵深入,關門打狗,團滅德軍,經濟經驗全面反超.
庫爾斯克團戰,在德軍伺機反撲的情況下,看準時機,果斷起手(反準備),險勝德軍第一carry曼施坦因,德軍後期再無裝備優勢.
配合羅科索夫斯基在巴格拉季昂行動中連破德軍中路,徹底團滅中央集團軍.
巴格拉季昂行動被蘇聯方面描述為戰爭藝術上的勝利—因為各方面軍在行動上的完美配合及在進攻目標上如何玩弄敵軍,雖然有大量部隊參與,但蘇聯方面軍指揮官們卻避開了對手的偵察,完全混淆了主要進攻的方向,直到德軍發現時已為時已晚.
最後也還是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強拆了德軍遺迹.
美帝在歐洲戰場上的角色也就是在蘇軍拆中路高地的時候偷塔破了德軍上路,剩下的作用也就是給蘇軍打打輔助(美國的梅肯(租借法案)出的確實快,放的也還算及時),英美的全屏aoe技能(戰略轟炸)看著好看,但是看看德軍的軍事工業生產指標,就會發現,沒起什麼實質性作用.德軍空軍的70%也是被蘇聯空軍消滅.
當然了,美帝在太平洋上的貢獻是無可爭議的.但是太平洋戰場跟歐洲戰場相比,確實是次要的多了.
所以說,朱可夫同志當選二戰mvp,是眾望所歸.
MVP MVP MVP


總之,朱可夫還是相當有才華有魄力的一個將領,在關鍵時刻完成了關鍵任務,而且這些任務有很大的政治意義,所以地位極高,威望高。朱可夫作為騎兵出身,在1930年代,非常有遠見,主張機械化部隊,尤其是坦克部隊的建設。而且由於當時蘇聯和納粹德國的微妙關係,他有機會接觸到德國當時機械化戰爭倡導者們的著作,應該是蘇聯當時思想比較先進的將領。而且朱可夫居然沒有受到蘇聯大清洗運動的影響,反而升職至機械化軍軍長。而當時同批次的軍隊優秀人才基本都被殺光了,比如羅科索夫斯基,當朱可夫是團長的時候,他就是師長了,但是遭到清洗,要不是老首長鐵木辛哥罩,把槍斃他的手槍里裝上空包彈,他都活不到衛國戰爭。在同批次人才流失的情況下,朱可夫能力凸顯。而且不長眼的鬼子非得在諾門罕和蘇聯挑挑釁,雖然蘇聯官兵當時受到清洗,但是蘇聯的國防工業還是非常出色的(和德國又有聯繫了……)加上朱可夫調任後的一系列迷惑行動,以航空兵掩護,炮兵準備,機械化集群進攻,完完整整的殲滅了「不可戰勝的皇軍」一個整編師團。朱可夫是決解了蘇聯的後顧之憂,可以全部集中力量在歐洲,而且仗打得達到了政治目的(雖然蘇軍損失有爭議,甚至據說用了人海戰術,日軍才不支)所以得到了斯大林賞識,這很重要。衛國戰爭開始時候,他已經是大將了。衛國戰爭時,據傳他想命令一線蘇軍嚴陣以待,但斯大林害怕希特勒找到借口發動戰爭而未採納。衛國戰爭初期,他在一些戰略問題上表現不錯,而且在列寧格勒阻擋住了德軍的進攻。他主張放棄基輔,而且是頂著斯大林的意思。事實證明朱可夫正確,基輔戰役蘇軍損失65萬人。朱可夫在莫斯科發現德軍的兩翼包抄,中路虛置的特點,在西伯利亞師的幫助下,擋住了德軍對於莫斯科的進攻,這就確立了他救火隊長的身份,深得斯大林信任。這就決定了他有很多的機會。至於後來的戰鬥,已經是國力的對抗了。蘇聯的國力當時已經可以和德國打消耗了。朱可夫攻克柏林時確實使用了人海戰術。攻打高地時候損失很大。攻克柏林的時候還是斯大林對掉了他和羅科索夫斯基,他有了這個機會。戰後他先是作為勝利象徵,檢閱蘇軍。後來斯大林覺得他光環太大,調任敖德薩。斯大林死前召喚他回莫斯科,但是沒有見面就死了。在之後他成為國防部長,支持赫魯曉夫,逮捕貝利亞。在之後,就是被赫魯曉夫擔心會威脅自己地位,再次冷落。從這樣一個歷程來看呢,朱可夫的成功和地位,不僅僅是有他敏銳是洞察力和先進的戰略眼光的原因,機會也是一大因素。另外一點就是蘇聯的軍隊體系,蘇軍可以承受巨大損失,政治體系比較嚴苛,保證了 達成戰術戰略目的,可以不計犧牲。朱可夫的個性比較專斷,職業,但是和周圍參謀的關係不太好,因為他能力比較強,常常會質疑周圍參謀。朱可夫作為指揮大方面軍作戰的能力還是很得到認可的。和其他將領的比較基本,誰強誰弱,基本不可信。因為朱可夫是大方面軍幾百萬人,很多和他比較的 都是師級軍級的。


朱可夫元帥在諾門坎一役之後,都不是知乎眾能評價的了。
說起來非常可悲,知乎上絕大多數人,很難帶的起超過100人的隊伍,根本沒有資格評價麾下雄兵百萬,懸社稷與一身的元帥們。此點同樣也適應於慈父和元首。

倒是,朱可夫元帥如何從一個窮苦皮匠逐漸成長,最後獲得諾門坎這樣舞台,一式鋒芒的過程,值得大家學習和效仿。戰神生來也不是皮匠,都有窘迫和稚嫩的時候。曼施坦因元帥也如此,儘管他的出身比朱可夫元帥好很多,但是他提黃色方案的時候,也只是籍籍無名的參謀長。後面還被打壓了。

朱可夫在從普通人成長為一方統帥的過程中,幾乎把握住每個機會。
首先,他運氣好,被沙俄徵召進了騎兵部隊,後來又轉入紅軍的第一騎兵軍。這是蘇俄的親兒子部隊,晉陞速度快很多。投胎很重要,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第一份工作、第一個平台,都是誤打誤撞進去的。朱可夫無疑運氣極好。

第二,朱可夫打仗不慫。在紅軍當連長時,面對優勢敵軍,敢逆襲。為了奪回重機槍,差點把命丟了。這說明朱可夫在基礎崗位上,盡職盡責。

第三,在和平時期的歷次演戲中,朱可夫比同僚棋高一籌,多次利用騎兵軍的優勢,碾壓參演的步兵單位。而且還讓對方判斷不出他的主攻方向。可謂業務優良。

第四,在中級軍官時候,跟上級相處愉快,時不時出一些小風頭。比如一人一馬奔走7天返回駐地等。

所以,朱可夫得到了諾門坎的機會。諾門坎之後,朱可夫就融入歷史進程中去了,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夠效仿的啦。


朱可夫的功績在俄羅斯民族歷史上是無法替代的,高於庫圖佐夫、涅夫斯基等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僅僅說說1941年的朱可夫吧。
1941年6月。朱可夫戰爭爆發時擔任總參謀長,後派往西南戰區力主反擊,協助阻止了6-7月龍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團軍群向基輔的推進。但朱可夫尚不是方面軍指揮員。

1941年7月底,由於與斯大林對於放棄基輔問題產生分歧,朱可夫被免去總參謀長職務,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8月在斯摩棱斯克會戰中朱可夫指揮他自己力主的葉利尼亞反擊,拔出了德軍的突出部,逼使德軍第一次戰略後退,後退的德軍部隊包括了「大德意志」團這樣的精英部隊。在戰爭剛開始的階段,這是彌足珍貴的戰績。朱可夫在此次攻勢中顯示了他強硬的戰術風格——不停歇的突擊和兇猛的炮火,略顯單調的戰術但非常奏效。在兩年前的諾門坎,他就是用兇狠的不間斷的炮火摧垮了日本人的防線。他麾下的預備隊方面軍經歷此戰,也誕生了衛國戰爭第一批近衛單位。德國精銳的「大德意志團」的倖存者在戰後回憶錄中,無不對葉利尼亞中蘇聯人漫天的炮火有著詳細的描繪,驚魂未定。

1941年9月接替篤信「意志力萬能」的伏羅希羅夫元帥,擔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面對人心惶惶的混亂局勢,朱可夫上任便實行了嚴厲的懲戒措施,並充分利用炮火優勢阻止了德國人冬季前佔領列寧格勒的企圖,但未能突破德國人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列寧格勒地區的蘇軍是戰爭伊始唯一未遭集團軍級全殲的戰略方向。蘇聯人已經失去了基輔,若再丟失重要的經濟和軍工基地列寧格勒,北方戰線炮彈衝鋒槍等重要物資均難以接濟,衛國戰爭的前景將難以預料。

1941年9月30日,「颱風行動」開始,德國人第一階段取得了重大戰果,由於在裝備人員尤其是裝甲部隊和空中力量都佔有絕對優勢,以及方面軍指揮員未能及時封堵突破口調整拉直戰線,德軍快速在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合圍殲滅了數十萬蘇軍。蘇軍預備隊方面軍和西方面軍損失巨大,南面的布良斯克方面軍打得稍好,但也損失了十萬多人。莫斯科門戶洞開。

1941年10月10日朱可夫臨危受命,擔任西方面軍司令員。他沒有任何遲疑,當機立斷,迅速的判斷出德軍的主要突擊方向,並將為數尚不多的預備隊迅速派往兩翼的缺口,次要地段的防禦被大膽的削弱。蘇聯的首都仍然岌岌可危。德國人沒有給蘇聯人太多時間,10月14日即發起了旨在一舉佔領莫斯科的鉗形攻勢。要知道朱可夫此時手裡直接保衛莫斯科的只有9萬零散的部隊,西方面軍的主力已經被科涅夫報銷在了維亞濟馬的德軍大鍋里,奄奄一息無力突圍。南面的形式稍好一些,但那裡蘇軍糟糕的指揮也只能勉強延遲德國人的步伐。

僅僅在十天前,在維亞濟馬的蘇聯人還很呆板,被突破後不會且戰且退,只會零星的側擊擁有火力優勢的德軍,而側翼暴露的友鄰也不會主動後退策應,通信聯絡更是一塌糊塗,導致小部隊被合圍會迅速分散瓦解而不是有組織的退到後方繼續牽制德軍突擊。電影《布列斯特要塞》中那個政委說過:沒有指揮員的地方,就會產生恐慌。失去聯絡的部隊士氣會迅速下降,即便彈藥充足但瓦解的風險也遠遠高於聯絡暢通的情況。

在閃電戰的戰法中,核心要素是戰役突破口的迅速形成,一旦形成,德國人的坦克會長驅直入狂飆突進,被圍部隊的後退速度如果太慢,就會很快被合圍。彈藥打光和通信失去的糟糕情況,會讓部隊早早失去戰鬥力。所以防禦方的防守要素,是不惜一切代價堵上突破口,防守突破口的部隊即便側翼被突破也要保持冷靜,這就要求指揮員有較大的靈活性,充分運用炮火打擊敵人,且要保持聯絡(這是重點)不使戰線破裂。蘇聯人之前防禦鉗形攻勢已經做的足夠糟糕(也可以證明德軍戰鬥力的強悍),現在已經沒有太多本錢白白送給德國人了。

朱可夫的條件比科涅夫糟糕的多,而他沒有60萬人馬經受再一次合圍,16集團軍司令員領受任務時,手裡當時只有一個師,卻要去防禦100公里正面!朱可夫的優勢是離莫斯科很近,生力軍和補給可以源源不斷的直接送抵,而德國人已經離補給基地越來越遠。而為攻佔莫斯科德國人已經打了半個多月,兵力配置情況對蘇聯人已經不是秘密。德國人的進攻現在來看有些胃口過大,時間是蘇聯人的朋友。

70多年後歷史會看上去很輕鬆。可是當時世界所有國家都覺得蘇聯人要完蛋了。

。。。

一路推進姆岑斯克的德國第4裝甲師不無驚恐地發現,蘇聯人已經學會了用設伏的方法對付自己的坦克分隊,卡圖科夫帶領的坦克旅在姆岑斯克通過伏擊,打掉了德國人一個團的坦克,自己損失卻很小。古德里安的坦克手們再也不能粗心大意的沿著公路一路前進。

但是這種中級指揮官靈光一現的發揮,不足以妨礙德國人向最終目標莫斯科的進發。朱可夫在這時候顯示出一名高級指揮員應有的決斷,像在列寧格勒一樣,他斷然命令動員所有的力量,軍校的學生、匆匆忙忙組建的民兵營、剛剛配備大炮的新兵團,統統派到前線,集團軍的司令部沒有什麼像樣的力量,手頭只有這些七拼八湊的部隊,好在蘇聯人的炮兵還比較充足。在列寧格勒蘇聯人就是利用炮兵狠狠教訓了兵臨城下耀武揚威的德國人,還在芬蘭灣保留了一個橋頭堡。

莫斯科戰役的物質保證

軍火

嚴格意義說來,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比,蘇聯人在二戰的條件要好的多,雖然報銷了幾十萬部隊,武器彈藥補充也有保證。在大量兵工產業的支援下,即便丟失了大量工業區,莫斯科、列寧格勒等重要城市仍然在蘇聯人手裡,迫擊炮、機關槍補充從未發生問題。槍打壞了很快能補充新的,炮彈也足夠用。除了被封鎖的列寧格勒,蘇軍的糧食也不感到特別匱乏。即便在形勢最為嚴重的1942年,紅軍官兵的槍械彈藥也不缺乏,與此相比,一戰時期的沙俄部隊,長期受到彈藥短缺的困擾,一線部隊常常只有半個基數的彈藥。

交通線

莫斯科是蘇聯的心臟,既是蘇聯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蘇聯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守住這裡的軍事意義極為重要,蘇聯人可以充分利用莫斯科發達的交通網調集部隊和裝備到各個戰線,調集部隊的速度比德國人要快得多。

紀律

最重要的,斯大林鐵腕統治下的蘇聯,紀律比沙俄時代要嚴格的多,大量內務部隊充斥著軍隊和社會各個方面。應該說他們的作用很大,維持了莫斯科的秩序,鎮壓了恐慌氣氛,而絕不僅僅只是亂抓人。

莫斯科戰役的條件無疑對於蘇聯人是有利的,只是能不能發揮出來


說個與朱可夫相關的,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的第二年,一輛滿載朱可夫的私人戰利品的火車在德國與波蘭交界的耶果達被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攔截了下來,從車上查抄出的物品清單包括:德國皇后的皇冠,戒指,項鏈,寶石,30公斤的黃金,3420件絲綢衣服,323件毛皮大衣,4公里長的布料,還有來自數座德國宮殿的傢具、地毯、水晶吊燈,55幅油畫,20多支槍,最後還有幾十頭牛。。。不知道為什麼還有牛。。。

切錯賬號了。。。。。。(逃


20世紀最優秀的將領。

提起朱可夫, 我腦海中是諾門罕,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白俄羅斯戰役,攻克柏林——這樣一組人類戰爭史上最輝煌的戰役聯繫在一起的,而這些戰役,改寫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這些戰役,任何人只要指揮過一場,必然名留青史。然而這全部出自朱可夫之手。

他的軍事才華,自不用說,能上能下,最高統帥部副統帥,方面軍的司令,整一個救火隊員,哪裡需要就出現在哪裡。從未見過其他參戰國有如此人物,他能制定國家的總體軍事戰略,能制定戰役方案,能關注戰術,會注意裝備技術細節。(在美國這些工作是分開的…馬歇爾在戰略上運籌帷幄,艾森豪威爾的調度,巴頓的衝鋒陷陣…雖然單科成績朱可夫可能都不及以上諸公,但我們比的是平均分)

人格魅力。他不像蒙哥馬利好大喜功,不想麥克阿瑟虛榮自負。他自信、果決,勇於任事,敢於負責,為勝利即或屢屢犯上抗爭也在所不惜!他是位純粹的軍人,在政治上很天真,導致了他人生最後時光的悲涼,但誰能說這是缺點呢?

不知不覺就已經拿他和許多名將相比了,嗯,就是這樣,朱可夫,是20世紀最優秀的將領,是名將中的名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
具體的東西其實前面各位的回答已經很完備了,我卻還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崇敬。二戰已經結束70年了,提起朱可夫,多少人腦海中依然是他騎白馬在紅場閱兵時的英姿!


光論回憶錄。回憶與思考可能是二戰諸將里回憶錄私貨最少的最好看的。可能戰後勝利者的身份和幾經起伏的生活背景讓他能真正地回憶與思考。而不是某戰敗國回憶錄普遍的把責任推給死人。某方回憶錄里對己方功績的吹噓。和本國回憶錄里充滿的假大空。瞎說實話,匿了。


朱可夫元帥英雄一世,晚景凄涼。

他在1957年遭到赫魯曉夫的打擊誣陷,被強迫退休,此後沉寂多年。直到勃列日涅夫上台後,為爭取軍方的支持,又把朱可夫抬了出來,使他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收穫了很多人的歡呼和致敬。然而勃列日涅夫又很忌憚朱可夫的崇高威望,也不敢重新起用他。朱可夫晚年辛苦創作了戰爭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但清樣送交蘇共中央審查後卻一直沒有迴音。過了很長時間,上面總算下來了暗示:這書缺乏歌頌勃列日涅夫的內容,要增訂後才能出版。這可難壞了朱可夫和編輯者,因為二戰的時候朱可夫實在不知道勃列日涅夫是何許人也,如何寫他對戰爭的偉大貢獻呢?但此關不過,書就休想出版。後來還是出版者方面想出了一條妙策,讓朱可夫在書中衛國戰爭的某一章中加上了一段話:「同我一道的海軍人民委員尼?格?庫茲涅佐夫、空軍司令員亞?亞?諾維科夫,以及總參謀部工作人員謝?馬?什捷緬科將軍……當時我們大家都為一個問題擔心:蘇聯軍人在小地能否經受住考驗……關於這一點,我們想向第18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列?伊?勃列日涅夫徵求意見,但他偏偏遠在小地,那裡正在進行激戰。」這一段加得儘管完全不合當時的邏輯,但也算是急中妙手,你總不能期望真的編出一段元帥朱可夫向上校勃列日涅夫徵求意見的荒唐事吧?

當天或是第二天,克里姆林宮的電話就來了,說朱可夫的回憶錄可以照修改稿付印了。應該說,勃列日涅夫對小地很有感情,這是他在衛國戰爭中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勃列日涅夫還出版了一本回憶錄叫《小地》,當然真正的作者是一班御用文人,而不是勃氏本人。朱可夫肯在回憶錄中加上有勃列日涅夫和小地的一段話,勃氏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回憶與思考》也才能終於和廣大讀者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如顯示該用戶不存在,請點擊下面「搜一搜shentingxue2017朋友圈、公眾號、文章等」查找即可。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蘇聯陸軍的三架馬車之首,斯大林的救火員,蘇聯元帥,大縱深戰役理論使用的爐火純青,二戰造就了朱可夫的威名,他指揮的戰役在二戰中都是赫赫有名的,例如:諾門坎戰役,莫斯科戰役,列寧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十次突擊 ,柏林戰役。是蘇德戰爭中繼斯大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深受俄羅斯人民的擁戴和敬愛。


樓上吹得太過了。
41年那個情況下能頂住,與其說是朱可夫功勞蓋世,不如說是德國自己的問題——尤其是災難性的後勤狀況。列寧格勒那個地方壓根不適合坦克運動,
至於後期的功績,尤其是巴格達季昂行動應該算在總參謀部和羅司機頭上——總參謀部漂亮的計劃制定和組織協調,羅司機則在正面不利的情況下反客為主,打出了漂亮的荒原迂迴。
------------------------------------------------------------------------------------------------------------------------
至於「私貨」問題,蛤蛤蛤蛤蛤,你知道火星行動嗎?


好吧,說點不好聽的。

上面一大堆人說蘇德戰爭爆發初期能夠頂住是他的功勞。

蘇德戰爭爆發初期戰線一潰千里,作為總參謀長的朱可夫沒有責任反而有功?

他自己回憶錄裡面寫自己對德國入侵如何有預見性,但部隊的備戰情況則是完全相反,蘇軍被德軍打得措手不及。邊境防禦地帶,尤其是對於新近侵佔的波蘭地區的防禦地帶建設進展非常緩慢,唯一被大力宣傳的布列斯特還是波蘭自己加固的。

一個總參謀長,一個軍方的最高層,不去做好備戰工作,不做好防禦作戰計劃,是因為這些軍事工作是斯大林的干預?開玩笑吧?這跟納粹將領們將敗戰責任推到希特勒頭上有什麼區別?

部隊的部署重點放在烏克蘭地區,而德軍的進攻重點則是在中部的白俄羅斯,西方面軍輕易被德軍突穿包圍擊潰。列寧格勒軍區將防禦重點放在對芬蘭方向,原吞併的波羅的海三國地區的防禦完全沒有做好,德軍最弱的北方集團軍群進展神速,列寧格勒被圍困900天即源於此,僅列寧格勒就有一百六十多萬平民死亡。

如果參照朱可夫本人的回憶錄,他在戰爭第一個月內的記錄基本是空白,直到基輔戰役之前他提出放棄基輔,之後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才開始有比較詳細的記錄。他在這一個月里幹了什麼?實際上他還是在執行總參謀長的職責,指揮整體的作戰,當然不是他一個人,是整個大本營的共同決策。然而說他這個階段沒有責任而且有功,就很過分了,這一個月蘇軍打得非常非常糟糕。

他之後的情況上面有很多人談過。我談一個沒有提到的——莫斯科戰役反攻階段。通常的描述是斯大林規定了超出蘇軍能力範圍的攻勢目標,但主要的執行者是西方面軍司令朱可夫本人。朱可夫又一次提到他反對斯大林的要求,但實際執行者能因為這個而逃避責任?雖然朱可夫對自己在這段攻勢的執行也有自責,但顯然將責任全部推給斯大林是不合適的。這次反攻傷亡巨大而收穫很少。

他是一個很強有力的領導者,也算是一個優秀的將領,不過犯的錯誤也很多。


其實41年,最最最最最體現朱可夫元帥的軍事天賦。41年七月,他就發現西南方面軍局勢不利,如果中央集團軍從突出部南下,會包圍整個西南方面軍,所以提出主動放棄基輔,把戰線後撤,拉平到莫斯科,奧廖爾,庫爾斯克,哈爾科夫一線。直到八月,德軍才發現可以合圍基輔,而朱可夫七月就預判到了。
我甚至覺得,如果不是基輔戰役將近70萬擁有實戰經驗的基層士兵和指揮官的損失,就不可能有1942年的千里大潰敗,斯大林格勒戰役。莫斯科保衛戰也不會那麼艱苦。不可能古德里安從圖拉北進進攻莫斯科的時候,都沒有兵力襲擊其側翼。甚至我覺得可能1944年就能結束戰爭。
列寧格勒保衛戰,朱可夫去一個月,基本就把保衛列寧格勒的各個重點環節部署清楚了,一直守到1944。

火星計劃可能是個小污點。但這個戰役的發動背景我們有太多不知道。本身在莫斯科方面讓敵人後退也是一個必要的決定。但1942年紅軍在兵源素質,戰術磨合等方面還是遠遠不及德國的。

在柏林戰役,塞洛高地,過於蠻幹,忽視地形,直接投入坦克集團軍硬推,造成損失過大。我覺得太多的政治因素。從後來一些文獻看,本身朱可夫從軍事角度上就不太贊成從塞洛高地直插柏林。還是從兩翼薄弱環節。但斯大林怕英美先進柏林,要求朱可夫這麼乾的。

而且客觀的說,蘇聯士兵在早期人員素質,戰術配合等方面確實不行。到1943年庫爾斯克,才能通過大縱深防禦擋住德國的裝甲突襲。一直到1943年,瓦圖京還因為掌握不好坦克突襲的節奏,被人哈爾科夫戰役成就了曼施坦因。

所以方面軍司令布置了作戰部署,但一線指戰員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了。對蘇聯指戰員的作戰素質一直到1944年夏天,蘇聯最高統帥部才有點信心。在庫爾斯克戰役前,準備了三個月,兵力裝備是對手兩倍以上,最高統帥部還不是很有信心能擋住德國的裝甲突襲呢。

所以,我一直認為朱可夫元帥是二戰陸軍優秀指揮官的NO.1


挺誠實,回憶錄裡面不否認米援的重要性。
有眼光,支持玉米狂魔批倒批臭老莫。間接幫助東馬教會有了原子彈。
有擔當,除非慈父派飛機,否則我就槓上了。
運氣好,跟托派關係不大,還順帶救了不少疑似托派分子。


和怎麼看待潘興將軍,怎麼看待隆美爾將軍,怎麼看待蒙哥馬利將軍一樣。
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就不靠譜。
一般吹,偶爾有兩個黑的,剩下來的就是介紹某位將軍的生平。
這個問題沒什麼意義。
就算自己去看文獻吧……不同人寫的記錄文獻偏重的點也不一樣。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你自己的心裏面,而不是大家的話裡面。

PS.要我說前蘇聯的將軍元帥幾乎沒一個好鳥……
例如你們的親愛的斯大林同志的部隊是無證的。
托洛茨基早就死於了大清洗。
喀山之後再無傳說


不想討論他在二戰中的功績,黑的人能找到黑點,吹的人也有無數功績,關於有些人說的狡兔死走狗烹想說兩句。
朱可夫在斯大林死後的崛起,是由於馬林科夫赫魯曉夫之流為了壓制克格勃,逮捕貝利亞,必須藉助軍方的強力支持,自然在軍方支持下,看似強大的貝利亞集團分崩離析,而作為回報,朱可夫等軍方元帥地位得到巨大提高。後來赫魯曉夫受到莫洛托夫卡岡諾維奇的挑戰,在朱可夫大力支持下,將三分之一的中央委員用軍機運至莫斯科,打倒了卡岡諾維奇莫洛托夫「反黨集團」,朱可夫也以國防部長身份進入最高主席團。
赫魯曉夫穩定局勢後,軍人干政如鯁在喉,更別說赫魯曉夫堅持削減國防預算,建立戰略火箭軍,以發展火箭核武器作為蘇聯國防工業的首要目標,這些經歷過殘酷的戰爭的老帥們,自然不願意裁撤一個個功勛卓著的部隊,這自然導致赫魯曉夫與這些軍方大員的分歧越來越大,兩個原因加在一起,大權在握的赫魯曉夫已波拿巴主義唯由,讓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退休,他們一手提拔的將領也遭受了克格勃的無端調查,結果無非是退出現役或者退休。這也是朱可夫後半生心情抑鬱的主要原因。作為軍人,參與政治實在是一個風險巨大的選擇,而通常,這些軍人的結局總令人唏噓不已


給老朱家長臉了


神人,我覺得他是神人並不是因為戰爭
而是因為他代替斯大林閱兵的時候騎在馬上威風凜凜,風頭壓過斯大林,也確確實實能打仗。這人後來怎麼活下來的。


據說打仗的功夫還不賴,但是政治品質嘛,魏延的骨頭,朱可夫的黨性,馮玉祥的作風


登上權利巔峰的人是無法用世俗的善惡去評斷的


推薦閱讀:

怎麼把大學宿舍裝修成蘇聯紅軍風格?
請問這兩個是什麼勳章?

TAG:坦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名將 | 蘇德戰爭 | 蘇聯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