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驢得水》里有哪些近代史中的歷史隱喻?

看電影時總感覺其中影射了一些近代史的歷史事件,希望歷史大神們能幫忙解惑一下。最好是能有一些理論依據,能得到大家廣泛認同的。


部分根據"細思極恐"那個回答中的答案整理如下:
1. 孫姓校長在一片落後的地區搞三民學校,他一個兒子在延安,一個女兒在重慶。
最後他把他一直帶在身邊的小女兒託付給了延安的兒子。
暗示最後繼承孫中山遺志的是在延安的。
2. 銅匠「葬禮」上的哀樂是民國國歌《三民主義歌》。銅匠一聽到美國人要帶他走,就「活」了,在美國證婚人主持下,還差點娶了孫校長最疼愛的閨女,但後來被他的東北原配攪黃了。
暗示常凱申靠美國扶持苟延殘喘。東北原配是可以理解為那個軟禁常的東北王子。


推薦閱讀:

驢得水看得我想吐,你們怎麼看張一曼這個角色?
張一曼之前經歷了什麼?
驢得水銅匠唱給一曼的歌是啥?
驢得水電影里張一曼被表白的台詞?
人們對於張一曼與林丹的態度差別是否是所謂女權主義下的雙標?

TAG:電影 | 近代史 | 驢得水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