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企業夏普的衰落乃至瀕臨破產是如何造成的?


夏普的問題主要出在錯誤地預估了市場,其中也有一些機緣巧合,當年建設Sakai工廠時雄心壯志,期待液晶電視的美好前景,可是金融危機+日元升值+日本國內市場萎縮(普及期結束後的惡性競爭)使得其液晶面板部門陷入巨額虧損(最糟糕的時候毛利都是負數,可以想像其嚴重性),還欠下大量債務。好在又是機緣巧合,隨著日元貶值和小液晶面板(IGZO是亮點)的市場好轉(四成收入依賴蘋果,小米和中興也是重要客戶),夏普的LCD面板業務有望在今年實現1000億日元的營業利潤,逐步恢復元氣,但對於拉動公司增長仍然遠遠不夠。(大尺寸面板年收入3100億,中小尺寸面板年收入6500億)

當然Sharp也有其他的核心產品,一一來看:
手機,功能機時代手機業務(主要為日本國內)的確為夏普貢獻過不少利潤,但隨後智能機時代主要日系廠家集體萎靡,蘋果和索尼高奏凱歌,夏普缺乏前瞻性也缺乏國際視野,其失敗在情理之中。(年收入2300億)
電視,大屏電視受到客廳空間所限普及困難,導致單價不斷下降。(年收入4000億)
太陽能電池,表現不錯的業務,僅限於日本國內。(年收入2600億)
健康部門(白色家電和空氣凈化器),是夏普的穩定利潤來源,在夏普缺錢時曾有傳言第三方會收購夏普的空調部門(除日本國內外主攻東南亞市場),但最後不了了之,說明夏普仍然在資金周轉上有餘地,事實上夏普在最困難時期的自救措施只是把Sakai工廠的部門股權轉給鴻海和引入Makita,高通,Lixil等公司入股,夏普並沒有變賣任何資產。夏普的空氣凈化器業務(年收入300億日元,其中中國市場100億)表現不錯,特別是在中國。因為是逆進口,日元貶值反而侵蝕夏普空調業務的利潤。
註:夏普冰箱業務年收入900億日元;空調業務年收入600億日元;微波爐和烤箱年收入380億日元。
複印機業務,夏普是重要的MFP(主要業務為A3 MFP)廠家,目前與惠普結盟(主要業務為A4 MFP)(年收入1300億)。在最困難時期傳出夏普可能將複印機業務出售給三星的消息,但最後因為擔心技術外流而不了了之,也可以說明夏普的缺錢程度還不算嚴重。
電子元器件業務,夏普的重心在CMOS感測器,其年收入1500億日元,OP100億日元。


夏普的問題日本媒體做過很多分析,簡單翻譯一部分如下:

1.夏普巨額投資的堺液晶工廠如不開工每年會有千億日元以上的赤字,而經營層為了掩蓋投資失策的責任,仍堅持維持販賣量以上的產量,再由夏普本社以高於市價兩成的價格購入,導致庫存和赤字的累積。甚至在東日本大地震時,將當時已很少開工的堺工廠的虧損也計入震災特別損失。這些都不是身為一流企業所應有的行為。

2.在市場上對大尺寸液晶面板需求疲軟的環境下,仍然不轉換方針而放任赤字的膨脹。主推的四色技術面板市場接納度不高,卻固執地繼續生產導致大量庫存積壓。另一方面,為生產大型面板建設的工廠在生產小尺寸面板時也表現得不佳。

3.堺工廠的生產一旦出現差錯,自己不調查尋找問題所在就一股腦地推卸給供應商。這類做法導致供應商的強烈不滿,甚至有「絕不再和夏普合作」「惡質企業」之類的抱怨。

4.對索尼的訂單有多次未能如數交貨,對東芝也有交貨延遲的情況,而據說夏普從未表示過絲毫的歉意。索尼曾打算對堺工廠投資並提供長期的面板訂單,但夏普片山社長對索尼幹部的傲慢態度導致雙方決裂,索尼另覓三星合作,為後來日本廠商的面板市場份額被韓國大幅擠占種下禍根。夏普交貨延遲的老毛病則直到近年給蘋果供貨時仍屢犯。以上種種導致夏普面板的對外銷售始終不見起色,大部分靠集團內部消化,對重金投資的生產線造成極度浪費。

5.高通28nm的晶元剛推出時,台積電的產能嚴重不足。而夏普也未能爭取到足夠的供貨量,導致錯過了剛開始採用IGZO屏的自社手機的絕佳銷售時機。與之相比,三星Galaxy S III憑藉充足的供貨量在日本同期獲得了大成功。

6.夏普更多的依賴社債等直接融資手段,與銀行間的關係不夠密切,導致財政出現問題時無法獲得銀行的有力援助。

7.2000年時由於投資部門的失策,夏普獨力建設了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廠,之後卻一直未找到工廠的買家。2011年在全球太陽能電池行業不景氣,其他廠商或倒閉或撤退,夏普自身連續五年虧損的情況下,仍未能作出撤退決斷。

8.對液晶過度投資。龜山工廠與堺工廠兩處的投資就已高達9450億,集團七成的業務內容與液晶相關。「一本化經營」導致在液晶市場不振時集團的整個根基收到重挫。創建以來一貫堅持無負債經營的夏普,現已背上了高達一兆日元的負債。

9.液晶部門的輝煌期,片山社長將液晶部門的要員提拔到集團內各個重要部門,此舉無形中造成了液晶部門的人才不足。

10.對政府的環保家電政策,夏普作出了電視機市場將復甦的錯誤判斷和對策。

11.收支嚴重失衡,2012年第一季度的売上原価率(可簡單理解為成本在收入中所佔比例)高達99%,造成營業和管理的4000億費用全部成為赤字,直到第三季度才逐漸恢復平衡。

12.韓元大幅貶值,韓國電費僅為日本的三分之一,此外中國與台灣也開始可以低成本生產高質產品,對此夏普的日本製造在成本上完全無法抗衡。

13.研發出一些很有創(dou)意(bi)的產品,比如帶鬧鐘功能的電視機(AQUOS H7 40V),帶離子發生器的咖啡壺(售價高達十萬日元)。

14.「由於日本的稅務制度,日本廠商很難在大型設備進行必要的投資。」語自佳能會長。

15.在世界陷入經濟危機的環境下,日本產品的高技術和高質量雖在日本國內需求旺盛,在拓展海外市場時卻為加拉帕戈斯化所困。與之相反,中國、韓國、台灣廠商,不僅通過低成本獲得了快速增長的新興國家市場,之後在崇尚簡潔的北美市場也獲得了勝利。在低成本高質量的競爭中失敗的日本廠商,只剩下委託代工、轉移、合作等選擇。液晶和空調等市場份額的沒落,是日本廠商團體迷思的苦果。

16.液晶電視的產業鏈被美韓台廠商所把持,他們通過暗地裡的補償金控制面板價格,而日本廠商無法參與其中。同時,中國的面板生產工廠,會將日本設計定製的面板私自多生產提供給中國的廠商。中國產的液晶電視因此能達到與日本產品同樣的水準,卻因不需承擔開發費用而能低價銷售。(感覺是日本媒體的陰謀論,可信性未查證)

17.高層為勾心鬥角所困。在液晶投資上決策失誤的片山干雄社長退位到會長後,並沒有放下實權,繼任的奧田隆司在夏普社內威信不足,經營改革上處處受到制約,一年後便將社長職位交接給高橋興三。領導層的頻繁交替,對問題重重的夏普更是雪上加霜。

18.安倍上台前長期持續的日元高騰造成日企的普遍不景氣。

19.與鴻海及夏普都打過交道的人如此總結:鴻海的信條是「能賣掉的就是好產品」,而夏普的信條是「好的產品才能賣掉」。

20.獨佔技術並不一定總是優勢。蘋果出於穩定供貨和價格壟斷的風險考慮,堅持同時採用多個供應商,所以iPad在夏普的IGZO之外也繼續使用三星的液晶面板,導致夏普不得不專門調低IGZO的解像度。

21.被三星挖走的日本技術者表示,包括夏普在內的日本廠商,在如何使自己的生產與對方的需求相吻合上所做的努力不足,雖然自己也曾考慮回日本幫助日企復甦,但一想到日企的體制就泄氣作罷了。


看到上面的一些回答都挺好的,我來跑個題,夏普的研發部門真的是從很久以前就開始非常逗逼了。
比如日本網友曾經整理過的,他們曾經開發過的產品:

會說話的家電。
微波爐會說:「一直以來細心地使用我實在是太感謝了」;按肉類調理按鍵時會說:「和捲心菜或者萵苣一起吃對身體會更好哦」
掃除機器人垃圾裝滿時會說:「好痛苦喲~」而且自帶三十種語言,其中還包括關西方言。
不止是這麼簡單,這個掃地機器人還裝有攝像頭,可以用手機觀察屋子裡的樣子。。還有聲優配音限量版哦!

帶觸摸屏的砧板

帶算盤的計算器。

帶電動刮鬍刀功能的吹風機。

不用電的手搖式刮鬍刀!

會說話的計算器(從這裡可以看出很久以前夏普就對「會說話」這個機能十分的執著)

內置FC的電視機


  1. 無法將產品整合到終端,導致利潤薄弱。iphone等終端廠商採購了夏普的最大訂單,並沒有形成積極利潤,日系淪為了上游中游的供應商,相對於終端廠商來說,利潤率有限。
  2. 產品押寶方向錯誤。無論是索尼對手機、筆記本業務的猶豫,還是松下對等離子的押寶,都是致命的錯誤。
  3. 趨於保守的企業文化特性。以上大部分企業都在大量生產家用電器,空調和洗衣機,數碼相機等等,在新興行業的開拓上缺乏進取意識。
  4. 企業效率無法和後進者競爭,現在日系止虧的手段就是裁員+砍業務,船大難掉頭,這些才是最考驗日系能否新生的關鍵。
  5. 後進者的追趕。韓系的面板已經追趕上來,在國內消費市場又面臨大陸廠商的追趕,這些追趕是建立在人力優勢之上的,恰恰考驗的是日系的成本控制。同樣的功能只是品質比你差一點,為什麼買你日本的。
  6. 品牌的斷代。還是老問題,大家都在吃蘋果的時候,夏普松下已經很難聽到聲音了,三星又是風頭正盛,前幾天還包下了倫敦機場的廣告,到處是三星投放的廣告。
  7. 日元的疲軟。夏普松下的大部分工廠還在日本,記得有篇金融報道就分析了,日本本國產品的出口由於日元的疲軟,對日本製造十分不利。

因為正巧那天是星期天,所以三井帝國沒行動,(手動滑稽)。

2008年,在垂直媒體當記者時,報道過夏普歧視大陸消費者的問題,某同型號夏普旗艦電視,日本香港有倍速功能(其實就是插幀去殘影),但大陸沒有,而且大陸售價3萬3多人民幣,比日本同型號摺合人民幣貴了5000塊。引發國內一堆媒體跟進,民憤也很大。

夏普給中國消費者的交代是,改了這款的電視機的型號,你沒看錯,不是更換同樣配置,而是徹底換成新型號,還美滋滋的和我說「這樣消費者就不會誤以為這是同一款電視了」,


我當時感覺這傻逼公司一定要完蛋,公司內部居然沒有智力正常的人存在。

又過了一陣,夏普的獨立董事九井功找我喝茶聊天,我問什麼夏普給中國的是三流產品,而且改型號名這種掩耳盜鈴的事有意思嗎?

他說,他也覺得沒意思,同型號同配置貴幾千賣中國人挺好的,單獨為中國生產其實並不合算(小批量特色型號改配置成本反而增加,實際上配置低的中國版成本沒便宜多少)。

但是,夏普內部有個部門,專門負責為各個日本以外地區提供市場信息做調整,他們提供的信息是,中國市場就應該提供低配版,引發了此事。

我問他這群人來過中國嗎?答曰基本不怎麼來,但會收集一切詳細的中國市場資料。

我問現在這群人會擔責嗎?答曰會,但後續還是他們負責,改型號名這事就是他們想出的策略。

我問這扯蛋的工作流程會改嗎?答曰不會,正常情況下會堅持到夏普倒閉。

嗯,當時我就覺得起碼電視業務一定是要完蛋的。


凡是超過3條原因以上的都是廢話。日系企業不是夏普一家倒灶,是一坨一坨地倒灶,為啥?很簡單,日系企業以前是從歐美承接的產轉,現在要送出去了。它造的都是些啥?現在誰造不出啊?拼成本你跟棒子還有喪心病狂的中國人拼?拼創意,拼高端,你拼得過美國人啊。總而言之,高端的逼格不夠,中低端的褲子又脫不下來,掛膝蓋上了,死得囧。你說日本人短視,沒想到今天?no,人80年代就知道有今天,沒辦法,爸爸說了,這江山,朕不給,你不能搶。所以說天朝是幸運的,當年跟乾爸爸一刀兩斷,跟大魔頭幹了一仗,全國吃糠咽菜搞出狼牙棒(兩彈一星,都是民族英雄沒話說,功垂千古),現在派用場了。如果沒這些,現在人家一句話,你就永遠別想產業升級了。


作者:談布布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51519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轉自專欄: 布布寶寶在東京玩泥巴 →知乎專欄

前兩天,抽空寫了兩篇文章

日本人死腦筋摘抄集

日企實習經驗雜談インターシップの奧義①

在評論中,我發現,大家對日企和日本人的看法各有不一。

有中國 我們家日本都牛逼的精日。

也有日本 我大清國最牛逼的五毛。

但是,就事論事。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國情和處理方式。

極端的,偏執的思考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那麼,這篇文章,我,作為一個住過福岡,住過廣島,現在住在東京的老百姓。

簡單的談一談對日企整體的衰弱的這麼一個觀點。

——————————————————————————

首先,除去一些知識分子。現在的日本媒體,以及大部分日本老百姓,對於中國的普遍認識是(如圖)

—————————————————————————————————————————

但是儘管如此,在過去的20年中,日企對於國內的吸引還是十分巨大的。

這包含了有,金錢上的吸引,物質文化上的吸引。

比如,二三十年前,像我們父輩,在一些沿海地區,去日本打工是十分流行的。

當時國內的物價水平,和日本的水平,差的實在是太多了。

舉個例子。

我有一個舅舅(55),但年他35歲日語一句也不會,找關係去日本,他說去日本刷碗一個月的工資,夠他在國內工廠做苦力工資的兩年。雖然在日本,他是屬於底層中的底層,但是回國之後,完全就是萬元戶的派頭。

之後,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

現在雖然大部分行業的工資水平雖然仍然不及日本。

日本的大學生社員工資=19-24w日元=10000-15000人名幣。

中國大學生平均工資=3000-8000(當然算上CPI其實也差不多)

但是,一些行業,特別是技術科技領域。薪酬水準已經完爆日本幾條街。

比如一個有過四五年現場經驗的程序員。可以是日本同等水平的三到四倍。

國內二流三流的電子商務,都可以完爆大部分日本本土一流的電子商務。(日亞這種不算)

當然,這也涉及到人口結構以及國情的問題。

我在東京工作的2年里,發現一個不爭的事實。

①條件大都相仿的人,搞自營的人的收入水平大大高於企業就職的人。

②日本的大企業,幾乎都在不同程度的衰退。

有的是比較猛的突然倒閉,有的則是溫水煮青蛙。

——————————————————————————

當然,我甩出這個結論的時候,一些人就不高興了。

「日本爸爸什麼都好,日本爸爸屎都是香的。」

鑒於精日的無理取鬧。我拿些新聞和數據說事。

首先是幾大國人心目中的【神壇企業】。

夏普

2011年就發現了大額赤字,夏普經營者宣布改革。(當時,夏普的液晶產量仍然是世界第一)

2015年赤字沒有改善,反而累積增加到了2000億,同時向UFJ借了2000億、經營者繼續呼籲改革。

2015年末,裁員3200人。

2016年,賣了總部大樓,出售一部分業務,在銀行的資金下,略微盈利的狀態下平安度過。

2017年,赤字進一步擴大。宣布倒産。被鴻海收購。

一代匠人精神,百年老店。徹底隕滅。

為此,我特地去找過曾經在夏普工作過的前輩(他在2012年就跳槽了)喝了個小酒。

十分客觀的總結下來夏普失敗的原因。

套用老革命家的話來說:

再優秀的戰術也彌補不了戰略上的缺失。

用本人的話來說:

對於看得見摸得著的匠人精神過於執著,而忽視了對於社會科學的匠人精神。

我那個前輩概括的很到位。

夏普的東西好產品好次品少。

夏普的供應鏈完整流暢效率不低。

但是夏普卻輸了。

——————————————————

是不是有種很眼熟的感覺。

沒錯。這TM和侵華戰爭一樣啊。

日本的戰役失敗率低得嚇人,日本人的戰鬥人員和抗日人員的損傷比也是堪稱厲害。

可以這麼說,十大戰役幾乎都是日軍贏的,頂多也是打平。(當然你說,國共的戰略轉移也算打贏,我也只是笑笑)。日本侵華戰爭,大多數戰役沒打輸,人員戰鬥素質也相對較高,死的人也比中國人少。

但是,卻輸了。

那麼,我再用學生朋友們聽的懂的一句話概括一下日本人失敗的原因。套用我曾今的班主任的話來說。

「班級里總有一些筆記記的很漂亮的女同學,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同學看了會感動,老師看了也會感動,可能自己看了也被自己所感動。但就是成績一動不動。」

那一動不動的,就是日本人的風格。

【好過程】是【好結果】的原因,而【好結果】不一定是【好過程】帶來的。充分非必要。

過度重視【好過程】雖然會在大多數情況下帶來【好結果】,但是一旦隨著時代發展【好結果】不再是【好結果】的時候,過於執著的【好過程】(匠人精神)將會是毀滅性的災難。

————————————————————————

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查詢一下其他日企的財報以及新聞。

看一下企業官網的以下項目會有幫助。

?売上増加率の推移

?営業利益の推移

?自己資本比率推移

?キャッシュの推移

?ROIC(投下資本利益率)の推移

諸如,東芝(多次做假賬,部分被中資收購),NEC(部分被中資收購),索尼,JAL,夏普(多次做假賬,被中資收購),松下(假賬問題),富士通,野村證券,三菱自動車(多次瞞報排量),花王,NTT等等。

——————————————————————————

本文轉自專欄: 布布寶寶在東京玩泥巴 →知乎專欄

——————————————————————————



夏普的失敗在於沒勢力還愛裝逼,所以就倒了。

有實力還得有勢力,同樣是爆出過天量赤字的NEC,
各方面一塌糊塗,還到處吹牛逼,時不時要給宇宙來個solution,但是他再爛也倒不了,就因為他是住友系的,
政府系的訂單就可以把自己養活了。

反觀夏普,首先沒有勢力,不屬於財閥系,社員自身還愛裝逼,成天看不起供應商,搞得業界人人都痛恨之。
其次,夏普雖然什麼都造,但是沒有核心業務,產品也不具備不可代替性。

論液晶,內干不過jdi,sony,外干不過三星,
論家電,東芝,松下甩丫幾條街。
論太陽電池,這東西已經沒有意義了,根本賺不到錢,京瓷能賺到錢也是蠻牛逼的。
論MFP, sharp在OA業界就是個小朋友,Fuji Xerox,佳能,理光,柯尼卡美能達隨便拿一個都可以把夏普秒了。

最後,sharp的產品研發部非常詭異,他們的創意非常匪夷所思,
比如在複印機上裝個空氣清新器,比如把茶葉研磨成粉的茶水機。


手頭資料不足,只能推測一些原因:
首先,夏普和其它日本企業一樣,擅長精工細作,但是對改變行業環境的「破壞式創新」反應不足。這是最本質的原因。
當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時,夏普手機的顯示技術、解析度完爆之,而在日本國內,夏普與運營商合作內置的諸多功能也完爆沒有app store的第一代iPhone;
iPhone 3G 3GS時代,有了app store,iPhone不再是功能欠缺的玩具,我認為,是app,而不是iPhone,改變了世界。而夏普,此時尚未採用android系統。
iPhone 4時代,視網膜屏幕帶來了不輸夏普的視覺體驗,夏普才後知後覺地採用android系統,此時日系廠商基本上已經全面落後,無力回天。
其次,是日元不斷升值的影響。這裡缺乏夏普的財務數據,無法詳細說明匯率變化對夏普的微觀影響。
總的來講,個人認為,夏普和柯達類似,都是上一次科技浪潮的弄潮兒,獲益太多,形成了公司內部的極強的利益集團,阻礙公司創新,註定在這一場大潮中落後。
希望其他知友補充


單純從一個夏普用戶的角度來說一下自己的實際體驗。

2015年買的32吋夏普AQUOS,元旦時突然打不開了。因為平時就一直放在哪裡也沒移動過,沒磕沒碰的突然不能用了。

預約了夏普的修理人員,來之後不知道他們用什麼工具一下子就打開了,而且正常使用。我很奇怪不是壞了嗎?他有點心虛,拿一個專用的遙控器按了一個鍵,然後屏幕顯示error XX,他說這個數字表示背光(backlight)出問題了,所以強制鎖住打不開。我沒說話,因為明明電視已經正常可以使用了,背光肯定沒問題。

他看我不說話,於是又解釋,說雖然現在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可能一年後,幾年後,也可能明天馬上就又會鎖住不能用。

我說那你教我怎麼解鎖,到時候我強制打開不就有又能用了?他說這是企業機密不能隨便告訴我。

說實話我真的不理解,明明電視正常可以用,為什麼說出問題了?於是問如果修理的話要多久花多少錢,他說送回原廠換背光系統,大約需要幾周時間,價格20000日元起。我當時一下子怒了,明明可以正常使用,為什麼要送到廠里折騰?但是對方也只是做本分工作,我平靜地說那我不修了,如果再鎖住我就把它扔掉。

他長舒了一口氣,然後說那這次只收維修費5000日元,然後就走了。直到今天,電視還是正常使用。我不知道會不會再在某一個時刻,電視又被自動鎖住,雖然一下子就可以重新打開,但是夏普永遠不會告訴我方法。

我不想惡意推測這個企業,但是明明能正常使用的電視突然會自己鎖住,然後不付一大筆錢就不能用,這種情況除了他們想賺維修費之外還有什麼可能?如果這個電視再被自動鎖住,我是絕對不會用了,以後也絕對不會碰任何夏普這種沒有底線企業的任何產品。

-----

@Eida Won 的見解,可以參考一下

格力空調有個開機碼,不輸入空調就不能用等於廢物。估計就是和夏普學的2333
格力是為了收取高額的安裝和配件費,防止懂的人自己安裝。比如說吧,假定市場上空調銅管賣10元一米,格力和你要200甚至500,你不給,我就不給你開機碼,看誰狠2333這樣可以把部分成本轉移給消費者,降低空調的標價,這樣就有很多圖便宜的人會優先選擇格力


二戰結束後蘇聯覺得爭霸世界的是坦克,於是瘋狂研發製造坦克,最後都變成廢鐵。
夏普覺得搶佔市場的一定是液晶電視,於是瘋狂的造液晶電視,最後都賣不出去了。


其實與大陸跟韓國和台灣結成合作聯盟也有關係
韓國願意把面板供應給大陸廠商
大陸廠商不需要耗費時間和龐大的研發費用,就能生產優質的液晶
韓國可以利用大陸衝量產生規模效應
雙方合作非常愉快
還有台灣廠商異軍突起,更加雪上加霜


提前聲明,我說的是企業,請勿解讀擴展。
跌落神壇的多了,浪潮來時,衝上浪巔的弄潮兒,很少有衝上下一個浪巔,活過去都不容易,大多數被下一個浪潮拍死在洪流中,成為新來者的養分。這個名單上的煌煌名字,過去有SUN,柯達,諾基亞,朗科,北電網路,黑莓,夏普,雷曼兄弟... ...,最新的一塊墓碑,上面寫著雅虎。未來還有百度,AMD,winter,HTC,SO,XX銀行(不是特指,銀行要死一大批),日本一大票怪亂力神... ...
成功是有烙印的,彼時巨大的成功,事過境遷就是巨大的負累,龐大的軀體內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聲音,既往的經驗蒙蔽了觀察未來道路的眼睛,既得利益掩蓋了對新生力量的渴求,官僚化的制度流程耗盡了每一分進步的精力。不是管理層不想變化,而是變化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被相關既得利益者扯回原地———除了斷肢保命,別無他路。有幾家企業的股東,下得了狠手把還在盈利的奶牛宰掉?貼錢送人?整個企業都期望成功的歷史繼續延續,總希望革命遲一點到來,好繼續攫取基於當前優勢的利潤。當革命真的來臨,絞索套在脖子上時,才想起還要掙扎。甚至到那時,也不能齊心協力掙扎,而是各懷鬼胎的繼續使絆子搶利益。
這是人性的必然,能超脫的寥寥無幾。也幸好這樣,新生的力量才有機會,也在潮頭上秀一把。
這世界是他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趙家人的。


提起夏普,很奇怪的是我第一個想起的是韓喬生


百年夏普淪落到這種地步都是拜託了日本夏普這群豬頭高層所賜。


產業資本衰敗,製造業全球衰退,金融資本加劇世界階層分化,製造業的技術提升不能彌補世界物質消費能力的衰減


沒有新鮮血液(年輕人)的注入,就會導致資源大量掌控在老一輩手裡。

改革意味著利益的再分配,然而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沒有人會心甘情願地讓出自己的蛋糕。

這就使得年輕人的力量遠弱於老人,企業的主幹依舊由老人把持。

難以改革,難以探查世界的最新動向,難以適應時代潮流的變遷。

衰敗想必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

可能有人會拿德國來舉反例。

但畢竟日德地緣上差很多。

日本旁邊是中韓,兩國都是經濟處於迅猛上升期的國家。工業作為日本經濟支柱,市場份額被中韓不斷搶奪。

但是德國位處中歐,德國的經濟支柱也是工業。但是德國周圍是些什麼國家?


…………


你不會真還把現在的歐洲當作世界文明的中心吧?


2009年初畢業進入夏普,那個時候中國夏普也是鼎盛時期了,劉若英代言的廣告風靡,旋轉翻蓋屏幕手機在一線城市一度成為街機。從一個員工的角度說說吧。作為一家百年企業,夏普的產品和技術有很多優點,其文化中也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既然問為何倒閉,就說說他的弊病吧,優點就不多言了。

1)日企的文化局限性,中央集權的弊端:
夏普內部等級森嚴,阻礙了內部各個部門的創新性,同時嚴格的中央集權,日本人派駐到中國把控各個本部(事業部),拿做推廣的經營企劃室來說,預算和方案都由日本總部管理,本地化推廣和快速響應市場便難以做到了;
計劃性極強,3-6個月的PSI進銷存管理,按照銷售預估倒推來制定備貨方案,本來是非常科學的,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龐大銷售體系的預測誤差,以及來自堺工廠量產後的上游出貨壓力,形成了夏普特色的壓貨式銷售,把大量的貨物積壓到銷售渠道和代理商,又帶來了大量的庫存補差和退貨帶來的物流等成本,同時壓貨的需求也降低了品牌自身在渠道的話語權,在價格談判和促銷政策談判上失去主動性;
對中國職業經理人的不信任,不授權,導致企業內部文化割裂,中國人日本人彼此心懷鬼胎,有能力者難以發揮作用,也難以吸引有能力的人才成為自身中國市場的核心人力資本競爭力,論資排輩熬年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傳統文化,年輕人成長環境沒有很好的打造,也造成人才斷層,新生後備核心力量不足;

2)對中國市場的過分預估,產品歧視
2009年夏普在中國市場盈利狀況不錯,但是日本人對中國市場的增長預估過於樂觀,同時過分低估中國消費者對先進產品的購買力和認知度,在iPhone3 LG Sumsung相繼推出智能手機時,仍然抱希望用非智能方案的手機僅靠旋轉屏幕的賣點繼續佔據高端市場,錯失了在中國手機市場的時機。同時在其他產品線也都幾乎使用非最先進的產品配置和型號,殊不知在江浙和一線城市,夏普賣的好的黑白電和最賺錢的產品都是高端產品,曾經用超薄大屏LED12萬天價賣到斷貨,卻還沒有學會求利潤不求數量的道理,只能讓人嘆息;
另外夏普全球市場的萎靡,銷售任務向中國傾斜,使得中國市場背負超額銷售任務,加上本來上游堺工廠的投產,給下游銷售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以上兩點是中國市場沒能更好的成長的一些原因,中國市場作為夏普全球市場的救命稻草也沒能發揮好作用,加上上游的壓力,產品上又沒有新的增長點,最終竟然到如此地步了。


上面說的都是表面原因,關鍵還是大環境的變化,競爭對手的變化


百年企業的倒下,說明企業試錯的重要性。
可以堅定對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
老路不能走。


百年大企業總是創新不足或出錯,不落後誰落後?市場是通過大量新創企業和技術的試錯來創新和顛覆的,連石油這種傳統吃資源的行業都被頁岩油氣攪的天翻地覆一蹶不振。日本的文化和官商勾結緊密導致企業更迭和新創太難,所謂殭屍企業形容的就是這種情況。


推薦閱讀:

TAG:企業管理 | 夏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