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攀岩,滑翔,跳傘愛好者為什麼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玩耍,這樣玩耍的意義比生命本身的價值都要大么?


我以為生命本來也沒什麼意義和價值。


我不覺得你說的這幾種裡面那一個危險


無意冒犯,作為擁有跳傘資格證的跳傘愛好者,我能看到你今生都無法看到的景象,能感受到你今生都無法感受的自由感,能體會到你今生都無法體會的自由落體中和傘下的平靜。最重要的一點,人生的終極意義我認為就是活得快樂,而我很快樂。題主可能不理解所謂極限運動的意義,但題主也必定有一些自己喜歡但別人無法理解的愛好,這就是不同人的興趣所在,相同點就是,我們都在讓自己的人生變的更快樂,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吧


很多東西,你必須肉身到哪才能感受的到

狂風,聽我號令!


第一.賺錢,要對周圍的親人,朋友盡到該盡的責任,別人有難處的時候你能夠有能力幫到
第二.玩,學任何自己想學的,玩任何自己想玩的,要有那種瘋狂的熱愛和痴迷,對自己的才華負責

極限運動不僅是體育中的極限運動,還包括智力的極限運動和念力的極限運動。而且那些從事體育極限運動的人也並不是在使用蠻力,都是有律可循,有科學規律的。那些打破傳統社交網站思路創造新的社交媒體的人,那些將自己關在單獨的房子里半年不出去的行為藝術家,那些挑戰更快速度還原魔方的人,那些些挑戰記憶力的人。。。。都是從事極限運動的人,基於知識、智慧和勇氣,敢於超越、挑戰和創新的人所做的那些事情都能被稱作是極限運動
練習極限運動,技術上的提升還是次要的,這些極限運動能培養我們面對困難的意志力和對生活的熱情。——這些思想和經驗,不是讀幾本書就能學到了,需要你親身去體味其中的苦與痛,經受身體與精神的摧殘才能做出一個動作,做出一個動作能得到什麼,可能什麼也得不到,甚至會失去生命,但這種做成之後的成就感就是生命的最高體現,那是對自我價值的最高認同
不斷的超越自己,這種超越不會影響別人的生活,哪怕自己會有潛在的受傷,這就是極限運動。

你活的這麼累,神仙也救不了你


我吃飯還塞牙,那還吃個屁。沒意義,反正最終都會化為塵埃。


最近聽到的一句歌詞:
everything that kills me makes me feel alive. ---Counting Stars

生命本身的價值是什麼?無非就是感受和思考。
攀岩,滑翔,跳傘這些運動,都能提供平時絕對體會不到的刺激的體驗,而刺激一般都與危險相連,距離危險很近時的感覺,一般人都會描述為刺激。
你在老師抄黑板的時候吃零食,感覺刺不刺激?明明也很危險,抓到了就得叫家長呢。但是你在學校大會上吃零食,刺激度會不會下降?
當然,如果你經常這麼做,危險度不變,刺激度就會慢慢下降。而這些愛好者,如果不是專業的,也只是想得到一種體驗罷了,不過這個體驗在於過程。但是你活這麼一輩子,難道是為了在葬禮上宣讀你輝煌的事迹?你說「玩耍」,好像你生活不是在追求樂趣一樣。但是你這麼幸苦工作,難道不是為了什麼?他們玩這些危險的玩意,你無法理解,但是不要把玩樂的價值貶低。
但是為什麼他們不整點安全點的運動呢?其實他們的運動,看起來危險,但其實都是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的,只是這些保障不能讓這個行為本身對人來說變的和走路一樣安全,人腦是比較2的。而且對這些人來說,普通的事對他們來說有些無聊,自身又無必要的事情,就去追求更高刺激咯。
極低保障的危險行為,我試過,在一棟高樓的玻璃屋頂和邊欄中間的一條金屬小路行走,旁邊是透明的下面就是底的鋼化玻璃,就像安全設施一樣看起來靠不住但其實蠻有用,邊欄上面只有一排極細的不知道能不能撐住的小金屬護欄,可以說就是自己能做的保護。我在那條金屬小道上,什麼感覺呢?
人生沒有了未來和過去,是活是死就看現在。可以說是直接面對這個世界,你是裸體的,無憑無依,全看自己。我的身子在不停的發抖,每一步踏的極慢,汗不停的流,實際感受無法描述,這就是這些危險行為的特點:你不做,就無法體驗到那感覺。就像考試作弊時被發現邊緣時的感覺,再一直延長。我爬了兩邊高台,拿手機拍照的時候,一張不抖動的照片要拍半分鐘。

下來後什麼感受呢?活著真好啊,哈哈哈。然而還是想去再玩一遍。我為什麼做呢?就是無聊。


風險是有的,但同時風險是可控的。

以攀岩為例,絕大多數攀岩者所接觸的人工岩壁以及天然岩壁的成熟線路,使用與環境及活動相適應的裝備,在規範的活動準則下,其攀登風險是極低的,並不比出交通事故的概率大。換句話說,不遵守戶外的安全準則好比不遵守交通規則,用一些有安全瑕疵的裝備好比剎車不是很靈還要上路,沒考量自身與環境好比拖拉機硬要上高速,都是極為危險的。

之所以這些活動常常給我們一種很危險的印象,歸於人們對戶外活動認知的缺乏,如以為攀岩就是徒手爬上懸崖, 媒體的誇大宣傳,媒體喜歡搞個大新聞,用誇張的語言描述 某某free solo者在爬過多少多少岩壁後,最終失誤墜死,或者是一些戶外事故的視頻然後配上一句話no zuo no die。
事實上絕大多數攀岩者是絕不free solo的,很多戶外事故也是在完全不遵守戶外活動準則和沒有考量自身能力裝備情況下發生,我們更多聽到一些遊客甚至一些打著驢友馬甲的活動組織在某某深山迷路或被山洪沖走。

看到一些答案說為了腎上腺素分泌帶來的快感承擔一些風險也無所謂, 我只想說攀岩是一項需要冷靜,理智,充分考量自身及環境的戶外活動,很多人對戶外活動避而遠之可能就是覺得戶外都是你這樣的XX。你自己熱血沒事,有熱血可以去操場跑個50圈,不要來誤導人。


平安保險公司職業危險性分類表,即使把各種極限運動教練/表演當成職業,風險最多相當於水電工,所以超級馬力的水電工形象不是白給的。實驗室操作或者警察醫生之類也不算危險。最傳統的機電冶金化工最危險最貴,各種行業細分之後只要沾上「機」字或者「安裝維護」,一般都頂級危險。
http://baoxian.pingan.com/upload/file/zhiyefenlei2014.xlsx


同樣是行人過馬路,闖紅燈和不闖紅燈,危險程度會有很大區別。

提問的同學可能不知道,同樣是玩攀岩、滑翔傘、跳傘,也有不同分支,各種不同的玩法。

我玩攀岩三年了,並沒有冒著生命危險,也有足夠的玩法夠我享受很多樂趣。

至於有些會冒生命危險的玩法,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總逃不過兩個字「喜歡」。

我沒說「合理」,只說「喜歡」。就醬。


「山上安逸,單純嘛,好耍」,《自由之舞》中這麼講過。

「Between every two pines is a doorway to a new world", Join Muir曾這麼講過。

這些戶外運動帶來的是不同於平日生活的視角,有夜觀星象生火做飯,有精疲力盡饑寒交迫,也有念天地蒼蒼愴然淚下,不足以對外人道的感慨。在被足夠的刺激和生存本能填補後,大腦格外清澈,心境極其平和。一張一弛,足稱得上是享受。

很贊成 @Climber所說生命的意義在於感受。城市裡萬事俱備唾手可得是一種,曠野中彳亍前行岩壁上步履維艱亦是一種。生命原本就充滿了太多不確定,為何不在健康自由時多多感受,也好有一天躺在搖椅上,有些可以回憶的往昔。畢竟,有些人定義生命的價值在於質量,而非長度。

至今都無法忘記第一次戶外野攀,摸著粗糙的岩石,想大概億萬年前它就在這兒,狼狽不堪爬到頂,看遠處大河流淌,異常激動,之前的緊張早已拋在九霄雲外。

可以看看嚴冬冬和周鵬的《自由之舞》,以及 Alex Honnald《alone on the wall》。


認為所謂極限運動是玩命首先是一種誤解。絕大多數參與者都儘力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一般來說真正的危險並不比開車上班高。其他答案說了,你會因此體驗到不同的風景。但是如果真的失去生命,大多數人都會說不值。因為玩命不是目的。


把我拴在牆腳,喂我剩飯,我也能活下去。只是可以飛翔何必匍匐前行


就活幾十年還不抓緊折騰


我認為這和文化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家國一體,你不是為你自己活著的,是為天地君親師活著的,不說修齊治平,至少也是以光宗耀祖為取向的,在這種條件下,「愛身」自然是一種基本要求,穩定壓倒一切,要最大限度的消除風險,你的體驗再豐富,成就再大,如果讓親人 師長 擔心、悲傷、受到冷落,便是不忠不孝。
西方個人主義風行以後,越來越多的人看重自身的訴求,提倡自己的體驗,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兩種思想都有其價值背景和合理性。作出什麼選擇,是個人的自由。雖然在前一種價值觀里,人不應有這樣的自由。這就是許多中國人目前的在面臨可能導致不穩定時的價值困境。


Alex的故事應該可以部分回答你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幾張照片:

以及空中絕活——三足鼎立(下圖)

讓我們把鏡頭放大....

他用右手以及腳趾勾住岩石(嚴重懷疑他是壁虎精,能勾住如此平滑的岩石),以使穩住自己的身體,而他的左手則伸進腰間掛著的袋子里抓摩擦粉,以增加攀登需要的摩擦力。


他看起來沒有帶任何保護措施,沒有保險絲,沒有同伴接應;而他身下是萬丈懸崖,隨便打個腳顫就是粉骨碎身。


我猜你會說,這一定是一部驚悚電影!

你猜對了一半,這很驚悚,但不是電影,而是一個人的生活日常。


我們的主角Alex Honnold是前無古人的最偉大的徒手獨攀(free style solo climing)大師。徒手獨攀,即沒有保險措施,沒有同伴協助,單槍匹馬,全靠四肢。


據專業人士說,攀岩的高度只要高於15米,掉下來就必死無疑。而Alex常常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徒手攀爬高達幾百米的岩石。無疑,他的每一次攀登都是和死神在較勁,有時候他一天12個小時都徘徊在死亡的邊緣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是,Alex攀爬的岩石,常常表面看起來很平滑,他手指接觸岩石的面積不會超過我們手指接觸手機屏幕的面積,而他腳掌著力的邊沿寬度,常常不會超過一隻綠箭口香糖的寬度。

注意是寬度不是長度!

沒有保護措施,沒有同伴援助,飛檐走壁,唯我獨尊,這聽起來很酷對不對?


這個酷斃了的行為背後需要承受的代價是——每一次都是生與死的抉擇,每一秒都可能被死神帶走。

很多人在看了Alex的攀岩視頻之後,甚至都會有心跳加速,頭暈噁心等不適的癥狀,不少人都表達無法看完全部視頻,他們承受不了這種強烈的視覺刺激。


常人不可想像的極限運動能力讓Alex成了舉世聞名的徒手攀岩大師。最著名的一張照片是他站在不到半米寬的懸崖邊,眺望遠山。這張照片登上了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讓很多人嘆為觀止。

2 神奇的大腦


Alex是怎麼做到的?


Alex明顯異於常人的對高度和恐懼的承受力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好奇。下面就讓我們跟著心理家們一起走近這顆神奇的大腦看個究竟。


認知神經科學家Joseph攬下了研究Alex大腦的任務。她是第一個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s)為工具來研究高感覺尋求者(high sensation seeker)的科學家。


高感覺追尋指的是渴望參加各種冒險獲得刺激,比如蹦極,滑雪,跳傘;或者通過違反常規生活的方式來獲得感覺刺激,比如賭博,奇裝異服,交換性伴侶等。一般來說,高感覺追求者在追求刺激過程中常常會失控,所以常常會發生酗酒啊,毒癮啊,亂性等行為。

然而神奇的是,作為一個超高感覺追尋者,Alex追求極限的挑戰和危險的快感,但同時,他又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意志去應對危險。這一點也可以從Alex挑戰了那麼多懸崖絕壁,卻極少失手中看出來。


「Alex可以做到全神貫注,無比耐心,但同時他又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高感覺尋求者。這些矛盾的特點竟然在他身上得到了統一!」 對於Alex這神奇這顆神奇的大腦,Joseph覺得又驚喜又費解:「 他為什麼會不害怕?我們不得不檢查一下他的杏仁核。」


小科普一下。


杏仁核可以判斷所看見的事物在情緒上的重要性:是獵物,是天敵,是配偶,還是完全無關緊要的東西。


如果杏仁核變得興奮,那麼說明眼前的東西很重要,神經信號就會向下發送到自主神經系統,心跳開始加速,手掌開始出汗(導致皮膚電阻改變),肌肉開始收縮。如果杏仁核判斷看到的是無關緊要的東西,身體就沒有上述反應。


杏仁核對情緒反應十分重要,尤其是對恐懼。當受到威脅或傷害的時候,杏仁核的特定區域會因為「學會害怕」而產生恐懼的記憶。杏仁核不完整或者受損的人則不會恐懼的體驗。

在用MRI技術觀察Alex大腦的時候,心理學家發現他大腦中的杏仁核看起來完好無損,非常健康,與常人無異。所以Alex肯定不是缺乏杏仁核或者杏仁核受損。


接下去,心理學家們做了一個實驗,檢測Alex的杏仁核對外界刺激的反應。Alex被要求看了200張圖片。這些圖呈現的都是恐懼危險血腥等容易引發人不適的場面。普通人做這個實驗的時候,他們的杏仁核都被檢測到產生了強烈的反應。


但是Alex的杏仁核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沒有對外界刺激做出任何反應。如下圖所示:

左邊是Alex的大腦,右邊是普通被試的大腦。十字交叉的中心點是杏仁核所在的位置,右圖十字中間的紅色圓點是杏仁核被激發時候的成像。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左圖Alex的杏仁核受到外界刺激後,並沒有作出反應。


「這些圖片就在我腦海里一刷而過,我什麼感覺也沒有,」Alex在實驗後說。實驗結果告訴我們,Alex的大腦對外界的刺激的承受度高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在後續實驗中,心理學家們也沒能在任何地方捕捉到Alex的大腦對恐懼的反應。

3 英雄也有小時候


Alex是真的天賦秉異,不知道害怕么?我們來聽聽Alex自己怎麼說。


其實,Alex一直就否認自己是一個無所畏懼(fearless)的人。


Alex說:「我身上最獨特的地方不是我的攀岩水平,而是我對這件事情的強烈渴望。」 當他第一次看到攀岩雜誌上的圖片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內心最深的渴望被喚醒了:毫無保留的暴露,死亡的危險,完全的控制感——就是他想要的感覺。


我們把時光追溯他19歲的時候,他第一次正式開始徒手攀岩。那時候的Alex還是個無名小卒,在加利佛尼亞州的太浩湖旁邊,一座叫「皺紋角」的涯壁成了他的「處女爬」。


皺紋角


在皺紋角上,Alex向下看了一眼,魂兒都嚇飛了。這是一個90多米高的涯壁,當時ALex就對自己說:「你掉下去就死定了。」 他怕極了,只能緊緊抓住繩索,把手掌都勒出了血絲。


開始害怕是必須的。如果你一開始就傻大膽兒的不知道害怕,那你很難學會真正的控制,」Alex如是說。

第一次恐怖的經歷並沒有讓Alex放棄攀岩,相反,他決定在「精神上武裝自己」,直面內心的恐懼甚至生理上的痛楚,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自己的極限。


但同時,Alex又是一個非常行事謹慎,善於學習的人。他說:「在攀爬每一次高難度的路徑之前,我都會在相對簡單的路徑上練習上百次。」


在無數次練習之後,一切對Alex而言開始變得水到渠成,他甚至可以在攀爬中只用手指攀住岩石,而把身子吊在半空中。

在他長達12年的攀岩經歷中,他斷過保險繩,有過失手滑落,被岩石劃破過手臂和大腿,跌進過不知名的山谷里,也見到過很多稀奇的鳥兒和昆蟲,每次遇到險境他都無比焦慮。但最終Alex用他超強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竟把一點一點把這些問題和焦慮都克服了!

4 克服恐懼


雖然Alex有異於常人的天賦,但是我們看到他照樣是一個有血有肉,也曾有過害怕和焦慮,他走到今天這一步,並不儘是天賦使然。


那麼問題來了,恐懼是可以克服的嗎?


德克薩斯大學記憶力實驗室的Marie Monfils教授說:Alex的經歷簡直可以寫成一部教你如何克服恐懼的教科書!


很長時間以來,心理學家們都認為,對一件事情的恐懼一旦開始,就很難逆轉或改變。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害怕一件事情,我們就會一直怕它,甚至會在我們不斷的回憶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嚴重。


但是近16年以來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新研究表明,當你回憶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可以重新整理事情的來龍去脈,你可以重新構建這件事情的意義。

也就是說,在回憶可怕的事情的過程中,我們有機會加入新的信息來重新定義這件事情,或者用其他的解讀方式幫助我們看到事情的另一面(積極的一面)。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反思,回憶的這個過程,讓這件事情變得不那麼可怕,甚至找到積極意義。


Mnfiles教授表示,事實上,我們平時都在不自覺地給回憶加入新的解讀,從而使之對自己產生新的影響。而Alex就是頻繁「使用這個技能來重構記憶,使消極的記憶變得積極」的傑出代表。


恐懼的根源來自於我們對事物缺乏控制感。


要克服對一件事情的恐懼,你就必須有對這件事的控制感。於是,你必須允許自己去直接面對和體驗這個恐懼。


具體地說,你必須強迫自己去面對一件你有些害怕的事情,去經歷,去體驗,然後通過努力去搞定它,並且不斷的重複「感受恐懼——努力戰勝」這個過程。你每取得一點成功和進步,你對這件事情的評價就會更新一次。


克服對一件事情的恐懼,在前期可能需要很大的投入和不斷的練習。我們只需要每次少害怕那麼一點點,每次多掌握那麼一點點,到某一天,你會頓然發現自己擁有了完全的控制,恐懼感不復存在。


比如你對公眾演講怕的不行,(這簡直比殺了我還可怕!)但你硬著頭皮去試幾次,並且每次都去尋找一點積極反饋,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漸漸對公眾演講這件事兒有了掌控感。當你產生了控制感,恐懼程度自然就減少了。

Alex的故事無疑是這個理論最好的寫照。我們甚至可以說,Alex無所畏懼的技能也是後天習得的。


一直以來,他會把每一次攀岩經歷都記錄出來,寫下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思考下一次如何做的更好。在大部分徒手攀岩之前,Alex都會做足準備工作,比如演練自己的身體應該如何移動,如何應對危及狀況;他會把每一個情況都考慮周全,把每一個細節都執行到完美;再如前面所說的,在攀爬高難度的涯壁之前,他都會在相對簡單的涯壁路徑上練習上百次。


在徒手攀岩生涯開始的第5年,Alex準備攀登高達365米的「月光壁」(美國猶他錫安國家公園)。在開始之前,Alex做最充分的準備,包括精神上的準備。他把所有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都在腦海中預演了一遍,比如自己從高處跌下來,躺在岩石上血肉模糊的樣子。

當確保所有的後果自己都可接受之後,Alex才開啟了他的攀爬「月光壁」的旅程。


月光壁


紐約大學的LeDoux教授表示,人類大腦各個部分都會有個體差異,Alex大腦中的「威脅反應系統」很可能就是異於常人的,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在他小時候看到攀岩者的照片,會被深深吸引,而不會考慮到可能致死的危險性。


但同時,LeDoux認為,Alex做出的選擇也是決定「他之所以成為他」的關鍵。


「他的大腦對恐懼的反應程度比普通人低很多,很可能得益於他一直以來做出的選擇。他選擇無數次嘗試挑戰恐懼,無數次在懸崖峭壁上命懸一線,他的這些經歷削弱了他對恐懼的敏感度,讓他對一般性的刺激毫不懼怕,」 LeDoux總結說。

Alex的故事告訴我們,不懼怕還可以是一種選擇。


歡迎關注PsyKey公眾號——由一群國內外心理學研究生打造的心理自助分享社區,微信搜索PsyKey1879即可添加,或者掃描以下二維碼:

http://weixin.qq.com/r/JkwpMcLE05_srYZS9xk0 (二維碼自動識別)


樓主如何定義生命的價值?

有很多有夢想的人,因為生活的環境和社會的壓力,選擇通過賺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子、買更漂亮的車子來證實自己,慢慢忘記了能夠讓自己熱血沸騰的事。

我從不否認這些政治正確的需求和價值導向,因為沒有這些追求的人,大部分都被稱之為瘋子。

好在,我不是瘋子。身邊很多喜歡極限運動、甚至是外人看起來在各種作大死的朋友也很少能免俗。

至於為什麼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去玩耍,我覺得先要用知乎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一下題主,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比較好。

1、攀岩、滑翔、跳傘都是已經非常成熟的運動了。並且攀岩已經遠不是大家概念之中少數人能夠體驗的運動,因為這項運動已經和乒乓球羽毛球一樣,進入了奧運會。可以想像未來一定會有數百上千萬的人,去體驗這項「極限運動」。

作為一個入坑五年的攀岩愛好者,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除了非常偶爾的破點皮(走路還有可能摔跟頭呢),攀岩這麼久親眼見過最大的傷害也就是磕了一下後背。當然聽說過、或者身邊見過的最嚴重的傷害是前段時間一個朋友沖墜的時候,破了相。(主要原因還是出在了對於線路理解上)

至於題主所說的,冒著生命危險去玩耍,可能還是源於有些不太專業的人,為了一個炫酷的標籤,所打的幌子吧。

玩耍的意義本身和生命相比大小的問題,我覺得大部分的玩家都有一個共識:相比生命,什麼都微不足道。

首先說,這些運動裡面都有一個很小的分支屬於極限的範圍,極限的運動註定只能有一小波精英去嘗試和挑戰。然而之所以有人願意去承受風險,選擇更加危險的free solo 或者去做一些非常極限的翼裝飛行的挑戰,我想是因為這些人對於生命價值的定義有別於一般人。

然而即使是這樣,幾乎所有的極限運動員也都是在自己能夠承擔的起來後果的基礎之上去做出來挑戰的決定的。挑戰之前也會事無巨細、反覆多次去嘗試,掃清一切的障礙,在能夠保障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和能力後才會走出最後一步。

舉一個前不久發生的典型的例子:Alex Honnold在上個月用時3h 54 mins free solo(全程無保護攀登)了酋長岩(El Cap,900米),其中Free Rider那一段是13A(攀登五年的我,現在能頂繩攀爬的極限難度),很多人稱之為攀岩界的登月計劃。Alex的好友Tommy Cadwell甚至因為Alex的這項挑戰,不敢在Yosemite等待他的消息,因為他非常害怕Alex失手。然而結果很讓人振奮,但是後來的採訪中,我發現Alex在這條線路上準備了好幾年,在free rider的線路上甚至能做到閉著眼睛都能通過的程度。這次成功之前也有做過一次freesolo的嘗試,但是中途因為狀態不佳,暫停了。

所以你看,並非所有的極限運動挑戰都是憑著一腔熱血就去嘗試了的,那叫魯莽。

能夠有所成就,並且持續挑戰成功的人,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付出與努力。

最後,安利一下攀岩的這項運動,你去試一試,然後等你能夠完成一條簡單的抱石線路或者簡單的登頂(最好是運動攀完成一條難度線路的時候),都不用告訴你為什麼,你就有自己的答案了。


小心翼翼活著 沒死 沒勁;
作死 沒死 得勁


生命的意義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我看來,作為一個「人」而不是豬羊,活著的意義在於其獨特性,在於活出些不一樣的東西來。
一輩子兩萬來天上學放學上班下班,一輩子就是兩萬乘個零的總和。節律性的生活之餘,去嘗試想嘗試的,去看一些別人不曾看到的,才算像人一樣活過。當然,一輩子兢兢業業只做一個社會的螺絲釘,個人是不反對的,你這樣的人是社會的基石,只要你覺得開心,沒什麼不好。


做這些事,反而能給人帶來「我活著」的感受


推薦閱讀:

攀岩時如何保護手指?
如何解釋部分攀爬天然岩壁水平很高的選手在競技比賽中成績都不理想?
攀岩有何魅力?為什麼近兩年攀岩運動開始在國內悄悄興起?
帳篷是如何吊在岩壁上的?
無保護攀岩遇到困難如何撤退?

TAG:人生 | 滑翔傘 | 跳傘 | 攀岩 | 極限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