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常流行中, 不是讀金木土水火, 而金木水火土有什麼意義 ?
月水火金木土日
金木水火土同樣是相生關係,五行生剋不可執一
五行相生來說,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剋來說,是木土水火金。因為木在五行里是生髮的屬性,所以一般打頭。至於 金木水火土,一是順口押韻,而是金木一對,水火一對,多多少少還是符合規矩。 金木土水火,完全是專業的不用,普通的繞嘴。
說實話不覺得有意義。不理解五行生剋的人,金木水火土念起來比較順口而已。
諸位如有不同見解的,歡迎指正。這麼念好聽,古人都是平仄音強迫症
木火土金水是正解
生:木火土金水
克:木土水火金
朝向: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就是東西南北中(天方位和地方位相反)。
一位前輩講,金木土水火,是錯綜順序,河圖順生,洛圖逆運。金木水火土是綜整順序,順退後天。大家參考一下
一是順口 順口了容易背誦 二是 水在中間間接意味著是水本位 意味著 接下來的分析中 客體將被歸為水屬 。這其實是很扯淡的
應該是中醫理論的應用實踐 擴散了此種順序 金木水火土
前頭有人說現在中醫學院里都是 木火土金水 對應肝心脾肺腎 。那是現在 以前 漢代以前就不是這樣 人的觀念隨時代而變化 前漢朝廷認為自己是土 後漢(東漢)認為自己是火。明朝的玄幻小說里就還認為人是火屬的 書中角色極為重視採集保有陽氣。
你看 「你觀察世界 」 你是主體 世界是客體。你在觀察客體時一定會選擇一個參考系(以方便觀察 就是簡化壓縮記錄信息的意思),例如 在中學物理里有慣性參考系的選擇,在電路里有零電勢位點的規定,如果你在做題時選擇不當就會增加計算的繁瑣度。同理 五個客體之間有生 克 被生 被克4種關係,你選擇研究某物體時 把它歸類到水屬 然後分析他跟其他四屬之間的聯繫 你會發現把他放中間會很有利於提高你分析的速度
就是畫的線短的意思 解釋道者你還不明白 我就無能為力了 你把五行寫在紙上 然後從水出發 連線其它四屬 是不是水放中間最省墨水和筆芯 這個線映射在你大腦里就是你思考問題的思維線 也是越短越好
回復 棲魚 :當然 那取決於你要分析的客體是啥屬 一般中醫把人歸為水 金木與水是生與被生的關係 火土與水是克(被死)與被克(死)的關係 我一般愛說死與被死 生在前死在後 也很符合日常哲學的邏輯 關於這個押韻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巧合 還是~巧合
古代人認為金能生水 為求長生 亂吃一些金石之物 煉丹界的水銀 魏晉時的五石散為代表作 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水是生命本原 古人多麼樸素的哲學原理 多麼作死的實踐 囧
難道你們都沒看過葫蘆娃嗎???
金木水火為一類,土為一類,前者為陰後者為陽。
金木為一類,水火為一類,前者為陰後者為陽。
金為陰,木為陽。水為陰,火為陽。
先說陰後說陽,所以金木水火土。
那個……七曜應該是月火水木金土日的順序來著,這是占星學的(尚木,用這玩意的果然都在東邊)。
這個順序有很多啊,看你是重視土還是重視水,像福娃那樣重視火的順序也可以(天朝尚赤),這裡面體現的生克順逆都是正確的,如果隨心改這個順序就亂了,按照相剋順序來當然沒錯(不過也不能證明亂了是對還是錯,總之隨心了)讀起來感覺不舒服……習慣了也就一樣了(不信你分析一下平仄沒啥大區別)。水火木金土的順序也是有的,自始自終嘛。
好像是沒有把金放中間的,西方洋人的幹活,我天朝幹啥貼屁股?
重視誰就把誰放中間……
市面上最流行的「金木水火土」順序的來源,可能是取自金木相剋左側,右邊火土相生;中間則水生左邊木,再克右邊火。要順應自然?可是反者道之動啊。
水是生命的源頭,或者根據「河圖」的生成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者……則水乃左右陰陽的根源,萬物生克的根源(古希臘哲學也是水地觀?)。當然重視啊……
當然也有方位和陰陽這些,至少在古代畫地圖天氣預報都用這玩意。
首次這樣連用很早的,見於:水火(南北)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
所以下次別再說東西是因為水火不能裝了,你吃的喝的不能裝?土能裝你咋不裝中?這個可能和月相有點聯繫,李東垣論述過,我找不到了。
還有……金木者陰陽之終始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我把金放第一個,難道是錯?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人?
行業人士故意攪混的
順口
相書上都寫:木火土金水。不過金木水火土讀著押韻嘛,噢呵呵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太極圖說》周敦頤)
可見也有其他的讀法,怎麼順口怎麼來。
《尚書洪範》記載: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認為,木火土金水乃是五種物質元素,是構成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物質來源,而金木,水火,由於特性相同,所以一般會放在一起。
推薦閱讀:
※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星座,却不相信阴阳五行和算命?
※姓名與人生髮展運勢有無關係?
※這本故宮珍本叢刊-《奇門遁甲統宗》真的是諸葛武侯所著嗎?
※五行學說是迷信嗎?
※在五行八字中這段句子如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