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為避諱皇帝的名號等,在事物的名稱方面做了哪些對今天有重大影響的修改?

據說「正月」原叫「政月」,後為避秦始皇嬴政的「政」而改「正」。


避漢文帝劉恆音諱,「姮娥」改嫦娥。
避漢景帝劉啟諱,「啟蟄」改驚蟄。
避漢明帝劉庄諱,庄姓的一部分改為嚴姓。
避晉文帝司馬昭諱,王昭君改稱王明君,蔡昭姬改稱蔡文姬,韋昭改稱韋曜。
避西晉愍帝司馬業諱,建業(今南京市)改名為建康。
避唐高祖李淵諱,陶淵明改稱陶泉明或陶深明。
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世」、「民」常改為「代」、「人」。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句子「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中的「人風」實際上是指「民風」,是為此而改。
避後晉高祖石敬瑭諱,敬姓的一部分改為苟姓以及文姓。
孔子之名丘曾經是金朝的聖人諱,所以丘姓的一部分改為邱姓。
避清道光帝旻寧諱,北京外城廣寧門改名廣安門。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1%BF%E8%AE%B3)
還有百度百科的(http://baike.baidu.com/view/15449.htm):
女真族唐時服屬於契丹,因避契丹主宗真之諱,嘗改稱為「女直」。   
唐代宗名豫,薯蕷曾經改名為「薯葯」;宋英宗名曙,薯葯又改名為「山藥」。
我就個人看法摘錄了些對至今還有影響的


晉簡文帝母名春,為諱「春」字,曾經把《春秋》改名《陽秋》,這個後來又恢復了,不過有一個成語「皮裡陽秋」還保留原貌。
另:說句題外話,看明清兩朝的歷史就會發現皇子們的名字很多用的是比較生僻的字,很大程度上就是怕使用常用字的話,因為要避諱會給全國都帶來不方便。


作為寧波人,說個最簡單的,有唐以來的明州,到了老朱手裡,變成了寧波


避漢文帝劉恆諱,「道德經」"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改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避漢景帝劉啟諱 ,啟封改名開封
避唐太宗李世民諱,觀世音改稱觀音


前朝的諱經常被改回原字。清朝的很多都沒該,遺留至今。

(紫禁城的)玄武門改為神武門,避聖祖諱。
唐玄宗在戲曲里通稱唐明皇。
真定改為正定,避世宗諱。
前明的年號「弘治」「萬曆」改作「宏治」「萬歷」,避高宗諱。這已經恢復了。
(北京城門)廣寧門改為廣安門,避宣宗諱。

宣宗、穆宗的諱經常用別字(寧作甯,淳作湻),也算省事了。


道可道,非道。名可名,非名====(劉恆)&>&>&>&>道可道,非道。名可名,非名。


水滸傳動輒切二斤醬牛肉。
以前心想頓頓能吃牛肉還當什麼土匪


避李世民諱,觀世音 改稱 觀音。


黃瓜:原名胡瓜,隋時更名;
馬桶:原名虎子,唐時更名。


關於正月的段子我聽說的是。。。為了避「正」諧音「政」,而改稱「端月」。。。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嘲諷力MAX的將領或皇帝?
劉禪對諸葛亮的真實態度是怎樣的?
牛頓是怎麼進入劍橋的?
三國名人誰的一生幸福感最強?
如何評價魯迅這個人?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民俗 | 歷史人物 | 史諱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