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簡單地化解自己的戾氣?

經常遇到令自己心煩的事,經常克制自己的脾氣。
但是大多時都忘記如何去克制。

遇到一個討厭的人說些自己不喜歡的話,觸及自己軟肋的地方就大打出手,但是事後又常常後悔知道自己做的不對。
身邊人都說我戾氣重,時而有著佛家的慈悲。道家的豁達。魔人的兇狠。

他們說看心經 我也會聽,真有效果嗎?


入門體驗可以是國際上簡單的三步自覺法:
1、右手放在左邊心臟位置,在心裡用心默說:「請讓我得到寧靜與喜樂」(三遍);
2、右手按額頭說:「我原諒所有事、所有人,包括我自己」(二遍);
3、右手按頭頂順時針轉七次,每次說:「請讓我得到瑜伽」。然後抬高右手離開頭頂,閉上雙眼,用心去感覺手心與頭頂的感應。之後,可再換左手感應下,雙手放下,手心向上,靜坐一會。
如果雙手有熱麻,是狀態有待提高。雙手感應不一,是左右脈不平衡。
最好的辦法是每天早晚有打坐靜心,要注意來學習涼肝的方法。


心經有效果么?

當然有!佛陀有大醫王之稱,可不是開玩笑的呢。

我們都是他那些煩惱深重,為習氣所束縛的病人呀。大家是病友,是同學。

只是經文如葯,讀經則如讀藥物說明書,重點還得吃藥啊。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練習。

具體說,生氣的時候不說話,很重要。不要小看這點,題主已經說到,我們生氣的時候,不一定能覺察到自己在生氣。憤怒已經控制了我們,我們發病了~~~

所以,在健康的時候,抓緊時間練習提高覺察很重要。一旦我們有足夠的覺察,發現自己在生氣,我們才可以如母親照顧嬰兒般愛護自己:「吸氣,寶貝你生氣了。呼氣,寶貝你身體哪裡在生氣呢?」比如,我生氣的時候,會心跳加速、肩膀高聳,甚至小臂緊張等等。如果有平時練習的基礎,則可以在生氣時不斷的做這個呼吸覺察練習。接納生氣的自己,愛自己,因為你受傷了,你需要愛,而不是壓制、批評。

生氣如風暴,而呼吸則是大樹的根。專註呼吸,我們有可能躲開情緒風暴,而不受到它的傷害,也不傷害他人。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省生氣的原因。比如我小的時候不被允許穿短裙子,一旦穿就會被苛責為「不學好」。所以,我現在看到美女穿短裙子,特別是露出一雙白花花的美腿,我就生氣,很生氣。不要笑,這個真的讓我很生氣,活得不容易啊。

最後,再嘮叨一下,這樣的練習到生氣的時候再做,恐怕有點晚。平時就可以練習,而把生氣,或其他突發情緒當成考試嘛。

以上有益思想和黑體字,均來自一行禪師《你可以不生氣》。扯淡部分系個人經歷,並非虛構。


我在觀察內在流動的時候,見過諸多能量的升起。它們如同自然界的植物:播種、紮根、生長、牢固。
當內在與外界的連通並不順暢的時候,負面的種子開始紮根生長,它們如同寄生藤蔓,纏繞著內心,吮吸生命的力量。
我們見到的脾氣時好時壞的人,不善於深入的疏通內在的能量。
在自我成就的途中,這是一個關隘,它通常表現為陷入表面的功利主義,而未明白自己真正要什麼。

第一步我並不推薦念經打坐之類外在的方式。
第一步應當是回到初心:摒棄纏繞你的一切,聆聽內在的聲音,見到你真心愿意成為的樣子,並與之合一;
第二步是堅定的與之合一。

我曾嘗試過這個方法許多次,它教我更加看清自己。


我覺得想要化解戾氣,需要的應該是反思,而不是克制吧。如果經過反思能確定這個行為是不正確的,那麼在理性上接受後,慢慢的就自然改過來了吧。


慈悲觀
  依據《坐禪三昧經》卷上所言,凡是瞋 恚心重的人,當修慈悲觀,又名「慈心三昧」。可有三個階段,逐段觀想:
  一、最初修行,當教觀想,慈及親愛
  也就是說,凡夫無不自私,首先愛自身受益,其次則推及親人以及所愛的人。慈悲觀的功能,第一階段,即是要使自己對於生活周邊的家人,以及私心覺得可親可愛的人,不要以瞋 恚的心態相待。其方法則是當修行者獲得種種身心快樂之際,例如寒時得衣、熱時得涼、飢時得食、渴時得飲、病時得愈、貧時得錢、賤時得榮、勞累之時獲得休息、急難之時獲得救濟。應當推想觀照,自己的親人愛友,由近而遠,由少而多,希望他們也都能像自己一樣,希望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如願,不論是以自己的力量協助他們離苦得樂,或求他人的力量,使他們離苦得樂。繫念不停,不作異想,若起異想,及時回到慈悲觀的方法上來。
  若在修行禪定之際,獲得身心輕安,心胸寬敞等的覺受之後,也當以慈悲觀,願諸親愛,獲得如是利益。若在聽聞佛法,讀誦佛典,自覺心開意解,亦當願諸親愛,同獲法喜。可知慈悲觀主要在日常生活中的隨所善緣,得善念反應,便當修習;但也可在修行三學六度之時,凡是善境,隨處隨時,均可修行。
  二、其次當修,慈及中人
  所謂中人,是指既非親愛,亦非仇怨。常人不易對於陌生的路人,產生關懷的心,縱然覺其可憐,總是不關自己的痛癢,為何要照顧他們。所以有些西方的老人寧願把大筆的遺產交給他們心愛的寵物貓狗,也不願關懷無依無靠的流浪者及苦命人。作為一個修習慈悲觀的人,當在修成第一階段的慈及親愛之後,接下來必然會擴大慈悲觀的對象範圍,那就是要慈及中人。方法跟第一階段相同,只是當在自己的身心獲得種種快樂利益之時,也願一切與己非親非怨的人,都能獲得。也可以說,當親愛者有苦難時,自己固然要施予救援協助,當一切非親非怨的人有苦難時,自己也當施予救援協助,縱然未能採取實際行動,心中確存有深厚的慈悲心。繫念不斷,不作異想,若緣異境,立即回到慈悲觀的方法上來。
  三、終當修習,慈及怨憎
  所謂怨憎,便是對於自己不友善者,是破壞者、誹謗者、打擊者、無理取鬧者。所以對於怨憎者,施予慈悲相當困難。一般而言,怨仇相見,瞋 怒心起,是正常事。怨憎相會,乃為八苦之一,豈能反而以慈悲心相待?故此須在修成慈及親愛、慈及中人的兩個階段之後,才會修習。其方法與第一、二階段所修者相同,所異者乃在自己獲得身心種種快樂利益之時,既願一切親愛者都能獲相同的快樂利益,也願一切非親非怨者都能獲得相同的快樂利益,並亦希望一切怨憎仇家敵人都能獲得相同的快樂利益。
  在《坐禪三昧經》卷上,對此第三階段的修法,特彆強調,因為對於親愛及中人,起瞋 恚生怨怒比較不多,瞋 恚心的生起,主要是在對於怨家對頭。故於該經說明:為何要慈及怨憎?如何來慈及怨憎?
  設問云:「怨憎惡人,云何憐愍,復願與樂?」
  答云:「應與彼樂,所以者何?」列舉了七項理由及其修習方法:
  1、那人尚有種種好事,清凈法因,我今豈可以一怨而抹殺他的多善!
  2、更當觀想,那人在過去無始以來無量世中,可能曾經是我親友善知識,豈可由於現在的怨惡,而更生怨惡!我當忍彼,是我自得善利。
  3、當念行法,仁德含弘,慈力無量,我豈可失!
  4、當再思惟,若無怨憎現前,從何修行忍辱波羅密呢?可知怨則能生我忍,作此觀想,怨憎的人即是我的親善。
  5、再作思惟, 瞋恚者受報最重,眾惡中上,無有過者。以 瞋加物,其毒難制,雖欲燒他,實是自害。
  6、當自念言:「外被法服,內習忍行,是謂沙門,豈可惡聲縱此,變色蔽心!」
  7、五受陰者,眾苦林藪,受惡之的。如刺刺身,受苦無量,眾怨甚多,當自守護,著忍革履。
  統一以上三階,實則便是當以平等心慈悲對待一切眾生。為何能夠看他們是平等的?這要從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來看。我們當前碰到的怨家,在過去不一定是怨家,更不一定是未來的怨家;現在的親友,在過去不一定是親友,也不一定還是未來的親友。怨與親從無始以來,永遠是交互而並行著的。譬如一個家庭裡面,父母、兒女、親戚等等,有互相友愛之時,也有彼此摩擦之時,有的兄弟姐妹時常吵架打架,有的父母兒女彼此作敵人。但通過無窮無盡的三世,沒有絕對的怨家與親家,怨親只是因緣和合的臨時現象;而一切眾生都曾經跟我們有過人際關係,也可能將來會跟我們產生很好的關係;甚至今日的怨家,可能就是成就我們修行的菩薩。因此我們對任何一個眾生應抱有平等的慈悲心,利益眾生,並願同與眾生早離苦海。


當你一整天坐在無數攝像頭下,任何一次爆發都有可能給你帶來巨大麻煩的時候,你就知道,原來所謂坐忘,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


個人經驗有個簡單方法,大致分兩步:
1、找到戾氣產生來源。使自己戾氣產生的來源基本都是外因。
2、找到後為它找個邏輯上說的通理由,這個理由可以從內找也可以從外找,然後去理解它,(主觀)同意它的存在。
經過我個人的試驗經過上述兩步可以消除大多數戾氣。在日常溝通過程中,即便雙方都產生戾氣,只要一方主動消除對方的戾氣也會逐漸消除,但因人而異。


你的心靈決定這個世界而不是世界決定了世界。
你平和世界都會和你一起平和。


多修智慧,致中和。


我原來戾氣也很重(現在減輕點,但還需努力),經常對愛護自己的家人發脾氣,有時候還有粗暴行為和語言(懺悔)。現在基本上很少會這樣,之所以能有些許改變,可能與下列有關:
1,學佛以後,慢慢知道應當愛護眾生
2,學習四聖諦,思觀苦諦,慢慢體會到眾生的苦,心中不忍。
3,修習慈心,培育慈悲心
4,觀照心念,當戾氣生起時,觀照它,戾氣會被照破。
5,多懺悔,每次情緒發作後,反思、懺悔、發心改正。
6,祈請佛菩薩加持,願我的心常慈悲,願我悲憫一切有緣,願我遠離戾氣。


除了《心經》有效果外,當然,不是聽,而是自己讀出來,注意,是讀出來,不是唱出來。還有就是,你要明白,你接受一份令你憤怒的事情而消化它,不理不睬它,擁抱它,這是有功德幣的,功德幣是可以兌換一切你想要的東西的,比人民幣重要一千倍,這樣你就舒服了。


推薦閱讀:

易經內為什麼會有衝突?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hi and Ying?
如果一生註定是一個悲劇,你會不會及早了斷,以免產生更多麻煩,連累更多的人?
與父母緣分薄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好玩的關於易經的遊戲推薦?

TAG:心理學 | 情感 | 易經 | 佛學 | 修心 |