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enn Gould 的演奏好在哪?


我得在這裡補充一句:以下觀點李如一老師肯定有貢獻,但我已經分辨不出哪些是我的原創心得,哪些是他說的了。

格倫·古爾德(Glenn Gould)的演奏技巧自然是出類拔萃,但在越來越成熟的「鋼琴教學」背景下,學會古爾德這樣演奏技巧的門檻絕對是越來越低。於是,古爾德演奏「好」的關鍵應該不僅僅在「技巧高超」上。我的看法是,古爾德最過人的能力在於他的「閱讀理解」上。

古爾德最為人所知的是他演奏的巴赫作品,巴赫鍵盤樂的一大特點是他沒有明確的速度標記,也未強制規定力度,這就給了詮釋者極大的發揮空間。可在實際演繹的過程中,真的要作出精彩的演奏並不容易。

古爾德剛出道的成名作,1955版《哥德堡變奏曲》之所以驚世駭俗,是因為之前沒有一個人能想到巴赫的音樂能這樣彈!請注意,千萬不要以為古爾德做的僅僅是把所有的「反覆」全部砍掉,然後再把敲擊琴鍵速度大大提升那麼容易。只要練過琴,或者看過琴童練琴的人都有遇到這樣的情節:孩子反覆練一首練習曲,雖然指法漸漸熟練了,但越來越不耐煩,便越彈越快。那樣的演奏,速度是大大提高,但絕對不好聽,透著一股不耐煩,很人很不舒服。

古爾德的快速完全不是這樣,他會把每個快速音符的節奏,力度重新分配,整體效果會讓人覺得「一切很快,但很穩妥」。要能找到這種音符排列方式是最難的,然後能在技術上完成這一工程也很難。把這兩點都處理好便成就了古爾德的偉大。

「彈得快」絕對不是一個頂尖鋼琴大師的證明。與眾不同的讀譜能力在我看來才是一個優秀演奏家的試金石。Ivo Pogoreli? 的 BWV807 前奏曲、Argerich的BWV 826也是快,但快得很有個性,別人快不來。而圖雷克(Rosalyn Tureck)彈奏《哥德堡變奏曲》和古爾德完全相反,是出了名的慢,卻一點不影響她的精彩:以Variation 5為例,我還沒有聽到過有人把這個變奏彈出如此別緻的味道。試著和古爾德對比一下,你簡直不能相信這是同一首曲子。

除了古爾德過人的識譜能力這個最重要的因素,我還想補充一點是:他的演奏風格拓展了後人的眼界,當然,從某種程度上也讓後人覺得難以超越(這是後輩無能,不能怪古爾德)。

自古爾德以後,除了圖雷克,我再也沒聽到風格迥異的鋼琴版《哥德堡變奏曲》了。即便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佩拉西亞(Murray Perahia)版《哥德堡變奏曲》,你也可以清楚地從他的演奏中找到古爾德的影子。佩拉西亞的確把哥德堡演奏得非常優雅富,有詩意,但在我看來,他終究是古爾德的優雅升級版。

一個善於顛覆,卻很難反過來被他人顛覆的古爾德,您能說他的演奏不好嗎?

以上是一個既不識五線譜,也不會彈鋼琴的人的看法。希望能看到內行的真知灼見。


如果你覺得「離經叛道」就是好,那麼他就是好。他就屬於那種在離經叛道的人中最有才華的那種類型。

這就彷彿說,假如你讀一些經典的唐詩宋詞覺得很好,以至於大多數情況下,這些詩詞隨意改動一些內容就會非常彆扭,沒有美感。——現在突然出現一個人,把作者的原有意圖改變得面目全非,卻仍然吟出了一首很有美感的詩,這就讓人很驚嘆了。

古爾德的很多表現,把原有的快慢強弱是表現得面目全非,但最後表現出來的結果,卻不是太令人討厭,反而覺得略有點意思,這就是怪才的本事。——不過如果你想認真的欣賞點原汁原味的大師作品,還是最好不要去聽古爾德。至少不要先聽古爾德,否則先入為主的影響會害了你。


感覺樓上有很多批評的聲音啊。果然另類的人就是褒貶不一,但我是真心喜歡他的巴赫。
第一次知道他是小學三年級,我媽給我買了一本「二十世紀鋼琴大師」的書翻著看,小孩子肯定對故事更感興趣,所以裡面那麼多鋼琴大家,我最感興趣的除了霍洛維茨就是坐著一把破凳子,手腕老高,彎著腰,手舞足蹈的古爾德了。
過了一兩年,買到了他的平均律全集,但是鋼琴老師不讓聽,說是小孩子聽他的版本沒有好處。現在感覺很有道理,當時我自己還沒開始練習平均律,被那麼另類的風格影響了確實有些壞處。
終於聽到的時候,我已經練了一些平均律了,播放後真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這跟我彈的是一份譜子嘛,聲音不像是鋼琴發出的更像是十六世紀的大鍵琴,觸鍵相當迅速敏捷,他的指尖控制絕對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聲部層次我不能說像格雷特一樣分的清晰明了,但聽起來很舒服。跳音和連音同時用一隻手表現的時候真是沒有人能做的比他更輕鬆順滑了。一首通常會讓人昏昏欲睡的賦格在他手中確實讓我感受到了Fugue這個詞「追逐」的本意。重點是,也許巴赫的演奏我永遠不會去嘗試模仿他的風格(就好像你模仿的來似的→_→),但他對巴赫的詮釋確實讓我發現了這首曲子的嶄新處理方式,這不就是一代一代演奏者致力於演奏同一首曲子的目的之一嗎?所以,我很欣賞他對巴赫的演奏。
你們看,上面我一直在強調巴赫,這是因為,我真的不喜歡他的海頓或是莫扎特,雖然聲音還是一樣清晰透亮,但就是不喜歡。相比之下,Brandel的版本無論從教育意義上還是欣賞水平上都要比古爾德好很多,僅個人意見。


唱的還可以吧,在流行唱法里也算不錯的歌手了,但我支持孫楠老師


比如拿他和李赫特的平均律相比 李赫特的更像是教學版 賦格聲部的處理上中規中矩 該強就強 該弱就弱 旋律感也挺好 這點安德拉斯希夫更是做到了極致(猶如唱歌的牧童一樣 像個六十歲的小處男) 但古爾德的牛逼在於他演奏賦格時想他嗎的解構主義 感覺像用手術刀把賦格分解了一樣 結構感無比清晰 聽古爾德演奏別的作品比如貝多芬或者斯特勞斯等等 就像是喜歡故意把旋律感肢解了一樣 這時候 樂曲的結構會清晰的出現在聽眾耳中 他可以用大腦練琴 比如一首貝多芬鋼協 看一晚上第二天就直接可以演奏了 或者一段旋律直接即興賦格 或者交響曲的總譜直接他媽的鋼琴演奏 真他媽牛逼 不得不說 不愧是個手藝人


古爾德,鋼琴演奏家中的另類,他演奏的許多作品都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比如對貝多芬、莫扎特鋼琴作品的演繹就絕對與眾不同。


今天頭回聽:有種怪異卻又怡然自得的節奏感,感覺他彈琴不是快,而是順滑,有種美妙的流暢感,好像是琴鍵自己來回坍塌起落,他的手就是放在那裡自然的上下


說說對個人的啟發:

我因為巴赫才認識了古爾德,之後因為古爾德才認識了巴赫。


加拿大人Glenn Gould彈奏的巴赫改變了20世紀聽眾對巴赫音樂的固有看法。

巴赫宗教般、神秘、具有分形特徵的音符、旋律、復調,在Gould的錄音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哥德堡變奏是他音樂家生涯的起點和終點,4個版本的Aria似乎就是他人生的縮影。
後半生退出舞台生涯,他的錄音推動了數字音樂的發展。
此外的小插曲是Gould的哼唱,和琴聲完美融合,體現了其個人的註解。

生活中的Gould有不同尋常的追求:北極、無調式...

基本來講,Gould的演奏風格就是20世紀Gould式自由精神的體現,巴赫的音樂代表了18世紀的自由精神,於是後者的鍵盤樂恰好作為前者的媒介和基石。

Gould的巴赫將永遠是眾人討論的焦點,無論其演奏水平,在意的是象徵,以及某種傳承和發揚。


1,他忠於自己;
2,他真摯,不裝;
3,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他絕難被忽略;
4,偶爾聽到他演奏Liszt 改編的貝5,瞬間傾倒無法自已。。。


聽過他的哥德堡變奏曲之後 答案自然就有了 最好是視頻 能看見他坐在小板凳上哼哼著彈


高速演奏時節奏精準,有說服力,觸鍵清晰,顆粒感和層次感很強,另外對曲目細節有很獨特的見解。


他的巴赫被人傳頌的原因我個人覺得更多是多數人跟風而已。真正彈了很久巴赫的人是不會喜歡他的風格,當然只能說大多數。他對樂句的分句,斷音的處理都有很多不忠於原譜的地方。有些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些則是毫無道理。他的技法是絕對過關,也比較有個性,可能是受歡迎的原因,他的巴赫屬於必須收藏的一版但絕不是適合練琴者應該當範本模仿的版本。


推薦閱讀:

你是怎麼樣堅持下來學鋼琴的?
西餐廳兼職彈鋼琴需要什麼水平?要會多少首?
為什麼中國的琴童那麼小就能通過考級的最高級?
中國有沒有古典音樂節?

TAG:鋼琴 | 格倫·古爾德GlennGould | 鋼琴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