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德裕?
「贊曰:公之智決,利若青萍。破虜誅叛,摧枯建瓴。功成北闕,骨葬南溟。」
李遇武宗,獨立不懼,經制四方,有相之功,雖奸黨營陷,而義不朽矣。——范仲淹
咦 被感謝了啊 那就認真回答一發 等有空的時候碼字 最近忙著趕其他租子
————分割線————
軍事
841年 穩固邊境
回紇嗢沒斯率部來降,韋仲平等人貪求邊功,欲聯合其他部落趁勢出擊,李德裕竭力反對,認為應以安撫為重,朝廷採納李德裕建議,賜給嗢沒斯部糧食二萬斛。
842年 征討回紇
回紇烏介可汗侵擾唐朝邊境,進犯大同、雲南,李德裕一人制定作戰方略,徵調六鎮兵力,奇襲烏介可汗,劉沔、石雄等人在殺胡山大破回紇軍,救回憲宗之女太和公主。(太和公主回朝不久後病逝,自此之後唐朝未再與回紇和親)
許渾有詩云:毳幕承秋極斷蓬,飄颻一劍黑山空。匈奴北走荒秦壘,貴主西還盛漢宮。
843年 指揮平定河東動亂、澤潞之叛
昭義節度使劉從諫病逝,其侄劉稹欲效仿河朔三鎮,要求襲任節度使。李德裕反對其襲任節度使,孤立澤潞鎮,同時又徵調成德、魏博、河東等藩鎮兵馬,指揮平定劉稹叛亂。
《舊唐書》云:時宰相李德裕用事,素惡從諫之奸回,奏請劉稹護喪歸洛,以聽朝旨。稹竟叛。德裕用中丞李回奉使河朔,說令三鎮加兵討稹;乃削奪稹官,命徐許滑孟魏鎮幽並八鎮之師,四面進攻。四年,郭誼斬稹,傳首京師。
李德裕用兵五年,平內憂外患,皆獨自決斷。
史學家范祖禹贊曰:自唐失之河朔,或討伐之,或姑息之,不聞有文告之命,戒勅之辭也。是也兵加而不服,恩厚而愈驕。李德裕以一相而制御三鎮,如運之掌,使武宗享國長久,天下豈有不平者乎。
————分割線————
說起來 現在流行的中國象棋還是李德裕改造的
已未,崖州司戶李德裕,卒。——《資治通鑒》
讀到這句時,感慨萬千。
從來沒有哪個司戶過世,會記在通鑒上。
李相雖然一貶再貶,貶到崖州司戶。卻不是普通不入品級的芝麻小官。
經制四方,勛業卓卓。
海島萬里,英雄雖死,但不會凋零。天縱英才!天縱英才!天縱英才!
李德裕是積攢了李氏相門三代精華出來的人中龍鳳,可惜意氣太重,沒有完全施展抱負。
出身世家,其父李吉甫原本就是元和年良相,家學非常。從政經歷中先後外放浙西、西川和淮南,地方工作經驗十分豐富,歷練很紮實。後來入相,精於籌劃,算無遺策,可謂盡心竭力。如果武宗在位長久一點,也許能更加打開一些局面。
但也是因為出身世家,且經歷過紛亂的朋黨之爭,使其有些意氣用事,權欲較重,精於細處卻過於執著,直接導致武宗去世後倒台之速。
其實按照晚唐的局面,就算給李德裕二十年也於事無補。但李德裕既有宰相之心,亦有宰相之能,不論出鎮還是入相都能用心職事,獨為己任,這種心性讓我尤其折服!
可惜武宗享國短,可惜德裕未慮建儲,可惜宣宗不喜歡。
德裕運籌方鎮如臂指,打下身後宣宗中興的基礎,實在是中晚唐不多的一點亮色。
斯人功過前面的回答都說了。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李德裕自己寫清晨去中書的一句詩,「皎月映高梧」。一句之間便是宰相世家顏色。
袁枚《隨園食單》里把李德裕張居正這類人比食材(舌尖上的名臣?),說他們只適合獨食,不適合加蘿蔔白菜亂燉哪!這樣的人,要專用才能盡其才,可見李德裕是個專斷獨行的人物。
但他在中晚唐那段歷史中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亮色,上面有答主把他的功業已說的很清楚不再贅述。
中晚唐的歷史比較頹敗,整個精英階層集體墮落,但再晦暗的歷史階段里,也有閃閃發光的人物不是?比如比李德裕早點的裴度,武元衡(風雅又冷酷鐵血的人設真的很言情!),還有一個很聰明很有魄力的帝王李純。
不過,黨爭對於帝國來說尤其是日薄西山的帝國,簡直就是自取滅亡了,雖然李純很懂帝王心術很懂如何維持平衡,但人家是傲嬌任性主要看氣質的孩紙!so,他死了,人亡政息,李德裕下場很凄慘,但不正符合我們對力挽狂瀾能臣得悲劇審美么?破碎的下場和曾經牛逼的功業……
李泌,李德裕生不逢時,治才不在房杜,姚宋之下,可惜是選擇了困難模式。
一不小心看成李德勝了。。。
李德裕和牛僧孺在大家視野里始終是對立的存在,絕壁一對好基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扯遠了,文治武功已經有人貼出來了,不說了,專業領域非唐史,從文學領域說來,他和牛僧孺是兩種代表把,一個是世家子弟高富帥有脾氣有抱負一顆紅心為國家,一個是屌絲逆襲宦海沉浮有能力或許會損失原則,《周秦行跡》萌萌噠,可見李德裕的門人也沒好到哪去,黨同伐異,難免。新舊唐書評價都很高,個人感覺,李的性格若是得天時地利,或許是曹孟德霍光之類也未可知,終老邊陲悔恨無限,時也命也。不過說句題外話,宋代科舉大勝以後,到是真真切切消滅士族了,結果變法中那些小人嘴臉真是讓人恨得咬牙切齒。。。。滾出惡補新舊唐書和男神陳寅恪去鳥。
知其不可而為之
內平澤璐,外鎮回鶻,主張納土蕃降軍,削宦權,提升朝廷威望,反僧佛,精簡冗官。
最近在看《劍橋隋唐史》,印象最深的是李德裕指揮的對北方回鶻戰爭,集大權於一身,總體把握戰爭的方向和戰略決策,但把戰役的具體指揮完全交給前線將領,贏得了戰爭的全面勝利,回鶻再也沒有對唐朝造成過威脅。
李德裕喜歡各種奇異的花草,他的後花園稱得上萬國百草園。每當宰相李德裕要做決定的時候,他會召集各部官員詳細詢問他們的意見,然後退到自己的後花園,在他自己的百草園中做出決定。
可惜武宗像大多數唐朝皇帝一樣喜歡服用丹藥,最後不到40就把自己給葯死了。誰都想不到慕宗會繼位,李德裕這樣的傳統貴族官員不可能被當了30多年「寓公」的慕宗群接受,沒辦法退出了歷史舞台。
有時候會想如果再給李德裕十年的時間能不能恢復到憲宗對全國的控制程度,甚至再進一步。
八世紀後期,唐德宗時,回鶻(回紇)再次開始稱臣於唐朝。
李德裕時期對回鶻之戰,
九世紀中期,黠戛斯擊破回鶻汗國,回鶻部分西遷,部分南遷。南遷的回鶻不僅在數量上遠多於西遷的回鶻,而且在貴族方面,南遷的回鶻里有特勤十一人、內外宰相八人、將軍八人、尚書兩人、可汗姊、回鶻公主等貴族,此外還有烏介特勤立為可汗,而西遷回鶻里僅有相一人、特勤一人。
南遷的回鶻與唐朝發生衝突,唐朝張仲武、劉沔、石雄等數次擊敗南遷的回鶻,殺獲十幾萬回鶻人,還俘獲了大量回鶻侯王貴族。
《舊唐書》:
「時回鶻有將勒那頡啜擁赤心宰相一族七千帳,東逼漁陽。仲武遣其弟仲至與裨將游奉寰、王如清等,率銳兵三萬人大破之。前後收其侯王貴族千餘人,降三萬人,獲牛馬、橐駝、旗纛、罽幕不可勝計。」
「幽州節度使張仲武遣弟仲至率兵大破那頡之眾,全收七千帳,殺戮收擒老小近九萬人。」
「烏介諸部猶稱十萬眾……河東劉沔率兵奄至烏介營,烏介驚走東北約四百里外……烏介部眾至大中元年詣幽州降,留者漂流餓凍,眾十萬,所存止三千已下。」
「雄乃鑿城為十餘穴,引兵夜出,直攻可汗牙帳。……斬首萬級,降其部落二萬餘人。」
「回鶻特勒龐俱遮、阿敦寧二部,回鶻公主密羯可敦一部,外相諸洛固阿跌一部,及牙帳大將曹磨你等七部,共三萬眾,相次降於幽州,詔配諸道。有特勒霢沒斯、阿歷支、習勿啜三部,回鶻相愛耶勿弘順、回鶻尚書呂衡等諸部降振武。」
……
煮酒有連載《最後的貴族李德裕》那文筆真是好的沒話說
不過偏向也很明顯,在黨爭中一邊倒地貶低牛僧孺
比如李德裕當四川節度使的時候,吐蕃那邊有人投誠,李德裕決定有拿不拿豬頭三,朝廷的牛僧孺覺得不好,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也很難說一定是兩個人一定要作對,你要往左我偏往右,但是那本書就完全怪牛僧孺。
還有李德裕寫的書是什麼殺牛僧孺什麼,牛僧孺寫的書不過是像聊齋 搜神記一樣的神怪故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祖逖?
※最近看琅琊論壇的這帖子,我產生一個疑問,劉備當初發行直百貨幣是否就是為了掠奪平民百姓的財產?
※如果你向秦始皇豎中指,他會有什麼反應?
※衛國不是被魏國滅了嗎,為什麼有人說秦始皇沒有一統天下?
※如何評價電視劇《康熙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