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醫生現在這麼忙為什麼不多招些人呢?

看答案大致明白了 資源還是不均勻 小醫院沒人去…


近幾年來,醫生很忙、很辛苦、過度勞累甚至累死的報道,屢見於媒體。為什麼中國醫生會如此勞累呢?


第一,「單位人」身份約束了醫生的流動。


中國公立醫院一家獨大,而且目前的人事制度下公立醫院通過編製把醫生圈養成「單位人」,以至於醫生很難流動,即使知道會累死也沒有多少辦法。


第二,中國特色的職稱制度。


為了牽制每一個醫生而形成的當今職稱制度,把職稱與各種利益捆綁一起,讓醫生白天忙臨床,晚上和節假日在家還得忙著造論文和編課題,而且不幹不行,除非改行不想混了。

第三,中國優質醫生不多。


從宏觀來說,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13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生2.04人,已經超過全球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按理說中國醫生數量已經不算少了,但是由於優質醫生不多,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大型醫院,結果人們都集中到大型醫院看病,大型醫院天天爆棚,這裡的優質醫生日日辛苦。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基層小醫院門廳羅雀。因此,並不是所有中國醫生都很勞累。


第四,醫生成為了公立醫院的機械勞動力。


眾所周知,公立醫院年年擴張,病人不多增多,與此同時雖然醫務人員的數量也在增加,但其增加的比例卻遠遠落後於病人和病床的增加比例。有些網文或網友認為現在公立醫院招人難,或者招不到合格或滿意的醫生。如果說小醫院招不到人還可以理解,但不斷擴張的大型醫院還說招不到人就根本不是事實了。要知道,每年有多少醫科畢業生在拚命地往大型醫院擠。其真實的原因是,公立醫院基本上靠自己養活和自我發展,不得不以經濟效益為核心,嚴格甚至過分控制人力成本,同時上級行政部門嚴格控制醫院人員編製指標。中國的公立醫院在經濟上早已是公立的民營醫院。結果,公立醫院特別大型醫院事實上已經把醫生當成了賺錢的機器,勞動的牲口,工作量上不斷加碼,以一當十。


第五,違背人性化的管理。


醫生過度勞累或疲勞,不僅對醫生本人害處匪淺,對病人也是危害極大的,因為醫生的疲勞顯著增加對病人的誤診誤治和手術併發症的醫療過失風險。歐美等國早就有明文禁止醫生的過度勞累和疲勞工作。反觀我國,不但不禁止,反而大張旗鼓地表揚和獎勵醫生疲勞工作,衛生行政部門也不嚴加管制,違背了基本的職業和道德標準。在經濟效益面前,人性化管理淪落為漂亮的口號。


醫生在外國是非常受人尊敬而富有的角色,而在中國只能農民工一樣勞累才能獲得比較高的收入。面對越來越多關於醫生過度勞累和累死的事例和報道,筆者只能說:體制牢籠里的醫生,請你少受一些誘惑,珍惜自己,你的健康和生命關係到你家人的幸福和病人的安危。且行且珍重!


這樣的大環境下,還有多少人敢報醫學專業啊。反正我老媽在的醫院,不少水平過硬的都出去了,去德美日的最多,在國內累得要死也就罷了,還要擔心生命安全,還得挨罵,自己掏腰包墊了費用患者跑掉還被嘲笑,你說連學醫帶實習苦熬十好幾年圖什麼?
再說護士,前兩年出過一次護工和患者發生矛盾,最後市裡下文,幾個公立醫院不得聘用護工,原本護工的工作全都交給護士。本來男護士就寥寥無幾,一群小護士跑去搬東西回來打針手都抖,還多僱人呢,能留住現在在職的就已經燒高香了。
再轉個昨天剛看到的。

不說那些高大上的「體制」、「愛國」,我想每個人都有資格替自己做選擇,別人再怎麼跳著腳「譴責」,只能讓離開的人慶幸做出正確的選擇,讓沒離開的人堅定離開的決心。


我們是設計單位,一個普通高級工程師,我在給業主報工時費用的時候是4000元RMB/天/每項目。意思是說,我們一個高工這樣的技術人員為你們業主服務,給予諮詢意見和解決方案的時候,一個項目,一天的費用是4000元。(不代表收入,僅代表價值)
這樣的一個高工,只要本科畢業11年左右,不用背很多很多書,只要慢慢的參與項目就可以了。
高工工作很忙,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面對圖紙等技術問題,和人接觸沒有那麼多,而且99.999%的概率下,不會挨揍,生命不會因為暴力而受到威脅。社會地位也不算太差,口碑也不會太低,也不會因為職業因素影響相親的效果。

而一個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因其服務一天的收費有4000嗎?讀了N年的醫科,從實習醫生到住院醫生一步步走到主任醫師,最後體現在經濟上的價值,只有幾塊錢,十幾塊錢。少TMD提收紅包什麼的灰色收入,這些收入是市場給予的公允價格,不應該灰色的。
而且,每天要面對那麼多人,在媒體的神助攻下,幾乎每個患者都是以階級敵人的態度來面對醫生做出的每個決定。這種有罪推定的工作氛圍,感覺應該很刺激的。
另外,醫生還要無抵抗的面對各種暴力襲擊,被罵已經是屬於很溫柔的了,生命常常受到威脅。
而小醫院呢,費用是差不多的,那患者肯定都去大醫院了啊。頭等艙只比經濟艙貴5塊錢,誰還TMD做經濟艙啊。

如果說,現在有這麼一份工作,職業培訓時間長,十幾年到幾十年不等,平均收入低,晉陞空間小,工作時間超長,工作時間無規律,工作時常要受到暴力襲擊。你會去做嗎?腦子有病吧。但如果換成醫生的話,這樣的工作就瞬間轉化成一份聖潔的工作,全社會的要求是你們是白衣天使,要有醫德,我可以沒錢,但你們要給我治病,我可以打你,但你不能還手,你收入低,是你不會收紅包,你收了紅包,我就舉報你。

等現在這些40歲左右的牛X醫生,主刀醫生退休後,正好是我們80後醫療需求大增的時候。那個時候,應該已經沒有什麼合適的醫生了吧,牛X的要麼在國外,要麼窮死了,要麼被打死了。
現在媒體對醫生醫院如此趕盡殺絕,給政府的神助攻,最後是由我們來買單的。
前些日子兒科醫生降級錄取的情況,以後應該會普遍起來的。
實在是不敢想像,我們下一代面臨的醫療現實。
保護醫生,才是保護患者,保護現在的醫生,才是保護我們以後的醫療環境。

另外問一句,為什麼打傷打殘醫生,從來就沒見過被刑拘的報道呢?


數個微信公眾號未經允許就轉載我的答案,屁都不放一個,也不註明出處。
不要臉。我一個個舉報。


-------------------------------------------------
以下為原文。

1、願意學醫的人越來越少。

去年夏天,我和我們大學招生辦的老師去招生。
電子、電信、光電,各大工科攤位前門庭若市。
我們攤位寥寥無幾。
其實我們學校八年制是華中地區所有學校里分數線最高的專業(當年情況而言)。

我記得有個孩子路過同濟門口的時候說,爸爸媽媽,我還是想當醫生。
他爸說,還是算了吧,現在當醫生太危險了。我們希望你平平安安的。

我聽了很贊同。

如果他們知道了我的收入,估計會恨不得拆了我們攤子。

有人說現在醫學院分數線仍然很高,這和我說沒人願意學醫是矛盾的。
事實上,最近醫學院專業的分數已經在下降了。
一個金字塔最先受影響的當然不會是塔尖,所以說北協中山華西同濟湘雅的分數沒降,意義不大。


2、學醫路程艱辛,大醫院招人門檻高。

鄙人雖然不才,所在的醫院沒博士文憑也基本就再見了。除了一些醫技科室。
還要看第一學歷,本科也要是全國那一二十多所醫學院畢業的。
這一點幾乎卡死了所有本科二本、三本醫學院校畢業,通過努力考取了本院研究生的同胞們。

但是你們不必憂傷,這其實是懸崖勒馬。


學醫路途艱辛。
讀大學時候,常年一天八節英文專業課,晚上自習到教學樓關門。
月經考。
學校還拿淘汰制什麼的嚇唬人。

有兩個同學讀了一半受不了了,轉去了別的專業。
現在做生意混得人模人樣,有房有車有老婆。


3、優秀醫學人才流失嚴重。

大多數年輕醫生工作強度高,時間長,全年無休,沒有周末節假日。
說我工作不忙竟然還有時間寫知乎的。。我吃手術餐蹲馬桶的時候看看手機都不行嗎。

收入低,鄙人每周工作70小時,月收四位數。
過幾年工資多點。但除以工作時間,單位時間的工資仍然沒法看。
這種情況在大三甲醫院往往要等到副高了才會改善。
不要老拿骨科心內主任說事,一個醫院也沒幾個骨科心內主任。

現在的時代,講的是效率和性價比。
別人一周工作40小時賺4000,你一周工作70小時賺6000,誰更廉價,一目了然。

收入方面只能說信不信由各位。
確實,我也認識一年賺七位數的大主任、大教授、大老闆。
各位有認識的七大姑八大姨當醫生,說他們多麼有錢,我不盲信、也不否認。
有錢的醫生當然有,但是比例很低很低。

總之呢,鄙人所在醫院的年輕醫生都就這麼點了。

其次,工作環境差。
這裡說的不是醫院的樓修得破,值班室漏風鑽老鼠。
而是醫患環境(媒體,你要負責)。

往輕了說,病人意見多難伺候;往重了說,碰到醫鬧生命安全都沒保障。
看你怎麼想、怎麼看。

醫生的培養周期長。
大醫院的小醫生動手機會少,成長慢。特別是精細手術科室。
一輩子熬不出頭的人不在少數。

大教授是有錢,但畢竟少。
想在好醫院混到那一天,先熬過十幾二十年鼻青臉腫、不分白天黑夜的生活再說。


blablabla,不繼續寫心靈砒霜了。

以上都是心平氣和的客觀描述。
覺得我戾氣重、甚至是在抱怨的同志可以關網頁了。
想教育我「哪個行業不累」的同志,也可以關網頁了。
我的認知水平沒有差到那一步,不需要常識科普。

對於某些上帝視角的朋友,我還是只有那一個問題:你們的鍵盤是什麼牌子的。

接上。不管怎麼說,這些原因都導致很多年輕醫生、高端醫學人才負能量累積。
很多人想走但還是留下來。
因為捨不得學了這麼多年的專業,覺得太可惜,青春餵了狗。
抑或是不夠勇敢,被家庭等等因素所束縛,下不了決心跨出這一步。
不過偷偷地說,我知道不少人是賊心不死的。
噓。


我的同學朋友們轉行時候的那喜悅勁兒,發朋友圈微博配的文字都是「終於掙脫了醫生行業」之類的話。當然,要屏蔽掉老闆們。這種感覺不當醫生的人很難懂。


一個真實case:
一朋友前年跳槽去上海做consulting,今年買了輛沃爾沃。雖然也算不上豪車。
但擱幾年前他吃頓海底撈、買件MUJI都心疼半天。差別明顯。


當然,這只是個例。
跳槽了混得不好、混不下去後悔的當然也有。

不過鄙人竊以為這種人就算留在醫院,也成不了什麼大事。
走到哪說白了都是靠能力吃飯的。

Summarize一下。
醫生基本是鐵飯碗,後期職業。
前期被壓成狗,生活不能自理。
紅包什麼大概的是下級小醫院的東西,我從來沒見過。大醫院現在管得嚴。

前期投入巨大,收入回報不成正比;
若40歲以後能修成正果,收入確實還是很可觀的。

當然,一輩子都會非常忙,都在不斷地學習。
同時,也只能是個中產階級。
真的想靠當醫生髮財,只能去夢裡懸壺濟世了。

一句話總結:

願意一輩子吃苦;
有足夠覺悟和追求;
身體扛得住、膀胱和腸胃夠強大,腰椎、頸椎夠好,不怕靜脈曲張;
來了鬧事的跑得夠快;
且家裡經濟條件允許、對此真心感興趣的。
可以試一試學醫。

畢業急著出來賺錢,熬不了夜、耐不住寂寞、看不進去英文文獻專著,覺悟不夠高的,不能把委屈大口吞下肚的,我覺得就算了吧。

For your good. Really.


不要招人,我們提高勞動生產率,讓現有的人手做更多的工作。

@Orz輝 老師的圖表說明,近年來我國醫務人員的增長速度低於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衛計委的統計數據也說明每一位醫生都接診了更多的病人,工作強度提高了。當然, @Orz輝 老師認為,醫生的稀缺自然導致醫療價格的提高,同時隨著收入和人均壽命的增加,醫療支出也在增加,因此醫生的缺口不斷被放大。

Orz輝:醫患關係是如何從大眾普遍尊敬醫生變成現在的仇視醫生的?這其中哪些原因是主導作用?

平均住院日下降,意味著相同的資源可以服務更多的患者。現在我國三級醫院的人均住院日是10天。「多快好省,力爭上遊,確保我國三級甲等醫院『十三五』末期平均住院天數降至8天!」嗯,大家還可以注意表格上的死亡率,五六十年代醫院住院病人的死亡率為5%,八十年代中後期飛速的從百分之四降至百分之二,現在大概在百分之一左右。國家提出三級醫院住院病人死亡率不得超過0.8%。

醫學進步讓手術耗時縮短了,三十年前一張手術台一天可能只能完成一台手術,現在往往要完成兩三台手術。醫學進步同樣縮短了病人的住院時間,外科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數從60年代的三十餘天、80年代的二十餘天縮短至現在的不足二十天。採取「大病(手術)在大醫院、康復回社區(小醫院)」的分級診療安排,技術領先的北醫三院的脊柱手術病人和上海肺科醫院的肺癌根治術病人僅需住院一周左右。開放床位1200張的上海華山醫院,其神經外科儘管在醫院本部僅有幾個病區,但是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集團通過各個關聯醫院開設了600張床位,多數病人要在華山醫院本部實施手術。以上都導致手術在大醫院高度集中,在技術水平頂尖的知名手術中心,由於大量病人慕名而來,常規手術排期很滿,醫生在晚上十點鐘上台實施擇期手術是常態,醫務人員勞動強度很大。更少的人手能做更多的活,為什麼要多招?

我國傑出建築設計師戴復東院士在196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闡述了如何看待醫療機構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首先是有經驗的老專家稀缺,培養一個能獨當一面的醫生太漫長了,工資又低,吸引不到人才。
然後其實2甲以下的醫院都沒那麼忙,可惜病人不信任,國人普遍心態是一般的小病絕對不去醫院,等病的不能不去了,直接上三甲。
——————————
兩周前我岳母大人剛在2甲醫院做完頸椎手術,門診當天直接入院,開始術前準備,然後約專家會診,一周後手術,再一周出院回家了。
同樣的流程,因為是擇期手術,換做3甲醫院,至少先排1個多月的隊才能住院。
——————————
小醫院有病人,大醫院才能不那麼忙,我們的大醫院和基層醫院之間分工太不合理,才弄成現在這種大醫院擠破頭、小醫院沒人來的尷尬局面。


出門診時遇到無數次這樣的患者:我不看病 我就諮詢下.
諮詢就是看病啊 讓去挂號還不情願甚至惱羞成怒.
兩塊錢的號都不願意掛,錢雖不多,而且也到不了我手裡,但是這是對醫生工作的尊重,去動物園看猴子還要十塊錢呢,怎麼我十數年苦讀和見習實習加各種加班 論文,拋棄家庭還比不上一隻猴子?
所以……


每年大批規培實習進修研究生等廉價勞動力在那,熱門的三甲才不會犯傻去招那麼多人。醫院科室在報招人計劃的時候目標是能滿足運行就行,反正忙的時候多加班就是,勞動法又管不到醫院,加班又不用付加班費,哦,錯了,不是加班,是在上班時間手頭的工作沒有完成,為了病人著想那必須加班加點了。每年醫生那麼多猝死的不是沒有原因的,江浙滬包郵地區大型三甲醫院素來都有年輕醫生墳墓之稱,那絕對不是吹牛逼。
相反低級別的小醫院開高價都沒人去,當然也有招生信息傳播有限有關係,但是大多數醫學生心裡別不過這道彎也是不假,一心像飛蛾撲火一樣撲向三甲大熔爐,焚燒自己供給醫院上層結構飛黃騰達。
每一個將軍都是踩著別人的屍骨爬上來的。


醫者無價,無價無市。


沒錢拿什麼招人,情懷還是菜刀?


突然被好多醫療行業內的哥哥姐姐們關注受寵若驚。
我的母親就是位醫生,準確的說是消化內科的副主任醫師(非行政職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完全出於義憤。
很多齷齪的事情不合適說,記憶深刻的有一件事:我媽看完某醫鬧事件後講,要是能掙良心錢,誰樂意拿灰色收入。
很多醫生活得很不開心,不是有錢拿就會開心的。作為高級知識分子,醫生完全有權利要求更高的社會地位。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有良知有底線的,然而現實逼迫他們妥協。
~~~~~~~~~~~~~~~~~~~~~~~~~~~~~
好像沒幾個答到點子上的。
醫院作為事業單位,正式編製是有限的。要擴張編製是要錢的。
然而醫院要自負盈虧,你說他樂意多招人嗎?
且不說現在醫院裡有多少臨時工,就是把臨時工算上也沒多少人,因為國家不負擔,然而還不許醫院賺錢。
至於北京上海幾家大醫院,那是因為全國人民都想去哪兒看病,然而醫院再大也是有限的。


考上醫科大學,一般學習五年,本科畢業,到醫院第一年算實習期,工資1000元多,快一年時正式轉正,拿正常工資。開始拿獎金,報考執業醫,拿到證後聘為初職(住院醫師),再過整四年,報考中級(主治醫師),各地情況不一樣,一般從開始報名到聘為主治醫師也得2-3年,工資再加133-160多元,你再寫論文(國家級發兩篇),有科研成果,再過五年,報考副高,花兩2-3萬元,再找點關係聘為副高,工資再加400-500元,。。。。唉,這個時候你就已經40歲過了。各地情況不一樣,基層縣醫院升職稱更難。


三甲醫院忙。
二甲不忙。
社區就是清閑。
其實主要是三甲醫院收費和社區沒有很大的差別。
設想如果三甲收費是社區的十倍。
人民肯定會把小病轉向社區。
國家醫改的目標是讓人民盡量先在社區就醫。
我看啊,如果不拉開收費標準,這個目標很難實現。
很簡單啊,既然花類似的錢,我為啥不去三甲找個水平更好的醫生呢?!


我前幾天還在跟朋友說這件事,我說我非常想當醫生,想去救治想去幫助,可是我不想哪天就被不明不白的砍死了。
這不是因噎廢食。
更可怕的不是這個,而是你死了也沒人在意,甚至認為你該死。
不說網易騰訊,就單說知乎一些醫患關係問題下的回答評論。
總有人覺得,你選擇了當醫生,你念過了希波克拉底誓言,你就該死。
即使這只是佔百分之一的少數,可是如果醫生每天接診數百病人,總會遇見一兩個,這就是真真切切懸在頭頂的劍。

連我這種一心只為治病救人的「情懷」而學醫的人現在都在猶豫要不要在臨床這條路上走下去,其他的可想而知。


因為老百姓要的是不食人間煙火不休不眠而且不用檢查不用溝通隨叫隨到、治療效果立竿見影而且為患者承擔一切風險偶爾還要承擔醫藥費... 的 醫德高尚 的 醫生。然而那樣的醫生並不存在。現在我們都是靠情懷上班。


規培生 研究生 實習生才不是免費勞動力呢 人家實習規培還要給醫院交錢的好伐(? ??_??)?


1.有經驗的老專家在哪裡都是寶貝,不開點高薪,給個位置什麼的一般都很難過來,並且公立醫院屬於事業單位,人事調動有的還要公開招聘考試,去人社部門辦一大堆手續,過來了還沒有處方權,非常麻煩。

2.剛畢業的醫學生經驗不足,培養周期漫長,以前要等一年讓應屆生考過執醫,現在至少三年規培才能上崗,否則連夜班都不能值。。。

3.非專業人員不知你敢不敢要,我是不敢的。


我家那個地方,三甲醫院,挂號費最便宜是4塊,貴的也有,一般不超過30塊,加上藥費,平日小病的話,總共100或者七八十就差不多了。轉角拐進一個小巷有個修電腦的小店,裝個系統最低30,小白遇上js,笑嘻嘻的收70塊也不奇怪…


我猜,大概是手術室的盒飯不夠分了吧…


誰說沒多招人的!

兒科和急診沒人干,不降分錄取了嗎!

你乎一幫何不食肉糜的小資產階級,要知道矛頭該對準哪兒,別給人當槍使,然後給賣了,還傻乎乎給人數錢

醫生日子難過,醫患關係緊張,這些都是事實。

但這是誰造成的!


推薦閱讀:

朋友父親喉癌已經拖很久沒有檢查,但是醫院醫生因為年假,拖著非要等年後才給做手術。北京醫院。怎麼辦?
有哪些醫學常識是醫生非常希望患者能夠了解的?
為什麼有的病人手術前要給醫生送紅包?
為什麼現在一些大醫院的某些年輕醫生的工作態度較差?
如何看待「女生有沒有真正的修養,在生孩子這個時候最能體現」這種言論?

TAG:教育 | 醫療 | 醫生 | 醫患關係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