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東漢朝廷的禁軍主體最終落到那個漢末軍閥手中?能不能梳理一下脈絡?

東漢最為強悍的邊軍在董卓手裡,而禁軍在董卓之亂之後是怎樣的?是和獻帝一起到曹操還是中間歸入哪方勢力?


東漢最強悍的邊軍本不在董卓手裡,董卓手上就有五千嫡系。

皇甫嵩中平五年討伐叛羌以來就掌握著邊軍精銳,董卓入京時,皇甫嵩有三萬部隊屯於扶風。京兆尹蓋勛有長安守備軍五千和新兵五千,辟士孫瑞、魏傑、杜楷、楊儒、第五儁五都尉統領,估計亦非弱兵。因為皇甫嵩不肯聽蓋勛勸說對抗董卓,二人被內調以後,兵權皆歸董卓之手。

洛陽的禁軍主要就是被何進、董卓玩壞了。何進初任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駐紮於都亭,修理器械,以保衛京師。何苗以河南尹轉車騎將軍,亦領兵權。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統西園八校尉。後蹇碩被何進所誅,故南北禁軍和西園禁軍皆入何進之手。

何進為了對抗宦官,又不斷派人外出募兵,但他在外招募的部隊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

董卓以五千部隊進京奪權,令呂布殺執金吾丁原,奪其部眾,由此武庫又被董卓所掌控。東漢時執金吾沒什麼兵權,但何進臨時外調丁原入京,應該是重新組成了一隻由執金吾統領的禁軍。

丁原被殺是很重要的信號,何進舊部由此紛紛歸順董卓,其中就有張遼一千餘河北兵。鮑信率一千餘泰山兵叛逃,王匡率五百泰山精銳弓弩跟袁紹聯手,丹陽兵主將毌丘毅下落不明。

羽林營估計是董卓最好收納的部隊,董卓本就是六郡良家選出的羽林郎出身,後代替盧植統領北軍五校討伐黃巾,對董卓而言羽林軍是老部隊了。

車騎將軍何苗被董旻、吳匡聯手襲殺,其眾自當被董卓所奪。左校尉夏牟與何進舊部爭糧被殺,其部自被董卓收納。助軍校尉趙融應被董卓所收編,後隨劉協東遷,轉入曹操麾下。

按袁紹曾擔任虎賁中郎將、中軍校尉,又被何進派出征討兗、青叛賊,後又任司隸校尉。我認為袁紹並不是獨自逃出洛陽,他麾下應當就有二三千嫡系,不然不可能迅速在河北拉起反董大旗。其後右校尉淳于瓊亦入其麾下,也可能帶了點舊部加入。

袁術時任虎賁中郎將,我認為他是直接帶著虎賁營出走,按《漢官典職》曰:「虎賁中郎將,主虎賁千五百人,郎多至千人。」——袁術至少有二千班底。

典軍校尉曹操與袁紹、袁術一同殺入宮中,應當亦有兵權,夏侯惇自討黃巾就追隨曹操。只不過相較袁紹、袁術的實力,我認為曹操早期嫡系大概就幾百人,因此可忽略不計。


大致情況就是董卓收編了何進、何苗、皇甫嵩、蓋勛的部隊,再把這些部隊分派到牛輔、董旻、董越、胡軫、徐榮、段煨、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人手上,後來李傕等人舉兵為董卓報仇,聚集竟達十餘萬或可能是誇張的宣傳,不過董卓若能收納關中和司隸的部隊,怕也有將近十萬之眾了。

由於董卓、李傕、郭汜、呂布等人均不治軍紀,放縱軍隊劫掠百姓,肆意屠殺,東漢的精銳禁軍逐漸變成了豺狼之軍。呂布殺董卓後,有人提議讓皇甫嵩統領董卓舊部,智障王允沒有答應,李傕、郭汜等人入長安時,未見有皇甫嵩領兵征戰,故兵權應在王允手中。呂布本人可能就統領著一些何進舊部,只有數千人。

其後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相互爭權,郭汜吔屎,李傕中伏,樊稠醉死,張濟中箭。三輔百姓慘遭屠戮,人口消亡殆盡,就這樣還怎麼可能保持東漢精銳的戰鬥力?

後來段煨都督張橫、梁興討平李傕、郭汜二賊,可謂不非吹灰之力,段煨的部隊中自當還有部分東漢精銳,但不久就消化到曹軍體系中了。再就是張綉代張濟領兵,估計也還有些東漢精銳的血統。

何進外逃的舊部袁紹、袁術、曹操、鮑信、王匡、淳于瓊加起來應當也有一萬餘人,可能還有些不知名將領亦率眾出逃,畢竟何進派出去募兵的人不少,劉備亦曾是何進的募兵大軍一員。朱儁有數千家兵,不算入禁軍當中。


興平二年(195年),獻帝東歸之時,李傕、郭汜在後面追擊,經過東澗、曹陽澗兩場惡戰,獻帝抵達陝縣城,當晚,李傕軍也已抵達獻帝營外,此時獻帝身邊的虎賁、羽林軍不足百人。

袁紀卷28:是時虎賁、羽林行者不滿百人,(李)傕等繞營叫喚,吏士失色,各有分散之意。

隨後,獻帝趁夜渡河,後至安邑,按照史書上記載,隨獻帝渡河的人只有數十人。

袁紀卷28:帝乃御船,同舟渡者皇后、貴人、郭、趙二宮人、太尉楊彪、宗正劉艾、執金吾伏完、侍中種輯、羅邵、尚書文禎、郭浦、中丞楊眾、侍郎趙泳、尚書郎馮碩、中官僕射伏德、侍郎王稠、羽林郎侯折、衛將軍董承、南郡太守左靈,府史數十人。余大官及吏民不得渡甚眾,婦女皆為兵所掠奪,凍溺死者不可勝數。

可以推測,剩下不足百人的虎賁、羽林軍當晚已經徹底報銷了。

至於北軍五營,則應該是在東澗、曹陽澗之戰就打完了,可以查到的是步兵校尉魏傑射聲校尉沮儁在東澗之戰戰死。

獻帝在安邑、雒陽期間,糧食供應都出現停頓,這段時間是不可能組建出新的禁軍來的,等到九月都許之後,在曹操掌控之下,重建漢廷威儀肯定是順理成章的事。

在建安五年之前,有屯騎校尉伏完(皇后伏壽之父)。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董承案發,同案的人就有長水校尉種輯。(范書獻帝紀載其擔任越騎校尉,當有誤。)推測事後,曹操提拔親信任峻為長水校尉

由此可見,北軍五營、虎賁、羽林只是漢廷面子,里子已經是曹操的人了。

所以,伏完也在此後,放棄屯騎校尉的兵權,避嫌養老了。


之前有個答案,淚雨大師粉絲腦補我是XXX弟子隨聲附和來黑淚雨大師,實在是天大的冤枉,其實我是正經兒的淚雨史學傳人,不信的話我就用這個題表現一下淚雨史學的精髓。

正文:

董卓是靠掌握軍隊才能挾持皇帝對抗天下,這是一個童話。

因為從古到今,掌握一隻和董卓差不多規模的軍隊的人,沒有一萬也有八千,但能做到和董卓一樣事情的人,一兩隻手也就數出來了。所以說,董卓能夠挾持皇帝,能夠抗衡天下,有掌控軍隊的因素,但只起到很不關鍵的一小部分作用。他一定是通過其它的原因才能實現歷史上的事業,但是被史官有意隱瞞了下來。

能夠讓史官為之遮掩的,一定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歷史是被勝利者書寫的。那麼漢末亂世最後的勝出者是誰呢?也許可以說是司馬炎,但要和董卓聯繫上關係的,只可能是曹操。所以,我們可以相信,曹操在董卓掌權這一事件上,一定有需要隱瞞的積極作用,正是曹操,或者說曹操在當時所代表的勢力,一手促成了董卓控制中央。

有了嫌疑人,我們可以開始推理動機了。我們知道,曹操在當時是袁紹的小弟,曹操的做法,一定有袁紹的授意,甚至可以說就是袁紹自己直接操作的,而曹操也參與其中。為什麼呢?這就要從董卓專權後的做法分析。作為在袁紹和曹操支持下上位的董卓,他的舉措是一定要對盟友有個交代的,這也是他上位的條件。那麼董卓最大的動作是什麼呢?毫無疑問,就是廢掉並殺死少帝劉辯及其生母何皇后。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袁紹和曹操之所以支持董卓上位,其目的,就是要借董卓之手把大漢政府最合法的統治者幹掉。

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知道東漢政府一貫是用宦官和外戚交替執政互相制衡的。作為靈帝時期最大的外戚代表的,正是何皇后的兄弟、漢少帝的舅舅何進。我們知道史書上清楚記載了袁紹和曹操都投身在何進手下當官的記載,也清晰的記載了何進遇害後袁紹帶人復仇誅殺宦官的事情。可問題是,袁紹和曹操真的代表的是何進的立場嗎?曹操是宦官後代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袁紹一族也是宦官的同黨。所以,曹操不僅僅在血緣上,在政治立場上也完全是閹黨一派。雖然三國志里不肯明說,要遮掩曹操實際上是閹黨的事實,但後漢書就漏了底:時中常侍袁赦,隗之宗也,用事於中。以逢、隗世宰相家,推崇以為外援,故袁氏貴寵於世,富奢甚,不與它公族同。所以,我們可以說,袁紹和曹操在何進手下為官,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卧底行為,正是在袁紹和曹操的配合下,十常侍才能順利的幹掉何進,否則,何進作為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之一,肯定不是白痴,又怎麼會輕易的沒有任何防備的來到自己最大敵人的跟前毫無還手之力的被殺掉呢?

本來,殺死何進後,接下來的劇情就是袁紹曹操和十常侍勾搭,安撫何進手下,然後正式掌權的結局。但是,袁紹的弟弟,本來的袁家嫡子卻因為袁紹過繼給了袁家長房而失去大宗繼承權的袁術跳了出來。雖然,袁家和十常侍穿一條褲子,但是,已經不能繼承袁家的袁術已經不在乎家族的立場,更在意如何破壞自己這位兄長的好事,所以在袁術的鼓動下,一夥被蒙在鼓裡的何進部將暴起殺了進去,把宦官們殺得乾乾淨淨。袁紹和曹操這個時候自然不能出來阻擋,只好跟著起鬨。這個時候,另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那就是吳匡。

吳匡在歷史上的形象非常隱晦,在宮變後就失去了記載,我們只知道,他是董卓弟弟董旻的好朋友,也知道正是他們倆在亂軍之中領頭污衊是何進的弟弟何苗殺死的何進,不給何苗任何辯解的機會就殺死了何苗,把何氏的男性掌權者徹底殺絕。我們知道,一個歷史人物的行為一定不是毫無理由的,如果史書沒有記載,那麼一定是被掩蓋了,這幕後所隱藏的,恰恰就是好袁紹和曹操與董卓勾結的事實。

在袁術帶頭為何進報仇之後,袁術已經隱然成為何氏一黨的代表,又趕盡殺絕了宦官,斷絕了袁紹和曹操的後路,已經佔據了主動權。下一步,袁術要做的就是好找出袁紹謀害何進的證據,呈報給何進的妹妹與外甥,那麼,袁紹一定是會被處死的,而袁術自然可以重新成為袁家的繼承人,儘管袁家的後台宦官集團已經滅絕,但是,袁術已經成為了外戚黨的領軍人物,正可以順勢洗白自己,重新進入經學世家的行列。可以說,此時袁紹正處於人生中最危險的時刻之一。更危險的是,即使周圍心向袁紹的軍隊要多於忠於何進的,但從立場上來說,袁紹是不能自己親自來操縱反擊的,一旦這樣,他辛苦建立的大義形象就會失去,成為董卓一類的公敵。

在這個時候,吳匡和董旻的出現提醒了袁紹。當時,中央的禁軍主要都在何進一黨的指揮下,即使有傾向袁紹的,也大都是士人出身,比如皇甫嵩,他們是不願意自壞羽毛去做一些容易在史書上留下罵名的事情的。那麼,當時能及時支援的軍隊力量里,只有董卓是個粗人,樂意做臟活。袁紹找到吳匡,並通過吳匡說服了董旻,達成了這個協議,董卓幫助他們對何家,尤其是何太后和少帝趕盡殺絕,並控制朝政壓制袁術,而袁紹則說服心向自己的人保持中立,不阻擋董卓的進入。雙方一拍即合,於是吳匡和董旻聯手殺死何苗,正是送給這一盟約的投名狀。

所以,歷史的真相是,董卓並不是靠軍隊進入的朝廷,而是在袁紹與曹操的支持下才能狐假虎威。漢朝的禁軍當然在袁紹和曹操的手下,否則為什麼他們能短短時間就成長為漢末最大的軍事勢力呢?

至於之後,為什麼袁紹組織反董卻又小打小鬧,曹操又要裝模作樣的吃一個敗仗嚇唬群雄,熟知內情的呂布為什麼一直希望投奔袁術而被袁紹與曹操欲殺之而後快,都是後話不表了。

PS:真特么累,學淚雨大師講話太累了,關鍵是還學不像,太丟人鳥。。。。


注意兩點就行了,宦官還有外戚,這是靈帝給太子接班做的兩個保險,可惜這兩被鼓動火併了。
八校尉,跟著這些人的軌跡與何進何苗大概就能把握禁軍的去向:
八月,開始設置西園八校尉。任命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都由蹇碩統一指揮。靈帝自黃巾軍起事以後,開始留心軍事。蹇碩身體壯健,又通曉軍事,很受靈帝信任,連大將軍也要聽從他的指揮。
出賣原頭領來妥協的宦官:
中常侍郭勝與何進是同郡之人,何太后及何進能有貴寵的地位,他幫了很大的忙,因此他親近信賴何氏。郭勝與趙忠等人商議後,拒絕蹇碩的提議,而把蹇碩的信送給何進看。庚午(二十五日),何進令黃門令逮捕蹇碩,將他處死,於是把禁軍全部置於自己指揮之下。
然而何進在袁紹的鼓動下還想更進一步要把宦官全部幹掉,被何太后否決,又聽從袁紹的建議調邊軍入城威懾何太后(何進這腦子真是有坑)。被逼上絕路的宦官幹掉了何進,然後大亂,袁紹則派人四處搞事,最後宦官與外戚基本對耗殆盡。
中央權力真空之時,董卓才來了,所以我並不想把鍋帶在他頭上。


1 東都雒陽的何進何苗兄弟死後,其舊部被董卓所兼并。

2 西都長安蓋勛有三萬人,在蓋勛被董卓調離雒後,想必也被隨後西撤的董卓所兼并。

以上大部分禁軍應該在李郭之亂中被擊潰。

3 東歸途中拉攏了董承,楊奉等西涼餘黨;還有韓暹,李樂,胡才,楊定等黑山白波賊餘黨及部分南匈奴。是不是分了一部分給伏完就無法考證了。王師兩場敗仗後,通鑒等記載獻帝身邊近衛不足百人,再一次全滅。

4 曹操迎獻帝都許以後,董承楊奉等人遭到排擠,張楊等外鎮也被曹操擊敗。漢朝廷失去了最後的外援。此後獻帝身邊就都是曹操的人馬了。狗貨荀彧你死得不冤啊。


首先你必須搞搞清楚,中國哪個朝代沒有稅?明朝的農稅真心算好的。土地兼并才是最大的問題,有功名就不需要納稅,而為了逃避稅收,又有投獻的情況。能收稅的土地越來越少,又要維持朝廷的開支,才會有加稅。


推薦閱讀:

諸葛瞻的能力很弱嗎?他為什麼不聽取黃崇的建議?
曹操,劉備,孫氏的統才,用才之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如何看待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根本原因?
三國時期蜀漢為什麼不設史官?
為什麼劉備評價荀彧說,老賊不死,禍亂未已?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