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美國法學院讀法律博士 (J.D.) 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經驗?
請各位前輩分享一下在法學院三年的經驗吧。
1.1L學習建議?
2.怎樣平衡學習與生活?
3.暑期實習/OCI
4.Networking
……
非常感謝!
出成績的那天有點陰,天氣預報說晚上要有暴風雨,下班的時候在chambers門口碰見了法官,我趕緊提醒他說法官大人晚上有暴風雨,您早點兒回家啊,法官是一黑人老頭,笑眯眯的說thank you。然後我想了想,沒有直接回家,還是不知死活的去了BakerMckenzie的reception,想著萬一第一年考不好,沒事去律所混個眼熟說不定也好找工作啊....
然後就來到了reception,碰到了跟我一個班的蘇茜同學,她一看見我就說,哎你知道嗎咱下學期成績都出來了!!我當時就...神馬!!不是一門一門出的嗎!!怎麼可以一下子全出來!!你是認真的嗎!!好想掀桌!!
(╯°□°)╯︵ ┻━┻
蘇茜表情嚴肅的說千真萬確!埃里克(我們班另一同學)已經查到了!
然後我就不淡定了!! 旁邊各個法學院的學生已經開始職業又得體的觥籌交錯,相談甚歡了,我一個人默默的吃著盤子里的東西,緊張的腿一直在抖,於是默默掏出手機來給某個傻逼大方臉 @Fabian Delph 發了條簡訊。
「同學說我們下學期成績全都出來了,我不敢查。」
大方臉很快就回了,一如既往的霸氣。「我幫你查!」
我哆哆嗦嗦把自己的賬號密碼發過去,然後就像等待宣判的犯人一樣面無表情的坐那等著,跟整個reception的氣氛特別不搭調。緊張的不行,一咬牙一口氣喝光了眼前一杯酒。
手機屏幕很快又亮了,大方臉說:「4個A!!!傻逼你可以轉去Harvard了」
我當時的反應真的是:
然後又覺得,不對,大方臉一向穩重,這種事不會騙我的,然後我就自己查了下,欸?真的耶。
先把桌子放好┬─┬ ノ( ゜-゜ノ)
然後。o(^▽^)o阿啊阿啊阿啊阿啊阿啊阿啊!!!!四個A!!!!!老子特么要進big law要當大律師要升職加薪從此走向人生巔峰了!!!!然後!!我!!很霸氣的直接起身離開了reception!!我特么再也不愁找工作了阿啊阿啊誰跟你們這群傻屌social了老子要回家打遊戲!!!!!
.....你夠了
好了啰里八嗦的廢話太多了,下面開始射乾貨(嚴肅臉|( ̄3 ̄)|
想想這一年來,從剛來美國時候說話磕磕巴巴,連課都聽不懂,到一年摸爬滾打下來,居然也混進了大餃子城的top 10%,真有種啊哈哈哈哈老子天下第一所向披靡的感覺。
咦怎麼奇怪的東西又出來了。。。(′?Д?)」
好了感覺寫到這裡人品也敗的差不多了。。。不過我堅信攢人品的過程是通過分享傳播造福大眾嘛,於是準備啟動經驗狗模式,開個日誌主是寫一寫美國JD第一年是怎麼學過來的,重點放乾貨,希望自己接下來轉學加找工作能有好運呀(?ω?)ノ
前方長文預警!!!!!!!!!!!!!!!
我們的目標是!!橫掃美國人!!讓law school的top third變成中國人的天下!!!耶!!
——————————————蛇精病與正常人類分割線(OvO)———————————
首先讓我們來打通任督二脈。
第一年想要學得好,主要靠啥呢?我覺得主要是英語過關,方法找對,最後加上time management。
很多人覺得對於我們外國人來說,在美國法學院當學霸主要英語要好,但如果law school考的是你的英語水平的話,美國人作為native speaker真的秒殺我們一千次一萬次。。。雖然我是英語專業出身,但聽說讀寫跟美國人一比還是爛到沒邊兒了。。。但是其實想當學霸,英語的作用真沒那麼大。我跟很多教授聊天的時候,他們紛紛表示閱卷的時候並不會關心你的用詞語法從句一類的東西,最重要的是idea。有一句話叫ugly but useful,就是這個意思。法學院考試的時候時間緊張,就算是美國人也沒時間仔細雕琢語言,所以我們的目標就是用最簡單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argument,越straightforward,勝算越大。
什麼叫方法找對呢?law school剛開學的時候,學校可能會有教你一年級學習考試的講座,其中被反覆強調的一句話就是「find the way that works best for yourself」。當時聽來覺得什麼啊,說了跟沒說一樣,但一年下來反覆想想,這句話才是精華中的精華。
法學院的學習方式千差萬別,有的人從來不讀reading,靠著supplement從頭撐到尾,開學一個月就開始做outline,期末靠一天刷n套題生活。有的人讀reading,做筆記,但是不做outline,用期末刷題來鍛煉argue的技巧。很難說哪種方法是可以絕對複製的成功。所以在law school只要記住一點,就是不停的思考,哪種方法最適合我?這種學習方式對我有沒有用?如何改進?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study group。大部分law school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小組,每周固定見面一次,討論不懂的問題,期末的時候大家一起刷題然後爭個面紅耳赤。但是我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一個study group都沒有參加。當時的考慮主要是:首先我聽力口語雖然過關,但是在跟同學討論的時候必須要非常集中注意力,這就意味著我參加study group要比同學耗費更多的精力。其次我想問題習慣自己一個人呆著,讓腦子裡的倆小人扮演原告和被告,argue back and forth,而將學習小組裡面同學的觀點消化吸收成自己的知識總覺得怪怪的。最後覺得我大部分課還是學的挺明白的,就不跟這群傻屌浪費時間了。。。)^o^(
然後是time management。之前想到過一個比方,law school第一年就像是下棋,每個人手頭的資源都是同等的,關鍵是如何利用的問題。這裡的資源指的就是時間,大家都只有這一年,law school學費這麼貴,沒有人會想再讀第二次,這一年失敗了,就再沒有機會再來過了。LSAT一次考不過還可以再考,law school第一年可真的只有這一次。所以一定一定一定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
好啦總結一下,本門的內功心法就是:一要英語過關能聽能寫夠直觀,二是開學後迅速確定自己的學習方法然後不斷調整,三是要有強烈的時間觀念。
下面來講講具體的學習方法好啦,是不是很期待呀*(^o^)/*
首先說一下,我所在的section是大餃子城的特色班,第一年的課程跟傳統的課程有很大不同,比如說我們contract和tort是在同一門課學的,名字叫Bargain, Exchange, and Liability,然後第一年整體風格比較偏理論,會講很多逼格高高的法學理論。。。Anyway,我的學習方法不一定適用每個人,所以還是那句話,時刻記著哪種方法最適合自己,然後不斷調整。
但是有一點我覺得是通用的,就是不管你怎麼學,萬變不離其宗,最基本的四個核心要件一定要有:do the reading, take class notes, do your own outline, do the practice exams.
一個一個來(≧?≦)
1、Reading
印象中大學剛了解JD的時候,就是聽說law school的reading特別多,每天幾十頁上百頁的留,根本讀不完,讀完reading的都成大學霸了。。。一年過後,知道真相的我只覺得:
真的,到後來就知道,尼瑪reading算個毛線啊!!比reading更可怕的事兒在後面啊!!如果law school只用讀完了reading就萬事大吉了那就不會那麼多人崩潰了好么!!
law school的學習模式是這樣的,每節課上課前都有閱讀任務,幾十頁到上百頁不等,通常是幾個案例的判決書,然後老師上課就講這個幾個案子。剛開學的時候覺得讀案例就已經好痛苦了。。那麼長,看起來毫無邏輯,法官到底想說什麼啊喵+_+?但是相信我,慢慢就會好的,我會告訴你到後來讀習慣了 幾十頁的案子不到十分鐘就看完了么。。。但是關於如果快點進入狀態加快讀案例的速度,我倒有幾個小tips。
- 時刻記著一份opinion的基本結構:facts,issue,holding,reasoning
- 太複雜的案子不用細讀facts,大概看一下發生了啥事,然後直接讀reasoning,一般判決書在分析的過程中會重新提到關鍵的facts。
- issue和holding沒有你想的那麼明顯,很多時候不太好找,讀的時候留點心,抓住了holding後面的reasoning也就順理成章了。
- 做case brief。這一點被很多人詬病,認為做case brief純粹是浪費時間。我的想法是,第一年可能要讀幾百個案子,每個案子都brief一下純粹是大傻蛋,但是找一個寫的好一點的opinion來認認真真的brief一次,是對於以後讀opinion非常有幫助的。因為在做brief的過程中,你會主觀能動的去分析reasoning,一共有幾個大argument,下面分別是怎麼論證的,這些細節的部分如果你只是讀的話往往會走神,會錯過重要的argument。
- 邊讀邊寫,邊寫邊想,是訓練思維非常有效的方式。我個人喜歡一邊讀reading一邊在電腦上敲點東西下來,大部分時候是自己的summary,這樣方便以後複習的時候對讀過的東西有個印象。
- 每讀一個案子都順手敲下來點什麼,不一定是完整的brief,可以只是一句話,用來迅速提醒你這個案子講的是什麼,比如說: P suing D for the noxious gases that D』s factory is emitting that is harming P』s home and business that is on their property. (Morgan v. High Penn)
- 實在懶的寫brief可以去google搜,不過質量良莠不齊。也可參考下supplement (EE, Emanuel)裡面對於這個case的講解。
- 每節課的reading一定要堅持讀完,可以讀的不認真,但一定不要下課回來再補,因為每節課都有新的reading,不讀reading又完全聽不懂課,養成課後補reading的習慣會非常耽誤下一堂課的進度。
然後就是讀reading每個人也是有自己的風格的,所以我還是上面那句話,一定要想——哪種方式最適合自己?比如說,我contract的案子從來不認真讀,因為老師講課的關注點往往不在判決書上,而是拿著issue本身來講自己的看法,那我判決書讀的再仔細,回頭老師根本不喜歡這種reasoning有啥用?但是對於civil pro的案子,我一年裡讀的每一個case都自己認真的brief了,因為civil pro老師不太喜歡自由發揮,往往是守著判決書給我們認真講rule。所以騷年,一定要時刻讓自己的大腦保持高速運轉,千萬別傻傻的在一條路上走到黑,學習的時候多思考,這種方式有沒有效率?我需要怎麼改變?
(是不是很愛我呀么么噠(^_?)?☆)
(泥垢!!!)好了讓我們神清氣爽的進化到law school的下一個學習階段——上課!!
2、law school課堂以及taking notes。
有一條基本邏輯貫穿了我們一年級所有的課,就是如果reading裡面留的東西,但上課老師沒提到,那這一部分基本不會被考到。這一條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法學院,但基本精神就在這裡,期末考的東西一定是教授上課講過的,但是講過的不一定都考(因為有些老師特別喜歡瞎扯蛋)。
也就是說,期末複習時候你直接參考的內容一定要是老師課堂講的,千萬、千萬不要用大量時間回去翻casebook整理brief。法學院第一年學習的過程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個flowchart,你從reading里學到的東西,聽過課之後,融合了老師的觀點進化成class notes,期末的時候再根據一整個學期的class notes做一份完整outline,這份outline就代表了你腦子裡對這門課的全部知識。在reading -&> class notes -&> outline的過程中,你對這門課的感覺是由抽象到具體,由一盤散沙到一棟樓房的認知過程。從一開始一團亂,到明白每個案子的rule是什麼,再到最後對這門課有一種成體系的理解,騷年你就已經進化成學霸了。
所以說,騷年,如果你都已經走到該做outline的階段了,反而跑回去重新讀reading進行知識的原始積累,是非常非常沒有效率得不償失的學習策略。偶爾有case看不明白可以翻回去看,但是在做outline階段千萬不能以讀casebook為主要任務。說到這裡,想明白law school課堂有多重要了沒有?大學裡平時上不上課無所謂,期末啃書一頓背就行了。law school第一年真是一堂課都不敢落下,偶爾睡過頭沒去成,下課要趕緊找錄音來聽,不然就永遠追不上進度了。所以一定一定要認真聽課記筆記。
然後來說說law school課堂上都幹些啥,這個不同法學院、不同老師風格差異可能會很大, 但基本就是這麼點兒東西:
- 這節課要講幾個案子,一般上來先是cold-call,就是隨便點名一個同學來講這個案子的facts。
- 講完後可能會讓那個倒霉蛋繼續說原告和被告的argument,以及法院的holding。
- 對這個案子深入挖掘,繼續提問那個倒霉蛋,也可能換一個,也可能老師自演自語。深入挖掘大概是這麼個流程:找出這個案子的rule是什麼 -&> 有沒有可能有其他theory -&> 開始扯一會蛋 -&> 繼續回來反覆強調這個案子的rule -&> 開始教你怎麼apply這個rule,高能預警,此處可能有hypothetical出現,一定要記下來 -&> 開始吐槽這個rule有多麼傻逼/牛逼 -&> 同學舉手開始瞎扯蛋時間 -&> 回到案子本身,可能講講這個rule的justification有啥 -&> 結束,開始講下一個案子。
- 以上不一定適用於所有老師。
- 有的老師會定期幫你串一下這幾節課講的東西,一定要認真記下來,炒雞有用。
- cold-call其實根本沒啥好怕的,有的老師會很nice的按照順序叫,這樣你會大概有個概念自己什麼時候會被叫到。就算真的是完全cold-call,一般只要做到reading讀完,手頭有個brief,就能應付老師的大部分問題了。其實騷年,老師對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把facts和holding/reasoning說出來……更難的問題往往你支吾一陣他就自己回答了……*(^o^)/*
噗好累呀人家尊的很敬業好不好!!你們一年級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么喵!!喵!!!!
( ̄Д ̄)?繼續
接下來講課堂筆記。在law school一直能聽見「筆記無用論」,大概意思就是有些人覺得上課要認真聽講,記筆記會影響聽課效率,所以我能聽懂就行了,不需要記筆記。但是這種strategy的前提是在於你每一節課下課後都根據記憶整理這節課的內容,而不是說「你覺得」聽懂了就行了下課了就去愉快的玩耍了……否則到期末的時候騷年你會發現根本沒有辦法做outline,因為手頭空空老師講的神馬都不記得了啊!( ̄^ ̄)ゞ
所以taking notes最理想的境界就是,一節課下來你既聽懂了又基本把聽懂的內容全部都敲下來了。首先這需要起碼80-90wpm的打字速度,其次你要腦子跟的上反應足夠快。我們班有牛逼的美國同學,一堂課下來筆記等於完整的transcript,就是老師說過的話都一字一句的複製下來了....但是也有更加神奇的幾個人,一個學期下來都不見他記筆記,當然據說他們最後考的很渣(=?ω?)? 噗哈哈哈
記筆記的方式千差萬別,可以用bullet point,當然也可以想到什麼寫什麼,但是有一條最基本的邏輯:一定要可以decipher。就是說不管你記下來了什麼玩意,一定要做到以後再看這些玩意的時候,能回憶起來這節課講了些什麼,並可以整理成readable notes。一開始跟不上可以少記點,但一定要有意識訓練自己在聽課不分心的情況下多記筆記的能力!
對了,一開始是在記不下來可以管看著面善的美國學霸要筆記。美國人很nice啊,一般這時候都會直接發給你的。但是如果你只追著一個人要可能不太好,所以可以每節課都問不同的人要筆記呀……(☆_☆) 這個時候沒什麼好害羞的騷年!拿出厚臉皮的精神上吧!
來點直觀的,從讀reading到上課這一過程,我的strategy是這樣噠:
- 每節課reading讀完後記兩到三頁的筆記。
- 有一些老師愛扯蛋的課,reading基本不認真讀,只讀往屆的outline或brief.
- 上課的時候發動瘋狂小打手模式(?ω?)ノ,以記筆記為主,聽不懂的就硬打下來,下課回來再仔細想。
- 兩個小時的課能記10頁左右的筆記,time news roman 11號字單倍行距。
- 每周或每隔一段時間將筆記整理成readable notes。
- 整理的時候刪掉廢話,再用bullet point表現出這幾節課內容上的邏輯關係,盡量形成體系。
- 有時候僅僅是看上周自己記得筆記就有種「卧槽原來這節課講了這些內容我怎麼完全不記得了」的感覺。
- 所以如果你根本不記筆記的話騷年你確定期末的時候你還記得住這學期講了什麼嗎。
- 咦最後這兩個bullet point好像跟整體文風很不搭調誒。
- 呸樓上你明明也是亂入的。
好啦寫了這麼多是不是有點嚴肅呢!!然我們來放(逗)松(逼)一下!!
(你滾……)
好了!!ladies and 鄉親們!!接下來!!是整個法學院學習最精華的地方!!which is !!outline!!騷年你準備好了嗎!!又香!又甜!又軟的精華要來了!!!!!(((o(*?▽?*)o)))
3、關於如何做outline。
開宗明義、概念先行,首先讓我為對方辯友闡述一下outline的定義。【?】
正所謂,outline在手,走遍天下不怕狗。【?】
【你夠!!!】
好了不鬧了,先來看一下outline長什麼樣子
騷年你猜哪一個是我做的outline!一定是長的最漂亮的那個對不對(●°u°●) 」
outline其實就是對一個學期學過知識的總結。格式、長度、風格、內容因人而異,因為outline是你一門課下來,完完全全的學到的屬於你自己的東西,代表了你這門課記憶下來的全部知識。outline主要有兩個作用,一在複習,二在考試。所謂複習,就是你把一個學期學到的東西,從reading到class notes一點點梳理成outline,代表著你對整門課學習的過程。還記得我剛才說,法學院的學習是從一盤散沙到一棟樓房嗎?做outline的過程就相當於建房子,一點點將看起來雜亂無章的知識pull out together,體系分明井然有序,這過程是相當有成就感滴(^_^)v。
outline的第二個功能在於考試。法學院的考試都是開卷,那開卷你看啥呢?看casebook?看class notes?看supplement?如果你考試的時候扛著casebook去了,還經常翻一翻,那恭喜你騷年,你在考C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記住,考試時候的主要參照,談不上唯一,但起碼90%的參照在於你自己的outline。
outline可以做成好多好多的樣子,有的人一門課會做將近一百頁的outline,有的人最後只會濃縮成十幾頁,有的人是bullet point,有的人是flow chart,有的人則是表格。方式之所以千差萬別,在於outline是獨特的屬於每個人的知識,所以當然要用你個人覺得最舒服的方式來organize。
與outline很相似的一個東西叫checklist,通常只有短短几頁,內容基本上是這學期講過的知識點的大概框架,不會像outline那樣detail oriented,作用在於考試的時候一目了然地提醒自己不要漏掉issue。
我的建議是,outline一定要自己做,每門課都要做。如果到最後了時間不夠可以做的短一些,但這個把散亂的知識點整理成體系的過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和到了期末的時候直接找來別人的或者往屆的outline看是完全不同的功效。我覺得做outline的過程可能是法學院裡面除了考試本身最重要的東西了,因為他代表了你真正學習知識的過程。欸你可能會想,學習知識不是在上課的時候嘛?錯了,如果說讀reading像是看到一盤沙子,那law school課堂的作用最多是老師告訴你,這些沙子有什麼用,要怎麼擺,而建房子的過程,是一定要你自己來完成的。
好啦,下面說說outline到底怎麼做,還是以我自己的方式為例:
- reading讀完(起碼知道講的啥),每節課都有meaningful notes,這是最基本的。
- 其他需要參考的內容有:往屆的outline和supplement。
- 做outline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有的人會在考試前兩個星期集中突破完所有的outline,有的人會開學第一個月就開始做,學一點做一點,期末前正好完成。
- 兩個方式各有各的好處,我第一個學期是後面那種方式,好處在於期末時間不會太緊張,但是剛開學時候做的outline條理往往不太清晰,因為法學院課堂內容是從一而終的一個整體體系,所以一開始做的很多outline都要推倒重來。第二個學期我是集中在最後兩個星期突破完所有的outline,壞處是那倆星期特么的快要累死了……好處就是一氣呵成,條理清晰,考試時印象深刻。
- 整理outline的過程基本就是看一下這部分自己的notes(reading notes and class notes)這些直接代表知識積累的東西,然後看一下往屆的outline明確這一塊內容的邏輯體系和上下的承接關係,最後看supplement查漏補缺。
- 或者也可以反過來,先看supplement,搞清楚這一部分內容都是講啥的,然後看往屆的outline找老師講課的框架,最後看自己的class notes補充細節,填充內容。
-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將知識匯總成outline的意識。每學一點東西,就想一想,這些跟以前學過的內容關係在哪?他們合在一起是想要說明什麼問題?這一部分內容的框架和邏輯體系是什麼?
打了這麼多字累死我了喵!!你們看了這篇以後如果不橫掃T14的top third就提頭來見我!!
4. Practice Exam.
騷年,如果你按照我說的,認真讀reading,take notes,做outline,那麼走到這一步,你已經在秒殺美國人成為law school學霸的路上前進了……一小半了。(*^?^*)
「神馬!!!」
別生氣,別生氣……是這樣的,law school考試是非常講究技巧的,如果騷年你一味埋頭做outline,把講過的所有知識點背了個滾瓜爛熟,但是考試時候一拿到卷子,卻不會argue from both sides,沒辦法只好照抄outline,那你還是妥妥考C的節奏。
所以!我的經驗就是,practice exam一定不要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看。最好是學期已經過了一半,先找出一套題來看一下。然後別慌,你肯定不會做,因為law school的風格就是所有東西到最後才匯總到一起,半路永遠是迷迷糊糊的狀態。蛋素!你可以做的是看往屆的最佳答案,先學學人家分析問題的技巧、思路和方式呀。每個professor的歷年考題往往都是風格非常統一的,他們喜歡的答案,分析技巧耶也都驚人的相似。這個時候先不要在這上面花太多時間,主要是心裡有個概念。同時還可以根據你們老師的考試風格而調整自己做outline的複習策略。
舉兩個栗子(?ω?)ノ
- 我們第一學期的property,歷年從來都是3個小時的in-class exam,風格非常傳統,老師喜歡結構清晰的IRAC論證方式,喜歡我們明確的進行case comparison,同時喜歡我們在回答rule的時候能夠quote讀過case裡面的原話,同時題量很大,fact pattern往往有五六頁,issue很難找。
- 於是我是這樣調整噠:精簡outline,濃縮到20頁,同時做一份checklist以防漏掉issue。outline裡面的legal standard要照抄case book原話,同時把一切的rule都highlight出來,方便自己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定位有效句子。同時將所有case的facts都放到outline上,方便進行case comparison。
- contracts和torts合起來的那門課,12個小時的take-home,而且限定字數,於是時間大大的有,根本不用著急寫,但是第一題是theory question,不是傳統的給facts分析問題的方式,而是讓你就某個法理學的觀點進行闡述,同時老師不要求你找出全部的issue,但希望你把每個找出來的issue都分析的足夠徹底。
- 於是我這門課的outline做了將近70頁= =下學期的做了80頁,反正時間有的是啊,考試時候慢慢找唄。然後我在outline上專門建了一個分區總結theory question,老師平時上課提到的所有跟理論有關的內容都整理在這裡。然後因為這門課考你的分析思路,往屆的best answer參考不大,我就自己做了很多套practice exam然後拿去給老師看,老師給我指出我的論證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再深入一些會更完整……這個過程真的是炒雞有幫助啊!然後老師看我答案的時候還時不時誇我一下,自信心喵喵的就上去了!o(≧▽≦)o
然後!下一步!practice exam的作用就是考試前幾天進行模!考!對騷年你沒看錯,還記得當年考LSAT時候那些雞飛狗跳的清晨嗎,還記得那個揮汗如雨的夏天嗎,他們又卷!土!重!來!了!這次你也要掐時間,比如說三個小時的考試,最多給自己三個半小時的時間認真寫一遍題。剛才不是教你看過best answer了嗎,照葫蘆畫瓢總會吧!擼起袖子開始寫吧!!╮( ̄▽ ̄)╭
咦這樣好像讓這本葵花寶典變的很沒有意義了。
這樣吧,為了凸顯本門內功心法的牛逼之處,首先來帶大家看一下law school考試題是神馬樣子噠。以下是一道融合了合同和侵權法的law school期末考題(喂我們是section 3嘛合同侵權是一起學的&>_&<)
- 萌妹紙小紅和程序猿小綠都住在春田花花小區的同一棟公寓樓里,公寓樓有門禁系統,只有住戶才能打開樓下大門,但是公寓樓的大門最近壞了,住戶們嚷嚷了好幾次也沒人來修。
-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有壞蛋破門而入小紅的家,試圖猥褻她。小紅拚死抵抗,壞蛋落荒而逃,但是小紅受了傷,也遭受了很大的心理打擊。
- 小紅跟警察說,事發當晚她沒沒有聽到公寓樓的大門被打開的聲音。於是警察懷疑作案人員是公寓住戶,遂從小紅的皮膚上、公寓樓的信箱和門把手上提取了DNA樣本。
- DNA樣本被送往警察局的合作機構——漢諾威實驗室進行分析。漢諾威實驗室的規章中有一個條款是:他們對DNA分析結果產生的任何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均不負責。
- DNA分析結果顯示小綠是那個壞蛋,於是小綠被警察以強姦未遂起訴,主要證據是漢諾威實驗室的DNA分析結果,最後小綠被判了十五年有期徒刑。
- 時間飛快的過,距小紅家被壞人闖入已經過去一年了,公寓樓的大門還是沒修好,於是可憐的小紅又差點被壞人強姦。同樣的破門而入,同樣的作案手法,不同的是小紅自上次遇到壞人後買了把槍放枕頭下面,狠狠的打中了那個壞蛋。
- 於是壞蛋就被抓到了,還受了重傷住進了醫院。在醫院被警察詢問的時候,壞蛋小黑對兩次犯罪供認不諱,他說他之所以想要去欺負小紅,是因為小紅的公寓樓大門門禁壞了,而且小紅自己防範意識也比較差——第一次被小黑闖入的時候,小紅家的門沒有鎖,不過第二次鎖了,然後還是被小黑撬開了。DNA分析結果證實了小黑的說法——他才是第一次那個壞蛋。
- 那可憐的程序猿小綠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那會兒他的DNA樣本被弄混了,但不知道是警察還是漢諾威實驗室犯的錯。唯一知道的是兩邊的DNA檢測程序都有漏洞。
- 現在,小紅和小綠同時找到了你們律所,想讓你來代理他們。請問他們兩個分別可以告誰?勝算多少?注意:不需要討論小黑做被告的情況。
好啦,這樣一大堆亂七八糟的facts,該如何下手呢?
我做law school考題有一個習慣就是邊寫邊畫圖,這個感覺有點像LSAT裡面的games,因為考試的fact pattern往往都很長,好幾頁的英文,讀過一遍後腦子裡肯跟依然對發生了啥事沒有概念,所以我經常會把人物之間的大致關係畫一下,用來迅速提醒自己facts是關於啥的。在爭分奪秒的law school考試里,看到題目後迅速釐清並準確記憶facts是灰常重要的技能!(`_′)ゞ
下一步是找issue,先來看一下人物關係。這裡面的原告只能是小紅和小綠,而被告有可能是四個人:警察、漢諾威實驗室、春田花花公寓樓、以及壞人小黑。下面就是排列組合的問題啦,小紅-警察、小紅-漢諾威、小紅-公寓樓、小紅-小黑,小綠那邊也是一樣。然後開始分析問題:
- 小紅可以告警察什麼?最基本的tort claim- Negligence是肯定沒問題了吧,同樣,小紅對漢諾威實驗室也可以告negligence claim。接下來想negligence的四個element - duty, breach, causation, injury。都滿足了沒有?每一個element下面學過的case是什麼?如何進行case comparison?
- 除了negligence呢?小紅是否可以告漢諾威實驗室breach of contract?雖然合同是警察和實驗室簽的,但小紅有沒有可能是third-party beneficiary?實驗室的檢查結果會被用於刑事起訴,而警察是public entity,這樣根據合同法的傳統理念,他們是否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如果現行precedent不利於小紅,小紅有沒有可能以public policy為基礎而argue for expanding the current rule?
- 咦對了,分析到這裡,好像有一個小bug-漢諾威實驗室有免責條款的,那是不是小紅就不能告了?趕緊翻翻outline,看學過的case law是怎麼規定disclaimer of liability的?
- 小紅可以告春田花花公寓樓什麼?negligence是肯定的了。作為landlord,居然疏忽大意讓底層門禁大開,給了壞人可乘之機,必須告!四個element再過一遍-duty, breach, causation, injury。
- 除了negligence,小紅還可以根據contract起訴公寓樓,作為住戶是簽了lease的,房東當然有義務保證公寓樓的安全性。
- 好了,現在別忘了argue from boths sides,站在警察、實驗室、和公寓樓的角度,他們有什麼defense?對於小紅的negligence claim,公寓樓似乎可以說comparative negligence - 誰讓你第一次自己不鎖門的!關於小紅第二次被侵犯,可以不可以說assumption of risk?你都被壞人破門而入一次了,底下門禁還是壞的,你還是不搬家,只是自己買了把搶,說明你願意承擔被壞人欺負的風險咯~翻outline,找case,進行case comparison。
- 等等,現在好像還有一個bug - negligence claim一般只可以cover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但是小紅還收到了精神傷害(emotional distress)以及經濟損失(economic loss)。這兩種損失傳統侵權法上是不保護的,但是最近幾年有逐漸擴大的趨勢-趕緊翻outline,找case,看看可以怎樣argue。
- 好了,現在看小綠-小綠可以告警察和實驗室negligence,好像也可以告公寓樓breach of contract和negligence,照葫蘆畫瓢翻outline,看看哪些case正好相關?
等等,你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嘛?太天真!以上僅僅是開始答題之前腦子裡對這道題的分析。我一般找出了所有issue後,會把所有大概可能的claim寫下來,然後開始思考寫答案的思路——law school exam answer是非常strategic的,要考慮到老師的喜好問題、時間和字數的限制。剛剛找出來了一大堆issue,但issue也分主要和次要,有些issue一看就是大點,不寫的是傻子,但有的issue似乎學過的case law有限,沒啥可說的,那要如何取捨?還有像剛剛那道題,同時有小紅和小綠兩個原告,有些facts是相似的,那是否應該同時分析小紅和小綠?(針對公寓樓的contract claim可以同時分析,因為facts相似,但是針對警察和實驗室的negligence claim應該分開分析,因為小綠的情況非常不同)最後,整個答案的structure是什麼?先tort還是先contract?先小紅還是小綠?
解決了這些問題後,你就可以開始寫啦-當然在law school考試時間緊張的情況下,我一般會理出個大概思路就迅速動筆,然後邊寫邊想,有的時候越寫思路會越清晰。現在有沒有想明白,為什麼我覺得在學期中養成一邊聽課一邊迅速記筆記的習慣,以及一邊讀reading一邊高效做brief的習慣那麼重要?因為這種邊寫邊想的流暢感是直接適用於考試的!!
最後提醒一下:剛剛我寫的這個例題會比正常law school的考試還要再複雜一些,因為我們班是contract和tort一起學的,其實你們遇到的題一般會只考contract或tort,不會這麼變態的兩個一起考噠~
都進行到這裡了,下一步當然是開!始!考!試!啦!有沒有很激動呀喵!!!
首先來提綱挈領一下,law school基本沒有平時成績,期末考試就是一鎚子買賣,所以!騷年!你的人生!命運!都掌握在眼前這張考卷上了!!但素!我們不要怕!!記住我們的四條要領!
- 首先你真的要有自己的outline,而且背的很熟。
- 其次你打字速度要快,主要是指邊打字邊思考的能力。
- 然後你要已經掌握了你們老師喜歡的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技巧。
- 最後你一定要保持好心態,別緊張別崩潰,答不出題來就想想懶逼如我都能混到top10%,你也可以噠。
其實,法學院學習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簡單是因為,如果騷年你真的把我剛剛說的四步都按部就班的完成了-reaiding, class notes, outline, practice exam。在真刀真槍上場的時候,如果發揮正常,考出好成績是理所應當的事。但是難就在於,第一年的時間相當有限,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遊刃有餘的把這四步都完成了。比如說英語功底不夠的人讀reading太慢,打字沒練好的人class notes怎麼也記不下來,邏輯思維有限的人怎麼努力也沒辦法把散亂的知識點整理成outline,思考速度不夠快的人在考試時根本沒辦法迅速分析facts找出issue並寫出一篇邏輯嚴謹的答案。
蛋素!我默默認為,很多人在law school學不好還是因為找不到方法,而不是天生能力有限。所以才有了這篇經驗帖,算是我對第一年law school學習方法的全部思維成果啦。希望我的經驗會變成可以複製的成功,帶領廣大下血本來讀JD的苦逼孩子們攻佔美國法律市場!!耶!!
寫在最後的雞湯:
寫了這麼多理論,最後來升華一下價值吧。???
還記得剛來讀法學院的時候,英語說不利索,問老師問題的時候經常要臉憋的通紅、心臟都快跳出來了才能說出完整的一句話。跟美國人聊天的時候,人家也經常同情地說:你們用second language來讀law school這麼變態的東西一定很難吧?我想說的是——真的很難,難哭了,看不懂case的時候想撞牆,memo寫不出來的時候想揪住自己頭髮把自己從窗戶丟出去,final的時候壓力大的吼都吼不出來,經常半夜自己咬著被子沒出息的哭。
就算是對於美國人來說,law school也是最頂尖的那一撥學霸才會去讀的,而想要在top 14的law school拿到前三分之一的成績,對於我們非母語甚至非美國本科的傻屌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我覺得心態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學會原諒自己。law school 第一年的壓力非常大,在這一年,你可能會經常感到挫敗、拚命的鄙視自己、覺得學的東西太難怎麼追也追不上,這都是非常非常正常的。面對這種變態到極點的挑戰,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想結果,而只是享受過程。第一年考的好和不好,都不能說明什麼,即使沒有考到top 30%,也不是世界末日呀,人生還有很長呢。
其實,享受過程就好了呀,想想自己在青春正好的時候,在這個世界上法律體系最發達的國家裡,學著文科裡面幾乎最頂尖的專業。法學院學術氛圍濃厚,同學討論起問題來總是熱火朝天,professor大多都是業界最頂尖的學者,而你學到的案例都是幾百年來美國人關於如何管理這個社會的思想結晶。多美好的事呀(?????)
第一年雖然苦逼,但我現在留在記憶里的都是一次次把一系列case串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rule的鏈條時候,腦子裡像散開了漫天的煙花,覺得這些law忽然美的不可思議。還有還有,我們section 3的特色學科法哲學,老師帶著我們把這一百年以來美國法律屆最核心的正義觀過了一遍,十幾種理論,你方唱罷我登場,每一次思維的碰撞都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我不停的看到——原來世界還可以是這樣子的,不禁感嘆是多麼聰明的人才可以設計出這樣的理論。
把Open yourself to more possibilities當作來美國讀法學院的根本原因吧,什麼工作呀賺錢呀在第一年都先放一放,給自己那麼大壓力幹嘛呢?好好享受腦容量被不斷開發的過程吧,第一年過後,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一定會非常驕傲噠~Y(^_^)Y
就寫到這裡吧,腦洞飛出來鎮樓~
祝大家都能在law school第一年取得好成績呀~
么么噠~
——————————
個人公眾號↓ 超級話癆 謹慎關注
http://weixin.qq.com/r/FjiYgATEl1norUDj920E (二維碼自動識別)
法學院第一年忙完,第二年的第一學期也浪掉了一大半。想著從明天開始收收心好好學習,今天就把第一年的經驗總結一下,以鼓勵後人義無反顧地投向big law的懷抱吧。
反思這一年,正面的經驗不多,犯的錯誤不少,所以這裡的很多信息都是我自己沒做對,然後總結出來的,期盼後面的學弟學妹莫步我後塵吧。
首先是勸退時間
JD是個開始了解法律的過程,也是個了解自己的經過。
每年哈佛法學院有過半新入學的新生想從事公益事業,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每年畢業的學生里卻只有20%沒有投向corporate world(大律所/企業/投行)的懷抱。
Big Firm不是法學院畢業生唯一通往成功的道路,就像大部分律師並不能升職做合伙人,然後邁向general counsel乃至CEO一樣。身邊有同學確信自己喜歡讀這些晦澀艱深,偶爾還互相/自相矛盾的判決書,一往無前不回頭。也有一些朋友入學以後才發現這個行業極其枯燥,自己對律師這份職業簡直是深惡痛絕。如果
當然啦,做為20多歲的小青年,在法學院的三年里沒想明白自己想做什麼也是很正常的。君不見Peter Thiel在斯坦福法學院混了3年,在11區上訴法院再混一年都沒想通這個道理。直到當了七個月零三天律師才真正醒悟,卷著鋪蓋跑去投行混了3年,又逃去加州創立了PayPal,投資了Facebook。
至於阿里巴巴二把手蔡老闆與耶魯法學院的故事,各種頭條聊得很多,我就不多說了。
總之,法學院始終是一個培養律師的地方。雖然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總統、CEO、作家、演員都有拿著法學院畢業文憑的,但他們的成功歸根結底還是由於自己優秀,而不是法學院教育教會了他們怎麼寫法律文書......想做CEO?還是出門左拐MBA機會比較大。
如果你醉心法律學術(legal academia),或者熱愛公益事業(public interest),亦或者想去不要求法律學位的工作(IBD/Consulting),可以在此止步啦。多找成功校友/教授聊聊,需要的話在評論里告訴我,我給你們指條明路。
當然啦,如果你已經在T14的法學院里窩著,那除非你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起薪18萬美元的Big Law工作起碼也是不錯的保底選項,可以趁著年輕,在大城市裡一邊養活自己,一邊慢慢探索想做的事業。
接下來的內容,就是為各位沒有決心或者條件退學去投行,同時嚮往Big Law穩定高薪工作的那99%的同學們提供的:
1L的終點
這條放在最前面。
切記1L結束的時間,不是最後一場考試交卷的時候,也不是Law Review 寫作比賽結束的那一刻。在我看來,至少要到校招(OCI)結束,Callback面完,甚至Mass Mailing得到成果的時候——拿到最心儀的Offer,緊繃的1L才算真正告一段落。對大多數中國同學來說,之前的每一步,都是在為這一份Offer做鋪墊。
丹喵老師說要放鬆自己,享受過程。這對他們這樣19歲讀法學院的少年天才是沒錯,我們這樣苦哈哈的,還是有了結果,再憶苦思甜一下過程吧.....
究竟哪些東西會最終決定你這份offer呢?非完全公式如下:
Offer ≈ 成績 + 工作經歷(working experience) + Law Review/學生活動 + 1L夏天的實習 + Networking + 面試技巧 +運氣
這其中呢,工作經歷不可改,運氣只能靠天命,剩下的就是1L們要為之緊繃的東西了......
成績
加粗強調,Law School is a Numbers Game。本科GPA與LSAT助你拿入學offer和獎學金,1L的成績單助你拿工作Offer與18萬。
個人認為在一個好的學校取得好的成績(好的標準不一,網上的Yale的whatever,T3的Top 50%,T6的Top 30%,T14的Top 10%之類僅供參考)意義在於, 保你多拿幾個callback乃至保你拿至少一個offer,尤其是像我這樣沒有工作經驗,1L實習不牛,面試能力有限,英語水平稀爛,懶得Networking,長得還很一般的同學,成績真的是救命稻草......
至於怎麼取得好成績,這個學習方法其實因人而異。樓上丹喵老師已經寫了幾千字,我就劃一下個人認為的重點吧:
重要的:考試(廢話!),Past Exam,Outline
不重要的:cold-call和class participation(除非遇到奇葩的教授看重這個),reading(把一份或者幾份好的outline吃透比做幾千頁reading有意義多了)
雖然有人吐槽法學院的課是一考定終身,出分前都彷彿開著全圖迷霧,但是憑藉我們中國學生從小到大在中學大學的各種考場廝殺,這也許會比讓教授根據你的發言和論文定分要容易呢。
總之,cold call無所謂,早看outline,多多刷真題。
如果最後成績還是不理想?那就在下面這些點下功夫吧~
Law Review/學生活動
把這兩項放在一起講並不是因為它們倆一樣厲害,而是因為這兩項是成績之外,僅有的可以在學校內改變的事情。
這裡的Law Review指的是那個各種掛著學校名字的最重要的Journal/Review。不管你是靠寫作比賽還是1L成績進的Law Review,這個放在簡歷上都會顯得自己非常厲害!不過伴隨著光彩的也是接下來2年不辭辛勞不拿薪水每周幾十小時為他們的無私工作,是否值得就看你的選擇啦。
其它的學生組織,包括各種secondary journal,在精不在多,通常建議是最好能有1到2個leadership position在簡歷上放著,而不是要在簡歷上放一堆Journal的Subcite經歷(朋友親測可能會起反作用喲)。這樣一來可以填滿自己的簡歷,不會讓自己law school下面那一欄空空蕩蕩,二來也可以增加面試時候的談資,證明自己為什麼對某方面的法律感興趣,三來還可以多認識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
法學院的組織那麼多,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就果斷加入,踴躍參加,爭取升職吧!
工作經歷
如果你已經法學院在讀,這點已經沒法改變了。如果你有幸還在申請,甚至只是在考慮法學院,我強烈建議你先去弄兩年工作經驗(要全職而不是實習,最好是還能和金融/法律相關),律所面試的時候也會有很多優勢喲。
1L Summer
我自己找1L summer internship的時候一頭霧水,草草了事,第一個暑假實習的重要性可以說是我之後才悟出來的。
雖然很多人(包括career office)可能都會跟你說,1L summer做什麼無所謂,但是真的要放棄這個可以加分的重要項目嗎?去不那麼多厲害的實習不會有壞處,但是厲害的實習卻可能讓律所對你刮目相看。在來校招的律所眼中,第一個暑假internship的厲害程度大致如下(基本參考丹喵老師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250249/answer/32466136 ):
Big firm美國辦公室 &> Federal Court/厲害的相關的政府或非盈利機構 &> 其它(state court/小律所/公司法務/Big Firm中國辦公室等等)
當然,1L去大律所的同學們是真的很厲害,一般需要你第一學期成績優秀 + 儘早申請(比如聖誕/新年以前)+ 工作經歷出色 ,最好還能有不錯的diversity.
對於大部分得不到1L Big Law工作的國際學生,可以參考如下建議:
- 這個實習最好在美國做,一方面可以保持自己的口語水平不經過一個暑假而退化,另一方面畢竟是要去面對美國律所的校招,簡歷上一個和美國法律相關的經歷都沒有,真的好嗎......
- 如果你下一個暑假和畢業後想去某個地區工作,而你的學校又不在那裡(比如競爭激烈的加州或者DC),第一個暑假最好就在那個地區實習。首先,這可以成為你面試時解釋自己喜歡這個地區的理由(我上個暑假就住在這裡,感覺氣候宜人生活舒適等等);其次,在校招開始之前,律所的本地辦公室很可能會有reception乃至提前面試(pre-OCI)的機會,這時候你能夠出現就有極大的優勢了。由於律所招人也是一個蘿蔔一個坑(rolling),提前面試占坑,比同學們先拿到callback乃至offer,去參加校招的時候心裡就淡定多了。
- 跟很多Career Service不一樣,我覺得這個夏天在court(尤其是Federal Court)其實是蠻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於沒法畢業後做clerkship的外國人來說,是難得可以體驗美國司法系統的機會。
Networking + 面試技巧
這兩個湊在一起寫,一方面是因為自己這兩項都一般般(我大概是不懂怎麼取悅別人的取悅型人格),另一方面是因為寫到這裡的時候我已經寫不動了。
Networking屬於貫穿1L始終的事情,比如去reception和各種律師來講的talk,比如暑假裡可以約當地你想去的辦公室的律師喝咖啡。你不是一定要去做,但是做了一定沒壞處。個人認為去的時候心態要放正,腦子裡別整天想著靠和Partner套磁拿到面試。Partner都是人精,除非你也是老奸巨猾,不然一眼就被看穿了;何況reception上面Partner身邊全是人,英語不好也未必插得上的話。
不如把目標定為多了解律所與特定行業的practice,多和年輕的associate們聊聊天侃大山,事後發個thank you note混個臉熟。到真正面試的時候可以提起這段(name drop),說明自己和這個律所的律師聊過,所以特別喜歡這個所的practice/文化/人blah blah blah..
面試技巧就要靠訓練了。1L的暑假別光忙著實習和玩,畢竟這個暑假乾的事兒大概率不會給你return ofer,一切都是為了校招(OCI)做準備!下班了多找同學和career office練一練,真正面對律所的時候就遊刃有餘了。
運氣
最後一條就是運氣了,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校招的隨機性很強,你要是遇到一個面試官整天跟你嘮叨亞裔不適合做律師,他自己一輩子都在被打壓,拚命勸你轉行,那也是無奈的事情。只好常常扶老奶奶過馬路,記得幫走在後面的人開門,多給我這樣有用又有趣的答案點個贊啦。
最後請跟我一起念:
欲要改變世界,請先了解自己!
如果暫時不了解,先把Offer拿下來!
想把工作拿下來,1L一切都為它!
以及,堅持住!一個面試screw up了,那就總結經驗然後去下一個;最後成績不夠好,那就拚命去network。我最後的offer,是同組的其他人都拿到callback後,自己用一封遲到3天的thank you letter(告白書)換回來的;也有朋友堅持到9月末才等來了夢寐以求的offer。不要因為一件事情沒做好而氣餒,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要放棄。
就是這樣~
考完1L的最後一門考試,我毫無徵兆地想起了電影《一個字頭的誕生》英譯名:
Too Many Ways to be No.1
有太多種成為第一名的方式。
這樣正是本文的主旨:要走自己的路。
你可以走學霸路線。每天上課前堅持按照事實,程序經過,爭議問題,法院判決,判決依據的規範格式,堅持對課程涉及的全部案例進行整理(casebrief)。並在考試前閉關一周製作自己專屬的知識點歸納(outline),將一學期接觸的法學理論,相關案例,實務中的接受或批判等按自己的理解組織起來。很多人一門課自己寫的outline就有上百頁,相當於自己編寫了一本課程輔導書。法學院是一個批量化、模式化生產職業技術人才的流水線,有一套清晰的衡量標準,僱主們眼睛都是雪亮的:能在這一套體系下考高分的孩子,能力總不會太差。
你可以走社交路線。留意學校職業中心推薦的每一個和業界人士交流的機會,盯著本地律所的各類接待會(reception),在有面向高年級學生的校園招聘時也混進去打磨套磁技巧。有的課程會由從業律師兼職授課(比如法律寫作一般都是一名從業律師帶著8-10人小班教學),那更加是問圈內人士要推薦信、認識更大的世界的好機會。不光是向上的垂直陶瓷,和同儕們的互通有無也很重要。放學後在酒吧特價時間(happy hour)和一起上課的三五同學喝點小酒交個朋友,周末的時候全校範圍拉幫結夥喝次大酒,很多有用的情報和經驗也就套到了。要知道,法律圈子是個很緊密的熟人社會,上頭有人爪,身邊有人捧,對於把握職業機會也非常關鍵。
你可以將關注面放得很廣。很多人認為去法學院就是為了當去律所,這其實僅僅是眾多選擇的一種。實業公司、四大、投行、保險公司、政府(包括檢察官,公派辯護律師)、法院、學術,非政府組織,這幾類去向在一般的法學院中都會佔接近40%的比例。一位金融從業者說,現在大部分新的金融衍生品類型,都是律師們搞出來的。更何況,JD是一個走大後期的職業,在開始幾年幹什麼不重要,只要能幹點什麼,在未來都會是一種寶貴財富。
你也可以將精力放得很專。根據今年數據,美國法學院入學平均年齡是26歲,這就意味著很多人已經有了一定的職業經歷,也對自己的能力和規劃有了更實際的認識。「已知乾坤大,猶憐草木青」,見過了世面再回到學校,在給自己「加技能點」時就有了更實際的側重。我的一位同學曾經入選過美國奧運游泳選拔隊,和菲爾普斯一起訓練過,他退役以後讀法學院,目的就是為了給運動員朋友們處理商業贊助合同問題。一位同學是空軍飛行員,退伍以後來到法學院,就是為了回到軍隊當國際法律問題顧問。有計算機專業的同學,見過程序員創業的狂熱,因此致力於為創業公司提供法律一條龍服務;有的同學來自跨國家庭,深感新移民的居之不易,因此專註於移民法律問題。看到他們,我就會想起那句話,「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記得剛剛進學校的時候,有高年級的學生來分享經驗,說了十來分鐘,無非就是一句話
「Do what works for you." 按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就好。
當時就覺得,這不尼瑪廢話嗎?
一年過去了,才發現這就是讀JD的真理,too many ways to be No.1
非要問我,有什麼經驗之談的話,我會推薦一點:
試試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每節課都爭取逗得全班哄堂大笑一次。
法律行業講究的是厚積薄發。厚積,是說對法律條文,指導判例,法學理論能夠融會貫通
薄發,是說能用一般人擺龍門陣侃大山的方式,將你的理解用大白話說出來,並找到一種吸引人、能夠給人留下印象的呈現方式。
說起來,我現在的暑期工作,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講笑話能力得到了認可,
大家都瘋了一樣找實習的時候,我在樓道見到上學期的老師,一個兩個都拉著我問」小夥子暑假去哪呀,工作找的怎麼樣啦?我下學期要開XX課,再來玩唄」
「啊哈哈哈也不是不行,看你願不願意給我寫推薦啦」
當我拿著三封推薦信去應聘的時候,簡直有種高射炮打蚊子的碾壓感。
轉眼1L已經過去7年了 真是不可思議
- 我記得我去上學之前有個preview day 我去了以後大家就在那裡瞎bb supreme court的justices, 然後我小組的同學就開始一個一個的數名字 我除了kennedy一個都不知道 當時我就覺得完了
現在想想 其實那些樂於數名字的同學可能除了名字什麼也不知道 而如今我知道的還是不如非法律專業的高分子怪物來的多 另外作為一個化學系畢業生 本人還會數元素周期表不是嗎(其實除了元素周期表也什麼都不知道了)
- 上面90後的萌妹子說「就算是對於美國人來說,law school也是最頂尖的那一撥學霸才會去讀的」 我只想說妹子還是太年輕 我t大畢業 幾乎所有本科同學都比大多數我law school同學要聰明(當然我上的不是YLS) 我2L的時候跟一個比我低一年級的學霸bb 他本科georgia tech讀計算機的 我們共同的感受是文科生真是不行啊 我們這個時代最頂尖的學霸(大多數)不是早就毀於financial models了嗎 哪有什麼功夫來上law school
下面逐條回答:
1. 1L學習建議
- 如果你問我哪種pre-law education對1L最有幫助,我回答編程會有人信嗎。 其實我編程小時候學了點皮毛就放棄了(哎我真是什麼都不會,這篇還是匿了吧)但是1L的幾個考試真的答得跟編程一樣啊 構建無數二叉樹 左瞎argue一點 右瞎argue一點 (正經的說法叫"argue from both sides")
- 如果非說我會啥 我倒是很會打字 小時候打typewriter的 誰知道這種被淘汰的技能也能變得如此critical
- 我記得上1L的時候就看有文章說過,作為一個交一個section 100個學生以上非常基礎課程的法學院教授,加之他還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和拿/維持tenure的任務,他是不可能把太多精力時間花在設計一種公平的評估程序上的。而且學生到底對於法律的理解怎麼樣本身就是非常主觀的評估,可能法學院里前5%的學生總是會凸顯出來,對於其他學生,考試其實是一個非常random的assessment的過程。事實的確如此,甚言之,如果不是法學院傳統要考essay 很多老師可能巴不得考multiple choices (跟考bar題型也相似啊)加機讀閱卷啊 而現在的issue spotting 機讀essay題目 為了設計的便於閱卷 標準答案總是偏重於cover所有elements 特別喜歡各種multi-prong test (尤其torts和contracts) 這些玩意無他 手熟加二叉樹而已。
- 如果你的老師好到給你提供real past exams或者model exams 一定要好好用起來 這是最重要的資源 但是大多數的老師沒有那麼transparent 提不提供這種事情也可能到了期末才知道 這會影響你一整個學期的學習策略
- 最保險的辦法當然是好好聽課好好做reading好好做outline了 但是這的確需要恆心和不分心 我1L下學期就基本上放棄了 因為知道老師會提供model exams 而考點不外乎那麼多 我是一個喜歡cram的人 平時上課就隨意吧
- 但是cram當然不會對所有課有效 每個老師都有ego 對於那些會有policy issues的科目(尤其1L以後)那考點是啥簡直就是看老師喜好 而且即使你覺得老師應該鼓勵你獨立思考 事實是考試的時候他希望你把他的分析方法和觀點視為聖旨一字不漏的寫下來 試想law professors的研究又不是啥科學技術看得見摸得著 就是瞎bb而已 他不在你這裡找存在感還能怎麼辦呢
- 非英文母語的寫作 我覺得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有太大影響的 但是不得不說有些老師可能還是會對這個有bias 盡量寫plain english 用簡單句式 直接引用法條和重要holdings 可以避免暴露瑕疵 還有就是定義abbreviations其實非常省時有用 當然別搞太多自己都記不得啥是啥
- 還有就是盡量從學習中尋找樂趣吧 雖然大多數經典case其實都比較無聊 少數遠古且莫名其妙的英國cases更是完全看不懂 但是有些還是蠻搞笑的 現在是不是編casebook的也注重娛樂性了 動不動就搞個什麼西紅柿是不是水果的case 到你真practice的時候才知道大多數facts比這無聊多了呢
2.怎樣平衡學習與生活?
這個問題我覺得如果都讀到了law school還自己沒法回答我也幫不了那麼多了 我能說的就是 紐約和dc的同學可以把seamless用起來
3.暑期實習/OCI
- 其實我和我師兄關於bidding這件事都搞了很多莫名其妙的ranking演算法(其中之一的原因是t14沒有pre-selection) 不過然並卵 GPA cutoff不是絕對的
- 如果你要走patent track 或者要打中國牌 就不要只看vault排名 vault排名比較適合那種90後的萌妹子
- 16萬在紐約/DC/加州真的沒那麼多錢!16萬在紐約/DC/加州真的沒那麼多錢!16萬在紐約/DC/加州真的沒那麼多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實習之前為了社交 除非你是大胸萌妹子 或者天生pop culture小達人 還是惡補點無聊的conversation openers吧 如果跟我一樣football入不了門 好歹暑期電影檔知道一點吧 政壇八卦知道一點吧 各種cuisine怎麼點菜知道一點吧
- OCI總是有那種莫名其妙的三四年級的律師 自己也知道自己面試不過是充當個收簡歷的工作 不用特別在意跟這種人沒有化學反應 他們對你的申請結果沒什麼特別大的影響 能bonding當然是好的了 而且如果你覺得他們比較nice 請將此評估放入你選擇律所的考量(但仍請多方了解)
- OCI本身其實不就是個奇怪的過程嗎 與其說什麼絕對的strategy 那就是成績搞好 一上來就打patent牌/中國牌/我能拉很多客戶牌(這個牌怎麼打我也不知道)
- 如果要打中國牌 別忘了申請去中國辦公室待幾周
- 除非你在中國辦公室 要不然你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fake work 但是請遵守deadline 不要搞錯最基本的rules (google仍然是最好的legal research工具)不要拼錯別人的名字 但是不要對自己的work products太較真 他們都是fake work associates如果肯花時間跟你討論研究那真的是對你很好了
4. Networking
- 我以前還挺擅長的 後來上班了就喪失這能力了 哎
- 別指望長袖善舞有啥特別大的用處 交朋友還是為了愉悅的友誼比較好
- 其實你問大多數人問題 他們都會視為恭維並樂意回答 只要你在這過程中不要表現的特別傻
一般來說,法學院第一年和其他研究生項目的第一年相比要更緊張。從電影《力爭上遊 The Paper Chase》到講述法學院第一年生活的自傳小說《法學一年級 One L》,你可以了解到法學院的生活會是如何。
不過,這些文藝作品都沒完全展現出現實中激烈競爭和巨大壓力。
法學院第一年為何會如此緊張?
主要是因為第一年新生們需要上比後面兩年更多的課程。第一年的成績單還會是未來僱主的關注重點。下面我給出了5條tips,助各位挺過第一年!
1. 無視所有讓你變得緊張的外界信息
永遠都會有人在你身邊看起來總在拚命努力。如果你因為他們的努力而開始擔心自己的努力是不是不夠,那麼你可能會輕易地顧此失彼。其實,你只需要專註於你自己的每一步。
面對看似比本科要更高深的課程,你可能會不自信地想,是不是需要學習和運用新的方法或需要調整自己原有的學習節奏才能應對?其實並不然。
剛開始進入法律博士學習時,我也以為我需要從頭安排自己的學習方式。從最開始的緊張里平復下來後,我意識到,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大學裡的榮譽畢業應該成為我的信心來源之一。
想爭取更好的分數也會讓你給自己更多的壓力。但是,如果你並不想走進學術領域,更高的分數只是會給你帶來簡單的快感,那麼讓你的成績保持在有競爭力的區間我認為就可以了。
進入法學院後,競爭變得激烈是肯定的。本科時你的身邊可能還會有同學不那麼重視學習。可在法學院或研究生學習中,身邊的同學大部分都很努力很優秀。
這時你還拚命想爭取第一第二的成績排名,那你可能就要投入非常大的努力,甚至放棄掉一些很好的實踐機會了。
2. 別太早投入到課外活動中
高中或者大學時,你可能還會聽到很多關於多參加課外活動的建議。但在邁進法學院後,你需要了解課外活動的量和目的。
法學院課外活動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去認識人,建立你的人脈關係。
所以與其參加大量課外活動,不如把第一年的成績提升上去,吸引未來僱主注意,少而精地參加對建立人脈關係有幫助的活動。
3. 建一個學習小組
針對這一條建議,你需要看看你自己的學習習慣是否適應一起學習的模式。我自己並不覺得小組學習對我有非常大的幫助,不過我很多同學卻都覺得小組學習感覺很不錯。
不同於大型的正規小組學習模式,我可能會和一兩個修同一門課的朋友去溫習課程里不同的部分,隨後討論並分享,這樣可以更有深度和有效率地學習。我們也會給對方出出法律相關的題來做考前複習。
4. 不要死記硬背
大部分頂級法學院的考試都是開卷考,因為考點不在於背誦法律條文,而是在於你能不能將你所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知道相應的內容在哪裡能查找到,以及去體會到不同案例的細微區別。
教授還可能會找你討論,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學會將法律運用到現實案例分析上。這才是核心的高難度能力。
5. 靈活利用課堂出勤和評分規則
天天上課及參與課堂討論可以讓教授和同學們對你刮目相看,不過我不建議在被各種學習任務淹沒時,還費心思準備不涉及到課程分數的課堂討論。
大部分學校都是分數盲打,也就是教授在不知道學生身份的情況下僅根據考試成績打分。有時課堂參與度還不會列入課程打分標準里。所以要學會用巧勁。
但這不意味著不用勁,而是要抓住重點,理解課程主旨和學習關鍵能力,在考試中運用起來。
如果你在本科時就畢業於一所頂級院校並表現很不錯,那麼你可能更有能力在頂尖法學院學習里遊刃有餘。
其實這對於進入其他研究生學習也是一樣,本科時好的學習習慣和氛圍會助你輕鬆地在研究生學習里收穫更多。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競爭壓力會帶給他們動力。但有些可能會變得更緊張。所以,如何選擇一所既有合作氛圍又有學習氛圍的法學院很關鍵,這將會很好地幫助你管理你的法學院學習生活。
現在已經不在法律行業了. 幾年前簡單寫給一個困惑的申請者.
when i was in my senior year in college, i scored two gigs. One at a consulting firm, another at a boutique IB. Both pay roughly 90k pre-tax. A bunch of my friends were being offered 125K right out of school working at Tech giants/startup,so I figured Biglaw might be the right choice, career-wise.I prepared a bit and got into law school.
See, the problem is that an alarming proportion of 1L students at top law school were like me. Law school never crossed our minds and many of us has little interests in law to begin with. Hack, i am actually ashamed to say this but i think i was just too afraid to step out of school and facing reality.
Much like fitness, Law and med school aren"t something you can go through with mere passion. We watched fitness videos on youtube all the time, and that motivates us to hit the gym, but motivation is just a spark that get things going, it is your dedication and perseverance that move you to the gym every single day and get results.
Attending Law school is a huge commitment of both your time and money.It"s easy to commit blind love to it when you aren"t sure whether it"s the right fit. So choose wisely. Law is not for everyone.
總結一下,如果進法學院只為了以後一個高薪, 不要去. 會很miserable的.這個問題好多人邀請了好久都沒有回答,其實是覺得一個問題能說的太多,於是陸陸續續的寫了很多文章。發現知乎專欄似乎沒有收藏的功能,所以在這裡總結一下(這塊應該會持續更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收藏一下這個回答),
學習方法篇
1L學習方法總結和答疑
1L學習小建議:Civil Procedure
1L學習小建議:Torts
法學院考試答題小技巧
LSAT複習資料測評
朋友,你今天做outline了嗎?
找工作相關篇
啊美好的暑假!1L暑假應該做什麼呢?
到底應該如何networking
Reception和Mock Interview重要嗎?
象牙塔與圍城
big law科普篇
有關big law的科普 #3
有關big law的科普#2
現在重新看一眼這個問題底下依德的答案,真是感慨萬千。知乎上大部分法學院的人都習慣於把光鮮亮麗的一面展現給大家,什麼蘇格拉底式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思辨能力,還能夠畢業了輕輕鬆鬆拿180k在紐約每周吃著米其林,導致小朋友們前仆後繼的來。
如果說最值得分享的經驗的話還是,想清楚了再來。純粹為了big law的工資的話,這是一場豪賭。為了體驗的話,過程其實並沒有那麼愉快。
如果為了獲取羨慕和贊同,我也大可以說我這一年學到了很多,提升了很多,並且拿到了滿意的結果。但是並沒有,我心裡清楚我能心平氣和回答這個問題,不是因為我有多努力,我比別人聰明多少,而是純粹是因為我運氣好。
大致如此。
文章來源:
學島經驗談 | Kira:老司機告訴你有關美國Top法學院的一切(在伯克利攻讀JSD的文化苦旅)
說明:不是中介、不是中介、不是中介,不提供申請服務,以示清白,學島只是聚集了一堆留學生在無償分享而已,仍然歡迎勾搭。
本期學島經驗談我們邀請了Kira,Kira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律科學博士,在申請和就讀方面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同時Kira也在學島網上分享了很多乾貨,點擊這裡關注kira的學島專欄。
關於目前的學習情況未來職業發展目標
hi,大家好,很高興在學島網上做一個訪談分享。
目前我已經通過了Oral defense,現在是一名博士候選人(Doctor of Science of Law或者簡稱JSD/SJD),除了在法學院和經濟學系各上一門課的之外,其他時間主要是自己看書和寫文章,以及幫助我的導師做一些研究。
畢業時學分總數有望破百
未來的職業發展還是首選以法學院教師為首選,這也是這一項目設置的初衷所在。但是由於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因此也不排除其他可能性,比如做律師、去公司或者金融行業也都不排斥。
Why America?Why UC Berkeley
選擇美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的經濟實力、文化影響力和學術研究實力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而且法經濟學本來就是在美國發源,因此研究這一領域自然要到美國。不客氣地說,在經濟學和法經濟學的研究上,美國甩下世界上其他國家好幾個身位,哪怕是其他發達國家。
Berkeley Law Main Reading Room
至於為什麼選擇伯克利,這是因為JSD申請的特殊性,我在下面會敘述,同時也是因為學術型博士導師的能力、威望和對學生付出的意願最為重要。我的導師上世紀7、80年代就已經成名,是美國法經濟學協會的創始人之一和前主席,也是美國人文和科學學院院士,長期以來論文引用總數一直是領域內前五,是法經濟學最為德高望重的資深學者之一。他是世界最偉大的法哲學家HLA Hart、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的學生,也是現任美聯儲主席珍妮·耶倫的學生和同事。他也特別願意與學生交流和付出,我們保持著每周至少見面一小時的頻率。學術型博士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導師一起工作,那麼研究生活將會變得很痛苦。我的導師既是我選擇伯克利的原因,也是我讀博以來最幸運的事情之一。
神一樣的美國法學博士項目怎麼樣的?
美國法學院可能提供2-3中名字叫做「博士」項目。
首先是Juris Doctor,也就是JD,一般翻譯為法律博士。這個項目其實是職業教育,專門為培養律師設置,是美國的第一法學學位,類似於國內的法學本科。美國本科沒有法律專業,所以想學習法律的人都要在研究生階段通過攻讀JD學位從而獲得美國法律的基礎教育。這個項目通常為3年,一般要學習80個學分左右的美國法律課程,1年級(1L)學習最基礎的合同法、侵權法、憲法、訴訟法,二年級開始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開始在整個法學院進行選課。JD項目是美國法學院的核心項目。
其次是JSD或者SJD(Doctor of Science of Law),即法律科學博士,這是一個專門為法律研究和教學設置的項目,是真正的博士級別的項目。這個項目要求申請者首先具有法學碩士(Master of Laws, LLM,是具有法學第一學位之後的進階學位)學位才可以申請。有些法學院具有JD的學位的申請者也可以直接申請JSD而不需要攻讀LLM。這個項目一般時長為3-5年,第一年要求學生上法學研究方法論的課程,之後的時間則由學生做獨立研究,完成幾百頁的畢業論文。JSD項目相比JD和LLM來說,學費便宜(我現在每學期6300美元左右),甚至免學費(Duke)或者有獎學金(NYU三年有15萬美元的獎學金),又可以申請國家留基委最長達五年的資助,涵蓋全部學費以及生活費。
有些學校的JSD項目,比如賓大,強制要求二年級的JSD不能選修課程;而伯克利要求JSD第一年要完成24個學分(包含8學分的獨立研究)的課程;二三年級每學期要求完成12學分共計48個學分的課程,因此三年要求完成72學分。伯克利JSD2/3年級的學分要求非常彈性,既可以在全校範圍內選課,也可以以獨立研究代替,因此具有很高的自由度。
JD學生一般在第一年的暑假進行由學校安排的NGO、法院或者檢察機關的實習,然後二年級開學頭幾天就要開始面試律所,即On Campus Interview(OCI)。OCI一般會持續幾天,會由各個大律所組團來學校進行面試,面試通過的學生則去該律所進行暑期實習(summer associate),獲得律所考核通過拿到return offer畢業之後就可以入職了。現在美國很多大律所的起薪都設置到了18萬美元的高薪(不含獎金),橫向看應該算是非常高的起薪,這也是支撐JD同學努力學習的巨大動力。JSD學生沒有實習要求,是以論文結業,這和一般的Ph.D.要求差不多。
另外Yale和伯克利法學院還提供非常獨特的Ph.D.項目。Yale法學院的Ph.D.項目提供給已經獲得JD學位的申請者,著眼於法律研究的方法論學習;而伯克利法學院的Ph.D.項目全稱為Jurisprudence and Social Policy(JSP)項目,是美國法學院第一個Ph.D.項目。從名字可以看出,伯克利的項目強調法學與其他社會科學的交叉研究,因此學生將會同時獲得伯克利法學院以及伯克利其他久負盛名的學術項目的嚴格學術訓練,比如可以在法學院學習的同時,於伯克利排名全美第一的公共政策項目、第五的經濟學系、第六的政治學系選修課程和獲得教授指導。該項目可以與JD項目同時申請,也可以憑藉GRE成績單獨申請。一旦申請成功之後,將完成若干學分法學院課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課程,以及其他學院的課程。如果是JD和Ph.D.雙錄取,則必須修習至少64學分的法學院課程,以及86學分的總課程。學生將於該項目的前兩年確定自己具體的研究課題,並且於第三年跟隨伯克利法學院一位全職教授進行畢業論文的撰寫。該項目的平均畢業年限為5-6年。每位成功進入該項目的申請者,包括Ph.D.單錄取和JD+Ph.D.雙錄取的學生將獲得全額學費減免以及每個月近2000美元的獎學金,因此可以有效減少學生的經濟壓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讀JD,JSP本身並不是一個法學學位,而是一個社會科學項目的Ph.D.
除了這三個號稱博士的項目之外,美國法學院還提供一個法學碩士學位LLM (Master of Laws),時間為9個月。
這個學位本來是為了JD畢業生在學術上繼續深造而設置的,理論上高於JD。但是現在中國申請者基本上都是本科畢業直接申請,因此LLM現在已經成了一個短平快的學歷升級項目,已經不符合它原來的設置目的。
問題來了,在申請上需要注意什麼?
LLM應該是目前中國申請者申請美國法學院的主流學位了。LLM要求申請者具有一個法學第一學位(法本、法研或者法碩等)。LLM申請相對簡單,不需要GRE也不需要LSAT,只要托福成績即可。因此錄取的主要標準就是托福成績和GPA。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申請者在第一法學學位學習時期修習的法學學分不足64分,那麼有可能不能考NY Bar(紐約州律師)。NY Bar是美國LLM主要的福利之一。有些LLM有獨特的要求,比如哥大的LLM一定要兩年工作經驗,Yale的LLM一般都是錄取有發表、立志學術的中國研究生。
JD項目需要提交LSAT成績,一般不需要托福,頂級法學院中除了芝加哥大學法學院之外不需要提交託福成績。LSAT考試由閱讀理解、邏輯和Games三部分組成,可以說是美國最難的標準化考試之一,即使是美國本土人士也需要很久的時間準備。由於JD申請者的本科一般不是法本(美國也沒有),因此JD的錄取硬標準主要是申請者的本科GPA和LSAT成績。JD一年的學費要5萬多甚至六萬美元,加上生活費三年下來是不小的一筆開支。因此申請者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做出財政規劃。
JSD申請需要申請者具有一個LLM學位,以及需要提交writing sample和proposal。Proposal是JSD申請的重中之重,可是說是整個申請文書的核心,它的好壞既決定了教授是否會願意成為你的導師以及是否給你強力支持,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錄取委員會對申請者的判斷。因此申請材料至少需要將一半以上的精力花在研究計劃的寫作上。因此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美國法學院Ph.D.的申請與其他Ph.D.基本一致。伯克利的JSP需要提交GRE成績以及writing sample,以及兩頁的Statement of Purpose,講述擬申請博士項目的目的以及主要的學術興趣。有的學校對LLM期間的GPA有要求,比如NYU官方要求LLM期間GPA達到3.5以上,有的是導師個人對有意向的申請者有要求。JSD的錄取人數並不多,伯克利每年6-8位已經是相對比較大的項目了,NYU、UCLA這樣的每年都是2位左右。
我們最關心的職業發展路徑!
JD的職業發展路徑當然就是OCI-去大律所,做18萬美元起薪的人生贏家啦。由於OCI是在第二學期一開始,因此JD同學第一學期的學習成績尤為重要,很多同學都是喝著濃咖啡度過第一年的學習時光。伯克利的中國JD一般都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比如有師兄同時拿到全美排名前5的律所Davis Polk紐約辦公室和矽谷頂級律所Wilson Sonsini Goodrich Rosati在Palo Alto總部的offer;有同學拿到全美前十的頂級律所Cleary紐約辦公室的offer,但是先去聯邦巡迴法院做clerk的(在聯邦巡迴法院做clerk要求成績在前20%,比去大律所難得多);還有去香港的頂級美所,由於cost of living adjustment,起薪高到25萬美元(不含bonus)的。在就業上,T10法學院的JD真心非常贊。
Berkeley JD OCI的地點之一
LLM同學一般回國執業的比較多,也有個別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成功留美。今年就有伯克利LLM在全美前十的大律所Latham Watkins的華盛頓特區辦公室做international associate。
JSD學生一般就是全世界找教職了,有留在美國的,也有在英國和歐洲大陸教書的,也有在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的。當然不少JSD也選擇進入業界,去做律師或者進入投行等。中國最大的律所金杜律師事務所的創始人之一和全球主席王俊峰就是伯克利法學院的JSD。
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律協會長、金杜全球主席王俊峰也是伯克利JSD
目前就做律師而言,LLM比起JD有較大差距,比如LLM不能拿cost of living adjustment,可能拿不到global pay,入職要從proofreading、驗證招股書等這些不會讓JD來做的雜事開始(因為JD做雜事的成本太高),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後的趨勢還說不準。
在美國讀博士以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從學術成果的消費者變成學術成果的生產者。很多人到美國覺得最大的問題是語言,但是這對我來說並不是太大的問題,關鍵還是如何為學術界生產具有原創性的研究成果,這也是以後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
最大的收穫呢?
最大的收穫當然是獲得了相對完整的方法論訓練。
美國的法學研究已經跨學科化,尤其是法經濟學研究已經數理化,這是在國內很難接觸得到的趨勢。伯克利非常強調跨學科研究,我們除了主導師之外還有另外兩位副導師,其中一位一定要完全不能在法學院有職位,雙聘教授都不行。我的院外導師來自工業工程系。在法學院,我除了學習law以外,還學習統計學、產業組織經濟學等外系的課。良好的方法論基礎和跨學位思維,這是我目前最大的收穫。
其次就是導師的言傳身教。正如我前文說得,我導師背景非常強大,他今年已經71歲了,仍然同時在寫三篇論文和兩本書。他豐富的學識、對學術的熱愛和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是對我非常大的激勵和指引。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
美國法學院學習的強度遠超國內,當然獲得的訓練和學識也遠超國內。各位師弟師妹如果能夠好好利用美國的學習時光,一定能獲得非常多的收穫。當然,一個美國著名法學院的學位對於大家今後的職業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希望有更多的師弟師妹能學習普通法。
Cornell在讀,分享一下自己(一年半)的感受。
高票答案已經給出了一些很好很細節的建議。很想強調心態問題:由於法學院坑爹的考試製度,直到期末考前你也很難評估自己在整個class/section的排名。然而GPA的高低又完全取決於你在群體里的相對位置,這就讓很多人心態失衡/焦慮。看到比自己厲害的人就想複製ta的學習方法,以至於學期大半自己還沒有成形的學習策略。我不想給人灌竹杖芒鞋輕勝馬這種雞湯,但請務必按自己的節奏/習慣/能力去應用學習策略和設置學習目標(其實這是一種很難得的能力,需要你對自己客觀冷靜的認識和分析),浪費時間在跟別人比較上毫無意義。
至於如何調整心態,第二個問題已經回答了:平衡學習與生活。對大多數人的建議:放下手機,多出去走走,哪怕吃吃喝喝也比坐在書桌前玩手機強。
如果運動當然就更好了,個人體驗是多做做力量訓練可能比單純跑步更好:Running is the Worst Way to Get Fit - Tonic
找實習的建議:首先要說,如果單純為了高薪來讀法學院但對法學本身和蘊藏在背後的精神沒興趣,強烈不建議來讀。因為這賭注很大,三年的學費+時間是非常巨大的投入。而且找實習本身就又是一個需要一些成績+策略+信息搜集+運氣的遊戲,你能完全掌控的因素恐怕很少。
如果是已經就讀,那第一個簡單的建議是,多利用career office的資源,無論是律所的info session還是面試技巧,career office都能提供相對比較好的,但很多人低估了用處的資源。第二個建議:這兩年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pre-oci的招聘量越來越大,實際上進一步加劇了競爭,建議留心。
順便把自己在另外一個問題下的答案粘貼過來,希望能有所幫助。
某T14 在讀,自認是個善於觀察與自省的人,所以想寫一些自己的感受。片湯話就不說了,先把自己想詳細說的幾點列出來,各位有興趣的話我再進一步補充細節。
BTW,2L比較閑,所以業餘提供優質LSAT備考/法學院申請/法學院學習諮詢服務,自信可以比市面上的大路貨提供更好的服務,詳情私信。
1)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今年陸本的申請形勢似乎不佳,很多非常優秀的,我認為well-qualified的國內本科生都被T14拒絕或者waitlist。因此,如果你來自一個一般的學校有著一般的成績,並且感覺自己在可預測的將來不會有什麼起色的同學(相信你最遲在大二就能大致預測出你接下來的軌跡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家裡有條件,請儘快轉學美國。哪怕最後不讀法學院,只要去一個差不多的學校,你接受的教育本身很多時候就會值回學費的。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2)Know Yourself
相信很多人會有和我相同的感慨,除去一些非常自律+有強大內在motivation的同學,大多數人都只是有著平均水準的意志力,平均水準的智商與情商。對大多數人來說,意志力是一種可貴的,需要珍惜並善用的能力。如果你跟我一樣,請記住:務必要跟自己達成諒解,不以超人的標準對待自己,而是清晰地識別出人生的重要節點,讓自己在這樣一個相對短的時間段好好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
know yourself在申請,就讀,以及找工作方面都無比重要;小到寫一篇打動人的PS,大到自己這一生到底想要什麼。請一定一定一定做好這份功課。
3)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並為之努力
邏輯是這個世界最強大的武器,經驗則不是。想要得分之前要先找到靶子。人歸納的經驗教訓在信息層面上會非常有用,但大多數時候你並不能單純靠follow other"s advice 就取得一樣的結果。
4)在你已有的優勢上下功夫,不要再相信勤能補拙這種話
這個建議有效的前提是你有能力識別出自己的優勢及劣勢。「我說不好英語」這種體驗未必是你的劣勢,你有可能只是沒找到一個好的環境以及方法。但如果你識別出了劣勢,請不要糾結,專心提升你的優勢才是最有效率的提高方法,一個全能的庸才不會有太大的成績的。
5)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無論申請還是1L的學習,如果你擅於搜索,你會看到大量過來人的經驗方法。請甄別出那些普適/適用於你的信息,並對這些信息善加利用,根據自己的情況消化。而不是左右搖擺,什麼都試一下。
Judge要稱your honor
無no只有overrule
不管多少objection
最想聽到sustain
凡事都要reasonable
還要多找principle
覺得無聊看trial
還睡不著寫memo
聽一級謀殺庭審7小時後的睡前炸裂
學會考試。法學院考試寫答案不是越多越好,越長越好,也不是照搬outline。學會像一個律師一樣從各個方面針對事實來用法律分析問題。這方面有很多講座、書籍講過了,我就不多寫了。從我自己的經歷來看,不會考試前,拚命考成績也不高。學會考試以後,隨便考最差也是A-。共勉。
課前積極做case brief,以防上課不知所云,或被老師提問。
課後稍微謝謝note,以便期末前整理出你獨有好記的outline。
考試的時候,選擇題靠記憶為主,論述題一定要有好的argument。Argument比conclusion重要。
選課可以盡量選與bar有關的課,以便到時候複習不會很崩潰。
推薦閱讀:
※美國人為什麼不鎖門?
※身邊的外國人認為膚色較淺的中國人要麼是漂白漂出來的要麼可能是混血兒,這是種族歧視嗎?
※如何評價留美女生只因講中文遭白人女子攻擊致昏迷?
※如何辨別美元的真假?
※本科去香港大學還是去南加州大學,去香港要和男朋友異國戀,去美國要給爸媽很大的經濟負擔,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