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的演講在國內社交網路引起的反響?

文字鏈接:莫言諾貝爾文學獎演講全文:《講故事的人》


蟹妖。

@李鐵根: 看到微博上許多人對莫言演講的非議,談一下我的看法,1.有本事你們也拿個諾貝爾獎啊,背後黑人家算什麼本事!2.你們看過莫言的小說嗎,你們有什麼資格說他!3.你了解過莫言嗎,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4.他的小說是寫給懂他的人看的!5.你們這麼說他一定是嫉妒他,嫉妒他的才華,他的氣質,他的美貌,哼~

把莫言當話題的人,大多只是只鱗片羽的構建了自己的莫言。
大量臉譜化乃至二分化的看法,是我們在社交網路上討論的莫言——而這種臉譜式的二分法,往往是智商低到一定程度的網路噴子乾的事情(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18970)。

包括我(即便從最初開始看莫言迄今也近二十年了),仍舊不夠認識莫言。
甚至時至今日,我仍舊認為他只是中國一流作家群中的一員,混沒看出來這個矮胖的小老頭憑什麼更能脫穎而出拿獎。諾貝爾獎,才真是讓人猜不透啊~

好的作家,必須夠涼薄夠腹黑。才能寫得無情無欲無望無恥。
所以莫言的發言與其看做一種表態,莫不如看做是他素乏捷才沒有來得及一一指斥但是冷冷的嘲諷式樣的回復:
回復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他母親的兒子,從來不是什麼中國人民的兒子。而他身上能堪稱「偉大」二字、配得上諾獎的資質,統統來源於他偉大的母親,其次才是他如何汲取與成長;
回復對他不配拿諾貝爾獎的評價——他強調自己的《透明的紅蘿蔔》,強調那個擁有超人般忍耐能力的孩子,強調這是他所有的作品精髓,也是他超越政治的原因;
回復對他之前的跟隨,對戴等人下意識的迴避,對於抄寫講話的做法——

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引發了一些爭議。起初,我還以為大家爭議的對象是我,漸漸的,我感到這個被爭議的對象,是一個與我毫不相關的人。我如同一個看戲人,看著眾人的表演。我看到那個得獎人身上落滿了花朵,也被擲上了石塊、潑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著從花朵和石塊中鑽出來,擦乾淨身上的髒水,坦然地站在一邊,對著眾人說:
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說話方式是寫作。

至於被大家反覆咀嚼的最後三個故事,基本就是三句組成的一段話:我不是一個高尚或者偉大的人,我會被時代和社會裹挾著為惡;我也沒有足夠聰慧通透人性的政治智慧,甚至更多時候行為會顯得憨傻;但是」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


笑死了,就因為他得了諾貝爾然後人們都來挖他的細節了。
想當年,莫言來海南師範大學作講座的時候才幾個人願意去聽,好笑的是還有同學聽完把自己得到的【莫言的簽名】給了別人,直到獲得諾獎後該同學後悔莫及,國人不也這樣嘛,都是放大效應罷了。
難道莫言先生的一本小說里的內容比不上他這麼一次演講值得玩味?碎片化的信息容易讓我們斷章取義,容易毛躁。
想了解他,讀讀他的作品概是最好最值得的途徑了,莫要抓住這種細節放大一個人。


在一群人都在表演民族主義的時候,他只是說了實話:

諾貝爾獎是頒給我個人的


今天早上是在床上把他的演講看完的,首先雜亂無章的寫一點吧:
1.題目本身就很吸引我,「講故事的人」給了自己一個準確清晰的定位,我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不是民主鬥士也不是party的代言人;
2.對母親的大篇幅的描述讓我深受觸動,特別是將這個作為了一個寫作的原動力是讓我很受觸動的地方(當然不可抑制的 我想我媽了);
3.中間對自己作品的介紹其實沒太關注,因為一部也沒看過,但是作品對作家的意義這點上完全贊同;
4.三個故事結尾是最大的亮點。


世界本來簡單,是我們活得太複雜。
世界本來是一,是我們活得太二了。


莫言一個演講稿點亮了一群有夢想的人。

遭毒打的經歷很多人有過,就連拉過風箱也能站上諾貝爾獎的領獎台。
對於生活細膩的感知和詳實的記錄,加上適當的創作,總會帶來一些什麼東西。
用講故事的方式說話,這簡直在如今雄辯的左右互搏式、上來先駁斥再立論用各種-tion和-lism說事式主導的國內社交網路界颳起了一股說人話的清新旋風。

但同時也點燃了一群傻逼。
你以為「有故事」指的是「墮胎」、「掛科」、「熬夜K粉High歌」、「一刀刀一天」?
你以為「在深夜裡痛哭」是為了你頭上對象給你帶上的綠帽子?
你以為「談人生」是關於自己「你這包多少錢」、「啥時候嫁豪門」、「咋能有個女優臉處女B的女朋友」?

於是,很少見的,這兩撥人同時發聲,莫言的演講稿同時給了很多立場和見地很不同的人自我剖析和代入的素材。


你會在夜店找女朋友嗎?
你會在超市買禮服嗎?
你會在快餐店買滋補品嗎?

如果答案都是no,你為什麼要把社交網路對莫言的發言的反響看成值得研究的事呢?價值上跟他們討論甜豆腐腦還是咸豆腐腦好吃有區別嗎?


這個社會的浮誇和虛榮


首先提及一下,莫言文寫作品的讀者不只是中國人,譯本的成功很大部分是原作者的思想形態被國際接受的體現。我個人倒是覺得他演講整個過程中每個故事要點都有一些能夠打動人的東西在裡邊。他整個演講連貫而有感染力。內容豐富而讓人感覺真實,演講結尾還帶些幽默。並且,莫言獨特的思想形態能融匯西方人的理解方式這也說明為什麼他的作品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其中一部分原因。


其實,獲得文學獎的中國人,莫言絕對不是第一個。莫言的演講給人的感覺是盡量用他擅長的講故事打動人,但卻陷入了喋喋不休的一種狀態。就像祥林嫂一樣,儘管可憐,但卻使人頗為不以為然。對比昂山素季的領獎發言,顯然不在一個層次上。但我們不能怪莫言,誰讓他是大陸的中國人中第一個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呢。


有人污辱他,有人毆打他,有人蠻不講理,有人胡攪蠻纏。還有人沒有廉恥,坑蒙拐騙。這些污辱,這些傷害,這些蠻不講理的橫加指責,這些沒有羞恥之心的坑蒙拐騙,就如同傾泄而下的垃圾,將莫言深埋起來。而莫言,從此就成為了一隻地老鼠,他在這些骯髒的垃圾里打洞,艱難前行,終於打通一條通往心靈深處的道路,從此蜷縮於這溫暖的地巢之中,品味屬於他自己的陽光智慧。

http://suo.im/2NZ2DW

別人的齷齪、骯髒、品性不端及自甘墮落,其實正是你的機會。

當別人隨波逐流自甘墮落成為垃圾,靠傷害別人渲泄心理苦悶,你的堅忍與努力,就更凸顯其價值。這就是莫言最後那個故事的寓意。

環境越差,機會越大。

你的機會,是人渣垃圾給予的。

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抓住這個機會!


其實人家拿的就是文學獎,為什麼要求人家非得跟時事政治結合呢?


都在YY


看了他的演講發言,稿子也得有感染力,這麼平實的發言國人平時很難見到,所以大家覺得很新鮮,就像幾年前的根叔的發言一樣;國人終於可以看到中國人在諾貝爾頒獎舞台上發言了(雖然不是第一個獲獎),或多或少都有點讓人自豪的吧,吐槽兩句很正常。


我應該只在十幾年前看過莫言一本書——檀香刑,口味太重,當時就決定再不看這個作家的書了。
但是,這次他講故事的方式倒讓我覺得他跟劉震雲、余華、路遙等人一樣都在努力描述同一群人的命運及其淵藪。
比如倒數第三個故事,集體表演這種行為是不是集體無意識?


推薦閱讀:

少兒適合閱讀《白鹿原》之類的書籍嗎?
賈平凹與莫言相比誰的文筆更好?
莫言和余華,文學價值和貢獻孰高?
為什麼莫言能夠獲得諾獎,而余華沒有?
現在中國知名的作家都用的什麼工具創作的?

TAG:諾貝爾獎 | 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