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巴金能和老舍齊名?

之前拜讀了老舍的 四世同堂,隨後又拜讀了巴金的 家 ......然後覺得差別有點大。
" 魯郭茅,巴老曹 " 的說法是根據水平高低排的嗎?
個人覺得巴金不如老舍,而且老舍是可以拿諾貝爾文學獎的水平啊!
為什麼沒有 老舍 的話題?


這幾個人中的正確排名是:魯老曹巴茅。
另外一個,不配排進去的。


政治宣傳排名。自己百度吧。


這個問題好像有一點時間了,但還是想答一下,畢竟自己也有過類似的困惑,現在有些新的想法,就寫在這吧。「單純從文學角度,不考慮政治因素」「我說的呢,也不一定對」

首先,關於巴金的《家》,「激流三部曲」確實是巴金的代表作,但我個人不認為是這些作品奠定了巴金在文壇的地位。《家》我讀過,也學過,個人的感受也是和老舍的作品有一定距離的。「我自己是很喜歡老舍先生的」

但是,有一個問題要注意一下,巴金在寫《家》的時候是很年輕的,文筆不成熟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完全的表現了當時一個青年「他本人」的心理,那種青年想要衝破束縛的感覺很強烈,而這種心理在當時社會是很有代表和衝擊的,所以,獲得了暢銷,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這一部作品在文學上是完全成熟的,也不意味著這是巴金寫作水平的巔峰,某些程度上,這個時候巴金僅僅是剛剛開始而已。

而老舍先生則不同,剛剛創作,作品就已經非常成熟了,又何況《四世同堂》對於老舍也不算早期了,而像老舍一樣的作家其實是不多的,巴金也是像很多人一樣逐漸進步的。
所以,看巴金的《家》覺得比不上老舍先生《四世同堂》,我覺得是很正常的。

第二,關於巴金的「其他作品」,剛剛說《家》只是巴金早期的作品,巴金在後來戰後有過轉型,代表作是《寒夜》,推薦一看,我就是在看《寒夜》的時候對巴金刮目相看的,人到中年,巴金成熟了很多,文筆也深邃了很多,他不再是一腔熱血的想要衝破什麼了,而是更加根本的關懷「人」,戰亂中的愛情與親情的,以及理想與生活的無法妥協,真的有一種寒夜刺骨的冷,大膽猜想一下,如果魯迅筆下的涓生和子君走到婚姻,走到戰爭中,說不定也會和巴金筆下的汪文宣、曾樹生有相似的痛苦和掙扎吧。個人覺得《寒夜》比《家》更代表巴金小說成就。

第三,不得不說的《隨想錄》。巴金除了小說,還有很重要,很重要的散文作品,最重要的就是《隨想錄》,這本書被稱為「一本說實話的大書」,甚至可以說《隨想錄》是80年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這裡面有大量巴金對於文化大革命的記錄與反思,巴金在78年底開始寫隨想錄,這個時候文革是結束了,但十年文革,又是怎麼說走出來就能走出來的,很多人都選擇閉口不言了,而巴金卻幾乎是在第一時間開始寫《隨想錄》,這種態度首先就是非常令人敬畏的。

此時,巴金已經是一個老人了,「十年文革,一身的傷痕」,他決定忠實的記錄,解剖自己,「將自己的心交給讀者,」為了讓子孫後代不再重蹈覆轍。在《隨想錄》中,寫作手法是近乎白描的,他的語言的運用已經超越了繁複的手法了,推薦幾篇文章《懷念蕭珊》、《懷念老舍同志》《懷念趙丹同志》「巴金《隨想錄》因為各種原因,文學水平是不那麼統一的,但整體是很高的,這幾篇是推薦比較多的,也是我自己很喜歡的」

巴金對於親身經歷的文化大革命,他是反思的,同時他也反思自己,他還呼籲社會記住文革,文革紀念館也是巴金提議建立的,這種悼念故人,反思自我,銘記歷史的態度是非常正確且具有價值的,在《隨想錄》中他已經超越出《家》中的「覺慧」很多了,他不是關注很自我的「人」了,他關注整個社會,甚至是子孫後代所處的社會,而且文章也真的非常好看,可以稱得上是文學巨匠了。

最後,巴金在現當代文壇的地位確實很高,也是坐到了作協主席的位置,這和巴金的政治立場啊什麼的有沒有關係,我不是特別清楚,但是,根據我個人的閱讀,我想說,從文學本身來看,巴金也一定值得在文壇上有一席之地。


也可能單純是為了押韻hhh


推薦閱讀:

蘇軾是吃貨嗎?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坂本龍馬式的人物?
有哪些總是讓你混淆的人名?
刘亦菲在演小龙女的时候只有18岁,而她是怎样演出的?
為什麼「現今中國只有李敖一人可以稱為大師」這種主觀言論能被反覆提及和引用?

TAG:人物 | 文學 | 老舍 | 巴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