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時,是否會與自身行業與公司特點相結合?這種差異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我的直覺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不是那麼簡簡單單的隨便捐點錢做些慈善事業謀求廣告效應,或是滿足監管者或出資人要求,再或是受同業壓力驅動。除此之外,背後的動機可能還有為了迎合利益相關者需求、規避社會風險等等。
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


-

首先要說一下,企業的 CSR 內容並不單單局限於社會性的公益實踐,而企業內部的社會責任部門也不僅僅是一個負責慈善事業的散財童子。我們現在普遍將企業社會責任視為公司治理中的一部分,是一種試圖使企業經營行為與社會責任相統一,令其符合社會倫理道德要求的行為。

概念上一般會把 CSR 相關行為分為內部治理與外部治理兩部分,但在下文中我並沒有完全依照這個分類來討論,這個劃分在其他的答案中有提到,我就不贅述了。

企業在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時,有一部分行為是無法脫離自己的行業和公司特點的,是每個企業都需要面對,也必須做到的。例如對顧客的負責,保證產品的安全,確保質量到位,提供售後服務;對供應商恪守信譽,執行合同;與競爭者保持健康的公平競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照章納稅;提高盈利能力,對股東負責,善待員工等等。以上這些內容都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是一個道德觀健全的企業應該履行的責任。

但是也有例外,具有盈利能力的企業應該承擔一些慈善功能,協助解決社會問題。比如解決殘疾人就業,資助一些公益事業,在高校設立獎學金等等,這些旨在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可以與公司所在行業和自身特點有所脫節,相信比較容易理解。

企業的使命就是賺錢,這不是什麼需要藏著掖著的事情。而履行社會責任是要花錢的,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目的是為了讓企業更好的賺錢。如果一個工商企業不把提高盈利能力作為經營目標,那這個企業的經營策略就沒有履行其對股東和債權人的社會責任。所以,我們如果說一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動機,是為了迎合利益相關者的需求、規避社會風險等等,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這裡動機並不成為主要的判斷依據。

遵循倫理道德和取得經濟收益是企業需要兼顧的現實問題,關於如何平衡的爭論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一刀切的說這兩者是正向或是逆向相關都是不科學的,社會責任和經濟績效的關係十分複雜。事實上我們現在無法證明,究竟是企業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後才得以賺取更高的經濟效益,還是一個企業盈利越多,就能承擔越多的社會責任。而在正常情況下,一個經營困難的企業多半會削減自己的社會項目,所以我們不能說企業如果想要多賺錢,就要多去履行社會責任。這裡面的因果關係需要具體到不同案例中去討論,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有一個原則是不會變的,既然企業要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履行社會責任又要花錢,那企業就應該花盡量少的錢去履行盡量多的社會責任。而如果想達到這個目的,那麼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時一定會將經營行為和自身行業與公司特點相結合,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對於一個企業主體而言,這樣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

稍作總結,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即便是可持續發展,也是為了自己的可持續發展,企業的目的是賺錢,不是做慈善,我們考慮企業 CSR 問題時應該先承認這個前提。企業為了更有效率地履行社會責任,應該將決策和自身行業與公司特點相結合,謀求利益最大化。而且,如果一個企業未能將 CSR 工作與自身能力及特點結合,即便他實現了更大的社會價值,但也多半會導致一些自身資源的過度浪費,這是一種對股東和所有者的不負責,是一種社會責任缺失的表現,做好事也要量力而為。不以動機論英雄(事實上動機論也是不少公司的顧慮),也不單純以結果做唯一的判斷證據。


兩者結合的例子在這個「公益廣告的意義何在?」答案中提到過,請參看第一部分。

感謝閱讀。


雖然這是一個利益驅使的世界,但我們無可否認,很多人有一顆善良的做公益的心,即便不是那麼純粹。我們並不能因為CSR活動是企業行為就認為這比NGO活動多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動機。不同企業做CSR的目的不盡相同,同一個企業做不同CSR項目的目的也可能不一樣,同一個CSR項目在不同時期的目標也可能大相徑庭。對於能和行業特徵或企業專長結合的公益活動當然好,既能幫到人,解決到社會問題,又有助於自己的品牌、甚至是市場和營運。但這也不意味著這種活動就比那些沒有行業特徵的活動好,其實這兩者並不具可比性。國外有些企業喜歡支持文化藝術活動,可能是因為創始人或企業領導人的喜好,他喜歡油畫,可能就會支持一些畫展,傳統就一代一代地延續下來,可能就會發展到其他繪畫藝術等活動。國內一些企業開始去做希望工程可能是因為政府公關需求,也可能是因為創始人兒時的經歷令他覺得基礎教育十分重要。無論是什麼樣的初衷,都不能單憑動機去評價一個項目的好壞,至於最後項目為受益人或社會或企業帶來的影響,也難以一概而論。當然,我們希望更多企業發自本心地做CSR,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能充分利用資源,為社會創造價值, do right things and do things right.


前陣子接觸了一位做「竹紙」的老闆,抱著CSR的角度去,結果跟人家一談,扯那些高的沒用,哪有那麼多「可口可樂」。但是小企業是不是就不做CSR?其實真正做CSR的,都不拿這個當噱頭,因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這種策略,全球40%的行業直接依賴自然資源,不做可持續資源利用,企業怎麼生存?這是著眼於未來的眼光。

所以,所謂「環保企業」,是綠色企業責任,還是生存需要?(以下為採訪內容,做個案例分享吧。)

經朋友介紹,最近結識了一位成都小有名氣的本地創新企業家,在夏日的一個傍晚與他約見在具有蜀地特點的茶館裡聊天喝茶。一晚的訪談讓我從這位成都本地長大的東北漢子那裡聽到了他的企業沉浮和技術創新求變的故事。以下是這次訪談的整理稿:朋友姓周,暫且稱他為Z君,提問者且稱為Y君。

Y問:請問您是怎樣走到造紙行業的?

Z君:第一份機械自動化背景的工作,讓我頻頻穿梭於成都各大造紙企業中間。幾年的時間,不僅是紙廠需要的機械設備,包括造紙的流程和造紙行業的竅門、問題和技術難點都很很熟悉了。十年前,由於各種原因成都紙廠一個個接連倒閉,政府無奈之下開始以優惠政策招商引資。我決定盤下一個廠,開始做企業。 十年間的發展和變化,給我最深刻印象的是造紙行業成本的上升和政府對造紙行業(公認的環境污染行業)在環保方面越來越嚴格的要求。具體一點說,所謂環保要求在這裡就是對企業排污的限制和要求條件。


Y問:造紙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有什麼特點和竅門?

Z君:紙廠有兩件大事:成本和環保!先說紙廠的成本。除了原材料的成本之外,加工過程中其他原料、污水處理,黑液處理等等方面都能增加成本。反方向,據我了解,巴西、蘇格蘭等歐美國家的大型造紙廠,生產後期出現的殘渣和廢水能夠進行生物質發電和熱能發電,這能給紙廠減少成本(能源除了可以給自己用,量大的話,也可以出售創造收入)。但是前提是,紙廠規模需要很大。巴西的那個紙廠就在年產量100萬噸以上。這樣的規模才可以考慮生物質發電。而我們一般的當地造紙企業也就在十萬噸左右。只有產量規模化了,成本降低才能看到效果。像我們這樣的中小型紙廠企業,就應該倒閉,干不下去!


但是企業和企業員工還得要生存,只有在原料上面想想辦法。現代造紙行業主要還在依賴木漿,近十年前金光集團在海南以及印尼開發原始熱帶雨林改種桉樹以保證木漿的事情搞得沸沸揚揚,國際社會和各種自然保育組織都提出了抗議。國際紙漿市場的價格總的來說一直在上漲,2010年達到最高點,雖然今年相比較價格落了一些,但是從2014年10月到今年8月,單月進口均價在600美元/噸以上,且連續走高,今年8月達到歷史最高位667.5美元/噸。各方的壓力,我感覺已經是「走投入路」了。只能找新路子。


Y問:找到了什麼新路子?

Z君:2013年很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來自清華紫光的一位教授。當時的教授拿著他的實驗室竹漿製紙技術(「生物質精鍊技術」的竹纖維提取工藝),尋找願意拿到工廠試驗的企業主。我也恰好也在尋找出路。工廠試驗的過程很波折,直到2014年10月第一張竹漿製成的家庭用紙產品出廠。我很幸運,從決定開始嘗試到初見成果,時間還不算長。如果再來一年,我想我就撐不住了。


採訪後記:

竹子替代木質紙漿,是企業主需要生存出路的本能選擇,在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下,必須找到可替代的原料。當然,從原料本身來看,竹子三年成材的速生特性、竹子根系的特點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等好處,從自然和環保的意義上講,竹子是很「環保」的。


實際上,全世界40%的貿易都是直接從自然界獲取原料資源進行生產和加工的。而這些依賴與自然資源的企業會更深刻地體會到自然資源繁茂或是枯竭所帶來的衝擊。生意還必須做下去,但企業主們也必須得要尋找新的、更能夠長期保證企業生產的原料;同時也不得不尋找和嘗試會對自然和環境產生更少污染和壓力的生產工藝。


企業環不環保,不是宣傳上說的是企業主環保或社會責任覺悟高不高的問題,更精確一些,應該是這個企業有沒有長期發展戰略,可持續經營的理念的問題。對自然好一些,其實不是為了別人,而就是企業的核心業務和本職工作。


企業社會責任在我國做的比較多的應該是上市公司或者準備上市的公司。一般的企業可能只做到了其中的幾點,並沒有完整的體系,原因可能是缺乏內在動力,csr的優點不能得到體現。


先從問題本身開始,題主是想要這兩方面的具體案例么?可以在這企業csr-搜狐汽車和這個企業CSR行動(時間有點老)找到很多。至於這兩類產生的影響,就個例而言,實在沒看出有多大區別,要不題主做個定量回歸研究?

~~~以下內容就算吐吐槽~~~

就當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CRS)履行狀況來說,先在企業內部做好,再來談外部的社會服務。一般員工基本權益,殘障員工比例這些最基本的社會責任是現在著重強調的。

至於更進一層次,要到外部踐行社會責任,能結合自身特點做公益,那自然是好,但一者能對接到公益的行業有多少,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有多少是受益群體真正需要的。再者服務或產品送達的過程,有多少是專業的,有多少是最終達到社會價值最大化的。最重要的是,企業逐利的本質與社會責任的實現能不矛盾的狀況不多,或者社會責任履行的經濟價值罕有近期能體現的
社工機構的價值也正在與此,以最專業的方式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實現社會價值的提升。從另一個角度看,社工機構最理想的市場不是來自政府的採購,實質上現在依賴於政府採購的社工機構的發展現狀是畸形的,不可持續的;企業才是社工機構主要的市場,才是社工機構可持續發展,多樣化競爭的保障。就社會來說,企業來購買公益服務,才是對社會,對自身最負責任的做法,因為術業有專攻,企業的本質是盈利,讓企業做不擅長的事,才是真正的資源浪費。CRS履行的終極目的不應該是企業的經濟價值,而是社會價值的提升。企業對外的社會責任的實現,只有剝離了資本逐利的本質,才能達到社會責任的最終目的。
就現實而言,企業對外社會責任履行的積極性不高,社工機構本身現有能力不足,社工行業缺乏有效的成效評級,稅收政策缺乏必要引導等,都是阻礙CRS履行,和社工機構發展的主要原因。至於如何解決,那就不是在鍵盤前可以找到出路的了。


最後要吐槽的是, @震哥 (叫這名兒的人不是,不確定對不對)加上trunk club標籤的目的是啥?


我只想告訴樓主,請百度太子奶集團事件


我比較務實。一是,企業或個人,都應該具社會道義,以不同方式 回饋社會; 二是,量力而行,企業或個人,先安已,後濟天下; 三是,不論行善方目的如何,如受助者確實得到所須幫助,便可。


推薦閱讀:

开一个包子店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经营技巧?
為什麼屈臣氏的收銀台普遍設置在裡面?
「新媒體營銷」出現後,相對電影業的傳統營銷方式有哪些改變?電影營銷未來的大方向在哪裡?
優秀管理者需要具備的氣質?
題目來了,看你是否有經商頭腦.你身上身無分文,但有人能借給你幾百塊,不去打工,你如何在半個月左右賺到1000塊?

TAG:商業 | 企業管理 | 企業社會責任CS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