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業設計能力強大的蘋果對於手機窄邊框沒有追求?

iPhone 6:

  • Height: 138.1 mm (5.44 inches)
  • Width: 67.0 mm (2.64 inches)
  • Depth: 6.9 mm (0.27 inches)
  • Weight: 129 grams (4.55 ounces)
  • 4.7 inches with 1334x750-pixel resolution at 326 ppi

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得出,屏幕的寬度為58.5mm,邊框寬度為4.25mm。

對比國產的MI4和MX4邊框寬度都在2.6mm左右。

為什麼蘋果對於窄邊框沒有追求?


因為 iPhone 短時間內不可能將 home 鍵去掉,直接的後果就是上下兩塊的高度沒法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去弄窄邊框,機子正面會變的非常不協調,丑出翔。

後面弄醜點無所謂,反正你買手機也不會天天去看,罵兩句丑,該買的還是會買。

但是正面要是弄醜了就等著人家即罵又不買吧。

這麼說可能沒啥概念,你可以網上找幾張別人設計的 iPhonex 的圖片,看看那些弄成窄邊框的有多醜。


大家不要扯了好嗎?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
蘋果不在乎。
為什麼不在乎?因為她覺得這不是用戶的普遍需求。或者說,她覺得這暫時還不是用戶的普遍需求。

iPhone有很多很多沒有跟上安卓手機的地方,有很多很多是用戶的強需求,只不過是蘋果意識到這是強需求這一點比安卓廠商晚得多。

很多人現在洗的時候,將來蘋果出更窄邊框,甚至無邊框的時候會打臉的。

就好像以前蘋果一直小屏幕,卻依然有那麼多人洗。殊不知當時蘋果沒有出大屏,只是她認為小屏幕更適合人類,大屏幕並不是用戶的普遍需求。

當後來蘋果發現大屏卻是用戶強需求的時候 不也升級了屏幕尺寸嗎?打了多少當時為小屏洗地者的臉?

還有現在的窄邊框、無邊框也是一樣的。
還有其他的安卓手機上的趨勢,蘋果還沒出的,比如快充這類,也是一樣的。
蘋果還沒出,只是因為她目前認為這並不是用戶的普遍需求。等將來她意識到,大多數用戶都希望窄邊框甚至無邊框的時候,她自然會推。

至於窄邊框和無邊框有哪些好處?

一是顏值更高;
二是在可以顯示同樣多內容的情況下,更易於人手操作。比如同樣是兩個5.2寸屏幕的機子,其中一個比另一個大出一截,機身體積甚至達到不少機子5.5寸的程度。
試問哪個單手操作更爽?


其實不是說蘋果設計不出來窄邊框的手機,只是蘋果不會貿然採用一個不成熟的工藝或者技術。


打開這個頁面我是真的很吃驚。
很多人把剛需和流行趨勢分不清楚
窄邊框真的是剛需嗎?一天一充相對於一天N充才是剛需吧?
那麼多人整天研究屏佔比這種東西,是生活中沒有更值得研究的事情了嗎?
曲面屏是很好看,三星有非常好的設計團隊,再加上Yves Behar的加成,Tangrine韓國的老闆Lee Don Tae的加入,三星未來幾年的手機設計肯定還會有更多的驚喜。
但是。。。但是。。。但是曲面屏的窄邊框好,就意味著有邊框是罪過了嗎?
這是什麼邏輯啊?更何況美觀與否是這麼主觀的一件事。
我剛拿起我落灰的iPhone4,沿用了初代的比例,依然看起來非常漂亮。

還有說什麼窄邊框握持好的,確實,邊框越窄,同樣的屏幕尺寸,機身越小,同樣情況下能做小當然好。但是這邊框2-3毫米的區別真的就影響到你2厘米寬的指頭點1厘米寬的按鈕了嗎?

歸根到底還是窄邊框對屏幕的約束高,技術不成熟。蘋果對於屏幕品質的要求一直都是非常高的。為了邊緣的2-3毫米而犧牲屏幕,這很顯然是不合理的。等到技術更成熟,蘋果覺得可以保證屏幕顯示質量了,再把邊框做的更窄一些,這顯然是更合理的做法吧?(這時候一幫人肯定要出來喊打臉了)這和「保守」,「穩妥」應該都沒關係。這是一家有核心設計理念的公司會選擇堅持的事情,而對於這個設計理念的堅持正是你會從一家電腦公司買音樂播放器,手機和手錶的原因,你知道同樣的理念會被堅持應用在新的產品上。因為這樣的堅持,正是因為consistency(之前筆誤了,已改),才會有那麼多人期待這家電腦公司去做電視,去做汽車,因為人們想在更多的地方得到同樣的體驗。而一味追求屏佔比,窄邊框,ID無邊框(想的出這種名字真的讓人氣炸)的公司,如果有一天說他們也要做音樂播放器,做電腦了,你會買嗎?還是你會關心呢?

其實說一句很多人會罵但是還是要說的話,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我們研究手機或者類似的電子產品的時候,非常喜歡把它的某些部分量化,比如跑分啦,屏佔比啦。似乎只有把它量化了,我們才能判斷的了產品的好壞。分數高自然就好用啦,屏佔比高自然就好看啦。用量化的方式判斷事物好壞自然沒錯,但如果我們只依賴這件事,那就說明:
1)我們懶,懶的去研究更深層的東西
2)我們不專業,研究東西只能討論一些最表面的問題
3)我們容易被媒體的宣傳帶跑,而不自己進行獨立的思考。


最後回到這個問題上,為什麼工業設計能力強大的蘋果對於手機窄邊框沒有追求?
我想問,蘋果對於窄邊框真的沒有追求嗎?

這麼問就好像,我們問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對手機電池的容量和續航沒有追求?(因為完全沒有看到這方面有任何進展啊),不過話也不能這麼說,三星為了這個追求去年可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窄邊框或者無邊框是未來,無可置疑。

「窄邊框」的核心價值在於,用更小的機身承載更大的屏幕,以及在此基礎上帶來的交互和體驗上的創新。

但在現有的(已經面世的)技術條件下,「窄邊框」對Apple而言沒有足夠的價值。

在MIX出現之前,大家無非都是在摳那幾毫米甚至零點幾毫米的側邊。除了營銷上的噱頭(著名的ID無邊框)之外,說是「毫無意義」也不為過。還好,隨著SHARP的突破,MIX終於給大家帶來了一點驚喜——頂部的「額頭」終於沒了。從屏佔比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用更小的機身承載更大的屏幕這個問題SHARP解決了一部分。這套方案Apple會不會採用,會不會將其推進到一個更極致的狀態(把「下巴」也砍掉),我們拭目以待。

另一個層面來說,在「窄邊框」甚至「無邊框」的硬體之上,能夠對交互和體驗帶來什麼革命性的創新,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畢竟,Apple從來都不是設計驅動的公司,恰恰相反,Apple是為數不多的把「用戶需求」作為最高目標並以此驅動其研發、設計和營銷的公司。


手機邊框這東西分明就是炒出來的,國產機沒什麼宣傳點了,就開始炒這些軟需求。然而,消費者也被牽著鼻子走,開始盲從窄邊框。
邊框這玩意大了是難看,這裡罵一下薯片手機,還ID無邊框,消費者確實好糊弄,但是消費者又不是瞎!極度追求窄就好看了嗎?以至於無邊框或是曲面屏的出現,都是華而不實。創新固然重要,但是病態地去痴迷於這種虛而不實的東西我覺得不可取。
然後說回蘋果,蘋果手機的邊框寬嗎?當然,在極度追求窄邊框的手機里算寬的了。但是嚴重影響顏值了嗎?其實還沒到寬的影響銷量的程度吧。我倒希望蘋果能不用去減少邊框。如果蘋果在邊框這東西上下太大的精力,那麼蘋果就徹底淪為國產廠商一個級別的了。雖然蘋果也在這個路上已經走了好幾年。


另外想說一點,全面屏不覺得用起來很不爽嗎?用的時候生怕誤觸,手也不敢隨便點。反而有點邊框什麼的,握持起來也不怕碰到屏幕啥的。


康寧要努力啊,不把易碎的問題解決了,一天超窄邊就是殺雞取卵


2016年我們能看見的有關屏幕的設計趨勢大概有三種。


一種是儘可能收窄屏幕邊框。
大部分廠商做窄邊框的初衷在於緩解人們對大屏的需求和對單手握持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但是窄邊框又與當前另一個為了保證手感的設計趨勢存相互衝突了。2016年幾乎所有主流手機廠商都推出過為了保證正面面板邊緣不刮手而採用2.5d正面面板的機型。如果要在堅持使用2.5d正面面板的同時收窄邊框,那就意味著要麼弧邊覆蓋顯示區域(努比亞),要麼得減小圓弧的半徑。對於目前的蘋果來說,保證屏幕顯示效果是第一要務,顯示內容一定不能因為2.5d弧邊玻璃的覆蓋產生畸變和亮度變化,同時還不能妥協機身的完美圓弧帶來的極佳手感。在這兩條綱領的指導下,窄邊框就顯得非常不重要了。

第二種是曲面屏幕。
得益於OLED屏幕本身就薄,軟,窄BM區的特點,OLED曲面屏幕能夠保證手機機身在維持大圓弧半徑的同時,實現極窄的邊框。但是同樣的,從正面觀看曲面屏設備,曲面屏的側邊和正面顯示效果依然會有落差。而且2016年,OLED屏幕依然存在不可逆,無法修復的燒屏現象。但是蘋果不用OLED曲面屏是不是有出於這兩點來考慮我們暫時無法驗證,因為2016年OLED曲面屏的產能根本就不夠給iPhone用。

第三種就是MI MIX上採用的全面屏技術了。
這個設計方向我敢肯定蘋果有嘗試過。畢竟蘋果終極追求就是一塊單一的屏幕。但是這個設計現階段妥協了太多由現有技術提供的極佳體驗。比如收窄了頂邊,那就沒辦法兼容iPhone7才推出的雙揚聲器方案。日益緊張的手機內部空間也不允許採用壓電陶瓷或骨傳導的同時給手機頂部再塞一個揚聲器。還有前置攝像頭,正面指紋識別,都是需要克服的難題。退一步講,蘋果就算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要更換那麼多成熟的部件,布局生產,優化良率也還需要漫長的時間。短期我們可能不會在iPhone這樣體量的產品上見到這種設計(除非蘋果老早就在為這一刻布局了)。

題外話:為什麼蘋果寧可容忍攝像頭凸起也不增加厚度加大電池容量?
影響手機握持的關鍵因素其實不是單獨的寬度,也不是單獨的厚度,而是手機截面的周長。蘋果在第二次增大iPhone尺寸的時候採取了多個措施來解決手感的問題。一是上面所說的大圓弧機身,第二就是大力縮減厚度。這也是iPhone歷史上首次攝像頭凸出。另外,也許在蘋果眼裡,為了佔地百分之五的攝像頭,加厚剩下百分之九十五的機身是一個愚蠢且錯誤的做法,它們根本沒必要為了攝像頭的厚度拖整機厚度的後腿。另外,也許蘋果認為多出來的內部空間送給電池是一個太過奢侈的使用方法。電池技術長年不突破,塞大電池又重,也會影響手感。就算真的加大電池容量,使用時長也不會有質的飛躍,一天半兩天還得充。蘋果目前給出的答案是空間要留給Taptic Engine,一個給用戶帶來完美新體驗的零部件。你們一定要拿iPhone7體驗一下調整系統日期,設置倒計時時長。到今天為止(2017.1.12),市面上沒有任何一台手機的震動反饋效果比iPhone7優秀。順便黑一下那些過度重視群眾「審美」,把凸不凸出作為「美」的分界線的廠商,你們都把手機做成什麼樣了?為了攝像頭不凸出把手機做成斜坡型真的就是好的嗎?

2017.11.1 補充:iPhone X 的測評媒體表示:根據蘋果公司相關人士的說法,邊沿是有意為之,為了在握住iPhone X的時候,手指不遮擋屏幕。


的確,和16年發布的許多機器相比(曲面屏:小米note2,三星s7e,boom7……。全面屏:小米mix……) 蘋果6/7/7p看上去都不夠驚艷。
但是,蘋果作為當下手機界的最大品牌之一,對手機外觀設計的未來走向不可能沒有清晰獨到的把握。(更何況出眾的設計與品質感一向是蘋果的賣點之一)
在手機的各項創新中,蘋果向來不會落後,但也不會為了一昧追求獨特的外觀而鋌而走險,甚至因此造成產品的質量缺陷。
類似touchbar,applepencil,蘋果並非是第一個發布相似產品的廠家。但蘋果一旦生產,其產品的質量與用戶體驗往往鶴立雞群。
所以,我認為蘋果並非對窄邊框沒有興趣,只是目前蘋果還沒拿出完全可靠而又驚艷的方案。
17年的新iphone,讓我們拭目以待!

下面是一些題外話。
這段時間,網上許多觀點認為蘋果求穩,不在創新。
我想說,蘋果這樣銷量巨大的廠商,求穩難道不是正常的路線嗎?難道用戶希望 8000多的新手機,看起來驚艷,但用上手卻問題不斷,甚至原地爆炸嗎?
至於停止了創新步伐,不再具有領軍實力這一說法。之前的金色與16年的黑色,引發了多少用戶的青睞與其他廠商的模仿大家可以自行回憶。A10晶元與雙攝像頭的實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還有唱衰庫克的言論,確實,庫克時代的蘋果放慢了change the world的步調,但卻走得更加穩重可靠了。正是在庫克的領導下,蘋果才有了今天的規模與資產。


還有一句心裡話,黑某個產品或品牌,至少應該切身體會後在公開的發表言論,單純的因為個人好惡去好無根據的黑,是對所有關注此產品的消費者與為產品研發上市投入心血的工作人員的不尊重。
至於那些為了利益而黑的人……
我只想說
You repel me!


蘋果為什麼不做窄邊框?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蘋果手機的邊框在以前看來還算窄,但是現在行業普遍把邊框做窄了後再來看ip6的邊框,確實有點感人,不進則退的感覺 。

為什麼不做呢 ?
按理說以蘋果的實力,要做一個窄邊框的顯示屏在技術上來說肯定不成問題。

窄邊框窄到一定程度可能需要定製,那麼對於一些廠商來說,定製意味著單獨開模研發,成本是額外增加,但是對於蘋果這樣一個在手機零部件上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定製的廠商來說,成本應該不是主要考慮的因素 。

技術和成本都不是問題 ,那麼……還有一個因素——結構 。

蘋果的面殼模組大家都見過吧,沒見過的可以百度一下,我就不貼圖細說。

大致是:觸摸屏和顯示屏全貼合,通過膠水粘合在一個塑料框架上,塑料背面用不鏽鋼片加以固定 。

也就是說,保護屏幕的就是外面一圈塑料。
蘋果手機都是一圈塑料高出金屬殼體一點點。

要做窄邊框就意味著屏幕會更加脆弱,用什麼東西去保護好它來降低碎屏率是每一個負責任的廠商都會在乎的事情。

可能是考慮到窄邊碎屏率的問題,蘋果權衡之下放棄了 。

魅族作為全球第一個開始朝窄邊框進發的廠商,在前幾代手機上都是用不鏽鋼等金屬作為屏幕框架,最新的MX4是航空鋁,更進一步地是屏幕和邊框中間注入了一圈0.32mm的特殊膠水來保護屏幕 。

而蘋果要做窄邊框,那它用什麼方法來保護屏幕?
金屬可以嗎 ?
可以,但是蘋果的鋁合金已經是CNC一體,屏幕框架這一部分再用金屬,我覺得不僅在成本和重量上有所增加,在裝配方面也會遇到問題 。

幾點感想:
蘋果的技術實力非常強悍,這一點毋庸置疑。

任何一款產品都是商品,要考慮到成本、製造工藝難度的可實現性、還有美觀等方面的問題。
產品是一個有感情的東西,誕生過程需要手機廠商和大大小小几十個供應商齊心合作,攻克難關來實現 ,並不像設計師的概念圖那樣簡單理想化。
一個產品肯定有它的取捨平衡,如何取捨那是生產商最痛苦的時刻 。
消費者的需求永遠都是無法一一滿足的,也不是想要窄邊框它就可以很簡單的實現。

與其吐槽它在你心目中的不理想,不如去發現它更多令人讚歎的地方 。

我不喜歡iPhone6的天線白條設計,當我看了拆解圖後我也釋然了,這部分的妥協可能是為lw呈現更多的實用 。

手機碼字,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見解,歡迎討論。


對於蘋果為什麼不做「窄邊框」,我不得而知,只是部分知友似乎把窄邊框的概念理解錯了。這裡說兩點,錯誤之處,請指正:

(1)窄邊框不只是審美需求

什麼是手機窄邊框?

一般來說,手機邊框寬度指的是手機屏幕可顯示區域與手機邊緣最外圍之間的距離,而窄邊框指的是這個距離很小。

窄邊框包含兩部分,一是左右的邊框,二是上下的邊框,窄邊框是剛需而不是偽需求,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在大屏智能手機到來以前,從手機發明開始,為了保證手機的便攜性,手機越做越小

這張圖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

第二,從iPhone把大屏多點觸控帶入我們的生活開始,我們需要的可顯示屏幕越來越大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從07年到14年,手機的平均屏幕尺寸在增大,並且增幅越來越快。

於是矛盾就來了,屏幕越大,可顯示區域越大,智能手機的應用體驗越好;可手機尺寸越大,其便攜性越差。

為了平衡這對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屏幕以外的區域變小,也就是邊框做窄。

@蓬岸 Dr.Quest 以顯示器舉例的時候,忽略了手機的移動屬性,而這於顯示器,是沒有意義的。

實際上,隨著xps13的超窄邊框一炮走紅之後,包括聯想yoga、thinkpad x1 carbon 2017等在內的超級本也紛紛開始投入超窄邊框的行列。

戴爾的「把十三寸屏幕裝進11寸機身」的廣告語真的很有殺傷力。

很多人說iPhone不做窄邊框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是不需要也。

我們對比一下iPhone 7 plus、華為mate 9和vivo x9的機身三圍:

猜猜哪個是華為mate9,哪個是vivo x9,哪個是iPhone 7 plus?

iPhone 7 plus的機身是完全可以塞進去6寸屏幕的,或者說5.5寸的iPhone 7 plus完全可以通過窄邊框讓手感更上一層樓。

(2)大黑邊不等於不是窄邊框
@學寫作的喪失 ,看看小米5的白色和黑色版本:

實際上,小米5的邊框比mate 9更窄,能想像嗎?


因為在工業設計過程中,單純就邊框來說,有很多指標是排在「窄」這個指標之前的。比如說強度、比如說保護屏幕、比如說信號(天線功能)、比如說手感。
窄,只是單一的非功能性的感官指標。

工業設計首要解決的問題是功能,而不是好看。羅永浩對工業設計的理解和表述太扭曲了!


窄邊框不是剛需啊。

什麼是剛需,更好的屏幕,更大的電池,更快的cpu,更強的攝像模組,這些事剛需。

至於窄邊框,錦上添花,在乎的人很在乎,不在乎的人真的不在乎。

iphone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是。

一個全新的外觀設計,

一個強有力的快充,

擺脫1/3英寸的束縛,用更大的cmos。

其他的,真的不是很迫切。


有追求的,你看iPhone8就知道了。


全面屏。。。夏普玩了好多年了


確切的說不只是蘋果,而是整個中國以外的市場都對窄邊框即使不能說毫無需求,也遠不及中國市場的需求那麼強烈。

首先要說的一點:窄邊框這個需求有著明顯的文化傾向,這就像中國人偏愛SUV一樣,並不暗含褒義或貶義,近些年來這種趨勢隨著中國手機行業的繁榮甚至向外輸出到美日大廠。

我們要客觀的承認這種文化差異,西方世界對窄邊框這一概念遠不及中國市場熱衷,而蘋果作為最為傲慢的美系廠商,註定不會輕易的被「窄邊框」這樣的外來概念所改變。

需要指明一點,窄邊框是一個營銷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具體的規格,我不會參與具體哪款手機是不是「窄邊框」,而是「窄邊框」在某時某地是否成為產品設計的一項主要訴求和賣點。比如iPhone 5上市時許多中文媒體評價為「窄邊框」,但按現在的標準來說就不算窄邊框了。從來就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說多窄的邊框叫做「窄邊框」,一款產品是否是「窄邊框」,更多的取決於製造商是否以此作為營銷賣點,和使用者的主觀感受。

而目前已知第一款在營銷文案中大量使用「窄邊框」這一概念的手機,是魅族的MX2。

在英語世界中,直到2016年年底「窄邊框」或「無邊框」這樣的概念才開始大量出現在手機相關的媒體中,而之前,只有部分韓國和台灣的顯示器廠商會使用「窄邊框」這一概念,即使有設計上減小邊框尺寸的產品,但也沒有將其作為一項主要的賣點貨設計目標。

許多人認為戴爾的XPS 13證明了西方消費者對窄邊框的需求,但在我看來,XPS13更像是西方設計師對東方同行的致敬和模仿(或許由東方設計師主導也說不定)。

XPS 13出現的時間是2015年初,同時推出的還有戴爾Venue 8 7000,此時距離中國平板電腦廠商開始熱炒窄邊框已經過去兩三年了,對於敏感的工業設計師來說,不會感知不到這股遠在東方的風潮。

但我們也看到,XPS在美日韓大廠中間並未引起廣泛的跟風潮流,反而是以聯想小米為首的中國廠商和華碩等台系廠商頻頻推出類似設計的產品。

此問題的衍生問題:窄邊框這一設計潮流是否是在中國首先興起的?

看看英語世界裡的討論,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啟發:

How Important are Slim or “Efficient” Bezels to You?

(窄邊框對你來說有多重要?)

相比之下中國廠商在2012年之前就已經大量使用「窄邊框」在其行銷文案當中了

亞馬遜上搜一搜,除了國貨精品海信電視機、華為手機和少數韓系機型之外,還真沒有幾個產品主打窄邊框的

這一頁再往下翻一翻就是OPPO了,韓系基本上只有LG,三星都很少用「窄邊框」做營銷。


個人看法,iPhone的外觀就不適合做成窄邊框,並非蘋果不願意做

今年的mbp不就是窄邊框嗎?(雖然沒xps那麼誇張)

因為在目前iPhone上下寬額頭的存在下,強行做成窄邊框會使手機變得瘦長,顯得很不協調,反而更難看

不信就讓我們看看目前幾款熱門窄邊框手機的邊框厚度和長寬比

三星s7edge(5.5寸曲面屏),邊框2.05mm,長寬150.9*72.6,長寬比2.079

小米note2(5.7寸曲面屏),邊框3.16mm,長寬156.2*77.3,長寬比2.021

vivox9(5.5寸),邊框2.76mm,長寬152.6*74,長寬比2.062

OPPOr9(5.5寸),邊框2.91mm,長寬151.8*74.3,長寬比2.043

華為mate9(5.9寸),邊框2.72mm,長寬156.9*78.9,長寬比1.989

小米mix(6.4寸無邊框),邊框2.92mm,長寬158.8*81.9,長寬比1.939

大部分手機長寬比接近2,默認大家對這種長寬比最習慣

再來看看iPhone的長寬比

iPhone7(4.7寸),邊框4.29m,長寬138.3*67.1,長寬比2.061

iPhone7plus(5.5寸),邊框4.71mm,長寬158.2*77.9,長寬比2.031

長寬比和大家是差不多的

要是偏要縮成3mm邊框呢?

7和7p的長寬比就會變成2.144和2.123,一下就變得與眾不同了(變長了),看了之後會覺得彆扭(百度網上一堆自行設計的CAD圖,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那麼幹嘛不去掉寬額頭?有那萬惡的HOME鍵啊

圓形的HOME鍵既好用,又是導致iPhone無法提升屏佔比和做窄邊框的罪魁禍首,真tm讓人糾結!

所以iPhone7在HOME鍵上嘗試了黑科技,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同時拿掉實體HOME鍵,到時窄邊框自然就有了


一堆人在洗……各種老外不在乎窄邊框,窄邊框華而不實…蘋果不用窄邊框能代表老外不喜歡?呵呵,我很好奇到時蘋果出了窄邊框這幫臉腫的人又該怎麼舔


不是不在乎,而是不會強做

縱觀蘋果的往期iPhone,幾乎都是非常中規中矩的,沒有什麼短板。但是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論是極窄邊框還是快速充電技術,都無法達到蘋果要求的下限,所以就乾脆不做咯!

但是不做又不代表不研發,高薪挖相關行業的尖端人才,提供最好的實驗室條件以及不幹就不幹干就要干到極致的理念,相信蘋果對窄邊框和快充技術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全新定義,而且蘋果會把它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做出來。

但是在做出來之前,蘋果不屑吹牛,更不屑提前公佈於眾靠這種噱頭博取關注度

但是不說不等於沒有

君不見手機廠商曾經瘋狂堆核心數參數的年代蘋果是否跟風過?是否出來說過那些只是噱頭?蘋果隻字未提,只是一心給自己的CPU瘋狂堆料堆上億晶體管,二核打對手八核十核還叫他們全跪下!這種不動聲色的霸氣蘋果不言明不代表沒有。

所以

綜上所述,像窄邊框快充這樣的技術蘋果暫時沒用於手機端不代表沒有,等它用上了,你會發現,它又把這兩樣東西做到了現有技術下的極致

PS:快的話,3月份就可以看到窄邊框技術搭載下的新iPad了,如果沒看到,9月份的新iPhone可以看到;如果看到到了,9月份的新iPhone有很大可能看到無邊框以及非接觸式充電的版本

期待一下新iPhone吧,想一下三星的S8會給它造成怎樣的的壓力下蘋果怎麼還能沉的住氣不拿出研究了好多年的技術來顯擺顯擺它還是蘋果嗎?


2G內存留給6s,窄邊框交給iPhone7。把尖叫留給果粉,把悲傷留給自己。


推薦閱讀:

網頁設計(或App設計)中高大上的視覺感主要是怎麼來的?
除了蘋果,還有沒有其他筆記本廠商有可以適用於專業設計和影視後期的筆記本產品?
大學生想要接觸和了解藝術,應該怎麼做?
這種字體效果是怎麼做的?
上海、江蘇、浙江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藝術館?

TAG:工業設計 | 設計 | 產品設計 | 蘋果公司AppleInc | iPhone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