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真正讀懂《道德經》、《史記》、《論語》、《資治通鑒》之類的書籍會到處宣揚自己讀過這些書嗎?

讀書和做人


謝邀

我的回答是不會

這幾本書博/大/精/深,題主的條件是真正讀懂

如資治/通/鑒,史記這/種級/別的,要讀/懂一個/片段都/非得上下/考證,人物關係,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科/技發展程度/等等,不一定/哪/個方面/在發/揮/重要/作用,真正讀懂,也就是綜/合各/方面都考慮/通/順/了。

所以

真正讀/懂這幾本書的話,也就是到了「大家」的境/界,甩/了於、丹之/流/幾/百條街的級別/了

這些人要麼已經老/到/無力/到處宣/揚了

要麼已經忙到沒時間到處宣/揚了

或者,由於已經參/透了人/生,懶得/到/處/宣揚/了。


貌似老毛都讀過,還經常划出幾篇來讓政治局一起讀。

所以,回答是肯定的。

哈哈哈,題主是不是被我這個回答噎住了?


你說的這些我以前上學那會都讀過,還不是一遍兩遍,感覺跟喝水吃飯一樣都是習慣,不追求閱讀速度,只求讀懂,讀完就再讀,好的地方或者文字會背一下,但沒必要跟外人說,沒這精力。另外工作後接觸的人這方面能聊到一起的很少,說了也白說,同道中人才會去討論一下。


除道德經外其他幾個都看過,通鑒正在看。不過道理誰都懂,關鍵時侯用不上!性格還是在不停的左右我的判斷,而不是我讀了多少前人智慧。


中庸的價值觀到了現社會代也不一定適用,我不覺得讀懂和別人說自己讀過有必然的聯繫。錢鍾書先生年輕讀了那麼多書,當時也是很狂妄的啊!


謝邀。身邊讀書人不少,讀書多的也有那麼幾個。不過低調的沒幾個,多的是恨不得把自己看過什麼書全寫臉上的兩腳書櫥。

真正讀懂經典的人,要麼天縱英才,如虎添翼,鋒芒畢露而莫之能當,如毛爺爺;要麼雲魄禪心,如風蹈水,返璞歸真而莫之能羈,如李叔同。


所能有一鱗半爪浸潤入行為中,又何能大肆宣揚呢?

當然,拿出來和同道中人一起討論討論則會收益很多。


可是讀懂了又怎麼樣,有萬貫家財,萬人之上,又如何


讀過,不敢說懂,也不敢到處說。努力考了個先秦史的博士。


若要看是什麼目的。

若是為了傳道/授業/解惑,或者與與同伴交流(證道),則可以正大光明的講。

若是為了獲取名聲/尊重,也可能會四處講。

同樣一種行為可能背後有不同的目的/意圖,而那個目的才更重要。


讀書的意義是實踐。
你會了去做就行,只是說出來誰信。


引用道德經一句話「知者不言」


不邀自來。讀過資治通鑒和史記,一般也不太跟人說。主要是兩個原因:1,大部分人都沒讀過,就這方面沒有共同話題,沒必要說;2,現在這個風氣,說這個有顯擺之嫌。所以我的資治通鑒都是包了封皮的


不敢說讀懂,但應該是不會。

這幾本書《道德經》讀的最多,《史記》讀的最早。感受可能讀《道德經》多的知乎上會比較少發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概就是現在自己的處世態度吧。


推薦閱讀:

以直報怨和以怨報怨有什麼區別?
《論語》中,最讓你有切身體會的是哪一句?
「非脩脯無從得食」中脩脯是指什麼?

TAG:書籍 | 道德經書籍 | 論語書籍 | 史記書籍 | 資治通鑒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