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說的節奏感?
可否具體舉例說明那幾部小說擁有較好的節奏感,哪幾部的節奏感又很糟糕。短中長篇均可。
淺談小說的節奏
現在看評書,有時會看到「這小說節奏太平緩,看著累(無趣)」又或者說「這本書節奏太快,看不明白。」之類的評論。雖然看起來是相反的兩個評價,也同樣是節奏感的問題,但其實這裡面的兩個節奏,其實不完全是一回事。沒有理解這一點,談節奏感什麼的,就只能說隔靴搔癢。
節奏感其實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劇情的進度,也就是說每一章都多少新的事情發生了,而另一個通常被人忽略的內容,就是劇情的起伏程度。雖然說劇情的起伏通常不被成為節奏感,但是當我們提及節奏的時候,通常會不自覺的對將劇情的起伏也作為判斷的標準。
也就是說,一個故事,哪怕這一段發生的內容很少,比如是一個打BOSS的高潮情節,其實劇情的發展並不是很多,內容也就是打boss這一件事,但是給人的感覺卻通常是節奏很快,這就是因為這是屬於高潮,劇情的起伏程度大,從較低的音節直接沖斗堆積或者挖坑,都不是控制節奏的好手段。所以文筆是有必要的,基本上,能夠做到劇情平淡時有鋪墊,劇情高潮時有爆發力,那麼至少也可以做個小神了。在了解到讀者覺得不夠熱烈之後,以為是因為戰鬥不夠,於是只顧加強戰鬥次數。於是前者被認為「節奏平緩」,而後者被認為「節奏過快」
所以說,小說的創造,除了劇情發展以為,還有注意劇情的起伏程度。優秀的文筆可以將原本並不是很大的劇情起伏放大,讓讀者感覺很「爽」,而單純的戰。於是挖坑的,挖得太深,衝突沒有累積起來,讀者缺乏對潛在的高潮的期待,因為不知道這些描寫的目的是什麼。而一個勁寫戰鬥的,不知道戰鬥只是衝突的一個表現形式,戰鬥描寫的真正的目的不是戰鬥,而是為了體現衝突,通過這種衝突雙方的直接的碰撞達到高潮。缺乏小衝突的累積,高潮很難達到一個高點,不代表衝突,也不代表高潮。真正的高潮是依託文章中逐漸累積的矛盾的集中體現,戰鬥只是表現,真正的目的是要把累積的矛盾解決。所以說高潮的前提是衝突的累積,高潮的目的的揭露與解決矛盾。
現在很多小說面臨的節奏感問題,其實是不理解什麼才算合適的挖坑,什麼才是真正的高潮太慢。這種小說的另一個常見問題就是高潮的發展不給力,爽不起來。這很多時候不單是文章結構的問題,更是筆力的問題。文章平緩的時候要鋪墊,高潮的時候要利用這些鋪墊爆發。現在很多新手的問題是各種挖坑各種鋪墊,但是挖了大把的坑卻缺乏劇情的爆發。而且必須說明的一點是,劇情爆發不代表戰鬥,戰鬥件事的話,很容易就被讀者跳過,於是感覺劇情不連貫,這種情況,就會出現「節奏太快」的抱怨。
而節奏緩慢,通常指得並非劇情發展太慢,因為即便是慢發展的劇情,只要有在推進,總是有變化的。導致讀者認為劇情發展慢的真正理由,通常是因為文字缺乏起伏,而不是劇情發展的用來指代第一個概念的,也就是說,當我們評論文章「節奏太快,看不明白」的時候,不是說劇情的起伏大導致不適,而是指在單位章節裡面發生的事情太多了。並且這種情況通常以為著有一些劇情被「快進」過去了,被壓縮了,於是讀起來就容易一頭霧水,尤其是現在讀小說精彩是一目十行,事件發展很快,一句話說完一的兩個節奏,其實不完全是一回事。沒有理解這一點,談節奏感什麼的,就只能說隔靴搔癢。
節奏感其實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劇情的進度,也就是說每一章都多少新的事情發生了,而另一個通常被人忽略的內容,就是劇情的起伏程度。雖然說劇情的起伏通常不被成為節奏感,但是當我們提及節奏的時候,通常會不自覺的對將劇情的起伏也作為判斷的標準。
也就是說,一個故事,哪怕這一段發生的內容很少,比如是一個打BOSS的高潮情節,其實劇情的發展並不是很多,內容也就是打boss這一件事,但是給人的感覺卻通常是節奏很快,這就是因為這是屬於高潮,劇情的起伏程度大,從較低的音節直接沖向最高音。
了解了這點,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的故事一直都是熱血的描寫,但是節奏感不強,那就是因為劇情一直處於快節奏,所以讀者很快就進入了一個疲勞狀態,就好像重金屬聽多了,難免有頭昏眼花的負面狀態,於是讀不下去。而這種情況通常很少用「節奏快」來形容,因為「節奏快」通常是的兩個節奏,其實不完全是一回事。沒有理解這一點,談節奏感什麼的,就只能說隔靴搔癢。
節奏感其實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劇情的進度,也就是說每一章都多少新的事情發生了,而另一個通常被人忽略的內容,就是劇情的起伏程度。雖然說劇情的起伏通常不被成為節奏感,但是當我們提及節奏的時候,通常會不自覺的對將劇情的起伏也作為判斷的標準。
也就是說,一個故事,哪怕這一段發生的內容很少,比如是一個打BOSS的高潮情節,其實劇情的發展並不是很多,內容也就是打boss這一件事,但是給人的感覺卻通常是節奏很快,這就是因為這是屬於高潮,劇情的起伏程度大,從較低的音節直接沖用來指代第一個概念的,也就是說,當我們評論文章「節奏太快,看不明白」的時候,不是說劇情的起伏大導致不適,而是指在單位章節裡面發生的事情太多了。並且這種情況通常以為著有一些劇情被「快進」過去了,被壓縮了,於是讀起來就容易一頭霧水,尤其是現在讀小說精彩是一目十行,事件發展很快,一句話說完一的兩個節奏,其實不完全是一回事。沒有理解這一點,談節奏感什麼的,就只能說隔靴搔癢。
節奏感其實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劇情的進度,也就是說每一章都多少新的事情發生了,而另一個通常被人忽略的內容,就是劇情的起伏程度。雖然說劇情的起伏通常不被成為節奏感,但是當我們提及節奏的時候,通常會不自覺的對將劇情的起伏也作為判斷的標準。
也就是說,一個故事,哪怕這一段發生的內容很少,比如是一個打BOSS的高潮情節,其實劇情的發展並不是很多,內容也就是打boss這一件事,但是給人的感覺卻通常是節奏很快,這就是因為這是屬於高潮,劇情的起伏程度大,從較低的音節直接沖向最高音。
了解了這點,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的故事一直都是熱血的描寫,但是節奏感不強,那就是因為劇情一直處於快節奏,所以讀者很快就進入了一個疲勞狀態,就好像重金屬聽多了,難免有頭昏眼花的負面狀態,於是讀不下去。而這種情況通常很少用「節奏快」來形容,因為「節奏快」通常是
我覺得,節奏感這個東西,完全和敘述的內容有關係,當然也有故意拖慢的,雨果,巴爾扎克,川端康成都是一把好手。但是他們想表達的是小說之外的東西。雨果有《巴黎鳥瞰》這一章,川端有《古都》。好了回到正題,寫小說這個東西和唱歌沒什麼區別,我這裡慢一點,是為了後面快的時候你能體會到。我這裡低一點,是為了後面的高音更震撼。全看你最想表達的東西是什麼,節奏感完全要根據它來定。我個人覺得,純文學的敘述節奏感普遍一般,倒是通俗小說對節奏把握更好。歐·亨利,契科夫,這些短篇小說寫的好的都值得一看。
感覺其他幾位答主說得不夠透徹。
小說的敘事有兩種,一是場景,一是後續。
場景指的是故事時間相對較短,人物動作比較集中,描寫比較詳細,衝突比較尖銳,情節進展幅度較大的段落。主人公在場景的開始和結束之間往往經歷比較大的變化。拿《紅樓夢》來說,寶玉挨打,一次次的看戲、宴會都是場景。武俠小說、驚險小說、推理小說中,兩個高手的對決,偵探進入犯罪現場,都屬於場景。
而後續指的是連接場景之間的內容,故事時間跨度較長,矛盾衝突沒那麼尖銳,人物動作比較散漫的內容。通常故事時間的壓縮,故事地點的轉移,人物的心理描寫和分析以及一些抒情都放在後續中。
那麼,節奏指的就是場景和後續的交替頻率。節奏較快的小說,後續通常都很短。比如一部推理小說,可能上一個場景是說偵探在犯罪現場發現了兇案可能與十萬八千里之外的某人有關,緊接著下一個場景可能就是偵探和嫌疑人的直接對峙,至於中間偵探怎麼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心裡又是怎麼逐步判斷出嫌疑人的,往往一筆帶過。而節奏很慢的小說,例如《紅樓夢》,《尤利西斯》以及大多數十九世紀的經典文學作品,後續往往都很長,裡面大量的環境描寫、心理活動甚至哲學思考。而實際上,這些才是經典文學的精髓所在。
以上。節奏感是人對節奏的一種感覺。什麼是節奏?
音樂的節奏,凍次打次,凍次打次;
說話的節奏,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或者,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走路的節奏,一二一,一二一;
小說的節奏,也就是敘述的節奏,換言之,即情節發展的快慢。
小說的節奏感就是作家對情節發展快慢的把握。
先說線性結構的小說。
例如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小說按照線性的時間順序不急不慢的超前發展,小學,中學,大學,進入社會……到最後揭曉謎底,一環扣一環,情節就像秒鐘一樣,隨著你的閱讀速度一點點向前推進發展,沒有任何的節外生枝,沒有倒序,沒有大量的心理描寫,沒有大量的回憶獨白等等這樣的章節來中斷敘述,故事情節是連續的,中間沒有任何過長的停頓,差不多可以一口氣輕鬆讀完。
而像如知友提到的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在故事講了一個開頭之後,作者不講故事了,轉而細緻地描寫當時的整個巴黎——據說巴黎的下水道很著名,就是因為雨果對其有過描寫,當然不是在《巴黎聖母院》這本書里——像這樣的章節,跟故事情節沒有太多關係,想看就看,不想看可以直接跳過,不會影響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正因為這樣的章節跟故事情節關係不大,如果你去看,它就延遲了你對後面情節的了解,換句話說,在你看這些景物描寫的時候,情節在你心中是停滯的,就像你正以一米每秒的速度在走路,突然被一塊石頭拌了一跤,於是走路被迫停止,走路的節奏也消失了。
——題外話,這樣的閱讀感受在《紅樓夢》中不存在,曹雪芹在對賈府進行大規模景物描寫時,小說的故事仍在同時進行,而不像雨果另起篇章,只做純粹的景物描寫。
非線性結構的小說。
如《大師與瑪格麗特》,小說在開頭的兩三章里,詩人、文聯主席,還有魔鬼三個人,以及另一個場景里的耶穌和總督彼拉多進行著沒完沒了的交談,故事情節發展很慢,直到詩人見證了魔鬼預言文聯主席死去的事實,開始發瘋似的跑起來。小說的敘述、節奏也跟著開始跑起來,一個場景穿插一個場景,一個事件接著一個事件,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失蹤、驚訝、不可思議,這期間的敘述就像流水一樣,可以說越流越快,也可以說越流越寬。直到魔鬼安排大師與瑪格麗特見面,小說的敘述才放慢腳步,以勻速款款走向小說的結束。
再如《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小說是以人物為線索,一個人物就是一種敘述角度,作者站在人物的身後時而講述故事,時而寫兩篇哲學隨筆,時而發表一些議論。故事被作者的思考和議論搞得支離破碎,看這樣的書就像看一部充滿蒙太奇手法的電影。那麼這樣的小說有無節奏感?
我的回答是:有,但不明顯,或者根本感覺不到,尤其在看一遍的時候。不過等到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熟悉昆德拉慣用的伎倆之後,就會有一種見佛殺佛,見祖殺祖的感覺。他講故事,我就看故事;他寫隨筆,我就看隨筆;他思考,我就假裝跟著思考。
要說哪本小說節奏感很糟糕,我推薦《第二十二條軍規》。至於原因,我想看過的同學應該對那種痛苦的閱讀感受刻骨銘心。
快慢,強弱,高低,明暗的有規律的交替。
例:十年學藝,風霜酷暑一晃而過。(快)今日下山,身背長劍,每踏一步,腳下的雪咯吱作響,男主的鹿皮靴上並不沾雪,絲絲冒著熱氣,所過之處,腳印下的雪以化了大半,露出地下的枯黃的敗草、青白石板的石板來。(慢)
仇家的後背貼在楠木柱上,咽喉被男主劍尖頂住。男主只要手一抖,向前一寸,仇家便可以去極樂。(強)而男主並不動手,慢悠悠的用左手從懷裡掏出一個細瓷酒壺,咬掉木塞,悠悠然品起酒來。(弱)
說起節奏,我就想說些話。我對上面的人說的都很好,不過,我不同意啊。
有一段時間,我去寫東西的時候,別人一直都在和我談論小說的節奏感,你這個小說,就是看著不舒服,我看著不爽,但是,他們甚至也不能給我一個合適的建議。(我是n流的網路小寫手)
我想文章一般分為兩種節奏感,一種是文章整體的節奏感,一種是文章文字之間的節奏感。
現在,就比如,我現在塑造了一個人物,他是一個小混混,他的最基本需求是有一個老大。他和別人去打架,最後,得到了老大的認可,成了老大的馬仔.在當上馬仔之後,老大讓他去殺人,殺人,再去砍人,再去殺人。然後,遇見各種各樣的困難,各種敵人,一直殺人,砍人。你會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嗎?
我想,沒有任何人會覺得每天砍砍殺殺的故事有趣,一直去打怪,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升級,是獲得獎勵。如果,我們的故事變成這樣。
有一個小混混,沒有老大。有一天他和別人打架,把對方打殘了,得到了一個大混混的認可。給他小混混一個工作。小混混很高興,帶著自己的兄弟一起出去唱歌,甚至去還樂自己過去欠下的債務。之後,老大又有一個鍋需要找人背。這個咋辦呀。找到小混混,小混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運了一袋子的白粉。任務完成過後,老大爺沒有提這個事情。他在和自己一起混世的馬仔耳朵里得知老大讓他運的是一袋白粉。小混混心中萬分不爽。在之後,和混混頭子的對手B那邊,他知道自己老大得罪了人。小混混出生牛犢不怕虎,把自己的老大給解決掉了,自己做了老大,最終也有了一塊自己的地盤。
當一個故事一直都是在壓抑,或者被欺負的過程中,讀者的神經是高度緊張的,他們所期待的東西,是這次付出,所帶來的回報,和一次心情的放鬆。如果,你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卻沒有一個回報,沒有一個回的部分,人就會覺得故事十分的枯燥。
關於文位元組奏的部分,大家可以去用心研究,海明威關於文字的看法。
主要的方式,也十分的直白。在這裡,不要臉的再舉出一個例子
「父親,我就要和他結婚,不然我就不活了!」一個落落大方的少女站在門外,一臉惱怒的看著桌子上的男人。
「荒唐,我吳家可是這天地有名的大家,你整么可以和這個混小子混在一起。」他的手緊緊的握著一個青花瓷鏤空的茶杯,眼神怨毒的看著他的女兒。
「你要是不同意,那我就離家出走。」說著少女轉身就要離開庭院。周圍的家僕驚慌失措的看著要離開的少女,眼神詢問的看著椅子上的老爺。
老爺的眼睛盯著漸漸遠去的少女,手中的杯子,」晃「的一下跌落到了地上。他捂著自己的胸口,說到」罷了罷了,女大不中留啊。「
這是一種寫法,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寫法。
「父親,我就要和他結婚,不然我就不活了!」少女懊惱的看著自己的父親。
」你敢。「中年人盯著站在下方的少女,雙眼幾乎要噴出了火。「你要離開,就別再回來!」
」不回來就不回來。「少女頭也不回的走出了大門。
」彭「
中年人手中的水杯跌落到了地上,他看著漸漸遠去的女兒,喃喃的說到」罷了,罷了。女大不中留啊。「
引人入勝
大概就是循序漸進,寫小說要和實際生活高度契合,符合人性
自我感覺,和九淺一深一個道理。
故事情節,人物角色,劇情發展,還有讀者的心情
前戲和高潮交錯出現,才是真的爽。塞得很滿的感覺,恩。
我覺得小說的節奏其實有兩種
一種是「情節節奏」,一種是「文位元組奏」
「情節節奏」就是其情節「轉折的頻率」
比如
每1萬字一次轉折,這節奏就有點慢了,就不好看
每1千字一次轉折,這節奏就很快了,就稱得上精彩
其實情節的節奏不止小說有,電影,電視劇也一樣有
一般而言,電影的情節節奏就比電視劇快
因為電影要在100分鐘左右講一個完整的故事,劇情的轉折更豐富
「文位元組奏」就是純表達方面的啦
一般而言,多用短句,少用長句,少用形容詞副詞,省略觀眾可以自行腦補的細節,
文位元組奏就會比較快
即給人感覺簡潔明了,不拖泥帶水
外國作家中,海明威則是典範
一定要舉例的話,
個人覺得《悟空傳》無論是「情節節奏」還是「文位元組奏」都是比較快的
推薦閱讀:
※寫小說如何將異性的生活習性描述地更加真實?
※怎麼理解福樓拜說的「要使一個事物變得有趣只需長久地凝視它」?
※怎樣寫好勵志小說?
※白鹿原為什麼要夾雜那麼多性描寫?
※顏文字能運用到寫小說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