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大多数博物馆内藏品拍摄的镜头和相机组合有哪些?

想购买一组单反加镜头主要用于记录拍摄博物馆内藏品(国内国外各大小博物馆藏中国古代艺术品,非西方艺术品),基本不考虑其他用途。无单反使用经验,镜头的话问了拍此类题材比较出彩的两位前辈,一个推荐百微,一个推荐35mm f1.4。个人目前比较偏爱使用百微拍的作品,不过还是想听听更多的意见。

修改问题前答案意见基本比较一致倾向百微的镜头。对于相机而言本欲购买佳能5D3,但做了一些功课以后觉得对于“主要用于拍摄记录博物馆藏品,甚少作其他用途”这一点而言这个相机给我用是否有些大材小用?如果是的话,能否有搭配百微镜就能得到自己在电脑上欣赏无明显差距的更经济的搭配机型选择?针对这个特殊需求而言,还有没有更优化的组合选择?(只考虑配一个镜头,且不希望整体自重过大。)


得到允许的话,那么用工业脚架(稳)上一扫描后背和Rodenstock制版的数字头就好
这样可以得到几亿像素的16bit色深的画面,也是大型博物馆之前所用的
当然按快门之前人家会用色卡校色
问题是,这样做非常不便携,不过反正是博物馆自家用,仓库里呆着就好
例子1:Better Light Super10K-HS

4亿像素+16位色深
2007年的产品

玩的不好会弄成这种结果

便携的话,可以考虑Phase One的翻拍系统
https://help.phaseone.com/zh-CN/PO/Home/Camera-Systems/Repro-camera-solutions.aspx
不过好像跟Sinar家一样,技术支持页面被墙了

例子2:用于翻拍的Phase One系统

像素和色深取决于后背
通常2200W像素+,16bit

很多博物馆都在用
比如说这个:Morgan Meseum的样品

或者任何一个带LiveView的后背+连接用于监视的电脑
如果不考虑数字制版镜头,可以考虑Schneider、Fuji、Nikon和Rodenstock的放大头,优先考虑6片4组的,因为要移轴保持全焦点的话,可以获得较优的效果
廉价一些的不移轴的或者用焦点合成的应用,可以考虑Pentax 645D IR,不贵

如果只是爱好者自己玩的话
优先考虑带LiveView的相机
比如Canon、Nikon和Sony家的
选择镜头的话,选择微距镜就好
本厂的和他厂的都可以拿来玩,自动对焦倒是可有可无
Canon 5D MarkIII + Canon 100 2.8 Macro很好,顺便也可以玩一些别的拍摄
Sony Alpha7 II + Zeiss FE 90也很好
可是不要忘记,这一类不能移轴的镜头素质虽高,但是你拍较小物件的时候,会因为景深太浅比较麻烦,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移轴皮腔

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把转到技术相机上
例子3:Sinar P + Leica S

想怎么扭,都可以

小一点的呢
例子4:Cambo Actus + Sony Alpha7

器材并非最重要的
P65+用起来并不比缩图后的扫描后背差
既然得到允许的话,你们肯定有演色性不错的恒定光源吧
这个更重要一点
别忘了还有颜色校正的色卡

如果没得到允许的话
Nokia Lumia 1020也是可以的
至少有4000W像素在那里

Sony QX1也很好
不容易发现
都很小

记得配上一个偏振镜屏蔽掉玻璃反光,如果你不能紧贴玻璃的话
至于5D3这种让博物馆职员看到就会提前警告的相机来说
那真是没有办法了

想数毛的话
用无低通和放大头就好
但你能想象马赛克传感器猜色后的伪色和摩尔纹吗?
如果针对这个问题的话
Sigma 的SD1会让你有数毛的冲动
即便是狗头都能变牛


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博物馆是我最喜欢拍的地方之一,因为感觉容易拍出不错的照片,而且跟设备关系并不是很大。我个人使用的是佳能60D+腾龙17-50/f2.8,我所有博物馆的照片均用这一套设备拍摄,我觉得这个焦段能满足博物馆摄影的大部分需求,兼具了展品拍摄和场馆拍摄要求。虽然题主说只想拍展品,但很多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可以激起人拍摄的欲望。而且题主要求只带一只镜头,所以我认为兼具广角和中焦的恒定大光圈镜头才是题主需要的。
下面上一些本人拍摄的博物馆照片,夹带一些博物馆摄影的心得。
摄影的两大要素:构图,光线。
首先说构图,上面有答案说游客众多不利于拍摄。但其实大多数展品都是在玻璃罩中的小型展品,所以当你正对一件展品拍摄时,一般旁边的游客并不会干扰到你。而且正是由于展品就在玻璃罩中端端正正的放着,恰恰省去了了构图的烦恼:对正了拍就是了。另外,我认为偏光镜并不是必需品,原因会在下面的例子中说明。
再来说光线,博物馆展品光线其实并不复杂,为了让展现文物的,一般布光还是科学的。我觉得唯一的麻烦就是“暗”。能上全画幅最好,如果像我这样的穷人,那请不要吝惜你的iso,照片模糊了什么都白搭。一般博物馆都不许使用三脚架,如果焦距如需的情况下,我会装上遮光罩,让遮光罩紧贴玻璃起固定的作用。另外,不要使用闪关灯!不要使用闪关灯!不要使用闪关灯!闪光灯不但会对一些文物造成破坏,对照片也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
最后,后期也是挺重要的。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白平衡,光线色温复杂,一般都需要调一下。
2.镜头矫正,主要是不拍摄不正的图拉直以及矫正一些明显的镜头畸变
3.降噪和锐化,因为用到高感,后期降噪还是有必要的,而适当的锐化可以让一些轻微糊掉的片子不至于废掉。
好了,结合着图说说
首先是一些小物件,如上所述,这些东西最好拍。
苏州博物馆

有时运气好,还能获得漂亮的散景

上海博物馆

成都金沙博物馆

请注意,上述绝大部分展品都位于玻璃罩中,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并没有出现恼人的反光,原因是,一般馆中的照明光线都比较暗,因此不会引起明显反光。但是在像苏博这样比较明亮的博物馆,这种情况确实会出现。

但有时,反光也可以营造出斑斓的效果。下图两边就是反光。

书画作品是我最喜欢拍的,因为后期HDR一下,马上有一种跃然纸上的感觉。

有时,展品的规格较大,在馆中相对局促的空间中,还是广角比较适合拍摄,这也是不推荐百微和定焦的原因。

另外,就是博物馆本身,像苏博这样的,好不容易排队来一次,不拍多可惜。

成都金沙博物馆

这种大坑也是展品,没有广角真捉急。

本人知乎首答,希望能给题主一点帮助。
另:以上图片均为本人拍摄,天津博物馆logo和成都熊猫logo为网上下载,侵删。


这个问题适合我。来分享点我的经验吧,多图预警。


声明:本文主要是主观经验。图片除标注的一张外均为自己拍摄。已授权知乎日报发布,其它转载请先私信联系,如未经同意转载视为认同并同意支付每千字百元每图50元的稿费标准。


先说个初步结论,题设条件下不推荐任何定焦镜头。拍博物馆展品,更多的需要考虑博物馆的环境,而仅仅一机一镜,必须有所取舍。


答题前先铺垫点相关内容:


首先,允许拍摄的博物馆大多数是禁止使用闪光灯的,一些住宅改造的私人博物馆(比如名人故居)狭小的空间都不允许你使用三脚架,所以拿感光性能强的机身(5DMK3)拍展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高感光度能帮你在黑暗的展厅中拍到东西,在低光条件下给你更快的快门,大幅度提高你的出片率。不过,高端机的重量大家都知道。其次,玻璃反光这个东西是博物馆拍摄最常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偏光滤镜应该还是要准备的,少了让人崩溃的反光,分分钟幸福感爆棚。第三,独脚架受限不如三脚架那么严格,可以考虑。


再看你的拍摄性质。不少博物馆是开放预约专业商业摄影的,这种情况下是有可能移动展品并自己布光,那肯定是奔着出大片而去了。但题主你明显只是打算旅行路上的参观行摄(不然也不会提这个问题),那么实际情况是多数时候你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玻璃柜子,可能以各种扭曲的姿态瞄准对焦按快门,所以我的答案前提也是以非专业拍摄为准。


然后讨论原题描述中提到的两个镜头(前提是题主已经领悟了焦距和视角的关系,链接:焦距视角示意图)。题主打算“主拍中国古代艺术品”,比较常见的是钱币,印章,玉器,陶瓷等(中小件),石雕、佛像、青铜器、书法、绘画等(中大件),古建筑、纺织物,壁画等(大件及巨大件),道理其实和和西方艺术品差不多:钟表、玩物、陶瓷等(中小件),雕塑、盔甲、乐器,油画、标本、家具等(中大件),古建筑、壁挂纺织品、大型浮雕等(大件及巨大件)。在博物馆展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想靠一只定焦镜头覆盖大多数不同尺寸的展品,不可能。


还请先看这第一个例子:

大英博物馆某个楼梯间中这尊大石佛,我分别试过俯拍、仰拍各种角度,也就在这个位置用全幅+16mm比较完整的记录了这个东西(估计用全幅+24mm都很勉强)。此刻只有身后大约两米宽的楼梯段,不给100mm焦段任何空间。


再说35mm 1.4这个镜头,性价比太低,如果陈列布置比较挤,会收录进很多远景,拍静物之大忌。1.4光圈景深太浅,拍展品,很多细节会被模糊掉。我一般都用4以上,有时候实在光线不好才开更大。我认为,如果不是商业摄影,这只头根本没必要买。


然后给出第二个例子:

这张多伦多鞋博物馆里收藏的古罗马时期的夹趾鞋,焦距35mm,为什么以这个角度拍?因为旁边还放了一双鞋(注意看阴影),正面拍就不可避免拍到旁边的鞋。保证前景之后,远景又出问题了,你看35mm的画面收录了多少玻璃边框和反光,这些多余信息实在太干扰主体。这也只是你将面对的千百种陈列环境中的一种而已。


这两个例子意在表明,博物馆的布置对拍摄设备选择的影响。


然后选四种常见类型的博物馆为例:


一、综合性博物馆


我觉得在大英博物馆拍摄不太舒服,其原因有三。一是距离不够,不少展厅的展柜间距比较小,展品相对密集,去过埃及馆的人保证深有体会,最窄的过道差不多就两人并肩宽,长焦镜头毫无用武之地。第二是灯光设计一般,有些馆自然光很强,玻璃柜特别多,人工光源主要照顾参观者而非拍摄者,所以拍出来的东西经常缺少层次感。三是人太多,如果你刚好处于相对而行的两股人流,那么你的队伍里只要有一个人停下来,你就会被卡死在里面,更别说拍照了。当你有空间时,一旦举起相机取景,来来往往的人流马上挡住你,不得不等很久。也有的人也会自动停下来等你拍完了再过,拍久了其实会很尴尬,因为你的拍摄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别人的正常参观。


所以在大英博物馆我基本全程是16-35mm,主要也只是拍摄些展品组合,比如中国馆的瓷器:

要么就拍局部,比如这件波斯石刻,当然还有石棺,壁画之类:

偶尔也会遇上这么体贴的拿35mm也能拍的单件展品,背景干净,布置宽松,比如这件传说中玄乎其玄的阿兹台克水晶头骨。但是在这种拍摄条件下,中间焦段还要适合一些。

相比之下,卢浮宫空间够大,虽然人还是不少,但是我有一半时间都是70-200mm挂机。不说远了,就那张蒙娜丽莎,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群众,外加个三米远的栏杆,拿广角拍拍看,我能保证拍到的画面很多个后脑勺,被虚化的丽莎小姐她在丛中笑。

(这张图来自百度,侵删)


另外,卢浮宫很多建筑细节值得细品,比如穹顶的浮雕版画和绘画,这时候长焦的优势就出来了。当然,广角偶尔也能用,但正常情况下你用广角平拍整个房间,每张照片都会有游客。

至于展品布置,卢浮宫的空间也合理得多。在能用长焦的情况下,我基本都不换广角镜头。下图是85mm下的几个针线盒(或胭脂盒?)。请忽略那点过曝……

顺手选了两张反面教材:

在正常站立拍摄角度下,难以避开的游客背景以及无处不在的玻璃反光。请注意游客背后还有个展柜。

陈列太紧凑,旁边的干扰元素多,你拍特写也不对,全安排进去也不对,怎么找角度都不对,凭借我的粗鄙技术,成功把它拍成废片一张。

二、当代和现代艺术博物馆


拍当代和现代艺术,我一般挂广角镜头。我参观的现代艺术比较少,主观感受是不少作品体积比较大,视觉冲击力强。单件的瓶瓶罐罐,盒子面具相对较少,大型装置,雕塑和油画,也多以组合形式出现。广角端记录的相对完整一些,用长焦你大概需要更多的关注局部。我反正不太有欣赏现代艺术的天赋,也很难感受到它动人的细节(梵高除外)。


不过好在我去过的这些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空间都比较大,拍摄空间都比较宽松。

再上两张在MoMA拍出来的反面教材:

这是一组陶片的局部,受限于长焦,不能完整表现整个作品,这个就是展品里的糖水片,除了自我陶醉,拿来发个朋友圈骗赞都难,对于复习展品更没有任何帮助。

这是一本扎满大头钉的笔记本,光圈放到3.2,景深过浅,记录信息不完整,细节缺失。

三、自然历史博物馆:


矿石,人类历史和生命科学等等展厅,中间焦段的变焦镜头基本能覆盖。 它们多数时候布置成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唯一的好消息是:假如你是某个学科(比如矿石,昆虫)的狂热爱好者,那么100mm微距镜头此刻正该上场。


永远火爆的古生物化石类展品几乎都得靠广角镜头,因为它们有的实在是太高大了。

单独再安利一下,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最好拍的部分是实景模型,因为展品橱窗由摄影师特别设计过,基本不需要重新构图,站在橱窗正中对准焦然后按快门就出片。但这个系列基本上都得用16mm焦距才能较为完整的装下橱窗里的展品信息,之前我也为这部分写了专栏:【好上路 ? 爱自然,得永生】,不妨移步一读。

四、 动植物园


这个我也把它算到博物馆内了,毕竟动物植物也都是“物”啊。


在动植物园拍动物和花花草草,别犹豫,看距离选长焦镜头,100mm微距和70-200mm变焦二选一足矣。在有限的距离内拍鸟和蝴蝶,拍狮子老虎,又有长焦镜头自带的虚化优势,随便出些大光圈照片就够你炫耀一阵了。300mm及以上的镜头,一般留给那些野外鸟类及大型草原危险动物的,园内基本用不上。


用上几张糖水片骗骗赞,结束这一部分。

某蛇

某猴

某鸟

最后答题主问题:


综上所述,我的建议如下:


1. 尽量多满足“稳定持机(铁手、独脚架)+高感光度+镜头防抖+偏光滤镜”这个组合条件。

2. 如果你在国外,可以报名参加一些博物馆摄影团(Museum Photography Tour),与其它专业人士或者爱好者学习交流经验,再决定自己中意的方向,配置设备。

3. 提前在网上翻翻你的目的博物馆的实景照片,评估一下展品陈列的布置距离,人流量低的时段,选适合的时间去(此处应插入那个著名的《故宫一年中什么时候人最少》的最高票答案)


根据题主的描述中提到了“国内国外”,以及“本打算买一个高端相机”,私认为题主应该是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但是题中又提到“主要用于拍摄记录博物馆藏品,甚少作其他用途”的经济性,那只能分情况描述:


如果题主打算拍摄到漂亮的照片,那么最经济的原则上是根据目标实际条件租用。


如果非要买的话,机身高感性能一定要好(比如5DMK3),如果是抱定了不再升级的想法,镜头可以选用24-105L。如果你觉得自己以后还有可能升级,那可以考虑一支24-70LⅡ。这么配置的目的是尽量去满足三点:高感,大光圈,焦段,最大限度的去解决上面提到的“禁闪光灯,无三脚架,展品种类,场地空间”等问题。缺点就是重量大,价格贵,但是平均出片质量高。


如果仅仅是为了照片记录展品,而不需要那些“毒,德味,学习了”的赞美,那么则建议使用近期发布的中端机型(比如70D)配18-200mm一镜走天下,这个组合才是真正可能满足你原题需求的,但是肯定躲不开的是低出片率和照片质量不高的问题。


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复习展品,不在乎是否有照片,那么推荐使用高清DV,比相机轻便,且可以全方位记录,顺带可以录音,逛博物馆时也是很常见的。

如果您对博物馆感兴趣,我还有这些答案供您拓展阅读:【答案索引--【博物馆】 - 知乎专栏】


——————————我是求赏的小尾巴——————————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不妨点击链接,【释放或扫描二维码】对我进行微信打赏:)


当然是百微了,还用犹豫吗?顺手放一张用百微距在动物园隔着玻璃拍的狮子,图还没修完,你看个大概,心里应该有数。修完了我放精修图出来。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把手机贴在玻璃展柜上,关掉闪光灯,按手机住不动,直接拍就可以了。
完美的解决了器材便携性,消除玻璃反光和长时间曝光避免抖动的问题。
除了视角受展柜大小有些限制,效果相当不错。


那个发图刷屏的同学真是够了。

买个百微就好了,锐度高,还能兼顾人像~


5d3+24-105+cpl 打算这周末去国博试试。
5d3高感够用;24-105大变焦方便同时由于要拍清文物不能用大光圈,所以完美;再加cpl滤掉反光。感觉应该够了,等我回来了补充。


首先,需要一块偏振镜来抵消玻璃反光。。


十一在大同博物馆和陕西省博物院使用了索尼黑卡 M3,表示效果也不错,选择了场景选择中的防抖模式。


推薦閱讀:

尼康58mm和50mm的區別在哪裡?
尼康APS-C殘幅機型怎樣配鏡頭?
如何評價尼康最新發布的DX10-20mm/4.5-5.6G VR,28mm1.4E,8-15mm魚眼?
奧巴12-100能取代12-40滿足日常拍攝么 {刨去價格問題}?
佳能、尼康、騰龍、適馬的24-70鏡頭差別會很大么?有什麼優缺點?

TAG:摄影 | 博物馆 | 相机 | 镜头 | 摄影入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